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组导学案_第1页
第四组导学案_第2页
第四组导学案_第3页
第四组导学案_第4页
第四组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组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共有4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再见了,亲人中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令人难以忘怀;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红军战士忠于党、关心同志胜过自己的高尚情操催人泪下;桥中老支部书记在生死关头,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壮举使人心潮难平;梦想的力量中那个年仅六岁的孩子的美好梦想让人感受到善良与同情心会凝聚和迸发出巨大的力量。这4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比如,再见了,亲人将抒情叙事相互交织,感情真挚强烈;金色的鱼钩先倒叙,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过具体的事例,赞美了老班长的高尚品

2、质,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之情;桥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上(精练、干脆)以及文章的结尾都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二是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三要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另外,入选的4篇课文篇幅较长,可通过本组教学,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

3、力。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口语交际与习作3课时,回顾与拓展2课时。课题再见了,亲人所属单元第四单元课时本课用2课时主备人王宏艳参加人本组全体教师审核人王宏艳教具准备 小黑板学习目标1.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3.会认8个字,会写12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

4、厚友谊。 第一课时自主调整【激趣导入】1、教师板书:亲人 什么是亲人?我们通常把什么样的人称为亲人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作家巍巍的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检查反馈】1、学习生字新词。噩耗 战役 雪中送炭 同归于尽大嫂 深情厚谊 2、比一比,组词 跨( )蓝( )摇( ) 挎( )篮( )谣( ) 3、走近作者魏巍:(19202008)著名作家,河南郑州人,曾用笔名红杨树。曾参加八路军,1950年底,奔赴朝鲜前线,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逐渐成长为一位有影响的部队作家。其主要著作有东方、地球的红飘带、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等。本文选自依依惜别的深情。4、交流有关

5、抗美援朝的资料。【导学释疑】一、 阅读全文,独自学习,解决下列问题:1、 课文中的“亲人”指谁?他们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2、 找出直接体现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段落,有感情的朗读。二、预估学生独学时出现的问题1、第一题的最后一问估计3、4号学生学习有困难;第二题学生感情朗读时每一段估计不到位(祈使句)三、解决问题的方法1、第一题的最后一问通过对学、群学、小展示以后估计问题不大,不过大展示时对4号学生抽查一下。2、第二题要大展示落实,先让一号学生读一个自然段,能把祈使句的语气读出来,即刻肯定,并引导小结这类句子的读法, 学生练读,再抽查24号学生读;如果1号学生读不到位,教师范读指导。【整理

6、释疑】1、“嫂”的书写,“谊”的读音。2、祈使句的读法【达标测评】一、我会填 1、“嫂”字是( )结构,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共( )画,第七画的笔画是( )。2、“谊”字的读音是( ),音序是( )二、我会组词,然后再填空。(课课练第二题) 第二课时【激趣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初步学习我们指导,朝鲜人民与志愿军战士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再见了。亲人【检查反馈】1、再见了,亲人一课,分别叙述了( )同朝鲜( )、( )、( )告别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对( )的深情。2、祈使句要读出请求、( )的语气。【导学释疑】一、 阅读课文,独自学习,解决以下问题。1、 阅读课文第

7、一至第三自然段,找出最感人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中朝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情厚谊。2、 有感情的朗读后三个自然段,说说你从 这几段文字中读懂了什么?想想此时此刻,志愿军们会说些什么?3、 想想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二、 预估学生独学时出现的问题1、 第一个问题学生独学时句子能找到,但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进行体会理解估计有一定的难度,第一个问题的学习如果不够深入,理解不够透彻,第二个问题的朗读不会得到升华,想象说话也不会精彩。2、 加强对本课写法的指导,这是一个难点,所以第三题估计大部分学生解决不了。三、 解决问题的方法1、 第一题在对学、群学小展示后,需要

8、重点抽查几个重点句的理解,针对2、3号学生。2、 第二题在小展示时发现有说的号的几个小组在大展示是再交流一下,如果没有特别好的就不进行大展示。3、 第三题是个难点,需要大展示,先让一号学生讲,能基本讲到的问题的关键点上,教师点拨,引导,讲不出来的教师讲解。【整理释疑】1、“雪中送炭”理解和应用。2、情感朗读海不到位。【达标检测】大课课练四、五、六。【作业设计】小练习册【作业反馈】1、“雪中送炭”的“炭”书写出现错误。2、阅读第六题的4小题写话不够理想。【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送打糕昏倒 大娘 救伤员失孙 深情厚谊 小金花救老王失母 大嫂挖野菜致残【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我通过琢磨词句,让学

