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知识点—诗歌鉴赏类文本分析_第1页
常考知识点—诗歌鉴赏类文本分析_第2页
常考知识点—诗歌鉴赏类文本分析_第3页
常考知识点—诗歌鉴赏类文本分析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师资格考试中会涉及到文本分析类的选择题。从近两年的考试情形来看,文本分析类题目共包括诗歌鉴赏、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三个部分,其中诗歌鉴赏部分占两道题,所占分值共计六分,题目设置也不会很难。因此,将此分数全部拿到手在教师资格考试中是十分必要的。中公教师考试研究院针对这一知识点,做出如下整理,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一、“六步”原则,读懂诗歌首先,想要做好诗歌鉴赏类的文本分析题目,必须先将诗歌读懂,在对诗歌有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才能做对、做好题目。那么读懂诗歌需要遵从“六步走”原则:1 .读诗题。诗题之中往往会蕴含着诗歌的主要内容或者是情感基调。比如有些咏物诗,一读题目就可以知道诗人在写什么内容,咏鹅

2、咏柳卜算子咏梅,不胜枚举;又比如春夜喜雨孤雁独坐敬亭山之类题目,读来便可大致了解全诗感情基调。2 .读作者。一个作者的总体写作风格、所属流派都是比较固定的,而在考题之中不难发现,很多时候,诗歌鉴赏里出现的诗人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所以这时,考生可以结合自己对诗人的了解来辅助答题。例如,出现李白,首先就要想到他的风格是豪放飘逸,他的性格特点是洒脱不羁、不慕荣利;见到杜甫,就要想到他的风格沉郁顿挫,他的特点是忧国忧民、心怀天下;见到陶渊明,要想到隐士特点,隐逸之情;见到陆游、辛弃疾、文天祥,要想到爱国将领的情怀。3 .读意象。物象之中包含了感情,就成了意象。古往今来,诗歌之中有很多意象,所代表的情感

3、特点大致上是相同或类似的,所以,在读诗时,找到意象,也有助于考生读懂情境,体会感情。例如:梧桐、秋叶、芭蕉等都属于愁苦累意象,“一声梧桐一生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再比如“客船”“天涯”“行舟”等一出现,就要想到羁旅、思乡之情。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意象流传过程中,大多数时候情感比较固定,但不排除特例,比如“柳”与“留”谐音,经常被用作送别类意象,“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但是,在“柳暗花明又一村”或“绝胜烟柳满皇都”中,将之理解为送别类意象就不合适了。4 .读明示。所谓明示,就是诗歌中直接展现作者情感的词语,比如“只恐双溪昨脑舟,载不动,许多愁

4、”的“愁”,比如“最喜小儿亡赖”的“喜”,比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孤”“独”等。5 .读注释。注释有时会是重点字词的解释,有时是典故出处,有时是写作背景,因此,读诗时结合注释有利于理解诗歌,但是在文本分析中,出题形式大多是选择,所以涉及注释的考点很少,做简单了解即可。6,明大意。明大意是指在结合以上五点的基础之上,做到知人论世,把诗歌大致翻译一下,知道诗歌在讲些什么,答题时,自然也就能更好的去把握了。二、掌握重点,明确思路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之上,需要了解考查重点,只有知道了会从哪些方面出题,才能在考场上做到游刃有余。诗歌鉴赏主要会围绕着诗歌的形象、主题、语言和表达技巧来出题。其中,形象

5、类题目又分为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意境、意象几类,需要考生重点把握诗歌中最主要的形象,然后结合全诗分析其所体现的特征以及包含的情感。那么,这一类题在解题时,可以集中地去看作者、看抒情主人公、抓意象,从而确定形象特点。在做主题类题目时,也要重点去关注诗人背景、意象、明示等方面,在诗中寻找答案,切忌脱离文本,主观臆断。语言类题目又分为两种情况考查,一种是考查整体的语言风格,可以从作者角度入手,然后结合全诗分析;另一种是炼字,即重点去赏析诗中的关键字词,从字词中体会作者情感。这一类题,主要是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所以要多关注诗歌大意,也要把握好情感主旨。最后,在诗歌鉴赏中,表达技巧类题目考查也比较常见,做

6、题时,首要任务是分清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之间的区别,然后在确定所写对象的特征是否准确,表达的情感是否合理。在此,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修辞指的是修饰言辞,所以大多针对句子而言,能让句子更具表现力,如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表现手法是作者想要表达某种情感或某种内容时,组织语句的方式,如衬托、象征、联想等;表达方式主要有五种:描写、抒情、记叙、议论、说明,其中,诗歌鉴赏中常见到的就是描写和抒情。要注意掌握常用的描写角度(动静结合、五感结合、虚实结合、远近高低结合等)以及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触景生情等)。三、仔细读题,紧扣限制诗歌鉴赏类文本解读,有些题目中会涉及到诗句,一定要仔细阅读,读懂题目要求,学会把题目转换成我们所熟悉的提问方式,比如“这首诗歌是怎样把春景描写的细微生动的?”换言之就是“这首诗中的写作手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