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失街亭》教案设计_第1页
优质课《失街亭》教案设计_第2页
优质课《失街亭》教案设计_第3页
优质课《失街亭》教案设计_第4页
优质课《失街亭》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优质课失街亭教案设计一、教前设想(一)教学重点难点失街亭描述的是三国演义中魏蜀两国围绕街亭展开的一场战争,是诸葛亮实现伐魏复汉大业中一次关键性战役的失败过程,但课文节选部分,重点并不是写战争,而是着重刻画了诸葛亮、马谡两个人物形象, 本单元学习古代小说的重点也恰是鉴赏小说的语言和人物形象。鉴于此,本文学习的重点是分析诸葛亮、马谡两个人物,难点是探讨街亭失守的责任过失以及如何全面看人的问题。分析人物形象从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出发, 力求把握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学习故事中塑造人物的方法技巧, 让学生在获得艺术美感的同时, 又能适当借鉴怎样通过典型的情节语言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通过讨论失街亭,谁

2、之过?,引出如何全面看人待事的话题探讨。马谡是三国有争议的人物。刘备认为他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街亭失守,暴露了马谡刚愎自用、纸上谈兵的弱点 ;但诸葛亮又曾评价马谡为匡世奇才,七擒七纵孟获,离间曹魏君臣,马谡足智多谋,是诸葛亮运筹帷幄的好参谋:如何看待马谡这个人物?一生谨慎是诸葛亮性格素质的基本特征,文中无论是事前的再三嘱咐、细心部署,还是事后的妥善撤兵、 严明军纪, 作者运用多种手法充分表现他的这一特点;但失街亭中诸葛亮也有用人不当的一面,他对马谡的弱点没有清醒的认识,关键时刻委以重任,导致街亭失守,因而诸葛亮也难辞其咎: 这是否有损孔明智慧的形象, 如何看待三国中的诸葛亮 ?这是本文要解决的

3、难点问题。(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概述故事,梳理情节的阅读概括能力。2、通过分析小说的情节和语言,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达到学生主动学习、师生互动、合作讨论、自主评价的效果。3、学习借鉴本文通过复杂的情节和典型的语言、通过多方对比映衬塑造人物的技巧方法, 以提高今后写作中如何塑造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4、通过课外延伸拓展,注重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与广度,指导学生学会全面辩证论人处事的思想。(三)教学方法与师生准备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读通课文应不成问题,以学生预习整理和教师检查归纳的方式掌握故事情节, 这是分析人物的基础。以失街亭责任的讨论引出孔明、马谡两个人物的所

4、言所行,从孔明三嘱、三哭,马谡请缨、三笑、请罪等重点情节和典型言语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责任过失,这一过程中以学生的寻找、讨论、回答为主,教师以问题引导,归纳提升作为辅助。教师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分析需做好充足的准备, 以应变学生在探讨过程中出现的多种不定问题;熟读三国演义中失街亭前后以及课文中省略的故事情节, 并准备好需要补充的资料, 如马谡七擒七纵孟获、离间曹魏君臣,孔明空城计、自请官降三级另外需查寻准备些全面辩证看人待物的材料, 便于学生对课文难点的理解和做延伸拓展的需要。二、课堂教学(一)导入与背景1 、以陆游书愤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导入,引出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辅佐后主刘

5、禅,上奏前后出师表,六出祁山,北伐曹魏,力求统一的故事背景。2 、结合课后练习中三国志诸葛亮传 :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阵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说明此次北伐形势大好,而结果以失败告终,关键就是街亭失守。3、根据地图,了解街亭的重要性。让学生找出文中诸葛亮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 相关对应的话。3 二)梳理情节1 、 请学生简要概述 失街亭 的故事内容。 (目的是检查预习,熟悉课文。 )2、请学生按小说发展过程概括情节。教师整理开端:孔明遣将,马谡请缨发展:王平力劝,马谡拒谏高潮:街亭失守,诸将突围结局:孔明退兵,泪斩马谡(三)分析人物形

