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基础知识_第1页
环境影响基础知识_第2页
环境影响基础知识_第3页
环境影响基础知识_第4页
环境影响基础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第一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环境评价基础知识 第一节第一节 环境本底值、背景值与基线值环境本底值、背景值与基线值 第二节第二节 环境标准环境标准 第三节第三节 污染源调查污染源调查 第四节第四节 环境评价数学方法环境评价数学方法第一节第一节 环境本底值、背景值与基线值环境本底值、背景值与基线值本底值的含义:本底值的含义:是指未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是指未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物质的组成量。环境物质的组成量。自然环境要素质量参数的本底值的实际含义应该自然环境要素质量参数的本底值的实际含义应该是环境要素质量的背景值;是环境要素质量的背景值;背景值的含义:背景值的含义:即是以一个区域内的相对清

2、洁地即是以一个区域内的相对清洁地区监测所得到的质量参数的统计平均值作为该区区监测所得到的质量参数的统计平均值作为该区域各质量参数的背景值。域各质量参数的背景值。基线值的含义:基线值的含义: 在对一个区域进行日常监测或以环在对一个区域进行日常监测或以环境评价为目的进行系统监测调查时所境评价为目的进行系统监测调查时所获取的是该域各个部分环境质量参数获取的是该域各个部分环境质量参数的现状实际值,这样取得的质量参数的现状实际值,这样取得的质量参数值称为现状基线值。值称为现状基线值。 环境标准环境标准 根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标准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标准管理办法理办法,环境保护标准是指:,环境

3、保护标准是指:“为保护为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染源、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染源、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所制订的标准的总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所制订的标准的总称。称。” 有时环境标准也称为有时环境标准也称为“环境保护标准环境保护标准”第二节第二节 环境标准环境标准 两级标准是指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标准是指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 国家标准由国家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制订;国家标准由国家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制订; 地方标准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方标准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颁布;(不含基础标准和方

4、法标准)批准颁布;(不含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 还有一些行业标准;还有一些行业标准;我国实行的我国实行的“两级两级”和和“四类四类” 的环境的环境标准标准环环境境标标准准体体系系我国实行的我国实行的“两级两级”和和“四类四类” 的环境的环境标准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 为了保障人群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维护生态平衡为了保障人群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维护生态平衡 而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而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 又分为一般综合性标准和行业性污染物排放标准又分为一般综合性标准和行业性污染物排放标准 实际常用到污染物浓度标准和总量控制标准等实

5、际常用到污染物浓度标准和总量控制标准等环保环保基础基础标准标准 对环境标准中具有指导意义的有关词汇、术语、对环境标准中具有指导意义的有关词汇、术语、 图式、原则、导则、量纲单位等做统一规定。图式、原则、导则、量纲单位等做统一规定。环保方法标准环保方法标准 对环境保护领域内采样、分析、测定、试验、对环境保护领域内采样、分析、测定、试验、 统计等方法制定统一的技术规定统计等方法制定统一的技术规定(四类)(四类) 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ZB1一一1999)2海水水质标准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3渔业水质标准渔业水质标准(GBll607

6、89)4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l294191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592)6地下水质量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 1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2 综合污水排放标准综合污水排放标准 GB8978-1996 环保基础标准:环保基础标准:1 水质词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水质词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GB6816-19862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 GB15562.1-1995 环保方法标准:环保方法标准: 1 水质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

7、定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钾法重铬酸钾法 GB11914 2 水质水质 pH的测定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玻璃电极法 GB6920环境质量标准与环境基准环境质量标准与环境基准 环境基准:是指环境中的污染物或有害因环境基准:是指环境中的污染物或有害因素对特定对象(一般指人和生物)不产生素对特定对象(一般指人和生物)不产生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或水平。一般可以用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或水平。一般可以用剂量剂量效应关系表示;效应关系表示;(SO2年均浓度年均浓度0.115mg/m) 环境标准:环境管理部门根据环境基准,环境标准:环境管理部门根据环境基准,考虑社会、政治、经济和技术条件等许多考虑社会、政治、经济和技

8、术条件等许多方面的因素制定的方面的因素制定的切实可行的切实可行的技术规定。技术规定。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ZB1-1999)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水域分类: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水域分类: 类: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类: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类:适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类:适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 类: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类: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和游泳区;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和游泳区; 类:一般工业用水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

