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梳理.精品文档.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题型:Ø 1、单项选择题: 30×1'=30分Ø 2、辨 析 题: 4 ×5'=20分Ø 3、简 答 题: 5 ×6'=30分Ø 4、材料分析题: 2×10'=20分教育知识与能力课程体系Ø 第一章:教育基础Ø 1、教育学基础知识Ø 2、教育基础知识Ø 3、我国小学教育Ø 4、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Ø
2、; 5、教师及其专业发展Ø 6、小学学校管理、Ø 7、小学教育科学研究Ø 第二章:学生指导Ø 1、个体身心发展与教育Ø 2、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Ø 3、小学智育Ø 4、小学德育Ø 5、小学生心理健康及心理辅导Ø 6、小学生的安全指导Ø 第三章:小学班级管理Ø 1、班级和班集体Ø 2、班级管理Ø 3、班级活动Ø 4、少先队活动Ø 5、课外活动Ø 5、班主任Ø 第四章:学科知识Ø 1、小学语文Ø 2、小学
3、数学Ø 第五章:教学设计Ø 1、教学设计与教案Ø 2、小学综合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Ø 3、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Ø 第六章:教学实施Ø 1、教学概述Ø 2、教学过程Ø 3、小学教学原则Ø 4、小学教学方法Ø 5、小学教学组织形式Ø 第七章:教学评价Ø 1、教学评价Ø 2、教学反思第一章:教育基础一、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Ø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前教育学时期)Ø 1、 西方世界的教育萌芽Ø 毕达哥拉斯:金言(古希腊)Ø 柏拉图:理
4、想国、美诺篇(古希腊)Ø 亚里斯多德:政治学Ø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古罗马)Ø 2、中国的教育萌芽Ø 孔子:论语Ø 孟子:孟子Ø 无名氏:中庸Ø 无名氏:大学Ø (二)教育学的创立时期(独立阶段)Ø 创立条件:Ø 1、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Ø 2、近代科学发展的总趋势使然;Ø 3、著名学者的个人努力。Ø 创立的标志:Ø 1、教育问题成为专门范畴;Ø 2、形成了教育概念和范畴体系;Ø 3、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Ø 4、产生了重要
5、的教育家和教育著作;Ø 5、出现专门教育研究机构。Ø 主要教育学家:Ø 1、培根:英国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鼻祖”Ø 贡献: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提出;Ø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Ø 贡献:大教学论,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Ø 3、康德:德国哲学家Ø 贡献:康德论教育认为“教育是一门很难的艺术” Ø 4、赫尔巴特: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Ø 贡献:普通教育学第一部现代教育学著作,“科学教育学奠基人Ø 5、洛克:英国哲学家Ø 贡献:教育漫话提出了绅士教育理论体系Ø
6、 6、卢梭:法国思想家、社会活动家Ø 贡献:爱弥儿反封建的理性革命声音在教育领域的表达。Ø (三)、教育学的发展时期(科学阶段)Ø 1、实验教育学Ø 代表人物:梅伊曼、拉伊Ø 主要观点:(1)反对思辨教育 (2)主张用实验心里学研究教育问题(3)提出教育三阶段:假设、实验、验证(4)教育实验在教育实践中进行(5)用实验、统计、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问题2、文化教育学Ø 代表人物:狄尔泰、利特 Ø 主要观点: (1)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 (2)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3)教育问题的研究应该采取理解和解释的方法(4)教育目的是
7、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3、实用主义教育学Ø 代表人物:杜威 Ø 主要观点:(1)教育即生活(2)教育即经验增长(3)学校是雏形社会(4)课程组织以学生经验为中心(5)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6)教学过程体现个别差异性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Ø 代表人物:米丁斯基Ø 主要观点: (1)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2)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3)教育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4)教育与劳动相结合 (5)教育与政治、经济相互制约又相互独立 (6)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Ø 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Ø
8、 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Ø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教育诗Ø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Ø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潮典型代表Ø 陶行知:生活教育5、批判教育学Ø 代表人物:鲍尔斯Ø 主要观点: (1)当代教育在维护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 (2)教育与社会相对应 (3)人们对事实上的教育不公平丧失了¡°意识¡± (4)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 (5)教育现象充分利益纷争教育学发展的总体特征:(1)教育学的发展总是受到具体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制约;(2)不同的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教育风格和传统;(3)教育
9、学的发展得益于不同教育学派之间的相互批评和借鉴;(4)教育学理论内部的分歧有加大的趋势,教育学的学科声誉受到严重影响。(四)当代教育学的状况当代教育学的五大特征: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初步形成教育学科体系,出现了各种层次和类型的综合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5、教育学加强了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学”与现代意义上的“学”的含义的差别:Ø (1)传统文化中“学”的目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明了事理;Ø (2)学的方法是内省而非外烁Ø (3)学的内容
