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理论与实践色纺色彩与梳理特点简析桂亚夫(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相较普通的本色纺纱,色纺有许多优势:产品时尚、生产相对环保、可化解染色难题、适应非棉趋势等。研究色纺对于中国纺纱企业依托差异化产品技术良性发展、是有现实意义的。有人说“如果你是做色纺的,一定要精通色彩”,对于只懂得纺纱技术的我们,应如何将色彩与纺纱技术相结合呢?本文针对色彩与梳理这一议题做个尝试。1 基于色彩的梳理要求纺纱梳理(梳棉、精梳)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原料进行梳、清、混。梳是梳理纤维;清是清除棉结、杂质、短纤等;混是让纤维充分交错混和。色纺源于本色纺,其梳理的主要目的也是梳、清、混,但因为色彩的介入而产生了一些变异,清的对象
2、有了变化,混与梳的要求也不同。1.1 清的对象通常,本色纺梳理最重要的任务是清除棉结。按纱线质量标准要求将棉结分为有害棉结和无害棉结,体积大的有害棉结要清除,体积小的、不明显的无害棉结不必清除。是否为需清除对象的区分标准是棉结体积大小。对于色纺,因为有了色彩,棉结变为色结,色结是否为需清除对象的区分标准,不只是体积大小,还要看颜色,“色纺纱线质量标准”相比“本色纺纱线质量标准”多了明显色结的概念,比如对于占色比例较小的成分,较小的棉结也是有害色结,因为颜色凸显,也归为明显色结,与占色比例较大成分形成的大棉结一同视为有害纱疵。因此,同一产品中的色结是否要清除,需依颜色不同而区别对待。所以说,相比
3、普通本色纺梳理,色纺需清除的对象有变化了。1.2 混的要求色纺产品深受人们青睐的最重要、最直观的原因是色彩风格独特。一些色纺变异产品(段彩、双色等)外观色彩的变化莫测是本色纺无法比拟的,这是不难感知和理解的。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即便是色纺普通产品,比如同样是灰色、橙色,普通色纺纱产品做成的服饰与传统的纱布染色产品相比较,带给人的视觉感受也不一样,似乎有梦幻般的靓丽,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这需用色彩理论解释。对于色纺,因为有了色彩,纤维混和主要是为了混色,关于混色,色彩混合理论中有加法混合、减法混合与中性混合之分。 加法混合指色光的混合。将光源体辐射的光合照一处,可以产生出新的色光。例如:若红绿光同
4、时照射到白色墙面上时,墙面呈现的颜色既不是红色也不是绿色,而是黄色,其亮度高于红,也高于绿,接近红绿亮度之和,所以称为加法混合。 减法混合指色料的混合。色料不同,吸收色光波长与亮度的能力也不同。色料混合之后形成的新色料,一般都能增强吸光的能力,削弱反光的亮度。在投照光不变的条件下,新色料的反光能力低于混合前色料反光能力的平均数,因此,新色料的明度降低了,纯度也降低了,所以称为减法混合。 中性混合不同于加法混合与减法混合,中性混合是不同颜色并置,基于人的视觉生理特征所产生的视觉色彩混合,而并不变化色光或发光材料本身,混色效果的亮度既不增加也不减低,所以称为中性混合。有两种视觉混合方式:颜色旋转混
5、合与空间混合。.1颜色旋转混合是指将两种或多种色并置于一个圆盘上,通过动力使其快速旋转之后看到的新色彩。.2 空间混合将不同的颜色并置在一起,当它们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小到一定程度时,这些不同的颜色刺激就会同时作用视网膜上非常邻近的部位的感光细胞,以致眼睛很难将它们独立地分辨出来,就会在视觉中产生色彩的混合,这种混合称空间混合。通过颜色并置而产生空间视觉混合的方法原理,在色彩艺术领域中是常见的。比如所谓印象派的点彩油画,远观与近赏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古代的镶嵌画更是先例。这种不同颜色并置,因人的视觉生理特征所产生的色彩空间混合理论,可以解析色纺产品的色彩奥秘。对于传统的先纺后染制成的服饰,我们通常观
