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与间脑-2_第1页
小脑与间脑-2_第2页
小脑与间脑-2_第3页
小脑与间脑-2_第4页
小脑与间脑-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脑小脑位于颅后窝,枕叶的下方,延髓、脑桥的后方。小脑重150g,占脑重1/10。通过不同途径接受各部位的位置、运动状态等信息,对之进行综合分析,小脑是一个运动调节中枢,不是指挥中枢。(一)小脑的位置和外形1、位置:、位置:颅后窝,脑桥与延髓的后方,枕叶的下方。2、外形、外形: 蝴碟状中间为小脑蚓两侧小脑半球上面上面平坦,小脑蚓与半球相互移行,无明显界线。小脑蚓上面自前向后:小舌、中央小叶、山顶、山坡、蚓叶;小脑半球上面从前向后:中央小叶翼、方形叶前部、方形叶后部、上半月叶、下半月叶。下面下面窿凸,蚓部凹陷,与半球之间有纵沟分隔。小脑蚓下面自后向前:蚓结节、蚓锥体、蚓垂、小结。绒球与小结构成绒

2、球小结叶。小脑半球下面从后向前:下半月小叶、二腹小叶、小脑扁桃体。3、小脑的分叶表面被很多平行沟裂分成许多小脑叶片。主要的沟裂:水平裂水平裂:上、下面分界处。原裂原裂:位于小脑上面前中1/3交界处,将小脑分为前叶和后叶。后外侧裂:后外侧裂:位于小脑下面,小结与蚓垂之间,后外侧裂将绒球小结叶绒球小结叶与小脑体分开。原小脑:绒球小结叶,原小脑:绒球小结叶,接受前庭神经核及前庭神经。旧小脑:旧小脑:原裂以前的前叶和后叶的蚓垂及锥体。主要接受脊髓纤维。新小脑新小脑:小脑半球后叶在进化最晚,接受大脑皮质脑桥束的传入纤维。原裂水平裂后外侧裂2蚓:半球:小脑蚓小脑蚓小脑半球小结近似平行的沟上面平坦,下面隆起

3、小脑扁桃体绒球小脑中脚小脑上脚绒球脚原裂小脑半球下面凸隆,两半球下面靠近小脑蚓的椭圆形隆起,称为小脑扁桃体小脑扁桃体。它紧靠枕骨大孔,其腹侧邻近延髓,当颅内压增高时,小脑扁桃体可被挤入枕骨大孔内,压迫延髓而危及生命,临床上称为小脑扁桃小脑扁桃体疝或枕骨大孔疝体疝或枕骨大孔疝。小结 (二)小脑的内部结构球状核白质灰质在表面:小脑皮质白质在深方:小脑质髓,髓质内埋有灰质核团中央核齿状核1、小脑皮质的细胞构筑小脑皮质面积约1千平方厘米,只有1/6在表面。可分为: 分子层分子层:梨状细胞的树突,颗粒细胞的轴突形成的“T” 。星形细胞,篮细胞:1个于200个梨C胞体形成突触。梨状细胞层梨状细胞层(蒲肯野

4、细胞):树突进入分子层,1个约有20万个树突棘,轴突形成小脑的唯一传出纤维。 颗粒层颗粒层:颗粒细胞:轴突进入分子层,树突与苔藓纤维突触参与小脑岛形成。 高尔基细胞:树突进入分子层,轴突与颗粒细胞树突形成突触。小脑皮质结构模式图小脑小球小脑小球(小脑岛)以苔藓纤维形成玫瑰结为中心,有颗粒细胞的树突、高尔细胞的轴突、高尔基细胞的树突。 苔藓纤维:苔藓纤维:来自脊髓小脑束、橄榄小束、脑桥小脑束。兴奋颗粒细胞的树突、高尔基细胞的树突;高尔基细胞的轴突与颗粒细胞树突之间为抑制性突触。高尔基细胞的树突主要伸向分子层,接受颗粒细胞的兴奋冲动,反过来又通过轴突抑制颗粒细胞 负反馈环路。2、小脑皮质的传入联系

