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_第1页
浅谈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_第2页
浅谈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_第3页
浅谈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小站实验中学 李长林作文教学占据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有人甚至说:“得作文者,得天下。”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作文教学的重要性。目前作文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重技巧指导,缺乏创设情景,导致抒发真情实感的作文越来越少,文章大多无病呻吟;功利性强,仅围绕中考进行机械性训练,考场“八股文”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必须要培养学生创新作文能力,对学生进行创新作文教学。天津市课改已经启动一年半时间,我作为一名课改教师,从“创新作文教学研究”开展以来,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实践,着重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思维能力,旨在创新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写出立意“深、新、活”的

2、好作文。一、反弹琵琶,引发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指采用通常情况下的普遍习惯的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方法,看似荒唐,实际上是一种打破常规的,非常奇特而又绝妙的创新思维方法,如果,我们创新作文教学能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方法,写出来的文章就有独创性,以到达立意深刻的目的。我们的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思维定势,作文常常依赖各类“作文选”为拐杖,根据范文选择粘贴,提不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吃别人咀嚼过的东西,毫无新意。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常规的思维的束缚,大胆地反弹琵琶,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写出人人心中皆有,而

3、个个笔底全无的文章。如,指导学生写爱一文,我就启发学生: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爱,有爱才有温暖,才有幸福的生活,才有美好的未来,有的学生说,我多么希望得到爱,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缺少爱无论是父母的,还是教师的,或者是人与人的;也有学生说,我得到了爱,因为生活中已经有人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心,给我带来了信心、力量和勇气。而最令人赞美的是,一位学生运用了逆向思维:我不需要父母或教师过分的爱,因为过分的爱限制了我的发展,过分的爱使我与同学朋友之间产生隔阂,希望父母不溺爱,教师能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还有这么一个教例:一次让学生写一篇以小草为题的作文。在写作中,学生大多是赞美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或表现小草默默美化环

4、境的无私奉献精神,这当然好。但有一个学生却是批判小草的,认为小草软弱,没有骨气,风吹两边倒。结果,我给这位学生的作文得了最高分,理由是他的思维与众不同,有独创性。这样的立意防止了单一与狭窄,显得新颖、独特,高人一筹。再比方“没有异想,何来天开”、“忠言不必逆耳,良药何必苦口”、“马无夜草也肥,人无横财也富”、“严师未必出高徒”、“江山能移,本性不难改”、“走,并非上策”等俗语的求异思维训练,让人耳目一新,到达了石破天惊、出奇制胜的效果。 其实,这种逆向思维,反弹琵琶的手法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以意料之外的惊人手法,到达深刻表现的目的。巴尔扎克说得好:“艺术家的使命在于找出两种最

5、不相干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在于能从两种最平常的事物的比照中引出令人惊奇的效果”。巴氏道出了逆笔的奥妙:看似不合情理,实则相反相成,顺理成章,是一种巧妙运思方法。当然教师在启发学生时,应加以强调,不能随心所欲,随意逆向,毫无根据地疑心一切,否认一切;在立意求新时不脱离实际。二、避俗就新,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是指沿着不同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的多个答案的思维方法,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摆脱传统习惯的禁锢,突破常规的束缚,闯出新路子,提出新颖独到的创见。因此,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要手段。我们一些学生,长期受定向思维的影

6、响,迷信老师,迷信书本,亦步亦趋,拾人牙慧,不敢越雷池一步,提不出或不敢提与之不同的新见解、新思路。教师有必要帮助他们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引导他们的思维向四面八方、上下左右辐射,鼓励他们另辟蹊径、避俗就新,从不同角度获得解决问题的崭新途径和方法。     如组织学生赏雪时,布置思考:“雪除了洁白无瑕,还有哪些特点?”学生陆续说出了雪的软弱与怯懦任人践踏,雪的无奈与沉重无力无助,雪的虚伪与狡猾外表白却掩盖着脏东西,雪的无私无畏捐躯杀死病虫害,雪的轻浮与浅薄飘逸的形态,雪的不实在,如昙花一现,无坚持精神,不能持之以恒等。 再如指导学生写关于“根须”的文章时,

7、我就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多角度立意:根须与树干、枝叶的关系:根须埋身地下,默默地为茎、叶、花、果提供养分。据此,盛赞默默无闻、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精神。须根、侧根与主根的关系:根须能抓住大地,擎住枝繁叶茂的大树。它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那众多的侧根和无数的须根都紧紧围绕着主根,盘根错节,形成了一个宠大的根的网络。据此,挥宏议论,阐发我们国家要强大,民族要复兴,十三亿人民必须紧紧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共创“四化”宏图的道理。根须的生命需求:根须要繁茂,获取充足的养料和水分,必须向纵深延展,钻土破石,不畏艰难。这种“钻劲”和“挤劲”,这种“拼命”精神,不正是我们搞好学习所必须的吗?如此发散思维,

8、不能不说没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心游万仞,激活想象思维想象,是作文的翅膀。陆玑曾说,创作要“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作文一旦失去想象,就会黯然失色,缺乏生机;而丰富的想象,能使文章生气盎然,光荣夺目。因此,写作教学中训练想象能力,进行想象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 想象也是创新的翅膀。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想象,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1、命题激活。好的作文题目,会像鲜花吸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学生一见会眼睛一亮,精神一振;兴趣顿生、跃跃欲试,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我曾经拟过一些想象性作文题目让学

9、生写。如妈妈年轻的时候、2008年的中国奥运、假假设我有了钱、二十年后的我、假设我是市长、如果我会七十二变等。这类作文题,时代感强,有生活气息,学生兴趣大,最有话说,天马行空,驰骋想象。另外,适当鼓励学生写一些文学作品,如小小说、短剧等,也是训练学生想象能力的有效方法。 2、情境激活。课堂上,可以利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如播放恰当的音乐、观看合适的影视作品、有感情的朗读优秀时文等等,总之,要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使课堂形式灵活、多样、有效,气氛活跃、热烈,充满激情,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时时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流露出情感的涟漪,能使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随心所欲

10、”地创作出个性突出、立意新颖的“创新作文”。 3、语言激活。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门扉,是引导学生开启知识之窗的钥匙。当然,作文指导课,教师讲究语言的感情色彩,是能够激发学生想象的。 有一次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以“美景”为话题,写一篇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学生面有难色。我说:“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生活中的美景到处可见:校园中寻求知识,是一道富有诗意的美景;家庭中感受亲情,是一道充满温馨的美景;社会中奉献真爱,是一道多姿多彩的美景试一试,你的语言也许稚嫩,但那是你心灵的放飞,大胆的拿起你的笔来吧!”这番话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学生,此次作文涌现出了许多文情并茂的好文章,着实让我

11、感动。可见,用语言激活想象,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培养。 4、活动激活。平时我喜欢让学生连词成句,即: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自己出五六个词语。词语的范围有景、物、人;有形象词语,也有抽象词语。要求学生不能写成造句的形式;短文要有情节,有内容;有生动的描绘,也要有精彩的细节描写。学生没有了条条框框的限制,激活了创作的热情,写出来的东西充满真情实感,在作文教学中此项活动获益颇丰。创新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21世纪的通行证,我们在创新作文教学时,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就能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学生就能写出富有创意的佳作。参考文献: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巢宗祺 雷实 主编2、寓思维训练于读、写、听、说训练之中 宁鸿彬 著 3、语文教学工作漫谈 魏书生 著 County continuation 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