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_微生物学_第1页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_微生物学_第2页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_微生物学_第3页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_微生物学_第4页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_微生物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微生物学病毒和亚病毒病毒和亚病毒 第一节第一节 病毒病毒 病毒(病毒(Virus)是在是在19世纪末才被世纪末才被发现的一类微小病原体。发现的一类微小病原体。一、病毒的发现和研究历史一、病毒的发现和研究历史 早在早在1566年就有了关于疯狗咬人致病,年就有了关于疯狗咬人致病,即即狂犬病狂犬病的记载并发现它能够传染给其它许的记载并发现它能够传染给其它许多动物。多动物。 另一种病毒病另一种病毒病软疣软疣的报告,这张的报告,这张1841年年的手绘图就是一个证据。的手绘图就是一个证据。画家多明尼克画家多明尼克加朱洛作品加朱洛作品 那那不勒斯的瘟疫不勒斯的瘟疫 第一个记载的植物病毒病当属第一个记载的植物

2、病毒病当属郁金香郁金香碎色花病碎色花病,至今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博物馆,至今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博物馆还保存着一张还保存着一张1619年荷兰画家的一幅得病的年荷兰画家的一幅得病的郁金香静物画。郁金香静物画。 一枚得病的郁金香球茎竟能一枚得病的郁金香球茎竟能换来换来一头牛一头牛、一头猪或羊一头猪或羊,甚至,甚至成吨的成吨的谷物谷物或上千磅的或上千磅的奶酪奶酪。 日本的卫矛叶变色品种、印度的日本的卫矛叶变色品种、印度的杂色锦麻和中国的杂色锦麻和中国的“绿菊绿菊”也都也都是用病毒改造的。是用病毒改造的。 1886年,年,A. Mayer 发现具有传染性的发现具有传染性的烟草花叶病烟草花叶病1892年,年,D

3、. Ivanovsky烟草花叶病病原体能通过细菌滤器:烟草花叶病病原体能通过细菌滤器: 一种能通过细菌滤器的一种能通过细菌滤器的”细菌毒素细菌毒素”或或极小的细菌极小的细菌1898年,年,M W BeijerinckM W Beijerinck对烟草花叶病病原体的研究结果:对烟草花叶病病原体的研究结果:t 能通过细菌滤器;能通过细菌滤器;t 可被乙醇沉淀而不失去其感染性,可被乙醇沉淀而不失去其感染性,t 能在琼脂凝胶中扩散;能在琼脂凝胶中扩散;t 用培养细菌的方法不能被培养出来,推测只能在植物活细胞中生活;用培养细菌的方法不能被培养出来,推测只能在植物活细胞中生活; 一百多年以来,烟草花叶病毒

4、在病毒学发展史一百多年以来,烟草花叶病毒在病毒学发展史乃至遗传学、生物化学以及当代基因工程中起到了乃至遗传学、生物化学以及当代基因工程中起到了里程碑里程碑的作用。的作用。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生物学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生物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的理论与技术;的理论与技术;病毒学病毒学(virulogy) 研究病毒(研究病毒(virus)的本质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的本质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的科学,是微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用的科学,是微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有效地控制和消灭人及有益生物的病毒病害;有效地控制和消灭人及有益生物的病毒病害;利用病毒对有害生物

5、、特别是害虫进行生物防治;利用病毒对有害生物、特别是害虫进行生物防治;发展以基因工程为中心的生物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基因工程为中心的生物高新技术产业;真病毒(真病毒(EuvirusEuvirus)非非细细胞胞生生物物至少含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种组分。至少含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种组分。亚病毒(亚病毒(subvirussubvirus)类病毒:只含具有独立侵染性的类病毒:只含具有独立侵染性的RNARNA组分组分拟病毒:只含不具独立侵染性的拟病毒:只含不具独立侵染性的RNARNA组分组分朊病毒:只含单一蛋白质组分朊病毒:只含单一蛋白质组分二、病毒的特点和定义二、病毒的特点和定义1. 特特 点点1)不具有细胞

6、结构,具有一般化学大分子的特征。)不具有细胞结构,具有一般化学大分子的特征。Eg. 一些简单的病毒仅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一些简单的病毒仅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coat)构成,故可把它们视为核蛋白分子。构成,故可把它们视为核蛋白分子。2)一种病毒的毒粒内只含有一种核酸,)一种病毒的毒粒内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者或者RNA。朊病毒甚至仅由蛋白质构成朊病毒甚至仅由蛋白质构成3)大部分病毒没有酶或酶系极不完全,不含催化能量)大部分病毒没有酶或酶系极不完全,不含催化能量代谢的酶,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作用。代谢的酶,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作用。4)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没有自身的核糖体,没有个)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

7、,没有自身的核糖体,没有个体生长,也不进行二均分裂,必须依赖宿主细胞进行自体生长,也不进行二均分裂,必须依赖宿主细胞进行自身的核酸复制,形成子代。身的核酸复制,形成子代。 病毒感染敏感宿主细胞后,病毒核酸进入细胞,通过病毒感染敏感宿主细胞后,病毒核酸进入细胞,通过其复制与表达产生子代病毒基因组和新的蛋白质,然后由其复制与表达产生子代病毒基因组和新的蛋白质,然后由这些新合成的病毒组分装配(这些新合成的病毒组分装配(assembly)成)成子代毒粒子代毒粒,并以一定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病毒的这种特殊繁殖方式称并以一定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病毒的这种特殊繁殖方式称做做复制复制(replication)。)

8、。5)个体微小,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个体微小,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6)对大多数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对大多数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例如利福平可抑制痘病毒复制例如利福平可抑制痘病毒复制7)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存)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长期保持其侵染活力。在,并可长期保持其侵染活力。8)有些病毒的核酸还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有些病毒的核酸还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并诱发潜伏性感染。并诱发潜伏性感染。病毒(病毒(virus)virus)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成分组成的超显

