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同步检测_第1页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同步检测_第2页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同步检测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同步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动物行为的是()A、家兔的心脏不停地跳动B、蝗虫用气管呼吸C、狗的唾液腺分泌唾液D、蝉的鸣叫2、一只正在孵蛋的母鸡,如将其孵的鸡蛋拿掉,换上鸭蛋,它照样孵蛋,这种行为是(A、先天性行为B、后天性行为C、学习行为D节律行为3、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A、护士给婴儿打针时,婴儿会哭B、蜘蛛会结网捕虫C、黄鼬遇敌害释放臭气D、幼小的黑猩猩用沾水的树枝钓洞中的白蚁吃4、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动物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B、动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都有重要的作用C、动物的行为同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D、猴骑车是动物的学习行

2、为5、下列现象不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D、猴子钓鱼A、小猪吮奶B、蜜蜂采蜜C蜘蛛结网6、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所具备的特点是()A、动物经过后天模仿形成的行为B、不是动物生来就具有的行为C、动物生来就具有的,由身体里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D、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7、脊椎动物的学习行为比无脊椎动物更高等,这有利于()A、逃避敌害B、寻找配偶C获得食物D、适应复杂生活环境8母狼的幼仔丢失后会将人的婴孩哺育成狼孩,这个事实说明()A、母狼试图使婴孩成为自己的孩子B、母狼对人的报复行为加C、哺育狼孩是母狼的先天性行为C、哺育狼孩是母狼的先天性行为D、哺育狼孩是母狼的学习行

3、为9、2009潍坊)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会释放一种“臭气”,利用这种气体将敌害“击退”或“击晕”。该行为属于()A先天性、攻击行为B先天性、防御行为C后天性、防御行为D后天性、攻击行为10、(2009山东)“鸟类的黑手党”一一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对小鸟这种行为的解释,正确的是是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答案:1-5DADAD6-10CDCBAA.A.B.C.D.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V”,错误的画“X”。(1)从动物行为的目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2)生

4、物圈中的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会某种行为的过程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3)只要认真观察就一定能很好地研究某一种动物的行为。()(4)在学习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同种动物的学习能力是相同的。()答案:(1)X(2)V(3)X(4)X第三节社会行为一、选择题1下列描述中,除哪项外均与社会行为有关()A. 同种生物的许多个体简单聚集在一起B. 群体的不同个体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C. 群体的不同个体之间具有一定信息交流的方式D. 群体生活有利于维持种族的生存分析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不是同种生物的许多个体简单的聚集在一起,而是彼此分工合作、进行交流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答案A在一群阿尔

5、卑斯狒狒组成的“等级社会”中,下列关于首领狒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B.优先选择筑巢场地C.是雌性D.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为分析首领狒狒是身体强壮的雄狒狒,它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并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为。答案C具有社会行为的一组动物是()蚂蚁菜粉蝶苍蝇蜜蜂黑猩猩A.B.C.D.分析蚂蚁、蜜蜂、黑猩猩具有社会行为,菜粉蝶和苍蝇没有社会行为。答案D下列几项动物行为中,不能起到同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作用的是()A.蜜蜂的舞蹈动作B.鸟类的各种鸣叫声C.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D.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分析蜜蜂的舞蹈、鸟的鸣叫、蜂王释放的分泌物都是用来交流信息的,而乌贼的

6、行为是个体的防御行为。答案D二、填空题1、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这样的行为叫2、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有的群体中还形成,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3动物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动物的“语言”包括和等。4.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岀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答案:1、社会行为。2、组织,分工,等级。3、交流,动作,声音,气味。4、通讯。三、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V”,错误的画“X”。(1)在生物圈中,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2)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一定是身体弱小的动物,

7、它们生存能力弱,群体生活有利于它们的生存和繁衍。()(3)人们可以利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来诱杀农业害虫。()(4)白蚁和蚂蚁都是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白蚁就是白色的蚂蚁。()答案:(1)V(2)X(3)V(4)X;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同步检测1. 在生态系统中,能把二氧化碳和水等返回无机环境中的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以上都是2. 生态平衡是一种()A.绝对平衡B、动植物数量相对平衡C动态平衡D、永久平衡3. 在一块农田中,田鼠吃农作物,蛇吃田鼠,鹰吃蛇,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了()B食物链A食物网C生产者C生产者D生态系统4. 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种子,有利于