9、类:一般工业用水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乐用水区; 类:农业用水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类:农业用水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同一水域同时具有多类功能,应该如何确同一水域同时具有多类功能,应该如何确定该水域的功能分类?定该水域的功能分类? 污染源污染源 通常是指向通常是指向环境排放或释放有害物质或环境排放或释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的场所、设备和装置。任何以不适当的浓度、数量、速度、形态任何以不适当的浓度、数量、速度、形态和途径进入环境系统并对环境产生污染或和途径进入环境系统并对环境产生污染或破坏的破坏的物质或能量物质或能量,统称为污染物。,统称为污染物

10、。第三节第三节 污染源调查污染源调查污染源分类污染源分类根据污染的产生过程根据污染的产生过程一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根据污染的产生性质根据污染的产生性质自然污染源自然污染源人为污染源人为污染源生物:寄生虫等生物:寄生虫等非生物:火山等非生物:火山等生产污染源生活污染源根据对环境要素的影响分根据对环境要素的影响分大气污染源、水体污染源、大气污染源、水体污染源、土壤污染源、生物污染源土壤污染源、生物污染源按污染物性质分类:按污染物性质分类:物理性源、化学性源、生物性源等物理性源、化学性源、生物性源等按生产行业分类:按生产行业分类: 工业源、农业源、交通运输源、生活污染源工业源、农业

11、源、交通运输源、生活污染源污染源调查目的:污染源调查目的: 污染源调查的目的是弄清污染物污染源调查的目的是弄清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方式、途径及污染源的的种类、数量、方式、途径及污染源的类型和位置,在此基础上可判断出主要类型和位置,在此基础上可判断出主要的污染物和主要的污染源,为环境评价的污染物和主要的污染源,为环境评价与环境治理提供依据。与环境治理提供依据。污染源调查的内容污染源调查的内容 对于工业污染源对于工业污染源 一、生产和管理一、生产和管理 企业概况、生产工艺、原材料和能源消耗、水耗、生产布局、管理状况等;二、污染物的产生与治理二、污染物的产生与治理 污染物产生点、污染物种类及排放特征

12、、污染物防治调查、污染物危害调查三、企业发展三、企业发展 发展方向、规模、布局、发展指标、“三同时”工作,预期环境效益及问题一、农业生产一、农业生产(一方面受工业部门排放污一方面受工业部门排放污染物的污染,另一方面又造成污染染物的污染,另一方面又造成污染) 农药使用的污染、化肥使用情况、农业废物处置和农药使用的污染、化肥使用情况、农业废物处置和水土保持等等。水土保持等等。二、畜禽饲养和水产养殖二、畜禽饲养和水产养殖 畜禽饲养的规模、种类、工艺、废物处理情况;畜禽饲养的规模、种类、工艺、废物处理情况; 水产养殖的品种、数量、工艺、换水率等水产养殖的品种、数量、工艺、换水率等 对于农业污染源对于农

13、业污染源1、噪声调查:噪声调查:交通工具种类、数量、交通流量,路面交通工具种类、数量、交通流量,路面级别、两侧设施和绿化情况,噪声的时空分布等级别、两侧设施和绿化情况,噪声的时空分布等;2、尾气调查:尾气调查:交通工具种类、数量、年耗油量、燃油交通工具种类、数量、年耗油量、燃油构成构成(汽油、煤油、柴油的比例汽油、煤油、柴油的比例)、成分,排气量和民气净、成分,排气量和民气净化装置尾气成分、污染物排放虽等;化装置尾气成分、污染物排放虽等;3、对汽车场和火车车辆段洗车厂排放废水水质、水量的调、对汽车场和火车车辆段洗车厂排放废水水质、水量的调查等;查等;4、事故污染调查:历史上污染事故发生次数,事

14、故原因,、事故污染调查:历史上污染事故发生次数,事故原因,事故情况和后果。事故情况和后果。 对于交通运输污染源对于交通运输污染源1、城市人口调查;、城市人口调查;2、居民用水排水调查;、居民用水排水调查;3、生活垃圾、生活垃圾 种类、数量、收集和清运方式调查;种类、数量、收集和清运方式调查;4、民用燃料组成、消耗量、使用方式等;、民用燃料组成、消耗量、使用方式等;5、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的处理及处置、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的处理及处置 对于生活污染源对于生活污染源污染源调查的方法污染源调查的方法1、普查和详查;、普查和详查; 排放量大、重点污染源采用详查;排放量大、重点污染源采用详查;2、污染物排放