10、为历史与道德,不含科学技术Ø (4)学的主体包括每一个人,不局限于儿童与成人。(二)教育的定义Ø 1、教育的定义:Ø 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Ø 2、教育的定义的理解Ø (1)描述了教育的实践特性。Ø (2)把教育看作是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两个耦合的过程。Ø (3)强调教育的“活力性”,教育在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过程中起“促进”和“加速”的作用。Ø (4)强调教育行为发生需要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Ø 1、学校教育:
11、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结论: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是直接的教育者Ø 3、教育者:Ø 包括:(1)教师Ø (2)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Ø (3)教育管理人员Ø (4)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Ø 4、受教育者:即教育对象,各级各类学生。(1)学生的一般特征:实践活动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2)特殊性表现在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不是一尘不变的,而是在随着外界影响不断变化的。Ø 5、教育影响:Ø 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
12、的内容,也包括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1)内容:教育内容和教育材料(2)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6、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者关系(1)三者相互独立、相互规定,构成完整的体系。(2)没有教育者,就没有受教育者,也就没有具有特殊发展价值的教育影响;(3)没有受教育者,整个教育工作就失去了对象;(4)没有教育影响,教育工作也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三、教育起源与发展Ø (一)教育的起源Ø 1、神话起源说:Ø 代表人物:所有宗教都持这种观点Ø 观点:1、教育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Ø 2、教育的目的是体现神和天的
13、意志。Ø 评价: 1、非科学的Ø 2、反映了认识水平的局限2、生物起源论Ø 主要观点:Ø (1)人类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 Ø (2)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的过程;Ø (3)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Ø 评 价:Ø (1)标志着教育起源问题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Ø (2)错误在于未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3、心理起源论Ø 代表人物:Ø 孟禄(美国教育家)教育史Ø 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Ø 评 价:Ø (1)从心理学观点出
14、发,批判了生物起源论;Ø (2)没有解释人类本能与动物的类本能的界限,离生物起源说并不远。4、劳动起源论Ø 代表人物:Ø 恩格斯Ø 米丁斯基 (苏联) 世界教育史 Ø 主要观点: (1)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 (2)制造、使用工具及生产劳动 经验、技能技巧 生存与发展 传授给下一代(教育)Ø 评 价:Ø 这种观点是对恩格斯思想的曲解;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非所有活动的最充分条件。5、生活需要起源说Ø 代表人物:Ø 杨贤江、钱亦石Ø 主要观点: (1)教育的发生就植根于当时当地的人民实际
15、生活的需要。它是帮助人营谋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 (2)教育只能起源于人于环境互相作用的需要。 Ø 评 价:Ø 该学说的局限性在于未考虑到从需要到现实的限制因素和中介因素Ø 1、原始社会与原始教育Ø (1)特征: 教育水平低。没有产生制度化的教育机构,教育内容贫乏,教育方法主要史口耳相传和实践模仿; 教育没有阶级性。 教育与原始宗教或意识有着紧密的联系。Ø 2、古代社会与古代教育Ø (1)奴隶社会及其教育Ø 特征: 古代学校的出现。最早在埃及,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我国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的商代。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古
16、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Ø 结论:学校的产生标志着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的第一次分离。Ø 奴隶社会教育的阶级性表现:Ø 教育目的:培养奴隶主治国所需人才Ø 教育对象:奴隶主贵族子弟Ø 教育内容:军事教育和道德教育Ø 教育方法:体罚盛行Ø 教师地位:被赋予很大权利,具有很高权威(2)封建社会及其教育Ø 特征:教育目的:培养统治阶级所需的官吏和骑士;学校教育具有鲜明阶级性、等级性和宗教性;教育内容:以道德文章和宗教经典为主;教育方法:严格的纪律约束,辅以个人自学和修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积累了较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教学
17、思想。3、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Ø (1)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教育Ø 特征:教育目的: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同时给予广大劳动人民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 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 课程结构、内容得到了不断调整,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新教学方法不断出现;师生关系民主化;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Ø 双轨制:Ø 指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制度有两个互相独立的系统:Ø 一个是专门为资产阶级子弟服务的,配备有良好的师资和设备,学生们沿着这个系统深造,就可以深入一些有名的高等学府,毕业后就可以直接成为统治阶级和各级管理人员;Ø 另一个是为劳动人民