9、生品味、推敲,感受其感情色彩,以阅读引起学生“内心体验”。让他们深深体会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那山高海深的、不是亲人却似亲人的感情。师生一起有感情的朗读,掀起了一段情感的高潮。教师不仅成为了学生阅读的导师、课堂阅读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放下了身份和他们一起朗读体会学习,而不是居高临下控制信息的专制的权威。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体验”、“品味”、“感悟”还给了学生。 课题15*金色的鱼钩所属单元第四单元课时一课时主备人王宏艳参加人本组全体教师审核人王宏艳教具准备 小黑板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

10、12个生字和新词。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示人物内心的写作方法。 3、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教育。教学重点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课时【激情导入】1、 了解长征,说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师:在长征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板书:金色的鱼钩)【检查反馈】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颧( )骨 抽噎( ) 收敛( ) 两鬓( )奄( )奄一息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照顾( ) 特别( ) 鼓舞( ) 衰弱( ) 舒展( ) 严厉(

11、 ) 3、想想课文主要讲谁,讲了一件什么事?【导学释疑】一,自由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1、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摘抄描写外貌的语句。2、找出最让你感动的片断,为此为主线,品析全文。3、小组合作学习:说说你对“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这句话的理解。二、预估学生独学时出现的问题1、第一个问题学时独学时可以解决。2、第二个问题学生可能对一些关键的句子把握不够准确。3、第三个问题是理解上的难点,大部分同学理解停留在表面上。三、解决问题的方法1、第一个问题组内小展示。2、第二个问题重点抽查各组的三号、四号同学,汇报不充分,再抽查一号同学,教师引

12、导,交流重点句。3、第三个问题通过大展示交流,一号同学汇报,教师引导分析,再抽查二、三号同学。【整理释疑】1、“搀”的书写,“噎”的读音。2、最后一句话的理解要加强。【达标测评】一、选择正确的读音 棵 ( k gu ) 唉( i i ) 鬓(bn bng ) 颧 (qun gun)二、改错别字 无边无崖( ) 喜出忘外( ) 两鬓班白( ) 烟雾弥慢( ) 饥饿威协( ) 壮烈毫迈( )【主题阅读】 “我是班长” 小练习册39到40页 【作业设计】小练习册【作业反馈】1、“鬓”注音有误,注成后鼻音。2、阅读第四题的第3小题理解不够全面。【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弯钩钓鱼

13、忠于革命、忠于党 老班长 安定情绪 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困难重重 壮烈牺牲【课后反思】 教学最后,我虚拟了一个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的场景,请学生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解“金色的鱼钩”的故事。讲解时让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如,“朋友,这是一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也是一个不平凡的鱼钩,就是这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鱼钩,曾挽救了三位年轻的红军战士的生命;就是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包含着一个十分动人的故事”(2)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教学效果明显。课题16 桥所属单元第四单元课时本课教学二课时主备人王宏艳

14、参加人本组全体教师审核人王宏艳教具准备 小黑板学习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咆哮、狂奔、拥戴、搀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领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到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无私无畏、英勇献身的崇高品质。2、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导学过程自主调整【激趣导入】1、 板书课题质疑:桥,让你想到了什么?2、 读课题,想想课文为什么以桥命名,究竟这是一座什么样子的桥呢?【检查反馈】1、大猩猩说什么,我会写 Po xio nng xio ( ) ( )Fng s fng ku

15、ng ( ) ( )2、 小鱼在吐泡泡啦!我会在泡泡上写字组词。 包 跑(跑步) 尚 ( ) ( ) ( )( ) ( ) ( ) ( )( ) ( ) ( )3、 照样子写词语。 乱哄哄 跌跌撞撞 【导学释疑】一, 自由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1、 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 找出课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3、 洪水来临时,人们是怎么做得,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4、有感情的朗读你感受深刻的句子。二预估学生独学时出现的问题。第二个问题3、4号同学汇报不够充分。二、 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个问题大展示落实,先抽查一号,并引导有感情的朗读,学生练读,然后再抽