5、小脑的传入纤维有苔藓纤维和攀缘纤维。苔藓纤维苔藓纤维:粗,主要来自脊髓小脑束、橄榄小脑束、脑桥小脑束。攀缘纤维攀缘纤维:细,主要起于下橄榄核,从髓质穿过颗粒层,攀缘梨状细胞的树突进入分子层,与梨状细胞的树突棘形成突触,对梨状细胞有强烈的兴奋作用。1条攀缘纤维可与1015个梨状细胞接触。小脑皮质有5种神经元,只有颗粒细胞为兴奋性。小脑皮质的2种传入纤维均为兴奋性。小脑皮质类似大脑皮质指挥下的1台计算机,对大脑皮质发来的的信息进行记忆、储存、计算,又经过背侧丘脑核反馈到大脑皮质运动区。3、小脑的中央核小脑内有4对中央核,从内向外依次为:顶核、球状核、栓状核、齿状核顶核:位于第四脑室顶部,靠近正中线

6、,接受蚓部纤维,其次前庭神经及前庭神核的纤维,经小脑下脚至同侧或对侧前庭神经核和网状结构。球状核:位于顶核外侧;主要接受旧小脑皮质纤维,发出纤维经小脑上脚至红核。栓状核:位于齿状核门,接受新、旧小脑皮质纤维,发纤维同球状核。齿状核:人类最发达,接受小脑新皮质纤维,发纤维经小脑上脚至中脑,部分止于红核小细胞部,发侧支止于网状结构及丘脑。(三)小脑的纤维联系与功能1、纤维联系:小脑通过3对脚与其它脑部有着广泛的纤维联系,传入纤维比传出纤维多3倍以上。大量的信息汇集至小脑皮质的梨状细胞,经整合后至小脑中央核,再经中央核至脊髓、脑干等。协调随意运动,调节肌张力和维持平横。传入纤维: 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

7、脑后束:起自胸(T1L2)止于同侧蚓部,传导胸以下躯干下肢非意识性本体觉和触觉。 楔小脑束楔小脑束:起自楔束副核止于蚓部, 传导颈、躯干上部、上肢非意识性本体觉和触觉。 脊髓小脑前束:脊髓小脑前束:起自前角后外侧主要止于蚓部传出纤维:小脑皮质 梨状细胞 同侧小脑核 中枢及其它部分。小脑的功能2旧小脑(脊髓小脑)新小脑(大脑小脑)小结小脑扁桃体绒球小脑中脚小脑上脚绒球脚原裂古小脑(前庭小脑)1、原小脑(前庭小脑)接受前庭神经节和前庭神经核的纤维,调整由前庭刺激引起的肌张力变化,维持平衡2、旧小脑(脊髓小脑)接受脊髓小脑束,经小脑下脚进入;发出纤维经顶核、中间核中继后,再到前庭核、红核、网状结构,

8、参与调节肌张力,维持姿势。3、新小脑(大脑小脑)接受对侧脑桥核的纤维,经小脑中脚进入发出纤维经齿状核至大脑皮质,经小脑上脚传出参与协调、配合随意运动(力量、方向、范围等)原小脑损伤引起平衡失调,走路不稳。小脑体损伤(包括新、旧小脑),主要表现共济失调肌张力低下,眼球震颤等。小脑的功能小脑的功能前庭小脑:前庭小脑:绒球小结叶及相关的前庭神经核构成,维持机体的平衡。 主要接受同侧前庭神经和前庭神经核发出的纤维,经小脑下脚小脑下脚进入同侧小脑。 传出纤维由绒球小结叶皮质发出,主要至同侧前庭神经核同侧前庭神经核,再经前庭脊髓束和内侧纵束,控制躯干肌及眼外肌运动神经元,维持身体平衡,协调眼球维持身体平衡