18、的子弟准备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都比较差,主要学习一些实用知识和技能,一般在上中学之后就进入劳动力市场。(2)社会主义社会及其教育Ø 特征:教育目的:培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科学的研究有了科学方法论的基础。四、现代教育的特征Ø (一)现代教育的公共性(大众性)Ø 现代教育的公共性的含义:现代教育越来越成为公共事业,是面向全体人民,为全体人民服务的。Ø 现代教育公平性的含义:现代教育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和服务,努力做到受教育机会均等。Ø 结论:公共性即大众性,现代教育应该是大众教
19、育。Ø (二)现代教育的生产性Ø 含义:现代教育越来越与人类的物质生产相结合,越来越与生产领域发生密切的、多样化的关系,生产的发展也越来越对教育系统提出新的要求。Ø 结论:现代教育的生产性的重要标志是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Ø (三)现代教育的科学性含义: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方面; 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以来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教育经验的束缚。Ø (四)现代教育的未来性Ø 含义:一方面现代教育的价值去想、目标定位会对未来社会和个体的发展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Ø 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必须考虑到未来社
20、会的发展趋势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Ø (五)现代教育的国际性Ø 含义:现代教育应该从态度、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培养受教育者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要面向世界。Ø (六)现代教育的终身性Ø 含义: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现代教育的改革应该着眼于创造一个适合于终身学习的社会,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五、国内外著名的教育思想Ø (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Ø 1、孔子:Ø 有教无类Ø 克己复礼Ø 四书五经Ø 因材施教Ø 2、孟子:Ø
21、 人性本善:非良知良能Ø 人人平等:人皆可以为尧舜Ø 道德自觉:强调内省Ø 3、荀子:Ø 人性本恶Ø 化性起伪Ø 教人向善Ø 4、道家Ø 道法自然Ø 弃圣绝智Ø 弃仁绝义Ø 回归自然Ø 复归本性Ø 5、墨家Ø 兼爱非攻Ø 重视技术Ø 亲知闻知说知Ø 6、学记Ø 战国 世上第一步教育文献Ø 建国军民,教学为先Ø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Ø 内外结合、臧息相辅Ø 教学相长、师道尊
22、严Ø 反对灌输、主张启发Ø 尊重规律、循序渐进一、小学教育的地位Ø 1、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Ø 小学教育:初等教育、基础教育、第一阶段教育Ø 对象:6-12岁Ø 内容:Ø 基本技能:语言技能、运算技能、操作技能;Ø 基本知识:国家历史、天下大事、文化艺术、道德规范Ø 基本素质:善良诚实、吃苦耐劳、遵纪守法、社会道德Ø 1、小学教育历史:Ø 产生:殷周时期Ø 西周:周天子在官府建小学Ø 春秋战国:孔子兴私学Ø 隋唐以后:官办小学和私办小学Ø 2、
23、近现代小学教育Ø 19世纪80年代后,新式小学兴起Ø 近代小学开端:1878年张焕纶上海创办正蒙书院内设小班-私立;Ø 最早的公立小学:1897年盛宣怀创办南洋公学,该校四院中外院即为小学;Ø 清末小学:1904年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5年Ø 民国小学:1912改小学堂为小学校,初小4年,高小3年,1919年改为小学6年前4年初小,后2年高小Ø 3、近现代中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特征Ø (1)明确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和义务教育的性质Ø (2)明确“4+2”的小学学制Ø (3)明确小学教育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Ø
24、; (4)小学有公立和私立两种形式Ø 4、新中国成立后的小学教育Ø (1)普及小学教育:1986年推行9年义务教育Ø (2)改革学制:“4+2”=“5年一贯制”Ø (3)教学改革试验:学制退回“4+2”Ø 5、义务教育Ø 概念: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Ø 理解:义务教育普及教育Ø 义务教育是公民教育Ø 义务教育的意义:Ø (1)义务教育标志着经济发展水平,且能促进经济发展;Ø (2)义务教育体现文明程
25、度,又促进国家文明程度的提升;Ø (3)义务教育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又培养公民法律意识。Ø 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Ø (1)义务教育法:1986年颁布Ø (2)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1992年国务院颁Ø (3)宪法有关精神Ø 义务教育法的具体内涵:Ø (1)实施对象:6岁入学,义务教育9年;Ø (2)学制:“6+3”、“5+4”、“九年一贯制”Ø (3)管理体制:财政分管(乡)、人权共管(县)、业务统管(县)Ø (4)办学条件:经费+师资6、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Ø (1)普及性
26、6; (2)基础性Ø (3)强制性7、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Ø (1)全民性Ø (2)义务性Ø (3)全面性二、小学教育的目的Ø 1、小学教育的意义与依据Ø (1)小学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Ø (2)小学教育目的具有激励作用Ø (3)小学教育目的具有评价作用Ø 2、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Ø (1)政治经济文化背景Ø 特定阶段的社会现实Ø 特定时期的社会政治Ø 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Ø (2)儿童身心发展规律Ø (3)教育理想Ø 教育理想-大学:&
