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生理学科目常考的知识点汇总_第1页
临床执业医师生理学科目常考的知识点汇总_第2页
临床执业医师生理学科目常考的知识点汇总_第3页
临床执业医师生理学科目常考的知识点汇总_第4页
临床执业医师生理学科目常考的知识点汇总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临床执业医师生理学科目常考的知识点汇总1 .跨膜转运:小分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大分子:出胞/入胞.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取决于浓度差和通透性,不耗能量.举例:02、CO2N2、H2O、乙醇、尿素、甘油.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物质,顺浓度梯度,不耗能量.经通道:相对特异性,无饱和现象,速率快,离子通道有离子选择性和门控特性,有静息、激活、失活三种状态K+通道无失活,导通有开放、关闭两种状态.举例:K+、Na+、Cl-、Ca+经载体:化学结构特异性,竞争性抑制,有饱和现象,速率慢.举例:葡萄糖红细胞、普通细胞摄取、氨基酸、核甘酸.主动转运:逆浓度梯度,耗能.原发性:钠泵:Na+、K+-A

2、TFB,维持细胞膜内外Na+、K+浓度差,使静息、动作电位幅度增加,为继发性主动转运提供势能储藏,一个细胞所获能量的20%30%用于钠泵转运,哇巴因是特异性抑制剂.钙泵:Ca2+-ATPWo继发性主动转运:间接利用钠泵分解ATP的能量,举例:葡萄糖肠腔内、肾小管吸收、单胺类、肽类递质、碘的摄取.2 .兴奋性:机体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响的特性.可兴奋细胞: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特征:产生动作电位.阈值:引起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是衡量兴奋性最好指标.阈电位:造成细胞膜对Na+通透性忽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阈下刺激只引起低于阈电位值的去极化,不能开展为动作电位.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对K+通透性最大

3、,对Na+通透性小,细胞膜对K+、Na+的通透性是静息电位主要决定因素.Cl-电化学驱动力最小,Na+电化学驱动力最大.K+膜内为月!外的30倍,Na+膜外为膜内的10倍.离子的平衡电位:Ex=60lgX+0/X+i.X+0:膜外浓度,X+i:膜内浓度.静息电位接近于EkEk为负,ENa为正.动作电位:升支Na+内流,锋电位,降支K+外流.“全或无现象,传导不衰减.以局部电流形式传导.局部电位:终板电位、EPSPIPSR感受器电位、发生器电位.以电紧张传播.有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沿郎飞结的跳跃式传导.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绝对不应期兴奋性=0,锋电位一相对不应期兴奋性逐渐恢复,负后电位前期一

4、超长期兴奋性轻度正常,负后电位后期一低常期兴奋性轻度房室交界区房室束浦肯野细胞房室肌.自动兴奋的频率是衡量标准.动作电位4期自动去极化速率是最重要影响因素.窦房结P细胞自律性最高,为心脏正常起搏点,通过抢先占领和超速驱动压抑实现.传导性:窦房结一心房肌一房室交界最慢,房室延搁一房室束、左右束支一浦肯野纤维最快一心室肌.传导方式:局部电流.收缩性:心室肌细胞收缩力最强,为全或无式收缩.骨骼肌细胞为等级性收缩.14 .动脉血压的形成:循环系统内血液充盈、心脏射血和循环系统的外周阻力、主动脉与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脉压=收缩压-舒张压.3040mmHg.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约100mmH

5、g.收缩压受每搏输出量影响,反映心脏搏出量.舒张压受外周血管阻力影响,反映外周阻力大小.血压降落幅度以微动脉最显著,调节器官血流量.每搏量T肾上腺素-收缩压T-脉压T.心率J去甲肾上腺素-舒张压脉压外周阻力T-舒张压T-脉压老年人动脉硬化一大动脉弹性储器作用-血压波动大,脉压失血一循环血量;-动脉压J.15 .中央静脉压CVP右心房、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取决于心脏射血水平和静脉回心血量.412cmH2O.CVPJ:心脏射血水平T,有效血容量缺乏.CVPT:心脏射血水平;,静脉回流速度T,血量T,全身静脉收缩,微动脉舒张.右心技7CVPf.左心技CVP不变.下肢肌肉运动-加速静脉回流-CV0.吸