6、察到的是它的固有色,所谓固有色是指物体固有的物理属性在常态光源下产生的色彩,即物体在白色阳光下呈现的色彩效果。而先染后纺的色纺纱制成的服饰与之不同,它呈现给人们的是多色纤维交错并置,基于人的视觉生理特征所产生的色彩空间混合效果。这不同于色光加法混合与染料减法混合,加法混合与减法混合是在色彩先完成混合以后,再由眼睛看到的颜色。色纺产品中的各种纤维颜色本身并没有变化,可以理解为它们并没有真正混合,而是并置在一起,在视觉中产生的色彩空间混合。多色纤维交错并置的效果有点像油画,观赏距离远近变化会产生梦幻效果,近看色彩丰富,远观色调统一,这就是色纺产品风格独特、神奇之原因所在。基于色彩空间视觉混合理论,
7、可以确定色纺纤维混和的基本技术要求:多色纤维需精细均匀混和,只有异色纤维交错分布均匀,最终形成的纱布表面不同颜色构成的基本形才能产生色彩空间视觉混合,由多色纤维构成的多种色彩才能混合成另一种新的色彩。如果多色纤维未能精细混和,分布不均匀,则不会出现视觉一致的新色彩,纱布表面就会出现段与段、片与片之间的色差、色起横等问题。可见,相比普通本色纺梳理,色纺混的要求更高了。1.3 梳的效果梳是清与混的前提,经过梳才能实现分解,分解后才能分离清除棉结、杂质和短纤,才能交错混和。依照通用纺纱理论,梳理的理想状态是纤维全部分解成单纤维状态,但实际上未必能做到,梳理后的棉条中仍会有纤维束。对于色纺,上述色彩理
8、论告诉我们:多色纤维梳理之后需全部呈单纤维状态,或是全部呈大小相同的小纤维束状态。只有这样,最终形成的纱布表面不同颜色的基本形才能大小一致,才能在视觉中同步混合。如果多色纤维梳理之后大全部分呈单纤维状态,但有少部分呈纤维束状态,则最终形成的纱布表面不同颜色构成的基本形大小不一致,不能实现视觉同步混合,大部分单纤维构成的小基本形实现空间混合,在视觉中形成新的色彩的同时,少量由纤维束构成的较大基本形在纱布表面形成色斑疵点。可见,相比普通本色纺梳理,色纺梳的要求更高了,要全部呈单纤维状态,或是全部呈大小相同的小纤维束状态。(后者的风格更具特色,但什么样的梳理方式能实现这一效果呢?)2 现有工艺技术分
9、析因为有了色彩,相同体积的棉结是否应该清除,要根据颜色不同而区别对待;因为要实现色彩空间视觉混合,梳与混的要求更高了。 所以,色纺生产中出现了特殊的、非常规的工艺技术。如:双梳工艺(或称为棉网工艺)和全混工艺(混梳工艺)。2.1 双梳工艺(棉网工艺)指纤维原料至少经过两次开清棉和梳棉,甚至可以经过两次精梳。双梳工艺的一个原则是:一梳除杂,二梳混色。第一次经过梳理(梳棉或梳棉+精梳)的是本色原棉,主要目的是除杂;第二次经过梳理的是染色或本色棉网(撕碎的梳棉或精梳棉条),主要目的是混色。一梳对象为本色原棉而不是染色原棉,可减少落棉损失,主要是落棉没染色价值不会下降,也没有染色成本;二梳对象是染色或
10、本色棉网,主要目的是混色,棉网二梳不会产生许多落棉,可降低因各组分落棉率不可控而改变色比的风险。双梳工艺或称棉网工艺,因为可以认为是将棉网(撕碎的棉条)作为原料进行混色纺纱的。双梳工艺的另一个原则是:区分色比,重点清除。用什么样的原料(普梳棉网、还是精梳棉网、或是原棉)进行混色纺纱?即采用什么样的双梳工艺?一个重要的工艺思路是“区分色比,重点清除”,对于占色比例较小的成分,容易因为颜色凸显而形成明显色结的部分,是要重点清除色结的。也就是:相同体积的棉结要根据颜色不同而区别对待。2.2 全混工艺(混梳工艺)就是将全部的原料混在一起投料生产,比如涤与棉,一并混合投入一台抓棉机,涤棉在同一台梳棉机中
11、混合梳理。很显然,全混工艺是基于色纺色彩介入之后对梳与混的高要求,其目的是为了使纤维更充分、精细混和,以确保最终实现色彩空间视觉混合。如果异性纤维分别梳理成条,仅仅依靠并条的并合作用来保证混色,是有风险的。但全混工艺不可回避的难点是:如何兼顾异性纤维的特点选配分梳器材与制定工艺。3 色纺双梳与混梳工艺实例对基于色彩的色纺双梳与混梳工艺,举例进行说明。3.1 实例1:普通纯棉深麻灰产品双梳工艺第一次梳理器材工艺选配见表1:表1 第一次梳理器材工艺选配针布配置针布配置(梳棉机A)锡林AC252501550D盖板MCH42D道夫AD4030BR02090P刺辊AT561005611P工艺转速(r/m
12、in)锡林刺辊盖板道夫36082010025隔距(英丝)刺辊-锡林锡林-盖板锡林-道夫78、7、6、6、74 第一次梳理的原棉与本色纺没有差异,但之后还会再经过梳理,需经受两次梳理。因此以“轻柔梳理、有效除杂”为工艺原则,梳棉机不必配用分梳板等附加分梳元件,不必强分梳;刺辊针布角度的选配主要是考虑有利于减少纤维损伤和纤维释放。第一次梳理加工出的生条,之后分染色与不染色的两个部分,应区别对待。 因为是深麻灰,黑棉比重大,不染色的本色棉比重小,较小的本色棉结也容易因为颜色凸显而成为明显色结,所以不染色的本色生条还需要精梳加工,即做成精梳棉网;而需染色的生条可以不再经过精梳,只是普通产品,不是高档产