8、植物()A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B躲避不良环境C进行光合作用D进行呼吸作用5下列不属于仿生技术的是()A.蝙蝠与雷达B.乌龟的甲与薄壳建筑C.萤火虫与冷光D.生物方法防治病虫害6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形成了()关系。A.相对独立B.绝对独立C.互不相干D.相互适应、相互依存7下列发明创造与仿生学无关的是:()A.雷达;B.迷彩服;C.显微镜;D.直升飞机8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有人把人工种草的实验区用网子罩起来。过一段时间发现,实验区里草的叶子几乎都被虫吃光了,而未加罩网的天然草场,草反而生长良好。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实验区加网罩后:()A.干旱缺水引起虫害;B.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C.食

9、物链被破坏;D.食物网消失了9.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物防治的是:()A.狮吃羚羊;B.周氏啮小蜂将卵产在美国白蛾的幼虫体内;10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兔和鼠吃草,兔常被狐和鹰捕食,鼠常被狐和蛇捕食,蛇有时也被鹰捕食,这种现象可以说明自然界中的生物是()A.相互制约的B.多种多样的C.不断进化的D.谁也离不开谁C.引入青蛙消灭蝗虫;C.引入青蛙消灭蝗虫;D.七星瓢虫吃蚜虫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或绝灭的主要原因是()A. 自然灾害B.天敌过多C.生态环境被破坏D.动物瘟疫12.动物在自然界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下列哪一项叙述不是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A

10、. 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 能使整个地球热闹非凡,缺少它,自然界就会死气沉沉C. 能维持地球上的生态平衡D. 能协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13.在一优良草种繁育基地,人们为了防止鸟吃草籽,就用网把草地罩了起来,结果草地还是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土壤肥力不够B鸟通过某种方法吃到了草籽C食草昆虫大量繁殖,将草吃掉D气候条件不好14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或绝灭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B.天敌过多C.人为影响D.动物瘟疫15. 用网将人工种草的试验区罩起来,过一段时间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天然草原,牧

11、草却生活得良好。这一事例说明的道理是()A. 网罩挡住了鸟类却挡不住虫子B.网罩影响了草的光合作用C.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D吃草的昆虫失去了鸟类的控制而猖獗16. 我国修建的青藏铁路,在穿过可可西里.楚马尔河.加索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上采取了绕避.设置通道等措施,这样做()能减少青藏铁路的建设投资体现了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有利于保持环境A. B.C.D.17. 麻雀曾被认定为主要害鸟,20世纪5060年代,我国曾开展过大规模的“剿灭麻雀”运动,现在又发出了保护麻雀的呼声,对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现在的麻雀被人们的“剿灭行动”吓怕了,变乖了,不啄食和糟蹋农作

12、物。B. 现在认识到麻雀只是在食物非常稀缺时或繁殖季节才危害农作物,平时也啄食害虫。C. 现在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麻雀在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D. 大量捕杀麻雀,破坏了食物网的稳定,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18. 有一种名为鬼切草的植物,当人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角上常被沾上一些带刺的“针”,人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A.毁坏了鬼切草B帮助鬼切草传播种子和果实C.人对鬼切草不会产生作用D.以上答案都不对19由于人类的活动,目前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有所提高,这将导致土壤沙漠化等恶果。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

13、剧增,呼岀二氧化碳增多B. 工业污染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大量生物物种的灭绝D.自然因素破坏了生态平衡20.在机翼末端的前缘上加厚区是仿照下列哪种生物的特点制造的()A.蝗虫的复翅B.蝇的平衡棒C.蜻蜓的翅痣D.鸟翼的羽毛21“薄壳建筑”仿()建造的:A.蜻蜓的翅痣B.鸟的外形C.海豚的回声定位D龟壳的特点22.人们研究雷达的回声定位系统,是模仿了下列哪种动物而研制的()A.蝉B.蝙蝠类23.下列属于仿生学的原理技术的是()A.蝇的平衡棒C鸟类B.长颈鹿的长颈与电视天线C.克隆羊多利的岀生D转基因抗冲棉的培育24.下列的措施中,哪一种对保持生态环境最有利()A. 把大片沼泽地开垦为家田在菜地中

