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长会议材料_第1页
中小学校长会议材料_第2页
中小学校长会议材料_第3页
中小学校长会议材料_第4页
中小学校长会议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南陵县中、小学校校长南陵县中、小学校校长 交交 流流 汇汇 报报 材材 料料 南陵县公安交管大队南陵县公安交管大队 曹东方曹东方 2014年12月19日v本次汇报共分三大部分v一、道路交通安全形势v二、中、小学校学生交通安全的重要性v三、重点违法行为与事故的关系一、道路交通安全形势v(一)、世界道路交通安全形势v近几年来,每年全世界死于车祸的人数高达100多万人,有2300万3400万人在车祸中受伤或终生致残!其中,中低等收入国家的死亡人数占了86%!v目前世界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是:发展中国家交通事故普遍上升,特别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交通事故更是大幅上升,发达国家开始步入良性循环,交通安全形势

2、平稳,死亡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v(二)、我国目前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v建国初期,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总量较少。v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事故增长速度极为明显,2002年达到最高峰,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773137起,造成109381人死亡,562074人受伤。v至2003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连续三年达10万人以上。v1、低等级道路占比比较大。应该说我们中国总得安全形势还是比较严峻,在2013年以来,道路里面的四级公路和等外公路占的比例还是比较大,据统计,占到了79%。另外在公安部组织排查的隐患路段,应该数量比较众多,在2013年达到了7.4万处,7.5万个点。v2、农村交通安全形势波动比较反复。其

3、中在农村的农村公路占了公路总里程的87%,达到了240万公里,特别是农村驾驶人数量比较庞大,已经达到了1.8亿人,占了全国驾驶总人数的65%,在农村机动车也达到了1.6亿辆,占到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的64%。v3、机动车增长迅猛,车型构成庞杂。近5年以来国内的机动车保有量是持续增长,每年超过1500万辆,到2013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2.5亿,其中摩托车、拖拉机占了45%,面包车、老年代步车(三轮电瓶车)现在增长速度比较快,与国外相比,车辆的安全性能,特别是安全质量标准还有一定差距,另外在我国特别是货车,车辆改装问题比较严重。还有安全隐患更大的一类车-电瓶车,据保守测算,已接近5亿辆。v4

4、、道路交通安全总体形势平稳,死亡人数呈下降趋势。刚才我说的是现状,当然从整个的道路交通事故以往的形势来看,还是处于一个向好的方面在转变,大家可能对于我们交通事故数据,可能一直有怀疑的心态,但是大家可以看,去年全国发生一次性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16起,与前年相比是减少了9起;今年到目前为止只发生了一次性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11起,比去年同期又下降了5起,这个数据肯定是真实的数据,这也说明我们事故的人数,包括安全形势在向好的方面转化。特别是今年的黄金周,应该说是14年以来首次实现了没有发生一次性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事故。(三)、我县道路交通安全形势v我县道理交通环境十分复杂。辖区内两条国道(318、

5、205),三条省道(320、216及2012年通车的三荻路)加之县乡村道路总里程1610公里。其特点:道路等级低(除今年九月通车的G318线南弋段),路面窄(有的乡村道路两车无法交会),路口弯道多,坡度大,视觉差,临岸、临水、村庄、集镇路段到处可见,均系混合道路,还有道路与车辆发展速度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事故隐患时时处处都在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v我县交通事故形势不容乐观。自2000年事故死亡人数达到100人以来,一直在高位运行;其中2003年最高达到130余人;这一情况直到2012年下半年才在所改观,2013年只有40人,今年到目前为止死亡人数为44人。2013年统计分析v2013年

6、1至12月份,共发生各类死亡事故37起,死亡人数为40人。其中G205线发生死亡事故9起,死亡人数为9人 ;G318线发生死亡事故5起,死亡人数为7人 ;S320线发生死亡事故1起,死亡人数为1人 ; S216线发生死亡事故2起,死亡2人;省道三荻路发生死亡事故4起,死亡5人;县、乡道路发生死亡事故16起,死亡16人。 v死者生活范围在本县的死亡事故30起,死亡32人(不含1起流浪人员死亡事故);起数占总起数的81%,事故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0%。其中,属籍山镇的有9人,弋江镇的7人,许镇镇的7人,三里镇的3人,工山镇的3人,烟墩镇的2人,家发镇的1人。v死者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属驾驶状态的共15

