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文说“木叶”教学设计江门市台山市第一中学 教师:段兴林 电话:159 750 65136一、作家研究生平 事迹林庚(1910-2006),字静希。林志钧之子。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原籍福建闽侯(今福州市),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192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同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中文系,曾参与创办文学月刊。1933年毕业后留校,并开始新格律诗写作,同时担任文学季刊编委。早年以诗歌闻名,与戏剧家曹禺、小说家吴组缃并称“清华三才子”。1934年起在北京大学等校兼课,讲授中国文学史
2、。1933年秋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1934年以后,他作为一名自由诗体的新诗人尝试新的格律体,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1937年“七七”事变后到厦门大学任教。1947年返京任燕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52年院系大调整,改任北京大学教授。著有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诗集及诗人李白、唐诗综论、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等十一部文集。2006年10月4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7岁。林庚父亲为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林宰平,沈从文称其在文学、法政、哲学、佛学、诗文、书画诸方面都极具造诣。金岳霖、张中行、吴小如均为其弟子。2思想 精神林庚文学史研究中最突出的是他的文学史观,他将文学发展看作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
3、程,并且将整个古代文学的发展以“寒士文学”和“市民文学”两个概念进行了线索性的分析;他认为整个文学的发展是以诗歌抒情为中心的,而民间文学与口语则是推动文学不断前进的力量;在具体的文学史书写中林庚以“创造性”作为其选材的标准。诗艺观主要包括诗性论、楚辞论、唐诗论和新诗论四个部分。诗性论中林庚认为诗歌的内容是“人生的情绪”,形式是诗歌的必要因素而不是决定性因素,诗歌语言具有本体性的意义,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语言诗化的概念,并提出了自己的诗歌理想“深入浅出”。将楚辞看作古典诗歌诗化的关键起点尤其对“兮”字的研究是其楚辞论中最有创新意义的见解。在“宗唐诗观”的观照下,他提出了“盛唐气象”和“少年精神”这
4、两个唐诗论中最鲜明的学术概念,“布衣感”的提出不仅是其对李白研究的重大贡献,也体现了其诗人品评思想,其诗歌鉴赏充满了自己的感悟且见解深刻。新诗理论是结合其新诗创作实践提出来的,具有明显的实践痕迹;他认为自由诗具有解放的作用,但格律诗才是新诗发展的前途,不但提出了新诗格律的构建原则更进行了以“九言诗”为主新格律诗的尝试。 夏宝龙:林庚文艺思想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论文。3作品 创作林庚作为学者和诗人,创作繁多,总结下来主要包括:诗集:诗集主要包含 1933年发表的夜、1934年的春野与窗、1936年的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 和1985年出版的林庚诗选。学术著作:林庚学术著作丰富,
5、主要有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唐诗综论等。4价值 影响林庚对于后人的影响不仅是学术上的继承更有其人格的影响,钱理群在一篇文章中谈到:“每当我陷入浮躁,陷入沮丧,颓废,绝望时,想起来燕南园那间小屋里的那盏灯,我的心就平静下来,充盈起来,有了温馨与安宁,有了奋进的力量。是的,那里有一方心灵的净土。” 钱理群:那里有一方心灵的净土林庚先生对我的影响,化雨集,北京大学诗歌中心,2005 年 3 月,第 81 页。概括起来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方法论上,林庚在学术研究中所采用的“现代性视野”,注重古典文学发展中的未来,以新文学的需要来决定古典文学的秩序;以“诗性逻辑”来统领其学术
6、研究,对很多问题进行诗性的解答;以“文学为本位”的研究视角,从文学自身的因素来解答文学中的问题。第二,在文学史观上,他认为文学发展具有生命性,以生命的表象特征来衡量文学发展;林庚完整的文学史观,不但对于我们理解古典文学有帮助,也更利于我们未来文学史的书写。第三,在诗艺观上,对于诗歌性质,林庚重点分析了诗歌语言,他认为诗歌语言的超越性,解答了诗歌语言存在的两难性问题,强调诗歌语言的本体性地位,从林庚这一语言角度的出发,可以使我们解决很多诗歌问题,林庚提出了语言诗化的概念,分析了诗歌语言的形成过程;他强调诗歌形式存在的必要性,尤其是对新诗格律存在必要性的论证。二、课文解读1课文内容 主旨这篇文章的
7、作者林庚,既是诗人,又是学者。他以深厚的学养与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对“树”与“木”、“木叶”与“树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做出了极精细的美学辨析,使我们在古诗词艺术中的精微之处有了更深的体察。他认为,由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造成了诗歌语言的丰富性,在概念上相差无几的内容,到了艺术的世界里,就会一字千里。这对我们鉴赏诗歌有极大的帮助。2结构特点 艺术这篇文章共有7个段落,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1到3段,列举我过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就是“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而“木叶”的形象关键在一个“木”字;第二个部分为4到7段,说明了“木”在形象上的两个