9、,协调眼球运动运动。此部损伤表现为平衡失常。如:走路时摇晃不定,步态蹒跚如醉汉,易向患侧倾倒。偶而可见水平方向的缓慢而不规则的眼球震颤。脊髓小脑脊髓小脑:由前叶和后叶的蚓垂、蚓锥体和及相关的顶核与球状核和栓状核构成。 主要接受脊髓小脑束传入的颈肌、四肢肌腱的本体感觉冲动。 脊髓小脑的传出纤维经顶核、球状核和栓状核离开小脑。小脑蚓部发出纤维至顶核,中继后投射到前庭神经核和脑干网状结构,通过前庭脊髓束及网状脊髓束,至脊髓,调节躯干肌和肢带肌运动时的张力,维持身体平衡和姿势。此部损伤时,运动变得笨拙而不准确,可能出现共济失调、辨距不良等。大脑小脑大脑小脑:即新小脑,由小脑半球外侧部及相关的齿状核构成

10、,参与随意运动的发起、计划和定时。此部皮质接受来自对侧脑桥核,经小脑中脚进入的纤维,此纤维是小脑最大的传入纤维。脑桥核接受大脑皮质广泛区域,如额叶、顶叶、枕叶、颞叶的投射信息。此部皮质外侧部发纤维至齿状核,齿状核发出纤维经小脑上脚交叉,一部分经丘脑腹外侧核中继后至对侧大脑皮质运动区,形成大脑皮质小脑皮质环路;另一部分经对侧红核中继后至下橄榄核。其主要功能与四肢的精细运动和协调有关。此部损伤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共济失调和意向性震颤。如:指鼻不准,轮替不能等现象。 间脑间脑(一)间脑的位置:脑干与端脑之间,上连大脑,下接中脑。前缘:室间孔与视交叉上缘后缘:后连合与乳头体后缘外侧:尾状核、内囊两侧间脑

11、间为第三脑室,第三脑室上经室间孔通侧脑室,下经中脑水管通第四脑室(二)间脑的分部背侧丘脑(丘脑)、下丘脑、后丘脑、上丘脑、底丘脑1、背侧丘脑 又称丘脑(1)位置和外形位于间脑的最背侧,形成第三脑室侧壁的背侧半部,占间脑的4/5。前端:丘脑结节,后端:丘脑枕中间:丘脑间粘合,下部:下丘脑沟与下丘脑分界;背侧界:终沟(内有终纹)内侧界:丘脑髓纹(丘脑带,是大三脑室脉络丛附着处)。丘脑间粘合下丘脑沟终沟(2)背侧丘脑的分部内髓板将背侧丘脑分为:前核群前核群、内侧核群、外侧核群内侧核群、外侧核群板内核群:板内核群:内髓板内;中线核群:中线核群:第三脑室侧壁灰质与丘脑间粘合内的团 ;丘脑网状核:丘脑网状

12、核:外侧核群与内囊之间;每个核群又分为若干亚核,如外侧核群外侧核群 背侧组 背外侧核 后外侧核 枕 腹侧组 腹前核 腹外侧核(旧) 腹后核 腹后内侧核 腹后外侧核功能和纤维联系:功能和纤维联系:非特异性透射核团非特异性透射核团(古丘脑:中线核、板内 核、网状核、腹前核等)特异性透中继核团特异性透中继核团(旧丘脑: 腹后核 )联络性透核团联络性透核团(新丘脑:前、内侧核、外侧 核)前核群前核群板内核群板内核群腹后外侧核腹后内侧核腹外侧核腹前核中线核群中线核群网状核网状核后外侧核背外侧核枕内侧核群内侧核群2、下丘脑重4g,占全脑的1/300,是神经内分泌的中心,控制着机体的多种功能(1)位置与外形

