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专题讲座 专题十 进化论竞赛要求1哈迪-温伯格定律 2进化的机制:突变、自然选择、生殖分离、适应、适合度知识梳理一、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无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生物大分子物质 多分子体系 原始生命二、真核细胞的起源细胞起源的原始次序大致如下:核苷酸和氨基酸原型核酸和原型蛋白质原型核蛋白体(生命前体)原始生命体(原生体)原型细胞原型细胞的增生和选择细胞(原核细胞)细胞的增生与选择真核细胞。内共生学说认为:真核生物体内的许多细胞器不是渐进的进化过程产生,而是质膜的内陷和内共生作用产生的。许多科学家深信,真核细胞含有的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分别通过吞噬原核生物细菌和蓝藻及内共
2、生作用产生出来的共生体。此外,还有人认为真核细胞不是来自原核细胞,而是和原核细胞一同起源于原始生命。三、达尔文和他的自然选择理论 (一)达尔文和物种起源 1.简介:1831-1836年,达尔文乘“贝格尔号”作5年环球探险航行。观察采集标本;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他观察到海龟、地雀分布在各小岛上,种类很多,相似而不相同,由此推断:生物由共同的祖先种分化出来 ,创论解释不了这些现象。 1859年,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的见解。 (二)自然选择学说1遗传 这是生物的一个普遍特征,生物有了这个特征,物种才能稳定存在。2变异 生物界普遍存在着变异。每一代都有变异,没有2个生
3、物个体是完全相同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同一亲本产生的各子女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变异是随机产生的,这和拉马克所说的变异不同。拉马克认为变异是按需要而向一定的方向发生的。达尔文当时还不能区分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他只能一般地讨论变异。但是,他实际上讨论的是遗传性状发生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这样的变异一代代积累下去就会导致生物更大的改变。可遗传的变异主要属于两大类:染色体畸变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的丢失、易位、移位等变化。这些变化实际也是DNA分子的变化,如染色体的部分丢失,就是DNA分子的一部分序列的丢失。基因突变是DNA链上碱基的改变。基因重组几乎有无限变异的可能。一对等
4、位基因的遗传,子一代可以产生2种配子,子二代可以出现3种基因型,100对基因的杂交可以产生2100种配子和3100种基因型。由于各生物的基因数目都是很大的,其可能组合的基因型几乎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所以,在平常情况下,即使是没有突变,单凭基因重组就可以产生无尽的可遗传的变异。这就说明了,世界上为什么没有2个生物个体是完全相同的。3繁殖过剩 达尔文注意到的第三个事实就是各种生物都有极强大的生殖力。一对家蝇繁殖一年,每代如产1000个卵,每世代如为10 d,如果后代均不死亡,这一对家蝇一年所产生的后代可以把整个地球覆盖2.54 cm之厚。达尔文还指出,象是繁殖很慢的动物,但是如果每一雌
5、象一生(30岁90岁)产仔 6头,每头活到100岁,都能繁殖, 750年后就可有19 000 000头子孙。但是,家蝇的强大生殖力并没有使家蝇完全占尽地面。几万年来,象的数量也从没有增加到那样多。事实上,自然界各种生物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都保持相对稳定。为什么?达尔文提出了以下两个推论:4生存斗争 达尔文指出,物种之所以不会数量大增,乃是由于生存斗争。所有生物都是永远处于生存斗争之中,或者与同种的个体斗争(种内斗争),或者与其他种生物斗争(种间斗争),或者与物理的生活条件斗争。例如,同种的生物常因争取食物、生活场所等而发生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的斗争,如大鱼吃小鱼、鸟吃昆虫、牛羊吃牧草
