《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_第1页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1.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的营养作用,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2. 肥料: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形状,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物质。3. 肥料的作用:1)营养作物,提高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2)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3)调节农业生产中营养元素的循环;4)防止环境污染,保持农业的清洁生产。4. 肥料利用率:指当季作物吸收利用的养分占所施肥料中该养分的分数或百分数。5. 合理施肥的核心要求:提高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6. 李比希关于植物营养学发展的三个学说: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

2、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7. 影响植物体内矿质元素种类和含量的因素:遗传因素、环境条件。8. 植物必须营养元素的判断标准:必要性、专一性、直接性。9. 植物必须营养元素的种类:天然营养元素(碳、氢、氧)植物营养三要素(氮、磷、钾)中量元素(钙、镁、硫)微量元素(铁、锰、锌、铜、硼、钼、氯、镍)。10. 必须营养元素的主要功能:第一类(C、H、0、N、S)组成有机体的结构物质和生活物质;组成酶促反应的原子基团;第二类(P、B、*Si)形成大分子的酯键;储存及转换能量;第三类(K、Mg、Ca、Mn、Cl)维护细胞内的有序性;活化酶类;稳定细胞壁和生物膜物质;第四类(Fe、Cu、Zn、Mo、Ni)

3、组成酶物质、组成电子转移系统。11. 必须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同等重要律、不可替代律。12. 有益元素:某些元素适量存在时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或者是某些特定的植物、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所必须的,这些类型的元素称为有益元素。其中,SI对水稻、N对甜菜、Co对豆科作物、Al对茶树均是有益的。13. 根系的营养特性:根系数量越大,总表面积越大,根系与养分接触的机率越高。14. 根的构型:指同一根系中不同类型的根(直根系)或不定根(须根系)在生长介质中的空间造型和分布。具体来说,包括立体几何构型和平面几何构型。理论上,根系的数量(总长度)越多,植物吸收养分的几率也就越大。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根构型,浅

4、根系由于其在表层的根相对较多而更有利于对表层养分的吸收;深根系则相反。15. 水稻根系的颜色较白,表明根系的氧化力较强,亦即根系的根的活力较强,因此,吸收养分的能力也较强。根系还原力较强的作物在石灰性土壤上生长不易缺铁。16. 根的结构:从根尖向根茎基部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根毛区)和老熟区五个部分。从根的横切面从外向根内可分为表皮、(外)皮层、内皮层和中柱等几个部分。17根的阳离子交换量(CEC):单位数量根系吸附的阳离子的厘摩尔数,一般,双子叶植物的CEC较高,单子叶植物的较低。18. 根际:由于植物根系的影响而使其理化生物性质与原土体有显著不同的那部分根区土壤。厚度通常只有几

5、毫米。19. 根际效应:在根际中,植物根系不仅影响介质土壤中的无机养分的溶解度,也影响土壤生物的活性,从而构成一个“根际效应”。20. 影响根际养分分布的因素:土壤因素、养分因素、植物因素、农事因素。21. 根际pH环境的影响因素:呼吸作用、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养分的选择吸收。作用:影响养分的有效性。22根际Eh环境的影响因素:作物种类、介质养分状况。作用:影响养分的有效性。水稻根际的Eh值一般大于原土体,因此,可保护其根系少受氧化物质的毒害23. 根系分泌物的农业意义:1)微生物的能源和营养材料;2)促进养分有效化;3)间作或混作中有互利作用。24. 根际微生物对植物吸收养分的影响:1)矿化有

6、机物;2)产生和分泌有机酸;3)固定和转化大气中的养分;4)产生和释放生理活性物质。25. 菌根:是土壤真菌与植物根系建立共生关系所形成的共生体。26. 菌根的作用:促进养分的吸收。27. 吸收:指养分通过细胞原生质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28. 植物的养分吸收:是指养分进入植物体内的过程。29. 根系对养分吸收的过程:养分向根表面迁移;养分进入质外体;养分进入共质体。30. 土壤养分向根表面迁移:截获、质流、扩散。31. 截获:是指植物根系在生长过程中直接接触养分而使养分转移至根表的过程。离子:Ca、Mg(少)32. 质流:是指由于水分吸收形成的水流而引起养分离子向根表迁移的过程。影响因素:蒸腾