6、气一加速静脉回流-CVPT.呼气-CVPJ.站立位回心血量减少-CVPJ.局温回心血量减少fCVPj.16彳散循环:微动脉,后微动脉,真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动-静脉短路,微静脉.迂回通路:物质交换.直捷通路:骨骼肌组织中多见,使一局部血液迅速经微循环进入静脉.动-静脉短路:体温调节.阻力血管:微动脉+小动脉.血流速度最快:主动脉;最慢:毛细血管.除真毛细血管外,所有血管壁都有平滑肌,绝大多数受自主神经调节.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后微动脉血管平滑肌受局部代谢产物和氧分压调节.17 .有效滤过压EFP=毛细血管血压Pc包织液胶体渗透压兀i-组织液静水压Pi+血浆胶体渗透压兀c流经毛细血管的血液,90%

7、重吸收回血液,10%成为淋巴液.成人淋巴液流量约24L/d.组织液增多因素:毛细血管血压增高右心衰、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增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淋巴回流受阻丝虫病、乳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18 .心交感神经:正性效应,Ca2+内流T使收缩性T,节前递质Ach,节后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A,作用于3受体.心副交感神经:负性效应,K的卜流T使心率节前、节后递质Ach,作用于M受体.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皮肤中密度最大,单一支配,作用大,起经常性作用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骨骼肌,双重支配.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压反射:颈动脉窦舌咽和主动脉弓迷走,感受血管壁的机械牵张程度.化学感受性反射升压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8、,感受缺氧、PaCO2T、H+"短期调节主要依靠压力感受性反射,长期调节主要依靠肾-体液限制机制.心肺感受器可抑制血管升压素的释放.冠状动脉:血压较高,血流量大;摄氧率高,耗氧量大;血流量受心肌收缩的影响显著舒张压、心舒期.冠脉血量在等容收缩期急剧;,在等容舒张期急剧收缩期延长冠脉血量;,舒张期延长冠脉血量T.19 .肺通气直接动力关键:外界环境和肺泡间的压力差.原动力:呼吸肌的舒缩运动.主要呼气肌:膈肌腹式,肋间外肌胸式.主要吸气肌:肋间内肌,腹肌用力时.肺通气阻力:弹性阻力最主要,静态,肺泡外表张力占2/3+肺组织本身弹性回缩力+非弹性阻力动态,气道阻力为主,受气道直径影响.肺外

9、表活性物质:DPPCSP,肺泡II型细胞分泌,分布于肺泡内侧面.降低肺泡外表张力;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做功;肺顺应性变大,减小肺弹性阻力.DPPX一肺不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吸气性呼吸困难.P=2T/R肺泡内压强=2X肺泡外表张力系数/肺泡半径.20 .肺总量TLC肺活量VC男3500ml,女2500ml十余气量RV=深吸气量IC+功能余气量FRC.肺活量VCHR气量IRV+朝气量TV500ml+补呼气量ERV.用力肺活量FVC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肺通气量=朝气量x呼吸频率.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150mlx呼吸频率.每次呼吸仅使肺泡内气体更新1/7.

10、21 .影响肺换气因素:呼吸膜的厚度、面积、通气/血流V/Q比值.肺换气的结构根底是呼吸膜,有6层.丫心=每分肺泡通气量/每分肺血流量=0.84.肺通气过度时如肺毛细血管栓塞V/Q>0.84;肺通气缺乏时V/Q外周,对缺氧不敏感,对PaCO2忽然增高的调节反响慢.23 .消化道平滑肌的神经支配:内在神经系统:肌间神经丛运动、黏膜下神经丛分泌;外来神经系统:交感抑制,收缩、副交感增加,松弛.胃泌素促胃液素:促进分泌胃酸、胰液HCO3、胰酶、肝胆汁、小肠液、胰岛素,运动食管胃括约肌、胃平滑肌、小肠平滑肌、胆囊平滑肌.促胰液素胰泌素:抑制胃酸、食管胃括约肌、胃平滑肌、小肠平滑肌,其余均促进.缩

11、胆囊素:抑制食管胃括约肌,其余均促进.唾液:唾液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分泌,含淀粉酶、溶菌酶、IgA、IgGIgM等,为低渗液,K+浓度高于血浆.最依赖副交感神经.24 .胃液:胃酸壁细胞,促进铁钙吸收,促胰液素、缩胆囊素释放,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内因子壁细胞,促进MtB12吸收,胃蛋白酶原主细胞,黏液,碳酸氢盐.pH0.91.5.刺激胃酸分泌:Ach、胃泌素、组月堂胃泌素、Ach促,生长抑素抑、Ca2+低血糖、咖啡因、酒精.抑制胃酸分泌:胃酸、生长抑素、前列腺素、促胰液素、表皮生长因子.调节:头期酸度、胃蛋白酶均高,消化水平很强,胃期酸度高、胃蛋白酶较少,迷走-迷走反射,肠期酸度低、胃液