7、起。其中驾驶货车的2起,驾驶轿车的2起,驾驶普通二轮摩托车的3起,驾驶电动三轮车的2起,驾驶电动二轮车的4起,驾驶自行车的2起。其中的驾驶轿车、货车驾驶人死亡均系外地人员。v死者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处于行人状态的16人。均系本县辖区农民。v死者在事故发生时系乘车状态的9人。其中乘坐电动三轮车的5人,乘坐电动二轮车的1人,乘坐摩托车的2人,乘坐轿车的1人。 二、中、小学校加强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v中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美满,而且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和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讲,加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交通安全教育属于智育、德育和纪律教

8、育的范畴,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像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都非常重视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并在相关法律中作了明确规定,使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成为社会和学校法定义务。 v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家庭的希望,每个家庭中最为关心的事莫过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最让人不堪忍受的莫过于儿女遭到伤害,按统计,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死亡的人数都在十万左右,在这些惨死车轮的亡魂中,中小学生比例占到8%。这些每日数次往返于家庭、学校之间,以步行、自行车、电瓶车为基本交通方式的中、小学生,由于涉世浅、判断能力、行为支配能力和人理生理素质未成熟等特点,极易诱发交通事故。交通事

9、故的后果,不仅直接造成中小学生的人身伤亡,而且使无数个幸福家庭片刻间支离破碎。中小学生交通事故的不断增加,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望车生畏,家长提心吊胆,忧心忡忡,不仅威胁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还影响学生家长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有的家长为了孩子的安全,不顾自己单位的规章制度,迟到早退到学校接送孩子,有的家长甚至放弃工作,离岗退休陪读。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问题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同时也成为了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一个不协调的音波。因此,加强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中小学生在交通活动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工作势在必行,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开展这方面的工作。v当前中、

10、小学校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v1、教育缺乏系统性。交通安全教育没有真正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没有较为完整和系统的教育规则,现有的教育活动也只是小范围的短期行为,有的是一种临时活动形式;有的是为配合某项活动。往往是公安交管部门一厢情愿的被动灌输,教育活动零敲碎打,毫无系统性可言。交警部门“进学校”宣传的次数也不多,内容和形式也较单调,交通安全标语和条幅在学校虽然较多,但交通安全宣传是否真正走进了学校?走进了广大师生的内心深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是否真正达到目的? v2、教育活动经费短缺,一些地方领导不重视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做起来不要”,无论是人力,还是财力都

11、难以保障,职能部门没有此项开支,不得不硬着头皮东拼西凑,做“无米之炊”之功,也只是作作表面文章,起不到教育学生、系统掌握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的作用。 v3、学校和职能部门有顾虑,怕增加学生负担,怕冲击文化课教学,怕影响升学率,致使交通安全教育的社会意识不强,没有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甚至出现交警部门去学校联系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学校往往以学习任务重,课程按排紧为由借故推辞,有的甚至对组织的小交警活动认为是不务正业。 v4、中、小学生交通活动的路线虽不复杂,但是每日数趟往返通行于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街道和公路。是参与交通活动比较频繁的群体。中小学生上学、放学时间性强,且基本上都是集体行动,放学时蜂

12、拥而出,少则数百人,多则上千人,迅速充斥特定路段;中小学生上学、放学、又正逢机关单位上下班,是车辆行人的最高峰期,机动车流、自行车流、人流和学生群迅速交汇,交通环境立刻复杂起来。如果不按交通规则通行极宜诱发交通事故发生。 扶肩搭背逆向行驶闯红灯非机动车不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v5、由于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仍属不发达状态,各学校都没有自己固定的校车接送距离较远的学生上、放学,大部分校车都是社会车辆,他们为追求经济利益,超载、超速等严重违法行为比比皆是,极易引发重大恶性事故。近几年来,我国已经发生多起一次性死亡10人以上的校车事故。v2014年11月19日上午7时30分,在山东省烟台市

13、蓬莱市新机场连接路上,蓬莱市潮水四村幼儿园的接送车与一辆装砂的运输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接送车上11名幼儿及驾驶员共计12人当场死亡、3名幼儿受伤。三、重点违法行为与事故的因果关系(1)超速v为什么超速极易引以事故呢?我们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v一是超速行驶时驾驶人不易观察到险情。在正常静止状态下,人的双眼视野可达在正常静止状态下,人的双眼视野可达210210度度 v二是超速行驶时制动非安全距离大幅度增加。v汽车刹车性能主要取决于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刹车距离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与摩擦系数成反比。当摩擦系数一定时,刹车距离取决于车速,如果车速增加1倍,刹车距离将增大至4倍。v刹车距离刹车距