6、等的斗争。对自然环境的斗争,如生活在两极地区的生物,要与严寒作斗争,生活在沙漠地区的,要与干旱作斗争,生活在海岛上的昆虫要与大风作斗争等。总之,生存斗争是时刻在进行着的,并且是十分错综复杂的。通过生存斗争,有些生物活下来了,有许多生物被淘汰或消灭了。5适者生存 不同的个体在形态、生理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变异。有的变异使生物在斗争中生存下来,有的变异却使生物在斗争中不能生存。例如,在寒冷地区,皮毛厚的个体就容易生存下来,皮毛薄的个体就会被淘汰。在常有大风的海岛上,无翅的昆虫不飞翔,不至被大风吹到海内,而有翅昆虫却在飞翔时被风吹到海里而死亡。在种内斗争中,身强有力、取食力强的个体生存下来
7、,体衰而取食力弱的个体被淘汰。所以生存斗争的结果就是适者生存,即具有适应性变异的个体被保留下来,这就是选择;不具有适应性变异的个体被消灭,这就是淘汰。反过来说,凡是生存下来的都具有适应性的变异,这就是适应性的起源,即适应性是在选择中累积而成的。达尔文认为,生存斗争及适者生存的过程,就是自然选择的过程。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在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不断在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种不同了,这样就演变成新种了。总之,达尔文和华莱士的工作证明了生物界是进化发展的产物。生物有共同的起源,因而表现
8、了生命的同一性,生命是不断的发生变异,而变异的选择和积累则是生命多样性的根源。四、基因频率和自然选择的作用 (一)基因库 1.种群 定义:在一定的地域中,一个物种的全体成员构成一个种群。 特征:种群内的雌雄个体能通过有性生殖而实现基因的交流。 举例:一个湖泊中的所有鲤鱼、田螺等。2. 基因库: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带有的全部基因的总和。 3. 研究意义: 了解生物进化的机制 群体或种群的进化。4. 种群大小 概率:数量足够大: 稳定;种群数量小,基因频率波动, 出现以下的情况: (1) 遗传漂变 定义:小的群体因偶然机会,而非选择,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2) 建立者效应 小种群造成特殊的基因
9、频率。某种群中的少数个体,迁移到它处定居;有些等位基因没带出,导致与种群的基因频率有差异,通过自然选择,形成新品种或新种。 (3) 瓶颈效应 很多生物,特别是动物,春季繁殖,夏季数量多,冬季寒冷和缺少食物大量死亡,其数量形成瓶颈模式(瓶颈部分为冬季数量减少时期)。(二)哈迪温伯格定律哈迪一温伯格定律的概念是指在一个大群体随机交配的群体里,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突变、选择和迁移的条件下,世代相传下发生变化,并且基因型频率是由基因频率决定的,此定律称为遗传平衡定律或基因平衡定律。由于该定律是1909年分别由Handy和Weinberg首先提出的,所以又称为哈迪一温伯格定律。遗传平衡时,基因频
10、率和基因型频率有如下关系:即遗传平衡公式。p(A) q(a)2 p2(AA)2pq(Aa)q2(aa)哈迪一温伯格定律的应用:当完全显性的情况下无法从表现型统计中直接计算各基因型频率时,可假定群体处于“遗传平衡状态”,据遗传平衡公式来推算基因型频率。如调查得知,隐性性状个体(aa)为16,q20.16,再据p和q计算出各基因型频率。(三)自然选择的作用 1.自然选择引起基因频率改变,选择或淘汰某些基因 例:假设基因选择压为0.001(1000 :999) ,即 (AA + Aa) :aa = 1000 :999 , 频率为0.00001的显性基因 ;23400世代,基因频率为 0.99 ;23
11、 400个世代在地质年代上是很短的 ;假设生物一年繁殖一代 ,23400年就可使物种发生基本改变。选择压高, 短时期形成新品种。 2多基因性状的选择 (1)表现型,分布频率:15个基因,每个1%频率,它们同存于一个生物体的几率:1/1030, 生物中不可能出现。 (2)人工育种:一定选择压,基因频率改变,新的基因组合,新表现型。 3自然选择的类型 (1)定向性选择:极端类型,如:抗性选择;含油量选择。 (2)稳定性选择:中间类型,如:新生儿体重(4.5-8.52-11):六斤左右存活率最高。(3)中断性选择:两极端类型,如:白足鼠:长尾、短尾保留,淘汰中间类型。 4选择压(1)定义:两个相对性
