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期中考试文言文知识_第1页
七年级(上)期中考试文言文知识_第2页
七年级(上)期中考试文言文知识_第3页
七年级(上)期中考试文言文知识_第4页
七年级(上)期中考试文言文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上)期中考试文言文知识点复习 4.古代诗歌四首诗歌的分类1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古体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辞、乐府诗等;近体诗(唐以后 的诗歌)包括律诗(五言俾诗、七言律诗)和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其中,律诗从 上往下又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2 .诗歌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3 .诗歌按内容分(题材):叙事诗、写景诗、友情送别诗、爱国怀乡诗、咏物诗、咏史 怀古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一、观沧海L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是 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

2、其诗以慷慨悲壮、宏 伟壮观著称。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2 .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水何澹澹,山 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属于实写,描写了海水和山岛的景象, 由远及近。“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属于想象的虚写,表现大海吞吐 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3 .中心思想: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乔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开 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名句填空1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极力渲染大海苍茫雄浑的气势。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 廓。2

3、.“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表现草木欣欣向荣,生机无限。3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秋风萧瑟,波浪滔天的雄伟壮观的情景。4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四句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极写大海的辽 阔壮美,有丝亳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膜伏杨,志在 千里”的“烈士”胸襟。5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J四句是互文见义,作者以奇特而丰富的想 象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 的宽广胸怀和豪迈气魄。这是千古名句。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 .背景:天宝年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作者闻讯,写了

4、这首诗寄给他,表示慰问。2 .译文:暮春时节,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 要经过五条溪水;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 西3 .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遭遇的感伤情绪。4 .赏析要点: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诗中写“杨花”“子规”的作用是什么?(李白的这首七言绝句在前两句的写景中有什么特色?)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 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

5、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 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哀伤、惆怅气氛,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 的心情。1 .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本诗最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 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 之情。2 .诗人为什么偏要寄愁心与明月?答: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因为月照 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3

6、.“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因何而愁?有愁不向人当面说,却要“与明月”,又是为什么? 答:因朋友王昌龄“左迁”(贬官)而愁。作者并不在朋友身边,“闻”、“遥”可证。三、次北固山下1 .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人。2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客路”点明自己是客游在外,规定了全诗的情调氛闱,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己乘坐的船正 在绿水中向前行。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潮水上涨,江而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 高挂着。作者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 出来。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的是江上

7、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月残,连夜行舟的。 既写景又点出时令。这两句可以说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 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 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 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 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便想让大 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乡乡书”、“归雁”

8、与首联的“客路”、“行舟”,遥相呼应, 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跑旅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清淡的乡思愁情。3 .中心思想: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天的壮丽画而,写出了诗人客游他乡的 羁旅漂泊之情,并流露出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真挚情怀。名句填空1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在描绘长江景色。2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新事物孕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表达作者乐 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名句一一诗苑奇葩,艳丽千秋。)3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见雁思亲,表现了淡淡的思乡愁绪。4、这首诗的首 联、颔联、颈联都是对偶句。5 .你还

9、能想起另外一些表现乡愁的诗句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6 .站在江边微风轻拂,江水浩淼,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地飘荡在江而上,恰似王湾次 北固山下中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美景。四、天净沙秋思1 .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 之称。后人把他和关汉卿、白朴、王实甫称为“元杂剧四大家”。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 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一次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 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2 .题目解说:“天净沙”,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意为秋天里的思念。题眼是“思”,“秋” 是特定时节,“秋思”二字概括

10、了全曲内容。3 .前两句是写景,末二句为抒情。“断肠人在天涯”是这首小令的主轴,贯穿着整首曲的情 思:昏鸦还知道投树栖息,小桥流水旁的人家也有安身之地,而骑着瘦马的游子却只能在西 风古道上奔波。“夕阳”如血,可以想见它照在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同古道瘦马上会各有各 的色彩,但倍添迟暮苍凉之气氛是相同的。“天涯”二字的指出,与夕阳配合,正应了 “日 暮途穷”的成语,加重了悲凄衰残的色彩,说尽了千古翱旅人沉重的脚步与无限的愁闷。4 .此曲描绘了秋天黄昏的景色,烘托了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1-3句:用九个景物构成一幅水墨画,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 惆怅之

