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_第1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_第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_第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_第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编写时间:2012年9月12日教案课题五(上)第七单元 21.圆明园的毁灭学案编写者教案用课时2学案使用者第 周星期用教 案 目 标课(章 节)教案 目标1 .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举世 闻名”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 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4 .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教案重点与难点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圆明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 现

2、它昔日的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文章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 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案的又一难点。教案准备与手段媒体资源集体备课时间年级科第 周星期集体备课 共性意见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 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 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文章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 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案的又一难点第一课时教案过程教案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一

3、、谈 话导 入,引 发兴趣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1 .我们当中的哪些同学去过 圆明园遗址?请你这位导游来介 绍一下你所知道的圆明园?2 .你说的对,现在的圆明园 就导-片废墟。它以前就是废墟 吗?那以前又是什么模样?它是 如何变成现在这样的?课文圆 明园的毁灭会解开我们的疑 团。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二、初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自己默读课文,思考读 课 文,扫 清字词 障碍1.自己默读课文,思考:课 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被毁 灭。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 生字、理解词语。(1)记清字形。记清字形“置”是上下结构,卜面的“直”部分是三横。“统”是左右结构,右边部分不 要

4、加了小不点。“略”是左右结构,左边“田”,右边“口”,勿颠倒。注意区别形近字“损”和“捐”;“销”和“锁”; “征”和“证”。(2)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的意思41 / 34三、朗读 课 文,简 介圆明 园四、作 业布置西洋:泛指欧、美各国。先秦:即秦统一中国之前, 一般指春秋战国时期,距离清朝 2000多年。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不可估量:估量,是推算、 计算的意思。不可估量是说圆明 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众星拱月:拱,环绕。无数 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 围绕着一个中心。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 华丽,光彩夺目。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 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使 透空明晰。玲

5、珑剔透形容器物小 巧玲珑,精致奇妙。三、朗读课文,简介圆明园教师可以指名学生介绍圆明 园,适当时候引出话题和适当补 充,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 概括能力。(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圆 明园简介,让学生更加了解圆明 园。)四、作业布置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概括能 力认真朗读课文。抄写文中生字词1 .认真朗读课文。2 .抄写文中生字词第二课时教案过程教案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一、朗读课 文,导 入新课二、自 学“辉 煌”(第2-4自然 段)一、朗读课文,导入新课1 .请同学们在朗读中复习上 堂课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课文。上节课我们总结:课文主 要写了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

6、联 系课题,你发现什么问题?(用 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2 .指名回答。3 .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质疑: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 火是不口估量的损失?二、自学“辉煌”(第 2-4自然 段)1.小组学习:请你从 2-4自 然段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段指名回答。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小组学习话,认真阅读,提出问题与小组 成员共同讨论交流。2.小组推荐汇报学习情况。教师重点点拨:(1)指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 结构布局;(2)指导学生明白圆明园是 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 华。(3)指导学生了解圆明园是 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小结:圆明园的建筑曾经是 如此的辉煌,可后来又是怎样被小组推荐汇报学习情况三

7、、学 习“毁 灭”(第5自然段)四、总结 课文,适度拓展毁灭的呢?那些珍贵文物后来怎 么样了?让我们在卜面的学习中 找寻答案。三、学习“毁灭”(第 5自然 段)1 .教师可播放圆明园的毁 灭的音频资料,通过上面的画 回再现当时的历史回曲。2 .谈谈自己的感受。3 .作者又是怎样表达自己满 腔愤怒呢?自由朗读最后-自然 段,体会哪些句子突出表达了你 的愤怒?4 .指名读。四、总结课文,适度拓展1 .直到今天,圆明园的残垣 断壁仍站立在空旷的田野上。它 不会说话,却向世人昭示着中国 屈辱的历史。2 .当你站在圆明园的面前, 你最想说些什么?3 .有人曾经提议重建圆明 园,你觉得有没有必要?为什 么

8、?谈谈自己的感受指名读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编写时间:201 2年9月12日教案课题22.狼牙山五壮士学案编写者教案用课时2学案使用者第 周星期用教 案 目 标课(章 节)教案 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按照课后提纲给课文分 段,概括段意。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3.懂得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教案重点与难点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 体会课文的中心意思。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教案准备与手段1 .课前搜集抗日故事,了解抗战英雄。2 .多媒体课件集体备

