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桥》优质教学设计精选_第1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桥》优质教学设计精选_第2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桥》优质教学设计精选_第3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桥》优质教学设计精选_第4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桥》优质教学设计精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桥 优质教学设计精选(一)教学目标1. 会写 9个生字,重点理解“咆哮、拥戴、呻吟、搀扶”等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4. 领悟课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 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 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课文题目的深刻含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会写“咆、哮、嗓、党”等 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惊慌、拥戴、沙哑、跌跌撞撞”等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理清课文的

2、脉络,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感受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惊慌, 为第二课时感悟人物 形象奠定基础。4. 体会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 播放山洪暴发视频,教师激趣导入。 黎明的时候,山洪暴发,来势汹汹,给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带来了可怕的灾难。村民们是怎样躲 过这场灾难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桥这篇课文。2. 出示课题,质疑思考:桥,让你想到了什么?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 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学课文。(1)轻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 么事?( 2)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把生字读正确,并自主识记

3、字形。 (3)圈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同桌一起讨论。2. 教师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1)正确认读下面的词语,注意把变色的字读准。 咆哮 嗓子 党员 流淌 沙哑 揪出 呻吟 废话 需注意的字音:“嗓”是平舌音,“呻”是翘舌音。 需注意的字形:“哮”的右边是“孝” ,不是“考”。(2)词语分类学习。教师出示词语,学生读一读,再结合课文把它们分成三类。咆哮 惊慌 清瘦 放肆 狂奔 势不可当 拥戴 狞笑 沙哑 跌跌撞撞 乱哄哄 揪出 你拥我挤 明确:描写洪水的词语:咆哮放肆狂奔势不可当狞笑 描写村民的词语:惊慌跌跌撞撞乱哄哄你拥我挤 描写老汉的词语:清瘦拥戴沙哑揪出(3)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概括

4、课文叙述的主要情节。 学法引导:教师提示学生抓住时间、人物、事件、结果四要素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示例:课文讲述了山洪暴发的危急时刻,老支书组织一百多人撤离,最后桥塌了,老支书英勇 牺牲的感人故事。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 16 自然段,感知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慌乱。(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描写洪水和村民的句子。(2)师生合作,学生朗读描写环境的内容,教师朗读描写村民的内容。2. 出示相关句子,学生交流,体会洪水之可怕。 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5、( 1)学生交流谈感受。交流后明确:这些句子多采用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像受惊的野马”“在路面上跳舞”“狞笑” 等词句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洪水的肆无忌惮。 作者把洪水说成魔鬼猛兽, 突出了情 况危急,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这些句子的语言非常简洁、精练,如:“像泼。像倒。”短短的四个字构成了两句话,渲染了 紧张的气氛,写出了雨水之大、来势之猛,为下文做了铺垫。 这几句话都写出了洪水的凶猛,且水位在不断上升,灾情在不断加剧,形势越来越严峻。(2)质疑思考:作者为什么用了这么多的笔墨来描写大雨和洪水?这些句子能颠倒顺序吗? 明确:这些内容属于环境描写, 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作者反复描写洪水的肆虐能

6、更好地展开后 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这些句子不能颠倒,它们显示出雨水越来越大,洪水越来越凶猛,暗示 着情况越来越危急。这些句子一步步地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3. 学生结合课本中的图片、文段,观察、想象、体验。 过渡:洪水如猛兽,席卷了整个村庄,正一步步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人们你拥我挤,想 找出一条生路, 却被洪水逼向了一座窄窄的木桥。 此时, 你能想象出他们惊慌失措的样子吗? 请大家再读一读描写人们惊慌失措的有关句段,想象当时的情景,感受村民们心中的恐惧。(1)教师出示相关语句。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2)质

7、疑思考: 此时的木桥是一座什么桥?(救命桥、生命桥。) 如果一百多号人就这样乱七八糟、 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 会是怎样的结果? (学生自 由猜测可能出现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 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自学掌握了重点生字,通过分类学习的方法掌握了几组词语。重 要的是,我们通过朗读,感受到了小说语言的精练。在作者简洁的描绘下,洪水肆虐的可怕情 景仿佛就在眼前,村民们的慌乱、恐惧我们也感同身受。作者不过用几小段文字,就给我们渲 染了一种危急、可怕的场景,而这些,都是本文的主角老支书出场的背景。在本课的学习 中,大家朗读

