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染病恙虫病_第1页
大四染病恙虫病_第2页
大四染病恙虫病_第3页
大四染病恙虫病_第4页
大四染病恙虫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多数引起自然疫源性疾病 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 有细胞壁,但形态多样 以节肢动物作为传播媒介或储存宿主 多数专性细胞内寄生,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对多数抗生素敏感 1有共同的贮存宿主,如啮齿类动物;传播途径主要是吸血节肢动物的叮咬。有相似的病理变化血管炎、血管周围炎临床表现发热、皮疹、肝脾肿大和中枢系统症状外斐反应协助诊断治疗广谱抗生素2普氏立克次体-流行性斑疹伤寒莫氏立克次体-地方性斑疹伤寒恙虫病立克次体-恙虫病3 人们久别重逢时,人们久别重逢时, 总喜欢问候一句:总喜欢问候一句:“别来无别来无恙?恙? ”这个恙,说的就是这个恙,说的就是恙虫恙虫。在古时候,人们过着茹毛饮血、草居露宿的生活。在

2、古时候,人们过着茹毛饮血、草居露宿的生活。这种毫无防范能力的生存形态,使当时的人非常害怕一这种毫无防范能力的生存形态,使当时的人非常害怕一种藏在草丛里的名为种藏在草丛里的名为“恙恙”的虫子。这种虫子往往的虫子。这种虫子往往寄生寄生在人或鼠身上,吸取体液,还传染一种病毒在人或鼠身上,吸取体液,还传染一种病毒。那时候的。那时候的人没法消灭这种人没法消灭这种“恙恙”,只有听任它骚扰。所以每当见,只有听任它骚扰。所以每当见到久别的亲友时,首先要问到久别的亲友时,首先要问“无恙无恙”。后来人们终于把。后来人们终于把“恙恙”赶跑了,而赶跑了,而“无恙无恙”一词就流传了下来,成了一一词就流传了下来,成了一句

3、问候语。句问候语。恙虫病恙虫病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掌握】 掌握恙虫病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掌握恙虫病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疗。【熟悉熟悉】 熟悉恙虫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理熟悉恙虫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与病理改变,预防。与病理改变,预防。【了解了解】 了解恙虫病立克次体特征。了解恙虫病立克次体特征。 早在公元313年,我国晋代医学家葛洪穷必毕生精力研制的罗浮山百草油,对驱虫驱蚊、解毒消肿有独特功效。曾描述如“人行经草丛、沙地、被一种红色微小沙虱叮咬,即发生红疹,三日后发热,叮咬局部溃疡结痂”,颇似现代恙虫病,有一定的防治功效。 9 66岁的女患者在8月27日出现莫名的高烧症状,高烧

4、在39度以上,并且伴有咳嗽。在一家医院治疗6天后,病情未见好转,高烧持续6天不退,咳嗽1天,并在9月2日出现神志不清的情况,转院至市医院抢救,在ICU抢救病情未见好转,且有加重情况,在家属的要求下被接回家,但中午即过世。在范女士入院前,病例上并未查出病因,考虑到患者莫名高烧数日不退,马上组织专家队伍会诊。经查,医生发现患者会阴部有一个虫子咬痕,并已出现焦痂,一般恙虫咬伤后一周后会出现焦痂。专家们结合患者病情,再配合各方检查数据,临床得出患者患的是恙虫病。 安徽的患者陈某入院前曾“跌落致伤头部16小时,昏迷5小时”。入院前一天,陈某因胎死宫中在外院施行引产术,产出一死胎,同时发现血小板减少,凝血

5、功能差,肝、肾、血液等多器官功能损害。入院检查后,医院ICU当值主任即请妇产科、血液科、感染科等多个专科会诊。综合各科的专家会诊,诊断结果显示,陈某有重型颅脑外伤,右额颞顶叶硬膜下出血并脑疝形成,并且“疑诊恙虫病”。医院昨日下午发来通告,陈某最终因抢救无效,于昨日凌晨5时死亡。13 广州某医院收住了一位发热病人,住广州某医院收住了一位发热病人,住院院2 2周未能确诊,患者出现多脏器损害,周未能确诊,患者出现多脏器损害,后送到另一家三甲医院,经仔细体格检查后送到另一家三甲医院,经仔细体格检查,发现,发现焦痂焦痂,后确诊为,后确诊为恙虫病恙虫病,但为时已,但为时已晚,患者最后死于晚,患者最后死于多

