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教学大纲王散激_第1页
金融学教学大纲王散激_第2页
金融学教学大纲王散激_第3页
金融学教学大纲王散激_第4页
金融学教学大纲王散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金融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金融学是一门研究金融领域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金融学专业的统帅性理论课,也是经济类、管理类等多个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金融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与监管等方面的基本内容有较系统的掌握,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综合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进而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农林经济管理者以及其他经济管理者应当具备的正确观察、分析和解决当前农村经济领域面临的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二、课程大纲(一)教学说明及学时分配

2、本课程理论学时68学时(单独开设一周课程教学实习),具体,金融学专业课程讲授64学时,自学与讨论4学时,非金融经管类专业讲授68学时。讲授中适当配以视频录像短篇、幻灯片等形式,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适当安排课外自学,阅读参考资料,交读书报告,讨论课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课程考核形式:考试。学生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占30%)和期末试卷成绩(占70%)组成。其中,个人平时成绩包括两个部分:平时个人作业成绩和小组专题讨论报告成绩。专题讨论报告由教师根据当前金融形势或自己的科研课题提供,学生自由分组并提交小组专题报告(需课堂答辩和形成书面报告)。 (二)教学用书 黄达金融学精编版(“十一五

3、”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2版。曹龙骐金融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年7月第2版(三)金融学各章学时分配篇章内容总学时数第一篇范畴 12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3第二章信用2第三章金融3第四章利息和利率2第五章外汇与汇率2第二篇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18第六章金融市场概述4第七章金融市场机制理论4第八章金融中介概述3第九章存款货币银行3第十章中央银行2第十一章金融体系格局市场与中介相互关系2第三篇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6第十二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6第四篇宏观均衡22第十三章货币需求4第十四章货币供给4第十五章货币均衡与总供求2第十六章开放经济的均衡

4、4第十七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4第十八章货币政策4第五篇金融监管6第十九章金融监管6第六篇农村金融专题4第二十章农村金融专题4四、讲授纲要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 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一、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二、货币在对外交往中外汇三、货币流通四、货币的权势与无货币的“理想”社会第二节 货币的起源一、古代货币起源说二、从交易的社会成本角度比较物物交易与通过货币的交易第三节 形形色色的货币一、古代的货币二、币材三、铸币四、用纸做的货币五、银行券与国家发行的纸币六、可签发支票的存款七、外汇存在的种种形态八、电子计算机的运用与无现金社会第四节 货币的职能一、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二、货币单位三、货

5、币购买力四、交易媒介或流通手段五、支付手段六、流通中的货币和货币需求七、积累和保存价值的手段八、国际交往中的货币职能、汇率第五节 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及其构成二、币材的确定三、货币单位的确定四、金属货币的铸造五、本位币和辅币六、对钞票和存款货币的管理七、无限法偿与有限法偿八、金本位的发展史第六节 国际货币体系一、什么是国际货币体系 二、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三、布雷顿森林体制的终结和浮动汇率制四、货币局制度五、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六、美元化七、欧洲货币联盟与欧元八、对货币制度主权的挑战第二章 信用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一、什么是信用二、信用是如何产生的三、实物借贷与货币借贷四、市场经济

6、要求信用秩序第二节 信用活动的基础一、“信用经济”二、盈余与赤字、债权与债务三、信用关系中的个人四、可支配货币收入及其分割为消费与储蓄的规律五、信用关系中的企业 六、信用关系中的政府七、国际收支中的盈余和赤字八、作为信用媒介的金融机构九、资金流量分析第三节 信用的形式一、商业信用二、商业票据和票据流通三、商业信用的作用和局限性四、商业信用在中国五、银行信用六、银行家的票据银行券七、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八、国家信用九、消费信用十、国际信用第四节 股份公司一、股份公司二、股份公司与信用 三、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及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意义四、股份公司在中国第三章 金融第一节 “金融”及其涵盖的领域一、

7、“金融”这个由中文组成的词所涵盖的范围二、西方人对finance的用法三、比较“金融”与“finance”第二节 金融范畴的形成及界定一、古代相互独立发展的货币范畴与信用范畴二、现代银行的产生与金融范畴的形成三、金融范畴的扩展四、金融体系五、对金融范畴的界定第三节 金融学科体系一、金融学科的基本内容二、货币银行学第四章 利息和利率第一节 利息一、人类对利息的认识二、利息的实质三、利息之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四、收益的资本化第二节 利率及其种类一、利率及其系统二、基准利率与无风险利率三、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四、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五、市场利率、官定利率、行业利率六、年率、月率、日率第三节 单利与复利一

