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之食用菌试验报告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5/1/5c3793bf-df4f-40ec-9cf4-63d36580d233/5c3793bf-df4f-40ec-9cf4-63d36580d2331.gif)
![工作报告之食用菌试验报告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5/1/5c3793bf-df4f-40ec-9cf4-63d36580d233/5c3793bf-df4f-40ec-9cf4-63d36580d2332.gif)
![工作报告之食用菌试验报告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5/1/5c3793bf-df4f-40ec-9cf4-63d36580d233/5c3793bf-df4f-40ec-9cf4-63d36580d2333.gif)
![工作报告之食用菌试验报告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5/1/5c3793bf-df4f-40ec-9cf4-63d36580d233/5c3793bf-df4f-40ec-9cf4-63d36580d2334.gif)
![工作报告之食用菌试验报告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5/1/5c3793bf-df4f-40ec-9cf4-63d36580d233/5c3793bf-df4f-40ec-9cf4-63d36580d2335.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食用菌实验报告【篇一:食用菌组织分离法实验报告】食用菌母种的制作一一组织分离法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学习和掌握食用菌的组织分离法;一、实验原理:食用菌的母种一般是采用抱子分离法或组织分离法得到的纯培养物。利用食用菌子实体内部组织进行分离,是获得母种最简便的方法。二、实验器材:1 .食用菌:香菇、平菇。2.培养基:pda培养基斜面。3.仪器或其他用具:75%酒精棉球、接种针记号笔等。三、实验方法:2 .选择种菇:选择肥壮菇体作种菇;3 .种菇消毒:取1张菇片,用70%的酒精轻擦表面进行消毒;3.菇肉接种:将菇片纵向撕开,在每个裂面靠近菇柄与菌盖的交界处取一米粒大小的菇肉组织接于pda试管斜面上;4.
2、培养:将试管斜面置于1530c下培养;五、注意事项1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都要注意无菌操作,一切用具都要消毒。2.要等刀片冷却后再切取组织块。六、实验结果与记录第一次实验:10月16日上午进行接种,两试管都以肥壮的双抱菇为种菇,10月13日观察培养基结果分析:本次实验全班只有一人成功,大部分都被杂菌污染,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制作的pda培养杂菌没有菌落产生基本身受到污染,但是又有培养基根本没有菌落产生,那么一方面可以看做是空白对照,得到培养基本身没有问题而是我们操作都有问题,没有做到避免污染,规范的无菌操作,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在接种过程,接种针,试验刀酒精灯上灼烧后未冷却直接接触种菇,使待接种的菌
3、块高温致死。第二次实验:10月30日上午进行接种,记号笔标记的两支试管为双抱菇,标签纸标记的两只试管为香菇进行实验,10月9日观察实验基本成功,试管下端有少部分红棕色杂菌无杂菌,也无目的菌落实验成功,无杂菌,斜面上均为雪白的菌丝结果分析:培养基本身无污染,接种香菇菌块的过程中可能由于接种针和实验刀未完全冷却导致目的菌块高温致死,培养基上无菌落产生。接种双抱菇菌块过程中基本做到了无菌操作,实验较为成功。实验感想:本实验原理目的简单,操作过程方法在微生物学中也有接触,但是容易杂菌污染,第一次实验结果几乎全军覆没,几乎所有培养基都受到了污染,第二次实验在总结前一次的基础上,大部分做到了无菌操作,看到