9、微“非细胞生物非细胞生物”,其本质是,其本质是一种只含一种只含DNADNA和和RNARNA的遗传因子。的遗传因子。超显微的什么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2. 定定 义义感染态感染态:活细胞内专性寄生(宿主体内):活细胞内专性寄生(宿主体内)非感染态非感染态: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长期: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长期 存在,并可保持其侵染活性。存在,并可保持其侵染活性。 (离体条件下)(离体条件下)病病毒毒的的两两种种存存在在状状态态病毒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的细胞生物,并具有宿主特异性病毒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的细胞生物,并具有宿主特异性噬菌体(噬菌体(phage)植物病毒(植物病毒(plan

10、t viruses)动物病毒(动物病毒(animal viruses)三、病毒的宿主范围三、病毒的宿主范围四、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大小四、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大小 (一)(一) 病毒的大小病毒的大小 绝大多数的病毒都是能通过细菌过滤器的微小颗绝大多数的病毒都是能通过细菌过滤器的微小颗粒,直径在粒,直径在20200nm的范围内,必须在电镜下观察。的范围内,必须在电镜下观察。最大病毒最大病毒d=200nm的牛痘苗病毒(的牛痘苗病毒(smallpox););最小病毒之一最小病毒之一d=28nm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 virus);); 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生物,故称之为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生

11、物,故称之为病毒粒病毒粒或或病毒体病毒体(virion),有时也称),有时也称病毒颗粒病毒颗粒或或病毒粒子病毒粒子(virus particle),),专指成熟的、结构完整的和有感染性的单专指成熟的、结构完整的和有感染性的单个病毒。个病毒。(二)(二) 病毒的形态结构病毒的形态结构球形颗粒球形颗粒(或称拟球形颗粒或称拟球形颗粒)杆状颗粒杆状颗粒复杂形状颗粒(如蝌蚪状,卵形)复杂形状颗粒(如蝌蚪状,卵形)毒毒粒粒的的形形状状采用各种电镜技术观察病毒粒的形态结构采用各种电镜技术观察病毒粒的形态结构Orf virus:口疮病毒:口疮病毒(接触性脓疱皮炎病毒接触性脓疱皮炎病毒)(负染技术)(负染技术)

12、Ebola virus :埃博:埃博拉病毒(正染技术)拉病毒(正染技术)Vaccinia virus 痘苗病毒痘苗病毒(投影技术)(投影技术)各种毒粒的大小、形态差异很大各种毒粒的大小、形态差异很大烟草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细菌细菌M13噬菌体噬菌体细菌细菌T4噬菌体噬菌体大肠杆菌大肠杆菌细菌细菌f2、MS2噬菌体噬菌体脊髓灰质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牛痘病毒牛痘病毒腺病毒腺病毒衣原体衣原体人血红细胞人血红细胞病毒长什么样子?病毒的基本结构衣壳(蛋白质外壳)核心(核酸)DNA:DNA病毒(如天花病毒、腺病毒等)RNA:RNA病毒(如HIV、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只含有其中一种核酸核衣壳1. 典型病毒粒的

13、构造典型病毒粒的构造核心(核心(core)或基因组)或基因组(genome)位于病毒中心的核酸。位于病毒中心的核酸。衣壳(衣壳(capsid):包围在核心:包围在核心周围的蛋白质,由蛋白质亚基周围的蛋白质,由蛋白质亚基按对称的形式、有规律地排列按对称的形式、有规律地排列而成,是病毒粒的主要支架结而成,是病毒粒的主要支架结构和抗原成分,有保护核酸等构和抗原成分,有保护核酸等作用。由许多在电镜下可辨别作用。由许多在电镜下可辨别的形态学亚单位的形态学亚单位衣壳粒衣壳粒(capsomere 或或 capsomer)所所构成。构成。有些较复杂的病毒(一般为有些较复杂的病毒(一般为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疱

14、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狂犬病毒、水泡性疹病毒、狂犬病毒、水泡性口膜炎病毒、以及小麦丛矮口膜炎病毒、以及小麦丛矮病毒等),其核衣壳外还被病毒等),其核衣壳外还被一层含蛋白质或糖蛋白的类一层含蛋白质或糖蛋白的类脂双层膜覆盖着,这层膜称脂双层膜覆盖着,这层膜称为为包膜(囊膜,包膜(囊膜,envelope)。囊膜上还长有很多管状突囊膜上还长有很多管状突起物起物刺突(刺突(spike)等等附属物。附属物。对对称称体体制制螺旋对称螺旋对称二十面体对称二十面体对称复合对称复合对称有包膜有包膜无包膜无包膜杆状:烟草花叶病毒(杆状:烟草花叶病毒(TMV)等)等丝状:大肠杆菌的丝状:大肠杆菌的f1、fd

15、、M13等等卷曲状:正粘病毒(流感病毒)等卷曲状:正粘病毒(流感病毒)等弹状:狂犬病毒,水泡性口膜炎病毒等弹状:狂犬病毒,水泡性口膜炎病毒等无包膜无包膜有包膜:有包膜:疱疹病毒疱疹病毒大型:腺病毒等大型:腺病毒等小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小型:脊髓灰质炎病毒, X174噬菌体等噬菌体等无包膜:无包膜:大肠杆菌的大肠杆菌的T偶数噬菌体(蝌蚪状)等偶数噬菌体(蝌蚪状)等有包膜:有包膜:痘病毒(砖块状)痘病毒(砖块状)2. 病毒粒的对称体制病毒粒的对称体制 病毒粒大量聚集并使宿主细胞发生病变时,就病毒粒大量聚集并使宿主细胞发生病变时,就形成了具有一定形态、构造并能用光镜加以观察和形成了具有一定形态、构造

16、并能用光镜加以观察和识别的特殊识别的特殊“群体群体”,称之为,称之为包涵体包涵体(inclusion body) 。3. 病毒的群体形态病毒的群体形态(1 1)包涵体()包涵体(inclusion bodyinclusion body) 也有在细胞质和细胞核内都存在的类型。也有在细胞质和细胞核内都存在的类型。包包涵涵体体多数位于细胞质内,具嗜酸性;多数位于细胞质内,具嗜酸性;少数位于细胞核内,具嗜碱性;少数位于细胞核内,具嗜碱性;包包涵涵体体的的类类型型是病毒的聚集体是病毒的聚集体是病毒蛋白和与病毒感染有关的蛋白是病毒蛋白和与病毒感染有关的蛋白非病毒性包涵体非病毒性包涵体大多数由动物病毒引起的