27、#216;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Ø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Ø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Ø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Ø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Ø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Ø (2)素质教育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Ø
28、 (3)素质教育使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第四节: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Ø 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Ø 1、观念滞后Ø 2、课程目标过于重视知识传授Ø 3、课程知识陈旧,结构单一Ø 4、课程教学以教师为中心Ø 5、思政教育实践性不强Ø 6、评价过分强调选拔功能Ø 7、课程管理过于集中Ø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Ø 1、总体目标:Ø 基础教育课改核心价值追求: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Ø 总体目标:培养四有新人Ø 2、具体目标:Ø (1)倡导全
29、面、和谐发展的教育Ø (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Ø (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Ø (4)倡导建构的学习Ø (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Ø (6)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Ø 三、基础教育课改内容Ø 1、构建新的课程结构Ø 2、由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Ø 3、教学过程改革(1)研究性学习(2)信息技术的普通应用Ø 4、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材开发与管理Ø 5、发展性评价为主的课程评价Ø 6、构建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Ø 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Ø 1、以学生的
30、全面、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Ø 2、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均衡化和选择性Ø 3、改变课程内容的繁、难、偏、旧的状况Ø 4、鼓励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Ø 5、实现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Ø 6、注重过程性和全面的评价第五节:教师及其专业发展Ø 一教师的含义及性质Ø 1、教师概念: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Ø 2、教师的性质:(1)教师是专业人员;(2)教师是教育者;(3)教师是以教书育人为目的的职业二、教师的角色扮演1、传道授业者
31、2、知心者3、管理者4、协调者5、研究者6、促进者Ø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Ø 1、复杂性(1)目的全面性(2)对象差异性(3)任务多样性Ø 2、主观能动性(1)教学方法不断更新(2)因材施教(3)教育机智Ø 3、劳动时间的延续性Ø 4、劳动空间的广延性Ø 5、劳动的示范性Ø 6、劳动成果的精神性Ø 7、劳动的间接性Ø 四、教师的权力与义务Ø 1、教师享有的权利(1)教育教学权(2)科学研究权(3)管理学生权(4)薪资休假权(5)民主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Ø 2、教师承担的义务(1)遵纪守
32、法,为人师表;(2)执行计划,完成使命;(3)思政教育,开展活动;(4)关爱学生,助其成才;(5)保护学生,防止伤害;(6)政治学习,业务提升Ø 五、教师职业专业化Ø 1、教师职业能力素养(1)学科专业素养(2)教育专业素养(3)综合能力素养Ø 2、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1)爱岗敬业(2)品性优良(3)心理健康(4)人际良好Ø 六、教师专业化发展Ø 1、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1)建立专业精神(2)深化和拓展专业知识(3)提高专业能力(4)形成专业自我Ø 2、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1)培训(2)自学(3)教研活动第六节:小学学校管理Ø
33、; 一、学校管理Ø 1、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1)管理者(2)管理手段(3)管理对象Ø 2、学校管理原则(1)方向性原则-社会主义方向(2)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3)民主管理原则Ø (4)提高效率效益原则Ø 二、学校管理过程Ø 1、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Ø (1)计划Ø (2)实施Ø (3)检查Ø (4)总结Ø 2、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Ø (1)沟通Ø 沟通的功能:信息传递、控制、激励、情感交流Ø (2)学校沟通的形式Ø 正式沟通Ø 非正式沟通
34、Ø (3)学校组织的沟通障碍Ø 主观障碍Ø 客观障碍Ø 渠道障碍Ø 三、学校管理的目标与尺度:学校绩效Ø 1、学校绩效: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Ø 2、学校绩效模式:Ø 目标模式Ø 投入产出模式Ø 需求满足模式Ø 环境适应模式Ø 学校内质优化模式Ø 3、学校绩效评估的分类:Ø (1)按性质分:定性评估定量评估Ø (2)按形式分:口头评估和书面评估个别评估和集体评估直接评估和间接评估Ø (3)按主题分类上级评
35、估同级评估4、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Ø (1)行政管理方法:依靠领导者的权力,通过行政命令对管理对象施加影响,按照行政系统进行管理。Ø (2)法律方法:运用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进行管理;Ø (3)思想教育方法:通过正确的精神观念的宣传,从真理性方面启发人们的理想,使之成为人们行动的动机,从而为实现学校目标而自觉努力的方法;Ø (4)经济方法:运用经济手段来实施管理的方法;Ø (5)学术方法:对学校教学研究等学术工作进行管理时应遵循的学术管理方式。Ø 五、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Ø 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Ø 2、教学工作管理