12、少,十二指肠释放胃泌素、肠泌酸素刺激胃液分泌.消化期抑制胃液分泌:胃酸负反响,脂肪肠抑胃素,高张溶液肠-胃反射.胃的运动:容受性舒张特征性,无收缩无方向性,暂时储存+蠕动3次/min,充分混合.刺激物:食物对咽、食管的刺激通过迷走神经末梢释放肽类实现.机制:迷走-迷走反射;递质为血管活性肠肽VIP或NO.胃的排空:速度:糖类蛋白质脂肪,完全排空需46h.胃内促进因素:胃泌素延缓胃排空,迷走-迷走反射、壁内神经丛反射;十二指肠内抑制因素:食糜中盐酸、脂肪、高渗液、促胰液素、缩胆囊素、抑胃肽,肠-胃反射.25 .胰液:迷走神经、缩胆囊素-腺泡细胞-胰酶一量少酶多,促胰液素-导管细胞-HCO3和水分

13、一量多酶少.中和胃酸,保护肠黏膜,为多种消化酶提供最适pH.消化力最强、消化功能最全.胰淀粉酶活性分泌,胰脂肪酶活性分泌,蛋白水解酶酶原分泌.胰蛋白酶原一肠激酶一胰蛋白酶.胆汁:肝细胞分泌,8001000ml/d,pH7.4胆囊胆汁pH6.8.胆盐是与消化有关主要成分,也是促进胆汁分泌最主要刺激物.无消化酶.乳化脂肪,促进脂肪、脂溶性纤维素吸收,促进自身分泌,防止结石形成.胆汁排出障碍时胰脂肪酶作用减弱.小肠的运动:紧张性收缩维持紧张度和腔内压十分节运动特征性,混合+蠕动缓慢推进+蠕动冲快速推进.大肠的运动:袋状往返运动+蠕动+集团蠕动.VitB12、胆盐在回肠被吸收.Fe2+:小肠上部被吸收

14、,VitC促进.Ca2+:主动转运为主,局部通过细胞旁途径,VitD、乳酸、酸性环境促进,草酸、植酸抑制.26 .影响能量代谢主要因素:肌肉活动最显著,精神活动,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进食额外耗能,1h开始,延续78h,蛋白质最显著,环境温度2030c最稳定.食物的氧热价:食物氧化消耗1L氧时所释放的能量.呼吸商:一定时间内机体呼出的CO2的量与吸入O2量的比值.根底代谢率BMR:清醒、极度安静下,不是最低熟睡时最低.男性女性,儿童成年.甲亢时BMRT,甲低时BMRJ.体温:日节律:清晨26时最低,午后16时最高.女性男性.维持体温耗能占50%以上.主要产热器官:安静时:肝;运动时:骨骼肌;新生儿

15、棕色脂肪参与非寒战产热关键分子解耦联蛋白.产热多来自根底代谢,内脏和脑最多.甲状腺激素为最重要体液调节.散热:主要皮肤.辐射散热:热射线,环境温度有严重影响,安静状态下主要方式,如空调降温.传导散热:接触,如冰袋冰帽降温.对流散热:气体流动,如电风扇降温.蒸发散热:水分汽化,高温环境唯一方式,如酒精擦浴.前三者均皮温环境温度;蒸发散热皮温环境温度为不感蒸发,皮温W环境温度为可感蒸发.汗液、唾液为低渗液,小肠液、胰液为等渗液.大量发汗一高渗性脱水.温热性发汗:胆碱能神经纤维;精神性发汗: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外周温度感受器:神经末梢,热感受器、冷感受器.中枢温度感受器:神经元,热敏位于PO/AH,

16、冷敏位于网状结构、弓状核.体温调节根本中枢在下丘脑,PO/AH是中枢整合结构的中央部位.发热前寒战:体温调定点上移.27 .肾小球滤过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肾小囊脏层足细胞的足突.肾小球滤过率唐分钟两肾生成超滤液的量=125ml/min,180L/d.菊粉去除率=肾小球滤过率;内生肌酊去除率七肾小球滤过率;碘锐特或对氨马尿酸去除率=效肾血浆流量.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19%.肾阈:物质开始在尿中出现的血浆浓度.肾糖阈:160180mg/100ml.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0-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肾小球滤过影响因素: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17、交感神经一入球小动脉收缩,囊内压,血浆胶体渗透压低蛋白血症,肾血浆流量不是通过改变有效滤过压,而是通过改变平衡点,660ml/min,滤过系数Kf.28 .原尿水分有99%肾脏被吸收,其他物质被重吸收或主动分泌,终尿仅1.5L/d.近端小管是最重要的重吸收部位,葡萄糖、氨基酸100%,水70%,HCO3-80%£近端小管.原尿较血浆含量明显改变的是蛋白质.NaCl:在近端小管主动占2/3,被动占1/3.水:伴Na+重吸收的等渗性被动吸收.在远曲小管及集合管受抗利尿激素ADH调节HCO3-:CO2形式,优先于Cl-的重吸收,与H$泌相耦联.葡萄糖:继发性主动转运与Na+同向转运.H+的