12、状间,一个性状被选择生存的优势。或说两个基因频率间,一个比另一个更能生存的优势。 (2)特点: 相对性:依环境而变。 综合性: 综合后有利 + 选择压 基因被选择; 综合后不利 选择压 基因被淘汰。 举例:雄鸭的艳丽羽毛;镰刀型贫血病与疟疾。五、物种和物种的形成 (一)、物种:分类单位,客观存在 1定义:形态上类似,彼此能够交配,要求类似环境条件的生物个体的总称。 现代遗传学定义为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的,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类群。 2根据:有无生殖隔离 但根据形态特征进行物种鉴定不但有效,且方便: 化石(古生物),只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细菌等原核生物。 (二)、种群 1定义: 同一物种的一群个
13、体,个体间交配,保持同一个基因库。 2特点:同一物种的种群间地理隔离;不同物种的种群间生殖隔离;同种种群间消除隔离,互相交配,基因交流。(三)、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1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地理隔离使一个种群分为多个小种群,各自向不同方向发展,在一定时间之后,这些种群之间便会出现互不交配的生殖隔离。这是因为:2个被分开种群的基因组成或基因频率在一开始时不可能是安全相同的,按建立者原则,假如隔离的2个种群是小的,它们的基因频率就可能十分不同,这是起始时的差异;2个被分开的种群中可能出现完全不同的突变。突变是随机的,可能在某一种群中出现某些突变,而在另一种群中出现完全不同的其他突变。既然被隔离的种
14、群之间没有基因交流,一个种群中的突变自然不会引起另一种群的改变;一般情况下,2个分开的种群各自占据不同的地理及生态环境,因而有不同的选择压及选择方向。也就是说,在这一环境中的种群中,某些基因被选择而保留下来,在另一环境中的另一种群中,其他一些基因被选择而保留下来。这就使分开的2个种群的基因库组成产生了更大的差异。此外,基因漂变也可能发生,特别是在很小的种群中可能发生。所有上述这些变化累积起来,就使不同的种群个体之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而新种也就产生了。 2交配前生殖隔离和交配后生殖隔离 (1)交配前生殖隔离:因种种原因不能实现交配的。 生态隔离: 相隔远,例如西方悬铃木在美国,而东方悬铃木在地中
15、海东部; 栖息地隔离: 相隔近,例如两种蟾蜍,分别在河流和浅池沼; 季节性隔离: 两种松树,一种在二月传粉,而另一种则在四月传粉; 行为隔离: 求偶行为不同的动物; 形态隔离:主要是生殖器官形态不同,这在昆虫中比较常见。 (2)交配后生殖隔离:交配后合子不能发育或能发育,但不能产生健康而有生殖力的后代。 配子隔离: 可交配、受精,但不发生受精作用,在不同种的果蝇间可见; 发育隔离: 可受精,但胚胎发育不正常,出生前死亡,像山羊和绵羊杂交; 杂种不活: 杂种在可生殖前死亡,如烟草种间; 杂种不育: 马、驴骡; 杂种的选择性消除: 保留两亲本,消除杂种。(四)、异地物种形成和同地物种形成 1异地物
16、种形成: 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形成物种的主要方式。 2同地物种形成: 无地理隔离,仅有生殖隔离,少见。 3突变个体和野生型占据不同生态位。 4 特点:渐进式, 时间久(万年或十万年以上的时间).(五)、渐变群 1定义:两极端位置间的种群不能交配的现象。 2特点: (1)地理分布广; (2)相邻种群间能交配; (3)若消除中间类群 :出现生殖隔离,必然形成新种。 举例:美洲的豹蛙,从美国的东北部一直到南端都有分布。 (六)、多倍体:产生新物种的另一种形式;只经过一、两代就产生新个体,称为爆发式。 1. 特点:动物界 , 少发生;植物界 , 较普遍。40%以上的被子植物是多倍体。 2. 类型: (
17、1) 同源多倍体:较少见,如月见草。 人工培育:西瓜(2n=22) ,秋水仙素处理茎尖,染色体加倍,形成四倍体(同源多倍体) ,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获得三倍体无籽西瓜。(2) 异源多倍体:常见,如小麦,小黑麦。 (X表示:杂交)野生一粒小麦(AA)拟斯卑尔脱山羊草(BB) × 栽培一粒小麦(AA)杂种F1(AB)自然加倍野生二粒小麦(AABB)栽培二粒小麦(AABB)× 粗山羊草(节节麦)(DD)杂种F1(ABD)自然加倍斯卑尔脱小麦(AABBDD)普通小麦六、适应和进化形式 (一) 适应 1特点: 自然选择的结果,无意识,与人不同;生物经自然选择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表
