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火灾扑救的难点研究_第1页
森林火灾扑救的难点研究_第2页
森林火灾扑救的难点研究_第3页
森林火灾扑救的难点研究_第4页
森林火灾扑救的难点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森林火灾扑救工作的难点分析及对策研究火灾是森林的大敌。在破坏森林的各种因素中,以森林火灾最为严重。它能在很短时间内,烧毁大面积的森林和大量的林副产品,破坏林分结构和森林环境,破坏自然界生态平衡,造成气候失调,水土流失,河流淤塞,洪水泛滥或水源枯竭。有时引起山洪暴发,冲毁农田,直接危害农业生产。扑救森林火灾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甚至发生人身伤亡事故。总之,森林火灾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一、概述(一)森林的概念、三大要素、灾害等级 森林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中,失去人为控制,对森林产生破坏性作用的一种自由燃烧现象。 发生森林火灾的"三大要索"是指:森林可燃物

2、、气象条件和火源。以上三个因素同时具备,则发生森林火灾,若其中有一个因素不具备条件,则不发生森林火灾。 我国森林防火条例中规定,森林火灾分为4个等级:森林火警,受害森林面积不足1公顷;一般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上不足一百公顷;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公顷以上不足1000公顷;特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0公顷以上。 (二)森林火灾分类森林中所包含的有机物质都可以燃烧,通称为森林可燃物。森林火灾的发生,一般都是先从地被植物燃烧开始,然后蔓延到幼树、火焰逐渐扩展到树冠和树杆,引起树冠火,如果地下的腐殖质层厚,可能潜入地下燃烧,发生地下火。森林火灾一般可分为地表火、林冠火和

3、地下火3种。1、 地表火枯枝落叶层以上到1.5米以内的所有可燃物称为地表可燃物。包括枯枝落叶、杂草、矮灌、幼树、倒木、伐根等。由地表可燃物燃烧形成的火叫做“地表火”。“地表火”比地下火燃烧速度快,比较容易扑灭。地表火燃烧时,火沿林地表面蔓延,烧毁地被植物、幼树、灌木、下木,大树干基部和露出地面的树根等。一般温度在400左右,烟为浅灰色,约占森林火灾总起数的94。按其蔓延速度和危害性质又分为两类:急进地表火和稳进地表火。急进地表火蔓延快,通常每小时达几百米至千余多米,燃烧不均匀,常留下未烧地块,危害较轻,火烧迹地呈长椭圆形或顺风伸展呈三角形;稳进地表火,蔓延慢,一般每小时仅几十米,烧毁所有地被物

4、,乔灌木低层枝条也被烧伤,燃烧时间长,温度高,危害严重,火烧迹地呈椭圆形。 2、树冠火距地1.5米以上的可燃物称为林中可燃物。包括乔木的枝干、枯木等。由林中可燃物燃烧形成的火叫做“树冠火”。“树冠火”不易扑救,在大风的作用下,易形成狂燃大火或产生“飞火”、“火旋风”等。 “树冠火”沿树冠蔓延,主要由地表火在强风的作用下引起。破坏性大,能烧毁针叶、树枝和地被物等,一般温度在900,烟柱可高达几千米,常发生飞火,烟为暗灰色,不易扑救,约占森林火灾总起数的5,多发生在针叶林内,一般阔叶林内不大发生。按蔓延速度和为害程度分为两类:急进树冠火和稳进树冠火。急进树冠火又称狂燃火,蔓延速度快,火焰跳跃前进,

5、顺风每小时可达825公里,树冠火常将地表火远远抛在后面,形成上下两股火,火烧迹地呈长椭圆形。稳进树冠火又称遍燃火,蔓延速度慢,顺风每小时为58公里,树冠火与地表火,上下齐头并进,林内大部分可燃物都被烧掉,是森林火灾中为害最严重的一种,火烧迹地为椭圆形。 3、地下火枯枝落叶层以下半分解或分解的腐植质、泥炭和树根等称为地下可燃物。由地下可燃物燃烧而形成的火叫做“地下火”,又称泥炭火或腐殖质火。“地下火”特点是火在林地的腐殖质层或泥炭层中燃烧,地表看不见火焰,只见烟雾,蔓延速度缓慢,每小时仅45米,持续时间长,能持续几天、几个月或更长,可一直烧到矿物质层或地下水层,不易扑救,对林木损失较大。(三)影