6、象1 、探讨失街亭,谁之过?教师:街亭失守直接导致此次北伐失败,后果惨重,那么,谁该对此负责呢?失街亭究竟是谁之过?(全班分组讨论,要求从课文出发,回答有凭有据。 )1 1) 马谡之过出发前,孔明三嘱,马谡置若罔闻。孔明三嘱马谡三回此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阻, 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守之极难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更有先锋休道司马懿、张郃,张郃,乃魏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便是曹取亲来,有何惧哉?下寨必当要道之处违令拒谏,屯兵山上。小结: 马谡如此自恃轻敌, 是导致其后来失守街亭的重要原因。在这里, 诸葛亮的谨慎小心、 知己知彼、 机智多谋和马谡的骄傲自大、麻痹轻敌正好形成对比,使两

7、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对比中鲜明显现。驻街亭,王平力劝,马谡一意孤行。学生分角色朗读王平与马谡的这段对话。 (读出特征,了解人物。 )王平力劝 马谡拒谏五路总口下寨,以图久计。屯军山上,天赐之险。魏兵骤至四面围定,何策保之? 女子之见,凭高视下,势如劈竹。若魏兵断我水道,蜀军自乱。 置之死地而后生,以一当百。分兵山西下一小寨,为掎角之势。 待破了魏兵,分不得功。注意此番对话中马谡的表情:丞相何故多心也一笑孔明多心马谡三笑 汝真女子之见 二笑王平无能彼若有命,不来围山 三笑司马胆怯小结:违背丞相部署,拒纳王平苦谏,刚愎自用、狂妄轻敌、纸上谈兵、脱离实际的马谡,犯了兵家大忌,必然导致失败,街亭失守在劫

8、难逃。在这一部分中,王平的谨慎与马谡的骄矜,以及随后魏军司马懿的细心备战和马谡的自大马虎恰好形成对比, 使马谡自恃轻敌的形象跃然纸上,而王平的力劝、司马懿的惊叹、魏延等人的援助又映衬出诸葛亮超众的预谋。(2)诸葛亮之过学生讨论分析:诸葛亮未能注意马谡请缨时的骄傲情绪和错误判断。马谡领军后, 诸葛亮有一系列安排:托王平辅助马谡,派高翔驻守列柳城,令魏延把守阳平关,命赵云邓芝箕谷出疑兵。这从反方面说明他对马谡并不完全放心,但他仍用,所谓疑人不用,这是犯了兵家之忌。诸葛亮未能明白一个优秀的运筹帷幄的参军不一定是一个杰出的领兵打仗的能手。小结:狂妄轻敌的马谡对街亭失守罪不可推,不过,诸葛亮在这件事上也

9、犯了识人不深,用人不当的错误,他也有一定的责任。2 、如何面对残局 ?(1) 马谡教师: 曾经立下军令状去把守街亭, 如今街亭失守, 过失严重,马谡是怎样面对这一恶果的 ?学生:行动自缚跪于帐前语言臣之死罪,实已难逃;愿丞相思舜帝殛鲧用禹之义,某虽死亦无恨于九泉。归纳: 虽然马谡犯了重大错误, 但面对死罪, 他并不怕死求饶,而是自缚请罪敢作敢当、光明磊落,仍不愧是条硬铮铮的好汉。马谡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骄兵必败, 刚愎自用的深刻教训, 也留下了英雄之气节与情操!教师补充:在街亭一战之前,诸葛亮奉先帝之命,辅佐后主刘禅。为了安定南方,采用马谡攻心为上之计,七擒七纵孟获,使之心服口服。又采纳马谡反间

10、计,成功离间了曹魏君臣, ,使大将司马懿曾一度被迫解甲归田。在此前提下,诸葛亮率兵攻取陇西三郡,为北伐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小结:可见,诸葛亮对马谡的器重是有原因的,而对马谡这个人物的认识,我们也不可以仅停留在失街亭一事上,马谡有其缺陷,但也不乏过人之处,对这个历史人物的分析不可一棒子打死。(2)诸葛亮教师:孔明斩马谡,心情十分复杂,而这些心情包含在具体的表情中,请同学们找出来,并说一说包含了孔明怎样的心情 ?学生:孔明三哭挥泪:兄弟情深又深深自责流涕:情与理的矛盾爱惜不舍却又因军纪不得不杀大哭: 悲痛自责。 不听遗嘱, 用人不当, 一招不慎, 满盘皆输,北伐失败,有负重托,愧对先帝。归纳:

11、孔明三哭,哭出他对蜀国忠心耿耿,顾全大局,赏罚分明 ;对兄弟手足情深,有情有义;对自身勇于自责,自求官降三级。把诸葛亮情理难决又忠义肝胆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感染力极强。回顾杜甫蜀相 ,加深理解诸葛亮忠效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形象:蜀相杜甫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小结:在人们的印象中,诸葛亮总是呼风唤雨、神机妙算,似乎从不犯错误。 三国演义写诸葛亮总体上把他当作智慧的化身,在失街亭中却写到他的失误, 而这样写让读者明白诸葛亮是人, 而非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孔明也有

12、常人的不明智和失误,这并不削弱他千古名相第一人的光彩,正因如此,反而使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富饱满、有血有肉、真实可信,这在我们平时的写作中值得借鉴。(四)总结与延伸1 、板书谨慎周密颇有谋略赏罚分明敢作敢当严于自责孔明 马谡识人不深自恃轻敌用人不当纸上谈兵2、总结马谡骄傲自大, 孔明用人失误,导致街亭失守,两人都有一定责任。但马谡确有他谋略过人之处,事后也是条敢作敢当的硬汉;孔明事前的周密部署和事后的勇于自责也不减其光辉智慧的形象。 通过失街亭一课的学习,我们领略了三国演义如何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典型的语言展现人物特征的魅力, 教导我们如何刻画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也使我们懂得,不论是分析小说人物,还

13、是看待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我们都不可以以偏概全,要力求知人论世,全面辩证地了解分析事物,做出中肯确切的评价3、延伸给出两则材料,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花和刺:一对李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一个说是坏地方,因 为每朵花下面都有刺;一个说是好地方,因为每丛刺上面都有花。要全面地看问题,更要看主流。鸟的评说: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鹏徒有 一身美丽的装束, 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 百灵说最无原则的 要算是鹦鹉,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副奴颜媚骨,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苍鹰说麻雀鼠目寸光不要总看到别人的短处,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教师评语: 无论是鉴赏文艺作品、 写文论人还是处理现实事物,我们都需有辩证

14、分析的眼光, 全面看待的态度, 以免使自己走入偏歧之路。三、教后反思失街亭是中学语文教材的名篇,教法多种多样,而作为一堂小说鉴赏课, 主要是要求学生以小说文本为立足点, 通过对语言的品味, 理解人物形象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堂课主要抓住马谡的三笑和诸葛亮的三哭来分析, 通过课堂阅读和师生讨论, 让学生与小说文本亲密接触,认真品味了小说的语言 ;通过对比和辩证分析,理解掌握了马谡和诸葛亮立体丰富的小说形象。新课程目标要求以学论教,教与学并行,并且重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因此,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感受, 包括与教师的互动, 与同伴合作、 自主学习、 参与热情、

15、情感体验和探究、观察、创作的过程等等。欣赏小说是读者自己的事情, 学生能否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欣赏能力, 主要靠学生自己在阅读实践中习得, 老师不能生硬地贴上标签, 只能起引导并适时归纳的作用。 本文对于人物形象的理解主要是在学生认真阅读、 充分讨论、自主评价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 让学生自己在自主合作探究中, 脑活起来、 嘴动起来、 心乐起来, 让学生体会到语文课的语言味、 意境美、文化情。教师通过设计一定的问题和课外延伸拓展,如讨论失街亭,谁之过、 马谡是否一无是处、 如何全面看待诸葛亮这一三国人物等问题,在培养学生感受、分析、思考、评判能力的同时,把教学知识、培养能力和看人处事结合了起来,加深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让学生在体会课文独特的情感时产生了心灵的震撼, 使学生学会惋惜、愤怒、感伤和赞叹,学会辩证地看人待物,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学生的写文论人思想, 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价值观, 丰富了学生的生存智慧。本堂课设计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讨热情, 课堂气氛较活跃, 使学生较好地分析掌握了人物形象。教师能适时引导小结,在学生讨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理性认知,基本达到了教学的预期目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