18、分泌:Na+-HR换.NH3的分泌:单纯扩散.29 .小管液的流动:近曲小管一近端小管直段一髓神降支细段一髓神开支细段-髓神开支粗段-远曲小管一集合管.NaCl主动重吸收一外髓部组织间液高渗味塞米机制.NaCl和尿素形成一内髓部组织间液高渗ADH机制.糖尿病、进食大量葡萄糖、静注高渗葡萄糖/甘露醇后多尿:渗透性利尿肾小管中溶质浓度增加.大量饮清水后多尿水利尿: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大量饮用高渗盐水后尿量不少:体液量增加,渗透压不高.失水、禁水、大量出汗后少尿: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主要下丘脑视上核分泌,室旁核少量分泌,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为最重要刺激因素

19、.醛固酮: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保钠保水排钾,血钠、血钾T最主要,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排尿反射是一种脊髓反射,脑的高级中枢可调节.脊休克发生时尿潴留,脊休克期溢流性尿失禁,脊休克后尿失禁.30 .感受器特性:适宜刺激,换能作用,编码功能,适应现象.快适应感受器:皮肤触觉感受器慢适应感受器:肌梭、颈动脉窦、关节囊感受器.折光系统:角膜一房水一晶状体主要-玻璃体.眼调节水平大小的指标是近点越近越强.看远物一睫状体松弛一悬韧带紧张一玻璃体变扁一物像后移.看近物一睫状体紧张-悬韧带松弛-玻璃体变凸一物像前移.近视一成像在视网膜前方一看近物时不需调节-凹透镜.远视一成像在视网

20、膜前方一看近物、远物时均需调节-凸透镜.视杆细胞:与暗视觉有关,在周边部,光敏度高,视敏度较低,对光反响慢,感受器电位为Na+内流减少形成的超极化型慢电位.视锥细胞:与明视觉有关,在中央部,光敏度低,视敏度较高,对光反响快,有色觉.视盘无视杆、视锥;中央凹仅有视锥.31 .人耳能感受的振动频率2020000Hz,最敏感的:10003000Hz.主要传导:声波一外耳道-鼓膜一听骨链锤骨、砧骨、镣骨卵圆窗膜耳蜗.振动的压强越大,振幅越小.卵圆窗膜与耳蜗的前庭阶相连,圆窗膜与鼓阶相连,都内充外淋巴.蜗管为一个盲管,内充内淋巴.基底膜上有螺旋器声音感受器.耳蜗底部病变一高频听力受损,顶部病变一低频听力

21、受损,听神经病变一均受损.耳蜗微音器电位频率、幅度与声波一致,无阈值,无潜伏期不应期,不易疲劳,不发生适应.前庭器官:上、外、后三个半规管+椭圆囊+球囊.半规管适宜刺激:正负角加速度.囊适宜刺激:直线加速运动.晕船反响时上、后半规管受到过度刺激.32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双向性,完整性,绝缘性,相对不疲劳性.突触传递的特征:单向传布,突触延搁,兴奋总和,兴奋节律的改变,易疲劳,对内外环境变化敏感.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单向传布,中枢延搁,兴奋总和,兴奋节律的改变,易疲劳,对内外环境变化敏感,后发放.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Ach,去极化,Na+内流.抑制性兴奋后电位IPSPGABA,超极化

22、,Cl-内流.中枢+外周神经递质:Ach、去甲肾上腺素、生长抑素.抑制性神经递质:丫-氨基丁酸可突触前或突触后、甘氨酸.外周胆碱能纤维分布于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纤维、所有自主神经节前纤维、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除少数释放肽类或喋吟类递质的纤维外、少数交感节后纤维支配温热性汗腺的纤维+支配骨骼肌血管的交感舒血管纤维.M受体:Ach效应能被毒蕈碱模拟,能被阿托品阻断.N受体:六炫季镂阻断N1,十炷季镂阻断N2,筒箭毒碱阻断N1+N2.0t受体:哌嚏嗪阻断0c1,育亨宾阻断0c2,酚妥拉明阻断1+22.B受体:阿替洛尔、美托洛尔阻断B1,心得乐丁氧胺阻断B2,心得安普蔡洛尔阻断31+B2.33分布在脂