6、脏器衰竭多脏器衰竭。患者家属。患者家属把第一家医院告上法庭。把第一家医院告上法庭。 一个女病人,主诉自己已经发烧近十天了,曾经在院外治疗,服用抗生素等多种中西药治疗,均无好转,且做了血常规检查,各项指标也正常。其惟觉发热,头痛,全身疲乏,无咳嗽,胸痛,无腹痛腹泻,无尿频急涩痛等症状。体检见患者的左腹部有一个直径约8毫米大小的典型焦痂。追问患者最近可曾到过草木丛生的地方,患者称两三周前曾去过。 患者男, 44岁,干部。因发热1周入院。患者1周前曾冒雨进行野外作业,随后发热、畏寒、伴头痛、四肢酸痛、食欲减退,在当地县医院曾做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肥达反应, X线胸片、心电图、头颅CT以及腹部

7、B超等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拟诊“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头孢哌酮钠、利巴韦林(病毒唑)、鱼腥草等治疗,病情未见好转,遂转入市立医院诊治。体格检查:体温39.6,脉搏10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75 mmHg。急性高热面容,结膜充血,全身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检查无异常。于左小腿内侧皮肤见一直径约为10 mm大小的圆形溃疡,中间有黑色焦痂,周围有红晕,痂皮部分脱落。实验室检查: ALT 264 U/L, AST 91 U/L,外斐试验阳性,有关风湿性疾病的免疫学检查阴性。诊断?治疗:四环素,每次0.5 g,每日4次。 庆大霉素24万单位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静脉滴注。 对症

8、治疗。2日后退热,头痛症状减轻,继续予四环素治疗1周,临床症状消失,左小腿内侧皮肤溃疡面愈合出院。一一 概概 述述二二 病病 原原 学学三三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四四 发病机理发病机理五五 病理解剖病理解剖六六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七七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八八 并并 发发 症症九九 诊诊 断断十十 鉴鉴 别别 诊诊 断断十一十一 治治 疗疗十二十二 预预 防防 18恙恙虫虫病病概述概述 又名丛林斑疹伤寒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也称恙虫病东方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也称恙虫病东方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传染病。丛林斑疹伤寒丛林斑疹伤寒 各大公园的树林里、草地上,也潜伏

9、着恙螨军团。恙螨活动高峰期出现在夏秋之际,滋生在地势比较低洼、潮湿和杂草丛生的地方,也会寄生在家鼠、鸟类、爬行和两栖类动物身上,家猫、家兔亦常见。病原体:恙虫病立克次体传播媒介:恙螨传染源: 鼠类“鼠辈横行并咬人”雨水多,令地下渠等老鼠集中的地方水浸,它们要四出寻找新的栖身地,因而走出地面。 恙虫病立克次体呈圆形、椭圆形或短杆状恙虫病立克次体呈圆形、椭圆形或短杆状大小为大小为(0.3(0.30.6)m0.6)m(0.5(0.51.5)m1.5)m革兰染色呈阴性,吉姆萨染色呈紫红色,为专性细革兰染色呈阴性,吉姆萨染色呈紫红色,为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在多种实验动物中,在多种实

10、验动物中,。24小鼠发病或死亡后,可于肠系膜、腹膜、肝、脾、小鼠发病或死亡后,可于肠系膜、腹膜、肝、脾、肾等组织器官涂片中发现恙虫病立克次体。肾等组织器官涂片中发现恙虫病立克次体。其中以腹膜和肠系膜的检出率较高。其中以腹膜和肠系膜的检出率较高。恙虫病立克次体还能寄生于多种培养的细胞中,如恙虫病立克次体还能寄生于多种培养的细胞中,如原代鼠肾细胞,原代鸡胚细胞等。原代鼠肾细胞,原代鸡胚细胞等。可用鸡胚卵黄囊接种后孵育的方法分离本病病原体。可用鸡胚卵黄囊接种后孵育的方法分离本病病原体。25它对各种消毒方法都很敏感,如在它对各种消毒方法都很敏感,如在0.5%0.5%苯酚溶液中苯酚溶液中或加热至或加热至