18、现: 形态:花色; 生理:出汗 ;行为:装死、放墨汁 3类型 (1)花对于昆虫采粉的适应 蜜蜂:花黄色、蓝色,无红色花,有香味,有结构停靠;蜂鸟:红色、黄色花,无香味,无停靠结构;蛾:白色和淡色,有香味,夜间活动;蝇:臭味,颜色暗淡。靠味觉寻找食物。 (2)保护色 特点:体色与环境色泽相同。 举例:椒花蛾、变色龙躲避天敌。 (3)恶臭 举例:黄鼠狼 (4)警戒色 警戒色 特点:体色与环境颜色相差很大,吓唬捕食者 。 举例:毛毛虫(昆虫幼虫)、真菌。 (5)拟态 特点:形态与有抵抗力的物种相似,以假乱真。 举例:蜜蜂、土蜂、马蜂有毒刺。(二)协同进化(共进化) 定义:生物互相适应的现象 举例:花
19、和传粉动物:双方都有利,各取所需; 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后者不可能被吃光,否则前者也无法生存; 寄生虫与寄主:不可对寄主太有害。(三)趋同进化和趋异进化 1. 趋同进化: 定义:相同环境、选择压的不同生物,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形态结构。 举例:鱼、海豚(鱼类)和鲸(哺乳类) ,流线型体型和鳍 ,有利于水中运动; 仙人掌科植物和大戟科植物,外形相似 ,有利于沙漠生活。2. 趋异进化: 定义:不同环境、选择压的同一物种,功能相异的结构。 举例:第四纪更新世时冰川活动,北极熊:白色、肉食、足底刚毛; 棕熊:以植物为主要食物。(四)适应辐射定义:一个物种适应多种不同环境 ,分化成多个不同的种,形成一个同源的
20、辐射状进化系统 。原因: 物种到达新环境: 选择压小,生态位多。 举例:达尔文研究的加拉帕戈斯群岛 :地雀有10多种,占据不同生态位。 七、进化理论的发展 (一)综合进化论对达尔文学说的修改 1.达尔文式的进化: 积累微小变异,为渐变式; 2.非达尔文式的进化3.综合进化论主要作了以下修改: (1)进化:非个体,有种群为单位; (2)自然选择来自:非繁殖过剩和生存斗争,是不同基因型有差异的延续; (3)变异类型:可遗传的与不可遗传的。达尔文无此区分。(二)分子进化和中性学说 1968年,日本人木村资生提出:生物进化的动力是中性突变在自然群体中进行随机“遗传漂变”,而与自然选择无关。 1.中性突
21、变:无好处、无害处,自然选择对它们不起作用。 (1)同义突变 原因:遗传密码子的简并性。 举例: UUU, UUC均是脯氨酸的密码子,CCC,CCU, CCA, CCG均为苯丙氨酸的密码子,当突变发生于这些不同密码子时,对应氨基酸并不改变。 (2)非功能性突变 DNA中的不转录序列,如高度重复序列。 (3)不改变功能的突变 原因:结构基因的突变,但功能不变。 举例:如细胞色素C、血红蛋白。2遗传漂变是分子进化的基本动力 (1) 综合进化论:遗传漂变对进化有作用,但比选择小得多. (2) 中性学说: 自然选择对中性突变不起作用,不是进化的动力;进化的动力是遗传漂变。即:突变大多在种群中随机地被固
22、定或消失.3分子进化速率 特点: 同种大分子在不同生物中的进化速率相同。 举例:血红蛋白的链,从鱼到马和从马到人,进化速率基本一致。 分子进化的速率与种群的大小、生殖力和寿命没有关系,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结论:分子进化是随机发生的,而不是选择的结果。 (三) 渐变式进化和跳跃式进化 1渐进式进化:达尔文学说和综合进化论都赞同;鸟和人的起源可以证明之 2跳跃式进化可能:大突变如调节基因,果蝇的HOM基因,它们控制着形体建成。(四)物种绝灭和灾变 渐进式进化的前提:地球历史是渐变的。地球历史上可能出现过灾变,如:陨石碰撞,导致气候剧烈变化,引起物种灭绝(如恐龙灭绝可能是此缘故);极少数活下来的物
23、种通过适应辐射,产生新物种,进化发生。典型例题例1 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论”已被广大学者所承认,这一假说与生命的“自然发生论”有一点是相同的,它是( )A 生命都是从非生命物质中突然产生的B 生命都是从非生命物质产生的C 生命都是在目前条件下从非生命物质产生的D 生命的发生是在与宇宙进化相联系的条件下产生的解析 B正确,“自然发生论”认为生命是从非生命物质中产生的,而且是突然发生的。“化学进化论”认为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经漫长的岁月通过化学进化而产生的。故此,两种假说都认为生命来自非生命物质,只是“自然发生论”否认了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转化条件和界限。A和C都是“自然发生论”的看法,D则是“化学进
