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 第1、2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单元评估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 第1、2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单元评估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2020年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1、2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单元评估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l. (xx济南模拟)某男孩的基因型为XaYa,正常情况下,其A基因不可能来自A. 外祖父B.外祖母C.祖父D.祖母【解析】选D。本题实际上是考查男性X、Y染色体的来源,Y染色体来自父方,再往上推,Y染色体只能来自祖父,而来自母方的X染色体可能来自外祖父母,因此选Do2. 如图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其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基因是()A. Aa与DdB. BB与AaC. Aa与CcD. Cc与Dd【解析】选A。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指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而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连锁在一起,不能自由组合。Aa与Dd,BB与Cc,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能自由组合。3. 下列有关人体性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男性的性染色体可能来自其祖母和外祖父B.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产物既存在于生殖细胞中也存在于体细胞中C. 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X、Y染色体不会发生联会行为D.人体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只含一条X染色体【解析】选B。男性的X染色体可能来自其外祖母或外祖父,Y染色体来自祖父;由于性染色体存在于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故其基因表达产物既存在于生殖细胞中也存在于体细胞中;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X、Y染色体会

3、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联会行为;人体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含一条X染色体或两条X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4. (xx新课标全国卷I)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B. 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C. 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D. 两者末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解析】选C。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异同。同一个体有丝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数目都经过了间期的复制,但染色单体并未分离,因此染色体数目相同

4、、DNA分子数目相同,但染色体行为并不相同,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有联会现象,而有丝分裂前期无此现象,A项错误。对于中期,二者染色体数目相同、DNA数目相同,而染色体行为并不相同,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是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而有丝分裂中期则是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B项错误。对于后期,有丝分裂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不变,因此二者染色体数目不同、DNA数目相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而有丝分裂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因此二者后期染色体行为不同,C项正确。对于末期,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DNA数目不变,而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

5、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D项错误。【加固训练】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而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的是()A. 分裂间期DNA复制与相关蛋白质合成B.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C.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交换D. 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解析】选D。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都有DNA复制与相关蛋白质合成;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有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交换属于染色体变异,二者都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特有的现象。5. 人们发现在灰色银狐中有一种变种,在灰色背景上出现白色的斑点,十分漂亮,称白斑银狐。让

6、白斑银狐自由交配,后代的白斑银狐:灰色银狐=2: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银狐体色白斑对灰色为显性B. 可以利用测交的方法获得纯种白斑银狐C. 控制白斑的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D. 白斑性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解析】选B。白斑银狐自由交配子代出现灰色银狐,则白斑为显性,灰色为隐性。但是两只白斑个体交配,子代出现了2: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显性纯合致死,不可能获得纯种白斑银狐。6. 已知豌豆红花对白花、高茎对矮茎、子粒饱满对子粒皱缩为显性,控制它们的三对基因自由组合。以纯合的红花高茎子粒皱缩植株与纯合的白花矮茎子粒饱满植株杂交,f2理论上不会出现的是()A. 8种表现型B. 高茎子粒饱

7、满:矮茎子粒皱缩为15:1C. 红花子粒饱满:红花子粒皱缩:白花子粒饱满:白花子粒皱缩为9:3:3:1D. 红花高茎子粒饱满:白花矮茎子粒皱缩为27:1【解析】选B。由题干分析,F2理论上有8种表现型;高茎子粒饱满:矮茎子粒皱缩为9:1;红花子粒饱满:红花子粒皱缩:白花子粒饱满:白花子粒皱缩为9:3:3:1;红花高茎子粒饱满:白花矮茎子粒皱缩为27:1。7. (xx吉林模拟)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校园中一种植物一一青蒿进行研究发现,控制其株高的有4对等位基因,且对株高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4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dd的青蒿高为10cm,基因型为AABBCCDD的青蒿高为26cm。如果