36、16; 3、教务行政管理Ø 4、总务工作管理第七节:小学教育科学研究Ø 一、小学教育科研Ø 1、小学教育科研的特征:Ø (1)目的上:注重应用性Ø (2)主体上,强调广泛性、群众性Ø (3)内容上,强化实践性Ø (4)方法上,提倡行动研究Ø 2、小学教育科研的意义:Ø (1)推动小学教育改革Ø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Ø (3)发展小学教育理论Ø (4)提高小学教师素质Ø 3、小学教育科研的任务:Ø (1)总结小学教育经验教训Ø (2)开展小学教育
37、现状调查Ø (3)进行小学教育改革实验Ø (4)参加课改和学科教学研究Ø 4、小学教研须遵循的规律:Ø (1)尊重研究对象Ø (2)尊重客观事实Ø (3)尊重科学规律Ø (4)尊重合作伙伴Ø (5)尊重知识产权Ø (6)尊重自身价值Ø 5、小学教育科研种类:Ø (1)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微观研究Ø (2)理论研究、应用研究Ø (3)历史研究、现状研究、预测研究Ø (4)定性研究、定量研究Ø 6、小学教育科研的发展趋势Ø (1)研究领域不
38、断扩展Ø (2)研究方法生态化、多样化和现场化Ø (3)研究手段的现代化Ø 二、小学教育科研的基本程序:Ø 1、选择课题Ø 2、文献综述Ø 3、课题论证,形成假设Ø 4、选择方法Ø 5、变量分析Ø 6、选择被试Ø 7、制定研究方案Ø 8、资料整理Ø 9、得出结论Ø 10、撰写科研报告Ø 三、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Ø 1、教育观察法Ø 2、教育调研法Ø 3、教育实验法Ø 4、行为研究法第二章:学生指导第一节:个体身心发展
39、与教育Ø 一、个体身心发展Ø 1、概念: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一生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变化的过程。Ø (1)生理发展Ø (2)心理发展Ø 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性:Ø 人的身心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Ø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功能性Ø 3、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Ø (1)内发论:Ø 代表人物:孟子Ø 观点:Ø 个体发展由个体内部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Ø 心理发展实质上是自然因素按其内在的目的或方向展现;Ø (2)外铄论:Ø 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Ø
40、; 观点:Ø 人的发展依靠外在力量Ø 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学校的教育促进人的发展Ø 学习是成长的主要途径Ø (3)多因素论(辐合论)Ø 代表人物:德国施太伦Ø 观点:Ø 人的发展是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Ø 二、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及其教育影响Ø 1、遗传决定论Ø 代表人物:柏拉图Ø 主要观点:Ø (1)人性的个体差异是由个体的遗传素质或人的自然素质中的某些特点所决定的。Ø 西方:柏拉图的“人分三等论”;基督教:原罪说;Ø 中国:孟子:
41、性善论;荀子:性恶论;董仲舒和韩愈:三等人性论2、环境决定论Ø 代表人物:Ø 洛克:教育漫画“白板论”Ø 华生:可塑成医生、律师、艺术家Ø (1)认为人类的身心特征、民族特性、社会组织、文化发展等人文现象受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支配的观点,是人地关系论的一种理论。简称决定论。Ø (2)认为真正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绝对影响作用的力量,是儿童生活环境和后天所获得的教育引导 Ø (3)仍认为儿童的发展的是处于儿童的主观控制之外的某种因果关系所制约,依然是一种绝对论环境决定论,否定人的生物遗传素质在儿童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因而环境决定论又被称之
42、为养育论Ø (4)环境决定论关注儿童成长的环境调教,后天教养内容和教育方法以及这些环境因素在儿童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影响作用3、辐合论Ø 代表人物:德国施太伦Ø (1)肯定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两种因素对儿童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二者的作用各不相同,不能相互替代 ;Ø (2)中庸的儿童发展观,遗传决定论与环境决定论各执一端,相互否定,对于教育过程中儿童个体发展常常会造成消极影响。三、当代儿童发展观的进步及其主要内容Ø 1、杜威与皮亚杰的贡献Ø 皮亚杰的贡献:以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为基本线索,探讨了儿童发展过程中遗传、环境和儿童自身作用的
43、关系问题,得出了具有说服力和广泛影响的结论。Ø 皮亚杰观点:Ø (1)儿童的发展是以自我调节为机制的自我演变过程;Ø (2)儿童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建构过程,儿童主体的活动是第一性的,是发展的根本原因,遗传与环境因素只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Ø 皮亚杰理论评述:Ø 高度重视儿童的自我调节功能,认为儿童的自主调节功能在儿童的发展中起关键作用Ø 清楚的阐述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儿童活动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各自在儿童发展中的意义Ø 研究成果为现代儿童发展观奠定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2、杜威的进步主义Ø 杜威的观点:Ø
44、 (1)提倡关注儿童的参与、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Ø (2)儿童对教育活动的参与和体验是影响其发展尤其是社会性发展最重要的因素;Ø (3)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去设计教育活动,使学生的发展更适合儿童的个性需求;Ø (4)从强调儿童的主体性地位出发,提出了“教育即生长”Ø (5)从强调经验学习出发,提出了“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杜威观点的评价Ø (1)注重儿童作为发展主体地位的同时,更强调环境条件,尤其使教育情景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作用;Ø (2)杜威的教育思想对20世纪初进步主义教育在世界范围的兴起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3、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