8、、概念和计算公式二、复利反映利息的本质特征三、现值与终值四、现值的运用五、竞价拍卖与利率六、利率与收益率第四节 利率的决定一、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二、西方经济学关于利率决定的分析三、影响利率的风险因素四、利率管制第五节 利率的期限结构一、什么是利率期限结构二、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三、到期收益率四、收益率曲线 第六节 利率的作用一、利率的作用及其发挥作用的环境二、储蓄的利率弹性和投资的利率弹性 第五章 外汇与汇率第一节外汇一、外汇界说再释二、外汇管理与管制三、可兑换与不完全可兑换四、我国的外汇管理和人民币可兑换问题第二节汇率与汇率制度一、汇率二、汇率牌价表与标价法三、单一汇率与复汇率四、官方汇率、市

9、场汇率、黑市汇率五、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六、人民币汇率制度第三节汇率与币值、汇率与利率一、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二、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三、汇率与利率第四节汇率的决定一、关于汇率的决定二、国际借贷说三、购买力平价说四、汇率与购买力平价在计算人均GNP中的差异五、汇兑心理说六、货币分析说七、金融资产说第五节汇率的作用与风险一、汇率与进出口二、汇率与物价三、汇率与资本流出入四、汇率发挥作用的条件五、汇率风险第六章 金融市场概述第一节 金融市场及其要素一、什么是金融市场二、金融市场中交易的产品、工具金融资产三、金融市场的功能四、金融市场运作流程的简单概括五、金融市场的类型六、我国金融市场的历史第二节

10、货币市场一、票据与贴现市场二、国库券市场三、可转让大额存单市场四、回购市场五、银行间拆借市场第三节 资本市场一、股票市场二、我国股票交易的发展三、长期债券与长期债券市场四、初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第四节 衍生工具市场一、衍生工具的迅速发展二、远期和期货三、期权四、互换五、衍生工具由简至繁的演变六、金融衍生工具的双刃作用第五节 投资基金一、投资基金及其发展历史二、契约型基金和公司型基金三、私募基金四、基收益金与增长基金五、货币市场基金六、对冲基金七、风险投资基金八、养老基金第六节 外汇市场与黄金市场一、外汇市场的概念与功能二、外汇市场的参与者和交易方式三、我国的外汇市场四、黄金市场的历史发展五、黄金市

11、场的金融功能六、我国的黄金流通体制改革第七节 风险投资与创业板市场一、风险资本二、风险投资的发展历史及其作用三、风险投资的退出途径四、创业板板市场第八节 金融市场的国际化一、金融市场的国际化二、欧洲货币市场三、金融市场国际化的演进和格局四、国际游资第七章 金融市场机制理论第一节 证券价格与市场效率一、有价证券的面值与市值二、证券价格指数三、市场效率的定义四、研究市场效率的意义五、对有效市场假说的挑战第二节 证券价值评估一、证券价值评估及其思路二、债券价值评估三、股票价值评估四、市盈率第三节风险与投资一、金融市场上的风险二、道德风险三、关键是估量风险程度四、风险的度量五、资产组合风险六、投资分散

12、化与风险七、有效资产组合与最佳资产组合第四节 资产定价模型一、资产定价模型要解决的问题二、资本市场理论三、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第五节 期权定价模型一、期权价格与期权定价模型二、期权定价的二叉树模型三、布莱克-斯科尔斯定价模型第六节 无套利均衡与风险中性定价一、关于金融市场的均衡二、金融产品的可替代性三、复制与无套利均衡分析四、金融市场均衡的特点五、风险中性定价 第八章 金融中介概述第一节 金融中介及其包括的范围一、金融中介、金融中介机构、金融机构二、联合国统计署和SNA的分类三、金融服务业与一般产业的异同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金融中介体系一、西方国家金融中介机构体系的构成二、中央银行和存款货币银行三、

13、其他金融机构四、发展中国家金融中介体系的特点五、跨国金融中介第三节 我国金融中介体系一、中国人民银行二、政策性银行三、国有商业银行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五、其他商业银行六、投资银行、券商七、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城市信用合作社八、信托投资公司九、财务公司十、金融租赁公司十一、邮政储蓄机构十二、保险公司十三、投资基金十四、在华外资金融机构十五、金融机构多样化的必然性第四节 国际金融机构体系一、国际金融机构的形成和发展二、国际清算银行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四、世界银行五、亚洲开发银行第五节 中国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建立及改革开放后的改革一、建国前夕的金融体系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体系的建立三、“大一统”模式的

