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常识第七册教学总目标_第1页
自然常识第七册教学总目标_第2页
自然常识第七册教学总目标_第3页
自然常识第七册教学总目标_第4页
自然常识第七册教学总目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自然常识第七册教学总目标课题教学目标1、怎样认识事物推理1 .初步知道什么是推理方法。2 .初步学会根据现象,运用推理方法来推测事物,得到结论。3 .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脑筋,勤思维。2、地壳1 .使学生知道地球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层。2 .使学生初步知道地壳是不断运动着的,构成地壳表面的地层 也在不断地变化着。3 .使学生初步知道地壳深处存在着炽热的岩浆,温度很高,人 们利用地热为人类服务。4 .使学生初步知道地震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人们可以根据宸前 的预兆,预测地震,减轻灾害。5 .使学生初步知道火山喷发是地下岩浆冲出地表所造成的一种 自然现象。6 .让学生初步学会用推测来解暗箱

2、的科学方法,知道科学家就 是用这个方法认识地球内部构造的。7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观察与实验的方法认识花岗岩、大理岩和 石灰岩等常见的岩石。8 .让学生通过收集岩石,制作岩石标本,提高动手能力;增强 学习自然事物的兴趣;培养热爱自然,主动探索自然的科学态 度。3、海洋1 .使学生初步知道海洋面积很大,占地球表面的 7/10。2 .初步知道海水有潮汐变化。潮汐有巨大的能量,可以加以利 用。3 .初步了解海底是崎岖不平的,光线喑,压力大。但海底有矿 产资源。4 .初步知道海洋中有不富的动、植物资源,了解海洋生物的一 些特征。5,初步了解海洋中动、植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4、食盐1,初步了解食盐的用途

3、,和海水制盐的方法。2 .初步认识食盐晶体,了解食盐晶体的制取方法3 .认识水能溶解物质,初步了解溶液等概念。4 .初步学习过滤、结晶等实验操作方法。5 .通过实验方法初步认识清水与盐水的/、同性质。如:重量不 同;浮力不同;导电能力不同。6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5、淀粉1 .知道淀粉是一种没有气味和味道的白色粉末,手捻有滑爽的 感觉。它/、溶于水。淀粉液加热成糊状。2 .知道淀粉遇碘变成蓝紫色。3 .初步知道植物体中含淀粉。4 .知道叶片中含淀粉。5 .叶片中淀粉的产生与光照肩关。6 .学会利用淀粉的特性,推理判断物体是否含淀粉。6、种子的萌1,初步知道形状、大小、颜色/、司的种子、它

4、们一般都有种皮发和胚。2 .知道植物种子浸水后,体积会增大,重量会增加。3 .初步知道种子萌发需要温度等外界条件。4 .知道植物的种子可以用来繁殖后代,其中肩些种子可以食 用。5 .初步学会用推理方法,分析种子萌发诸因素,推测种子萌发 所必要的外界条件。6 .培养学生在析因实验中认真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 推理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尊重别人。7、野兽1.初步知道野兽栖息在不同的地方,大多数的野兽过着群居的 生活。2、知道食率动物和食肉动物在身体构造及机能方面的差别。3 .知道家畜是由野兽驯养而来的。4 .初步知道人类驯养家畜的历史以及家畜驯养的意义。5 .初步学会用推理的方法认识身体的构

5、造和机能匕习性相适应 的关系。8、加热和传 热1、知道酒精灯的构造。2 .知道止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3 .初步知道固体是靠传导传热的。4 .知道物体传热的本领有大小,金属是热的良导体。5 .知道水是热的不良导体;靠对流方式传热。6 .知道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靠对流方式传热。7 .初步知道热还能通过辐射传播,辐射热的吸收与物体表面颜 色启美。8 .初步学会正确使用酒精灯。9 .用实验、观察等方法研究物体的传热方式。9、热胀冷缩1 .初步知道一般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1)知道液态的水一般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知道气态的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3)知道固态的铜也具肩热胀冷缩的性质。2 .

6、初步知道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 .运用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温度计, 培疗学生动手能力。4。初步学会用实验与推理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体和认识物体。5 .培养学生自行探究、团结合作的良好习惯。10、电和磁1 .运用实验和推理的方法找出暗盒内哪两个接头是相连的,并 能检测简单的电路故障。2 .初步知道一节电池、两只电珠的不同连接方法。3 .初步知道两节电池、一只电珠的不同连接方法。4,初步知道电会产生磁,通电线圈的磁,也大小与圈数多少、电 流大小后美。5 .知道电磁铁的构造及电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6,初步知道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主要因素。一、教学内容1、怎样认

7、识事物一一推理1.根据小车在磁铁作用下的运动情况,推测小车里藏了什么;2 .从罩在杯子里的蜡烛火焰熄灭,而且每次熄灭的时间大致相同的情况,进行推测;3 .在杯子相同,蜡烛不同的条件下,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推测和验证;4 .在杯子不同,蜡烛相同的条件下,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推测和验证;5 .日常生活中运用推理方法的实例;6 .推理游戏。二、教学要求1 .初步知道什么是推理方法。2 .初步学会根据现象,运用推理方法来推测事物,得到结论。3 .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脑筋,勤思维。三、重点难点本单元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运用推理方法来认识事物.教学难点是推理猜人的游戏活动. 四、课时划分本单元教学时间:2课时