9、课时间年级科第 周星期集体备课 共性意见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 分。懂得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 体会课文的中心意思。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第一课时教案过程教案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一、谈话导 入,揭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在抗日战争时期,英雄的中华儿 女,不畏强敌,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这期示课题二、初读 课 文,学 习生字 新词三、快 速默读 课文, 梳理课间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你们可 以说说你们所知道的

10、革命英雄,如董存瑞舍身炸 碉堡,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刘胡兰舍生取 义2.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它 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五位 英雄,五位壮士,他们在狼牙山抗击日本侵略者 的壮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板书:狼牙山五壮士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 .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写了五壮 士一件什么事?2 .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3 .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1)认读生字与写字。字音方面:注意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文中 生字除“嗖”外,“斩、坠、仇”都是翘舌音; “葛”字读第三声不读第二声,“吼”的声母是 “h”不是“ k”,“崎岖”的韵母也要注意区别 开,注意吐字

11、清晰。字形方面:“葛”不要多写一竖,“昂首挺 胸”的“胸”不要少写一竖。(2)词语解释。斩钉截铁:比喻处事或说话坚决果断、毫不 犹豫。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气壮山河:形容气魄像高山那样雄伟、豪 迈。居高临下:站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居 的地势有利。三、快速默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自读课 文,边读边想学生读后交流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认读生字与写字词语解释文内容四、练 习朗读 课文五、作 业设计1.教师播放教案课件,学生快速默读课文, 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 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文章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顺序写的。课文可以分

12、为五部分:第一部分(1):接受任务第二部分(2):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三部分(3):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部分(4-5 ):引上峰顶,英勇歼敌第五部分(6-9 ):壮烈跳崖四、练习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文中哪些段落写得详,哪些 段落写得简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安排?五、作业设计文中的字里行间彰显着五壮士毫不畏惧、英 勇顽强、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以及他们对人民对 祖国的无比热爱。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课外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看 谁找得多。学生快速默读课 文,看看字音是 否读准,句子是 否读通顺。指名分段朗读课 文,看看课文是 按怎样的顺序写 的?第二课时教案过程教案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

13、动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一、复 习导 入,学一、复习导入,学习成语1.请同学们读读课前准备的描写英雄人物的自读课 文,边读边想习成语二、深 入理解 课文内容三、总结全文四、布置作业成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 件什么事?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1 .出示问题:(1)课文为什么要把五位战士称作“五壮 士”?(2)他们有哪些英勇的表现和壮烈的举动? 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3)读读最使你感动的句段,谈谈感受。2 .分小组学习讨论。3 .全班交流学习情况。(1)读课文原文。(2)谈感受,大家补充。(3)富有感情朗读。4 .有感情地朗读五壮士跳崖的部分,尝试背 诵这些内容。5 .播放狼牙

14、山五壮士的知识拓展,让学生更 加全面地了解这个故事。三、总结全文1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 .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表现 五壮士的什么精神?3 .总结中心。(英勇顽强,勇于牺牲)四、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 的部分。学生读后交流有感情地朗读全 文边读边思考总结中心抄写文中的生字 新词2.抄写文中的生字新词。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编写时间:201 2年9月12日教案课题23.难忘的一课学案编写者教案用课时2学案使用者第 周星期用教 案 目 标课(章 节)教案 目标1 . 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感。2 .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

15、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 的写法。3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会用“真挚” “意外”造句。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案重点与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 中心的写法。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教案准备与手段1.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2.教案课件集体备课时间年级科第 周星期集体备课 共性意见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会用“真挚” “意外”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感。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

16、思想的 写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 中心的写法。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第一课时教案过程教案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一、谈 话导 入,揭 示课题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曾经学过的关于台湾 的课文吗?你对台湾有哪些了解?同学们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掌握 的资料。2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也是发生在台湾 一所乡村小学的故事。教师板书课题:难忘的一课请同学们齐 读课题,读出难 忘的息境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出难忘的意境。3 .因题起疑: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为 什么

