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A---答案(1)_第1页
化工原理-A---答案(1)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徽农业大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得分评阅人一、选择题(共8题,每题3分,共24分)化工原理试卷(A卷)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20分钟;适用专业:环境类专业题号二三四五总分得分:号学名姓1. 直径为申57mmx35mm的细管逐渐扩大到®108mmx40mm的粗管,若流体在细管内的流速为4m/s,则在粗管内的流速为(B)。A.2m/sB.1m/sC.0.5m/sD.0.25m/s2. 在阻力平方区,摩擦系数1(C)。A.为常数,与fid.Re均无关B.随Re值加大而减小C.与Re值无关,是fid的函数D.是Re值与时d的函数3. 通过三层平壁的稳态热传导,各层界面间接触

2、良好,第一层两侧温度为120°C和80°C,第三层外表面温度为40°C,则第一层热阻R和第二、三热阻R2、R3的大小为(D)。A.R1(R2+R3)B.R1(R2+R3)C.无法确定D.R1=(R2+R3)4. 对间壁两侧流体一侧恒温、另一侧变温的传热过程,逆流和并流时大m小为(C)。A气,逆气,并B气,逆气,并C逆=气,并D无法确定装级班业专院学5. 某吸收过程,已知气膜吸收系数心=4x10-4kmol/(m2s),液膜吸收系数kX=8x10-4kmol/(m2s),由此可判断该过程(C)。A.气膜控制B.液膜控制C.判断依据不足D.双膜控制6. 在吸收操作中,

3、吸收塔某一截面上的总推动力(以液相组成差表示)为(A)。A.X*-XB.X-X*C.Xi-XD.X-Xi7. 对流传热速率=系数推动力,其中推动力是(B)。A.两流体的温度差B.流体温度和壁面温度差C.同一流体的温度差D.两流体的速度差8. 流体在长为3m、高为2m的矩形管道内流动,则该矩形管道的当量直径为(C)。A.1.2m;B.0.6m;C.2.4m;D.4.8m。得分评阅人二、填空题(共12题,每题3分,共36分)1某设备的真空表读数为200mmHg,则它的绝对压强为(560)mmHg,另一设备的表压强为50kPa,则它的绝对压强为(151)kPa。(当地大气压为1.0133x105Pa

4、)。2常温下水的密度为1000kg/m3,粘度为0.001Pas,在d=10Omm的管内以3m/s速度流动,其流动类型为(湍流)。3通过三层平壁的热传导中,设各层壁面间接触良好,如果测得各层壁面的温度珥、T2、T3、T4分别为500-C、400£、200C、100C,则各层热阻之比为(1:2:1)。4液体在大容器内沸腾时,随着温度差傀叫)的不同,会出现(自然对流)、ws(核状沸腾)和(膜状沸腾)三种不同的沸腾状态。5. 当以气相的分压差pA-p*A表示吸收推动力时,吸收速率方程可表示为NA=(KG(pAp*A),其中吸收总阻力1/KG=(1/kG+1/HkL)。6. 根据双膜理论,吸

5、收过程的总阻力1/KY=(1/kY+m/kX)。7. 根据间壁两侧流体温度沿传热面是否有变化,即温度升高或降低,可将传热分为(恒(等)温传热)和(变温传热)。8. 公式Nu=KReaPrbGrc中Re和Gr的物理意义分别表示为(流体的流动状态和湍流程度对对流传热的影响)和(自然对流对对流传热的影响)。9流体在一段水平管中流过,测得平均速度为0.5m/s,压强降为10Pa,Re为1000,则管中心线上速度为(1)m/s,若平均速度增大到1m/s,则压强降为(20)Pa。10. 流体在圆形管道内作层流流动时的摩擦系数与(管壁粗糙度(8/d无关,只随(雷诺数(Re)的减小)而增大。11. 液体在两块

6、平板间流动,流速分布如下图所示,从中取出A、B、C三块流体微元。B、u(y)ax第3页共7页试分析:线号学答:A最大,B最小,判断依据:dUdy订:名姓得分评阅人三、计算题(共6题,共40分)umaxr20若已知r0=0.03m,umax=0.15m/s,求通过圆管的流量Q及断面平均流速。(6分)1.圆管中流速为轴对称分布,u=-r2),u是距管轴中心为r处的流速。级班业专院学解:根据已知条件得流速分布函数为uUmaxr2o-r2)二15-15r29由流量公式得QIudAJ(15-r2)2兀rdr211.95cm3/sA9A断面平均流速v7.5cm/sA1)各微元上下两平面上所受切应力的方向(

7、绘出图形);2)定性指出哪个面上的切应力最大?哪个最小?并阐述原因。12简述两相间传质的“双膜理论”的基本论点。答:(1)当气液两相接触时,两相之间有一个相界面,在相界面两侧分别存在着呈层流流动的稳定膜层;(2)在相界面上气液两相互成平衡,界面上没有传质阻力;(3)在膜层以外的主体内,由于充分的湍动,溶质的浓度基本上是均匀的,即认为主体中没有浓度梯度存在,即浓度梯度全部集中在两个膜层内。2为将水库中的水引至堤外灌溉,安装了一根直径d为15cm的虹吸管,当不计水头损失时,问通过虹吸管的流量Q为多少?在虹吸管顶部s点处的压强为多少?(6分)答:取出口为基准面,列出1-1和2-2能量方程:3+0+0

