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高二政治学案(人教版):(必修4)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_第1页
2019学年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高二政治学案(人教版):(必修4)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52-53页)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1、 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 _ ,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 _。2、 _的观点和_ 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3、 _ 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4、 _ 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二.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83 页)1、 分歧:唯物辩证法主张用 _ 、_、_ 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_、_ 、_的观点看问题2、 根本分歧:是否承认 _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 _ 和_。【知识理解】1 正确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 从世界观的角度看: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2、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因此,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2)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世界充满矛盾,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矛 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正是如此,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就成为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2矛盾与联系、发展的关系1)矛盾的观点与联系、发展的观点都科学的揭示了世界的存在状态,都是唯物辩证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2)联系构成发展;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

3、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本观点根本观点分歧的三个方面根本分歧唯物主张用联系的、发展1 联系的观点与孤立是否承认矛盾,是否辩证的、全面的观点看问承认矛盾的观点的对立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法题2 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源泉和动力形而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的对立上学的、片面的观点看问否认矛盾3 全面的观点与片面题的观点的对立【判断】辩证法是正确的科学的()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54-57页)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联系的普遍性1、 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 _ 。2、 表现:(1) 任何事物都与_ 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2) 每一个事

4、物 _ 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内部联系)(3)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 _,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二).联系的客观性1、 含义: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 _,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 体现: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说,可分为 _ 联系和_ 联系。人为事物联系是 _ 的产物。3、_启示:A 要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 _B 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 _ 的联系,改变事物的_ ,调整_ 的联系,建立 _联系。(三).联系的多样性(有条件的)1、 含义: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2、 表现: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

5、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3、 意义:把握联系的多样性, 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不能只注重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忽视那些 _ 的_的和_ 的联系,忽视事物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4、启示:A 总要求: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_ 切以_为转移。B 具体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 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 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知识理解】1 关于联系观点的比较1) 联系的普遍性所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2) 联系的客观性强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6、移;3) 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4) 联系的条件性强调的是新的具体联系的建立必须以客观条件为基础。2 全面把握联系的观点联系的观点,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包括以下内容。1) 根据联系的含义,我们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也要看到事物外部、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2) 根据联系的普遍性,我们要承认联系的普遍性,既要看到事物内部的联系,也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既要看到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横向联系,也要看到事物前后相距的历史联系。3) 根据联系的客观性,我们既要承认联系的客观性,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又要看到 人们

7、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4) 根据联系的条件性、多样性,我们要具体分析事物的之间的联系,把握事物之间的真实联 系,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5) 根据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我们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既要看到整体与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的静态联系,也要看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阶段之间的动态联系;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使整 体的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3.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们所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关系1)对于联系问题,我们既要坚持唯物主义,又要坚持辩证法。人们改变事物

8、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以坚持联系的客观性为前提的2)人们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是人们通过实践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它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 并不是凭空创立和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的客观联系。如果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任何行的具体联系都不可能建立。3)从性质上看,人为事物联系也是客观的,它一旦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4.全面理解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1) 从唯物论角度看,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 从辩证法角度看 A,世界上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

9、样的,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实践、地点和条件为转移;B 构成事物的矛盾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 从认识论角度看,人类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不能一成不变的看问题。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就要反对孤立、静止的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对事物做出客观公正的分析和判断。【判断】1.联系具有普遍性,所以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2.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3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4人们可以建立新的联系,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5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改变事物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6自在事物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联系是主

10、观的()7.联系具有客观性,所以联系是永恒不变的。()【构建知识体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57-59)(一)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含义不冋,二者有严格的界限。在冋一事物中,整体是事物的和发展的,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 _ 或发展的_ ,从数量上看它是多。二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 _ 地位,整体 _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_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 _的地位,部分 _ 和_于整体2)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1整体由 _ 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_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

11、至对整体的功能起 _作用。2部分是 _ 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2、意义(启示、方法论)A 树立_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的_大于局部_ 的理想效果;B 同时必须重视 _ 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1) 含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 _ 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 _ 构成的统一整体,要素是组成一个整体而相互作用的部分。2) 基本特征: _ 、_ 和_优化趋向3) 启示:系统观念为人们把握复杂事物提供了一系列科学方法和原则(1)要着眼于事物

12、的 _ ,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 能;(2)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 _, 系统的各个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 作用的;(3)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 _,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4)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 _ 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知识理解】1.正确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表现在两个方面:1含义不同,二者有严格的界限。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就是整体

13、而不是部分,部分就是部分 而不是整体,二者不能混淆。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 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2二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部分含义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是一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是多地位主导被支配地位作用整体统帅着部分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功能具有部分所没有的功能部分功能小于整体功能(2)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同时又是相互作用的。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

14、是二者相互依赖,各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整体由部分构成,它只有对于组成它的部分 而言,才是一个确定的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二是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变化影响部分,部分的优劣也会影响整体。特别是处于关键部 位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与部分还是相互作用的,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准确把握系统优化的相关内容系统的基本特征系统优化实践方面认识方面整体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重视整体的功能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 整体,从整体岀发,把各 个部分、 各个要素联系起 来考察,统筹考虑,

15、优化 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有序性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有一定的规则,而 不是杂乱无章的,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 构的有序性,使各要素要 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有序结合使整体的功能具有 了趋向强化的特征,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 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 优化趋向,力求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3. 正确理解“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的现实意义1)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全局与局部、大局、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 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过程与阶段的关系

16、。2)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它们的地位和功能关系,如果各个部分之间、部分 与整体不协调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减弱。如果各个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 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因而,我们在办事情时,应该树立全局观念和整体 观念,在整体和部分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综合地考察对象,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使 部分服从整体,寻求整体的功能的最大发挥,实现整体或系统的最优目标。4.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与系统和要素的关系1)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2) 系统属于整体中的一种情况,系统除了强调整体性外,还有层次性和有序性。3) 要素也是部分的一种表现形式

17、,是组成一个系统相互作用的各个部分。4) 所以不能把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与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完全等同。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的有序性 更加合理,系统的功能更加强化,这些不是一般整体和部分所能表达的。【判断】1.整体大于部分,所以整体的功能一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3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决定()4、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构建知识体系】总结疑难问题:1联系的普遍性哲理原理:联系具有普遍性。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 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1)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2)每一个事物内

18、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3)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的客观性哲理原理: 联系具有客观性 ,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 :1)要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2)联系是客观的 ,但人们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联系的多样性哲理原理: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方法论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实践、地点、条件为转移。(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 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 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4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哲理(1)强调整体的哲理原理: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2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 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方法论: 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 目标,从而达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