8、已知亲代青蒿高是10cm和26cm,则.的表现型及样中可能有的表现型种类是()A. 12cm、6种B.18cm、6种C.12cm、9种D.18cm、9种【解题指南】解题的关键是:题干中“控制其株高的有4对等位基因,且对株高的作用相等”,即不同数目的显性基因对表现型的影响是叠加的,以此可分析f2表现型种类可依据显性基因的数目来定。【解析】选D。结合题意分析:亲代青蒿高是10cm和26cm,基因型是aabbccddXAABBCCDD,由此形成的子一代是AaBbCcDd,含有显性基因4种,由于基因对株高的作用是相等的,因此可得出AaBbCcDd的株高是(10+26)三2=18cm,即其表现型为18c

9、m,F?的表现型种类可依据显性基因的数目来确定,最多可以是8个,最少为0个,共有9种,因此D项是正确的。&(xx南昌模拟)下图为某高等生物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模式图,1、11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图甲细胞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时细胞中含核DNA为8个B. 若两图来源于同一个精原细胞,则图乙是图甲细胞分裂形成的C. 由图可知分裂过程中可能由于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换造成基因重组D. 图乙细胞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解析】选B。图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故图甲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

10、期图,为次级性母细胞,此时细胞中含核DNA为8个,A正确;若两图来源于同一个精原细胞,图乙为精细胞,据图分析,图乙细胞来自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B错;图甲1条染色体含有其同源染色体的部分片段,C正确;图乙所示细胞由于发生交叉互换,在次级性母细胞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所以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D正确。【加固训练】下图中甲、乙、丙表示某一动物正在分裂的三个细胞。下列叙述错误是()A. 该动物正常体细胞含4条染色体B. 甲、乙、丙中核DNA含量的比例为8:8:4C. 若三个细胞来自同一器官,该器官可能是卵巢D. 若三个细胞为亲子代关系,则关系为乙一甲一丙【解析】

11、选C。由图判断,该动物为雄性个体,该动物正常体细胞含4条染色体;甲、乙、丙中核DNA含量的比例为8:8:4;若三个细胞来自同一器官,该器官可能是精巢或睾丸,因为甲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质均等分裂;若三个细胞为亲子代关系,则关系为乙一甲一丙。9. 用纯合子果蝇作为亲本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如下:PF1早灰身红眼乂£黑身白眼早灰身红眼、£灰身红眼早黑身白眼乂£灰身红眼早灰身红眼、£灰身白眼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 果蝇的灰身、红眼是显性性状B. 由组合可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 若组合的F1随机交配,则F2雄果蝇中灰身白眼的概率为3/1

12、6D. 若组合的F1随机交配,则F2中黑身白眼的概率为1/8【解析】选C。对于灰身和黑身这一对相对性状来说,无论正交还是反交,后代雌雄都是灰身,说明灰身为显性性状,且位于常染色体上;对于红眼和白眼这一对相对性状来说,正反交后代雄性表现型不同,且雌性亲本为红眼时,后代全为红眼,可判定红眼为显性性状;根据组合可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控制体色的基因用B和b表示,控制眼色的基因用A和a表示,组合.的基因型为BbXAXa、BbXAY,F1随机交配,则F2雄果蝇中灰身白眼的概率为3/4X1/2=3/8;组合片的基因型为BbXnXa、BbXaY,随机交配,则F2中黑身白眼的概率为1/4X1/

13、2=1/8。1O.(xx武汉模拟)果蝇的X、Y染色体(如图)有同源区段(I片段)和非同源区段(II-1、II-2片段)。有关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杂交组合一P:刚毛(早)X截毛(£)-.全刚毛杂交组合二P:截毛(早)X刚毛(£)-F刚毛(早):截毛(£)=1:1杂交组合三P:截毛(早)X刚毛(£)f.截毛(早):刚毛(£)=1:1下列对结果分析错误的是()A. 通过杂交组合一,直接判断刚毛为显性性状B. 通过杂交组合二,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II-1片段C. I片段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D. 减数分裂中,X、Y染色体能通过