17、包涵体,大多数由动物病毒引起的包涵体,是病毒的合成部位。是病毒的合成部位。病病毒毒包包涵涵体体的的应应用用用于病毒病的诊断用于病毒病的诊断用于生物防治用于生物防治(2 2)噬菌斑()噬菌斑(plaqueplaque) 将少量的噬菌体与大量的宿主细胞的混合液与将少量的噬菌体与大量的宿主细胞的混合液与45左右的琼脂培养基在培养皿中充分混匀,铺平后左右的琼脂培养基在培养皿中充分混匀,铺平后培养培养10小时左右,肉眼可见一个个透亮不长菌的小圆小时左右,肉眼可见一个个透亮不长菌的小圆斑,即为斑,即为噬菌斑噬菌斑(plaque),),是由噬菌体在菌苔上是由噬菌体在菌苔上形成的形成的“负菌落负菌落”。(3

18、3)空斑)空斑(plaque) 由动物病毒在宿主单层细胞培养物上形成一由动物病毒在宿主单层细胞培养物上形成一个与噬菌斑类似的肉眼可见的局部病损区域,称个与噬菌斑类似的肉眼可见的局部病损区域,称之为之为蚀斑蚀斑或称或称空斑空斑(plaque)。)。 Dulbecco和和Vogt于于1953年发明了单层动物细年发明了单层动物细胞上的病毒空斑计数法,可进行有活性的动物病胞上的病毒空斑计数法,可进行有活性的动物病毒粒子的计数。毒粒子的计数。 由植物病毒在植物叶片上形成的局部坏死由植物病毒在植物叶片上形成的局部坏死斑,称之为斑,称之为枯斑枯斑(lesion,病斑)。,病斑)。(4 4)枯斑)枯斑( le

19、sion )(三)(三) 噬菌体的形态噬菌体的形态噬菌体的六种主要形态噬菌体的六种主要形态A型型dsDNA蝌蚪状蝌蚪状收缩性尾收缩性尾B型型dsDNA蝌蚪状蝌蚪状非收缩性长尾非收缩性长尾C型型dsDNA蝌蚪状蝌蚪状非收缩性短尾非收缩性短尾D型型ssDNA球状球状无尾无尾大顶衣壳粒大顶衣壳粒E型型ssRNA球状球状无尾无尾小顶衣壳粒小顶衣壳粒F型型ssDNA丝状丝状无头尾无头尾五、五、3类典型形态的病毒及其代表类典型形态的病毒及其代表1. 螺旋对称的代表螺旋对称的代表烟草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简称简称TMV(tobaco mosaic virus),是一种植物病毒,在病毒

20、学发展史上有其,是一种植物病毒,在病毒学发展史上有其独特的地位。它是发现最早、研究最深入和了解最独特的地位。它是发现最早、研究最深入和了解最清楚的一种病毒。清楚的一种病毒。直接影响烤烟的产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烤烟的产量和质量感病植物症状:感病植物症状: 花叶、叶片轻度扭曲,花叶、叶片轻度扭曲,当天气干燥和炎热的当天气干燥和炎热的时候,下部叶容易受到花叶烧伤时候,下部叶容易受到花叶烧伤。早期感病植株。早期感病植株还表同矮化症状。还表同矮化症状。 由由6390个核苷酸构成,每个核苷酸构成,每3个核苷酸与一个蛋白质亚基相个核苷酸与一个蛋白质亚基相结合结合衣壳含衣壳含2130个皮鞋状的蛋白亚基个皮鞋状的蛋

21、白亚基5 ssRNA95衣壳蛋白衣壳蛋白烟草花叶病毒的形态和结构烟草花叶病毒的形态和结构2. 二十面体对称的代表二十面体对称的代表腺病毒腺病毒 腺病毒腺病毒(Adenovirus)是一类动物病毒,是一类动物病毒,于于1953年首次从手术切除的小儿扁桃体中分离年首次从手术切除的小儿扁桃体中分离到。到。 主要侵染呼吸道、眼结膜和淋巴组织,是急主要侵染呼吸道、眼结膜和淋巴组织,是急性咽炎、咽结膜炎、流行性角膜结膜炎和病毒性性咽炎、咽结膜炎、流行性角膜结膜炎和病毒性肺炎等的病原体。肺炎等的病原体。有有12个角、个角、20个面、个面、30条棱。条棱。衣壳由衣壳由252个个衣壳粒衣壳粒组成,包括组成,包括

22、核心核心是由是由36500bp(碱基对)的(碱基对)的线状双链线状双链DNA(dsDNA)构成。)构成。六邻体(六邻体(hexon)的衣壳粒的衣壳粒240个(均匀个(均匀分布在分布在20个面上);个面上);五邻体(五邻体(penton)的衣壳粒的衣壳粒12个(分布个(分布在在12个顶角上);每个五邻体上突出一个顶角上);每个五邻体上突出一根末端带有顶球的蛋白纤维,称为根末端带有顶球的蛋白纤维,称为刺突刺突(spike)。有有12个角、个角、20个面、个面、30条棱。条棱。衣壳由衣壳由252个个衣壳粒衣壳粒组成,包括组成,包括核心核心是由是由36500bp(碱基对)的(碱基对)的线状双链线状双链

23、DNA(dsDNA)构成。)构成。六邻体(六邻体(hexon)的衣壳粒的衣壳粒240个(均匀个(均匀分布在分布在20个面上);个面上);五邻体(五邻体(penton)的衣壳粒的衣壳粒12个(分布个(分布在在12个顶角上);每个五邻体上突出一个顶角上);每个五邻体上突出一根末端带有顶球的蛋白纤维,称为根末端带有顶球的蛋白纤维,称为刺突刺突(spike)。有有12个角、个角、20个面、个面、30条棱。条棱。衣壳由衣壳由252个个衣壳粒衣壳粒组成,包括组成,包括核心核心是由是由36500bp(碱基对)的(碱基对)的线状双链线状双链DNA(dsDNA)构成。)构成。六邻体(六邻体(hexon)的衣壳粒

