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主体性德育的实践策略_第1页
谈主体性德育的实践策略_第2页
谈主体性德育的实践策略_第3页
谈主体性德育的实践策略_第4页
谈主体性德育的实践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谈主体性德育的实践策略 发布人:王晰宇 点击数:846 录入日期: 2009-08-25 16:08:56 倡导以人为本是当代德育的价值取向和基本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促使我们对德育自身的规律加以研究,人们越来越重视德育的主体性作用。朱小曼曾指出:“好的道德规范应该是生命的内在需要,而不应该是游离于生命之外的什么东西。”1。因此,学校德育的定位是主体性德育,这表明教师不单纯在学科教育中要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等素质教育的渗透,更重要的是在德育工作中要学会创造,重视学生思想品格等的自主建构,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自觉地发展自己的创造力,以主人的身份投入学习。1 主体性

2、德育的概念及特点所谓主体性德育,是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根据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德育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创设自由、民主、平等的德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各种德育活动,从而把教育对象培养成为独立自主的、自觉能动的、积极创造的对象性活动的主体。简而言之,主体性德育就是一种培育和发展人的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2。由此可见,主体性德育主要有五个特点:第一,学生是自身品德构建的组织者。外在的道德规范体系和道德需要只有通过学生自愿(进而是自觉)地实践,取得认同,内化为他自身的道德需要,才能真正起到外化指导道德行为的作用。忽视学生内心的需要,忽视学生自愿参与道德实践活动的伦理也罢,奖罚也罢,榜样也罢

3、,都是无法达到理想教育效果的。因此,教育者所要做的,是为学习主体创设一个有助于其生命充分生成的情境,将其生命潜能激发出来,使道德学习过程成为学习主体创造自身的过程3。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方德育理论家们强调尊重个人独立的价值判断,培养具有自主道德思维的个体,主张个人道德认知能力在其解决道德冲突中逐渐成熟,都不乏一定的借鉴意义。第二,学生是个体品德构造的主体,并不是以此来否定教师的主体性。教师通过其主体性的发挥,实现与学生主体性的互动,在对话、交流、参与中提升其品德境界。无论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还是离开了教师的主体性,或者两者的主体性张扬得不合理,势必会回到传统的灌输或放任自流上去。因此德育过程是

4、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相互开放、相互影响、德性共进的社会过程。它是以教师的主导为基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作用共同发挥的过程4。第三,以提升学生的自育水平为目标。即通过教育引导,逐步使学生走向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发展。第四,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其价值取向56。学生品德的自主建构,不能因其爱好与特长而忽略其素质的全面发展。主体性德育要以国家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最终追求。第五,强调计划性和目的性。学生在自主建构思想品格的过程,要符合学校的开放性预设,学校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和心理特点确定主体性德育目的和步骤。2 主体性德育的思路学校德育必须正视变化了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实际,必须正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养成的内

5、在客观规律,必须反思学校德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建构和完善主体性德育体系,是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有益探索。2.1 以尊重学生人格为核心 “人格”是人的一贯行为或行为模式的整合。现在讲人的素质,包括政治道德素质、文化技能素质、身心素质等。这些素质在某一个人身上综合起来就是这个人的“人格”。尊重是学校德育的核心,尊重既是德育的出发点,同时又是德育应该实现的目标之一。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实现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基础。尊重意味着认真对待某人或某事的价值,尊重体现在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所有形式的生命以及滋养着它们的环境。在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师生交往中,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2.

6、2 个性培养是归宿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无论是缺乏独立性、自主性(表现为缺乏主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还是缺乏创造性(表现为内心世界的贫乏、智慧的平庸),都会被视为缺乏个性。每一个人的独特性是人类文化丰富多彩的重要源泉,也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重要源泉。我们强调个性教育与培养,就是基于对独特性的尊重。现在,教育特别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正是体现了对个性培养的重视。2.3 途径应该是养成教育学校德育工作重点就是学生的养成教育,其重点是五种渠道和六种习惯。五种渠道包括思想养成、课堂养成、活动养成、激励养成和惩戒养成。思想养成,即学生的道德培养,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共

7、同理想教育等。课堂养成,是指学生的学习习惯、课堂行为规范培养,主要涉及到迟到、早退问题,听课纪律问题、课堂礼貌及课堂积极思维问题等。活动养成,主要通过学校、年级、班级三个层面的主题教育活动进行。激励养成,主要通过文明班级评比、多元智能评价、优秀干部、三好学生评比、优秀学生奖学金制度进行。惩戒养成,是指对违纪学生或行为习惯较差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六种行为习惯指的是礼仪习惯、诚信习惯、勤俭习惯、学习习惯、健体习惯和卫生习惯。我们应该认识到,德育在保持传统的促进政治经济发展的功能外,还应该具有促进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多方面的功能(这是过去学校德育所忽视的)。学校德育应该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王国

8、里走出来,回归生活,关注、指导和引导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新生活,并以文明健康的方式享用新生活。应该清醒认识到,德育坚持生活化,培养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和行为标准,不是降低德育的目标,在真正意义上,是在为学生奠定一生做人的基础。2.4 全员育人是主体性德育的重要依托必须建立起全员育人的育人机制,在社会、学校、家庭内形成“人人是教师,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的育人氛围。学校德育工作不仅仅是班主任、学生处的事情,必须树立“大队伍”、“多途径”观念,下大力气,切实改变过去的“班主任管思想、教师管教学、家长管生活”的不正确思想,必须把思想教育贯穿于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而决不