14、交叉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I片段【解析】选B。根据杂交组合一,亲本有刚毛和截毛,子代全为刚毛,可判断刚毛为显性性状;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II-1片段,则杂交组合二和杂交组合三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应相同,与表格中不符,说明该基因不位于II-1片段,而应位于I片段,由此也可说明I片段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存在性别差异;I片段为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发生交叉互换。11. 下图表示某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曲线。正确的说法是()A. AB段细胞处于细胞分裂的间期B. BC段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中、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末期C

15、. CD段表示分裂期的后期D. 纵坐标中N=1或2【解题指南】(1)信息获取:纵坐标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2)解题关键:明确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解析】选A。图中AB段为DNA含量加倍的时期,故A正确;BC段时每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细胞所处的时期不可能是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故B错误;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减半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CD段表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不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故C错误;细胞分裂时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为1或2,所以纵坐标上的N=1,故D

16、错误。【易错提醒】由于忽略纵坐标含义,而将此图与细胞分裂过程中核内DNA变化的曲线图混淆,误选C项。12. (xx长沙模拟)下图是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为伴性遗传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o正常女正常男IiC-23450甲病女固两种病男刃甲病男A. 甲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B. III-2基因型为AAXbYC. 若II-5与一正常的女性婚配,则其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1/2D. 若III-1与III-5结婚生了一个男孩,则该男孩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8【解题指南】(1)解题关键:由图解正确判断遗传病类型和相应个体的基因型。(2)

17、解题技巧:遗传病判断口诀。【解析】选C。由II-5(患者)与II-6婚配(患者),生育了111-3(女性正常),可以判断出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故A项错误。由I-2、III-2患乙病,知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1-2两病兼患,所以1-2的基因型为AaXbY°III-2两种病都有,且II-1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aa,所以III-2的基因型为AaXbY,B项错误。11-5与正常女性婚配,题中两者与甲病相关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其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AaXaa-1/2Aa,C项正确。11卜1与III-5近亲婚配,由两者的基因型可知,其子女不会患甲病,故所生育的男孩患乙病

18、的概率为1/2XBXbXXBY-1/2X1/2XbY=1/4XbY,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13. (12分)玉米是遗传学实验常用的材料,现有3个纯合玉米品种:1个高株(高)、2个矮株(矮甲和矮乙)用这3个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实验组合F1F2第1组:矮甲X高高3高:1矮第2组:矮乙X高高3高:1矮第3组:矮甲X矮乙高9高:7矮结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株高若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1) 玉米的株高由对等位基因控制,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2) 亲本矮甲和矮乙的基因型分别为和,玉米植株中矮株的基因

19、型有种。(3) 如果用矮甲和矮乙杂交得到的F1与矮乙杂交,则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是。(4) 第3组F2中高株玉米的基因型及比例为,让其全部进行测交,测交后代中,高株玉米与矮株玉米的比例为。【解析】(1)由第3组可知,此相对性状是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遗传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2) 矮甲X矮乙后代全表现为高,说明它们的基因型为AAbb(aaBB)和aaBB(AAbb),矮株个体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五种。(3) 如果用矮甲和矮乙杂交得到的F1(AaBb)与矮乙aaBB(AAbb)杂交,后代高:矮=1:1。第3组F中高

20、株玉米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2:2:4,测交结果:1/9AABBXaabb1/9高株(AaBb);4/9AaBbXaabb1/9高株(AaBb),1/3矮株(Aabb,aaBb,aabb);2/9AaBBXaabb1/9高株(AaBb),1/9矮株(aaBb);2/9AABbXaabb1/9高株(AaBb),1/9矮株(Aabb)。所以高株玉米与矮株玉米比例为4/9:5/9=4:5。答案:(1)2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2) AAbb(aaBB)aaBB(AAbb)5(3) 高:矮=1:1(4) AABB:AABb:AaBB

21、:AaBb=1:2:2:4高株:矮株=4:514. (12分)已知果蝇的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子代中雌果蝇表现型比例及雄果蝇表现型比例如图所示。请回答:(1) 雄性亲本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2) 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上,判断的主要依据(3) 若让子一代中灰身雄果蝇与黑身雌果蝇杂交,后代中黑身果蝇所占比例为。子一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4) 若实验室有纯合的直毛和分叉毛雌、雄果蝇亲本,你能否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这对等位