24、的衣壳粒240个(均匀个(均匀分布在分布在20个面上);个面上);五邻体(五邻体(penton)的衣壳粒的衣壳粒12个(分布个(分布在在12个顶角上);每个五邻体上突出一个顶角上);每个五邻体上突出一根末端带有顶球的蛋白纤维,称为根末端带有顶球的蛋白纤维,称为刺突刺突(spike)。 腺病毒只能培养在人的组织细胞(腺病毒只能培养在人的组织细胞(羊膜、羊膜、HeLaHeLa或或Hep-2Hep-2细胞株等细胞株等),尤其适合长在),尤其适合长在人胎肾组织细胞人胎肾组织细胞上,并能在宿主的细胞核中进行增殖和装配,并能使上,并能在宿主的细胞核中进行增殖和装配,并能使宿主细胞形成包涵体。宿主细胞形成包

25、涵体。3. 复合对称的代表复合对称的代表T偶数噬菌体偶数噬菌体 E.coli 的的T偶数偶数(even type)噬菌体噬菌体共有共有3种,即种,即T2、T4和和T6。它们是病毒学和分子遗传。它们是病毒学和分子遗传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极好材料。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极好材料。T4噬菌体由椭圆形的二十面体头部、噬菌体由椭圆形的二十面体头部、颈部和螺旋对称的尾部三个部分构颈部和螺旋对称的尾部三个部分构成,是病毒中复合对称的代表。成,是病毒中复合对称的代表。头部内的核心是头部内的核心是dsDNA头部与尾部相连处有一构造简单的头部与尾部相连处有一构造简单的颈部,由颈环和颈须构成。颈部,由颈环和颈须构成。尾部

26、由尾鞘、尾管、基板、刺突和尾部由尾鞘、尾管、基板、刺突和尾丝五部分组成。尾丝五部分组成。 T4通过尾丝吸附于宿主通过尾丝吸附于宿主E.coli 表面。吸附后,由于基板受到构表面。吸附后,由于基板受到构象上的刺激,中央孔开口,释放溶菌酶并水解部分细胞壁,接着尾象上的刺激,中央孔开口,释放溶菌酶并水解部分细胞壁,接着尾鞘蛋白收缩,把尾管插入宿主细胞中。鞘蛋白收缩,把尾管插入宿主细胞中。六、病毒的核酸六、病毒的核酸 核酸构成了病毒的核酸构成了病毒的基因组(基因组(genome),是病毒,是病毒粒中最重要的成分,具有遗传信息的粒中最重要的成分,具有遗传信息的载体和传递体载体和传递体的作用。的作用。是是

27、DNA还是还是RNA;是单链(是单链(ss,single strand)结构还是双链()结构还是双链(ds,double strand)结构;)结构;呈线状还是环状;呈线状还是环状;是闭环还是缺口环;是闭环还是缺口环;基因组是单分子、双分子、三分子还是多分子。基因组是单分子、双分子、三分子还是多分子。核酸的碱基(核酸的碱基(b b,basebase)或碱基对()或碱基对(base pairbase pair,bpbp)数,以及核苷酸序列等。)数,以及核苷酸序列等。病毒核酸的类型可从以下几点来区分:病毒核酸的类型可从以下几点来区分:病毒核酸的种类是病毒系统分类中病毒核酸的种类是病毒系统分类中最可

28、靠的分子基础最可靠的分子基础皮鞋状的亚基有规律皮鞋状的亚基有规律地沿着中心轴地沿着中心轴(RNA)呈螺旋排列,进而形呈螺旋排列,进而形成高度有序、对称的成高度有序、对称的稳定结构。稳定结构。螺旋对称壳体:螺旋对称壳体:裸露的螺旋毒粒裸露的螺旋毒粒有包膜的螺旋毒粒有包膜的螺旋毒粒衣壳衣壳核酸核酸核酸核酸衣壳粒衣壳粒衣壳粒衣壳粒包膜包膜刺突刺突是蛋白质亚基围绕具立方对称的是蛋白质亚基围绕具立方对称的正多面体的角或边排列,进而形正多面体的角或边排列,进而形成一个封闭的蛋白质的鞘。成一个封闭的蛋白质的鞘。二十面体对称壳体:二十面体对称壳体:裸露的二十面体毒粒裸露的二十面体毒粒有包膜的二十面体毒粒有包膜

29、的二十面体毒粒衣壳衣壳核酸核酸包膜包膜刺突刺突若以一定数目的亚若以一定数目的亚基排列成具有一定基排列成具有一定表面积的立方对称表面积的立方对称实体,实体,以二十面体以二十面体容积为最大容积为最大,能包,能包装更多的病毒核酸,装更多的病毒核酸,所以病毒壳体多取所以病毒壳体多取二十面体对称二十面体对称(icosahedral symmetry)结构。)结构。具有双对称结构的典型例子是有尾噬菌体(具有双对称结构的典型例子是有尾噬菌体(tailed phage),其壳体由头部和尾部组成。包装有病毒核酸的其壳体由头部和尾部组成。包装有病毒核酸的头部头部通常呈通常呈二十面体对称二十面体对称,尾部尾部呈呈螺

30、旋对称螺旋对称。头部头部尾管尾管刺突刺突基板基板尾丝尾丝尾鞘尾鞘颈环颈环复合对称壳体:复合对称壳体:Vaccinia virus 痘苗病毒痘苗病毒(有包膜)(有包膜)在病毒中体积最大,在光学显微镜在病毒中体积最大,在光学显微镜下勉强可见。下勉强可见。有尾噬菌体(无包膜)有尾噬菌体(无包膜) 七、七、4类病毒及其繁殖方式类病毒及其繁殖方式(一)(一) 原核生物的病毒原核生物的病毒噬菌体噬菌体 1. 噬菌体的繁殖噬菌体的繁殖 噬菌体和一切病毒粒并不存在个体的生长噬菌体和一切病毒粒并不存在个体的生长过程,只有其两种基本成分过程,只有其两种基本成分(核酸和蛋白质核酸和蛋白质)的的合成和装配,即:合成和