14、洒家药以杀死菜青虫B. 在田间施放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害虫之间的通讯把工业废水排入发生“赤潮”的海域,让那些有毒藻类死亡25.在生态平衡状态下,生态系统内的生物数量会()B逐渐减少A逐渐增加C稳定不变D相对稳定26. 个海洋被DDT(种难以分解的化学农药)污染,海洋中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小虾-鱼-鱼鹰,在此食物链中,除草剂含量最少和最高的是()A. 浮游植物、鱼B.小虾、鱼鹰C.浮游植物、小虾D.浮游植物、鱼鹰27. 到南极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袋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A. 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B.缺少生产者C

15、.没有消费者D.缺少分解者28. 对“植物-鼠-蛇-山鹰”这个食物链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是生产者B.鼠是第一营养级C.蛇是次级消费者D保护蛇可以抑制鼠29. 在一个由植物-虫子-鸟-猛禽组成的食物链中,若猛禽消失,鸟的数量会()A.缓慢上升B迅速上升C保持相对稳定D先上升然后再降下来30. 请指出下列四条食物链中,正确的是()A.阳光-草-兔-狼B.草-昆虫-青蛙-蛇-鹰C.鹰蛇青蛙昆虫草D.草蝗虫细菌和真菌31. 丸花蜂在取食花蜜的同时,也能帮助植物()A.传粉;B.生长;C.传播种子;D.A、BC都不对。32. 在我国的农业历史上,造成最大虫灾的害虫是()A.蝗虫;A.蝗虫;B.苍蝇

16、;C.蚜虫;D.白蚁33. 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B.用于观赏;C.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维持生态平衡。34. 在生态平衡状态下,生态系统内的生物数量会(A急剧下降)B.在一定范围内波动C.急剧增加35关于生态平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平衡是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平衡B、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处于相对稳定的平衡D.绝对不变C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稳定不变的状态D生产者大量死亡会破坏生态平衡36. 我们必须保护青蛙,其意义在于(D)A.青蛙体表有颜色,适于观赏B. 青蛙的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C.青蛙能预测天气变化D

17、.青蛙能捕食大量害虫37. 家鼠是同学们熟悉的动物,下列对于家鼠的认识不正确的是(C)A. 家鼠在食物链或食物网中占据一环,过多、过少对生态系统都会产生不良影响B. 家鼠在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方面有一定作用C. 家鼠能传播疾病,对人类有害,必须彻底消灭干净D. 家鼠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38. 小明家种了许多桃树,每年桃树开花时,小明爸爸都会在桃园里放养蜜蜂。此举除了采蜜的目的外,对于桃树的意义是(B)B.帮助桃花传粉D.刺激幼桃快速长大A.促进和延长桃花的开放C. 帮助消灭桃树的病虫害39下列例子中,哪一项不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A. 蚂蚁群体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B

18、. 重庆某地遭遇罕见蝗灾,紧急请求支援大量的青蛙、麻雀和蛇C.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温室大棚中放养蜜蜂D. 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钩挂在路过动物的皮毛上40.生物防治是当今世界各国大力推行的防治害虫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所具有的最突出优点是()A.见效快B.不会造成环境污染A.见效快B.不会造成环境污染C.专一性强D.控制害虫持久41.2001年9月重庆发生罕见的蝗灾,通过报纸急求的科学依据是()41.2001年9月重庆发生罕见的蝗灾,通过报纸急求的科学依据是()5000条蛇、2万只麻雀、20万只青蛙。这样做B.恢复完整的食物链D.以上三项都对)B.蚯蚓能增加土壤的保肥、保水的A.利用生物防治害