17、这么令人难忘?这些问题将随着我们的学习 得到解答。二、初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 课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文,学习生字新词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上了 一节令学生读后交流他终生难忘的语文课。2.教师适时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1)字音:指名拼读,注意纠正。重点指导:“闽”是前鼻音,“诸”是翘舌 音,“葛”念“g 6”,不要读成第二声。(2)字形: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葛”注意笔顺,与“蔼”的区别。“崇”与 “祟”的区别。(3)词义:结合课文理解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认读生字与写字三、朗 读课 文,交 流讨论三、朗读课文,交流讨论1.教师播放教案课件中的课文朗读,学生听 读课文,试着说一

18、说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 果。词义:结合课文 理解词语解释4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 件什么事?四、练 习有感 情地朗 读课文5 .难忘的一课到底是什么内容,以至于作者 终身难忘?抄写文中词语6 .这句话在课文中总共出现了几次,各在什 么地方?请你划出来,并读一读。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作业设计五、作业设计1.抄写文中词语。7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注。第二课时教案过程教案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一、复 习导 入,学 习成语二、品读 课文,重一、复习问题,导入新课1 .谁来说说“难忘的一课”是怎样的一个故 事?注意说明时间、地点那

19、么这节“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出现 了几次? ( 3次)2 .三次各出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朗读划 出来的内容。二、品读课文,重点探究1.怀着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 室,在最后-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起,跟 着那位老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 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1)为什么“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 并跟着教师朗读?吸引作者走进教室的是学习的内容一一“我 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更是他们学习这句话时 的认真态度和真挚的爱国之心。(2)老师是怎样写的?一笔一画,认真吃力自读课文,边读边想学生读后交流点探究激情朗读,总结提高

20、(3)它们是怎样朗读的?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4)这样连用三个“地”,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更表现出学习祖国文字的认真、严肃与虔 诚。(5)为什么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好像谁 也没有感到意外反而读得更起劲了?老师、孩子们以及作者,都有共同的爱国之 心,是共同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彼此的心连在了一 起,所以没感到意外反而读得更加起劲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思 想感情。2.我紧紧握住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激 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 中国人,我爱中国。”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 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1) “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 能表达我

21、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怎样理解?这是一个反问句,“这句最简单的话”即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意思是说:没有别 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 情了。用反问句说,更加强调了 “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这句话最能表达作者此时的全部感 情。(2)为什么我此时有如此强烈的感情?作者 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 国。” ?这位教师一定要带领我去看一看他们的小礼 堂。礼堂两面墙上新画了几幅中国历代伟人像, 有孔子、诸葛亮、郑成功还有孙中山。作者被台 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浓厚的爱国情意震撼 了。(3) “一定要领我去” “中国人自己的伟 人”表达了什么?表达了台湾人民为祖国

22、历史上有这么多伟人 感到无比自豪的思想感情。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 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请同学们朗读这一部分课文,感受作者的 “激动”。有感情地朗读全 文边读边思考指导学生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体 会其中的思想感 情。三、激情朗读,总结提高1 .学习了这篇课文,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 思想感情?表达了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 深厚的爱国情意。2 .围绕这个中心,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 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为了突出中心3 .朗读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 国”所在的句子,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朗读这 一部分课文,感 受作者的“激 动”四、 总结深 化,布 置作业四、总结深化,

23、布置作业1 .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 1997年7月1日回到了祖国怀抱;澳门也于1999年回归祖国。我想,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 母亲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2 .请给台湾小朋友写一封信,表达你此刻的 心情。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编写时间:201 2年9月12日教案课题24.最后一分钟学案编写者教案用课时1学案使用者第 周星期用教 案 目 标课(章 节)教案 目标1 .认识5个生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教案重点与难点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 想感情。结合历史背景理

24、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教案准备与手段多媒体课件集体备课时间年级科第 周星期集体备课 共性意见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的思想感情。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认识5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第一课时教案过程教案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一、谈话导入,揭 示课题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个特殊的日子吗? 1997年7月1日。对,就是香港回到祖国母亲怀 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 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 四处开放

25、,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 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最后一分钟2.教师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齐 读课题,读出难 忘的息境二、初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读课文,整方多读几遍。体感知2 .教师指名分节朗读诗歌。3 .查字典或联系上卜义理解不懂的词语,小 组内交流学习心得。学生自由读课 文,思考三、诗歌 朗4.默读课文,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不 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成员讨论研究。三、诗歌朗诵,讨论交流学生读后交流诵,讨1.学生读诗后,同学间评价,教师做出f检查生字新词的论交流四、精读 课 文,梳 理内容五、总结 全