8、第1课时教学目标:1 .初步知道什么是推理方法。2 .初步学会根据现象,运用推理方法来推测事物,得到结论。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磁性小车的 推测1、教师可以用实验导入的方法引 入头验一:教师出/、辆内臧 磁铁的小车和一块条形磁铁, 让学生看清用磁铁的一端靠近 小车,演不在磁铁作用卜小车 的运动情况.然后用磁铁的另 一端继续演示。2、小车的内部是看/、到的,也是 个“暗箱”.根据它和磁铁的 相互作用,通过推测可以推翻 里面藏r什么.学生虽然没有 推测这个概念,但他们会思 维,会不自觉地用推测方法来 认识的.3、到底推测的结论是否止确,拆 开小车,着就能知道。取 后,教师明确告诉学生,这个

9、问题的答案是根据已知的一般 情况和当前观察到的实际情况 推测的。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 就是推测,推测是认识事物常 用的一种方法。名吉束后让学生想一想, 看到什么现象,你认为 广生这两种不同现象的 原因是什么?小车里向可 能藏着什么,为什么? 有些学生会根据磁铁能 吸铁制物体的性质,认 为小车里可能藏的是回 形针,就像“磁铁游 戏”中的小鸭游水那 样.但是.仔细想一 想,如果藏的是回形 针,那怎么会后退呢?玩 过磁铁的学生,后可能 会想起两块磁铁会发生 相吸或相斥的情况,从 这一般情况和当前情况 则可推测小车里藏了磁 铁的结论。二、蜡烛实验1、蜡烛实验2、教师对实验一和实验二中所用 的推理进行比较

10、,说明它们的 /、同处在于推测时的进程不 同。实验一用的推测是从一般 情况推到个别的实际情况;实猜测第一个问题, 学生各抒己见,说出三 种可能情况,然后实 验。学生根据实验结 果,推测这个结果产生 的原因。引导学生对罩验二用的推测是从个别的实际 情况推到一般情况。和不罩玻璃杯时观察到 的情况进行比较,学生 会发现杯内空气少可能 是烛火燃烧一会儿再熄 灭的原因。第二个问题预测结 果时,引导学生根据第 一个问题的答案和同样 大小的杯子里空气多少 一样的两个前提,推测 烛火每次熄火的时间大 致相同的结论。连续试 验,让学生根据每次试 验结果进行归纳,证实 推测是否止确。讨论第三个问题 时,应该引导学

11、生进一 步分析前面推测的结 论,归纳出蜡烛燃烧时 间的长短可能与杯子里 空气多少肩关的结论。 这就对燃烧现象有进一 步的认识。三、蜡烛实验1、教师承接上页的教学,指出蜡 烛燃烧时间的长短可能与杯子 里的空气多少肩关,那么还可 能与什么情况肩关呢?2、教师可以出示本页三组实验的 材料,提出如果杯子相同,蜡 烛/、同,蜡烛燃烧的时间会不 会一样?学生观察、比较蜡烛的 /、同,发现第1组蜡烛的 颜色/、同;第2组蜡烛的 粗细不同,烛芯的粗细 是一样的;第3组蜡烛的 多少/、同。学生演绎推测,根据上 页结论和当前情况,推 测每组蜡烛燃烧的时间 会不会一样?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归纳 推测,得出在杯子相同 情

12、况卜,蜡烛燃烧时间 的长短只与蜡烛的多少 启美。第2课时教学目标:1 .初步知道什么是推理方法。2 .初步学会根据现象,运用推理方法来推测事物,得到结论。3 .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脑筋,勤思维。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蜡烛实验1、教师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 的学习情况,复习学习过程中学生测出中等杯子里蜡 烛燃烧的时间后,推测得到的结论,以及两种推测方 法的不同处:一是由一般情况 和当前情况推测结论;二是由 多个情况经过分析推测结论。2、提出问题,如杯子出同、蜡烛 相同,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将 会怎样?杯子可以用大小/、同 的烧杯代替,如500毫升的、 250毫升的、125毫升的三种。3、教

13、师说明,通过这T课的想 一想、试一试,证实前节课提 出的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可能 与杯子里空气的多少肩关这个 推测,是止确的。另外两只杯子里蜡烛燃 烧的时间大约是多少。 接着做实验验证结论。二、解释生活实 例1、学生容易理解的可以详讲;不 易理解的,可以略讲。如我国 的中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 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有一 套针对疾病症状的治疗方法, 这就是一般的医学常识。中医 师根据这些知识,结合诊断过 程中观察到的病人的脉搏、舌 苔、眼神、皮肤颜色和说话的 语气等实际情况,运用推理的 方法,就能推测病情病因。修 理工人修理电视机时也是这 样,他们以各种电视机故障的 特征和现象与当前用仪器测得

14、的实际情况为根据,推测故障 的部位和损坏的零件,然后修 理。预报天气情况,是根据当 前的风力、云层、气温和以往 相同情况时的天气变化推测 的。挑选西瓜是根据经验从瓜 的颜色、敲击时发出的声音, 推测西瓜的生熟。2、小结:这些实例都是运用演绎 推测。它的前提是已有的经验 和当前观察到的实际情况相结 合。一般的知识经验多数是运 用归纳推测得到的。学生根据日常经验 讲讲运用推测方法的实 例学生观察教材第5页 的插图,根据图回来讲 述推测方法的运用。三、练习1、推理填空2、教师归纳时应该说明,这类游 戏关键在于比较,找出各行组 成图形的相同之处,据此就能学生明确游戏的内容和 要求,然后让他们想一 想,