19、虫C. 调整食物链,恢复生态平衡42几位同学在讨论蚯蚓的作用,其中错误的是(A.蚯蚓能改良土壤能力C.帮助人类处理城市的垃圾D.蚯蚓会咬坏植物的根43.有一种植水稻的生态村,开展“养蛙治虫”实验,结果表明:放养一定数量的青蛙的稻田比喷洒数次化学农药的对照田水稻增产9.2%。这个事实说明()A.农药能较好地控制农田害虫B. 青蛙对农田害虫的控制作用有限C. 青蛙能较好地控制农田害虫D. 农药影响水稻的传粉过程44. 有一种名为鬼针草的植物,当人在草丛中行走时,裤子上常被沾上一些带刺的“针”,人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A.毁坏了鬼针草B帮助鬼针草传播种子和果实C.人对鬼针草不会产生作用D.以上

20、答案都不对45.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其他生物无法替代的,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生态平衡失调最重要的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影响雷达是根据蝙蝠回声定位的原理制成的蔬菜大棚中放养蜜蜂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植物进行传粉,提高果实产量生物圈中的细菌、真菌等分解者能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而动物则不能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动物对维持生物圈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相对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动物在仿生学、基因工程、生物制药等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生物圈中的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只能作为消费者参与生物圈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

21、杂,生态系统越不易被破坏凡是对人类有害的动物,我们都要彻底地消灭A. B. C. D. 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X”。(每小题0.5分,本题共5分)(1)生态平衡就是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不变。()(2)蚯蚓可以改良土壤,对植物的生长很有好处。()(3)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包括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效果很好。()(4)只要是对人类有害的动物,都应消灭。()(5)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这对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总是不利的()(6)动物对人类有用的同时,有些动物也可以传播疾病或危害农作物。()(7)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

22、()(8)动物能给人类提供丰富的食品、药品及各种原材料等,但不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9)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10)人们大量捕杀环境中的青蛙、麻雀等动物,会破坏生态平衡。()三我会填(共50分,将各题正确答案的内容填入相应的空格内):1. 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各种生物的和所占的总是维持在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作生态平衡。多种多样的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为捕杀某种动物,或者随意引进某种动物,都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状态。2.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作为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动物摄取的

23、,有的参与构成动物的身体,有的在它们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同时也产生、等物质;动物的遗体或粪便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岀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所以,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注意动物也能传播疾病,产生一定的危害。4.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的关系,任一环节岀了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科学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住产卜1水遗体5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1) 图

24、中、代表的生物分别是:_和=(2) 图中表示某生理过程,其中分别是_、_(3) 由图可看出:动物在自然界中具有_的作用.6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8分)(1) 从图中可以看岀,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2) 该食物网中有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3) 图中属于非生物部分的是,直接以草为食的兔和鼠属于(4) 在此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它通过的途径获得生物所需的有机物和能量。(5) 在此食物网中,假设有毒物质污染了草,长此以往,这个食物网中的体内积累这种有毒物质最多。7北美驯鹿是可爱的动物,它们在广阔的草原上生活

25、。可是,它们常受到狼的威胁,于是,人们为保护驯鹿而捕杀草原上的狼,驯鹿家族繁盛起来。可是,过了一些年后,人们发现草原被驯鹿糟蹋的很厉害,而且北美驯鹿有时成批死亡。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北美驯鹿失去了天敌狼后,种群扩大了,草场不足,草原被破坏,而且那些老弱病残的鹿也不能及时被淘汰,加剧了草场不足的困难。加之,没有稂的追杀,北美驯鹿的运动少了,体质下降,病死的北美驯鹿也增加了。于是,人们又把“狼”请了回来。(1) 通过以上资料的分析,你认为人类能否随意灭杀某种动物?为什么?(2) 你认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的数量能不能无限增长?为什么?(3) 在我国北方,牧民放牧时常有狼来偷食羊,