22、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请说明推导过程。【解析】(1)(2)由图可知,灰身、黑身这对相对性状在子代的雌、雄个体中均存在,且比例相同,说明控制这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因为子代中灰身远多于黑身且灰身:黑身=3:1,所以灰身为显性性状,亲本的基因型为BbXBb。又因为直毛在子代雌、雄果蝇中均有出现,而分叉毛这个性状只在子代雄果蝇中出现,由此可以推断控制直毛与分叉毛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同时依据子代中雌果蝇无分叉毛,说明分叉毛是隐性性状且父本基因型是XfY,雄果蝇中直毛:分叉毛=1:1,可推出母本基因型是XFXf,由此可推出亲本基因型是BbXFXfXBbXFY。雄

23、性亲本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只有两种,分别是BXF、bY或bXF、BY。(3) 只考虑灰身、黑身的遗传时,亲本BbXBb-1BB、2Bb、1bb,其中灰身有1/3BB、2/3Bb,与黑身bb杂交形成的后代中黑身所占比例是2/3X1/2=1/3。由于子一代中直毛雌果蝇的基因型有1XfXf:1XFXf,因此灰身直毛的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X1/2=1/6,杂合子占5/6,二者比例为1:5。(4) 只要取直毛雌、雄果蝇与分叉毛雌、雄果蝇进行正交和反交,分析后代性状是否一致即可确定该基因的位置。若正交、反交后代性状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交、反交后代性状不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

24、于X染色体上。答案:(1)BXf、bY或bXF、BY(2) X染色体直毛在子代雌、雄果蝇中均有出现,而分叉毛这个性状只在子代雄果蝇中出现(3) 1/31:5(4) 能取直毛雌、雄果蝇与分叉毛雌、雄果蝇进行正交和反交(即直毛雌果蝇X分叉毛雄果蝇、分叉毛雌果蝇X直毛雄果蝇)。若正交、反交后代性状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交、反交后代性状不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方法技巧】确定基因位置的方法(1) 已知显隐性的情况下,利用雌性(XX)隐性性状和雄性(XY)显性性状个体交配来判断(针对XY型性别决定生物);若为ZW型性别决定,则应选用雄性(ZZ)隐性性状和雌性(ZW)显性性状个体

25、交配来判断。(2) 不知显隐性的情况下,利用正交和反交的方法判断。 若正反交结果一致,与性别无关,为细胞核内常染色体遗传。 若正反交结果不一致,则分两种情况。a. 后代不管正交还是反交都表现为母本性状,即母系遗传,则可确定基因在细胞质中的叶绿体或线粒体中。b. 若正交与反交结果不一样且表现与性别有关,则可确定基因在性染色体上一一一般在X染色体上。(3) 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在雌雄中的比例是否一致进行判定。 若后代中两种表现型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一致,说明遗传与性别无关,则可确定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现将两只刚毛果蝇杂交,子代雌果蝇中既有刚毛,又有截毛,雄果蝇全为刚毛,则这两只果蝇的基因型是。 有一只xx

26、y的截毛果蝇,分析其变异的原因时发现:只可能是由某亲本形成配子时,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配异常造成的。那么,其双亲的基因型可能是。(2)种群中有各种性状的雌果蝇,现有一只红眼刚毛雄果蝇(Y-),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定它的基因型,应选择基因型为的雌果蝇与该只果蝇交配,然后观察子代的性状表现。 如果子代果蝇均为刚毛,则该雄果蝇基因型为XrbYb。 如果子代。 如果子代。【解题指南】关键知识: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基因成对存在,若有等位基因则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伴X遗传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的现象。隐性基因不影响显性基因的表达,判断动物体基因型时最好用测交的方法。(2)解题思路: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