31、装配,即: 病毒感染敏感宿主细胞后,病毒核酸进入细胞,病毒感染敏感宿主细胞后,病毒核酸进入细胞,通过其复制与表达产生子代病毒基因组和新的蛋白质,通过其复制与表达产生子代病毒基因组和新的蛋白质,然后由这些新合成的病毒组分装配(然后由这些新合成的病毒组分装配(assembly)成子)成子代毒粒,并以一定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病毒的这种特代毒粒,并以一定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病毒的这种特殊繁殖方式称做复制(殊繁殖方式称做复制(replication)。)。病毒的特点:病毒的特点:严格细胞内寄生物,只能在活细胞内繁殖。严格细胞内寄生物,只能在活细胞内繁殖。毒粒毒粒宿主细胞宿主细胞有繁殖性的有繁殖性的病毒基因组

32、病毒基因组具有感染性的毒粒消失具有感染性的毒粒消失病毒基因组复制、表达病毒基因组复制、表达病毒核酸和蛋白质病毒核酸和蛋白质装配形成具有感染性的毒粒装配形成具有感染性的毒粒释放至细胞外释放至细胞外原料;原料;能量;能量;生物合成场所;生物合成场所;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分为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分为5 5个阶段,即个阶段,即吸附吸附 侵入侵入 增殖增殖(复制与生物合成)(复制与生物合成) 成熟成熟(装配)(装配) 裂解裂解(释放)(释放) 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以上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以上5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称为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烈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

33、; 反之,进入菌体后并不进行增殖或引起溶菌的则称之反之,进入菌体后并不进行增殖或引起溶菌的则称之为为温和噬菌体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 烈性噬菌体所经历的繁殖过程,称为烈性噬菌体所经历的繁殖过程,称为裂解性周期裂解性周期(lytic cycle)或或增殖性周期(增殖性周期(productive cycle)。病病毒毒粒粒敏感细胞敏感细胞随机碰撞而接触(静电引力或氢键)随机碰撞而接触(静电引力或氢键)可逆吸附,无特异性(可逆吸附,无特异性(非细胞颗粒也可吸附非细胞颗粒也可吸附)病毒表面蛋白与细胞受体的结合病毒表面蛋白与细胞受体的结合特异性,不可逆吸附,特异性,不可逆吸附

34、,启动病毒感染的第一阶段启动病毒感染的第一阶段现以现以 E. coli E. coli 的的T T偶数噬菌体为代表加以介绍偶数噬菌体为代表加以介绍吸附(吸附(adsorption) 病毒吸附蛋白与细胞受体间的结合力来源于空间结构的病毒吸附蛋白与细胞受体间的结合力来源于空间结构的互补性,相互间的电荷、氢键、疏水性相互作用及范得华力。互补性,相互间的电荷、氢键、疏水性相互作用及范得华力。 不同种系的细胞具有不同病毒的不同种系的细胞具有不同病毒的细胞受体,病毒受体的细胞种系特异细胞受体,病毒受体的细胞种系特异性决定了病毒的宿主范围。性决定了病毒的宿主范围。links1分别吸附于大肠杆菌性毛和菌体上的

35、噬菌体分别吸附于大肠杆菌性毛和菌体上的噬菌体 吸附作用受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吸附作用受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噬菌体的数量噬菌体的数量 由于每一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有限,因此由于每一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有限,因此所能吸附噬菌体的数目也有一个限量。所能吸附噬菌体的数目也有一个限量。 每一敏感细胞所能吸附的相应噬菌体的数量,就每一敏感细胞所能吸附的相应噬菌体的数量,就称称感染复数感染复数(m. .o. .i,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辅助因子辅助因子 色氨酸可促进色氨酸可促进T4的尾丝摆脱颈须的束缚,有促的尾丝摆脱颈须的束缚,有促吸附作用;吸附作用; 生物素可促进产谷氨酸细

36、菌噬菌体的吸附作用。生物素可促进产谷氨酸细菌噬菌体的吸附作用。阳离子阳离子 Ca2+2+、Mg2+2+和和Ba2+2+等阳离子对吸附有促进作用;等阳离子对吸附有促进作用; Al3+3+、Fe3+3+和和Cr3+3+等阳离子则可引起失活。等阳离子则可引起失活。温度温度 在生长最适温度范围内最有利于吸附。在生长最适温度范围内最有利于吸附。 利用某些理化因子对吸附的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利用某些理化因子对吸附的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在发酵工业中对防止噬菌体的污染有一定的意义在发酵工业中对防止噬菌体的污染有一定的意义。pH值值 在中性时有利于吸附,在中性时有利于吸附, 在在pH5和和pH10时不易吸附。时

37、不易吸附。侵入又称病毒内化,侵入又称病毒内化,它是一个病毒吸附后几乎立即发生,它是一个病毒吸附后几乎立即发生,依赖于能量的感染步骤。依赖于能量的感染步骤。侵入(侵入(penetration)有伸缩尾的有伸缩尾的T偶数噬菌体:偶数噬菌体:注射方式注射方式将噬菌体核酸注入细胞将噬菌体核酸注入细胞通过尾部刺突固着于细胞;通过尾部刺突固着于细胞;尾部的酶水解细胞壁的肽聚糖,是细胞壁产生小孔;尾部的酶水解细胞壁的肽聚糖,是细胞壁产生小孔;尾鞘收缩,核酸通过中空的尾管压入胞内,蛋白质外壳留在胞外;尾鞘收缩,核酸通过中空的尾管压入胞内,蛋白质外壳留在胞外;尾丝吸附尾丝吸附刺突固着刺突固着尾鞘收缩尾鞘收缩尾管

38、穿入尾管穿入 DNA注入注入脱壳是病毒侵入后,病毒的包膜和脱壳是病毒侵入后,病毒的包膜和/或壳体除去而释放出或壳体除去而释放出病毒核酸的过程。病毒核酸的过程。脱壳是病毒基因组进行功能表达所必需的感染事件。脱壳是病毒基因组进行功能表达所必需的感染事件。T-偶数噬菌体脱壳与侵入是一起发生的,偶数噬菌体脱壳与侵入是一起发生的,仅有核酸病毒及结合蛋白进入细胞,壳体留在细胞外。仅有核酸病毒及结合蛋白进入细胞,壳体留在细胞外。病毒的毒粒消失,失去原有的感染性,进入潜隐期。病毒的毒粒消失,失去原有的感染性,进入潜隐期。病毒基因组的表达与复制存在着强烈的时序性病毒基因组的表达与复制存在着强烈的时序性病毒基因组