26、 诗,拓 展延伸的评价和指导。2 .交流:通过朗读诗歌,了解到了什么,还 有哪些仍不明白。3 .文中多次提到“最后一分钟”,分别在哪 些地方?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四、精读课文,梳理内容1 .读第1节诗歌,想一想:还有最后一分 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 所有的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用你的朗读表达 这种情感。激动无比的2 .读第2、3节,思考:作者分别想到了什 么?百年的痛苦欢乐,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展 开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领土、主权的回归。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中要透出 自豪、激动、喜悦的语气。3 .读第4节,想一想:“第一朵紫荆”是什 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

27、朗读这一部分 呢?急切、盼望4 .教师播放课件中的诗歌朗读,同学们随着 课件一起有感情地朗诵全诗。五、总结全诗,拓展延伸1 .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中国强大了,祖国的领土更加完整了,中国 人是热爱自己的祖国的,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 统一大业。2 .阅读有关回归的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 情,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学习情况认读生字与写字词义:结合课文 理解词语解释。抄写文中词语阅读有关回归的 资料,了解香港 的风土人情,地 理环境,了解香 港的过去与现在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编写时间:201 2年9月12日教案课题五(上)第八单元 25. 七律 长征学案编写者教案用课时2学案使用者

28、第 周星期用教 案 目 标课(章 节)教案 目标1 .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雄豪迈的 气概。教案重点与难点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 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教案准备与手段1 .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2 .多媒体课件集体备课时间年级科第 周星期集体备课 共性意见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 作廿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

29、蕴含的思想感情。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 概。第一课时教案过程教案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一、谈一、导入:话导入,揭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5课长示课题征这首诗。谁能说一说你知道的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故事。结合你们搜集的相关资料说一说。教 师适时解说这首诗的写作背景。2.教师板书课题。二、文体介绍请同学们齐 读课题,读出难二、文 体介绍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忘的息境三、初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 四两句,五六两句要

30、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长征”才是这首诗的题目。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教师指导生字学习。学生自由读课 文,思考读课教师重点点拨:文,检 查预习11)字音:逶迤(w dy i )磅礴(p on学生读后交流g b o )岷山(m in)(2)词语解释: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朗读:检查生字新词的 学习情况(1)要求: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 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C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

31、开颜。认读生字与写字词义:结合课文 理解四、练 习朗诵 诗歌五、布置作业四、五、(2)教师播放课文朗读。练习朗诵诗歌布置作业词语解释抄写文中词语1 .抄写生字。2 .朗诵诗歌,试着背诵第二课时教案过程教案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一、回忆复 习,导 入新课二、朗 马二士 块:守歌,感 悟:寸思一、回忆复习,导入新课1 .自由朗读全诗,想想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 .作者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这首诗。3 .全班齐读全诗。二、朗读诗歌,感悟诗意4 .学习首联。11)同学们读读这句诗,有哪些地方不是太 明白?(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总结解疑。重点点拨:“等闲”表面上是如同空闲,等于闲置的

32、意思。 引下就有平常,算不了什么,无足轻重的意 思。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 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5 .学习颔联。(1)读一读这一联,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词 语?(2)哪些词语说明红军战士不怕困难?(3)你是怎样理解“腾细浪” “走泥丸”的?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 细浪在起伏,而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自读课文,边读边想学生读后交流有感情地朗读全 文边读边思考三、总结全诗四、作业设计也只不过是小小的泥丸在滚动。3 .学习颈联。(1)如果说颔联是千山的写照,那么颈联就 是万水的说明。(2)读一读这句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

33、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 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4 .学习尾联。(1)岷山是红军长征翻过的最后一座山。此 时,红军是一种怎样的心情?(2)通过朗读表达这种心情。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 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喜笑颜开。三、总结全诗1 .谈谈你学完全诗后的感受。2 .红军战士的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3 .主题:本诗是一篇威武雄伟、气势磅礴的 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 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 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 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 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四、作业设计1 .背诵课文。2