16、查4号。【整理释疑】1、“肆”“搀”“祭”的书写。2、 掌握“哄”的多种读音。【达标测评】大练习册一,二、三。 第二课时【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让我穿越时空,看看一位老汉在生死攸关之际做出的人生选择,留下的感人事迹。【检查反馈】 1、课文写了一位共产党员面对( )。把生的希望( ),把( ),用自己的血肉之躯( )的桥梁。 2、读读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导学释疑】一、 阅读课文,独自学习,解决以下问题。1.阅读课文7-23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仔细读一读,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2、文中的老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课文来回答。3、课文在写法上

17、有什么特点?4、课文以“桥”命题有什么深刻含义。二、预估学生独学时出现的问题1、第一个问题,大部分同学能找到相关的句子,如果体会不够深刻,细腻。第二个问题人物形象就不会鲜明,高大。2、加强对本课人物写法的指导,第三个问题估计大部分同学理解上是一个难点。三、解决问题的方法1、第一个问题组内小展示后,重点出示几个重点句,抽查,强化理解。句子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句子2、老汉突然冲上去,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重点抽查2、3号学生)2.第二个问题从小展示中挑几个说得好的同学在大展示时交流一下。 3

18、.第三个问题是理解上的难点,必须进行大展示。先让1号学生讲,教师在关键点上进行点拨,引导。然后再抽查2、3、4号个一次,巩固理解。【整理释疑】1、 课文表达上的特点。2、 体会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达标检测】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黎明时分,面对突如其来的( ),人们( ),一百多个村民都毫无秩序地拥向那窄窄的( ),情况非常( )。 2、洪水咆哮着,像( ),从山谷里(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 )。二、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句子。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从“他像一座山”你体会到了什么?【主题阅读】 大练习册第38到39页。【作业设计】【作

19、业反馈】【板书设计】 桥 老支书 窄窄的木桥 像一座山 开始发抖 冲上去揪出儿子 痛苦呻吟 用力推儿子上桥 轰地塌了 被洪水吞没了 (不朽的生命桥)【课后反思】在教学时,我紧紧抓住两条线来展开。第一课时,我以描写洪水和雨水的句子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划自悟。学生很好地抓住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等句子,充分感悟了当时危急的情况,对人们当时的恐惧之感就体会更深刻了。再来读,紧张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在这样危急的时刻,老汉的出现也就成了必然。这一课的教学也就为下一个课时埋下了伏笔。

20、课题17*梦想的力量所属单元第四单元课时本课用一课时主备人王宏艳参加人本组全体教师审核人王宏艳教具准备 小黑板学习目标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等词语2、领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收获,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2、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导学过程自主调整【激趣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主人公叫瑞恩。他因为自己的一个梦想而改变了非洲一部分孩子的命运。让我深深感动。板书课

21、题:梦想的力量【检查反馈】1、扩词 筹( )( ) 颠( ) ( ) 吭( )( ) 激( ) ( ) 2、我会照样子写词语。 一声不吭(数字) 迫不及待(心情)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瑞恩的梦想是什么【导学释疑】一、阅读全文,独自学习,解决以下问题1、自由读课文,画出瑞恩是怎样实现梦想的? 2、在瑞恩行为的感动下人们都为帮助瑞恩实现这个梦想做了什么?3、默读课文,画出瑞恩实现梦想变化的句子,以及瑞恩在实现梦想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在小组中讨论。说说此时你心中最想说得话是什么?4、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二、预估学生读学时出现的问题1、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很简单,课文中可以直接

22、找到答案。2、第三个问题需要深入的学习课文,课堂必须给足自学时间,3、4号学生估计理解不够全面。3、第四个问题,升华主题,是理解上的难点,需要老师进行点拨。三,解决问题的方法1、 第一、二个问题通过组内小展示完成。2、 第三个问题大展示落实,小组集体展示,先让3号、4号汇报,再让1号、2号补充,不够到位的教师点拨。3、第四个问题大展示,以老师的点拨为主。【整理释疑】“泵”的读音,“募”的形近字。【达标测评】一、把下面音节补充完整。 b_ _u d_ 水 泵 筹 齐 颠 簸 X_ m_ 下 旬 募 捐 二、比一比,组词语。 旬( ) 募( ) 瑞( ) 句( ) 幕( ) 端( ) 三、读句子,