15、推测一个合适的图 形填入,并说出理由。找出应填的图形。这幅图第 一、第二行都有红色的花、绿 色的叶、黄色的果实,第三行 也应该如此,所以应该填入缺 少的是红色的花。3、推理猜人学生初步了解游戏的方 法和规则,再讨论猜人 的关键是什么,问题的设计是猜人的关 键,设计得好,能以最 少的问题猜出被猜同学 是谁。做游戏2、地壳一、教学内容1 .用解暗箱的方法探测盒里装的东西(黄沙)。(1)先用掂一掂、闻一闻、听一听、摇一摇的观察方法探测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再用磁铁、探棒等工具进行实验探测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2 .地球的内部构造概况。(1)地球的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2)地壳的表面是一

16、层层不断运动变化着的地层 地壳的深处存在着炽热的岩浆,温度很高。 地震与火山喷发是常见的自然现象。3 .用观察的方法认识岩石。4 .用实验的方法认识岩石。5 .收集岩石,制作岩石标本。二、教学要求1 .使学生知道地球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层。2 .使学生初步知道地壳是不断运动着的,构成地壳表面的地层也在不断地变化着;3 .使学生初步知道地壳深处存在着炽热的岩浆,温度很高,人们利用地热为人类服务。4 .使学生初步知道地震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人们可以根据震前的预兆,预测地震,减轻灾 害。5 .使学生初步知道火山喷发是地下岩浆冲出地表所造成的一种自然现象。6 .让学生初步学会用推测来解暗箱的科

17、学方法,知道科学家就是用这个方法认识地球内部构 造的。7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观察与实验的方法认识花岗岩、大理岩和石灰岩等常见的岩石。8 .让学生通过收集岩石,制作岩石标本,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学习自然事物的兴趣;培养热 爱自然,主动探索自然的科学态度。三、重点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用推理解暗箱的科学方法认识地球内部构造与地壳的概况。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认识地层的变化与原因。四、课时划分1 .本单元教学时间:4课时2 .课时划分建议第l课时:学习用推理来解暗箱的科学方法;地球内部的构造。(第8页到第10页)第2课时:地层及地层的运动;地热的利用。(第11页到第13页)第3课时:火山喷发现

18、象;地震的形成与预测。(第14页到第19页)第4课时:岩石的认识与岩石标本制作。(第20页到第22页)第1课时教学目标:1.用解暗箱的方法探测盒里装的东西(黄沙)。(1)先用掂一掂、闻一闻、听一听、摇一摇的观察方法探测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再用磁铁、探棒等工具进行实验探测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2.地球的内部构造概况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解“暗箱” 法1、教师出示(内装铁屑或黄沙)盒 子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 知道盒子里装的东西?”。2、教师排除学生所提出的打开盒 子直接看一看;倒出盒子里的 东西;手指伸进去触摸等方 法。教师告诉学生人类在探索 自然奥秘时,有些

19、事物往往像 只盒子,似一只“暗箱”,封 闭着,但又是不能打开,无法 打开的,如地球的内部有什 么。科学家用观察与实验等科 学方法去“解开暗箱”,探测 自然界中一个又一个的奥秘。3、教师先启发引导每个学生试着 用“掂一掂”、“闻一闻”、“听一听”、“摇一摇”等观 察方法对“暗箱”作各种试 验,考察其反应(相应的输出) 的现象。4、教师出示部分工具如磁铁、竹 针,启发学生借助工具用实验 的方法进一步去解“暗箱”。 用竹针伸进盒内探测物体的大 小、松紧、软硬;用磁铁从盒 子外面试试盒内物品后元磁性 等相应的反应。5、在学生初步学会用推理的方法 来解“暗箱”的基础上,教师 要告诉学生科学家就是用解暗

20、箱的科学方法来探索地球内部 构造的。学生议论出各种各样的 方法。每个学生试着用“掂一 掂”、“闻一闻”、“听"、摇”等观察方法对“暗 箱”作各种试验并做出 归纳:盒子里的东西比 较重,没有任何气味, 自己不会发出声音,但 Jfrd#会左右滚动,而 且有沙沙的滚动声。引 导学生推测盒内装的东 西:不是整体一块的东 西,是散装的颗粒状东 西;可能是铁屑可能是 木屑,也可能是黄沙。 学生分析、综合观察实 验后盒子内物体所有的 “输出的信息”,推测 盒子里装的是铁屑或黄 沙。二、地球内部构 造1、教师告诉学生科学家运用推理 的方法解开了 “地球内部构 造”这只“暗箱”。科学家通 过对地球发生

21、的地震、火山喷 发、地下温泉、开矿钻探等地 球内部现象的输出信息进行推 测,初步探明了地球内部分成 地壳、地幔和地核二个圈层。2、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教 师可以用熟鸡蛋作比喻:蛋壳 比作地壳;蛋白比作地幔;蛋学生看挂图。黄比作地核。3、简单介绍三个圈层的简单情 况。如每层厚度/、同;地球内 部有压力,越到深处,压在上 面的东西越多,压力当然越 大;地球内部是热的,所以地 下冒出温泉;矿X卜矿冬天不 穿棉衣,地壳内部每深100 米,温度上升3C。第2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知道地壳是不断运动着的,构成地壳表面的地层也在不断地变化着。2.使学生初步知道地壳深处存在着炽热的岩浆,温度很高。人

22、们利用地热为人类服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地层、地热利用1、教师在复习上课时地球内部构 造的基础上,讲述地壳是地球 最外层,地壳到底是怎样的?2、教师出示11页上的彩图或地 层构造挂图让学生观看,然后 告诉学生地壳的构造是一层层 的,表面往往是土壤层,卜间 是一层层的岩石层,统称它们 地层。3、教师告诉学生地壳深处的温度 是很高的,而且越深温度越 高,约每深100米,温度上升 3 'Co原因是在地壳的深处存 在着是熔成浆状的岩石,叫做 岩浆。如果岩浆喷出地表,便 是火山喷发。4、教帅再请学生观察第12页上 的三幅彩图。教师可以举些我 国利用地热的例子,开拓学生 的思路,激发学生学