11、5656,10min10min即死亡。于即死亡。于3737,放置,放置2h2h后,其感染细胞的能力即明显下降。在感染的鸡胚后,其感染细胞的能力即明显下降。在感染的鸡胚中,中,4 4可保存活力可保存活力1717天,天, -20 -20可保存可保存6 6周。在周。在感染的细胞悬液中,用液氮可保存其活力感染的细胞悬液中,用液氮可保存其活力1 1年以上。年以上。26对氯霉素、四环素类和红霉素类敏感。对氯霉素、四环素类和红霉素类敏感。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基糖苷类有抵抗力。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基糖苷类有抵抗力。 人被恙虫病立克次体感染后可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人被恙虫病立克次体感染后可产生特异性免

12、疫力,不同血清型之间亦有一定的交叉免疫作用。不同血清型之间亦有一定的交叉免疫作用。27恙虫病立克次体较易出现遗传基因突变,因此较常出现恙虫病立克次体较易出现遗传基因突变,因此较常出现株间抗原性与致病力的差异。株间抗原性与致病力的差异。根据抗原性的不同,可将恙虫病立克次体分为根据抗原性的不同,可将恙虫病立克次体分为1010个个血清型。血清型。可能陆续发现新的血清型?可能陆续发现新的血清型?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死率也可有较大的差异?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死率也可有较大的差异?28恙虫病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恙虫病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OXKOXK株有交叉免疫原性。株有交叉免疫原性。 恙虫病立克次体恙虫病立克次体

13、 形态:双球形形态:双球形 革兰染色阴性革兰染色阴性 寄生条件:活细胞内寄生条件:活细胞内病原体分离:血液病原体分离:血液 淋巴结淋巴结 焦痂焦痂 骨髓骨髓抗抗 原原 性:各株间有差异性:各株间有差异 致病性不同致病性不同 与变形杆菌与变形杆菌OXkOXk有共同抗原有共同抗原抵抵 抗抗 力:弱力:弱 对氯霉素,对氯霉素, 四环素敏感四环素敏感29传染源:鼠类传染源:鼠类 其他动物其他动物 传播途经传播途经 传播媒介:恙螨传播媒介:恙螨 生活特性:生活特性: 发育周期:卵发育周期:卵 幼虫幼虫 蛹蛹 稚虫稚虫 成虫成虫 30我国北方地区秋冬季节气温降低,恙虫怕冷,遇有我国北方地区秋冬季节气温降低

14、,恙虫怕冷,遇有机会,便爬上人体,寻找温暖、潮湿、气味较浓之机会,便爬上人体,寻找温暖、潮湿、气味较浓之处叮咬从而造成传染。处叮咬从而造成传染。33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野外工作者及青壮年发病率高易感人群:普遍易感,野外工作者及青壮年发病率高 病后免疫:同株:持久病后免疫:同株:持久 异株:数月异株:数月 流行特征:散发流行特征:散发 夏秋季夏秋季 511511月月 6868月高峰月高峰 流行地区:亚洲太平洋地区,我国东南地区流行地区:亚洲太平洋地区,我国东南地区35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人人 体体立克次体血症立克次体血症重要脏器炎症重要脏器炎症溃溃 疡疡焦焦 痂痂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肝

15、脾肿大心肌炎、心肌炎、 肾损害、肾损害、 脑膜脑炎、肺炎、出血脑膜脑炎、肺炎、出血 全身毒血症状全身毒血症状 充血、皮疹充血、皮疹 局部立克立克次体次体恙螨焦痂脱落入血全身小血管炎全身小血管炎血管周围炎血管周围炎鼠鼠类类 基本病变:全身小血管炎基本病变:全身小血管炎 血管周围炎血管周围炎 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网状内皮细胞增生37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一)(一) 潜伏期:潜伏期:421天,一般天,一般1014天天 病程第病程第1周:周: 发热发热 全身中毒症状全身中毒症状 体征:颜面潮红,结膜充血体征:颜面潮红,结膜充血 焦痂,淋巴结肿大焦痂,淋巴结肿大 皮疹,肝脾肿大皮疹,肝脾肿大 病程第病程第2周:

16、多脏器损害表现周:多脏器损害表现 神经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 心肌炎表现心肌炎表现 肺炎肺炎 广泛出血广泛出血 病程第病程第3周:症状消失,恢复健康周:症状消失,恢复健康A.A.发生率发生率: : 见于见于 7070 100100% % 患者患者B.B.外外 观观: : 圆形或椭圆形圆形或椭圆形 C.C.直直 径径: : 2 21515mmmmD.D.形形 态态: :表面焦黑色痂皮表面焦黑色痂皮, , 基底部肉芽创面基底部肉芽创面E.E.边边 缘缘: : 稍隆起稍隆起 周围有红晕周围有红晕F.F.数数 目目: 1: 1个个 个别个别2323个个G.G.好发部位好发部位: : 潮湿潮湿 气味浓气味

17、浓 隐秘隐秘40 恙虫病焦痂恙虫病恙虫病焦痂焦痂 恙虫病溃疡由于焦痂是恙螨幼虫叮咬、恙虫病立克次体入侵人由于焦痂是恙螨幼虫叮咬、恙虫病立克次体入侵人体的部位,故理论上每个恙虫病患者都应有焦痂。体的部位,故理论上每个恙虫病患者都应有焦痂。约有约有30%30%的患者于洗澡、更衣时,可发现不痛不痒的患者于洗澡、更衣时,可发现不痛不痒或稍带痒感的焦痂,而且常于发病前或稍带痒感的焦痂,而且常于发病前1 12 2周已发现。周已发现。52病原体在局部繁殖后随体循环进入血液或淋巴,在小血管内皮细胞及其他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生长繁殖,不断释放立克次体及毒素,引起立克次体血症和毒血症。部位:焦痂附近部位:焦痂附近

18、性状:压痛性状:压痛 可移动可移动 不化脓不化脓53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 病原体在真皮小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引起内皮细胞肿病原体在真皮小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引起内皮细胞肿胀,血栓形成、血管炎性渗出及浸润,导致皮疹。胀,血栓形成、血管炎性渗出及浸润,导致皮疹。时间时间: 4-6: 4-6天天 部位部位: : 躯干躯干 四肢四肢 大小大小: 0.2-0.5cm: 0.2-0.5cm 性状性状: : 淡红色淡红色, , 斑丘疹斑丘疹, , 充血性充血性, , 不痒不痒 持续持续: 3-7: 3-7天天54体腔如胸腔,心包,腹腔可见草黄色浆液纤维蛋白渗出液,内脏普遍充血,肝脾可因网状内皮细胞增生而肿大。肝

19、肿大约占10%30%,脾肿大约占30%50%,质软,表面平滑,无触压痛。55舌舌尖、边常红色,伴白色或黄色厚苔。尖、边常红色,伴白色或黄色厚苔。眼结膜充血为常见体征之一,同时约眼结膜充血为常见体征之一,同时约5%5%患者可有患者可有结膜下出血。结膜下出血。眼底可见眼底可见静脉曲张静脉曲张,视盘边缘模糊、,视盘边缘模糊、水肿水肿,也可,也可见眼底出血。见眼底出血。部分患者部分患者皮肤皮肤充血,故有颜面及全身皮肤潮红现充血,故有颜面及全身皮肤潮红现象。象。心脏心脏呈局灶或弥漫性呈局灶或弥漫性心肌炎心肌炎;肺肺脏可有出血性脏可有出血性肺肺炎炎或继发性或继发性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炎;脑可发生;脑可发生脑