24、化论”的看法。例2 按照达尔文进化论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活在地穴水中的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视觉B 食蚁兽的长舌是因长期添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伸长所致C 鹿和狠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进行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D 春小麦连年冬种可以变成冬小麦,这是环境影响的结果解析 A、B、D都不是达尔文进化学论的观点,它们是拉马克的进化观点,认为环境变化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用进废退”学说,还认为后天获得的性状也可遗传。C正确,达尔文进化学说认为: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狼和鹿在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上进行着相互
25、选择,跑得慢的狼和鹿都会因不易获得食物和易被天敌捕获而被淘汰。跑得相对快、敏捷的鹿和有耐力、狡猾的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由于生物遗传的因素而逐渐得到积累和加强,从而使其各自得到了发展。例3 下列哪些特征支持叶绿体的内共生起源说?( ) 它为单层膜的细胞器; 它为双层膜的细胞器; 它具有独立的遗传系统,包括环状DNA; 它没有自己的遗传系统; 它具有与细胞质核糖体不同的核糖体; 它具有与细胞质核糖体相同的核糖体。A、 B、 C、 D、 E、无正确答案解析 叶绿体共生起源学说的基本要点是,蓝藻类原核生物被原始的真核细胞摄入胞内,与宿主细胞长期共生,逐渐演化为叶绿体。本题所述的特征中支持内共生学说的
26、是叶绿体有双层膜(可以认为外膜来自宿主细胞膜内陷,内膜来自被吞入的原核细胞本身),叶绿体有自己独立的基因组织和环状DNA,起基本特征与原核生物相似,叶绿体有独立合成蛋白质的体系,有与原核生物相似的70s核糖体(而真核细胞的核糖体为80s)。所以正确答案选D。例4 表中所列哪种年将得到更多的进化优势?( )鸟数目产卵孵出繁殖后代A982B222C993D751解析 A、C、D的共同点在于产卵率和孵出率较高而存活率较低,说明上述物种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使这些物种只能依赖其高繁殖能力来保证种族延续。B的产卵率最低,但孵出率和存活率均达100%,说明该物种的个体对环境适应能力很强,具有最大的进
27、化优势。所以正确答案选 B。例5 在欧洲的人群中,每2500个人中就有一个患囊性纤维变性,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一对健康的夫妇有一个患有此病的孩子,此后,该妇女又与一健康男子再婚。如再婚的双亲生一孩子,此儿童的患病几率是多少?( )A125 B150 C1100 D1625解析 假设囊性纤维变性由隐性基因控制,基因频率为q,正常的显性基因为A,基因频率为p,群体呈遗传平衡,则患者(a a)的频率=q2=1/2500,q=1/50,p=49/50,群体中携带者(Aa)的几率=2pq=2×1/50×49/50=98/2500。根据题意,一对健康夫妇有一患病的孩子,则该夫妇必定
28、都是携带者(Aa)。那么该妇女与一健康男子再婚时,只有当这个健康男子恰巧是携带者(几率为98/2500)的情况下菜油1/4的可能性生出患病孩子,因此该儿童患病的几率=98/2500×1/4=0.98%,所以正确答案是C。例6 物种形成的必须条件是:( )A 高速率的基因突变B 各个种群的地理隔离C 一个很小的独特的群体从最初的大种群中分离D 行为的、地理的、基因的或其他的可以避免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流动的屏障解析 综合进化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选择、隔离是新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其中生殖隔离(即生物群体间由于在基因型上所造成的差异而阻碍了基因交流)是新钟形成的必要条件。而行
