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控制工程基础综合练习概念题_第1页
机电控制工程基础综合练习概念题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机电控制工程基础综合练习概念题解析一、填空1. 自动控制就是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使生产过程的输出量按照给定的规律。(没有,运行或变化)2. 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系统闭环极点的分布)3. 所谓反馈控制系统就是的系统的输出地返回到输入端(全部或部分)4. 给定量的变化规律是事先不能确定的,而输出量能够准确、迅速的复现给定量,这样的系统称之为(随动系统)5. 在下,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称为线性系统(或元件)的。(零初始条件,传递函数)6. 单位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1/s)17. 阶系统,则其时间常数为。(T)Ts+1W(s)8. 系统传递函数为W(s),输入为单位阶跃函数时,输

2、出拉氏变换Y(s)为(s99. 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传函为G(s)=,系统的阻尼比2=、无阻尼自振荡角s(s+1)频率3n为,调节时间ts(5%)为秒(0.167,3,6)10. 反馈信号(或称反馈):从系统(或元件)输出端取出信号,经过变换后加到系统(或元件)输入端,这就是反馈信号。当它与输入信号符号相同,即反馈结果有利于加强输入信号的作用时叫.。反之,符号相反抵消输入信号作用时叫。(正反馈,负反馈)11. I型系统地跟踪单位斜坡输入信号(无静差)12. 某环节的传递函数为2s,则它的幅频特性的数学表达式是,相频特性的数学表达式是。(2s,90o)K*13.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

3、)二,根轨迹的分支数为。(3)s(s+2)(s+3)14. 负反馈结构的系统,其前向通道上的传递函数为G(s),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为H(s),则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闭环传递函数为。G(s)(G(s)H(s),1+G(s)H(s)215. 函数f(t)=21的拉氏变换为o(s2)K16. 单位负反馈结构的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则该系统为型系统,根轨s(s+2)迹分支数为o(I,2)17. 线性系统的稳态误差取决于和o(系统自身结构与参数,外输入)18. 自动控制技术一大特点是能提高o(劳动生产率)19. 对于一般的控制系统,当给定量或扰动量突然增加时,输出量的过程不一定是衰减振荡。(暂态)2

4、0. 对于一般的控制系统,当给定量或扰动量突然增加某一给定值时,的过程可能出现单调过程。(输出量,暂态)21. 是指要求实现自动控制的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被控制对象)22. 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二-,系统的开环极点s(s+1)i.<7J为,闭环极点为。(0,-1,22)123.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G(s)二,则闭环特征方程为s2+s+1(s2+s+1=0)24频率响应是线性系统信号输入下的稳态输出响应。(正弦)25.传递函数G(s)=s+3s(s+2)(8s+2)的零点为,极点为(-3,0,-2,-0.25)K26.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则该系统有个极点,有条根轨

5、迹分支。s(s+2)(2,2)27. 已知线性系统的输入为单位阶跃函数,系统传递函数为G(s),则输出Y(s)的正确表达Y(s)二型式是。(s)28. 二阶系统的两个极点为位于S左半平面的共轭复根,则其在阶跃输入下的输出响应表现为。(衰减振荡)29. 某二阶系统的特征根为两个纯虚根,则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等幅振荡)30. 传递函数GC)=表示环节。(积分)s31. 对于负反馈结构的系统,其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G(s),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为H(s),则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闭环传递函数为。(G°)H(s)G(s)1+G(s)H(s)2(s+1)32. 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则该系统零点

6、为,极点为。s(s+3)(1;0,3)133. 某环节的传递函数为,此为一个环节。(惯性)s+334. 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越小,系统的快速性。(好)35. 单位脉冲函数的拉氏变换为。(1)36. 若一个动态环节的传递函数乘以1/s,说明对该系统串联了一个环节。(积分)37. 一阶系统阶跃响应的快速性和其有关。时间常数T越大,响应速度越。(慢)38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可归结为、准确性和快速性。(稳定性)39. 系统的根轨迹起始于,终止于。(开环极点,开环零点)40. 若一个动态环节的传递函数乘以1/s,说明对该系统串联了一个环节。(积分)41. 任何物理系统的特性,精确地说都是的,但在范围内,可以