8、得都很认真,但一定要结合文字描述的情景读出紧张、危急的感觉,大家课后可 以多读一读,再体会体会。求生是人的本能。在死神面前,人都有求生的欲望,唯有一个人是例外。他是谁?在这生死攸 关的时刻他做出了怎么样的抉择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2. 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1. 听写或默写生字词。2. 正确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了解课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点。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汉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3. 体会和学习老汉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4. 理解题目的深刻含

9、义。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 出示课文中的句子,学生朗读,再次感受形势的危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2. 导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读出了洪水之猛、形势之危急和人们的慌乱。当洪水来临时,东面、西面都没有 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那么,如果一百多号人一起拥向这座窄窄的木桥会怎么样呢? 那此时的木桥还会是生命之桥吗?不会,它会变成(生补充) 。还好,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 一个重要人物出现了,他就是(板书:老汉) 。他在危急关头有何等壮举呢?让我们进入本课 的学习。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走近老汉,感受形象

10、。(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老汉的语句,读一读,填一填。(课件出示表格)老汉具体表现品质表现神态动作语言(2)组织学生品读第7 13自然段,质疑、交流。A.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思考:找出描写老汉的神态的语句,从中你体会出了什么?(“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写出了老汉的沉着、冷静、有威严。) 老汉的脸是“清瘦”的,可见他并没有多么健壮、伟岸,可是这里为什么说“他像一座山” ?(这里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村民们在山洪暴发时的“惊 慌” “疯了似的” “跌跌撞撞” “乱哄哄”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又写出了老汉在人

11、们心目中 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面对惊慌失措的村民,老汉默不作声,可是他心里也没有说话吗?你知道他心中在想些什么 吗?试着想一想,说一说。(示例:我一定不能慌乱,要让大家有序地过桥;雨啊,你快点停吧,洪水啊,你来得慢一点吧,让我们所有人都能够安全过桥吧!B.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思考:老汉的喊话分别强调了什么?(“桥窄!”是说实际情况,如果大家一哄而上,将会非常危险。“排成一队,不要挤!”是说过 桥的方式。“党员排在后边!”是说排队的秩序。) 为什么党员要排在后面?(出示课件: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一一入党

12、宣誓词。)(作为党员,就应该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且党员是群众的榜样,党员遵守了秩序,其 他人也会跟从,大家就能有序地过桥。 这三句话中,哪个标点引起了你的注意?这几句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感叹号连续出现了三次。每一个感叹句都很简短。老汉的话坚定、有力、明确,既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也显示出了老汉的镇定、果断。过渡: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 就像大山 一样铿锵有力。让我们用坚定的语气读读这段话。提示写法:文章中还有很多地方是用简短有力的句、 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的,这也是这篇文章 的表达特点,要注意。2. 抓住“矛盾”,梳理情节。(1)学生默读第14

13、 23自然段,画出描写洪水的句子。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思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特点?写出了什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蹿、舔、爬”等动词形象地写出了形势越来越危急。)过渡: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 村民们都按秩序过桥了吗?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 又发生了什么 意外呢?我们赶紧去看一看。(2)找出文中描写老汉与小伙子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指名读一读,一个读描写老汉 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一个读描写小伙子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3)前后对照,找出矛盾的地方。 矛盾之处:老汉:揪推小伙子:瞪推 思考:这一“揪”是把小伙子从哪里揪到了哪里?老汉犹豫了吗?从

14、哪里可以看出来? (老汉把小伙子从队伍中间揪出来,让他排到后面去。老汉没有一丝犹豫,从“突然冲上前”“吼”“凶得像只豹子”可以看出来。 ) 老汉和小伙子,他们说的、做的,前后似乎充满了矛盾。你们能读懂吗?(老汉毫不犹豫地把小伙子揪出来, 让他排到队伍后面去, 后来又“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 这一“推” 与“揪”相反, 老汉最后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伙子。 小伙子开始“瞪了老汉一眼” , 这一“瞪”是小伙子对老汉的不满、不情愿,但后来又“推了老汉一把” ,这一“推”,又是那 么心甘情愿地把生的希望让给了老汉。 )3. 理清关系,明白悬念。(1)朗读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感受结尾的特点。 朗读提示:

15、语速慢,语调低沉,满怀哀思和崇敬。思考:老汉与小伙子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样的结尾有什么特点?(父子关系。 课文结尾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是父子关系, 这种写作方法叫设置悬念。 课文的结 尾让人出乎意料,也更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2)了解了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后,再让学生谈谈对老汉的一“揪”一“推”有了什么新的 感受。(老汉爱群众胜过爱儿子,才会把他“揪”出队伍;老汉爱儿子胜过爱自己,才会用力把他推 上木桥。这一推,推出了一个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这一推,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这真 是一个有情有义的老汉哪!)小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老汉忠于职守,他是无愧的;作为一个父亲,他和天下父母一样爱 子情深

16、。在生死关头,老汉做出的重大抉择所表现出的大爱让我们为之动容。三、升华情感,深化主题1. 写话训练,表达哀思。过渡:英雄远离了我们, 他们的亲人更是肝肠寸断。 同学们,洪水无情人有情, 面对此情此景, 你最想说的是什么?请写下来。你可以对老汉说,可以对老太太说,也可以对村民们说。(1)学生写作小片段。(2)指名朗读自己写的片段,互相交流。2. 理解课题,深化主题。 过渡:老支书走了,但生活还得继续。如果获救的乡亲们重建了这座桥,该如何为这座桥起个 名字呢?说说你的建议,并说说理由。(1)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生命桥、父子桥、英雄桥、老汉桥、爱心桥)( 2)教师结合“桥”的含义,进行评价和小结。

17、小结:老汉以自己的威信、高风亮节以及果断的指挥把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 的“桥”。(3)拓展“桥”的广度,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特殊的“桥”。山洪里,他们用臂膀营救了一个个围困的群众,他们是希望之桥!风雪中,他们用生命照亮了一个个黑暗的村庄,他们是光明之桥!废墟中,他们用双手拯救了一个个垂危的生命,他们是生命之桥!过渡:同学们,让我们铭记这一座座桥,铭记这一串串闪光的名字吧,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 将来都能成为这样的一座桥,一座永不坍塌的桥!3. 交流收获,拓展提高。(1)让学生谈一谈学习课文之后有哪些收获

18、, 可以从思想内容上谈,也可以从表达方法上谈。(2)以诗结课,再次触发对老汉的崇敬之情。一座山/我不知道/你的姓,你的名/但我知道/你有一个动人的称呼老汉!哦,老汉! /你是一座山/一座镇定的山/征服了肆虐的洪水/一座刚毅的山/抵挡了可怕的灾难/ 更是一座深情的山/留下了高贵的人格。哦,老汉! /你将牢牢驻留在我们心间/永远,永远!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1. 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桥优质教学设计精选(二)教学目标1. 认识并会写本课“咆、哮”等8个生字,学会本课新字词,了解课文内容。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

19、的高贵品质。3.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 作用。4. 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教学重点1. 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结合老支书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 贵品质。2.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了解小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认识并会写本课“咆、哮”等 8 个生字,学会本课新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描述导入,孕伏情感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

20、桥(板书课题:桥) ,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 了一场可怕的灾难。究竟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 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二、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检测生字词预习和对课文的感知情况。1 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易错的字词“咆哮、呻吟、祭奠”等。 出示:生字:咆哮 嗓 淌 哑 揪 呻 废 词语:势不可当狞笑 拥戴 放肆跌跌撞撞呻吟 搀扶 祭奠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深夜, 当洪水袭来时, 老党支部书记冒着生命危险, 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 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谈话导入1 结合“奠”字理解“祭奠”的意思,想