29、为的、地理的、或其他的可以避免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的屏障将导致生殖隔离的产生从而也导致了新物种的形成,因此正确答案选D。例7 在1.5亿年前的沉积物中发现了已灭绝的剑尾动物。每个个体背甲的长宽比都进行了测量。这一长宽比值用S表示。在下图,P曲线表示1.5亿年时该动物S值的分布。在1亿年的沉积物中,在三个不同地点发现了三个不同剑尾动物的群体。图中a、b、c分别表示三种动物群体中S值的分布情况。请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在a、b、c三个群体中,哪一群体最可能出现了新种?(2)在发现该动物的三个地区,哪一地区的环境最可能保持不变?选择项新种形成环境不变AbaBccCcaDbb解析 由图可知,a种群
30、中曲线的峰值(众数)所对应的S值与P曲线的峰值所对应的S值是一致的(都是平均数,假定为X),且a种群的种内差异更小。说明a种群生活的环境较稳定,与其祖先生活环境很相似,因此稳定性自然选择的结果使得S值接近平均数X的个体具有较大的生存优势而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进一步提高,种内差异减小。b曲线的峰值所对应的S值明显大于X(向右偏),说明b种群的生活环境较以往有明显的变化,存在着定向的选择压,S值较大的个体具有生存优势而得到保留,使种群多数个体的表型发生明显的改变。c种群的S值曲线出现了两个峰值,说明由于环境变化,S值较大和S值较小的类型具有更大的进化优势而得到保留,进化的结果很可能会形成在S值上有明
31、显差异的两个新种。所以正确答案是C例8生物进化是指:( )B A生物越来越适应环境 B生物的遗传物质越来越不一样C生物的个体数越来越多 D生物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大解析 进化在本质上是指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即生物的遗传物质越不越不一样,是经过突变、自然选择、遗传的综合作用。故选B。 例9日本科学家提出了“中性进化论”,其根据主要来源于:( )C A 化石证据 B形态学证据 C生物大分子证据 D行为学证据 E 生理学证据解析 “中性进化学说”认为多数或绝大多数突变是中性的,无所谓有利或不利,对生物体既没有好处也没以害处;基因中的内含子和后重复序列发生突变同样也不会影响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生物的进化
32、主要是中性突变在自然群体中进行随机漂变的结果,即突变在种群中被随机地固定或消失,而不是通过选择才被保留或淘汰。故选C。 例10物种的遗传变异的程度与物种的“寿命”是相关的,其原因是:( )A A遗传变异大的物种适应的潜力大 B遗传变异大的物种进化的速率快C遗传变异大的物种抗病的能力强 D遗传变异大的物种繁殖的能力强解析 遗传变异大的物质,由于其遗传基础较为宽范,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幅度增大。故选A。智能训练1原始大气层中不含有的成分是( )A 氢气 B 氧气 C 沼气(CH4) D 氨气(NH3)2原始地球上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的能量来源于( )A 无机物分解时释放的能量 B 有机物分解时释放的能量
33、C 物质合成时释放的能量 D 紫外线、雷电、火山爆发时释放的能量3地球上最初的生物,其食物来源可能是( )A 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 B 水中的细菌C 水中的有机物 D 原始大气4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原始海洋的作用在于( )A 为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提供原料 B 为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提供能量C 为合成有机高分子物质提供酶 D 为原始生命的产生提供场所5原始生命诞生的重要标志是( )A 原始蛋白质分子和核酸分子的形成 B 原始界膜的形成C 有原始的新陈代谢作用和能够繁殖 D 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的相互作用6公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现代的公鹿鹿角发达的原因是( )A