6、响森林火灾蔓延的因素森林植被燃烧后,火就会不断向四周扩展,通过热对流、热幅射,热传导的方式不断向前伸延、扩大燃烧面积,这种燃烧现象称为林火蔓延。影响林火蔓延的主要因素有:一是风,风是决定林火蔓延方向和速度的主要因素,风会促进空气流通,加速燃烧反应,风速大,蔓延速度快,顺风火比逆风火蔓延快,侧风火界于两者之间。二是可燃物种类和含水率,可燃物的形状、结构、大小、含水量不同,则蔓延快慢也不同,如矮小干枯的杂草、灌木燃点低、蔓延快,湿润、粗大的枯枝、倒木不易燃烧,蔓延慢。三是昼夜变化,白天有日光照射,气温高、湿度小、风速大、可燃物干燥、林火蔓延快,夜间与白日相反,林火蔓延慢。所以扑火人员都是在夜间趁着

7、火势弱、蔓延慢,抓紧时间一举打灭。四是地形,地形凸凹起伏,引起小气候改变,造成水热差异,影响林火蔓延。如阳坡和山脊蔓延快,阴坡和山谷蔓延慢,上山火比下山火蔓延快,陡坡比平缓地蔓延快。 二、火灾扑救工作的难点分析(一)扑救人员的危险性大森林区域的林相通常比较复杂,可燃物荷载量大,极易燃烧和快速蔓延,火灾扑救的危险性较大,常造成救火人员的伤亡。例如,2010年12月5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发生草原火灾,在清理余火时,大风将余火吹燃,将扑火的解放军战士和群众围困在沟中,造成15名甘孜军分区某部战士、5名群众、2名林业职工共22人遇难。在火势已经得到基本控制的情况下,在处理余火时竟牺牲这么多人

8、,实在令人痛心。2011年3月3日大理剑川县山林大火,被大火烧过后的火场,突然死灰复燃,将山上数十名清理余火的扑火队员们团团围困,最终酿成9人死亡7人受伤的悲剧。9名牺牲者包括县林业局2人、金华镇党委委员1人、金华镇副镇长1人、县森林防火专业扑火队员5人。原因分析:一是火势蔓延速度快。稳进地表火,蔓延速度每小时23公里;急进地表火,蔓延速度为每小时47公里;树冠火,蔓延速度可达每小时825公里;火旋风,飞火距离可达数百米。按照成年人平坦路面步行情况计算,每步距离大概6075cm,每秒行进1步半,行进速度为每小时45公里,在林区崎岖不平的陡坡、山坳里行进,加之杂草、灌木、碎石的阻碍,人员在林区的

9、行进速度会降至每小时13公里,所以一旦风向突变,救火人员出于下风方时,便十分危险。二是人员经验不足。由于森林火灾过火面积大,参与救火的人员众多,既有专业的救火力量,也包括了附近的村民、民兵、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等大量的非火灾扑救专业人员,这些救火力量缺乏扑救森林火灾实战经验,对森林火灾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不熟悉,救火的心理准备不足,并对森林内长途跋涉、的经验不足。一旦遇到火势突变,被林火包围等突发情况,很难灵活应对。(二)后勤保障难度大森林火灾的扑救,需要参与的单位和人员远距离、大兵团、艰苦环境下野外作业,但救火现场往往缺少足够的衣、食、住、行的生活保障和灭火工具、灭火剂的工作保障,具体表现在缺乏行军

10、帐篷、充气垫、睡袋、大衣等生活物资和手抬机动泵、浮艇泵、风镜、指南针、防护面具、推土车、铲车等灭火器材。后勤保障困难,制约了救火力量的战斗力,导致火势难以控制,过火面积不断扩大,损失不断增加。原因分析:一是森林火灾的燃烧面积大,持续时间长,火灾扑救客观上来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人海战术和充足的灭火装备器材,才能有效的遏制火势的发展。二是时间紧迫,地方政府后勤保障能力有限。虽然各地政府有一定的应急物资储备,可以满足一部分的火灾扑救需要,但难以在较短时间内筹措更多的救火所需的生活和救火物资,在面对大面积、长时间的森林火灾时,持续的保障工作难度更大。三是林区道路条件差。森林的道路较少,加之多数驾

11、驶员对长途跋涉、山区道路驾驶经验不足,导致政府部门调来了物资装备,但不能及时的送到灭火一线,延误了火灾扑救时机。(三)通信困难森林火灾点多面广,扑救单位和人员较为分散。森林火灾扑救战术的要求是统一调度,相互协调,在不同火点救火的队员之间要进行不间断的通讯联络,便于实施各种战术的队形调整。但森林火灾的扑救中,由于通讯联络不畅,导致火势突变人员被困的现象时有发生,通讯的困难也经常使得灭火战术无法得到及时的调整而错失灭火时机。原因分析:林区通信基础设施差,森林深处移动电话和无线上网设备通常无法使用。有线电话数量少,且通常配备在室内。相关灭火单位配备的移动通信指挥车,卫星电话、短波无线电台的总体数量较