7、作用(正相关);离子在土壤溶液中的溶解度(正相关)。离子:N、Ca、Mg、S33. 扩散:是指由于植物根系对养分离子的吸收,导致根表离子浓度下降,从而形成土体根表之间的浓度梯度,使养分离子从浓度高的土体向浓度低的根表迁移的过程。影响因素:土壤水分含量;养分离子的扩散系数:NO3-K+H2PO4-;土壤质地;土壤温度。离子:N、K、P34. 质外体:指细胞原生质膜以外的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质部导管。35. 共质体:指原生质膜以内的物质和空间,包括原生质体、内膜系统及胞间连丝等。36. 胞间连丝:相邻细胞之间的原生质丝,是细胞之间物质运输的主要通道。37. 养分进入质外体:由于质外体与外

8、界相通,养分离子能以质流、扩散或静电吸引的方式自由进入。38. 养分进入共质体:养分需要通过原生质膜才能进入共质体。原生质膜的特点:具有选择透性的生物半透膜。原生质膜的结构:“流动镶嵌模型”。39. 被动吸收:膜外养分顺浓度梯度(分子)或电化学势梯度(离子)、不需消耗代谢能量而自发地(即没有选择性地)进入原生质膜的过程。形式:简单扩散、易化扩散。40. 主动吸收:膜外养分逆浓度梯度(分子)或电化学势梯度(离子)、需要消耗代谢能量、有选择性地进入原生质膜内的过程。机理:载体学说、离子泵假说、转运子。41. 植物根系对有机态养分的吸收的意义:1)提高对养分的利用程度;2)减少能量损耗。42. 影响

9、养分吸收速率的因素:1)中断养分供应的影响;2)长期供应的影响。43.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环境因素:介质中养分浓度、光照、温度、水分、溶液反应、通气状况。44. 温度对植物养分吸收的影响:根系对养分的吸收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温度过高(超过40C)时,高温使体内酶钝化,从而减少了可结合养分离子载体的数量,同时高温使细胞膜透性增大,增加了矿质养分的被动溢泌。低温往往是植物的代谢活性降低,从而减少养分的吸收量。45. 光照对植物养分吸收的影响:光照还可通过影响植物叶片的光合强度而对某些酶的活性、气孔的开闭和蒸腾强度等产生间接影响,最终影响到根系对矿质养分的吸收。46. 水分的作用:1)促进养分的释放;

10、2)加速养分的流失。47. 土壤通气状况主要从三个方面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1)根系的呼吸作用;2)有毒物质的产生;3)土壤养分的形态和有效性。48. 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拮抗作用、协助作用。49. 拮抗作用:溶液中某种离子存在或过多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表现:K+、Rb+、Cs+之间;Ca2+、Mg2+、Ba2+之间;NH4+和H+对Ca2+、K+对Fe2+CI-、Br-和I-之间;H2PO4-和0H-之间;H2PO4-和Cl-之间;N03-和Cl-之间;SO42-和SeO42-之间。50. 协助作用:溶液中某种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根系吸收另一离子的现象。表现:NO*、SO42-对阳离子;Ca

11、2+、Mg2+、AI3+等能促进K+、Rb+、Br-以及NH4+。51. 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的营养特点:一般在植物生长初期,养分吸收的数量少,吸收强度低。随时间的推移,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逐渐增加,往往在性器官分化期达到吸收高峰。到了成熟阶段,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又逐渐减少。52. 植物需肥的关键时期:植物营养临界期、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53. 植物营养临界期:是指营养元素过少或过多或营养元素间不平衡,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明显不良影响的那段时间。54. 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是指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能产生最大效能的那段时间。55. 叶部营养(根外营养):植物通过叶部或非根系部分吸收养分来营养自己的现象。5

