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导学案 岳麓版-岳麓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导学案 岳麓版-岳麓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导学案 岳麓版-岳麓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学习目标:明确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以宋词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列举宋元时期绘画的主要成就。学习重点:资治通鉴、宋元宋词、元曲。学习难点:宋词、元曲发展的原因。预习案:(相信自己,我能行。)一、资治通鉴北宋史学家 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改书近300卷,记述了从 到 1300多年的历史;全书取材广泛,考证严密,述事明晰,文笔生动,是我国古代史书的典范。二、宋词宋代的主要文学成就是词。北宋著名词人 开创了豪放词风,代表作有 等 。女词人 词风委婉含蓄,清新淡雅,代表作有 等。 继承并发扬了 苏轼的词风,代表作有 。 三、元曲元曲是 和 的合称,是元代文

2、学创作的主流。元杂剧作家中最杰出的是 ,其代表作是 ;元曲最著名的散曲作家有 等。 四、绘画 两宋时期,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反映人民生活的风俗画增多。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 是风俗画的代表作。元朝的赵孟頫的名著有 。探究案:(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材料二: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请完成:(1)这两首词分别是

3、苏轼和李清照的名篇,你能判断出它们分别是谁的作品吗?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意境?(2)这两首词的风格有何不同?2.与史记相比,资治通鉴有什么特点? 检测案:(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选择题 1.在资治通鉴中你不可能看到的历史是()a.三国鼎立b.楚汉之争 c.唐代的开元盛世d.明代的戚继光抗倭2.继承并发扬豪放词风,最突出的内容是表现抗金御敌、收复中原雄心壮志的应是()a.苏轼的词 b.李清照的词 c.辛弃疾的词 d.关汉卿的元曲剧本3.资治通鉴与史记记载相重合的历史时期是()a.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 b.从战国到宋元时期c.从战国到汉武帝时期 d.从黄帝到宋元时期4. 两宋时期随着城市的发展,

4、表现市民生活的风俗画日益增多,其中画作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被誉为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的是( )a.清明上河图 b.秋效饮马图 c.纺车图 d.耕获图5. 有一种艺术,它把音乐、歌舞、动作、道白熔于一炉,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这种艺术是( ) a.宋词 b. 元曲 c.元散曲 d.元杂剧教学反思: 探究案:1.(1)词一是苏轼的作品,词二是李清照的作品。苏轼的作品反映了雄浑壮观、慷慨苍凉的意境;李清照的作品充满了幽怨、孤单、冷清之感。(2)苏轼的作品豪迈奔放,李清照的作品委婉清新。2.史记是司马迁一个人所著,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编,有几位著名史学家参与编撰;史记是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时期1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