20、膜炎脑膜炎;肾脏肾脏可呈广泛急性炎症变化;可呈广泛急性炎症变化;胃胃肠道常广泛充血肠道常广泛充血心肌心肌炎较常见。炎较常见。56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血血 象象 : WBC 减少或正常减少或正常血清学检查:外斐反应血清学检查:外斐反应 抗抗 OXk阳性阳性 滴度滴度1:160以上有诊断意义以上有诊断意义病原体分离:病原体分离: 小白鼠腹腔内接种小白鼠腹腔内接种 在在小白鼠小白鼠濒死时取腹水镜检濒死时取腹水镜检 可分离出恙虫病东方体可分离出恙虫病东方体 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炎 心肌炎心肌炎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58流行病学资料:野外活动史流行病学资料:野外活动史临床表现:起病急,发热,焦痂或潰疡临床表现

21、:起病急,发热,焦痂或潰疡 淋巴结肿大,皮淋巴结肿大,皮 疹疹 肝脾肿大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查:外斐反应实验室检查:外斐反应 病原体分离病原体分离59本病应与伤寒、斑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相鉴别。 5.1 斑疹伤寒:多见于冬春季节,无焦痂和局部淋巴结肿大,外斐氏试验OX19阳性,OXk阴性。流行性斑疹伤寒患者,普氏立克次体为抗原的补体结合试验阳性。地方性斑疹伤寒患者,莫氏立克次体为抗原的补体结合试验阳性。5.2 登革热:急性起病,有高热、头痛、皮疹。外周血白细胞和/或血小板明显减少,血清中登革病毒抗体阳性。5.3 流行性出血热:起病急,典型表现有发热、出血、肾脏损害。外周血白细胞

22、增多或正常,血小板减少,蛋白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阳性。 5.4 疟疾:在流行季节有流行区居住或旅行史,出现间歇性或规律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大汗,伴有贫血和肝脾肿大,恶性疟热型不规则,可引起凶险发作。外周血或骨髓涂片疟原虫阳性。 5.5 钩端螺旋体病:发病前有疫水接触史,眼结膜充血、出血,腓肠肌疼痛明显,无焦痂和溃疡。血清钩端螺旋体凝集溶解试验阳性。 5.6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青少年多见,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痛、皮疹,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可见异常淋巴细胞,嗜异凝集试验阳性,EB病毒抗体阳性。5.7 伤寒:起病缓慢,表情淡漠,相对缓脉,胸、腹皮肤可见玫瑰疹,无焦痂与溃疡。标本中培养出伤寒

23、杆菌,肥达氏反应阳性,外斐氏试验阴性。5.8 皮肤炭疽:有牲畜接触史,毒血症状较轻,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多增高。溃疡性黑色焦痂多位于面、颈、手或前臂等暴露部位,取焦痂或溃疡的分泌物染色镜检可发现炭疽杆菌。 5.9 粟粒性肺结核:由结核杆菌发生血行播散引起,临床表现复杂而无特异性,但通常有结核病的全身中毒症状,临床表现为发热、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5.10 败血症: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多,中性粒细胞核左移,血培养阳性。 及时诊断与治疗,绝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若有并发症则预后较差。 病死率各地报告不一,在1%50%之间。 病死率除与恙虫病立克次体的株间毒力强弱差异有关外,还与病程

24、的长短有关。 进入病程的第34周后,患者常出现明显的多器官功能损害,患者可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或发生肺、消化道大出血而死亡。71一般治疗病原治疗72对恙虫病有良好疗效。常用剂量为成人2g/d,儿童2540mg/(kgd)。每日剂量可作静脉滴注或分4次口服,患者多于用药后24h之内快速退热,退热后剂量减半,继续用710天,以免复发。73 氯霉素抑制骨髓造血功能,有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可 能性,肝肾功能不全者使用氯霉素还会加重肝肾功能损害,应密切留意病情变化。幼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不宜应用氯霉素。74 包括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氟罗沙星、洛美沙星、依诺沙星、司帕沙星等。目前较常用的是氧氟沙星和

25、环丙沙星。 氧氟沙星成人剂量为0.2g/次,2次/d,口服,首日可加服1次。 环丙沙星成人剂量为0.25g/次,2次/d,口服,首日可加服1次。必要时可作静脉滴注,疗程均为810天。8岁以下的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不宜应用喹诺酮类。75包括四环素、米诺环素,对恙虫病亦有良好疗效。四环素的常用剂量为成人2g/d,儿童2540mg/(kgd),分4次口服。多西环素的常用剂量为成人0.2g/d,儿童4mg/(kgd),每日服药1次或分2次服用,首次剂量可加倍。米诺环素的常用剂量为成人0.2 g/d,儿童4mg/(kgd),每日服药1次或分2次服用,首次剂量可加倍。疗程均为810天。8岁以下的儿童、孕