26、于是牧民们联合起来将狼消灭光了,他们的这种做法对吗?(4) 你从上述资料中得到什么启示?8动物都成了人类的盘中餐,有的人吃腻了平时常吃的动物,又把目光瞄准了野生动物,认为野味更有营养,更好吃。一些饭店也迎合这些人的口味,推出了一些野味菜肴,不少野生动物倒在少数人贪婪的胃口下。(1) 你同意野味更有营养这种说法吗?为什么?(2) 猎杀野生动物可能会带来哪些后果?(3)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野生动物?9.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模拟生物圈建造了“生物圈H号”实验基地,几位科学家在里面生活、工作,过着完全自给自足的生活,但后来实验宣布失败。分析失败的重要原因就是引进的生物主要是生产者,而动物的种类和数

27、目都较少,尤其是传粉的昆虫死去了,有些植物就只开花不结果;由于动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减少,植物很少被动物取食,使物质循环受阻。“生物圈H号”失败的原因给你怎样的启示?10.福州西湖公园里,一些大树上挂着一个个小袋子,每袋里装有约1500个捕食螨的卵(捕食螨是一种节肢动物)。卵孵化岀来后,可以捕食树上的红蜘蛛等害虫,达到减少农药使用.“以虫治虫”的目的捕食螨对温度敏感,如果气温在7'C以下,捕食螨就不能正常发育,甚至会死亡。(1)捕食螨以捕食红蜘蛛为主。请写岀该食物链:(2)如下图中能正确说明红蜘蛛和捕食螨数量变化关系的曲线图是()(注:表示红蜘蛛,?表示捕食螨)(3)若要设计一个夏季气温条

28、件下,低温是否会影响捕食螨生存的实验,你需要选择以下哪些选项(填写序号)()一定数量的捕食螨;一株长有大量红蜘蛛的植物;两株大小相仿、长有大量红蜘蛛的同种植物;7'C以下低温环境7'C以下低温环境(4) 从环保的角度看,“以虫治虫”与化学防治法相比,优势在第五单元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同步检测参考答案和提示我能选:(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入下表的答题框中,每题1分,共45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CCBADDBCAACBCCC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DABBCDBACDDDBDB题号31323334353

29、63738394041424445答案DABBADCBADCBD1C.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把动植物的遗体等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如二氧化碳和水返回无机环境中。可见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2C.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着一种相对稳定状态即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3B.生物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间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相互联系叫食物链,如农作物-鼠-蛇-鹰。4A.动物通过生活能把植物的种子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以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5. D本题主要考查仿生与生物防治的有关知识。仿生是指科学家通过对动物的认真观察研究,模仿动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和建筑设

30、计等,如ABC而D是指生物防治的方法,利用的害虫的天敌来消灭害虫。6. D生物圈中的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在长期的生活生存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形成了生物与生物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适应,相互存的关系。7. B仿生是指科学家通过对动物的认真观察研究,模仿动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如雷达、显微镜、直升飞机等都是通过相应动物的形态和生理结构仿生岀来的。8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稳定性越强,而人为的控制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导致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稳定性将减低,甚至受到破坏。9A.生物防治是利用害虫的天敌来消灭害虫的方法。狮吃羊为动物间的捕食关系。10A生态系统中,各

31、种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而形成的一种相互联系即为食物链。这是长期的自然选择的结果,可见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间是相互作用的。11C由于地球上人口数量的过度增长,对资源的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地球上生物种类减少,生态平衡受到影响,生态环境被坏。12B本题考查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相关知识。动物对生态平衡的维持有重要作用,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受精,传播种子。13C.人为影响下,改变了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导致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受到破坏。14C生物圈中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为影响,地球上人口的过度增长给整个地球带来众多的负面影响。15C.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维持

32、在相对平衡稳定状态,但如果在人为影响下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将受到影响甚至破坏。因人为影响下,加网护草,表面上保护了草,但从长远而言破坏了食物链结构,从而影响了环境。本题主要考查动物有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16D.本题主要考查人是生态平衡的维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能破坏也能保护环境。题中涉及的修建铁路,绕道而行是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种有效措施。17A.动物是异养型生物,动物是植物为食,动物与植物间因食物关系形成一种相互联系。动物若没有食物将最终饿死。18B本题主要考查动物和人帮助植物传粉,繁殖后代的作用19B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地球上二氧化碳