23、习科学的 兴趣。学生观察第11贝卜曲的 彩图,引导学生以 冬天在矿井下工作不必 穿棉衣为例,推测地壳 深处的温度。集体议论人们是如何利 用地下热的。二、地壳运动1、教师出示褶皱地层、断层的挂 图或放映投影片,提出思考 题:”为什么原水平的地层会 产生这样的弯曲与断裂?”2、教师引导学生做地层变化的模 拟实验。该实验可利用废纸 (海绵条)切成长条叠成,旁边 涂上/、同颜色代表土壤层和岩 石层,要求学生将握长条的两 手从两边向中间挤压,这样就 可模拟地层发生褶曲,形成褶学生观看本页描述地层 变化的彩图。学生思考、议论。学生实验。学生往往会产生“两边 的挤压力来自何力?”的 疑问。皱地层。如果从两边

24、加强挤压 的力量,可以得出地层会产生 断裂而形成断层。3、教师提示学生回忆上堂课讲的 内容,然后告诉学生:地球内 部温度很高,岩浆有时会喷出 地表,形成火山喷发、地震 等。使地壳某些地方发生升降 或水平挤压活动;阳光、空 气、水、生物的作用(第5册“石块、沙、粘土”已学过) 也会使地壳表面的岩石遭受破 坏,但变化的速度是非常缓慢 的。现在的地层都是长期来地 壳/、断运动而形成的。第3课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初步知道地震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人们可以根据震前的预兆,预测地震,减轻灾 害。2 .使学生初步知道火山喷发是地下岩浆冲出地表所造成的一种自然现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对火山、地 震的

25、初步认识1、教师复习课时内容并引入 地壳运动中启火山和地震运 动,那是怎么一回事的内容2、教师告诉学生:火山与地震都 是自然现象,是常见的自然现 象,虽然它们都会给人类带来 很大的灾害,但人类并不因此 惧怕它的发生,而在研究它、 探索它,已经取得了f的成 功。如人们已经发现火山喷发 的火山灰是一种很好的天然肥 料;尼加拉瓜已在莫莫通博火 山建立了火山热能发电站;人 类对地震的研究也启/、断的进 展,尤其是对地震的预报。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议 论学生观察本页上的彩 图或放映刊美录像。二、火山1、出小录象。学生观看录像,了解火 山爆发是由于地下的岩 浆冲出地表所形成的。 一般是先有大量的气体 自裂隙

26、中冒出,在上空 形成烟柱;然后有大量 的岩石碎块和熔岩物质 从火山口喷上天空,火 山周围被夹杂着大量灰 尘、碎石的久修所笼罩。由于火山的喷发形 成大量水蒸气上升,好 像沸腾粘稠的铁水样的 岩浆向四周散涌向去, 能映红天空、辉煌夺 目、尤如喷火,直至岩 浆没有能力冲出地表 时,喷发停止或暂时停 止。火山喷发是地壳深 处岩浆的作用,因向火 山喷发可以产生在陆地 上,也可以发生在海 底。三、地震的成因1、教师出示本页的二幅示意图。2、介绍地壳是在不断地运动的, 当地层断裂、岩块沿断层移动 就发生地震。这种与地层的断 裂变化肩关的地震叫做构造地 震,它是地球上规模最大、数 目最多的一类地震。在火山爆

27、发时,灼热的岩浆从地壳内部 喷出地表,产生巨的冲力,引 起岩石错动,使火山周围产生 震动,形成火山地震。在石灰 岩地区,地下石灰岩被地下水 溶蚀,形成地下洞穴,有的洞 顶发生陷落,引起地面震动, 这是陷落地震。学生回忆上几页的教学 内容。四、地震的预报1、教师向学生介绍测量地震的仪 器时,可以告诉学生经过长期 的研究,科学家制造出精密的 测量仪器,这仪器根据地震产 生地形变动、磁异常、电异常 等微小的变化就能预测地震的 发生。2、告诉学生我国研究地震现象有 着悠久的历史和重大的贡献, 早在1700年前就记载了大量的 关于地震的资料;3000年的历 史资料中,就有近万件地震情 况的记录;公元13

28、2年东汉时 期科学家张衡造出世界上第一 台地震仪地动仪,它的出现比现代地震仪早了 1000多 年。学生观察书上彩图或放 映录像。相互议论得出:井水的 水位突然上升或下降, 发生冒泡、变浑、变 色、变味等;动物异常 情况,如牛羊不进圈、 猪不吃食、狗乱咬乱 跑、鸭/、卜水、鸡飞上 树、冬天蛇出洞、老鼠 搬家现象都可能是地震 的预兆。3、教师拿出地动仪挂图讲解:它 用青铜铸造,形状像个大酒 樽;顶上有凸起的盖子,周围 有8只龙头,对准8个方向, 每条龙的嘴里含一颗小铜球; 对着龙嘴有8只铜蛤蟆,昂着 头,张着嘴,蹲在地上。哪里 发生地震,对准那个方向的龙 嘴会张开,嘴里的铜球就落到 铜蛤蟆的嘴里。