34、代代经常使用的结果 B 变异朝有利于生殖的方向发展的结果C 繁衍后代的需要 D 自然选择的结果7人的胚胎在发育初期出现鳃裂,由此可以说明( )A 人胚胎早期用鳃呼吸 B 人的肺由鳃发育而来C 人与鱼类的亲缘关系最接近 D 人的原始祖先生活在水中8下列每组中的两个器官,属于同源器官的是( )A 蝙蝠的翼手和人的上肢 B 蝌蚪的鳃和蛙的肺C 鲸的鳍足和鱼的胸鳍 D 鸟的翼和昆虫的翅9下列各项中的哪一项不属于达尔文进化论的一部分?( )A 同一物种的成员在许多特性上有变异B 其表现型不适于其环境的后代会死亡C 生物体会产生比其环境所维持的个体数多的后代D 种内的变异是由环境的作用所引起的10下列各现
35、象中不属于自然选择作用的例子的是( )A 纯种长毛垂耳狗的形成 B 因工业污染而使某种蛾子发生黑化C 某些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D 头发里的虱子经DDT处理后仍有突变种存活下来11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主要作用( )A 使种群间的个体互不相识B 使种群间的雌雄个体失去交配机会C 使不同种群各适应于不同的地理环境D 使种群之间停止基因交流,各向着不同的方向演变12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一个有30000人的人群中,蓝眼的人3600人,褐眼的有26400人,其中纯合体有12000人。那么,在这一个人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0.64 C13在某一个人群中,已调查得知,隐性性状者为1
36、6,问该性状不同类型的基因型频率是多少?(按AA、Aa、aa顺序排列答案)( )A 0.36 0.48 0.16 B 0.48 0.36 0.16C 0.16 0.48 0.36 D 0.16 0.36 0.4814在生命起源的研究中,已经得到了科学实验证实的是( )A 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B 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C 从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D 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15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第二阶段形成的物质是( )A NH3、CH4 B 核苷酸、单糖C 原始的核酸、蛋白质 D 嘌呤、嘧啶16地球上生命起源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是( )A 氨基酸、核苷酸
37、等有机小分子的形成B 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生命大分子的形成C 具有原始界膜的多分子体系的形成D 由多分子体系进化为原始生命17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氨基酸分子的生成和原始生命的诞生场所分别为( )A 原始海洋和高温干燥的地区 B 原始大气和高温干燥的地区C 原始大气和原始海洋 D 河流和海洋18达尔文是这样解释进化如何发生的( )A 上帝决定哪个种该进化 B 适应性使某个物种留下更多后代C 某些物种内部有进化的设计蓝图 D 环境影响造成物种的适应19在进化过程中,与主要的生物类群出现顺序相符的是( )A 需氧异养、厌氧异养、自养 B 需氧异养、自养、厌氧异养C 厌氧异养、需氧异养、氧化水的自养D
38、厌氧异养、氧化水的自养、需氧异养20关于地层中生物化石分布情况的叙述,下列不正确的是( )A 在古老的地层中可以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B 在新近的地层中可以找到高等生物的化石C 在新近的地层中也可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D 在极古老的地层中有时也可以找到一些高等生物的化石21比较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和人的胚胎时,发现这些胚胎( )A 全部发育过程中都有鳃和尾 B 在发育初期都有鳃和尾C 全部发育过程中都有鳃裂和尾 D 在发育初期都有鳃裂和尾22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 )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 能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变异是不定向的 变异是定向的 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