21、一想:在本课中是谁祭奠谁?2 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三 、初步理解课文1默读课文。2思考、讨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么。3. 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出示:突遇山洪14;疏导撤离5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四、学习课文,感受洪水肆虐的危急与人们的恐慌1 自由读文,把文读通,把文中能带给你害怕感受的句子多读几遍。 2随机交流:哪处让你最害怕,就读那一处。 (随机询问:你会感到害怕?) 点拨语(可随机改变) :(1)第一句:像泼,像倒,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2)第二句:把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读出来。3洪水中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从哪里体会到?五、拓展延伸

22、想象一下:你拥我挤、跌跌撞撞的人们像疯了似的折回来,会是怎样的表现? 人们就是这样被逼入了危险的绝境,读一读。出示: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2.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 作用。3. 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听写,回顾前文1. 听写词语 咆哮 流淌 呻吟 揪出 沙哑 废弃2. 用上以上词语复述课文内容,并说说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二、感受危情,引生入境1. 自由读课

23、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2. 交流:(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 来,势不可当。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狂奔而来,势不可当。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当”的意思。 (板书:山洪咆哮而来 势不可当)(3)指导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4)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说一说, 读一读。(随机理解词语: 跳舞、狞笑) 3. 过渡: 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

24、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 跑,寻找生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 ) 这座桥现在重要吗?重要! 因为在当时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 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 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板书:人们你拥我挤 跌跌撞撞)4. 出示 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 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 会是怎样的结果? (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三、解决重点,体会精神1. 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 他面对乱哄哄拥到木桥桥头的人们是怎 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25、( 1)先村民到木桥前,便于指挥。(2)号召党员同志排后,体现党员同志的先进性。( 3)不顾私情,支持让非党员村民先行,先人后己。( 4)舍己为人,壮烈牺牲。2. 教师指导:(1)在老汉的指挥下,慌乱的村民们又是怎样过桥的? 学生理解“依次”的意思。 “依次”的意思就是一个接一个的,非常有序。 引导学生排一下过桥的顺序: 出示 村民 - 党员 - 老汉。3. 你觉得这是一名怎么样的老汉?老汉用自己和儿子的生命换来了一百多号村民的生命, 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共产党员先人后己、 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他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板书:老汉忠于职责 舍己为人)四、重回题目,解决难点出示: 课文为什么以“桥”为

26、题目?你认为这座桥把什么与什么连接起来了? 学生汇报。师生评价,教师指导: 题目中的“桥”不仅仅是指那座窄窄的木桥。这位深爱着自己儿子的父亲,这位忠于职责、舍 己为人的老汉用他的生命架起了一座桥, 一座救了群众的生命桥呀! 这座桥连接的是什么? (生 与死、奉献与索取、党员与群众)(板书:桥)五、领悟写法,体会效果学生读课文第722自然段,找到关于老汉的描写,看看哪处描写最能打动你。 生相互交流。引导学生汇报自己最受感动的描写。 抓住老汉的语言描写。出示:老汉沙哑地喊话: “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 同学们观察这几句语言描写有什么特点?(句式简洁,感叹号连续出现三次。 ) 引

27、导学生理解体会形势危急,而老汉的喊话像大山一样坚定,是一个临危不乱的人。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语言描写。老汉面临的“危”是什么? (恶劣的环境,人们慌乱的局面。 ) 到文中描述环境的恶劣的相关语句,学生谈体会。 抓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语句较强的表现力。 你又从哪里体会到了人们的慌乱呢? (抓住“跌跌撞撞、你拥我挤”等关键词来体会。 ) 指导朗读。师:在凶猛无情地洪水面前,死亡一步步逼近,老汉镇定地喊话生接读。 师:在人们你拥我挤的慌乱情形下,老汉焦急而又坚定地喊道生接读。 小结:环境的恶劣描写和人们的慌乱更加衬托出了老汉的临危不乱。 文中还有对老汉的语言描写吗?找