11、情。45句:用了夸张。表达游子漂泊在外思乡的悲情,点明了文章的主旨。8.世说新语二则一、译文:咏雪译文: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与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不久,雪 下急了,谢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落下像什么?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大体可以比作 把盐撒在空中。”而太傅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起。”谢太傅大笑起来很高兴。 这就是谢太傅大哥的女儿(谢道跟),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陈太丘与友期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来。太丘便 丢下(他)离开了。等太丘走后,友人才来。陈元方当年7岁,在门外玩耍。友人问元方:” 你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不来

12、,已经走了。”友人生气地说:”不是人啊!和 别人相约同行,自己却丢下我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过了正午还没来, 就是没有诚信: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节,”友人惭愧极了,下车拉元方,元方 跑进门去,看都不往回看一下(元芳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二、特殊用法的文言词语(-)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二)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 儿。2.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动词。今义:日期,名词。3.太丘舍去.:古义:离 去、离开今义:前往。4,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用。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今义:照顾或顾客。三、课文

13、分析1. “寒雪”“内集” “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点拨:融洽欢快轻松。2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点拨:“撒盐” 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 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它给人以春天即 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撒盐” 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3 .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福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种赞扬与敬佩)4 .陈太丘与友人期一文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要诚实守信,重视礼仪,也即文章的主

14、匕 日,5 .文中对谢道堪的评价如何?点拨:聪明有才学。6 .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点拨: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 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 ”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 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 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 “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 神。7 .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点拨: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 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

15、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 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8 .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点拨: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 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 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 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 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9 .通过文章对这两个人的描写,以及对这两人之间发生的事情的记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

16、 论?元方:明事理、懂礼仪:友人:不守信用、不懂礼貌知错能改启示: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10 .拓展延伸:(1)除“柳絮” 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词吗?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的 诗句吗?词:鹅毛、鸭绒、扬花、梨花、花絮、飞花,句: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一一韩愈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毛泽东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李白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一杜甫(2)你还知道哪些古代聪明小孩的故事。答: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王冕四岁画画;曹植七岁做诗丁甘罗十二岁做宰相;岳柱八岁指瑕;12

17、.论语十二章一、原文及翻译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2)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他)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 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跟朋友交 往是不是讲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从心所

18、欲,不逾矩。”(为政)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能不被外物迷惑, 五十岁时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能顺从自己的意愿却不 越过法度。”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6 .子曰:“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一箪饭,一瓢水,住

19、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 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子曰:“知之者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译文:孔子说:“知道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 人J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 而)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 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

20、,(看到 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10 .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11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译文: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却也不可以夺去他的志气12 .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恩切地提问并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 就在其中了二、文学常识填空1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 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孟子中庸并称“四书”。2

21、.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万世师表”,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三、给下列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四、解释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之(按时温习)2 .有朋自远方来3 .人不知而不愠4 .不亦君子乎(5 .吾日三省吾身(从)(了解)(生气、恼怒)指有才得的人)(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6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7 .传

22、不习乎(指老师传授的知识)8 .三十而立(指能有所成就)10.不逾矩(越过 1L温故而知新( 12.学而不思则罔 13.思而不学则殆 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9 .四十不惑(迷惑、疑惑)(法度)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惘而无所适从)(疑惑)可以)(凭借)(作为)能忍受)1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道的人)(喜爱、爱好)18 .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冷水)19 .曲肱而枕之(弯着胳膊)(表修饰)20 .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 .于我如浮云(对)2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 .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

23、.子在川上日(河边)25 .逝者如斯夫(往,离去)(代词,这,指河水)26 .不舍昼夜(止息)27 .三军可夺帅也(指军队)28 .匹夫不可夺志也(这里泛指平民百姓)29 .博学而笃志(坚定)30 .切问而近思(思切地发问)(思考当年的事情)五、通假字1 .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是愉快2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意思是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六、古今异义词语1 .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时:今义:时间。习,古义:温习:今义:习惯)2 .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日子。三,古义:多次,今义:数次)3 .温故而知新(古义:学过的知识:今义:旧的,过去的)4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好的方而,优点;今义:好的。从,古义:引申为学习; 今义:跟从。)5 .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允许)七、一词多义1 .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作为)2 .而: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却)温故而知新(表承接)3 .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道)温故而知新(理解和体会)4 .乐:不亦乐乎(快乐)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快乐)八、词语活用归类1 .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2 .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3 .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指老师传授的知识)4 .好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