13、品。第二次梳理器材工艺选配见表2:表2 第二次梳理器材工艺选配针布配置针布配置(梳棉机A)锡林AC203001740D盖板MCH52D道夫AD4030BR02090P刺辊AT561005611P工艺转速(r/min)锡林刺辊盖板道夫33075010016隔距(英丝)刺辊-锡林锡林-盖板锡林-道夫78、7、6、6、74 “轻柔梳理、排除细杂短绒、重点清除棉结、有效混和”是第二次梳理的工艺原则。第二次梳理的原料中大部分是染色黑棉网。其特征是纤维中含有少量细小结杂,还有染料碎屑物,没有大杂,纤维强力低、短绒多(染色所导致)。所以要轻柔梳理、多排除细小的杂质和短绒,需特别注意清除棉结,因为其主体原料是
14、由本色棉网染色而成的色棉网,染色带来的染料助剂导致纤维梳理过程中容易产生棉结,且棉结结构紧密,染料助剂的作用使其难以开松分解,所以针布密度要增加,并采用紧隔距工艺,这样才会有利于棉结的开松和排除。 另外,纤维在锡林盖板针布之间的反复转移及从锡林向道夫的凝聚而产生的混和功能是色纺精细混色的重要手段,应尽可能慢车速、多梳混。3.2 实例2:涤棉浅麻灰产品混梳工艺梳理对象为黑涤、本色涤和本色棉网的混合物。梳理器材工艺选配见表3。表3 梳理器材工艺选配针布配置针布配置(梳棉机A)锡林AC252501550D盖板MCH45D道夫AD4030BR02090P刺辊AT561005611P工艺转速(r/min
15、)锡林刺辊盖板道夫33075010020隔距(英丝)刺辊-锡林锡林-盖板锡林-道夫78、7、6、6、74针对这样的梳理对象(黑涤、本色涤和本色棉网的混合物),梳棉机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梳理纤维、实现异性纤维混色、清除少量细小结杂短绒,排除涤纶粉末、染料残留碎屑等。 因此,盖板针布选用棉型或兼容型(最好是棉型),盖板密度选中等为宜,过稀会梳理不足,过密则会导致盖板花量大,纤维损伤也大。4 技术需求色纺生产中出现的双梳、混梳等特殊技术方法似乎有违纺纱常理。无论是针对脆弱的棉纤维的重复梳理,还是涤棉两种异性纤维的混合梳理,好像都不符合传统纺纱理论的思维逻辑,但迄今尚未出现更合理的、能取而代之的技术方案,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对于色纺因色彩而产生的这些特殊梳理工艺,目前还没有很理想的专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日常行为教育主题班会
- 环保砖施工方案
-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第2课时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 安塞腰鼓笔记批注
- 安全生产治本攻坚2024年工作计划
- 2024学诺贝尔经济学奖观点
- 春节前安全教育培训
- 交通智能施工方案
- 小儿颅内肿瘤术后的护理
- 趣味防溺水课件视频大全
-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件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第三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集合中美教育精华的课程中美高中双文凭项目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潍坊护理职业学院
- 《化工原理》试题库答案
- 高考作文素材分析 美育
- 小型台钻作业指导书
- GB/T 6681-2003气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 GB/T 2550-2016气体焊接设备焊接、切割和类似作业用橡胶软管
- GA 837-2009民用爆炸物品储存库治安防范要求
- 大学生思政课课件
- 煤化工工艺学课件-02煤的低温干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