45、本内涵Ø (1)儿童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Ø (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活动之中Ø (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四、儿童的发展与教育Ø 1、理解儿童发展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Ø (1)发展不是简单的变化,而是儿童身心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序列演变;Ø (2)发展不是单纯的生理成熟,而是生理成熟与生活的社会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过程;Ø (3)教育不等于发展,教育只是促进儿童发展的一种手段。2、儿童发展的自身特点与规律Ø 结论:儿童发展的规律性就是在儿童随其年龄增长身体和心理变化中普遍存在的特点。具
46、体包括:Ø (1)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Ø (2)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Ø (3)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Ø (4)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Ø (5)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行3、教育与儿童的发展Ø 教育的科学性对儿童的身心发展的具体影响作用,须从一下几方面把握:Ø (1)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Ø (2)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Ø (3)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Ø (4)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4、学生主体性与教育Ø 学生主体性:从主体性
47、的结构上看,主体性具有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基本构成要件。五、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第二节: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Ø 一、童年期儿童的主要特征Ø 1、童年期儿童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Ø 总体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Ø 骨骼增长快且易变形Ø 肌肉水分高且易疲劳Ø 2、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Ø (1)观察力由知觉事物表面向知觉事物本质过度;Ø (2)注意力分散Ø (3)主要是形象记忆Ø (4)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Ø (5)道德感模糊,情感稳定性差Ø (6)自我意
48、识较差但开始萌芽Ø 3、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Ø (1)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Ø (2)学习动机是赞扬Ø (3)对学习过程形式感兴趣而非结果Ø (4)对学习结果的关注随年龄而增长Ø 二、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Ø 1、学法指导原则Ø (1)针对性原则Ø (2)整体性原则Ø (3)实践性原则Ø (4)渗透性原则Ø 2、小学生学法指导主要内容和方法Ø (1)制定学习计划Ø (2)科学运筹时间Ø (3)学会阅读Ø (4)学会观察Ø (5)学
49、会记忆Ø (6)学会独立思考Ø (7)建立学科学习程序Ø (8)选择学习环境Ø (9)课堂学法Ø (10)指导学生解决问题Ø 3、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Ø (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倒U型曲线Ø (2)学习动机的培养Ø A、学习动机培养是学校思政教育的组成部分Ø B、设置目标Ø C、设置榜样Ø D、培养学习兴趣Ø E、激发学习需要Ø F、注意归隐倾向Ø (3)学习动机的激发Ø A、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Ø B、根据作
50、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Ø C、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Ø D、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第三节:小学智育Ø 一、智育:Ø 1、定义:Ø 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Ø 智力是一种天赋、策略与知识等因素合成的综合能力。Ø 2、智育的意义Ø 智育的必要性:人的只会水平有通过智育去培养的必要Ø 智育的可能性:智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Ø 二、认知发展理论Ø 1、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Ø (
51、1)认知发展的机制Ø A、图式Ø B、同化和顺应Ø C、平衡Ø (2)认知发展的阶段Ø A、感知运动阶段:0-2岁Ø B、前运算阶段:2-7岁Ø C、具体运算阶段:7-11岁Ø D、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Ø 认识命题间的关系;Ø 进行假设演绎推理;Ø 具有抽象逻辑思维Ø 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Ø (3)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Ø 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Ø 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Ø 2、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Ø (
52、1)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Ø 现有水平Ø 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Ø (2)儿童现有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即是最近发展区Ø (3)维果斯基建议采用支架式教学帮助学生达到新的发展水平。Ø 三、认知差异Ø 1、认知方式差异Ø (1)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Ø (2)沉思型与冲动型Ø (3)辐合型与发散型Ø (4)具体性与抽象型Ø 场独立型:自主判断,不受外界因素影响Ø 场依存型:察言观色,易受外界因素干扰Ø 辐合型:认知事物时表现为辐合思维;Ø 发散型:认知事物时
