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_第1页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_第2页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_第3页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_第4页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教材解读1杆课文简说。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 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 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 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课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先写 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 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接 着写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 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 说的话的含义;然后写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 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最后写周

2、恩来在少年时代就心系中华的振兴,立下远大志向。课文各层次之间过渡自然,层层推进。文中写了三件事,中间有两次过渡。第一次是过渡句: “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这句话承接的上文是周恩来在听到伯父说的话之后经常想问题,说明正是这些问题激起了他的好奇心,他要去租界看个究竟,这也就很自然地交代了周恩来闯入租界这件事情的起因。第二次是过渡段,即课文的第9 自然段。 “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 紧承上文周恩来在租界里切身体会到 “中华不振”的含义。“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这一

3、句话巧妙地把课文引入了下文对修身课上这件事的叙述。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 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志向,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 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 系在一起;二是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 感情。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 的难点是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 原因。2杆词句解析(1)对句子的理解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崛起”是兴起的意思。上文写其他同学的读书目的是 为明理、为做官、为换钱、为吃饭,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生活 的需要;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

4、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他不愿意自己的民族再这 样软弱,不愿意自己的同胞再受到这样的欺凌,要为祖国的 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奋斗。与其他同学的志向对比着理解,我们可以看由,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已经立下大志,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远大志向。( 2)对词语的理解。焦点:比喻引人注意的集中点。这里指当时东北是帝国主义争夺在华利益的一个重点地区,是民族危机极其深重的地方。耀武扬威:课文中指巡警凭借帝国主义的势力在租界里 炫耀武力,显示威风。得意扬扬:课文中指那个大个子洋人看到租界里的中国 巡警不给受伤害的中国人撑腰而显得十分得意,神气十足。铿锵有力:这里指周恩来回答问题的声音有力

5、、响亮而 有节奏。“诸”是诸生:这里是敬辞,总称教室里的所有学生。“众、许多”的意思,类似的用法还有“诸位”等胸怀:胸襟。这里指少年周恩来博大宽广的内心世界、教学目标1杆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 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 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 兴中华”等词语。2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 情。3 一杆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三、教学建议1杆课文记叙的事情发生在 20世纪初,学生对当时中国 的社会状况和周恩来的生平了解比较少,教师可以指导学

6、生在课前搜集相关资料,为深入理解课文做准 备。2杆教学时,学生可以先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课 文的时代背景和周恩来的生平事迹。学生初读课文时,要引 导学生把握课文的思路,知道文章写了哪几件事。深入阅读 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少年周恩来的志向,并联系全文深入 思考周恩来立下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少年周恩来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课文的第一部分,可以用指导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如,在读周恩来与伯父的对话时,“为什么?” “那又是为什么呢?”要读生不解和追问的语气,体会周恩来对这些事情的关注;“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

7、要读生疑惑不解的语气,体现由周恩来在疑惑中不断地追问和思考。第二部分,周恩来亲眼见到中国人在租界受到了不公正 的待遇,这是他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远大志向 的直接导火索,这件事不但使他真正体会到了 “中华不振” 的含义,而且引发了他更深入的思考,逐渐明晰了自己的人 生目标。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情景。 如,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 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 么?再让学生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 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课 前搜集的有关资料,体会当时我国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 列强

8、侵略的社会现实,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华不振”的具体含义,体会周恩来当时的心理感受。第三部分,先引导学生思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并联系全文体会周恩来从疑惑到静思到立志的心理变化过程。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到“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学生可以体会到周恩来绝不是出于一时冲动,而是在此之前经过了认真充分的思考才立下了远大志向,他的志向异常坚定,以后也不会有丝毫动摇。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

9、沉思”一句, 结合周恩来看到 “中华不振”的现实和他在修身课上铿锵有力的话语等内容,推想一下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什么,让学生谈一谈或写一写自己感受到的少年周恩来的内心世界。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思考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使学生体会到,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而读书,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在这样的对比中,使学生感受到少 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3杆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中,“嚷、惩、铿、锵”是后鼻 音,“范、巡”是前鼻音;“惩”的声调是二声,不能读成三 声;“惩处”的“处”是多音字,在这

10、里读chuo要求会写的生字中,“范、惩”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巡”字中的是撇点,不能写成半圆;“嚷”字的右半部分应写得紧凑一些。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书写的具体情况作适当的 指点。课文中生词的含义,可以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查字 典和结合上下文的方法来体会,还应引导学生找由文中的四 字词语,抄写、积累下来。4杆教学后,可以让学生谈谈课文哪些部分给自己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并畅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联系 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自己读书是为了什么,在相互交流中 提高认识,升华情感;还应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阅读链接” 中的文字,如果学生不理解部分诗句的内容,教师可以作一 些讲解。5杆课文后面安排

11、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 面:一是回忆自己成长的经历,一是了解别人成长的故事。 安排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伟 人、名人或身边的人的成长故事,并在感受他人成长经历的 同时,汲取营养,获得启示,主动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况,帮助学生确定要了解的人 物。在活动之前,应让学生充分交流,并进行必要的方法指 导。如,怎样与长辈进行沟通,怎样设计提问。另外,同步阅读中选编了两则周总理的故事飞机 遇险的时候和周总理的睡衣,选读课文中选编了一篇 关于小仲马的故事真实的高度,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 并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体会。四、相关链接周恩来(1898-1976)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原籍浙江绍兴,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生于江苏淮安。1917 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1919 年回国,9 月入南开大学,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1920 年去法国勤工俭学。1921 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任政府总理,19491958年曾兼任外交部长。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 国委员会第一届副主席,第二、三、四届主席。大江歌罢掉头东注释大江:宋代文学家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开篇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