7、将非线性特性线性化。(非线性,误差允许)42. 自动控制中的基本的控制方式有、和复合控制。(开环控制,闭环控制)G(s)43. 对于单位负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G(s),则闭环传递函数为(1+G(s)44. 某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二-,则此系统在单位阶跃函数输入s2(s+2)下的稳态误差为。(0)45. 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则其时间常数为。(5)5s+146. PI校正为校正。(滞后)47. 奈氏图上的单位圆与Bode图上分贝线相对应,奈氏图上的负实轴对应于对数相频特性图上的线(0,180°)48. 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二厶,其时间常数为。(2)2s+1

8、49. 若二阶系统的阻尼比为0.65,则系统的阶跃响应为。(衰减振荡)50. PD校正为校正。(超前)51. 某系统的传递函数是G(s)=丄e“,则该可看成由环节串联而成(惯2s+1性、延时)M(S)52.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则闭环特征方程为。N(S)(M(S)+N(S)=0)53. 频率特性是线性系统在输入作用下的稳态响应。(正弦信号)54. 频率特性包括特性和.特性。(幅频,相频)55. 系统的传递函数G(s)=5,其系统的增益和型次为,。(5/4,2)s2(s+1)(s+4)56. 已知线性系统的输入x(t),输出y(t),传递函数G(s),则正确的关系是_。Y(s)二G(

9、s)-X(s)57两个二阶系统具有相同的超调量,则这两个系统具有大致相同的。(阻尼比)58. 惯性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的高频渐近线斜率为(一20dB/dec)59. 在单位阶跃输入下,1型系统的给定稳态误差为(0)60. 某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100(':,则该系统是型系统(I)s(s+2)二、判断1. 自动控制中的基本的控制方式有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和复合控制。正确2. 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主要有调节时间和超调量,稳态性能指标为稳态误差。正确3. 如果系统的输出端和输入端之间不存在反馈回路,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时,这样的系统就称为开环控制系统。正确4. 凡是系

10、统的输出端与输入端间存在反馈回路,即输出量对控制作用能有直接影响的系统,叫做闭环系统。正确5. 无静差系统的特点是当被控制量与给定值不相等时,系统才能稳定。错误6. 对于一个闭环自动控制系统,如果其暂态过程不稳定,系统可以工作。错误7. 叠加性和齐次性是鉴别系统是否为线性系统的根据。正确8. 线性微分方程的各项系数为常数时,称为定常系统。正确9. 劳斯稳定判据能判断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正确)10微分环节传递函数为5s,则它的幅频特性的数学表达式是53,相频特性的数学表达式是-90o。错误11. 一个线性定常系统是稳定的,则其闭环极点均位于s平面的左半平面。(正确)12.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

11、大小取决于系统结构参数和外输入。正确13. 两个二阶系统具有相同的阻尼比,则这两个系统具有相同的超调量和调节时间。错误14. 线性系统稳定,其闭环极点均应在s平面的左半平面。正确15. 用劳斯表判断连续系统的稳定性,当它的第一列系数全部为正数系统是稳定的。正确16. 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系统闭环极点的分布。正确17. 闭环传递函数中积分环节的个数决定了系统的类型。错误18. 若二阶系统的阻尼比大于1,则其阶跃响应不会出现超调,最佳工程常数为阻尼比等于0.707。正确19. 某二阶系统的特征根为两个具有负实部的共轭复根,则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表现为等幅振荡。(错误)20. 最大超调量只决定于阻

12、尼比ZoZ越小,最大超调量越大。正确21单位阶跃函数的拉氏变换为1。错误22若二阶系统的阻尼比为0-1之间,则系统的阶跃响应是衰减振荡o正确23单位脉冲函数的拉氏变换为0.5o错误24. 0型系统(其开环增益为K)在单位阶跃输入下,系统的稳态误差为o正确1+K225. 2e-1的拉氏变换为。正确s+126. 若二阶系统的阻尼比为0.8,则系统的阶跃响应表现为等幅振荡。错误27. 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一0.5,则其时间常数为2。正确s+0.528. 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二二,其时间常数为5。错误3s+129. 线性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系统特征方程的根(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全部具

13、有负实部,也就是所有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都位于s平面的左侧。正确30. PI校正为相位滞后校正。(正确)31. 系统如图所示,G(s)为一个并联校正装置,实现起来比较简单。正确c32. 传递函数G(s)=1表示微分环节。错误s33. 在复数平面内,一定的传递函数有一定的零,极点分布图与之相对应。正确34频率特性是线性系统在三角信号输入作用下的稳态响应。错误35.系统的频率特性是由Gj)描述的,|G(j®)|称为系统的幅频特性;ZG(j®)称为系统的相频特性。正确36. 根轨迹法就是利用已知的开环极、零点的位置,根据闭环特征方程所确定的几何条件通过图解法求出仁由0y时的所有闭环