23、理解句子。 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1、这是一个什么句?请你改为陈述句。2、 “一个梦想”是指【主题阅读】 小练习册第44到45页阅读【作业设计】小练习册【作业反馈】1、 词语“颠簸”的书写2、 我的理想的书写不够理想。【板书设计】 梦想的力量 70元钱一口井 克服困难 辛苦劳动 筹2000元挖井 坚定执着 感动他人 加入梦想 打好第一口井 带去健康 增进友谊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认为自己做得较好的是:抓住了重点段落感知,特别是第六小节,也就是描写瑞恩克服重重困难自己靠做家务活挣钱这一节中,小瑞恩做了那么多事花了那么多时间足见他的耐心、坚强的意志。我让学生先读,然

24、后填表,加深了理解。最后我补充了瑞恩的简介,学生们都很钦佩他,惊叹梦想的力量之大,并从瑞恩身上学到了很多。 总结这节课,备课不够细致。今后我一定认真钻研,认真备课,上好每节课。课题口语交际四所属单元第四单元课时一课时主备人王宏艳参加人本组全体教师审核人王宏艳教具准备 小黑板学习目标1、 引导学生将自己曾经看到、听到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中,令自己深深感动的事讲给大家听。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选一件令你感动的事,要充满感情,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让听的人被你讲得故事所打动。导学过程自主调整【激趣导入】播放电视广播:每天晚上,年轻的妈妈打好热腾腾的水,给年迈的老奶奶洗脚。她日复一

25、日不变的行为,温暖了奶奶苍老的心灵。她不知道,无意中,她教会了自己孩子感恩。思考:看了这则公益广告,你有什么感受?【检查反馈】说说自己平时都为爷爷、奶奶,及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导学释疑】一、读口语交际要求,完成任务像电视广告中这样令人感动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古代历史上有许多感动的故事,请同学们来说说这些故事。1、讲古代感动的故事。如;孔融让梨、丹顶鹤的故事等。2、你为什么而感动?3、不仅我国古代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也层出不穷。交际提示:1、 明确要求、恰当选材。2、 认真回顾,讲清经过。3、 入情入境,充分表达。二、 预估学生独学时出现的问题估计3号、4号同学发言不会很积极。三、

26、解决问题的方法 1、课前进行充分检查,看看各组同学们预习的充分不充分。2、小展示尽量关注各组的发言情况,重点鼓励各组4号同学发言【整理释疑】1、大部分同学语言表达不够流畅。2、课前预习不充分【达标测评】【作业设计】【作业反馈】【板书设计】要求: 1、把感动的事件说清楚,说具体。 2、表达时口齿清楚,声音响亮。 课后反思课题回顾.拓展四所属单元第四单元课时一课时主备人王宏艳参加人本组全体教师审核人王宏艳教具准备 学习目标1、积累16个成语。2、懂得“程门立雪”的意思,懂得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尊敬教师的思想感情。3、巩固学习本组课文的所得,明白写文章要写真情实感才能感动别人,读文

27、章要入情入境才能被感动。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明白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读文章要入情入境。2、懂得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尊敬教师的思想感情。导学过程自主调整【激趣导入】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回顾与拓展。【检查反馈】3、 听写词语盘点词语10个。4、 生讲讲自己知道的成语故事。【导学释疑】一,自学课文88页-89页,解决以下问题1、默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想想你从他们的对话中发现了什么? 2、选择典型的句段,朗读体会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式。回忆学过课文中还有哪些课文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感情的? 3、自由读“日积月累”中的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试着给它们归类。 4、程门立雪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二,预估学生独学时出现的问题。1、 第一个问题3、4号同学学习有难度。2、 第二个问题朗读大部分同学应该能做到有感情的朗读。3、 第四个问题词语归类可能答案不一。二, 解决问题的方法1、 第一个问题先让1、2号学生,然后教师点拨,引导,并让学生在书上做批注。2、 第二个问题先知道各组朗读好的同学进行有感情的朗读,然后抽查一号的发言,鼓励本组同学补充。3、 词语归类可以依据学生的分类标准进行适当的点拨。【整理释疑】1、日积月累的部分词语强化理解。2、学生对成语故事掌握得不够,课外加强读书。【达标测评】大课课练回顾拓展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