26、妇和哺乳期妇女不宜应用四环素类。76包括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克拉红霉素)等,对恙虫病有良好疗效。对儿童患者和妊娠患者,宜选用大环内酯类作病原治疗,如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红霉素的常用剂量为成人1.2g/d,儿童2530mg/(kgd),每天分3次或4次服用,或分2次或3次静脉滴注。77罗红霉素的常用剂量为成人300mg/d,儿童体重1223kg者,100mg/d,2440kg者,200mg/d,分2次口服,首次剂量可加倍。阿奇霉素,成人剂量为0.25g,1次/d,口服,首次剂量可加倍。克拉霉素的常用剂量为成人500mg,2次/d,口服,退热后可改为每次口服250mg。患者多于

27、用药后24h之内快速退热,疗程均为810天。明显肝功能损害者不宜应用大环内酯类。78 在上述的四类抗菌药物中,以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和氯霉素对恙虫病立克次体的抑杀作用较强,患者多于用药24h后体温退至正常。应用喹诺酮类治疗亦多可使患者的体温于2448h内降至正常。通常只需选用一种抗菌药物,无需联合应用治疗。有资料显示利福平对本病亦有疗效。79另外,青霉素类,如氨苄西林等,头孢菌素类,如头孢他啶等,头孢霉素类,如头孢西丁等,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等,单环-内酰胺类,如氨曲南等和氨基糖苷类,如阿米卡星等抗生素对恙虫病无治疗作用。因为恙虫病立克次体是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而这些抗生素很难进入细胞内发挥

28、其作用,所以这些抗生素对恙虫病无治疗作用。80其他学者在恙虫病治疗方面的研究81 氯霉素联合双黄连抗恙虫病立克次体治疗。 氯霉素和四环素类药虽然都是恙虫病治疗的首选药,但有学者还是主张氯霉素联合双黄连治疗方案 氯霉素有很高的脂溶性,而水溶性差。即使用1.5g的氯霉素针剂注入一瓶500ml的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水中,在室温下瓶内即肉眼可见未溶的氯霉素微结晶,说明氯霉素的水溶性确实低。正是因为氯霉素的脂溶性高,能够良好透过血-脑屏障,良好透过细胞膜,发挥更加高效的抑制恙虫病立克次体药理作用。四环素类的溶解性能恰相反,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感染的恙虫病立克次体作用差。 有的医生习惯性用多西环

29、素加小剂量激素治疗恙虫病的门诊病人,他治疗的病人感染中毒症状控制较好,但病人在所谓的“痊愈”后,几乎都有明显的头痛或头昏痛症状存在,有的病人长达半年左右。用氯霉素联合双黄连抗恙虫病治疗,头部中枢神经系症状控制满意。通过恙虫病治疗学比较,足够说明“氯霉素联合双黄连抗恙虫病立克次体治疗”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消灭传染源:灭鼠消灭传染源:灭鼠 切断传播途径:改善环境卫生切断传播途径:改善环境卫生 保护易感人群保护易感人群84 在长江源头的唐古拉山镇,人们现在已经很少能见到老鹰。近几年,当地人意识到鼠药的副作用,已经开始转向采用生物灭鼠的方式,即在草场上设置鹰架。据介绍,招鹰灭鼠即是根据鹰类喜欢栖于视野

30、开阔的高处捕食猎物的特点,设立招引设施,为鹰类提供栖息条件,以期达到在较长时间内使害鼠种群保持低数量水平。使得控制区内鹰类增多,鼠类减少,达到了有鼠无害、长期控制的目的。一个鹰巢可控制500亩草原上的鼠害。恙虫是病原体的传播媒介。指导病人及家属出院后做好预防工作。注意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定时喷洒灭虫剂,切断传播途径。在流行季节避免在草地上坐、卧、晾晒衣被,劳动后及时洗澡。铲除杂草、改造环境、消灭恙螨孳生地是最根本措施。流行区野外作业时,应铲除或焚烧住地周围50米以内的杂草,然后喷洒12%敌86敌畏,亦可用40%乐果乳剂或5%马拉硫磷乳剂配成1溶液以2025ml/m2计算渍洒地面。应扎紧袖口、领