14、离S=VS=V* *V/2gV/2g(g=9.8m /s2g=9.8m /s2)。)。v所谓的制动非安全距离就是在一定的速度行驶时,在紧急制动时不能避免险情发生的距离。v人的反应时间和车子的响应时间,人与人的反应时间不同,专业运动员的反应时间仅0.1秒,普通人的反应时间在0.2秒以上。人反应险情到大脑指挥脚去踩制动需要0.3秒。制动踩下到汽车轮毂抱死的响应时间,正常情况下所需总时间约0.5-0.6秒,所以正常从驾驶人发现险情到汽车轮毂抱死前大致需1.1秒时间。这1.1秒是正常速度下在道路上行驶的距离加上轮胎抱死后在路上侧滑的距离就是制动非安全距离。综上,车速与制动非安全距离关系为:车速(km/

15、h)406080100120150刹车距离(m)19.034.453.777.0104.2 152.4雨天的刹车距离为晴天的4倍。安全行车常识里有一个保持车距的原则,即保持车距为车速的千分之一。但150公里以上不可行 (2)酒驾v我们再来探讨一下酒后驾驶的原因及严重后果。酒后驾驶的心理v一是自以为酒量高。半斤不脸红,一斤不心跳,二斤倒不了!酒驾者都有超乎寻常的“自信”,觉得自己就是喝了酒,也能把车开到目的地;就是喝了酒,在遇上突发的事情时,也能从容应对和处理。他们显然已经忘记了酒精会使人神经麻痹、迟钝的亘古不变的真理。等出了车祸,悔之晚矣。v二是自以为经验老到,车技高超。对事故统计的数据表明:

16、1年以下驾龄的很少酒后驾车,大量的酒驾行为出现在驾龄在5到20年的司机身上。岂不知,酒精入体之后,它并不认得你有几年驾龄。而事故却恰好会因为驾龄高、自持高,从而重视度低、防范心理差而多发。v三是侥幸心理作祟。有些司机酒驾,总以为“不会那么巧被交警撞上”,或者在节日之前,觉得“交警也要过节”,认为过节相关检查就会少,于是借着酒劲儿开车上路。还有一种就是农村道路交警不会查或者离家近,就几步路,不会这么倒霉被交警查到的。酒后驾驶与事故的因果关系v喝酒时酒精的刺激使人兴奋,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喝多,当酒精在人体血液内达到一定浓度时,人对外界的反应能力及控制能力就会下降,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也随之下降。对于酒

17、后驾车者而言,其血液中酒精含量越高,发生事故的几率越大。 v研究成果表明:当驾驶者血液中酒精含量达80mg/100mL时,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是血液中不含酒精时的2.5倍;达到100mg/100mL时,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是血液中不含酒精时的4.7倍。即使在少量饮酒的状态下,交通事故的危险度也可达到未饮酒状态的2倍左右。酒后驾驶的后果v一、交警正常的查酒驾查出来v每100毫升血液中不足80毫克酒精的,为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处罚则是行政拘留15日,暂扣驾驶证六个月,罚款2000元;一年内再次酒后驾驶的则吊销驾驶证,五年内不得申请机动车驾驶证。v v若100毫升血液中超过80毫克酒精的,为醉酒后驾驶机动

18、车,则触犯了刑法,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处三个月的拘役,吊销驾驶证,并五年内不得申请机动车驾驶证。我县还特别规定,若100毫升血液中超过160毫克酒精的,不得判缓刑。v 被判处刑罚的人,根据相关规定,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要开除公职。v二、酒后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v(1)、事故责任:v交通事故应当是按照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认定当事人的事故责任,如果涉及到酒后驾驶,根据法律规定,即使是由对方违法行为造成交通事故的,也要承担事故责任。v(2)、行政责任:如果仅造成财产损失或人员轻伤的交通事故,和前面讲述的酒后驾驶的一样,驾驶个人要承担的行政责任有:行政拘留15日,并处罚款2000元,扣12分。如果受害人构成重伤或者死亡,则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v(3)、民事责任:发生交通事故,绝大多数车辆造成的损失均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但是酒后驾驶发生交通事故,其保险公司均不承担赔偿责任,即使是到法院诉讼,保险公司也不承担赔偿责任,所有的赔偿费用均由驾驶人自己承担,其单位或者车辆所有人承担连带责任,赔偿后可以向驾驶人追偿。v(4)、刑事责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