39、进入胞内病毒基因组进入胞内宿主细胞的代谢发生改变宿主细胞的代谢发生改变 病毒利用宿主的生物合成机构和场所,使病毒核酸病毒利用宿主的生物合成机构和场所,使病毒核酸表达和复制,产生大量的病毒蛋白质和核酸。表达和复制,产生大量的病毒蛋白质和核酸。增殖(增殖(replication)早期(早期(early, immediate early)次早期(次早期(delayed early)晚期(晚期(late) 新合成的毒粒结构组分组装成完整的病毒颗粒,新合成的毒粒结构组分组装成完整的病毒颗粒,称做病毒的称做病毒的装配装配,亦称,亦称成熟成熟(maturation)或或形态发生形态发生(morphogene

40、sis)。)。 成熟(成熟(maturation)至此,一个个成熟的大小相等的噬菌体粒子就装配完成了。至此,一个个成熟的大小相等的噬菌体粒子就装配完成了。DNA分子的缩合分子的缩合通过衣壳包裹通过衣壳包裹DNA而形成头部而形成头部尾丝和尾部的其他部件独立装配完成尾丝和尾部的其他部件独立装配完成头头部部与与尾尾部部相相结结合合最最后后装装上上尾尾丝丝主要步骤有:主要步骤有:T4T4噬菌体的装配是一个噬菌体的装配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自我装配的过程极为复杂的自我装配的过程包括包括4 4个完全独立的亚装配途径:个完全独立的亚装配途径:头部的装配;头部的装配;无尾丝的尾部装配;无尾丝的尾部装配;尾部与头部自

41、发结合;尾部与头部自发结合;单独装配的尾丝与前已装配好的单独装配的尾丝与前已装配好的颗粒相连。颗粒相连。裂解(裂解(lysis) 当宿主细胞内的大量子代噬菌体已成熟后,由于当宿主细胞内的大量子代噬菌体已成熟后,由于水解细胞膜的水解细胞膜的脂肪酶脂肪酶和水解细胞壁的和水解细胞壁的溶菌酶溶菌酶的作用的作用,从细胞内部促进了细胞的裂解,从而实现了噬菌体,从细胞内部促进了细胞的裂解,从而实现了噬菌体的释放。的释放。 大量噬菌体吸附于同一宿主细胞表面并释放众大量噬菌体吸附于同一宿主细胞表面并释放众多的溶菌酶,最终因外在的原因而导致细胞裂解的多的溶菌酶,最终因外在的原因而导致细胞裂解的现象称之为现象称之为

42、自外裂解自外裂解(lysis from without)。 平均每一个宿主细胞裂解后所产生的子代噬平均每一个宿主细胞裂解后所产生的子代噬菌体数称作菌体数称作裂解量裂解量(burst size)。自外裂解是不能产生子代噬菌体的裂解方式。自外裂解是不能产生子代噬菌体的裂解方式。吸附吸附侵入侵入早期:病毒特异性酶的合成早期:病毒特异性酶的合成病毒核酸复制病毒核酸复制病毒结构蛋白质合成病毒结构蛋白质合成装配装配释放释放病毒大分子合成病毒大分子合成T4 噬菌体的生命旅程噬菌体的生命旅程噢,一只倒霉的大肠杆菌遇了细菌病毒噢,一只倒霉的大肠杆菌遇了细菌病毒T4噬菌体!噬菌体! 病毒马上抓住猎物不放,病毒马上

43、抓住猎物不放,但是大肠杆菌体积是病毒的但是大肠杆菌体积是病毒的1000倍。病毒怎么办呢?倍。病毒怎么办呢?请看:请看: 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发挥作用,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发挥作用,将病毒的核酸物质注入大肠杆菌体将病毒的核酸物质注入大肠杆菌体内,请注意病毒的外壳最后会被弃内,请注意病毒的外壳最后会被弃在寄主体外。在寄主体外。左图:病毒核酸链接入到寄主核酸链中左图:病毒核酸链接入到寄主核酸链中右图:病毒核酸链指挥大量复制自己右图:病毒核酸链指挥大量复制自己 病毒的核酸链病毒的核酸链(蓝色部分)(蓝色部分)经过一系列作用,接入寄主的核酸链经过一系列作用,接入寄主的核酸链(橙色部分)(橙色部分)中,进而控制寄

44、主的生命活动。利用寄主本身的营养物质中,进而控制寄主的生命活动。利用寄主本身的营养物质复制出成千上万的病毒核酸,同时新产生的病毒核酸链复制出成千上万的病毒核酸,同时新产生的病毒核酸链(黄色部分)(黄色部分)又又指挥寄主的细胞,利用寄主的营养物质大量地生产病毒外壳蛋白质,最指挥寄主的细胞,利用寄主的营养物质大量地生产病毒外壳蛋白质,最后把外壳与病毒核酸一起装配成完整的新病毒。后把外壳与病毒核酸一起装配成完整的新病毒。最后最后: : 大肠杆菌死亡并破裂,释放出里面的病毒,大肠杆菌死亡并破裂,释放出里面的病毒,新一代病毒开始新的生命旅程新一代病毒开始新的生命旅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的数量变得越来越

45、少,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少,这是因为它们被细菌病毒杀死了,这种现象也称为这是因为它们被细菌病毒杀死了,这种现象也称为“溶菌溶菌”现象。现象。 在涂布有敏感宿主细胞的固体培养基表面,若接在涂布有敏感宿主细胞的固体培养基表面,若接种上相应噬菌体的稀释液,则在菌苔上形成一个具有种上相应噬菌体的稀释液,则在菌苔上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形状、大小、边缘和透明度噬菌斑(负菌落)。一定形状、大小、边缘和透明度噬菌斑(负菌落)。2. 噬菌体效价的测定噬菌体效价的测定噬菌体的鉴定指标,噬菌体的鉴定指标,纯种分离和计数。纯种分离和计数。效价效价(titre titer):):表示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具表