12、少,一旦救火人员成小组分散到火场的不同点位进行扑救后,无法保证每个小组的都有卫星电话、短波无线电台的使用,无法确保整个火场的通信畅通。三、森林火灾扑救对策扑救森林火灾,就是要了解森林火灾燃烧的规律,建立严密的应急机制和强有力的指挥系统,组织训练有素的扑火队伍,运用有效、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扑火设备及时进行扑救,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 (一) 坚持科学的灭火原则坚持“打早、打小、打了”的扑火基本原则。森林火灾往往是从小火蔓延成大火,由地表火发现成树冠火。地表火最初蔓延速度小,每分钟在顺风方向为米,向两侧及逆风方向为米,经15-20分钟后,蔓延面积仅为0.15亩,如继续发展,其速度可增加到每分钟1

13、0-15米,即每小时可蔓延0.5-1公里左右,火灾扩展的面积也愈大,火势越来越强。所以,森林火灾在初发阶段,仅由少数几个人或十几个人,就可以轻而易举扑灭的,就要当机立断及时扑灭。等火烧大了之后,动员几十人、几百人,甚至成千上万人也往往难于扑救。例如,2011年2月28日,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发生森林大火。丽江森林防火部门迅速组织400多人参加灭火,开挖了一些隔离带。但由于28日当地一直刮着六七级大风,加之林区山势较陡不便操作,灭火指挥部只好决定停止作业,并将灭火人员撤至安全地带,由于错过了灭火时机,只能等到3月1日风力小时再集中实施行动,造成了更大经济损失和环境的破坏。因此,扑救森林火灾,关

14、键是突出一个“早”字,做到有火早发现、早出动、早扑灭,并且把小火当大火打,力争把火灾消灭在初发阶段,以减少森林资源的损失。(二)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在扑灭森林火灾时,只要控制住发生火灾的三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中任何一因素,都能使火熄灭。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燃点以下;阻隔可燃物,破坏连续燃烧的条件;使可燃物与空(氧)气隔绝。采取的基本方法有: 冷却法,在燃烧的可燃物上洒水、化学药剂或湿土用来降低热量,让可燃物温度降到燃点以下,使火熄灭。 隔离法,采取阻隔的手段,使火与可燃物分隔、使已燃的物质与未燃的物质分隔。一般采取在可燃物上面喷洒化学药剂,或用人工扑打、机翻生土带、采用高速风力提前

15、火烧、适度爆破等办法开设防火线(带)等,使火与可燃物、已燃烧的可燃物与未燃烧的可燃物分隔,同时通过向已燃烧的可燃物洒水或药剂也能增加可燃物的耐火性和难燃性。窒息法,通过隔绝空气使空气中的含氧率降低到14-18以下,而使火窒息。一般采用机具扑打,用土覆盖, 喷洒化学药剂,使用爆破等手段使火窒息。 (三)确保救火人员安全扑救森林火灾是一项紧急性任务。救火队员要面对高温炙热、浓烟呛鼻以及体力消耗较大的困难。火场中可燃物有时能产生200以上的地面温度和1000空气温度,而人体在高于120的环境中就丧失身体机能。所以高温、浓烟、身体过分消耗是发生灭火队员伤亡的危险三角。1有序组织统一行动扑火人员要服从命

16、令听指挥,不要掉队,要互相照顾安全,万一发生危险时,应互相帮助脱险,始终保持一个战斗集体。扑火前要点清人数,进行分组指定负责人,并交待打火方法和安全措施。火扑灭后,撤离时应清点人数,检查有否人身伤亡。夜间打火,要带手电筒,供照明之用。2配备个人防护装备上火场要配戴安全防护装备,包括头盔、服装、手套、靴子、安全罩、眼镜、滤毒面罩,以避免高温、烟熏造成晕迷、窒能被火烧死。 3细致观察主动防范山上、山下、林内、林外等场地地条件不同,往往风向也不一样。在扑火中,要特别注意风向的变化,以防由于风向变化造成事故。打火时要根据风势,地形等不同情况,随机应变,当进则进,当退则退。灭火要做到六不要:不要在风头上