33、的增多导致地球表面温度上升,即引起温室内效应。地球上二氧化碳的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是工业污染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20C本题考查仿生学相关知识。仿生是指科学家通过对动物的认真观察研究,模仿动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在机翼末端的前缘上加厚即是根据蜻蜓的翅痣的特定结构和功能仿生岀来的。24C本题主要考查生物防治的方法。利用性诱剂诱杀害虫是生物防治的基本方法。25D本题主要考查生态平衡的相关知识。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即各种生物所占的比例和数量基本稳定。26C食物链富集是通过吃累积的,比如重金属的食物链富集。生物富集作用又叫生物浓

34、缩,是指生物体通过对环境中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的积累,使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食物链中最初的营养级浓缩的物质最少,最高营养能浓缩的物质最多。27D生态系统的结构中,最基本的成分应有生产者和分解者。如果没有分解者,整个生态系统将崩溃。28B“植物T鼠T蛇T山鹰",鼠是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29D在植物T虫子T鸟T猛禽组成的食物链中,猛禽消失,鸟的数量在短期内大增,但随后因欠缺食物而又数量在减。故出现先上升再降下来。30D食物链是指生产者与消费者间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其中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或初级消费者。通常是植物与动物间形成一种捕食链。阳光为非生物

35、的物质和能量,草为生产者,只能为第一营养级,细菌和真菌为分解者,故正确答案为Bo31A本题主要考查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受精的作用,如昆虫蜂在采集花粉和花蜜时可以起到传播花粉的作用。33. B本题主要考查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包括有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34. 生态系统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时将处于生态平衡之中,即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在一定范围内基本稳定。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36D.青蛙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能捕捉害虫。我们应加强保护。37C.家鼠能传播疾病,对人类有害,但从整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而言,如果人为的彻底消灭那将给整个生态平衡带来负面

36、影响,导致生态平衡受到破坏。38B.蜜蜂在采集花粉和花蜜时,能传播花粉,帮助桃花传粉,对植物的繁殖有重要作用。39A重庆某地增加大量的青蛙、麻雀和蛇,增加了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使其营养结构变得复杂,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温室大棚中放养蜜,有利植物传粉,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钩挂在路过动物的皮毛上,体现了动物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作用。40B.生物防治法是一种无污染,但短期内见效慢,长远而言的是极其有效的治害虫措施。41C.利用害虫的天敌来消灭害虫是当前的一种有效的措施,重庆蝗灾,求5000条蛇、2万只麻雀、20万只青蛙,即是生物防治,同时也体现了增加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从而增强了生态系统

37、的营养结构,生态平衡的维持更有效。43C.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法的相关知识,利用害虫的天敌来消灭害虫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理害虫的措施。44C.动物有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的作用。45D.本题考查知识面较广,涉及生态平衡,动物仿生,动物在生物圈生态系统的作用等知识。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X”(每小题0.5分,本题共5分)。(1)X(2)v(3)v(4)X(5)X(6)v(7)X(8)X(9)V(10)V(1) X解析: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状态,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但总体上基本变化不大。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并是是绝对的不变

38、。(2) V解析:蚯蚓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以腐殖质为食。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对维持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起极其重要的作用。(3) V解析:生物防治法就是利用害虫的天敌来消灭害虫,包括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效果很好,无污染,是一种环保的治虫措施。(4) X解析:任何动物的存在都有其重要意义,是长期的自然选择和进化的结果,动物有维持生态平衡和促进物质循环的作用。(5) x解析: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其经过体内的并产生的粪便较没有经过动物消化道化的植物遗体更易分解转化为无机物等而被植物吸收利用,所以动物有促进物质循环的作用,加速有机物的分解。(6) V解析:动物对人的利与害虫对立统一的。利与害共存。(7) X解析:动物有促进物质循环,加速有机物的分解,但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部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样能进行,只是有一定的影响。(8) X解析:动物既能给人类提供丰富的食品、药品及各种原材料等,又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加速有机物分解转化成无机物。(9) V解析: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在长期的生存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性,生存斗争,以致种生物包动物,植物间、生物与环境间形成了一种相互适应,相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