12、6. 叶部营养的特点:1)叶部营养具有较高的吸收转化速率;2)叶部营养直接促进植物体内的代谢作用。57. 叶面施肥的局限性:叶面施肥的局限性在于肥效短暂,每次施用养分总量有限,又易从疏水表面流失或被雨水淋洗;有些养分元素(如钙)从叶片的吸收部位向植物其它部位转移相当困难,喷施的效果不一定好。58. 叶部营养的应用条件(影响因素):叶片结构(叶片类型、叶的年龄、叶的正反面)、溶液的组成、湿润时间、溶液反应、溶液浓度。59. 植物叶部吸收营养的途径:表皮细胞途径、气孔途径。60. 叶面肥:凡是喷在叶片上能为植物提供营养元素的物质。分类:纯营养型、生长调节剂型、营养与生长调节剂综合型。优点:针对性强

13、、肥效好、避免土壤固定和淋溶、省肥方便。影响因素:环境因素、叶面肥质量和使用技术。61. 施肥方法:基肥、种肥、追肥。62. 养分的短距离运输:称横向运输,是指介质中的养分沿根表皮、皮层、内皮层到达中柱(导管)的迁移过程。由于其迁移距离短,故称为短距离运输。63. 养分从介质到达木质部导管至少通过2次原生质膜.64. 养分进入木质部的影响因素:外界离子浓度、温度、呼吸作用。65. 养分的长距离运输:也称纵向运输,是指养分沿木质部导管向上,或沿轫皮部筛管向上或向下移动的过程。由于养分迁移距离较长,故称为长距离运输。运输机里:质流、交换吸附。66. 养分的再吸收:溶质在木质部导管运输过程中,部分离

14、子可被导管周围的薄壁细胞吸收,从而减少了溶质到达茎叶数量的现象。影响: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离子性质。67. 养分的释放:木质部运输过程中,导管周围的薄壁细胞将吸收了的离子重新释放到导管中的现象。作用:维持木质部汁液中养分浓度的稳定性。68. 植物体内养分的循环:指在轫皮部中移动性较强的矿质养分,通过木质部运输和轫皮部运输形成自根至地上部之间的循环流动。作用:调控根系吸收养分的速率。69. 养分的再利用:植物某一器官或部位中的矿质养分可通过轫皮部运往其它器官或部位而被再度利用的现象。70养分再利用的过程:养分的激活;养分进入韧皮部;进入新器官。共质体一质外体一共质体一质外体一共质体。71. 养分在

15、植物的木质部导管与导管周围的薄壁细胞之间存在着交换吸附、再吸收和释放的相互关系。72.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在轫皮部中的移动性与其再利用程度大小有关,如N、P、K、Mg的移动性较强,故其再利用程度也较大,缺素症会先在老叶出现;而Ca、B是最难移动的元素,故其再利用程度很小,缺素症会先在新叶顶端分生组织出现。73. 碳的营养功能: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氢的营养功能(以氢键和质子起作用。)氧的营养功能:有氧呼吸所必须;供养状况影响养分吸收;对豆科作物固氮有一定影响。74. 氢键(HH)特点:结合力弱、具弹性、易分易合。作用:在许多重要生命物质的结构中占重要地位。75. 质子的作用:1)在光合作用和

16、呼吸作用中维持膜内外质子梯度所必需;2)对能量代谢有重要作用;3)在代谢作用中作为还原剂;4)保持细胞内离子平衡和稳定pH值所必需:5)调节酶促反应、膜运输以及其它调节系统活性:6)联络细胞内各个分室,在胞间运输中发挥重要作用。75. 氮素是植物体中蛋白质、核酸和核蛋白、酶、叶绿素等的组成成分。76. 氮素的生理功能:生命物质、合成蛋白质和决定生物遗传性的物质基础、生物催化剂、光合作用的场所、辅酶的成分、生理活性物质、生物膜的组分。(氮素通常被称为生命元素)77. 植物吸收的氮素以离子形态的铵态氮和硝态氮为主,也可以吸收少量有机形态的氮。78. 植物对氮的吸收:1、无机态NO,NH4+(主要)