28、出来读一读。对于老汉这个人物的描写,除了语言,还有哪些方面?(对老汉的刻画,文中还有动作的描写。抓住动作揪、神态一一凶得像只豹子等有关语句朗读体会,体会老汉的不徇私情。因为小伙子是党员,小伙子同时也是老汉的儿子。 )(5)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了解人物关系。 师小结:我们读书,就要课文的前后内容连贯起来理解。 老汉把自己的儿子揪了出来结尾点明, 但在前面已经让人感觉关系不一般。 前面巧设了悬念, 与结尾相照应起来。 使得这一结尾让人 感觉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六、课后练笔,延续感情1. 学生朗读:出示: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 两个人。她丈夫和她

29、儿子。2. 师:同学们,听,风在呜咽着;看,云也低垂着。满面泪痕的老太太在别人的搀扶下来了, 获救的村民们都来了,站在残桥前大家思绪万千、轻轻低语。假如你是获救的村民,你会低语 些什么?(学生写一段话)3. 同学们,我看到你们的泪,也听到了村民们对村支书的怀念。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洪水中,是 老支书一一这位清瘦的老汉,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用他的生命架起了一座桥呀!木桥虽然塌 了,但相信老支书这座救了群众的生命桥,已经从那一刻起永远矗立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板书设计 内容 桥山洪咆哮而来 势不可当 人们你拥我挤 跌跌撞撞 老汉忠于职守 舍己为人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桥 优质教学设计精选(三)教学目标1

30、. 学会本课“咆、哮”等生字,理解“惊慌、跌跌撞撞、拥戴、沙哑、呻吟”等词语,能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的故事,体会课文中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2. 了解和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理解描写老汉在关键时刻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感 受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3. 体会主人公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教学重点从描写老汉的词句中感悟老汉的崇高精神。教学难点理解“桥”的深刻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 在日常生活中,相信同学们都看见过小木桥,踏过石板桥,惊叹于城市的立交桥,这些都是看 得见摸得着的桥,还有一种桥

31、叫生命桥。它是老羚羊为救年轻羚羊,牺牲自己,让年轻羚 羊飞渡悬崖的桥; 是蚂蚁为了让自己的同伴在烈火或大水中留下来而抱作一团滚过火、 蹚过水 的桥。这些都是动人心魄的桥。今天,仍有一座桥在演绎着动人的故事。 ( 板书课题 : 桥)二、提出要求,自学课文要求:(1) 自由读课文 ,学习生字新词。(2) 想一想: 课文写了怎样的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汉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 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三、再读课文,感受“感动”1. 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2. 交流 :(1) 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黎明的时候,雨突

32、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 来, 势不可当。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 , 势不可当。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2) “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当”的意思。(3) 指导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4) 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 ( 随机理解词语 : 跳舞、狞笑。 )3. 过渡: 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 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他们找到了吗? (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 ) 这是一座普通的桥 吗?不, 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 因为它窄窄

33、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 整个村庄的生 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4. 讨论: 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 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 会是怎样的结果? (学生自由 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危急。 )5. 是的,在危急关头, 年迈的党支部书记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 他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呢?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1) 先于村民来到木桥前,便于指挥。(2) 号召党员同志排在后面,体现党员同志的先进性。(3) 不顾私情,让非党员村民先行,先人后己。(4) 舍己为人,壮烈牺牲。6. 你觉得这是一名怎样的老汉?老汉用自己和儿子的生命换来

34、了一百多号村民的生命, 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共产党员先人后己、 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他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四、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新词。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抓住言行,研读体会1. 指名读第 7 自然段到第 23 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仔细读一读, 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2. 课堂交流,教师随机指导。(1) 出示句子 :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老汉“不说话”,却使人们停住了脚步,不再疯一样地拥上木桥。老汉真是“一座山”吗? 为什么?老汉先村民来到木桥前,却没有夺路而逃 , 真是一个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好书记,怪不得他 受

35、人“拥戴”,老汉在村民中的威信“像一座山” 。 联系上下文,理解“拥戴”。老汉为什么会受村民“拥戴”呢?想象老汉为村着想、为民着 想的事例。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2) 出示句子 :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 :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 到后面去 !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比较句子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 汉凶得像只豹子。老汉突然跑上前,从队伍里拉出一个小伙子,叫道 :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老 汉凶得很。“冲、揪、吼、像只豹子”写出了什么? ( 动作果断,不容置疑。 ) 老汉明知