53、表现为发散思维;Ø 具体型:习惯于深刻分析某一具体观点和情境Ø 抽象型:能看到某个问题或观点的众多方面Ø 2、智力差异:Ø 不同个体的智力差异:Ø 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我意识智能、自然智能Ø 智力发展时间智能:Ø 少年天才Ø 大器晚成Ø 智力发展离散程度:Ø 女性智力发展均衡,男性离散度大Ø 男性善于抽象思维,女性善于形象思维Ø 四、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的教育意义Ø 1、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Ø (1)小学
54、生观察力发展特点:Ø 观察目的性较差;Ø 观察缺乏精确性;Ø 观察缺乏顺序性;Ø 观察缺乏深刻性;Ø (2)小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Ø 有意记忆逐渐增强Ø 意义记忆迅速发展Ø (3)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特点Ø A、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期作用Ø B、注意的范围依然有限Ø C、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Ø D、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差Ø (4)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特点:Ø A、有意想象增强Ø B、想象更富于现实性Ø C、想象的创造性成分日
55、益增多Ø 5、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Ø (1)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Ø (2)思维的基本过程日趋完善Ø 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的教育意义Ø 1、根据学生认知差异不断改革教学、因材施教;Ø 2、采取适合小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第四节:小学德育Ø 一、德育与小学德育Ø 1、德育Ø 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Ø 2、小学德育Ø 针对儿童思想品德所进行的教育活动Ø (1)小学德育的特
56、点:Ø A、基础性Ø B、奠基性Ø (2)小学德育的构成Ø A、道德教育Ø B、政治教育Ø C、思想教育Ø 3、小学德育的目标与内容Ø (1)小学德育目标Ø A、培养儿童正确的政治方向Ø B、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与道德评价能力Ø C、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Ø (2)小学德育的内容Ø A、爱国主义Ø B、理想教育Ø C、集体主义教育Ø D、劳动教育Ø E、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Ø 4、小学德育的意义:Ø (1)是
57、实现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Ø (2)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条件与保障Ø (3)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奠基工程和未来保证。Ø 二、道德形成的基本理论Ø 1、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四个阶段)Ø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Ø 不顾人我关系,只管自我中心Ø (2)权威阶段(6-8岁)Ø 他律期Ø (3)可逆性阶段(8-10)Ø 信奉规则,但所有人都同意时规则可变Ø (4)公正阶段(10-12)Ø 开始主持公正、平等Ø 2、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3种道德水平、6个阶
58、段)Ø (1)前习俗水平:纯外在的道德观Ø A、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Ø B、相对功利取向阶段Ø (2)习俗水平Ø C、寻求认可定向阶段-¡°好孩子¡±阶段Ø D、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Ø (3)后习俗水平Ø E、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F、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Ø 三、小学生道德发展的基本特征及德育意义Ø 1、基本特征:Ø (1)逐渐形成和谐的道德认知能力Ø (2)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协调性Ø (3)小学生品德发展的过渡性Ø (4)
59、自觉纪律的形成Ø 2、小学生道德发展的德育意义Ø 以小学生德育特征为德育工作出发点Ø 德育过程须遵循发展规律Ø 重视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期Ø 四、小学德育过程Ø 1、内涵Ø 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2、德育过程的特点Ø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Ø A、学生的四次昂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Ø B、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是知-情-意-行;Ø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Ø A、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必须依赖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
60、216; B、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际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的过程Ø C、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Ø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Ø A、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Ø B、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Ø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Ø A、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Ø B、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Ø C、德育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Ø 五、小学德育原则Ø 1、导向性原则