17、,2、有机态:NH2、氨基酸、核酸等(少量)。旱地作物吸收NO3-为主,属主动吸收,被吸收的N03-在同化之前,必需先还原为NH4+。植物在吸收NH4+时,会释放等量的H+,因此,介质的pH值将会下降。79. 酰胺的作用及意义:贮存氨基;解除氨毒;参与代谢。80. 影响铵态氮和硝态氮两者肥效的因素:作物种类、环境条件(介质反应、伴随离子、介质通气状况、水分)。81. 植物在营养生长期缺氮通常表现为:植株矮小,瘦弱,叶片细小直立,老叶黄化。氮过量通常变现为:营养体徒长,叶面积增大,叶色浓绿,茎杆软弱,根系短而少,早衰。82. 影响硝酸盐还原的因素:植物种类、光照、温度、施氮量、微量元素供应、陪伴

18、离子83. 植物对铵态氮的吸收:机理:被动渗透、接触脱质子。同化部位:在根部同化为氨基酸。84. 土壤中氮素的来源:1)施入土壤中的化学氮肥和有机肥料;2)动植物残体的归还;3)生物固氮;4)雷电降雨带来的NH4+-N和NO3-N。85. 氨化作用:在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的含氮有机质分解形成氨的过程。86. 吸附固定:由于土壤粘土矿物表面所带负电荷而引起的对NH4+的吸附作用。晶格固定:NH4+进入2:1型膨胀性粘土矿物的晶层间而被固定的作用。87. 硝化作用:通气良好条件下,土壤中的NH4+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成硝酸盐的现象。反硝化作用:嫌气条件下,土壤中的硝态氮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还原为气态

19、氮从土壤中逸失的现象。88. 铵态氮肥包括:液氨、氨水、碳酸氢铵、氯化铵、硫酸铵。共同特性:1)易溶于水,易被作物吸收;2)易被土壤胶体吸附和固定;3)可发生硝化作用;4)碱性环境中氨易挥发;5)高浓度对作物,尤其是幼苗易产生毒害;6)对钙、镁、钾等的吸收有拮抗作用)89. 生理酸性(碱性)肥料:化学肥料进入土壤后,如植物吸收肥料中的阳离子比阴离子快时,土壤溶液中就有阴离子过剩,生成相应酸性物质,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土壤酸化。这类肥料称为生理酸性肥料。反之,即为生理碱性肥料。90. 硝铵态和硝态氮肥包括:硝酸铵、硝酸钠、硝酸钙、硝酸钾。共同特性:1)易溶于水,易被作物吸收;2)不被土壤胶体吸附,易

20、随水流失;3)易发生反硝化作用;4)促进钙镁钾等的吸收;5)吸湿性大,具助燃性;6)硝态氮含氮量均较低。91. 尿素的施用:可作基肥、追肥,深施覆土。宜作根外追肥。原因:尿素分子体积小,易透过细胞膜;尿素溶液呈中性,电离度小,不易引起质壁分离;尿素具有一定的吸湿性,能使叶面保持湿润状态,以利叶片吸收;尿素进入细胞后很快参与同化作用,肥效快。尿素属酰胺形态的氮肥,施入土壤后,大部分的尿素会在尿酶的作用下转化为铵态氮和二氧化碳。而铵态氮又会进一步氧化为硝态氮,从而影响尿素的肥效。尿素作根外追肥施用时,浓度宜在0.5%-1%,肥料中缩二脲的含量不能大于0.5%。92. 缓释肥料:施用后在环境因素作用

21、下缓慢分解,释放养分供植物吸收的肥料。93. 控释肥料:通过包被材料控制速效氮肥的溶解度和氮素释放速率,从而使其按照植物的需要供应氮素的一类肥料。特点:1)1次施用能满足作物各个生育阶段的需要;2)消除养分损失;3)避免养分固定;4)省工、省时、省力;5)价廉、养分含量高、利用率高。94. 长效氮肥的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问题:1)难以满足作物早期及吸肥高峰期的需要;2)大多数品种价格过高难以在大田推广应用,多用于园艺及多年生观赏植物3)其中的优良品种也难以满足环境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改进措施:1)以框架结构的大分子有机物质作包裹材料;2)以分解快慢不同的包膜材料分层包裹;3)把分解快慢