31、口及裤脚口,身体外露部位涂擦5%的邻苯二甲酸二甲脂(即避蚊剂),邻苯二甲酸二苯酯、苯甲酸苄酯或硫化钾溶液;以防恙螨幼虫叮咬。回营区后及时沐浴、更衣、如发现恙螨幼虫叮咬,可立即用针挑去,涂以酒精或其他消毒剂。88造成恙虫病误诊的主要原因造成恙虫病误诊的主要原因 (1)未能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及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是误诊漏诊的关键。恙虫病发病初期无特异的临床症状,就诊时通常已有焦痂或溃疡形成,但易被忽略,焦痂或溃疡可见于体表任何部位,尤其隐蔽部位。溃疡与焦痂为本病之特征,对临床诊断最具意义。 有溃疡或焦痂者占905%,由于未进行细致体检而漏诊、误诊,例如入院时已有腋下焦痂、发热、皮疹及淋巴结肿痛、肝肿

32、大等特征。(2)本病散发,临床医生,特别是临床经验少的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对具有特征性的焦痂或溃疡缺乏感性认识,例如有些病例在入院时已看见焦痂,但未引起重视,待上级医师查房或感染科医师会诊才修正诊断。 (3)没有考虑到本病为多系统损害性疾病(尤其病程超过1周的患者)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对病情分析不全面,欠缺详尽的逻辑思维,被某些突出的症状体征误导,如发热、咽痛、咽部充血,误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咳嗽、咳痰、胸片示双下肺炎症,误诊为肺炎;发热、黄疸、转氨酶升高误诊为病毒性肝炎急性重症型等。(4)恙虫病在南方的流行季节为夏秋季,而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热、钩端螺旋体病等亦为夏秋季流行,高热、全

33、身酸痛、皮疹、颜面潮红、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白细胞不高、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损害等多见,临床表现相似,如果不注意借着肿痛的淋巴结去寻找焦痂或溃疡,易造成误诊。 (5)外斐试验在病程第1周末仅少数阳性,且特异性不高。有资料显示双份外斐试验OXk 180-11 280阳性794% (100/126)。 (6)从病例资料分析,发热病程超过1周,患者受损害的器官越多病情越严重,若诊疗失误,未及时进行病原治疗,患者可因恙虫病立克次体产生的毒血症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中医:中医:沙虱病之名出沙虱病之名出时后备急方时后备急方,诸病源候论诸病源候论蛊毒病诸蛊毒病诸候候有有“沙虱候沙虱候”。又名沙虱毒。又

34、名沙虱毒。中医病机中医病机被携带疫毒邪气的沙虱幼虫叮咬而引起,毒邪留滞局部,腐肌败血。中医诊断中医诊断好发于夏秋雨量集中季节,多见于南方。近期去过流行区域,并在户外工作、露宿或田边草从中坐卧等,或有鼠类接触史。起病急骤。被叮咬处皮肤立即出现暗红色丘疹或疱疹,以后中央形成典型焦痂(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不等,焦黑色,边缘稍隆起,周围有红晕,一般无痛痒,无渗液,痂皮脱落后中央成凹陷性溃疡,焦痂易发于腋窝、腹股沟、外生殖器、肛门等处)。突发壮热,伴恶寒或寒战,头痛,身痛乏力,恶心欲呕,甚则表情淡漠,重听,谵语,昏迷,抽搐等。面红目赤,焦痂附近臖核肿大、压痛,部分病人肝脾肿大,相对缓脉。 96中医类证鉴别中医类证鉴别温毒发斑:亦有高热、面红目赤、斑疹、脾肿大等症,但好发于寒冷地区之冬春季节,斑丘疹泛发于全身,无焦痂,无相对缓脉。,稻瘟病:发病前有稻田劳作、疫水如鼠类接触史,有“高热、头痛一身疼,面红目赤,臖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