36、道这是自己的儿子, 是自己的后代, 为什么还一定要小伙子排到最后去?这是一位 怎样的老汉? ( 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徇私情,舍己为人。 )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3) 出示句子:“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 老汉如果能喊,要喊的是什么?写下来。 交流、朗读学生所写的句子。 这是一位怎么的老汉? 老汉是党支部书记,也是一位父亲,他血气方刚,也充满父爱。但是,当个人与大家的利益相 冲突时,他毅然选择的是“先人后己” !所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说的太多太多3. 再读课文加深感受:选择第 7 自然段到第 23自然段中令你最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二、启发想象 , 体验感悟

37、1. 洪水退了, 村民们得救了。 但老汉却与自己的儿子永远离开了自己的亲人。 齐读最后 4 个自 然段。2. 同学们,老汉牺牲后,村民们会怎么做?怎么说?想象当时的一个场景,以不同的身份,写 一个片段。参考题目 : 爷爷,我们想您 ! 老支书,慢走 ! 挥泪送别老支书 ! 我们永远纪念您 ! 洪水退后三、领悟写法,激发情感1. 自由朗读全文,想想课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2. 根据学生的理解和领悟,随机指导学生在课文中发现。(1) 巧妙地设置悬念。讨论:课文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2) 用环境描写烘托紧张的气氛,突出人物形象。(3) 语言简练,语句简短。四、作业布置1.

38、摘抄课文中有特色的句子。2. 用环境描写写一段话。板书设计 ( 生命 ) 桥 老汉洪水村民沉着、镇静凶猛惊慌失措无畏、英勇可怕毫无秩序不徇私情魔鬼跌跌撞撞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桥 优质教学设计精选(四)教学目标1. 会写 8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抓住重点语句和段落体会老支书舍己为人, 不徇私情、 英勇献 身的崇高精神。3. 领悟环境描写以及设置悬念的结尾对烘托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体会小小说的表达特 点。教学重点1. 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 结合老支书的语言、 动作等描写, 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 贵品质。2.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

39、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初步了解小说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了解小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会写 8 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词语。2. 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一连下了几天的大雨,一场可怕的灾难降临到这座美丽的小山村,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个 可怕的黎明。(播放山洪爆发的视频)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场面,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吗(汹涌澎湃 凶猛)过渡: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看看在这山洪无情的小山村里发生了感人事情吧!二、介绍作者及小说文体1. 谈歌,原名谭同占。祖籍河北完县(今

40、河北省顺平县) 。作家、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代表作品:天下荒年、票儿、家园笔记等。2.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 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概括, 通过叙述人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 塑造人物形象, 展开作 品主题, 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从而艺术的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 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三、初读感知1.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 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 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出示带生字的

41、新词,让学生认读。咆哮 嗓子 流淌 沙哑 揪住 呻吟 废话 (重点指导生字“呻”为翘舌音;前鼻音“呻” ,后鼻音“淌”等。 )(2)学习多音字:折(Sh e Zh e Zhe) 读句子,找发现。树林里的小树苗,有些被折断了。 读一读:她从没做过折(She)本生意,这次贩运果苗,由于车祸折(Zhe)断了树根,折(Zh e) 腾了一个多月依然赔了很多钱。( 3)理解词语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咆哮 形容来势十分迅猛,不能抵挡。势不可当形容人暴怒喊叫或水流奔腾的巨大声响。狞笑推举,拥护。拥戴凶狠恶毒的笑。沙哑(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放肆噪音低沉,不圆润。呻吟为追念死者并安抚其在天之灵而举行仪式。祭奠

42、指因痛苦而发出的声音或者发出像叹气的声音。(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4. 再读课文,理清顺序。(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记叙了一位村支部书记在洪水到来时, 沉着镇定地指挥村民撤离,最后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感人故事。 )四、学习“会写字”咆 哮 嗓 淌 哑 揪 呻 废1. 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2. 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咆、哮、嗓、哑、呻” ,左右结构,左小右大。 “淌、揪”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废” 半包围结构。)( 2)老师范