39、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A B C D 23某植物单株年产数百粒种子,其中大部分被鸟所食,或因气候、土壤水分等原因不能在第二年长成成株,按照达尔文的观点,这现象说明( )A 物种是可变的 B 过渡繁殖、生存斗争C 选择的不定向性 D 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24害虫抗药性的出现,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的观点,最好的解释是( )A 所用农药剂量和含量的增加使害虫的抗药性也增强B 群体中有抗药性的害虫生存下来并不断地繁殖C 这一农药使害虫都产生了抗药性D 农药引起害虫的抗药能力,可以在后代中不断积累和加强25某岛屿上存在着尺蛾的两个变种,该地区原为森林,后建设为工业区。下列为该地区不同时期两个变种尺蛾的
40、数量比。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森林时期建成工业区后50年灰尺蛾黑尺蛾灰尺蛾黑尺蛾991l99A 工业煤烟使灰尺蛾变为黑尺蛾 B 灰尺蛾迁离,黑尺蛾迁入C 自然选择作用 D 定向变异作用26单孔类动物只分布在澳洲,这是由于( )A 单孔类动物起源于澳洲B 单孔类动物适于在南半球生活C 除澳洲外,其他地区的气候对单孔类动物生存不利D 澳洲很早与其他大陆分离,单孔类动物没受到其他高等哺乳动物的排斥而得以保存27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得多,由此可知( )A 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 B 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C 物种A一定从物种B进化而来 D 物种B一定从物种A进化而来28长期使用某
41、种农药,会发现其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其主要原因是( )A 昆虫适应了具有农药的环境B 昆虫接触农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C 农药对昆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D 农药使昆虫产生了定向变异29某一化石采集队,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层内挖掘到许多化石。记录清单如下:甲地层(恐龙蛋、始祖鸟、龟);乙地层(马、象牙、犀牛);丙地层(三叶虫、乌贼、珊瑚)。这些地层依地质年代远近排列应是( )A 甲、丙、乙 B 乙、甲、丙 C 丙、甲、乙 D 乙、丙、甲30很相似但不同种的鱼把卵和精子排放在同一水域中,其中一种鱼的精子不能进入另一种鱼的卵,这是由以下哪种生殖隔离引起的?A 生态隔离 B 行为隔离 C
42、机械隔离 D 配子隔离31对于一个隔离的且数量已经大为减小的种群来说,其潜在的危险的是( )A 丧失了遗传多样性 B 趋向于选择交配C 基因流动减少 D 哈迪一温伯格平衡不稳定32下表以L、M、N和P为代号,给出人、黑猩猩、马和袋鼠四动物的a血红蛋白中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的百分率。LMNPL100908297M901008290N828210082P979082100请据表中数据,指出L、M、N和P与其代表的四种动物的对应关系( )选择项人黑猩猩马袋鼠ALMNPBPNMLCLPMNDMNLP33种内进化的材料是( )A 表型的可塑性 B 表型复制 C 突变 D 隐性基因纯合34根据现代综合进化论,判断下列表述哪种正确:( )A生物进化在方向上是随机的B从进化的方向上看,生物进化是不定向但适应局部环境的C从进化速度上讲,生物进化既可体现跳跃式,也可体现恒定式的演化模式 D自然选择下群体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新物种的形成35自然界有性生殖动物存在多种生殖隔离类型。有配合前隔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