8、=0+0+严,贝卩v=J3x2g=7.67m/s3.14x0.152通过管道的流量:Q=A=7.67x4=0.135m3/s取水面为基准面,列出1-1和3-3能量方程:pv2p0+0+0=2+穴+0,=5mHOPg2gpg2p=49kPa,贝p=49kPa。ssv3有一套管式换热器,内管为風08mmx4mm的钢管,内管中有质量流量为2000kg/h的热水,从80°C冷却到50°C。环隙中冷却水从20°C升到40°C。总传热系数K=2500W/(m2C)。试求:(1)冷却水用量;(2)并流流动时的平均温度差及所需传热面积;(3)如果逆流操作时所采用的传热面

9、积与并流时的相同,计算冷却水出口温度与消耗量。(补充条件:热水平均温度时Cp1=4.181kJ/(kg°C);冷水平均温度时Cp2=4.158kJ/(kgC)(7分)答:解(1)冷却水用量q计算m2热水平均温度T=80土50=65C,c=4.181kJ/(kg-C)m22p1冷水平均温度t=20+40=30C,c=4158kJkg-°C)m22p2热量衡算qx4.158x103x(4020)=2000x4.181x103x(8050)=2.51x108Jh(2分)m2q=3016kg/h(3分)m2(2)并流热水T=80°CtT=50°C12冷水t=20

10、°Ct=40°C2>1At=60CAt=10°C1260-10L=m60ln10=27.9C2分)传热面积A亠KAtm2.51x108/36002500x27.9=1.00m22分):号学(3)逆流传热面积为1.00m2,则:At=27.89mA卡1.00x2500则:t2=54.22C,q'x4.158x103x(54.22-20)=2000x4.181x103x(80-50)=2.51x108J/h,m2则q'm2=1764kg/h:名姓4120kPa下操作氨的吸收塔的某截面上,含氨摩尔分数为0.06的气体与氨浓度为1kmo卜m-3的氨水

11、相遇,已知气相传质系数氐g=4x10-9kmolm-3s-1Pa-2,液相相传质系数枕=1.0x10-4ms-1,氨水的平衡关系可用亨利定律表示,溶解度系数H=5x10-4kmolm-3Pa-i,试计算:(1)气、液界面上的两相组成;(2)以分压差和摩尔浓度差表示的总推动力、对应的总传质系数和传质速率;(3)气膜与液膜阻力的大小,并判断是气膜控制还是液膜控制。(7分)解:气液两相界面上组成相互平衡'即=二=二_iH5x10-4:级班业专根据气、液相速率方程:n二k(p-p)=4x10-9(120x1000x0.06-p)GiiN二k(c-c)=1.0x10-4(C-1)联立'解

12、得:Liip=2.385x103Pac=1.19kmolm(2)以分压差表示的总推动力:口1分):院学c1Ap=p-p*=p-=120x1000x0.06-=5.20x103Pa(2分)H5x10-4以摩尔浓度差表示的总推动力:Ac=c*一c=Hp一c=5x10-4x120x1000x0.06一1=2.6kmol.m-3(2分)总传质系数:11111=+=+KkHk4x10-95x10-4x1.0x10-4GGLK=3.70x10-9kmolm-2s-1Pa-1(1分)G1H15x10-41=+=+Kkk4x10-91.0x10-4LGLK=7.41x10-6m-s-1(1分)L传质速率N=k

13、(p-p)=4x10-9(120x1000x0.06-p)Gii=1.92x10-5kmol-m-2s-1Pa-1N=k(c-c)=1.0x10-4(c-1)Lii=1.90x10-5kmolm-2s-11HkL=2x1075x10-4x1.0x10-43)气膜阻力11=2.5x108(1分)kG4x10-9液膜阻力1k>>I;HkGL所以是气膜控制(1分)5在列管换热器中用冷水冷却油。水在直径为風9mmx2mm的列管内流动。已知管内水侧对流传热系数为3490W/(m2°C),管外油侧对流传热系数为258W/(m2C)。换热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管壁两侧均有污垢形成,水侧污

14、垢热阻为0.00026(m2C)/W,油侧污垢热阻为0.000176(m2C)/W。管壁的热导率为45W/(mC)。求:(1)产生污垢前基于管外表面积的总传热系数;(2)产生污垢后热阻增加的百分数。(7分)解:已知:d1=0.019m,d2=0.015m,al=258W/(m2°C),a2=3490W/(m2°C),Rs1=0.000176(m2°C)/W,Rs2=0.00026(m2°C)/W,九=45W/(m°C)d-dd=12=0.0169mmdlnd211bddR=+4+1Ka九dad1m2210.002x0.0190.019=+25845x0.01693490x0.015=0.00388+4.997x10-5+3.629x10-4=4.29x10-3(m2C)/W第9页共7页增加污垢后的热阻:R=+R+asi1bdxZ+mdi-ad22+Rs2i258+0.000i76+0.002x0.01945x0.01690.0193490x0.015+0.00026x00190.015=4.79x10-3(m2-°C)/W热阻增加的百分率=R-Rx100%=4.79x1034.29x103x100%=11.68%R4.29x10-36常温的水在如图所示的管路中流动,为测量A、B两截面间的压力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