17、打火,以免风卷火焰伤害人;不要挤在一堆打火,以免互相碰伤;不要迎面对着火头打,以免被火烧伤或烧死;不要单独一个人乱冲乱打,以免被烟气冲昏倒地无人救助被烧死;不要穿化纤衣服上山打火;扑火时不要在火区线内活动,以免被火包围。4把握规律灵活应变打草原火时,不能乱打硬拼;预防风向风速突然变化、火舌燎伤;打上山火时不要顺着火头爬山扑打,防止被火包围;打地下火时,注意不要掉进腐质层中,被火烧伤;打林内火时,注意不要被倒树砸伤;打大火时,要选择火势弱的地方为突破口,不要在火势强的地方强攻;对于一时攻不上去的火,要回避火头,待机歼灭。风大、火强撤退时,要沿已灭火线返回,避开顺风火,防止被火吞没。休息时,宿营地

18、周围要打好安全防火线,以防被火包围。 5被林火包围时积极自救由于风向突变或地形特点,参加扑火人员有时被火包围,脱险的办法是: 要立即寻找地面可燃物较少的地方,迅速劈开立足之处,在靠火头前方适当地方背风点火。烧出安全地带解围,待火烧过后,再进入被烧过的林地,使点燃的火向火头方向烧去,其它方向的火要迅速扑灭,防止蔓延扩大,直到脱离危险为止。若来不及点火,要立即选择近处水坑、河滩或河沟。把衣服用水浸湿,蒙在头上,卧倒浸入水中。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可用衣服裹住头部,选择杂草矮小或好走的地方, 横向猛冲出去突围,如衣服着火,可在地上打滚,或迅速撕下衣服,以免灼伤。突围必须选择火势较弱的地方,千万不能在火头

19、前面与火头赛跑,这样十分危险。(四)熟练掌握战术措施1、划分阶段,明确任务森林灭火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初期灭火阶段,主要是扑灭火焰,阻截火头,限制火灾的蔓延扩大;二是平定阶段,主要是彻底扑灭火场边缘的火,或者在火场要害部位建立防火线,以完全控制火的传播;三是熄灭阶段,主要是清理火场,看守火场,实行巡逻,直到余火完全熄灭。但也可以运用"分兵合围"战术,组织主要力量攻打火头,一部分人员负责扑打火场边缘的火,一部分人负责清理火场,消灭余火,做到前打后清或边打边清。2、基本的战术措施森林火灾共同的扑救战术措施是:胁林场、乡镇、村屯等安全的火线,部署重兵,有效控制,确保火线不突破

20、;较稳定的火线,加大清理力度,专人死看死守,确保死灰不复燃;无法靠近、危险大的火头,暂时避让,择机扑打,确保扑火人员不伤亡;具备依托条件的火线,以火攻火,加强阻隔,确保火势不蔓延。3、“火攻火” 战术措施的应用当打火人员不能接近火线,又来不及加宽拦火路时可以考虑以火攻火的灭火战术。具体做法是,当急进地表火的火势凶猛,拦火路起不到有效隔离作用时,在火头的前方,利用原有隔离带,拦火路、河沟等障碍物作为依托条件,在靠近火场的一侧点燃,使点燃的火向火头方向推进,遇到火头自行熄灭。实施“以火攻火”战术时,采取“先监护、后灭火”的战术,必须先布置一部分灭火人员严密监视可能发生的跑火,点火后抓紧时间在火场两

21、侧扑打,以控制火势侧向发展,监护点燃的火不越过隔离带并确保实施点火人员的安全,待火烧入森林纵深后,彻底扑灭距隔离带着火侧50米范围内的残火;此法应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方可采用,实施时应加强领导,以免失误。(五)灵活运用基本方法森林火灾中,场地不同其燃烧特点也不一样,例如,下山火比上山火容易打灭;夜间、早晚、阴天比白天、晴天容易打灭;平地比陡坡好打;风小比风大好打;火势弱比火势猛好打。所以要抓住有利时机,灵活运用扑火方法,尽快扑灭山火。1、灭火主攻方向是打火头。只有将火头扑灭,火灾才能得到控制。也可沿着火头两侧扑打,逐渐缩小火头宽度,直至扑灭。通常直接扑火时,从山下往山上打,沿着火场边缘不停顿地扑打,直到火焰扑灭为止。如果当火蔓延到山脚后,再向坡上发展时,往往会分散成几个火头扩大火灾面积,为此,力争在火头未到达山脚之前,予以扑灭。2、上山火的扑打。沿火头前进方向的两侧,分两路扑打,循序前进,直到会合,绝不可迎面堵截,危险性大容易发生事故。对无法靠近、危险大的火头,暂时避让,择机扑打,确保扑火人员不伤亡。3、下山火的扑打。下山火的火速慢,危险性小,容易打灭,必须抢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