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时训练14 力的合成与分解基础夯实1 .物体受共点力Fi、F2、F3作用且三个力的合力为零,则这三个力可能选取的数 值为()A.15 N、5 N、6 NB.3 N、6 N、4 NC.1 N、2 N、10 ND.1 N、6 N、8 N个力合力为零,则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范围中应包含第三个力,只有B 项符合要求.2 .将物体所受重力接力的效果进行分解,下图中错误的是()4.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无处不在,观察我们衣服上的拉链,在把拉链拉开的时候,我 们可以看到有一个三角形的东西在两链之间运动,使很难直接分开的拉链很容易 就被拉开了 .关于其中的物理原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拉开拉链时,三角形的物
2、体增大了分开拉链的力B.拉开拉链时,三角形的物体只是为了将拉链分开并没有增大分开拉链的力C.拉开拉链时,三角形的物体增大了分开拉链的力,但合上拉链时减小了合上的力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A匕题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考查力的分解.拉开拉链时,三角形的物体在两链间和拉链一起运动,手的拉力在三角形的物 体上产生了两个分力,如图所示.在a角很小的情况下,F1=F2>F,即分力大于手的 拉力,所以很难直接分开的拉链很容易地被三角形物体分开 .合上拉链时,手的拉力在三角形物体上产生的拉拉链的两分力,如图所示,根 据边角关系,仍有F1=F2>F,即增大了合上的力所以,只有选项A正确.5.如图所示用
3、拇指、食指捏住圆规的一个针脚,另一个有铅笔芯的脚支撑在手掌 心位置,使OA水平,然后在外端挂上一些不太重的物品,这时针脚A、B对手指和 手掌均有作用力,对这两个作用力方向的判断,下列各图中大致正确的是()B.不管8为何值,F=G2C.当 8 6 W,F=G2D. 8越大,则F越小AC力的合成可知,两分力相等,。20°时,F合=F分=G; 8 6°时下分= 12F合=G2, 故选项A、C正确,选项B错误.选大,在合力一定时,分力越大,故选项D错误. 7.(多选)已知力F的一个分力Fi跟F成30°角,大小未知,另一个分力F2的大小 为33,方向未知,则Fi的大小可能是
4、()A.33B.32C.233D.3FAC据题意,作出矢量三角形,如图所示,因为33F>F2,从图上可以看出,Fi的大 小有两个可能值.由直角三角形OAD可知Foa=F2F2)2=32 F由直角三角形ABD可知Fab=F22F2)2=36 F由图的对称性可知Fac=Fab=36F,则分力Fi=32F-36 F=33 F,Fi'=32 F+36 F=233 F.8.(多选)两个共点力Fi和F2的大小不变,它们的合力F跟两分力Fi、F2之间的 夹角8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合力F大小的变化范围是()tf/N0,0i5 l.t> L J AnA.两个分力大小分别为1 N、4 N8 .两
5、个分力大小分别为3 N、4 NC.合力大小的范围为1 N邛07 ND.合力大小的范围为1 N邛05 NBC贸设F1>F2,当时,Fi-F2=1 N,当8二冗2时下侬22=(5 N)2,由此得Fi=4 N、F2 = 3 N,B项正确;其合力范围为1 N407 N,C项正确.9 .(多选)如图所示,物体受到斜向下的推力F作用,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推力与水 平方向问夹角为8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F产生向下压的效果,物体对桌面压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B.F产生向右拉的效果,向右的水平分力为Fsin 9C.物体和桌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Fcos 9D.物体和桌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sin 9AC
6、F产生向右推物体和向下压物体两个作用效果.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可知,物 体对桌面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物体和桌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与F向右的水平分 力相等,为Fcos 0 .能力提升10.如图,用两根等长轻绳将木板悬挂在竖直木桩上等高的两点,制成一简易秋千.某次维修时将两轻绳各剪去一小段,但仍保持等长且悬挂点不变.木板静止时,Fi表示木板所受合力的大小,F2表示单根轻绳对木板拉力的大小,则维修后()A.Fi不变,F2变大B.Fi不变,F2变小C.Fi变大,F2变大D.Fi变小,F2变小 A3木板均处于静止状态,所以两次所受合力F1均为零,即合力F1不变.设纯 与竖直方向成8角,由平衡条件得2F2cos
7、 8 =mg1单彳4 F2=mg2cos,可知两纯各剪 去一段后,8角会变大,所以F2变大.选项A正确.11 .(2017全国田)某探究小组做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将画有坐标轴 (横轴为x轴,纵轴为y轴,最小刻度表示1 mm)的纸贴在水平桌面上,如图(a)所 示.将橡皮筋的一端Q固定在y轴上的B点(位于图示部分之外),另一端P位于y 轴上的A点时,橡皮筋处于原长.用一只测力计将橡皮筋的P端沿y轴从A点拉至坐标原点。,此时拉力F的 大小可由测力计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如图(b)所示,F的大小为 N.(2)撤去(1)中的拉力,橡皮筋P端回到A点;现使用两个测力计同时拉橡皮筋,再次 将P端拉至
8、。点.此时观察到两个拉力分别沿图(a)中两条虚线所示的方向,由测 力计的示数读出两个拉力的大小分别为 F1=4.2 N和F2=5.6 N.(i)用5 mm长度的线段表示1 N的力,以。为作用点,在图中画出力Fi、F2 的图示,然后按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它们的合力F合;图(a)=72争图(b)(ii)F合的大小为N,F合与拉力F的夹角的正切值为若F合与拉力F的大小及方向的偏差均在实验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则该实验 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4.0 (2)(i)Fi、F2和F合如图所示(ii )3.8 0.05题图(b)中弹簧测力计的精度为0.2 N,则示数为4.0 N;(2)用5 mm长的线段表示1 N的力,F2对应的长度为2.8 cm,F1对应的长度 为2.1 cm,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图形如答案图所示;测出F合的长度为1.9 cm,则F合的大小为3.8 N,如图F合、F及AF构成的三角形,氏的长度约0.1 cm,此三角形可近似看作直角三角形,则F合与拉力F的夹角的正切值tana 611.9 =0.05.12 .在图中,灯重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