22、不同的颗粒按一定比例混合。95. 影响氮肥利用率的因素:作物种类、土壤条件、施肥技术等。96. 氮肥的使用方法:氮肥深施(提高肥料利用率、肥效持久);采用合理的水、肥综合管理;施用量根据目标产量法确定。97. 氮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好处:无机氮可以提高有机氮的矿化率,有机氮可以加强无机氮的生物固定。与氮、磷、钾配合施用,通过平衡施肥使作物营养平衡。98. 植物体内的磷以有机形态为主,而含量约占15的无机形态的磷则是植物磷素化学诊断的指标。99. 磷是植物体内核酸、核蛋白;磷脂、植激、高能磷酸化合物和辅酶等重要化合物的组成成分。磷能加强植物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运转、促进氮代谢和脂肪代谢,并

23、能提高植物抗旱、抗旱、抗病、缓冲性等能力。100. 影响植物吸收磷的因素:作物特性、土壤供磷状况、伴随离子、其他环境因素。101-植物吸收的磷以无机形态的H2PO4-和HP。/-为主,还可以吸收少量有机形态的磷。102. 白菜缺磷表现为植株生长迟缓,矮小、瘦弱、直立。103. 水溶性磷肥:含水溶性的磷酸一钙,其中的磷易被植物吸收,肥效快,属速效性磷肥。(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104. 过磷酸钙的成分包括一水磷酸一钙、硫酸钙、少量的磷酸或硫酸,以及硫酸铁和硫酸铝。性质:1)灰白色粉末或颗粒状;2)磷酸一钙为水溶性;3)呈酸性反应;4)具有吸湿性和腐蚀性;5)会发生“磷酸退化作用”。105. 磷酸

24、退化作用:当过磷酸钙吸湿后,除易结块外,其中的磷酸一钙还会与制造时生成的硫酸铁,铝等杂质起化学反应,形成溶解度低的铁,铝磷酸盐。这种作用通常称为。106. 过磷酸钙在土壤中的转化:1)溶解过程:异成分溶解(即在施肥以后,水分向施肥点汇集,使磷酸一钙溶解和水解,形成一种磷酸一钙、磷酸和含水磷酸二钙的饱和溶液,由于溶出的成分与原来的不同。溶解后由于会发生化学固定作用和吸持作用,因此其当季利用率只有10%-25%)磷酸沉淀作用。2)磷的吸持作用。107. 磷的施用:原则:减少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增加与作物根群的接触面积。方法:集中施用、分层施用、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作根外追肥。108. 弱酸溶性磷肥:

25、能溶于2的柠檬酸或中性柠檬酸铵溶液的磷肥。(钙镁磷肥、钢渣磷肥、脱氟磷肥、沉淀磷酸钙、偏磷酸钙)特点:溶于弱酸。109. 钙镁磷肥的成分包括:无定形磷酸钙、氧化钙、氧化镁、二氧化硅等。110. 钙镁磷肥在土壤中的转化:1)溶解。2)固定。3)施用方法:考虑土壤性质、作物种类、粒径大小、施用技术。111. 难溶性磷肥:所含磷酸盐不溶于水,只溶于强酸,肥效迟缓而稳长。(磷矿粉、鸟粪磷矿粉、骨粉)其直接施用效果与磷矿的结晶性质、土壤条件和作物特性有关。112. 磷肥施用对环境的影响: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体藻化,水质恶化,引起“赤潮”现象,危害渔业生产;造成土壤中有害元素的可能积累。措施:合理分配和施

26、用磷肥;并采用长期定位田间试验等方法监测。113. 影响土壤有效磷的因素:1)土壤有效氮与有效磷的比值;2)土壤有机质含量;3)土壤pH;4)土壤熟化程度;5)水田淹水情况。114. 磷肥施肥方法的改进:相对集中施用,与其他肥料混合施用。115. 钾素通常被称为作物的品质元素。它在植物体内的形态与氮和磷不同主要以离子态为主。116. 钾的营养功能:促进酶的活化;促进光能的利用,增强光合作用;改善能量代谢;促进糖代谢;促进氮素吸收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植物经济用水;促进有机酸的代谢;增强作物的抗逆性(抗旱、抗高温、抗寒、抗病、抗盐、抗倒伏);117. 影响植物吸收钾的因素:土壤供钾状况、植物种类、