46、示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具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又称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又称噬菌斑形成单位数噬菌斑形成单位数(plaque-forming unit,pfu)或)或感染中心数感染中心数(infective centre)。)。较常用且较精确的测定效价的方法称为较常用且较精确的测定效价的方法称为双层平板法双层平板法(two layer plating method)双双层层平平板板法法底层平板(底层平板(2琼脂培养基琼脂培养基10mL)上层平板上层平板上层培养基(上层培养基(1琼脂培养基琼脂培养基5mL)宿主菌悬液(对数期菌液宿主菌悬液(对数期菌液0.2mL)噬菌体试样(合适稀释液噬菌体试样(合

47、适稀释液0.1mL)混混匀匀3710余余h计数噬菌斑计数噬菌斑双层平板法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双层平板法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加了底层培养基后,可使原来底面不平的玻璃皿的缺加了底层培养基后,可使原来底面不平的玻璃皿的缺陷得到了弥补;陷得到了弥补;所形成全部噬菌体斑都接近处于同一平面上,因此不所形成全部噬菌体斑都接近处于同一平面上,因此不仅每一噬菌斑的大小接近、边缘清晰,而且不致发生上仅每一噬菌斑的大小接近、边缘清晰,而且不致发生上下噬菌斑的重叠现象;下噬菌斑的重叠现象;因上层培养基中琼脂较稀,故形成的噬菌斑较大,更因上层培养基中琼脂较稀,故形成的噬菌斑较大,更有利于计数。有利于计数。3. 一步生长

48、曲线(一步生长曲线(one step growth curve) 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称作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称作一步生长曲线或一级生长曲线(一步生长曲线或一级生长曲线(one-stepgrowthcurve)。反映每种噬菌体的三个最重要的特性参数反映每种噬菌体的三个最重要的特性参数潜伏期潜伏期(latentphase)裂解期裂解期(risephase)裂解量裂解量(burstsize) 指噬菌体的核酸侵入宿主细胞后至第一个噬菌指噬菌体的核酸侵入宿主细胞后至第一个噬菌体粒子装配前的一段时间。体粒子装配前的一段时间。(1)潜伏期潜伏期(latentphase)

49、整段潜伏期中整段潜伏期中没有一个成熟的噬菌体粒子没有一个成熟的噬菌体粒子从细胞中释放出来从细胞中释放出来潜伏期又可分两段潜伏期又可分两段:隐晦期(隐晦期(eclipsephase) 指在潜伏期前期人为地(用氯仿)裂解细胞,裂指在潜伏期前期人为地(用氯仿)裂解细胞,裂解液仍无侵染性的一段时间。解液仍无侵染性的一段时间。细胞内正处于复制噬菌体核酸和细胞内正处于复制噬菌体核酸和合成其蛋白质衣壳的阶段合成其蛋白质衣壳的阶段胞内累积期(胞内累积期(intracellularaccumulationphase) 又称潜伏后期,在隐晦期后,如人为地裂解细胞,又称潜伏后期,在隐晦期后,如人为地裂解细胞,其裂解

50、液出现侵染性的一段时间。其裂解液出现侵染性的一段时间。噬菌体开始装配的时期,噬菌体开始装配的时期,在电镜下可观察到已初步装配好的噬菌体粒子。在电镜下可观察到已初步装配好的噬菌体粒子。(2)裂解期裂解期(risephase) 紧接在潜伏期后的一段宿主细胞迅速裂解、紧接在潜伏期后的一段宿主细胞迅速裂解、溶液中噬菌体粒子急剧增多的一段时间。溶液中噬菌体粒子急剧增多的一段时间。(3)平稳期平稳期(plateau) 指感染后的宿主已全部裂解,溶液中噬菌体指感染后的宿主已全部裂解,溶液中噬菌体效价达到最高点后的时期。效价达到最高点后的时期。1、用噬菌体的稀释液感染高浓度的宿主细胞;、用噬菌体的稀释液感染高

51、浓度的宿主细胞;2、数分钟后,加入抗噬菌体的抗血清、数分钟后,加入抗噬菌体的抗血清(中和未吸附的噬菌体中和未吸附的噬菌体);3、将上述混合物大量稀释,终止抗血清的作用和防止新释放、将上述混合物大量稀释,终止抗血清的作用和防止新释放 的噬菌体感染其它细胞;的噬菌体感染其它细胞;4、保温培养并定期检测培养物中的噬菌体效价(、保温培养并定期检测培养物中的噬菌体效价(对噬菌体含量对噬菌体含量 进行计数进行计数););5、以感染时间为横坐标,病毒的感染效价为纵坐标,绘制出、以感染时间为横坐标,病毒的感染效价为纵坐标,绘制出 病毒特征性的繁殖曲线;病毒特征性的繁殖曲线;一步生长曲线的实验步骤一步生长曲线的

52、实验步骤 温和噬菌体侵入相应宿主细胞后,由于前者的基因温和噬菌体侵入相应宿主细胞后,由于前者的基因组整合到后者的基因组上,并随后者的复制而进行同步组整合到后者的基因组上,并随后者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因此,这种温和噬菌体的侵入复制,因此,这种温和噬菌体的侵入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此即称此即称溶源性溶源性或或溶源现象溶源现象。4. 溶源性(溶源性(lysogeny) 凡吸附并侵入细胞后,凡吸附并侵入细胞后,噬菌体的噬菌体的DNADNA只整合在只整合在宿主的核染色体组上宿主的核染色体组上,并可长期随宿主,并可长期随宿主DNA的复制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因而在一般情况下不进行增殖

53、和引起而进行同步复制,因而在一般情况下不进行增殖和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温和噬菌体温和噬菌体(temperatephage)或或溶源噬菌体溶源噬菌体(lysogenicphage)。)。(1 1)溶源噬菌体溶源噬菌体(lysogenicphage) 当温和噬菌体侵入其敏感宿主的细胞后,前者的核当温和噬菌体侵入其敏感宿主的细胞后,前者的核酸可整合到后者的核基因组(酸可整合到后者的核基因组(genome,即核染色体),即核染色体)上,这种处于上,这种处于整合态的噬菌体核酸整合态的噬菌体核酸,称作,称作前噬菌前噬菌体体(prophage)。)。(2 2)前噬菌体前噬菌体