29、第4课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观察与实验的方法认识花岗岩、大理岩和石灰岩等常见的岩石。2 .让学生通过收集岩石,制作岩石标本,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学习自然事物的兴趣;培养热 爱自然,主动探索自然的科学态度。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岩石的初步 认识1、告诉学生这些石头,在科学上 叫做岩石。岩石是人类祖先与 大自然作斗争中最原始的工 具。自然界中岩石后七八百 种,今天我们要认识、区别的 岩石,只是最常见的几种。2、组织学生交流研究结果。3、教师把岩石颜色与光泽的不同 总结出来,让学生知道岩石启 黑、白、灰、红、绿等不同颜 色,并知道后的岩石像金属、 玻璃、瓷碗、油漆一样肩光 泽,而有的

30、无光泽。4、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岩石的硬 度,启发学生用铁钉或指甲测 试,让学生用刻划的实验方法 比较岩石的软硬并分类。第三 步教师指导学生在岩石上滴盐 酸,观察其反应,并把岩石分 类。5、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认识 岩石的方法。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石 块,从哪里采集来的?为 什么喜欢这块石块,它 有什么特点?学生用观察的方法去研 究大家带来的岩石与教 师提供的岩石,比较它 们之何后什么相同的地 方和不相同的地方。也 可以让学生用分类方 法,自定标准把岩石分 类。学生交流研究结果。 学生实验。二、认识花岗 岩、石灰岩、大 理岩1、教师出示三块岩石,告诉学生 它们分别是花岗岩、石灰岩、 大理岩(可以

31、编号)。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观察、实 验,并填写书上的格。通过讨 论、小结得出:花岗岩灰白色 或肉红色,没有光泽,硬,滴 稀盐酸后没有气泡;石灰岩灰学生按编号找到实验桌 上三种岩石。学生实验。学生区分各自带来的岩 石,填卡装入标本盒。色或灰白色,没有光泽,较 软,滴稀盐酸后气泡;大理岩 白色或黑色,有光泽,中等硬 度,滴稀盐酸后气泡。3、教师简单地向学生介绍这三种 岩石的成因,也可以出示玄武 岩、流纹岩(均属岩浆岩,成 因类似花岗岩);沙岩、化 石、页岩(均属沉积岩,成因 同石灰石)麻石、板石(均属变 质岩,成因同大理岩)的标 本,以开拓学生眼界。4、教师告诉学生,研究岩石是认 识地球与其他星

32、球奥秘的重要 手段。人类登上月球首先带回 来的就是月球上的岩石。研究 这些岩石,可以了解月球的表 面情况。因此研究需要收集岩 石;填写好标本卡;制作标本 盒,再分类收藏。5、教师发下制作材料,分组制 作。3、海洋一、教学内容1 .海洋的面积很大。2 .海水的潮汐变化。3 .海底的情况。4 .海洋中的动物。5 .海洋中的植物。6 .海洋中动物与植物的关系。二、教学要求1 .使学生初步知道海洋面积很大,占地球表面的 7/10。2 .初步知道海水有潮汐变化。潮汐有巨大的能量,可以加以利用。3 .初步了解海底是崎岖不平的,光线暗,压力大。但海底有矿产资源 4,初步知道海洋中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了解海

33、洋生物的一些特征 5,初步了解海洋中动、植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三、重点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海洋的自然概况。四、课时划分1,本单元教学时间:3课时2.课时划分建议:第1课时:海洋面积很大;海水的潮汐现象;海底的情况。(第23页到第26页)第2课时:海洋中的动物。(第27页到第32页)第3课时:海洋中的植物;海洋中动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第33页到第35页)第1课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初步知道海洋面积很大,占地球表面的7/10。2 .初步知道海水有潮汐变化。潮汐有巨大的能量,可以加以利用。3 .初步了解海底是崎岖不平的,光线暗,压力大。但海底有矿产资源。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

34、导入1、教师复习“地壳” 一单元引 入,问:“地球内部构造怎 样?”2、问:“地壳表面情况怎样?” (有陆海、海洋)揭小课题,今天我们学习有关海洋力 面的知识。学生答:地球内部分地 壳、地幔、地核二层。二、海洋的概况1、出示地球仪或东西两半球图。2、小结:在地球上海洋面积很 大,它有36200力平方千米, 占地球总面积的7/10。学生在上面找一找哪些 地方是陆地?哪些地方是 海洋?比一比地球上海洋 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三、潮汐的变化1、教师提出问题:“潮汐的涨落 是具有很大能量的,人们可以 加以利用吗?2、讲述利用潮汐发电的例子。3、教师可以介绍利用潮汐行船。在沿海的河流中,涨潮时河水 流向

35、上游,落潮时河水流向卜 游。由于潮汐发生是有规律 的,因此在沿海的河流中行船 只要依照潮汐规律,涨潮时从 下游向上游航行,退潮时从上 游向卜游航行,就能省时省力学生讨论,提出利用潮 汐的方案或事例。看书本插图。四、海底的情况学生想象一下海底的情 况:如海底的地形,海底的 光线,海底的压力 学生看书本插图,讲述 海底的情况。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海洋耳第2课时口后*富的动物资源,了解海洋生物的一些特征。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深海鱼1、教师揭示学习的内容:研究海 洋中的动物。2、接着问:“海洋中什么动物最 多?”3、当学生认识深海鱼的一些特点 以后,就让他们思考为什么深 海鱼有这些特点?4、

36、教师引出问题:淡水鱼和海水 鱼有什么/、同?5、可以让学生观看色彩绚丽的海 水鱼类录像片。鱼。学生观察书本上的插 图。找一找深海鱼的特 别地方。学生认识深海鱼的这些 特点是由于深海里光线 暗、压力大的环境条件 造成的。让学生观察书本中的插 图(认识海水鱼大多比淡 水鱼颜色美丽)。二、我国的海洋 鱼类资源1、教师以讲述法介绍我国的鱼类 资源。首先指出我国的海岸线 长,海域辽阔,鱼类资源丰 富。再利用书本插图介绍我国 的一些主要鱼类资源。教材中 所列的这些海洋动物,学生能 见到的并不多,但是学生通过 电视或其他途径了解这些动物 的知识却是不少的。因此,教 学时,可以通过观察图片或录 像片让学生自己

