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升高衔接学案二:古代汉语语法_第1页
初升高衔接学案二:古代汉语语法_第2页
初升高衔接学案二:古代汉语语法_第3页
初升高衔接学案二:古代汉语语法_第4页
初升高衔接学案二:古代汉语语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要点梳理一、通假字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作文字“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借用)。如:(1)不亦说乎?(论语)(“说”通“悦”,愉快;不能解释为“说话”)(2)便要还家。(桃花源记)(“要”通“邀”,邀请;不能解释为“要求”)二、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指文言文中的一个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应该学会在语境中分析推断多义实词的意义。如:“兵”: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木兰诗)田忌欲引兵之赵世传其兵法(名词,士兵;名词,军队;名词,军事)三、偏义复词指并列的两个语素只表达其中的一类意义。它一般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

2、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实际意义,另一个语素只作陪衬,不表示实际意义。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异同”一词偏在“异”上)四、古今异义指古汉语中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1词义扩大。如: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河”,古专指黄河,今泛指一般河流)2词义缩小。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妻子”,古指妻子和孩子,今指男子配偶)3词义转移。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烈士”,古指有远大抱负的人,今则专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4感情色彩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卑鄙”,古指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中性词;今指(语言、行为)恶劣,不

3、道德,贬义词五、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了现代汉语的语法功能去充当其他词类的现象,它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其类型及作用如下:重要提醒首先牢牢记住各种活用类型术语,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作用及句意进行推断。六、文言虚词高考考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其中“常见”指“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8个虚词;“在文中”指考查在具体语境中分析虚词用法的能力,而不是要求对虚词用法进行单纯记忆。如:“之”:公与之乘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水陆草木之花辍耕之垄上公将鼓之(代词,曹刿;代词,这件事;结构助词,的;动词,去、往;音节助词,不译)七

4、、文言句式文言特殊句式可分为: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1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汉魏之后,“是”作为判断词的用法才逐渐增多。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如:(1)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则”表肯定判断)(3)刘备天下枭雄。(无判断词)2被动句。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

5、”“见”等字表被动。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如:(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所”)(2)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感”为意思上的被动)3省略句。(1)省略主语。如: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3)省略宾语。如:投(之)以骨。(狼)(4)省略介词。如:林尽(于)水源。(桃花源记)(5)省略量词。如:一(个)人、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口技)4倒装句。(1)主谓倒装。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汝之不惠(主语)甚矣(谓语

6、)”的倒装,译为:“你太不聪明了!”(2)宾语前置。一般有三种情况。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宾语要前置;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要前置;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要前置。又总括为动词宾语前置与介词宾语前置两种情况。动词宾语前置古代汉语:宾语动词现代汉语:动词宾语翻译句子时要把宾语调整到动词的后面。如:忌不自信(否定句中代词“自”作“信”的宾语)忌不信自宋,何罪之有?(“之”为提宾的标志)宋,有何罪?唯利是图(“是”为提宾标志)唯图利重要提醒宾语前置的标志词语不用翻译。介词宾语前置古代汉语:名(代)词介词现代汉语:介词名(代)词如:微斯人,吾谁与归?(疑问代词“谁”作介词“

7、与”的宾语)微斯人,吾与谁归?(3)定语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马之千里者”是“千里马”的倒装,译为:“日行千里的马。”)(4)状语后置。如:投以骨。(狼)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译为:“把骨头扔给它。”八、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应以直译为主,总原则为“信”“达”“雅”,翻译时,做到“信”“达”即可,尽量字字落实、文从句顺。具体方法:1留:凡古代的朝代、年号、国号、日期、人名、地名、官职、物名、度量衡单位等专有名词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如: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和“阳城”保留)2删:把可略的字、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虚词删去。如:孔子云:

8、何陋之有?(“之”可删)3换: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释,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如: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群”译为“各种”,“响”译为“声响”,“毕”译为“全都”,“绝”译为“断绝”)4调:一些文言倒装句要按现代汉语语序调整过来。如:何以战?(应按照“以何战?”的语序翻译)5补:有些文言省略句,应补出省略内容。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翻译时应补上省略的词语,再(鼓)而衰,三(鼓)而竭专项检测1指出下列文言语句中的通假字。(1)诲女知之乎(论语十则)(2)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3)对镜帖花黄(木兰诗)(4)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略无阙处(三峡) (6)窥谷

9、忘反(与朱元思书)(7)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8)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9)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1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答案(1)“女”(r),通“汝” (2)“见”(xiàn),通“现”(3)“帖”(ti),通“贴”(4)“曾”(zng),通“增”(5)“阙”(qu),通“缺”(6)“反”(fn),通“返”(7)“被”(p),通“披” (8)“属”(zh),通“嘱”(9)“適”(zhé),通“谪”(10)“辩”(biàn),通“辨”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七里之郭:(2)人恒过:(3)而待楚寇矣:(4)

10、万钟于我何加焉:(5)肉食者鄙:(6)河曲智叟亡以应:答案(1)外城(2)犯过错(3)入侵(4)益处(5)鄙陋,目光短浅(6)通“无”3下列各句中“之”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闻之,欣然规往A忘路之远近 B渔人甚异之C处处志之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答案B解析B项与例句的“之”均作代词用,例句可译为“这件事”;B项可译为“这种景象”。A项,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补足音节,不译;D项,动词,往,到去。4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1)是马也 古义:今义:(2)一食或尽粟一石 古义:今义:(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古义:今义:(4)故虽有名马 古义:今义:答案(1)这,这

11、样判断词,是(2)有时或许(3)一样等待(4)即使虽然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及用法。(1)齐人三鼓:(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3)其家甚智其子:(4)吾义固不杀人:(5)将军身被坚执锐:(6)固以怪之矣:(7)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8)南极潇湘:(9)客之美我者:(10)中通外直,不蔓不枝:(11)寂寥无人,凄神寒骨:(12)皆指目陈胜:(13)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14)庶竭驽钝,攘除奸凶:(15)复前行,欲穷其林:(16)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答案(1)名词作动词,击鼓(2)名词作状语,当面(3)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聪明(4)名词作动词,讲义气(5)形容词作名词,坚硬的铠甲;

12、锐利的兵器(6)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怪(7)名词作动词,用篮子提;用水壶装(8)形容词作动词,到达(9)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丽(10)名词作动词,长藤蔓;发枝杈(11)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12)名词作动词,用眼看(13)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痛苦;使劳累(14)形容词作名词,奸邪凶恶的人(15)形容词作动词,穷尽(16)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6写出下列句子属于哪种句式,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答: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答: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答: (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核舟记)答: (5)陈涉自立为

13、将军,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答: (6)便要还家。(桃花源记)答: (7)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答: (8)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隆中对)答: (9)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观潮)答: (10)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答: (11)时人莫之许。(隆中对)答: (1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答: (13)何以战?(曹刿论战)答: (14)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答: (15)会宾客大宴。(口技)答: (1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答: (17)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答: (18)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 答案(1)判断句(者,也

14、)。我的妻子认为我美丽,是因为她偏爱我。(2)判断句(也)。作战是靠勇气的。(3)判断句(为)。中间那个戴着帽子、长着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4)省略主语。(佛印)平卧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5)省略谓语。陈涉自己立为将军,(立)吴广做都尉。(6)省略宾语。就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7)省略介词。欣赏山水得到的快乐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8)被动句(为)。地势险要,民心依附,贤能的人被他任用。(9)被动句(为所)。只有“敌船”被大火焚烧。(10)被动句(为所)。舌头一吐,两只虫子都被吞进肚子里。(11)宾语前置句(“之”作动词“许”的宾语,前置)。当时的人不承认这件事。(12)定语后置句(“修狭者”为“核桃”的定语,后置)。大概是挑拣那些长又窄的桃核来雕刻成核舟的。(13)介词宾语前置句(“何”为介词“以”的宾语,前置)。(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14)定语后置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