14、金融体系四、改革开放后到90年代初期的金融改革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第一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和发展一、存款货币银行名称的由来二、古代的货币兑换和银钱业三、现代银行的产生四、旧中国现代银行的出现、发展及构成五、商业银行的作用六、“金融资本”与垄断七、西方商业银行的类型第二节 存款货币银行业务一、负债业务二、资产业务三、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四、银行卡业务第三节 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一、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分业经营与传统的混业经营并存二、美日等国从强调分业到转变方向三、我国强调分业经营的背景与问题第四节 金融创新一、金融创新浪潮二、避免风险的创新三、避免风险与资产业务的证券化四、技术进步推动的创新五、

15、网络银行六、规避行政管理的创新七、金融创新反映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第五节 不良债权一、不良债权及其不可避免性二、我国银行的不良债权及其成因三、债权质量分类法第六节 存款保险制度一、存款保险制度二、存款保险制度的功能与问题三、存款保险制度引进我国的问题第七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一、存款货币银行是企业二、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三、资产管理与负债管理四、我国现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五、备受重视的风险管理及理念六、银行的内部控制第十章 中央银行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及类型一、中央银行的初创和发展二、国家对中央银行控制的加强三、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职能一、中央银行业务经营的特点及其职能二、

16、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三、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四、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支付清算系统一、支付清算系统和中央银行组织支付清算的职责二、支付清算系统的作用三、“结算”和“清算”四、常用的清算方式五、票据交换所第十一章 金融体系格局市场与中介的相互关系(自学 略)第十二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第一节 现代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一、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二、信用货币与债权债务文书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一、现代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集中体现为存款货币的创造二、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三、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四、存款货币创造的必要前提五、存款货币创造的乘数六、扩展的存款

17、货币创造模型和创造乘数七、派生存款的紧缩过程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一、关于“现金”的再说明二、现金是怎样进入流通的三、现金的增发与准备存款的必须不断得到补充四、准备存款的不断补充必须有中央银行的支持五、中央银行是否可以无限制地为存款货币银行补充准备存款六、基础货币七、货币乘数八、发行收入与铸币税第四节 对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总体评价一、现代信用货币制度是最节约的货币制度二、双层次的货币创造结构三、联结微观金融与宏观金融的关节点第十三章 货币需求第一节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一、中国古代的货币需求思想二、古典经济学到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三、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四、凯恩斯的货

18、币需求分析五、后凯恩斯学派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六、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七、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脉络八、中国对货币需求理论的运用第二节 货币需求的面面观一、主观的需求与客观的需求二、名义需求与实际需求 三、发挥产出潜力的货币需求四、金融资产交易的需求应如何纳入货币需求模型五、货币需求是否是一个确定的量第三节 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与宏观角度一、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二、资产选择三、中国城乡居民的资产选择行为四、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角度五、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的结合第十四章 货币供给第一节 货币供给及其口径一、货币供给问题述要二、现金发行与货币供给三、货币供给的多重口径四、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

19、及意义五、外国的和IMF的M系列六、中国的M系列七、M1/M2货币供给的“流动性”八、名义货币供给与实际货币供给九、区分货币与非货币的困难第二节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与控制工具一、计划体制下的直接调控和市场体制下的间接调控二、公开市场操作三、贴现政策四、法定准备率五、居民持币行为与货币供给六、企业行为与货币供给七、存款货币银行行为与货币供给八、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与货币供给九、规模管理十、乘数公式的再说明第三节 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一、在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中财政曾长期占主导地位二、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与国家财政联系的特点三、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联系的理论模型四、隐蔽赤字五、发债是财政收支作用与货币供给

20、的主要途径六、或有债务第四节 有关货币供给的几个理论问题一、货币供给市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二、“超额”与“失踪”三、一个破解货币超额的模型第十五章 货币均衡与总供求第一节 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一、货币均衡与非均衡二、货币均衡与利率三、市场总供求四、货币供给与市场总需求五、市场总供给与对货币的需求六、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七、市场供求失衡与价格波动八、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及其扩张界限九、紧缩效应第二节 总供求均衡模型AD-AS一、AD-AS模型二、总需求曲线AD三、总供给曲线AS四、曲线AD与曲线AS的位移第三节 我国对均衡境界的追求和理论探索一、反通货膨胀的“平衡”观二、市场总供需均衡是“三平”理论追

21、求的目标四、什么是理想的均衡态势第十六章开放经济的均衡第一节国际收支一、什么是国际收支二、国际收支平衡表三、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第二节国际收支的调节与国际储备一、国际收支失衡二、几种收支差额三、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四、国际收支的平衡重要的宏观经济目标之一五、国际收支调节的方式六、国际储备的作用七、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八、外汇储备规模与管理第三节国际资本流动一、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二、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影响三、我国的利用外资四、外债和外债规模五、我国的境外投资六、资本外逃第四节对外收支与货币均衡一、贸易收支中本币资金与外汇资金的转化二、资本收支与本币资金三、开放经济下的货币供给四、中央银行的外汇操作第五