37、说说这些动物 的情况。如:“它们是用什么 呼吸的?” “怎样繁殖后代 的?” “它们与鱼有什么不 同?”三、贝类、珊 瑚、水母1、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把家中收集 的贝壳带到学校来陈列,供大 家欣赏。教学时教师也可把它 们当作教具,丰富教学的内 容。2、有关贝类的生活情况,教师可 提些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如:“它们生活在哪里?” “它们 的外壳有什么作用?3、教师让学生观察图片或水母和 珊瑚的标本,然后告诉学生这 些也是海中的动物。4、接着介绍水母是飘浮在海水中 的动物。它们通体透明,游泳 本领很差,靠吞食水中浮游生 物为生。很多水母能释放毒刺 来防御敌害。水母种类很多, 海萤是其中一种。海萤加工后

38、可以食用。珊瑚也是动物,它 们生活在海中岩石上。平时见欣赏。 回答。到的珊瑚只是它们留下的骨 胳。珊瑚的种类很多,大多有 奇形怪状的骨胳。四、海洋动物的 重要性1、学生了解海洋中有许许多多形 态各异的动物以后,可以让他 们讨论:海洋动物对人奥启什 么用处?人类应该怎样合理利 用海洋动物资源?2、教师作适当的归纳,让学生知 道:海洋动物是人类宝贵的自 然资源,它给人类提供丰富的 食物、工业原料等。但是,目 前人类对海洋动物资源的开发 利用还很少。由于人类对海洋 的污染和盲目的滥捕,海洋动 物资源面临逐步减少的危险。 所以,保护海洋动物,合理利 用海洋动物资源越来越重要。讨论,学生充分发表见 解。

39、第3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海洋中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了解海洋生物的一些特征2.初步了解海洋中动、植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海洋藻类1、教师提出问题:“海洋中有哪 些植物?”2、教师介绍这些藻类植物时主要 是介绍它们的名称和形态特 征。藻类没后真正的根、茎、 叶,全身都能吸收海水中的养 料。大多数藻类生长在浅海或 海水上层(阳光能照到的水 域)。最后介绍这些海藻的用 处:食用或作,业原料。3、。教帅要指出小型藻类很小, 要用显微镜才看清楚;小型 藻类种类多,数量也多;海水 上层漂浮着大量小型藻类。4、引导学生认识到藻类为海洋动 物提供丰富的食物。学生看书本中的插图

40、。 学生观察书本中的插 图,认识小型藻类。 学生想想:海中这么多 藻类植物,对海洋这个 自然环境后什么作用呢?二、海洋中动植 物的关系1、教师提出问题:海洋中的植物 与动物之间后什么关系?2、经过讨论,教师帮助归纳出动 物与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 系。学生看书本中的插图, 讨论:海洋中的植物为 动物提供什么?海洋中的 动物又为植物提供什么? 海洋中如果没有植物, 动物能生存吗?4、食盐一、教学内容1 .食盐的用途。2 .海水制盐。3 .制取食盐晶体。4 .清水和盐水的区别。二、教学要求1,初步了解食盐的用途,和海水制盐的方法。2 .初步认识食盐晶体,了解食盐晶体的制取方法。3 .认识水能溶解物质

41、,初步了解溶液等概念。4 .初步学习过滤、结晶等实验操作方法。5 .通过实验方法初步认识清水与盐水的不同性质。如:重量不同;浮力不同;导电能力不 同。6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三、重点难点本单元教学重点是食盐晶体的制取过程和清水、食盐水的区别方法。难点是食盐晶体的 制取。四、课时划分1 .本单元教学时间:2课时2 .课时划分建议第1课时:食盐的用途,海水制盐,食盐晶体的制取。(教材第36页到第39页)第2课时:区别清水和盐水。(教材第40页到第42页)第1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食盐的用途,和海水制盐的方法。2 .初步认识食盐晶体,了解食盐晶体的制取方法。3 .认识水能溶解物质,初步了解

42、溶液等概念。4 .初步学习过滤、结晶等实验操作方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步认识食 盐1、教师可以用讨论的方法,先让 学生讨论盐有哪些用处?2、问:食盐从哪里来?学生各自发表意见。学生看书本插图,归纳 食盐的用途。取自海水。二、制取食盐品 体1、教师先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食 盐的颗粒学生观察到食盐颗粒都 是止力体的。2、教师应该告诉学生这种形状是 自然形成的,而/、是人工做出 来的。并指出在自然界中有一 部分物质也会自然形成很有规 则的形状,这些都叫晶体。3、教师提出制取食盐晶体的实 验。每步实验教师要作示范, 实验时要多加巡视指导,注意 安全。过滤后一定要确认食盐 没有被分离出来,加热

43、后食盐 结晶出来,f要让学生了解 这就是食盐晶体。制取盐的晶体实验可以 分小组进行,可以按书 本分三步实验。5、淀粉一、教学内容1 .应用感官观察、认识淀粉。2 .通过实验方法认识淀粉的性质一一淀粉不溶于水,加热淀粉液成糊状,遇碘变成蓝紫色。3 .利用淀粉的特性,使白纸上显出蓝紫色的字迹。4 .用碘液检验植物体中和其他物质中是否含淀粉。5 .叶片中含淀粉。6 .叶片中产生淀粉与阳光的照射有关。二、教学要求1 .知道淀粉是一种没有气味和味道的白色粉末,手捻有滑爽的感觉。它不溶于水,淀粉液加 热成糊状。2 .知道淀粉遇碘变成蓝紫色。3 .初步知道植物体中含淀粉。4 .知道叶片中含淀粉。5 .叶片中