54、(prophage)游离态游离态指成熟后被释放并有侵染性的游离噬菌体粒子;指成熟后被释放并有侵染性的游离噬菌体粒子;整合态整合态指已整合在宿主基因组上的前噬菌体(指已整合在宿主基因组上的前噬菌体(prophage)状态;)状态;营养态营养态指前噬菌体经外界理化因子诱导后,脱离宿主核基因组而指前噬菌体经外界理化因子诱导后,脱离宿主核基因组而处于积极复制、合成和装配的状态。处于积极复制、合成和装配的状态。(3 3)温和噬菌体的三种存在形式温和噬菌体的三种存在形式温和噬菌体的种类很多,温和噬菌体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常见的有E. .coli的的、Mu-1、P1和和P2噬菌体等。噬菌体等。噬菌体的的溶源

55、性反应噬菌体的的溶源性反应进入宿主后线状基因组进入宿主后线状基因组依靠粘性末端环化依靠粘性末端环化噬噬菌菌体体的的的的溶溶源源性性反反应应通过特定位点整和(切离)通过特定位点整和(切离)细菌染色体细菌染色体 凡能引起溶源性的噬菌体即称温和噬菌体,凡能引起溶源性的噬菌体即称温和噬菌体,而其而其宿主宿主就称就称溶源菌溶源菌(lysogen或或lysogenic bacteria)。溶源菌是一类能与温和噬菌体长期共存,一般不会出溶源菌是一类能与温和噬菌体长期共存,一般不会出现有害影响的宿主细胞。现有害影响的宿主细胞。(4 4)溶源菌溶源菌(lysogen或或lysogenic bacteria)(5

56、 5)溶源菌的显著特性溶源菌的显著特性 溶原性是溶源菌的一个极稳定的遗传特性溶原性是溶源菌的一个极稳定的遗传特性 自发裂解(自发裂解(spontaneous lysis) 诱导(诱导(induction) 免疫性(免疫性(immunity) 复愈复愈 溶源转变(溶源转变(lysogenicconversion)温和噬菌体的溶源性反应:温和噬菌体的溶源性反应:整合于细菌染色体或以质粒形成存在的温和噬菌体整合于细菌染色体或以质粒形成存在的温和噬菌体基因组称做原噬菌体(基因组称做原噬菌体(prophage)在原噬菌体阶段,噬菌体的复制被抑制,宿主细胞在原噬菌体阶段,噬菌体的复制被抑制,宿主细胞正常地

57、生长繁殖,而噬菌体基因组与宿主细菌染色正常地生长繁殖,而噬菌体基因组与宿主细菌染色体同步复制,并随细胞分裂而传递给子代细胞。体同步复制,并随细胞分裂而传递给子代细胞。细胞中含有以原噬菌体状态存在的温和噬菌体基因组细胞中含有以原噬菌体状态存在的温和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称做溶源性细菌(的细菌称做溶源性细菌(lysogenic bacteria)溶源性细菌经自发裂解或诱发裂解,进入裂解循环溶源性细菌经自发裂解或诱发裂解,进入裂解循环(6 6)溶源菌的识别溶源菌的识别少量溶源菌与大量的少量溶源菌与大量的敏感性指示菌相混合敏感性指示菌相混合与琼脂培养基混匀后倒一与琼脂培养基混匀后倒一个平板,经培养后溶源菌

58、个平板,经培养后溶源菌就一一长成菌落。就一一长成菌落。遇溶源菌裂解后所释放的温和遇溶源菌裂解后所释放的温和噬菌体会发生裂解循环者噬菌体会发生裂解循环者形成了一个个中央有溶源菌的形成了一个个中央有溶源菌的小菌落,四周有透明圈围着的小菌落,四周有透明圈围着的这种独特噬菌斑。这种独特噬菌斑。 植物病毒大多为植物病毒大多为ssRNAssRNA病毒病毒,基本形态为杆状、,基本形态为杆状、丝状和球状(二十面体),一般无包膜。丝状和球状(二十面体),一般无包膜。 植物病毒对宿主的专一性通常较差。植物病毒对宿主的专一性通常较差。Eg.TMVEg.TMV可侵染十余科、百余种草本和木本植物。可侵染十余科、百余种草

59、本和木本植物。 (二)(二) 植物病毒植物病毒植物患病毒病后,主要出现三类症状:植物患病毒病后,主要出现三类症状:因叶绿体被破坏或不能合成新的叶绿素,而引起因叶绿体被破坏或不能合成新的叶绿素,而引起花叶、黄化或红化等症状;花叶、黄化或红化等症状;植株发生矮化、丛枝或畸形等;植株发生矮化、丛枝或畸形等;形成枯斑或坏死等症状。形成枯斑或坏死等症状。 水水稻稻矮矮缩缩病病黄瓜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CMV)在番茄上引起的蕨叶症)在番茄上引起的蕨叶症 植物病毒一般无特殊吸附结构,只能以植物病毒一般无特殊吸附结构,只能以被动被动方式侵入方式侵入,通过因人为地或自然的机械损伤所形通过因人为地或自然的机械损

60、伤所形成的成的微伤口微伤口进入细胞;或者靠携带有病毒的媒介,进入细胞;或者靠携带有病毒的媒介,主要靠是有主要靠是有刺吸式口器的昆虫刺吸式口器的昆虫(蚜虫、叶蝉和飞虱(蚜虫、叶蝉和飞虱等半翅目昆虫)取食将病毒带入细胞。等半翅目昆虫)取食将病毒带入细胞。植物病毒一旦进入细胞后,增殖产生的子代病毒或病毒植物病毒一旦进入细胞后,增殖产生的子代病毒或病毒核酸可通过病毒编码的核酸可通过病毒编码的运动蛋白(运动蛋白(movement proteinmovement protein)与与胞间连丝的相互作用胞间连丝的相互作用从受染细胞进入邻近细胞而实现从受染细胞进入邻近细胞而实现病毒粒的扩散和传播。病毒粒的扩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