43、写 , 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淌、揪” ,学生练写。 淌: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上部是小字头。揪: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中间的“禾”的最后一笔变成点。五、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 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知道了老支书把生的机会留给 了别人,而将危险留给了自己。七、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新词。2. 正确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 托

44、作用。2. 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1. 昨天,我们学习了桥 ,知道桥有看得见的,如:木桥、石桥、铁素桥;也有看不见的, 如:心灵的桥、生命的桥、友谊的桥。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座怎样的桥呢?这节课我们将 一起来继续学习。下面我们复习一下这些词语,请同学们来看看,这些词语你都会读吗? (出示词语,抽生朗读) : 咆哮 狞笑 放肆 势不可当(个别读或开火车读)拥戴 清瘦 沙哑 揪出2. 这些词语是有规律的, 你发现了吗? (上面一排是写洪水的, 下面一排是写老支书 的。)(师相机板书:洪水 老支书)3. 请你们在上面一排每个词语的前面,添上“洪水”两

45、个字读读。 (分组赛读)4. 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洪水汹涌、很是可怕) 那么洪水到底有多可怕,老支书有多伟大。我们一起看看自学提示。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课件)自学提示:( 1)熟读课文,请用“”勾出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并旁批出你的理解。(2)请用勾出老支书让你感动的句子,并旁批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3)把这些句子抄写下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老汉让你感动的品质。( 4)这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是什么?1. 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请将你找到的描写洪水的句子读读。2. 抽生汇报:师:同学们找的都很准确,但是像刚才几位同学那样读,能让人感受到洪水的可 怕吗?(不能)请自由练读,通过

46、朗读告诉大家,这是场怎样可怕的洪水。3. (出示课件)(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3)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4)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5)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4. 生练习读。 选择一句你能读的最好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师相机指导朗读,个别读、师 范读,生闭眼想象、男女生读、齐读)5从这五句话中, 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涨, 灾情在不断地加重。 此时此刻, 村民们会怎么办呢?(出示课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 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

47、似的折回来。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6你读懂了什么?(村民惊慌失措、惊恐不安)三、聚焦老支书,体会老党员的形象1. 同学们,现在的情况变得十分危急。洪水来势汹汹、势不可当;村民惊慌无措、惊恐不安!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谁出现了?2.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老支书的句子。3. 生汇报。(师相机出示课件)(1)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2)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4. 师:在势不可挡的洪水面前,在惊慌失措的村民眼里,老汉像座山。5. 从哪个动作让你感觉到此时的老汉像一座山?站。站着6.

48、是啊,老汉像一座大山稳稳地、镇定地站在木桥前,挡住了肆虐的洪水,挡住了乱哄哄的村 民。(学生能完整说出更好)7. 谁能像老汉一样稳稳地站着,有感情地读这两段话。 (个别读、男生读、齐读)8. 在这危难时刻,老支书下了一道啥命令?( 3)(课件出示)老汉沙哑地喊话: “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从中你体会到老汉的什么精神?哪个标点引起你的注意?我们应该怎 么读呢?“桥窄”是对所有村民说的,干净利落。 “排成一队,不要挤! ”指挥村民有序撤离。 “党员排 在后边!”那排在前面的是谁?(群众)说明老支书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先人 后己、舍己为人、人民利

49、益高于一切)老支书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 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 (响亮、干脆、 有力、节奏快)(抽读、师范读、齐读)师小结:在洪水面前,老汉作为一名党员, 一名党支部书记,心系群众,把生的希望留给百姓, 他就像一座山。四、体会老支书父亲的大山形象1. 老支书的大山形象让我们刻骨铭心。除了老支书,文中还有一个人作者也进行了具体描写, 谁?(板书:小伙子)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的句子,用你喜欢的符 号做上标记。2. 学生汇报。(师相机出示课件)(1)老汉突然冲上前, 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 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50、2)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3)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 “你先走。”(4)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3. 这几段话是对人物的具体描写,在这里作者采用哪些手法来表现人物呢? (动作、语言)4. 请同学们找找句中的动词,前后对照看看能不能发现特别的地方。(矛盾之处 板书: 揪推; 瞪推 )(个别读、男女读、齐读)5. 老汉和小伙子,他们说的、做的,前后似乎充满了矛盾。同学们,你们能读懂吗?6.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 , 猛然间, 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老汉想要说的话很多,但是一切都来不及了。 作为一个父亲,他多么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 活下来。 洪水吞没了老汉的身躯