8、艺术特征,并进行了原因分析;第三个不分为第7段,对前面的论述进行了总结,即“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差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3表现手法 技巧这篇文章在表现手法上特点就是首先是应用了举例论证,文章当中列举了大量的古诗词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并对其中几个比较重要的例子做了详细的分析;其次是应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作者在举例的同时,利用例子间的微妙的差距来进行对比分析,让我们能够跟着作者的思路,对诗歌语言的微妙之处进行探究。4语言运用 特色作者在展开论述时,语言平实,感情细腻。作者一开始便提出了古代诗歌中的一个现象,即“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紧接着先来排除古代诗人
9、考虑文字洗练的因素,再探寻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蕴含着落叶的因素,最后从中得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并加以阐发。作者从现象谈到本质,从个别谈到一般,从具体谈到抽象,及深入浅出地阐发了理论,又易于为广大读者所接受。文章用读者最容易接受地方式,讲出了诗歌鉴赏中的深奥的问题,即谈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深入浅出,具有很高地阅读性。三、教学目标1知识: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2能力: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3文化: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诗的热情,使学生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唤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四、
10、教学重点 难点重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难点: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并能够学会鉴赏类似的诗歌语言现象。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杜甫的登高里面有两句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句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里的“落木”是“落叶”的意思,但是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落叶”而是要用“落木”呢?我们来看看专家林庚的回答。(二)走进作者,夯实基础1走进作者学生结合着创新设计(配套练习)第50页,迅速地了解作者。主要抓住作者的身份和成就。2.夯实基础学生在上课之前对文章进行预习,上课时给学生两分钟的时间完成创新设计里面的字音部分,对重点的字词进行解释和说明。(三)抓关键句,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课前已
11、经让学生进行了预习,并尝试着用笔划下每一个段落的关键句。上课时让学生根据自己找到的关键句,并试着总结本段的主要内容。1通过和学生的一起探讨,最终得出以下内容:第一段,关键句为“在这里我们乃看见笔下钟爱的形象”,关键词为“木叶成为钟爱的形象”。第二段,关键句有几句,可引导学生理解“例如”前面的句子,从而来把握文章段落的主要内容:概念上“木叶”等于“树叶”,但是在古代的诗歌中,“树叶”少见,“木叶”多见,并发展到“落木”。第三段,关键句为“原来诗歌也就由此可见”。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第四段,关键句为“它仿佛艺术特征。”引出“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第五段,关键句为第一句话,主要内容是“木”之所以有
12、第一个一书特征,跟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有关系。第六段,关键句为第一句和“雨水木叶就自然而然地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引出“木”的第二个一书特征。第七段,主要内容是:“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是一字千里。总结:在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的时候,可注意三个地方,第一个是总结性的句子;第二个是“例如”前面的句子;第三个是承上启下的句子。如此在住关键句的时候就会轻松许多。2.总结文章的结构根据对文章每个段落的内容,可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1到3段,列举我过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就是“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而“木叶”的形象关键在一个“木”字;