27、介质的离子组成、土壤水气条件。118. 缺钾时,水稻根系呈现褐颜色。因此,在淹水条件下增施钾肥,可提高水稻根系的氧化力,防止还原性物质的危害。119. 土壤中的钾分为矿物态钾、缓效态钾以及速效态钾(水溶性钾和交换性钾)。120. 氯化钾:白色、淡黄色或紫红色结晶;易溶于水,呈化学中性;有吸湿性,久存会结块;生理酸性肥料。在土壤中的转化:阳离子交换反应、土壤对钾的固定、钾的释放和淋失。影响因素:粘土矿物种类、田间水分状况、土壤反应、铵离子、土壤质地、钾的用量。施用:可作基肥、追肥施用,不宜作种肥。121. 硫酸钾: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溶于水,呈化学酸性;吸湿性小;生理酸性肥料。施用:适合各种作物和

28、土壤,可作基肥、追肥、种肥及根外追肥。122. 草木灰:含有灰分元素,如Ca、Mg、P、Fe和其它微量元素等。深灰色粉末;钾的形态以碳酸钾为主,其次是硫酸钾和氯化钾;其中的磷是枸溶性磷,对作物是有效的;呈化学碱性。施用:可作基肥、追肥和根外追肥,也可作盖种肥。123. 钾与氮、磷配合,利于肥效的充分发挥;含有效钾素较多的有机肥料用量高时,可少施或不施化学钾肥。124. 钙、镁、硫一般被称为植物的中量元素元素;硅则属于植物的有益元素。钙和硫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较小;故缺素症状会先在新叶出现。125. 钙的生理功能:1)细胞壁中胶层的组分(稳定细胞壁);2)稳定生物膜结构;3)促进细胞的伸长和根系生

29、长;4)参与第二信使传递;5)调节渗透作用;6)具有酶促作用;7)参与细胞分裂。126. 镁的生理功能:1)是叶绿素的必需成分并促进光合作用;2)活化和调节多种酶促反应;3)稳定核糖体的必需元素;4)参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5)参与脂肪和脂类的合成;6)参与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127. 硫的生理功能:1)是蛋白质和酶的组分;2)参与氧化还原反应;3)传递电子;4)某些生物活性物质的成分;5)参与固氮过程;6)植物体内某些挥发性物质的组分;7)减轻重金属离子对植物的毒害。128. 硅的生理功能:1)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运转;2)提高植物对病虫的抗性;3)与其它元素吸收有关。129. 吸收与运输:

30、钙:被动吸收,单向运输,难移动;镁:被动吸收,双向运输,较易移动;硫:主动吸收,难移动。130. 失调症状:钙:生长点坏死,幼叶卷曲变形,果实发育不良;镁:中、下部叶片脉间失绿黄化;硫:幼叶失绿黄化;硅:禾本科叶片下垂。131. 番茄果实缺钙出现脐腐“病”,茶叶缺硫出现茶黄“病”,黄瓜缺镁时叶片出现叶脉间失绿黄化症状。132. 含钙肥料:石灰(生石灰、熟石灰、碳酸石灰),可作基肥和追肥,不能作种肥。其他。133. 石灰肥料的作用有:1)供给植物钙素营养;2)中和土壤酸性、消除活性铝、铁、锰的毒害;3)增加土壤有效养分;4)改善土壤物理性状;5)改善作物品质,减少病害。134. 镁肥:水溶性:肥

31、效快,植物易吸收。如硫酸镁、氯化镁等;微水溶性:肥效慢。如钙镁磷肥、白云石粉等;长效复合肥:如磷酸镁铵。有效施用:基肥、追肥。135. 含硫肥料:石膏是碱土的化学改良剂(生石膏、熟石膏、含磷石膏)、其他。136. 硅肥:硅酸钠、硅镁钾肥、钙镁磷肥、钢渣磷肥、粉煤灰。施用:土壤条件、作物种类。硅肥一般用在对硅肥反应良好作物上效果较好。施用方法上通常宜作基肥施用,水溶性的高效硅肥也作追肥。137. 铁的生理功能:叶绿素合成所必需;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子传递;参与核酸和蛋白质代谢;还与碳水化合物、有机酸和维生素的合成有关。138. 铁的缺乏:顶端或幼叶失绿黄化,由脉间失绿,发展到全叶淡黄白色。果