23、肪组织.33 .正反响:排尿反射、排便反射;分娩过程;神经纤维膜上达到阈电位时Na+通道开放;血液凝固过程;胰蛋白酶原激活过程;月经周期雌激素的分泌.负反响:大多数.特异投射系统:丘脑第一、二类细胞群一特定区域,点对点投射,特定感觉.非特异投射系统:丘脑第三类细胞群-广泛区域,弥散投射,兴奋状态.网状结构上行冲动系统:非特异,存在于脑干网状结构内,多突触,易受药物影响.快痛:传入纤维:AS纤维,投射:大脑皮层第一、第二感觉区.慢痛:传入纤维:C纤维,投射:扣带回.内脏痛最主要特点:定位不准确.34 .屈肌反射:多突触,后放电,脊髓离断后增强,可对侧伸肌反射,是防御反射.牵拉反射:腱反射快速牵拉

24、,不能持久,易疲劳,单突触+肌紧张最根本,伸肌,缓慢牵拉,能持久,不易疲劳,多突触,维持姿势.牵张感受器:肌梭:感受肌纤维长度,传入:Ia和H,传出:%和丫;梭内肌收缩-敏感性提升,梭外肌收缩一刺激减少.腱器官:感受肌张力变化.脊休克:C5脊髓.去大脑僵直: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丫僵直十%僵直.0c运动神经元支配所有肌纤维的收缩,丫运动神经元调节肌梭对牵张刺激的敏感性.去皮层僵直:大脑皮层、皮层下.基底神经节:参与调节随意运动.帕金森病震颤麻痹:黑质多巴胺能系统受损,静止性震颤.舞蹈病亨廷顿病;新纹状体Ach能系统、GABA能系统受损,舞蹈样动作.闰绍细胞的轴突末梢神经释放的递质是甘氨酸.

25、前庭古小脑:绒球小结叶一身体平衡功能站立不稳.脊髓旧小脑:蚓部和半球中间部一调节肌紧张意向性震颤、运动不协调、四肢乏力.皮层新小脑:半球外侧部一调节随意运动无病症.35 .交感神经兴奋:循环心率3心缩力T,不重要脏器血管收缩,肌肉血管舒张,呼吸支气管平滑肌舒张,消化分泌粘稠唾液,胃肠胆、括约肌收缩T,泌尿逼尿肌舒张、括约肌收缩,有孕子宫收缩、无孕子宫舒张,眼瞳孔扩大,皮肤竖毛肌收缩,汗腺分泌,代谢血糖T,交感-肾髓质-糖皮质激素T.摄水、摄食中枢:下丘脑外侧区.刺激一多食;破坏一拒食.饱中枢:下丘脑腹内侧核.刺激一拒食;破坏一摄食过多而肥胖.杏仁核:刺激一抑制摄食活动;破坏一摄食过多而肥胖.日

26、节律中枢:下丘脑视交叉上核.防御反响区:下丘脑近中线的腹内测区.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视交叉后较靠前侧为散热中枢,靠后侧为产热中枢.脑电图:口波:成人安静时;S波:成人熟睡时、婴幼儿;0波:成人困倦时、幼儿;B波:成人活动时.36 .膜受体:除甲状腺激素外均为含氮激素-第二信使学说.胞质受体:糖皮质、盐皮质、雌、雄、孕;胞核受体:甲状腺激素、雌、雄、孕一基因表达学说.激素特性:特异性作用,信使作用,高效作用,允许作用.下丘脑垂体束一神经垂体-抗利尿激素ADH视上核、催产素OXT室旁核.垂体门脉系统一腺垂体: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R促甲状腺激素TSHR甲状腺-T3、T4负反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肾上腺皮质-糖皮质激素负反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H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性腺一睾酮/抑制素.生长抑素GHIH/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生长激素GH.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PIF催乳素释放肽PRA催孚L素PRL.促黑激素抑制因子MIF/促黑激素释放因子MR曰促黑激素MSH.无靶腺激素:GHPRLMSH,受下丘脑双重激素的调节,不受靶腺激素的负反响调节.37 .生长激素:含量最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