22、节对外收支与市场总供求一、外汇收支与市场总供求二、外汇收支的调节作用三、汇率对总供求的影响四、国内经济是基础第十七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一、古老的通货膨胀问题二、对通货膨胀概念的诠释三、通货膨胀的分类四、通货膨胀的度量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一、强制储蓄效应二、收入分配效应三、资产结构调整效应四、比价的变动与不同经济集团利益的调整五、恶性通货膨胀与经济社会危机六、通货膨胀与经济成长七、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代理论与滞涨八、有没有不存在通货膨胀的经济成长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一、成因和治理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需求拉上及其治理三、成本推动说四、供求混合推动说五

23、、中国改革以来对通货膨胀成因的若干观点第四节 通货紧缩 一、经济改革中令人困扰的问题物价持续上涨及其突然消失二、对通货紧缩的种种解释三、通货紧缩的社会经济效应四、通货膨胀是不稳定,通货紧缩也是不稳定第十八章货币政策第一节货币政策及其目标一、何谓货币政策二、货币政策与金融政策三、我国对货币政策认识的演变四、货币政策的目标:单目标与多目标五、我国关于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观点六、稳定国内物价与稳定汇率的关系七、通货膨胀目标制八、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九、相机抉择与规则第二节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一、货币政策工具二、中央银行控制信用的行政性手段三、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选择问题四、货币政策的传导

24、机制五、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第三节货币政策效应一、货币政策的时滞二、微观主体预期的对消作用三、透明度和取信于公众问题四、西方对货币政策总体效应理论评价的演变五、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六、“复归”与“启而不动”七、“软着陆”与“适度从紧”八、“稳健的货币政策”与治理通货紧缩第四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一、配合的基础二、配合模式三、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比格局的变化第五节汇率政策一、人民币是应贬值还是升值二、米德冲突与“政策搭配理论”三、克鲁格曼三角形四、我国的内外均衡冲突与政策选择问题五、从国际角度对人民币的战略思考第六节 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和政策协调一、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

25、的国际传导二、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理论三、政策协调的层次四、以规则为基础的协调和相机抉择的协调五、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障碍第十九章 金融监管第一节 金融监管的界说和理论一、金融监管及其范围二、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三、金融监管的理论依据四、金融监管成本五、金融监管失灵问题第二节 金融监管体制一、金融监管体制及其类型二、金融业自律三、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第三节 金融国际化与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一、金融国际化二、金融风险的国际化三、金融国际化给金融监管带来的挑战四、金融监管的溢出效应五、监管竞争和监管套利六、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七、国际协调组织八、国际金融监管协调的基本内容九、金融监管国际协调面临的困难及其前景

26、第四节 银行国际监管一、巴塞尔协议二、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三、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第二十章 农村金融专题一、农村金融概述(农村金融的特点)二、农村金融体系三、农业金融业务与组织创新四、国外农村金融制度简介五、参考书1. 马克思. 资本论2. 英 亚当.斯密.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3. 英 凯恩斯.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4. 尚明. 当代中国的金融事业.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5. 刘鸿儒. 刘鸿儒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6. 戴相龙. 中国人民银行五十年.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7.

27、 王广兼,中央银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 黄达,货币银行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9. 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 高教出版社,1999年版10. 黄达,宏观调控与货币供给,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11. 王广兼,中央银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2. 陈彪入,国际金融个爱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13.刘鸿儒,社会主义货币和银行问题,北极光内,中国金融出版社 198014.赵海宽,货币银行概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715.李崇准,黄宪,西方货币银行学,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16.林继肯,夏德仁,货币供应管理学,北京,中国金融出

28、版社,199217.尚明,当代中国的货币制度与货币政策,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18周骏,王学青,货币银行学原理,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619周升业,曾康霖,货币银行学,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320周升业,孔祥毅,中国社会主义金融理论,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8821江其务,银行信贷管理学,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422邓乐平,中国的货币需求,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23周延军,西方金融理论,北京,中信出版社 ,199224郑先炳,宏观金融管理有效性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25郑先炳,货币供求均衡论,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026胡章宏,金融可持续发展论,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27曹龙骐,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与管理,第2版,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28曹龙骐,金融特点探索,程度,西南财经的啊学出版社,199829曹龙骐,郑建明,跨世纪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香港,香港历志出版社,199930. 美 米什金. 货币金融学(The Ec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