32、树“黄叶病”,水稻亚铁中毒“青铜病”。139. 硼的生理功能:促进分生组织生长和核酸代谢;促进碳水化合物运输和代谢;参与酚代谢和木质素的形成;与生殖器官的建成和发育有关。140. 硼的缺乏:茎尖、根尖生长停止或萎缩死亡。花椰菜“褐心病”、萝卜“黑心病”。141. 锰的生理功能:参与光合作用;酶的组分及调节酶活性;调节植物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它功能。142. 锰的缺乏:叶脉间失绿黄化,有褐色小斑点散布于整个叶片。燕麦“灰斑病”、豆类“褐斑病”、甜菜“黄斑病”。143. 铜的生理功能:酶的组分;参与光合作用;参与氮代谢;影响花器官发育。144. 铜的缺乏:生长瘦弱,新叶失绿发黄,叶尖发白卷曲,叶缘

33、灰黄,叶片出现坏死斑点;果树“郁汁病”或“枝枯病”。145. 锌的生理功能作为碳酸酐酶的成分参与光合作用;作为多种酶的成分参与代谢作用;参与生长素的合成;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146. 锌的缺乏:植株矮小,节间短,生育期延迟;叶小,簇生;中下部叶片脉间失绿。水稻“矮缩病”、玉米“白苗病”;柑桔“小叶病”、“簇叶病”等。147. 钼的生理功能:作为硝酸还原酶和固氮酶的成分参与氮代谢;促进维生素C的合成;与磷代谢有密切关系;增强抗病力。148. 钼的缺乏:叶片畸形、瘦长,螺旋状扭曲,生长不规则;老叶脉间淡绿发黄,有褐色斑点,变厚焦枯如花椰菜、烟草“鞭尾状叶”;豆科植物“杯状叶”。149. 氯的生理功

34、能:参与光合作用;酶的活化剂及某些激素的组分;调节细胞渗透压和气孔运动;提高豆科植物根系结瘤固氮;减轻多种真菌性病害。150. 氯的缺乏:棕榈科植物(如椰子树、鱼尾葵等)叶片出现失绿黄斑。151. 镍的营养功能:有利于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催化尿素降解;防治某些病害。152. 影响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因素: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土壤质地、土壤Eh、微生物。153. 微肥的一般施用方1.施入土壤(优点:后效明显;缺点:需肥量大,难以施用均匀);2.直接用于作物。种肥(Zn、Mo、Mn、Cu,拌种、浸种、蘸秧根)追肥(B、Zn、Mo、Mn、Fe、Cu,叶面喷施、注射、塞孔、涂刷)154. 土壤施用固体

35、微肥会出现的问题:有效性降低、施用不均匀、易污染环境。155. 叶面喷施微肥的效果:用量少,比较经济;避免固定;养分吸收快,效率高;易于控制浓度;减少污染。156. 合理施用的注意事项:土壤的供应状况;植物的需求特性;天气状况;与其它营养元素的关系;配施大量元素;.严格控制用量、力求均匀157. 微量元素肥料按化合物类型可分为纯化学药品、有机螯合物、玻璃肥料、矿渣或废渣和复合或混合肥料等类型。158. 土壤pH6.0时,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中铁、锰、铜、锌和硼的有效性较高;钼则相反。因此,酸性土壤上易缺钼。另外,有机质土壤上生长的植物易缺铜。159. 有机肥料:含有有机质,既能为农作物提供各种有机、无机养分,又能培肥土壤的一类肥料。是有机物和无机物、有生命的微生物和无生命的物质的混合体。特点:来源广;含有机质;完全肥料;肥效缓长;养分含量少,用量大。分类:粪尿肥(人粪尿、畜粪尿、禽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