4、了培养基中雪白的菌落。实验不能因为全部失败就把原因都归咎于准备过程,第一次实验还是有一位同学成功的,所以说要多从自身来分析原因,尽量完成无菌操作为实验成功做好保证。【篇二: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报告1实验流程1.1 食用菌母种的制作1.2 培养料的制备、灭菌1.3 将栽培种接种于菌袋1.4 出菇管理1.5 采收1.6 菇棚参观2食用菌菌种的制作2.1 食用菌菌种的概述菌种母种(一级菌种或试管种)原种(二级种)栽培种(三级种)鉴定洁白,健壮,无虫害,有蘑菇香味洁白,健壮,有凝水,不干燥洁白,健壮,有凝水,不干燥,一般不超过25-35天2.2 食用菌母种的制作(无菌操作)2.2.1
5、 组织分离法菇片消毒:取1张香菇菇片,用70%的酒精轻擦表面进行消毒;菇肉接种:将菇片纵向撕开,在每个裂面靠近菇柄与菌盖的交界处取一米粒大小的菇肉组织接于pda试管斜面上;培养:将塞好棉塞的斜面放置于25c恒温箱培养1周,观察。实验结果我取了三张香菇菇片进行母菌的制作,分别编号为。经过一周的培养可以看出,试管里面菌丝很少,可能是在无菌操作时,接种环的的温度过高,烫死了菇片。试管里面有白色菌丝,同时菇片变黑了,可能是取用的菇片较老,经过一周的培养,老化更为严重了,产生的菌丝也不多。试管菌丝洁白,较为理想。2.2.2 抱子分离法选用成长较好的秀珍菇,按下图步骤进行操作。实验结果在进行操作时,没有将
6、菌褶取出,故秀珍菇的菌丝长得比较多,但效果还比较令人满意。3食用菌的栽培3.1 培养料配方:棉籽壳3900g,萩皮1000g,蔗糖50g,caco350g,水5000ml,ph7.47.6。(宽15cm*长24cm的菌种袋可装12袋)3.2 拌料按培养料配方准确称取所需棉籽壳和萩皮放入大盆中用手搅拌混合均匀,将所需的蔗糖和caco3溶于水中,然后泼洒在棉籽壳和萩皮上,边加水边搅拌,直至均匀。搅拌好后,炳30分钟,使培养料吸水均匀。3.3 装袋边加边将培养料压实,装至1/2左右,袋口套上颈圈,用大拇指在培养料中打一洞,盖上封口膜,用橡皮筋扎紧。用记号笔写上:班级、姓名、菌种名。3.4 灭菌126
7、C高压蒸气灭菌90分钟。3.5 接种栽培袋冷却到25c左右,在超净工作台上用镜子或接种枪夹取所需菌种(约1个鸡蛋大小)放入培养料袋的洞中。(我接种的是平菇、金针菇、鸡腿菇、秀珍菇)3.6 培养接种后的栽培袋,放在各班的培养架上和带回寝室,保持空气湿度60%-65%,每周翻堆一次,使上下发菌一致,同时挑出污染的栽培袋丢弃,一般30-40天,菌丝即可长满菌袋。(平菇、金针菇放在实验室,鸡腿菇、秀珍菇放在寝室)3.7 出菇管理、采收将鸡腿菇和秀珍菇带回寝室后,放在阳台水池下,用报纸遮光。不进行其他处理,带菌丝生长。(秀珍菇)还没长满菌袋时,就有菇蕾形成,解开封口膜,出菇。出菇了,每日时不时地用喷壶保
8、喷水持湿度,并在菌袋下面放湿毛巾。鸡腿菇待其菌丝长满菌袋,必须在覆土情况下才出菇平菇和金针菇在实验室栽培覆土2016.11.16将鸡腿菇、金针菇等剥去菌袋,进行覆土栽培。至2016.12.05观察时,仅仅有金针菇长出了,没有其它菇生长出来,可能与最近两个星期温度较低,菌丝难以生长、子实体不易形成有关。【篇三:平菇栽培技术实验报告】食用菌实验三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学习平菇的栽培方法基本操作步骤2、掌握平菇的栽培方法难点及关键技术3、通过平菇的栽培实验掌握食用菌袋料栽培的一般方法和栽培管理技术。【实验原理】袋式栽培是目前国内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栽培方法。按照培养料的不同处理方式,可分为生料、发酯