34、 .搜集毛泽东的其他诗词。指导学生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体 会其中的思想感 情。谈谈你学完全 诗后的感受背诵课文。搜集毛泽东的其他诗词。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编写时间:201 2年9月12日教案课题26.开国大典学案编写者教案用课时2学案使用者第 周星期用教 案 目 标课(章 节)教案 目标1 .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 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 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4 .学会场面描写的方法。教案重点与难点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35、。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 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教案准备与手段1 .搜集新中国成立的相关资料。2 .教案课件集体备课时间年级科第 周星期集体备课 共性意见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 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 诞生、电钮、瞻仰、飘拂”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 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学会场面描写的方法第一课时教案过程教案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一、

36、谈 话导 入,揭 示课题二、朗 读课 文,检 查预习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 1949年10月1 日是什么日子吗?学生交流讨论,可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说一 说这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的日子。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在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 解放,当家作主,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 这一天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 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 典。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当时的盛 况。2 .理解题思。开国:建立新的国豕;典:典 礼,郑

37、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3 .板书课题:开国大典二、朗读喋文,检查预习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2 .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1)字音方面:擎(qing)钮(nifi)聂 (ni 6)诞(ddn) 檐(y m) 瞻(zh 由)(2)字形方面:“檐“指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沿部分,如房檐,廊 檐等。文中指天安门的“城楼檐下”,均与建筑 物的木料有关,所以“檐”字的左边是“木”字 旁。“瞻”往前或往上看的意思。课文中指三十万人 一齐瞻仰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瞻”的左半部请同学们齐 读课题,读出意 境学生自由读课 文,思考学生读后交流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认读生字

38、与写字词义:结合课文 理解三、默 读课 文,了 解内容四、朗 读课 文,把 自己感 动的画 面多读 几遍。五、作 业设计分是“目”,与眼睛有关。“擎”上下结构,注意下面是“手”。“泽”注意右半部的下面是两横,而不是“丰”。(3)词息方卸:擎着:往上托,举。瞻仰:恭敬地看。肃立:恭敬、庄严地立着。观礼台:观看盛 大典礼的看台。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迎风招展:本 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 翻过来。形谷力里强、尸势大。3.教师播放教案课件中的课文朗读,巩固生 字词的学习。三、默读课文,了解内容1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 序描述开国大典的盛况?

39、试着给课文分分段。2 .学生讨论。3 .教师点拨概括: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主要是 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 的顺序安排材料的。四、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动的画面多读几遍。五、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新词。2 .熟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 的问题。词语解释。抄写文中词语学生讨论熟读课文第二课时教案过程教案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一、回忆复 习,导 入新课二、朗读课 文,梳 理内容三、朗读 课文,想象画面一、回顾导入1 .快速阅读课文,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2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开国大典的盛 况。二、朗读课文,梳理内容1 .请同学们朗读课

40、文,说一说课文可以分为 几个部分?理由是什么?2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点拨总结:根据事情 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 个部分。三、朗读课文,想象画面1 .阅读第一部分。(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 这是“大典”?(2)适时点拨重点句。(3)朗读句子,读 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氛围。2 .阅读第二部分。(1)理清典礼过程。典礼开始,领导就位一一奏国歌一一毛主席 宣布政府成立 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2)大声朗读课文,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多读几遍。(4)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呢,带着自豪,扬眉 吐气的语气。(5)文中是怎样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用了

41、哪些方法?自读课文,边读 边想学生读后交流有感情地朗读全 文边读边思考指导学生有感情四、回归 全 文,布 置作业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雷鸣般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 排比句。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3、阅读第三部分。(1)默读课文,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 点,划出描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欢喜和激动的心 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朗读课文。教师播放开国大典拓展的内容,介绍开国大 典阅兵的相关知识。4.阅读第四部分。(1)自由读课文,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 景象的句子。(2)指导学生理解。(3)朗读14自然段, 读出欢庆的气氛。(4)读最后一段

42、,领会句子的 意思。四、回归全文,布置作业1 .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 4个怎样的场面。 整理语言,归纳主要内容。2 .学习“单元提示”。联系这一课的学习, 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3 .摘录、朗读最令你激动的句子。4 .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地朗读课文,体 会其中的思想感 情。谈谈你学完后 的感受背诵课文。O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编写时间:201 2年9月12日教案课题27.青山处处埋忠骨学案编写者教案用课时1学案使用者第 周星期用教 案 目 标课(章 节)教案 目标1.认识8个生字。2 .自学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3 . 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