44、淀粉的产生与光照有关。6 .学会利用淀粉的特性,推理判断物体是否含淀粉。三、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淀粉的一些性质和淀粉遇碘变蓝紫色的特性以及叶片中淀粉的产生与光照有关。难点是在检验植物的叶片是否有淀粉过程中, 叶片浸在酒精中的隔水加热和光照下叶片中淀粉的产生。四、课时划分1 .本单元教学时间:2课时2 .课时划分建议第1课时:淀粉的某些性质;淀粉遇碘变成蓝紫色的特性;利用淀粉的特性使白纸上显字。(第43页到第46页)第2课时:用碘液推测物体中是否含淀粉,叶片中是否含淀粉。叶片中的淀粉产生与阳光照射有关。(第47页到第50页)第1课时教学目标:1 .知道淀粉是一种没有气味和味道的白色粉末,手捻有滑爽

45、的感觉。它不溶于水,淀粉液加 热成糊状。2 .知道淀粉遇碘变成蓝紫色。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感官认识淀 粉1、教师出亡些淀粉,告诉学 生,这是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 “淀粉”。我们现在来研究淀 粉的性质。怎样认识淀粉的性 质?2、学生观察以后,以小组形式汇 报。教师小结:淀粉是一种没 有气味,没有味道的白色粉 末,用手捻有滑爽的感觉。学生想想看,提示他们 回忆学过的认识事物的 方法。通过议论得出, 要认识淀粉的性质,先 用感官直接观察,再用 实验方法进一步认识 它。学生分小组活动。二、实验方法认 识淀粉1、教师具体指导。按课本上图示 的要求,先用小匙取淀粉倒入盛 清水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

46、 然后静置片刻,使淀粉沉淀。教 师让学生针对这一现象,判断淀 粉是否溶解于水。再让学生把淀 粉水用滤纸过滤,观察滤纸上留 下的白色淀粉,让学生判断淀粉 是否溶解于水。滤下的清水放在 一旁,以便用碘液进一步检验。 接着指导学生进行第二个实验, 将一小匙淀粉倒入盛清水的烧杯 里,搅拌并加热,观察它发生的 变化。待其冷却后,让学生用手 指捻摸,然后讲讲感觉。学生分小组做淀粉能否 溶于水的实验。通过上述两个实验,让 学生说说观察到的现 象,得出淀粉不溶于 水,淀粉水加热后变糊 状,手摸感到有粘性。三、淀粉遇碘变 成蓝紫色1、教师出示碘液。2、教师先后在干淀粉和盛肩淀粉 糊的试管里般小滴碘液,让 学生观

47、察。3、教师再在盛有糖水和盐水的试 管里各滴入一滴碘液4、教师将淀粉水过滤后下待用的 清水取出来,把碘液滴入清水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碘 液是棕黄色、有酒味的 液体。学生观察其变化,讨 论,知道淀粉遇碘液会 变成蓝紫色的特性。还 可以根据这一特性来检 验淀粉的存在中,摇晃后让学生观察5、教师出示一张白纸让学生看, 随后取干净的毛笔蘸淀粉糊在 白纸上写字,让学生看到潮湿 的字。然后烘干纸片,再取出 碘液,用脱脂棉蘸碘液涂抹白 纸片上写字处,使白纸显出蓝 紫色的字。学生清楚地看到,清水 并/、父色,说明清水中 没有淀粉,进,步表明 淀粉不溶于水。在上述 感官观察和实验基础 上,学生归纳并作出小 结。学

48、生分组按教师示范的 步骤进行实验。学生试 一试以后,让他们议论 得出:白纸上显示蓝紫 色字是利用淀粉遇碘液 会变蓝紫色这一特性, 加深学生对淀粉这一显 着特性的认识。第2课时教学目标:1 .初步知道植物体中含淀粉。2 .知道叶片中含淀粉。3 .叶片中淀粉的产生与光照有关。4 .学会利用淀粉的特性,推理判断物体是否含淀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植物中含有 淀粉1、教师复习提问淀粉遇碘变色的 特性。2、出示马铃薯块茎。由于马铃薯 块茎表面有一层表皮,把碘液 浦口表皮上,表皮/、笠色。教 师指导学生,用刀将马铃薯块 茎切成溥片,把碘液滴在薄片 上,观察它的变化。3、教师出示面粉、食盐、萝卜、

49、滑石粉、菱、苹果等物体,让 学生回答后没有办法知道这些 物体是否启淀粉。接着教师指 导学生用碘液检验4、教师再介绍些有关淀粉的知 识,如淀粉的用途。学生议论,提出自己检 验马铃薯块茎是否含淀 粉的方法。学生f会 讲出可以用碘液检验。 学生通过这一现象,推 测马铃薯块茎里含淀 粉。学生按实验的结果,把这 些物体分成两类:一类是 “有淀粉”的物体;一类 是“没有淀粉”的物体二、叶片中含有 淀粉1、教学时,从植物块茎、根、果 实和种子中含淀粉的结论中, 进一步迁移,“那么植物的叶 片中肩没有淀粉?我们可以用 什么办法来辨别?”2、教师就把碘液滴在叶片上,让 学生看有什么变化。由于叶片学生讲用碘液来检