15、量估算;、污染物排放量估算; 物料衡算法;物料衡算法; 排污系数法;排污系数法; 实际测量法;实际测量法;先简单说明实际测量法先简单说明实际测量法 排污系数法(经验法)排污系数法(经验法) 污染物的排放量可以根据生产过程中单位产品的经污染物的排放量可以根据生产过程中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污系数进行计算。验排污系数进行计算。 Q=KW Q: 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排放量; K: 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污系数;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污系数; W: 某种产品的产量某种产品的产量 这种方法在实际操作方便易行,便于管理,常这种方法在实际操作方便易行,便于管理,常常用于一些数量多、规模小的行业单位常用于一些数量多、规模小的行

16、业单位 物料衡算法(物质不灭定律)物料衡算法(物质不灭定律) 根据生产过程中各环节投入物料和产出(排出)物根据生产过程中各环节投入物料和产出(排出)物料的总量恒定的原理,核算所有可能产生污染物的环节或料的总量恒定的原理,核算所有可能产生污染物的环节或排放点。排放点。 T=P+Q T: 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物料量;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物料量; P: 产品中所含物料量;产品中所含物料量; Q: 物料流失量(污染物排放量)物料流失量(污染物排放量) 这种方法精确可靠,容易发现一些隐秘的排污这种方法精确可靠,容易发现一些隐秘的排污点。但工作量大,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核算。点。但工作量大,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核

17、算。物料衡算实际例子物料衡算实际例子污染源评价污染源评价污染源评价目的污染源评价目的 污染源评价的目的是要把标准各异、污染源评价的目的是要把标准各异、量纲不同的污染源和污染物的排放量通量纲不同的污染源和污染物的排放量通过一定的数学方法变成一个统一的可比较过一定的数学方法变成一个统一的可比较值,从而确定出主要的污染物和污染源。值,从而确定出主要的污染物和污染源。污染源评价方法污染源评价方法 1、等标污染负荷和等标污染负荷比、等标污染负荷和等标污染负荷比 污染物的等标负荷;污染物的等标负荷; 污染源(工厂)的等标负荷;污染源(工厂)的等标负荷; 区域内的等标负荷;区域内的等标负荷; 污染物占污染源

18、的等标负荷比;污染物占污染源的等标负荷比; 污染源占整个区域的等标负荷比;污染源占整个区域的等标负荷比;复习内容复习内容2、污染源内主要污染物的确定、污染源内主要污染物的确定(累计比大于(累计比大于80%)3、区域内主要污染源的确定、区域内主要污染源的确定(累计比大于(累计比大于80%)Pi等标排放量,等标排放量,m3/hC0i第第i种污染物环境质量标准,种污染物环境质量标准,mg/m3Qi第第i类污染物单位时间排放量,类污染物单位时间排放量,t/h9010 iiiCQp等标污染负荷计算方法等标污染负荷计算方法 某污染源排放的废气中有某污染源排放的废气中有SO2、NOx两两种污染物,种污染物,

19、 废气中废气中SO2浓度为浓度为600 mg/m3, NOx排放浓度为排放浓度为400 mg/m3。该排口废气排。该排口废气排放速率为放速率为1000m3/h。求这两种污染物的等。求这两种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并回答哪种污染物是该排口的重标排放量,并回答哪种污染物是该排口的重要污染物?要污染物?(环境空气中(环境空气中SO2浓度限值为浓度限值为0.5 mg/m3, NOx浓度限值为浓度限值为0.24mg/m3)等标负荷计算 1、污染源等标负荷是起污染物等标负荷的总和 Pn=Pi 2、区域的等标负荷等于各污染源等标负荷的总和P=Pn 3、污染物占污染源等标污染负荷比 4、污染物占区域等标污染负荷比

20、 5、污染源占区域等标污染负荷比*主要污染物:将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大小排列,累计百主要污染物:将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大小排列,累计百分比大于分比大于80%的污染物;的污染物;*主要污染源:将污染源等标污染负荷大小排列,累计百主要污染源:将污染源等标污染负荷大小排列,累计百分比大于分比大于80%的污染源;的污染源;环境评价的数学模型环境评价的数学模型环境评价模型的分类 1、环境质量指数模型 2、环境质量分级模型 3、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半定量模型。 环境质量分级是根据环境质量指数,按照一定的数学方法,特表征环境质量的各种数值综合归类,确定环境质量所属的等级。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半定量模型是针对环境质