43、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 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教案重点与难点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教案准备与手段1 .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2 .教案课件集体备课时间年级科第 周星期集体备课 共性意见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认识8个生字。自学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 心胸和无私的襟怀。第一课时教案过程教案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一、谈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通过前面两篇课文的学

44、习,我们领 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范。不过,领袖话导 入,揭 示课题二、初读 课文,整 体感知三、精 读课 文,体 会感悟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 们一起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毛主席的情感世 界。2 .背景介绍:在青山的掩映下,我们依稀看 见了战争的硝烟。你知道这场战争吗?学生交流 讨论,分享自己的信息。我们怎能忘记抗美援朝 中为了保家而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这些中 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泽东深 爱的长子一一毛岸英。学生交流关于抗美援朝的资料,教师适时补 充概括。3 .板书课题:青山处处埋忠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

45、里的 拼音,遇到生词查查字典、词典。2 .反馈自学情况。教师点拨:字音方面:拟(n i )赴(f立)踌(ch如) 殉(x un)字义方面:殉职:因公务而牺牲。踌躇:犹豫不决的样子。勋鉴:亦称书奉语或提称语,缀于信首收信 人的称呼后、鉴,审查,看;勋,功德,功劳。 勋鉴的大意是有功德之人看。多用于政界,文 界。3 .教师播放课件,学生听读课文时思考:课 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 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听到这个噩耗后极度 悲痛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1 .默读课文,找出你最受感动的句段,多读 几遍,体会人物的情感。2 .小组讨

46、论,教师检查。3 .全班交流:可通过谈感受和朗读的方式表 达出你的体会。(1)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 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 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体会毛泽东悲痛的心情。老师引导学生想 象: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的毛 泽东在想些什么?你能想象当时他的神态吗,从 中感受到什么?(2) “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 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出意境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学生读后交流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认读生字与写字词义:结合课文 理解词语解释抄写文中词语四、回 顾全 文,学 习写法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

47、边并没有多 少时间。慈父毛泽东此时已是近60岁的老人了,老来痛失爱子,使他悲痛欲绝。(3)彭总司令要求将岸英的遗体运回祖国, 这是对领袖的爱戴和体贴;而朝鲜首相金日成则 要求将岸英遗体葬在朝鲜,这是对中华优秀儿女 的崇敬。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心里是怎么想 的?“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就让我见见遗体 吧!”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是父亲对儿子情感的自然流露,毛泽东想 到:儿子奔赴战场时自己因为工作繁忙而未能相 送,作为父亲,谁又不想和死去的儿子见上最后 一面呢?我们可以看出:一位普普通通的父亲形 象就是这样的。指导学生朗读这些句子,带着深深的沉重语气。“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就尊重朝

48、鲜人民的意愿吧。"你是怎样理解毛泽东的想 法?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毛泽东想,朝鲜战争中 许多志愿军都牺牲在朝鲜土地上,许许多多的父 母不能和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儿女见面,自己又 怎么能特殊呢?于是做出了将儿子葬于朝鲜的决 定。这是伟大的父爱的延续,是一位国家领袖从 大局考虑问题的理智,是伟人的宽阔胸怀和国际 主义精神的见证。通过朗读体会主席矛盾的心理。(4) “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 “主席 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 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黯然的目光”这是经历过悲痛后的自然神情,“转向窗外” “指指写字台” “示意”这一连串 的动作一方面表现他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

49、无 限思念中。而一旦签字,就意味着毛泽东永远也 见不到自己的爱子了,岸英将永远留在了异国他 乡,真是落笔千钧啊。这一细节进一步表现:毛 泽东既是伟人,也是凡人。(5)当毛泽东在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怎样的心情?从哪里体会到的?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四、回顾全文,学习写法1.教师小结:毛主席把一生奉献给了中国的 劳苦大众。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革命已 经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这位年近60的老人又失去了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他学生讨论熟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体会五、作 业设计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伤神,他泪水 涟涟。但他却毅然决定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 千里的异国他

50、乡,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 如海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去体会毛主席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吧!2.我们体会了毛主席的常人情感,超人胸 怀。那么,本课在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有什么 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呢?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说 明(1)通过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 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如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动作描写: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 又一支地吸着烟/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 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神态描写:主席仰起头望着火花板,强忍着 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 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五、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2 .搜集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事业而牺牲 的六位烈士的资料。3 .办一张关于毛泽东的小报,其中设立一版 块叫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