27、,写准相应基因型,并注意伴性遗传的特点。【解析】(1)若只考虑刚毛和截毛这对性状的遗传,则果蝇种群中雄果蝇的基因型除了有XbYb和XBYb外,还有XbYB、XbYb。现将两只刚毛果蝇杂交,子代雌果蝇中既有刚毛,又有截毛,雄果蝇全为刚毛,则这两只果蝇的基因型是XBXb、XbYB。XXY的截毛果蝇,由于其只可能是由某亲本形成配子时,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配异常造成的,因此应该是次级卵母细胞异常所致,则其双亲的基因型是母亲为XBXb或XbXb,父亲为XBYb或XbYb。(2)判断亲本基因型应采用测交的方法,因此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定红眼刚毛雄果蝇(Y-)的基因型,应选择白眼截毛雌果蝇与之交配

28、。如果子代红眼果蝇为刚毛,白眼果蝇为截毛,则该雄果蝇基因型为XRBYb。如果子代红眼果蝇为截毛,白眼果蝇为刚毛,则该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RbYB。答案:(1)XbYB、XbYbXBXb、XbYB XBXb或XbXb、XBYb或XbYb(2)白眼截毛红眼果蝇为刚毛,白眼果蝇为截毛,则该雄果蝇基因型为XRBYb红眼果蝇为截毛,白眼果蝇为刚毛,则该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RbYB2019-2020年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练习新人教版一、基础全面练(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 (xx邯郸模拟)下图为动物的某组织示意图。其中1是毛细血管壁,2是红细胞,3是血浆,4是细胞内液,5是组

29、织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1的直接生活环境是3B. 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C. 葡萄糖由3进入2的过程是主动运输D. 3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解析】选D。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A错误;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细胞内液,B错误;葡萄糖由血浆进入红细胞的过程是协助扩散,C错误;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正确。2. 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A. 血浆一组织液一淋巴一病变细胞B. 淋巴一血浆一组织液一血浆一病变细胞C. 血浆一组织液一病变细胞D. 组织液一血浆一组织液一病变细胞【解析】选

30、D。药液经肌肉注射进入组织液,然后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经血液循环到达患病位置,进入组织液发挥作用。静脉注射则是直接注射到血浆。【易错提醒】注意肌肉注射与静脉注射药物到达组织细胞的路径不同。肌肉注射药物首先到达组织液,静脉注射药物首先到达血浆。3. 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管中的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A. 血浆、体液和体液B. 血液、体液和淋巴C.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D. 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解析】选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都是细胞外液,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血细胞所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组织液。淋巴管中的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易错提醒】(1)血浆

31、工血液,血液工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而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2) 体内液体工体液。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等)内的液体不属于体液。(3) 细胞内成分及细胞的结构成分工内环境成分。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不包括细胞内的液体成分。4. 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A. 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B. 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稳定状态C. 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D. 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解题指南】解

32、答本题的关键:(1) 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不变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2) 内环境稳态可受外界环境变化或机体自身因素影响。【解析】选D。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不变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A正确;内环境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一方面是因为个体差异,另一方面是因为同一个体内环境的稳态是相对稳定的,B正确;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含量存在差异,C正确;医学化验是高度精确的,血检指标的正常值的变化范围反映的是群体内环境的状态,与“误差”无关,D错误。5. 白蛋白是健康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白蛋白在肝细胞内合成后,分泌进入血液循环而分布到身体各处,下列有关白蛋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33、 白蛋白越多,血浆渗透压越低B. 白蛋白增多,会引起组织水肿C. 白蛋白含量影响血浆理化性质D. 白蛋白减少,会使尿液减少【解析】选C。白蛋白越多,血浆渗透压越高,A错误;白蛋白增多,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降低,不会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白蛋白含量会影响血浆渗透压,可见白蛋白含量影响血浆理化性质,C正确;白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液增多,D错误。6. (xx延安模拟)如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据图分析不合理的是()A. 内产生的CO2,从生成场所到达至少穿过10层磷脂分子B. 如果该组织为肝脏组织,则A端比B端胰高血糖素浓度高,但葡萄糖浓度低C. 通透性大于