61、216; 2、疏导性原则Ø 3、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Ø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Ø 5、因材施教原则Ø 六、小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Ø 1、途径Ø (1)思想品德课程与其他学科教学Ø (2)课外、校外活动Ø (3)劳动Ø (4)少先队活动Ø (5)班主任工作Ø (6)班会、校会、周会、晨会Ø 2、小学德育的方法Ø (1)说服教育法Ø (2)榜样示范法Ø (3)指导实践法Ø (4)陶冶教育法Ø (5)品德评价法第五节:小学生
62、心理健康及心理辅导Ø 一、心理健康Ø 1、含义: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Ø 心理无疾病Ø 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Ø 2、心理健康的标准(马斯洛标准)Ø (1)自我安全感Ø (2)对自己能力做出适度评价Ø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Ø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Ø (5)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Ø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Ø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Ø (8)能适度的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Ø (9)有限发挥个性Ø (10)适当满足个人基本需要Ø 2、
63、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Ø (1)多动症Ø (2)焦虑症Ø (3)学习困难综合症Ø (4)强迫症Ø (5)厌学症Ø 3、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Ø (1)是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Ø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Ø (3)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Ø 二、心理评估Ø 1、心理评估方法Ø (1)会谈法Ø A、倾听Ø B、鼓励Ø C、询问Ø D、反映Ø E、澄清Ø F、面质
64、16; (2)观察法Ø A、项目验核法Ø B、评定量表Ø C、轶事记录Ø (3)自述法Ø (4)调查法Ø (5)心理测验法Ø 三、心理辅导Ø 1、心理辅导的原则Ø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Ø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Ø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Ø (4)学生主体性原则Ø (5)个别化对待原则Ø (6)整体性发展原则Ø 2、学生心理辅导的途径:Ø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Ø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Ø (3)各学科中渗
65、透心理健康教育Ø (4)结合班级活动开展心理辅导Ø (5)开展面向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Ø (6)开展小组辅导Ø (7)对学生家庭的心理辅导Ø 3、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Ø (1)强化法Ø (2)代币奖励法Ø (3)行为塑造法Ø (4)示范法Ø (5)暂时隔离法Ø (6)自我控制法Ø (7)惩罚法第六节:小学生的安全指导Ø 一、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Ø 1、1-3年级学生的安全教育重点内容:Ø (1)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教育事故Ø (2)预防和
66、应对公共安全事故Ø (3)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Ø (4)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Ø 2、4-6年级的安全教育重点内容Ø (1)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Ø (2)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Ø (3)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Ø (4)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Ø (5)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Ø 3、小学生安全教育的要求Ø (1)制度化、规范化要求Ø (2)经常化、长期化要求Ø (3)家庭化、社会化要求Ø 三、小学生安全常识Ø 1、道路交通安全Ø 2、校内外活动安全知识Ø 3、体育活动安全Ø 4、饮食卫生安全Ø 5、传染病的防治Ø 6、消防安全知识Ø 7、防止有意伤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节约资源倡议书范文(30篇)
- 小学英语学期工作计划(20篇)
- 身边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素材15篇
- 购房借款的合同范本(20篇)
- 小班下学期个人计划(14篇)
- 新教材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三10个长效热点综合专项训练热点4农业生产与乡村振兴含答案
- 吉林省长春市2025届高三质量监测(一)物理试题(无答案)
- 2025年中考物理专项复习:特殊方法测密度(含答案及解析)
- 山东省五年高考语文考题汇编-语言文字应用
- 2024年标准委托管理协议书
- 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卷含答案
-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
- 刘润年度演讲2024
- 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教学设计
-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广西无纸化学法用法普法考试学习资料02
- 花键轴工序卡片5
- 广播操比赛打分表
- 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技术导则 SLT800-2020_(高清-有效)
- 高速公路机电预留预埋施工标准化指南
- 邯郸钢厂实时数据采集方案(整理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