14、极点。正确37. 根据Nyquist稳定性判据的描述,如果开环是不稳定的,且有P个不稳定极点,那么闭环稳定的条件是:当w由-?时,Wk(jW)的轨迹应该逆时针绕(-1,j0)点P圈。正确正确错误38. 根轨迹是根据系统开环零极点分布而绘制出的闭环极点运动轨迹。K(s+2)39. 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则该系统零点为2,极点为0,3os(s+3)40. 根轨迹是根据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的某个参数为参变量而画出的开环极点的根轨迹图。错误41. 若一个动态环节的传递函数乘以1/s,说明对该系统串联了一个微分环节。错误42. 设某系统阶微分方程: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正确C(s)_2s+1R(s)5s2+3s

15、+243. 已知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如图2所示,图2C(s)MM系统传递函数二匸2R(s)1+MMM12错误C(s)二Q(s)-1-MMM44. 某环节的输出量与输入量的关系为yC)=KxC),K是一个常数,则称其为惯性环节。错误45. 雷达自动跟踪系统,火炮自动瞄准系统,各种电信号笔记录仪属于随动系统。正确46. 负反馈结构的系统,其前向通道上的传递函数为,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为3-则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2s+1)(3s+1)正确2s+13s+147. 绘制根轨迹时,我们通常是从K=0时的闭环极点画起,即开环极点是闭环根轨迹曲g线的起点。起点数n就是根轨迹曲线的条数。正确1548. 系统的开

16、环传递函数为则该系统有2个极点,有2条根轨迹分支。正确s(s+5)49.传递函数G(s)=s+2s(s+1)(2s+1)的极点为0,1,0.5o错误50. 开环G(s)对数幅频特性对数相频特性如图所示,当K增大时,L(s)下移©()不变。K错误51. 系统的频率特性可直接由G(j«)=Xc(j«)/Xr(j«)求得。只要把线性系统传递函数G(s)中的算子s换成j3,就可以得到系统的频率特性G(j«)o正确52. 根据Nyquist稳定性判据的描述,如果开环是不稳定的,且有P个不稳定极点,那么闭环稳定的条件是:当w由-?时,Wk(jw)的轨迹应该

17、顺时针绕(-1,,0)点P圈。(错误53. 对于电容元件,若以其两端的电压为输入,通过电容的电流为输出,则电容可看成一个积分环节。错误54. 一个纯微分环节的幅频特性,其幅值与频率成正比关系。正确55. 比例环节的A和?均与频率无关。正确56. 当?由0?时,积分环节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与频率无关,为一常值。错误57. 时滞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为一个以原点为圆心的圆。正确58. 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指性有一一对应关系,则它必是最小相位系统。正确59. 凡是在s左半平面上没有极、零点的系统,称为最小相位系统,错误60. 若系统的开环稳定,且在L0的所有频率范围内,相频?-180。,贝9其闭环状态

18、是稳定的。正确61. 频率特性是指系统的幅频特性不包括系统的相频特性。错误62. 对数频率特性是将频率特性表示在对数坐标中,对数坐标横坐标为频率?,频率每变化2倍,横坐标轴上就变化一个单位长度。错误63. 微分环节的幅频特性,其幅值与频率成正比关系。正确z、1+aTs64. 相位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G(s)=,系数a大于1。正确c1+Ts65假设下图中输入信号源的输出阻抗为零,输出端负载阻抗为无穷大,则此网络一定是一个无源滞后校正网络。错误66下图中网络是一个无源滞后校正网络。正确67下图所示为一个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该系统是稳定的。错误68利用相位超前校正,可以增加系统的频宽,提高系统的快速性,但使稳定裕量变小。错误69传递函数只与系统结构参数有关,与输出量、输入量无关。正确70二阶系统的两个极点均位于负实轴上,则其在单位阶跃信号输入下的输出响应为单调上升并趋于稳态值。正确71.单位阶跃输入(R(s)=丄)时,0型系统的稳态误差一定为0。错误sk为0。正确73.负反馈结构的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