13、位于背侧丘脑的前下方前:前连合视交叉前缘平面为界,后:乳头体后缘连中脑内侧面:第三脑室侧壁的下半和底; 上界:下丘脑沟,前界:终板、前连合外侧:大脑底部、底丘脑在脑底面可见:视交叉、灰结节、漏斗、正中隆起、乳头体漏斗灰结乳头体下丘脑沟终板前连合灰结节(2)分区与主要核团1)分区矢状面以视交叉、灰结节和乳头体为标志从前向后分为:视前区、视上区、结节区、乳头体区冠状面以穹隆为标志内前向外分为:室周带、内侧带、外侧带其分区和命名不同动物而不同,低等动物界限清楚,人神经元祢散2)主要核团视上区:视上核(以抗利尿激素为主)、室旁核(以催产素为主):结节区:漏斗核(弓状核,参与形成结节漏斗束,止于垂体门脉

14、)乳头体区:乳头体核(接受穹隆发出形成乳头丘脑束和乳头被盖束)室旁核视上核弓状核(漏斗核)乳头体核视上垂体束和室旁垂体束结节漏斗束乳头丘脑束穹隆(3)下丘脑的纤维联系)下丘脑的纤维联系 1)与边缘系统: 通过前脑内侧束前脑内侧束与隔区相联系。 通过穹隆穹隆与乳头体相联系。 通过终纹终纹与杏仁体相联系。2)与脑干和脊髓的联系: 通过前脑内侧束前脑内侧束和乳头脚乳头脚 通过背侧纵束背侧纵束与脑干和脊髓的内脏运 动神经节前神经元联系 3)3)与背侧丘脑的联系:与背侧丘脑的联系: 通过乳头丘脑束乳头丘脑束 通过室周灰质与室周灰质与丘脑背内侧核相联系。 4 4)与垂体的联系与垂体的联系: 通过视上垂体束

15、视上垂体束 通过室旁垂体束室旁垂体束结节垂体束结节垂体束,又称结节漏斗束结节漏斗束 (4)下丘脑的功能下丘脑的功能前部和内侧部控制副交感神经;后部和外侧部控制交感神经。是神经内分泌的中心,通过与垂体的联系将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融为一体调节内分泌活动。垂体1.垂体的分部: 远侧部腺垂体 结节部 中间部 神经部神经垂体 漏斗柄 正中隆起 中间部 漏斗远侧部神经部结节部正中隆起垂体前叶垂体后叶漏斗垂体上动脉垂体下动脉2.垂体的血液供应:来自颈内动脉 垂体上动脉:发自脑底动脉环,漏斗上部形成一级毛细血管 正中隆起 伸入神经细胞 ,然后又 汇入十几条垂体长门静脉 垂体柄 垂体前叶再形成二级毛细血管垂体下动

16、脉:海绵窦段在垂体前后叶交界处分为内、外支 后叶和漏斗下部与上动脉吻合。垂体门脉系统是下丘脑促垂体激素进入垂体前叶的重要渠道。中间部(远侧部)(神经部)第一级毛细血管第二级毛细血管3、后丘脑位于丘脑的后下方,中脑顶盖的上方。内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接受来自下丘的听觉纤维,发出纤维形成听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至颞叶的听觉中枢 。外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接受视束的传入纤维,发出视辐射纤维经内囊后肢投射至枕叶的视觉中枢 内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4、上丘脑位置:位于背侧丘脑的后上方,胼胝体压部的下方。松果体:松果体:上脚连于缰连合,下脚连于后连合 缰三角缰三角:位于第三脑室顶的后部,是丘脑髓纹向后扩大形成的三角形结构,内有缰核,接受经髓纹来自隔核等处的纤维,并发出纤维投射至中脑。缰连合:缰连合:连接两侧缰核的纤维称缰连合缰连合。 丘脑髓纹:丘脑髓纹:位于丘脑带的深面,其纤维组成很复杂,主要来自隔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