21、量评价中不能用确切的数字表达时的半定量化的分析模型,如环境影响矩阵模型、列表清单分析及生态图等。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指数模型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指数模型环境评价指数的设计原则 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环境质量评价指数是反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环境质量评价指数是反映环境综合质量的最常用数据。指数设计的好映环境综合质量的最常用数据。指数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公众对环境质量的优劣的判断。坏直接影响着公众对环境质量的优劣的判断。 橡树岭大气质量指数橡树岭大气质量指数(ORAQl)越大,大气环境质量越差;越大,大气环境质量越差; 沈阳地区大气质量指数却是数值越小,大气环境质景越差。沈阳地区大气质量指数却是数值越小,大气环境

22、质景越差。原则一、原则一、 指数与待评价因子相关的原则;指数与待评价因子相关的原则;原则二、原则二、 指数的可比性原则;指数的可比性原则;原则三、原则三、 指数的直观易懂原则;指数的直观易懂原则;原则四、原则四、 可加性原则;可加性原则;环境评价指数环境评价指数单因子评价指数单因子评价指数多因子评价指数多因子评价指数多要素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多要素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环境质量指数的分级环境质量指数的分级 (综合得分分级)(综合得分分级)质量标准绝对值为评价指数质量标准绝对值为评价指数质量标准相对值为评价指数质量标准相对值为评价指数经验公式计算单因子评价指数经验公式计算单因子评价指数加和型分指数加和型分

23、指数幂函数加和型分指数幂函数加和型分指数兼顾极值的加和型分指数兼顾极值的加和型分指数单项评价指数单项评价指数单项评价指数单项评价指数 第第i种污染物的环境监测值种污染物的环境监测值 第第i种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限值种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限值iiCCiI0 iC0iC多因子评价指数:多因子评价指数:参评的环境因子大于参评的环境因子大于11、均值型多因子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均值型多因子环境质量评价指数(权重相同)(权重相同) I =niiIn11n参加评价因子的数目参加评价因子的数目均值型多因子环境质量评价指数例子均值型多因子环境质量评价指数例子北京西郊大气环境质量指数,选取飘尘与二氧化硫为评价参数

24、北京西郊大气环境质量指数,选取飘尘与二氧化硫为评价参数I 00.010.010.10.1114.54.51010级别级别清洁清洁微污染微污染轻污染轻污染中度污染中度污染较重污染较重污染严重污染严重污染2、计权型多因子环境质量评价指数、计权型多因子环境质量评价指数(权重不同)(权重不同)I =niiiIW1n参加评价因子的数目参加评价因子的数目Wi对应于第对应于第I个因子的权系数个因子的权系数3、几何均值多因子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几何均值多因子环境质量评价指数(考虑极大数值)(考虑极大数值)I=)()(平均最大ijiIIIij平均平均参加评价的单因子指数的均值参加评价的单因子指数的均值Ii最大最大

25、参与评价的最大的单因子指数参与评价的最大的单因子指数用经验的方法确定污染指数 格林格林(1966年年)提出的提出的SOx污染指数和烟尘浓度的污染指数,污染指数和烟尘浓度的污染指数,其定义如下:其定义如下:各单项要素权值的确定各单项要素权值的确定 在这些综合指数计算中、权值的确定仍然是在这些综合指数计算中、权值的确定仍然是方法的关键。最常用的权值确定的方法合专家评方法的关键。最常用的权值确定的方法合专家评分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分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析法等。 加拿大总环境质量指数加拿大总环境质量指数(专家确定权值法专家确定权值法); 美国国家野生生物

26、联合会环境质量指数美国国家野生生物联合会环境质量指数(专家评分法专家评分法); 日本大阪府环境污染综合评价日本大阪府环境污染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定权法主成分分析定权法); 北京西郊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系数北京西郊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系数(直接加和法直接加和法); 北京东南郊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北京东南郊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模糊聚类评判法模糊聚类评判法); 沈阳地区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值沈阳地区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值(加权求和法加权求和法)等;等;多要素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多要素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一个区域的环境是由多种环境要素,一个区域的环境是由多种环境要素,如大气、水、土壤、野生生物、生态系统、如大气、水、土壤、野生生物、生态系统、景观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环境等诸多方面景观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环境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