13、第二个部分为4到7段,说明了“木”在形象上的两个艺术特征,并进行了原因分析;第三个不分为第7段,对前面的论述进行了总结,即“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差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四)理解“木”的艺术特征及其原因从文章的结构可知,文章主要的内容为第二个部分,重点讲解本部分内容。1作者认为,“木”有哪些艺术特征?请结合其原因作简要分析。明确: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是:“木”本身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我们见到“木”的时候,往往会联系到“树干”等形象,而很少想到叶子,从而将叶子排斥到“木”的舒朗的形象之外,这种排斥就使人想起了落叶。因此,木的这一个特征使它带来了空阔、舒朗的感觉
14、;它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是:木暗示着微黄与干燥,见到“木“,我们还会联想到身边的很多东西,颜色上是微黄的,而触觉上则是干燥的,于是”木“便带来了整个舒朗的清秋的气息。2. “木”和“树”在艺术形象上有哪些区别?首先,木显得空阔、舒朗,树则显得饱满、繁密;其次,木是微黄的、干燥的,带来了整个爽朗的清秋气息,而树则是湿润的、带有褐绿色。两者的区别使诗歌的语言更加的丰富多彩。3.为何第四段例句中的“高木”与“高树”不能互换?明确:我们要从这两句诗的诗眼,即“悲”和“扫”来分析。在“高树多悲风”句中,树有饱满浓密的叶子,风吹动这些树叶发出的沙沙的声音,在诗人曹植听来,仿佛人的呜咽,如泣如诉,而这满树涌动的
15、叶子,满海涌动的波涛就像诗人胸中涌动的情感。如果没有了树叶的涌动,没有了波涛的翻滚,怎能体现诗人满怀的哀伤?怎能体现这个“悲”字? “木”,我们知道是落光了叶子的树,光秃秃的树干。深秋的晚上,清冷的月光仿佛给层岭洒下一层秋霜,瑟瑟的寒风刮过高冈,枯黄的树叶早已被秋风一扫而光,只有那光秃秃的树干还倔强地挺立着。在深秋时节,目睹如此深秋之景,空旷和凄凉之感油然而生。所以,此时的树,必须是干枯的没有叶子的树干,不如此不足以体现“扫”字。正如作者所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中“树”予人以一种饱满感,感觉到了层层树叶的波动。而“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中”的“木”则比“树”显得单纯,是一种落
16、木千山的画面,感觉到的是“空阔”。(五)鉴赏迁移课堂练习: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1、“风鸣两岸()”中括号内加入“木”字好还是“叶”字好?为什么?明确:叶字好。首先,从前边的“听猿愁”和“急夜流”等字眼,可以看出当时环境的声音很大,再加上“风鸣”的应该是“叶”才能够更加地大声;其次,从“孤舟”来看,作者此时非常的孤独,风“鸣”的是叶,就能够体现出声音大,从而表现出天地非常的大,借此来体现出诗人的渺小与孤独。(六)课后练习:以王安石的梅花、陆游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来探究完成课本后面的
17、第二个问题。六、板书设计 说木叶林庚 第一部分:“木叶”成为钟 特 木:暗含 落叶 爱的形象,其关 征 空阔、舒朗说 键在“木”字 一 树:包含叶 饱满木 第二部分:“木”的两个艺术 木:微黄、干燥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特 爽朗清秋 征叶 二 树:湿润、褐绿 第三部分:总结:一字千里 七、回顾与感受这是一篇难讲而又好讲的文章。难就难在文章过长,要想一个课时完成比较难,难还难在文章中大量的使用古诗词,学生难以理解。好讲则好在文章思路非常清晰,且说理非常地透彻,易于理解。因此,只要抓住了文章的思路,进而理解文章中的主要内容,学生就能很快地进入学习。这节课我便是做了这样的尝试的。前半部分,我迅速地让学生抓关键句,并试着把文章分成三个部分。这一个环节在抓关键句的时候给了学生较多地提示,但是学生很快便能够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准确地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腾讯微博操作指南》课件
- 甘孜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制图》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甘肃政法大学《有限元分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漂亮的热带鱼》课件
- 《小儿发热的护理》课件
- 三年级数学上册七年月日看日历说课稿北师大版
-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1单元水7混合与分离教案2教科版
- 2022年-2023年三支一扶之公共基础知识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
- 小学生优教课件下载
- 考评员培训课件
- T-CEPPC 13-2023 电网区域电碳因子和电力碳排放量核算规范
- 《万以内数的认识》大单元整体设计
- 监控系统调试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新表)
- 24.教育规划纲要(2024-2024)
-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
- 我的家乡陇南
- 2023-2024学年苏州市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 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情况自我评价
- 压力钢管安装施工方案
- 医保按病种分值付费(DIP)院内培训
- 行业财务对标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