9、是孤立的。道德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内容。社会、学校、家庭在道德的运动场如何盘带共同形成合力将道德足球打入学生的心扉大门,这是当前德育工作的首要(如图示)。2.5 德育是学生自我学习和教育的过程 把德育的落脚点放在学生的自我教育上,即德育是学生自我学习和教育的过程。这一观点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一致。建构主义理念下的主体性德育体现的道德学习,同其它知识的学习一样,是一种能动性的学习,道德主体在道德知识的学习和道德意义建构中,体现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德育过程是由主体自由选择、自我建构、自我形成和自我表达的过程7。因而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隐蔽德育的“教育”意图,淡化被教育者的“受教育”意识。这不仅是现代

10、德育形式上的要求,也应该成为指导思想上的要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3 主体性德育的学校实践路径3.1 充分发挥学校主体德育策划主体的功能尊重学生主体,了解学生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班级、不同个性群体开展不同的活动才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科学的学生教育活动。为此,我们应该从学校、年级、班级、学生四个个层面明确主体性德育的实施格局。学校层面,以德育领导小组设定的学期大型主题教育活动为主旋律,大力培养学生向上的精神,学习的兴趣,创造的激情,社会的责任感。年级和班级层面,各年级要结合不同学段、不同时期的要

11、求开展有针对性、富有实效的年级活动,各类型班级结合班级特点开展特色活动,建设班级文化,从而形成一种逐步细化、相互补充的学生教育活动立体格局。学生层面,要调动团委、学生会、年级学生分会、班委会、各个学生社团的力量,引导其积极参与、自主设计教育活动。3.2 以教育常规共作为基本切入点第一,常规管理制度化,目的是巩固管理成果,传承管理经验,为常规管理提供有章可循的制度和可操作的模式。要强化值周管理班制度、卫生清扫制度、文明班级评比制度等常规管理制度。学校将逐级落实德育领导小组、学生处、年级检查制度,做到严格检查、细致记录、量化评比、及时反馈,对于大型检查,要定期公示评比,以作为学期末班级间评比、班主

12、任评估的重要依据。同时细化违纪学生惩戒处理制度,明确从问题处理、结果反馈、全校公示等一系列工作程序。第二,大型活动程序化,主要是指学校的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学农、学军、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开学式、毕业典礼等大型主题活动,要走上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建立完整的活动档案,包括:活动目标、方案设计、目标达成方式、活动实施过程记录、活动总结、活动反思等,为下一周期的活动提供可资借鉴的模式与经验。第三,特色活动主题化即每学期的特色教育活动确立明确的主题,如上个学期的奥运主题系列活动,各个年级围绕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已经形成了许多的特色主题活动,如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诚信教育、礼仪教育

13、、信息自律教育、红色之旅、安全教育等。第四,班级建设特色化,就是鼓励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班级,结合群体特点与学生个性,开展班级特色活动,建设班级文化。例如原高一年级A系列班级学生普遍优秀,在班级试行班级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了班级民主管理的特点,收到良好效果;B系列有的班级则结合自身情况,建立班级纪律委员会,虽然用纪律管理代替了民主治班,但同样收到良好效果。再比如理科实验班集体唱校歌和班歌、红色之旅系列活动、赴大安市等重点中学体验交流活动也是班级大型特色活动的体现。这些活动充分体现了班主任工作的创新与热情,为年级、学校的文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3.3 不断创新六种育人模式(1)“启发渗透”学科

14、育人模式。以课堂为主阵地,通过课堂教学、教师榜样示范、师生谈话沟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渗透,从学科角度教书育人。(2)“主动参与”活动育人模式。学校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长期活跃八个主要校级学生社团,社团活动、年级、班级各类活动广泛吸引学生参加。(3)“自主管理”内在育人模式。再如我们的体育节、艺术节、社会实践都由学生干部设计实施。学校的日常纪律有团委、学生会、值周班来管理。(4)“尊重信任”心理育人模式。学校长期开有心理健康教研课,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研室,又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学生教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5)“多元智能”评价育人模式。学校改变以往的三好学生、优秀干部为内容的单一评价模

15、式,建立以学生个性特长和综合素质为出发点的综合评价体系。(6)“环境迁移”外在育人模式。学校首先抓好硬件建设,赋予硬件以教育功能,让每个空间都发挥教育功能;同时抓好学校文化建设,形成先进的制度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以文化力熏陶学生。4 主体性德育实施的基点建设主体性德育的基点建设班主任工作机制创新。4.1 班主任激励机制我们要通过活动评估、班级评比,对班级建设有特色、有成果的优秀班主任设立特殊的专项奖励。改善评价体系,重视过程管理,年级要把优秀的班级、优秀的班主任推向前台,重点宣传,在学校班主任工作中作为样板。一方面给予物质奖励,另一方面将突出业绩作为校本职称评聘的量化指标,列入

16、评聘标准。4.2 班主任培训机制各年级全面落实正副班主任制,这是班主任以老带新的最佳方式。老班主任的经验传承是年轻班主任迅速成长的最宝贵财富和最有效途径。年轻班主任,应该向在班级任课的老教师虚心取经,请他们做你的班级的顾问、智囊团。这同时也是一个年级和谐的象征。有些年轻教师、年轻班主任被学生家长或是学生告状、反对,往往不是教学能力问题,而是缺乏与学生管理、沟通的能力,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行为特点。而及时的、有效的班主任培训正是提升这种能力的最佳方法。班主任培训的另外一个途径是用先进的团队文化熏陶、影响、带动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通过系列化、专题化的经验报告、专题研讨提升班主任工作艺术,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4.3 班主任工作机制从班级的功能看,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的最基层组织。学校的教育任务最终都要靠班主任去落实、去实现。班主任老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掌握班级情况,了解研究学生;确立班级奋斗目标做好每位学生思想工作,不断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做到抓两头促中间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积极组织设计各项活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师生共同管理班级;主动拓宽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的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