51、,但是却永远吞没不了那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 留给自己的崇高的精神。 )方法指导: 设置悬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 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 和热烈关心的心理的一种写法。设置悬念是记叙文写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这样的巧妙设置, 更让我们了解到老汉作为一位党支部书记,在群众与党员面前,他选择了(群众) ;作为一位 平凡的父亲,在自己与小伙子之间,他把生的希望给了(儿子) ,老汉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 形象更加熠熠生辉了。曲折的故事情节,巧妙地结尾让老汉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的高大。7. 似懂又非懂,令人费解,是吧?没关系,如果你读了下面这段话,老师相信你在顷刻间会明白许多许多(出

52、示课件)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 人。她丈夫和她儿子。8. 让我们一起怀着沉痛的心情读读这段话。9. 你读懂了什么?(老汉和小伙子,原来竟然是一对亲生父子啊! ) 这是这篇课文真正的结 尾, 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尾。为什么课文最后才交代他俩的关系呢?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巧妙设置悬念。 )10. 谈谈你心里的老支书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交流汇报。五、拓展延伸,升华主题1. 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舍己为人、 舍小家顾大家的共产党员, 文中的老汉只是其中之 一,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出示课件)2. 你学完这课,觉得这是座什么桥?首先它是一座木桥, 更是老

53、支书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的 跨越生命的桥梁。3. 此时,你肯定有很多话想说,让我们用一句话表达对老支书的赞美、敬佩与怀念吧! (生完 成课堂练习,然后交流汇报)六、课堂小结本文记叙了一位村支部书记在洪水到来时, 沉着镇定地指挥村民撤离, 最后把生的希望留给别 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 身的崇高精神。七、作业布置1. 摘抄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桥 第二课时优质教学设计精选(一)教学目标1. 认识 6 个生字,会写 14个生字。能正确理解“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豹 子、乱哄哄、跌跌撞撞”

54、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品味语言中深刻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心系群众、 临危 不乱、先人后己的崇高精神。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汉的崇高精神。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品味语言中深刻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心系群众、 临危不 乱、先人后己的崇高精神。教学难点 从描写老汉的语句中感悟老汉的崇高精神,并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12 课桥,齐读课题。2、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写作顺序。 (突遇山洪、疏导撤离、桥塌殉职、祭奠英灵。 )3、洪水是怎样的,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 (拟人、比喻、短句)

55、 (板书)4、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村民又是怎样的?(惊慌失措) (板书)二、品读描写老汉的语句,体会老汉的崇高精神。导语:同学们,现在的情形是洪水势不可挡! 村民们惊慌失措! 在这危难时刻有一个人出现了, 他是谁?(老汉)让我们走进老汉,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预设一:心系群众、临危不乱的老汉。(课件出示: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 从“盯”字看出了什么?沉着、冷静。在这些惊恐不安的村民眼里,老汉像什么?(一座山

56、) 哪个动作让你感觉到此刻的老汉像一座山?(站)如果让你在“站着”前面加个字,你怎么加? 是啊,老汉像一座大山稳稳地、 镇定地站在木桥前, 挡住了肆虐的洪水,挡住了乱哄哄的村民。 指名读这部分内容,在全班齐读。预设二:先人后己的老汉。 (出示课件:老汉沙哑地喊话: “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 1、在这危难时刻,老汉下了一道命令什么命令? 2、“党员排在后边”说明什么?(老汉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3、哪个标点引起了你的注意?(三个感叹号)4、此时老汉的心情是怎样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急促)学生练读。 师生接读。1)在洪水来临时,老汉第一个赶到了那座木桥全村人逃命的唯一通道旁,他想:我不能 丢下我的村民不管,他站在桥边,沙哑地喊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