50、验。 学生推测叶片中含淀 粉。学生发现叶片被遮盖的 部分没有变蓝紫色,而 其余没有遮盖部分变成 蓝紫色。说明不见光的是绿色的,而且叶面上有保护 层,所以叶的颜色变化不显 着,看不清楚。3、教师告诉学生要看清楚叶色的 变化,可以先把叶片上的绿色 退去,怎么退呢?教师演示, 边做边讲述,可以把叶片放在 酒精里,隔水加热。告诉学生 “退色”就是将绿叶里绿色的 东西溶解在酒精里(这种绿色 的东西就是叶绿素)。待绿色 退掉以后,把叶片从酒精里取 出洗净,滴上碘液,叶片上立 即出现蓝紫色。4、教师启发学生想一想,叶片中 淀粉的产生与什么肩关系?再 来试一试阳光与叶片中的淀粉 有什么关系。5、教师按课本上实

51、验要求介绍实 验步骤:用黑纸剪取两只五角 星,用回形针把五角星的纸片 夹在叶片的两面,上下对准, 使叶片被夹部分见不到阳光, 并让这盆植物放在阳光下晒上 半天。然后教师取出另一盆事 先准备并给它晒了半天太阳的 植物(有几片叶片同样也遮有 黑纸),这时教师摘卜叶片, 取下遮盖的黑纸,让学生看, 叶片上有没有什么变化。接着 用酒精处理,再滴上碘液,让 学生观察。6、教师归纳小结:叶片里淀粉的 产生与阳光的照射肩关。植物 的生长离/、开阳光,是因为叶 片产生的淀粉,由茎输送到植 物体的各部分,供植物生长的rru 0部分没有变色是没有淀 粉,其余部分有淀粉。也就说明叶片中的淀粉 要在阳光照射下才会形

52、成。6、种子的萌发一、教学内容1 .植物的种子有哪些/、同与相同点?(1)各种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都各不相同。(2)种子浸水后体积会增大,重量会增加。种子一般都有种皮和胚。2 .种子是怎样萌发的?(1)用实验的方法,观察不同条件下种子的变化。(2)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过程。3.种子有什么用途?(1)种子能繁殖后代。(2)有些植物种子可以食用。二、教学要求1 .初步知道形状、大小、颜色不同的种子,它们般都有种皮和胚。2 .知道植物种子浸水后,体积会增大,重量会增加。3 .初步知道种子萌发需要温度等外界条件。4 .知道植物的种子可以用来繁殖后代,其中有些种子可以食用。5 .初步学会用推

53、理方法,分析种子萌发诸因素,推测种子萌发所必要的外界条件。6 .培养学生在析因实验中认真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推理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 尊重别人。三、重点难点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通过观察比较和实验的方法知道种子的构造、种子萌发的外界条 件,知道种子的萌发与水分、空气和温度有关。将种子处于不同的环境,放在不同的位置, 控制条件,通过实验来测定种子萌发与温度、空气、水分的关系,追溯产生这一结果的原 因。难点是理解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实验的设计思想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四、课时划分1 .本单元教学时间:2课时2 .课时划分建议:第1课时:植物的种子有哪些不同?用实验和测量方法观察浸水后大豆种子的变

54、化。剥开浸泡 后的种子,观察它的种皮和胚。(第51页到第53页)第2课时:种子是怎样萌发的?种子有什么用途?(第54页到第56页)第1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形状、大小、颜色不同的种子,它们一般都有种皮和胚2.知道植物种子浸水后,体积会增大,重量会增加。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种子的不同 点1、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在家 的周围可以看到哪些植物,校 园中栽培哪些植物,并结合自 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这些植物 是哪里来的。2、教师结合第6册”植物的生 活”中的肩关内容,如种向日 葵要先将种子播种到土壤里。 由此引出本单元学习的课题“种子的萌发”。3、教师提出“你所知道的、熟悉学生可能会想到有的

55、是 买来的,有的是杆插繁 殖而来的,有的是用种 子繁殖而来的。学生说出熟悉的种子。学生观察、比较各种植 物的种子在形状、大 小、颜色上有什么不 同,有哪些显着的特 征。学生说说除了教材上的10的植物种子有哪些?”4、教师将这些种子一一展示在学 生面前:西瓜籽、向日葵籽、 蚕豆、黄豆(大豆)、花生、稻 谷(水稻)、桃等,然后再出示 学生不太熟悉的或没肩想到 的:绿豆、小麦、玉米、械树 子等,向学生介绍这些种子的 名称。把准备好的一定数量的 种子,发给每个小组。5、教师对教材所提供的10种植物 种子比较、归纳。同时结合学 过的第4册教材“植物的根、 茎、叶”单元,指导学生认识 植物的种子一般都是在

56、植物的 果实中。如花生果,就是植物 的果实,而里面的花生是种 子。类似的宿蚕豆、绿豆等。 也有一些平时我们习惯上叫做 种子的,如小麦、玉米、葵花 籽,实际上它们是果实。由于 它们结构特殊,也可叫做种 子。种植物种子外,你还认 识一些什么样的种子?二、大豆种子浸 泡后的变化1、教师引导学生“已知道植物的 种子在颜色、大小、形状上都 /、同,那么我们将种子浸入水 中,看看它们又会有什么变 化?”教师将已经观察过的花 生、玉米、小麦、水稻等若干 种子浸入水中(留一部分干种 子)。(教师可以说明,由于浸 泡过程需要f的时间,所以 让这些种子先浸着)2、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测 量实验中种子大小变化的具体 程度。3、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