34、,从回收的大分子蛋白到达至少穿过4层生物膜D. 存在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不会透过,所以抗体的运输不会是由到达,有些情况下可以由到达【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图能力培养,通过图示能够判断内环境三种成分:血浆、组织液、淋巴。【解析】选C。为细胞内液,为血浆,内产生的CO2,从生成场所到达需要经过2层线粒体膜、1层组织细胞膜、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共有5层生物膜,10层磷脂分子,A正确;饥饿时,血糖水平低,胰岛A细胞产生胰高血糖素,促使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A端为进入端,所以A端比B端胰高血糖素浓度高,但葡萄糖浓度低,B正确;为毛细淋巴管壁,为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允许大分子通过,通透性大于,

35、大分子蛋白从淋巴直接进入血浆,不经过生物膜,C错误;淋巴细胞位于淋巴和血浆中,组织液中没有;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正常情况下抗体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发生过敏反应时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可允许部分抗体通过,D正确。7. (xx黑龙江模拟)下列实例中属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的是()A. 细胞代谢离不开酶的催化,酶的活性受细胞内温度、pH的影响B. 细胞代谢发生在内环境中,内环境必须保持各物质含量的相对稳定C. 氧气为有氧呼吸的原料,组织液中氧气含量必须维持绝对稳定D. 即使二氧化碳为细胞代谢终产物,组织液中二氧化碳含量也要维持相对稳定【解析

36、】选D。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细胞内温度、pH的大小不属于内环境的条件,A错误;细胞代谢发生在细胞内,而不是内环境中,B错误;组织液中氧气含量维持相对稳定,而非绝对稳定,C错误;组织液中co2含量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有利于细胞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属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8. 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的()A. 组织液增多,淋巴增多B. 组织液增多,淋巴减少C. 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D. 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多【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题:代谢产物增加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增大。【解析】选A。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代谢

37、产物增加时,就使得组织液渗透压增大,表现出组织液生成增多。由于淋巴是组织液渗透到毛细淋巴管内形成的,且单向渗入血浆。故组织液增加的同时,淋巴的生成也增加。二、能力培优练(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9. 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血浆pH的稳定主要与HC、P等离子有关 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液等 维持细胞内液、外液渗透压的主要无机盐分别是K+、Na+ 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建立血糖调节模型实验中,只有物理模型构建A.B.C.D.【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1)渗透压、体温、酸碱度是内环境稳态的三项理化性质指标。(2

38、)稳态是动态变化。【解析】选D。血浆pH的稳定主要与HC、HP等离子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K+在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上起决定性作用。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消化、循环、呼吸、神经等系统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但调节能力有限。建立血糖调节模型实验中,模拟活动本身就是在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再根据活动中的体会构建概念模型。10. (xx临沂模拟)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血液中乳酸浓度A. AB段上升是因为人

39、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B. 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血液中的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C. AB段上升的原因是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D. 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解析】选B。AB段上升是因为人体部分细胞进行无氧呼吸造成的。刚进入高原环境到完全适应的过程中,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分裂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人体中产生的乳酸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NaHC03反应,从而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三、大题规范练(共3小题,共48分)11. (8分)(xx海南高考节选)根据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某奶牛场为提高

40、产奶量,给奶牛饲喂了大量的某种精饲料后,奶牛瘤胃发酵产酸过多,引起机体血液pH低于正常值,且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产酸过多使pH难以恢复的原因是。pH低于正常值会引起酸中毒,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作用的物质,以利于奶牛内环境的pH维持在正常水平。机体的内环境是指,主要包括血浆、。【解题指南】(1)关键知识:内环境稳态及生理意义。(2)隐含知识:内环境的理化性质(酸碱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理化性质的相关知识。pH过低,导致相关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失去活性,为了避免产生过多的酸性物质,可以在饲料中加入碱性物质,与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维持pH的稳定性。内环境是

41、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答案:pH过低,导致相关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失活中和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组织液淋巴12. (16分)(xx新课标全国卷I)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 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系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2) 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尿量,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3) 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