9、料、熟料、发酯熟料4种袋式栽培法。与床式栽培相比,袋式栽培在封闭条件下发菌,能有效地控制杂菌污染,提高栽培成功率;菌袋可立体堆码,能大量节约做菇床和栽培架的开支。【实验材料】1、食用菌品种:平菇夏灰1号菌种2、平菇配方:木屑1.5框、棉籽壳65斤、麦萩20斤、轻钙1斤、磷肥1斤。即棉籽壳60%、木屑20%、萩皮18%、轻钙1%、石灰粉1%、硫酸镁0.3%,另外加0.1%多菌灵。3、仪器或其他用具:75%酒精、棉球、酒精灯、接种镜子、聚丙烯塑料袋、颈圈、高压蒸气灭菌锅等。【实验步骤】1、菇房建设与消毒,平菇喜温,一般采用温室培养,菇房要保证具有保温、加湿和通风便利。在菇房使用前,都要打扫干净,并
10、进行彻底消毒火菌,主要用甲醛熏蒸法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10ml甲醛,将甲醛与高镒酸钾混合后,氧化还原反应放热,产生大量甲醛蒸气,对密闭的空间进行杀菌消毒。无菌室经甲醛熏蒸后,经24h人才能进入室内工作。如还有刺激鼻眼的气味,应消除残余的甲醛气体。方法是用浓度25-28%的氨水,在室内熏蒸或喷雾,经1030min,氨与空气中的甲醛结合,可消除残存的甲醛气体。2、食用菌研究所已准备好塑料袋、堆制发酪好原料。3、装袋灭菌,将发酯料装入塑料袋内.边装边压,松紧适度(手按略有弹性),用木棒在培养料中打一洞,然后直接套塑料颈圈(直径45cm,可用包装塑料带焊制),外加塑料薄膜封口。料袋装好后,进行高压(o
11、147mpa,126C)蒸汽灭菌。在灭菌锅内摆放时,料袋间应留钉空隙。高压灭菌时间为1.52ho灭菌结束后,缓慢排放蒸汽,以防料袋胀裂。4、接种,菌种的选择至关重要,从外观看,一般选用绝对无杂菌、爬壁力强、生民健壮、洁自浓密、菌龄小的种类作菌种。接种前需按常规消毒方法对接种室进行紫外线消毒,用75%酒精对双手及接种工具和塑料袋消毒,之后用石碳酸喷雾消毒1次,最好在酒精灯火焰上方接种。接种时料内温度应低于30Co接种过程应迅速,以防污染,接种完成后立刻封紧袋口。接种量应尽量大,尽量放满培养料袋的洞中,保证菌丝布满培养料表面,可有效防比杂菌污染。5、菌丝培养,培养室温度以25c为最宜,料内温度不能
12、超过30Co料袋放置以23层为宜,若放置过多,易造成烧菌。菌丝于接种后3-5d开始吃料,应多观察,及时清除杂菌。接种后810d,菇房应注意开窗通风,保湿在70%-80%,但仍要注意以保温为主。一般5-8d调换料袋位置1次,以促使菌丝生民整齐、30-35d即可准备出菇。在培养过程中若出现菌丝完全不吃料,则可判断是菌种存在问题,应更换菌种或重新接种;若菌丝吃料速度较慢,可能是培养料过湿或菌种衰退引起的,应注意通气。6、出菇管理,出菇期应保持相对湿度为80%-90%,出菇期直接关系到平菇产量高低,应加强管理。菌丝长满袋后,继续培养45d,促其进一步成熟。当袋口料面有淡黄色分泌物出现时,应及时增加光照
13、,喷水增湿,同时降低温度,拉大温差,加强通风,促进原基形成。当袋口颈圈内已分化出珊瑚状蕾群时,应将封口盖去掉,但颈圈仍需保留。保留颈圈的优点有三:一是减少后期管理的工作量,省去了反卷和收拢袋口等工序;二是可控制出菇面积,限制出菇数量,让菌袋定点、定位出菇,营养集中,培养质优、形美的平菇;三是缩小出菇期间袋口培养料的裸露面积。减少料内水分的挥发,具有保湿作用。随着菇体逐渐长大,应增加菇房湿度。气候干燥时,可适当向菇体喷少量细雾水、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促使于实体正常正长发育。每采完一潮菇后,停水34d,以利养菌。出菇两潮后,菌袋失水严重,此时可通过浸泡或注入法补充水分。补充标准是,补水后菌袋重量不得超过其出菇前重量的90%。平菇菌丝长满袋后,即可在菇房中床架上排放出菇或在菇房地面码成墙式,在菌墙两侧出菇,也可以在室外脱袋覆土出菇。覆土出菇易于保湿,促应小心浇水,避免泥水污染菇体。7、适时采收,春、夏季在较高气温下长的菇,个大、肉薄、菇柄长。平菇采摘的标准以7-8成熟为度,即在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