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一章_第1页
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一章_第2页
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一章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1.1 信息及其特征一、教学目标1、第一节要求学生能够列举出身边的各种信息, 能够理解信息的 概念;能够结合具体例子来描述信息的特征, 从而全面认识信息。2、第二节要求学生能够描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客观认识各种 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能够联系实际领会信息技术人性化和大众 化的发展趋势,认识信息技术对个人的生活与学习、科技进步及 社会发展的影响,从而正确对待和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信息的特征、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合理使用信息技术。难点: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三、教学内容1. 什么是信息?事例一:1954 年,加拿

2、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首先进行了“感觉 剥夺”实验: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 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戴上纸 筒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被试单独呆在实 验室里,几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进而产生幻觉在实验室连 续呆了三四天后,被试者会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实验后需数日方能恢复正常。这个实验表明: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与外界环 境广泛接触基础之上的。只有通过社会化的接触,更多地感受到 和外界的联系,人才可能更多地拥有力量,更好地发展。事例二: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

3、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 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 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 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 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笔记本电脑、 手枪、水、饼干、指南针、打火机、刀、火石)请三名同学自由 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物质、能源、 信息)冰消雪融、草木发芽,这是自然带给我们季节变换的信息;新闻 报道、商品广告,这是社会带给我们的信息;闹钟的铃声把我们从睡 梦中叫醒,这是生活中的信息。我们无时无刻地与信息有联系,我们 的生活中充满了信息。读书看报、

4、看电视、听广播、我们接受信息, 同时我们点头、摆手、跺脚、摸鼻子、说、唱等,一举一动都在发出 或传递信息。人与人间传递信息可通过:肢体语言、口头语言、书面 语言等。信息是用语言、文字、符号、图像、声音、情景、表情、状态等方式传递的内容。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它的基本功能是消除认识上的不确定性。2信息有什么特征?阅读P5资料1、2,思考信息具备哪些特征?资料1:数据没有传输到深圳海关一一载体依附性,时效性通关不畅,引起塞车价值性资料2:网络教育不受时空限制、互动交流、优秀资源共享一共享性、价值性企业招聘启示、好邻居购物优惠活动(特价)时效性从盲人摸象的故事扩展信息的特性(不完

5、全性、可传输性、可识别性)摸到腿的,说大象长的跟柱子一样;摸到身躯的,说大象长得 象一堵墙;摸到尾巴的,说大象就象一条蛇;摸到耳朵的,说 大象就跟蒲扇一样思考:信息的独有特征共享性,无限共享性,无损共享性(物质、能源有价值,商品有保质期)四、课堂练习1、下列属于信息的是(D )。(A)电脑 (B)VCD光盘 (C)报纸 (D)CCTV播出的广告2、小王是个应届毕业生,有一天他看到有个招聘信息,于是马上到 招聘单位进行应聘,谁知道单位负责人却跟他说招聘日期已过。 这里 体现了信息( C )。(A)共享性 (B)价值性 (C)时效性 (D)依附性3、江苏省气象台 2009年 8月 8日凌晨发布台风

6、莫拉克警报 , 并要求 10万以上在一线户外作业及居住在危棚简屋的人员立即撤离转移 , 从 而避免的大量的人员 , 财物损失 . 从信息的角度来说 , 以上消息最能体 现出信息的( A )。(A)时效性,价值性(B)可存储,可转换(C)独立性,广泛性(D) 增值性 , 共享性1.2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分析: 在学生了解信息的概念特征以及作用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信息技术的历史,以及现状,并分析信息技术对社会的 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学习的影响。另外介绍把关于信息 技术相关的情况总结制作成一个电子作品。教学对象分析: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课程面对的是高一年级的 学生,该年级的学生思维敏捷

7、、动手能力强,有独立的思维能力, 接授知识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需引导 学生自主探究性的学习,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列举信息技术应用的实例,初步了解信息技术的 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2、过程与方法:(1) 调查、研究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并选择适当的工具制 作作品,以呈现信息、发表观点及交流思想。(2) 能够通过自身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 采用我们熟悉的应用软 件如 Microsoft office 等软件制作电子作品,对自己的信息活 动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与评价。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8、 认识到社会和生产实践在推动了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 又推动人类学习、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2) 引导学生利用己有的信息技术知识完成电子作品的制作, 并要 认真了解学生己有的信息技术水平,给基础薄弱的学生以适当的 帮助,增强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3) 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 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 态度。教学内容: 演示信息技术的传播技术的发历程内容,让学生体验 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并引导学生确定小而精的主题,制作电子 作品。然后评价学生作品,让学生能参加评价和自评,这样同时 浏览他人作

9、品,吸取好的经验,改进自己的作品。教学重点: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确定小而精的主题,制作电子作品。然 后评价学生作品,让改进自己的作品。1 运用信息技术的实例2引导学生运用己学的信息技术制作电子作品。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分组教学法、探究法等 教学策略:由于本节涉及了信息技术的理论性和操作性相结合的内容。为此在课堂教学首先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导入新课,让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技术,它的发展历程如何?其次采用讨论法与讲授法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信息加工技术发展的两次突破内容和信息技术的正确概念以及通讯技术的发展史和因特网的作用。最 后在针对要求

10、学生将了解的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状况进行总结并 制作成电子作品(电子作品的形式是文档(word)或演示文稿(如 PPT 演示文稿),对这些内容采用讨论法、分组教学法、探究 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信息技术发展有关的情 况并很好地完成电子作品,达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目的。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马拉松比赛的起源;2、烽火戏诸候;3、P书本5页的例子“马拉松”是古希腊的一个地名,位于雅典城东北3 0公里。公元前 490年,波斯远征军入侵希腊,在马拉松这个地方布阵的消息传到 雅典后, 雅典就派出一名叫裴里匹底斯的信使前往斯巴达求援。 这位 信使用3 5小时走完了15 0公里的路程。 但是斯

11、巴达人却说10天 之后才能出兵。信使把消息带回马拉松, 失去救援的雅典人背水一战, 结果以少胜多打败了波斯人。 这位信使带着胜利的喜讯又从马拉松跑 到雅典城的中央广场(距离为4 2.1 9 5公里),向雅典人民高喊:“我们胜利了!庆祝吧!”随即倒地身亡。为了纪念这位信使,人们 把“马拉松”作为一项固定的比赛项目,一直延续至今。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 长的很漂亮, 不过却从来不笑, 整天眉黛紧颦,郁郁寡欢。周幽王为其开颜一笑费尽心思,但用尽千 方百计,褒姒却始终不露欢颜。幽王召乐工鸣钟击鼓,品竹弹丝,宫 人歌舞进临,褒姒全无悦色。又命司库每日进彩绢百匹,撕帛以取悦 褒姒。褒姒虽爱听裂

12、绢的声音, 依旧不见笑脸。 大奸臣虢石父献计说: “在城外,五里置一烽火墩用来防备敌兵, 如有敌兵来则举烽火为号, 沿路相招天下诸侯的兵来勤王, 假如诸侯来了却没有敌兵, 皇后必然 会笑!”幽王大喜,遂与褒姒驾幸骊山,在骊宫夜宴,令城下点燃烽 火台。刹那间火焰直冲霄汉,诸侯乍见焰火冲天,急忙调兵遣将,驱 动战车,连夜前来勤王。 没多久,列国诸侯皆领兵至, 一路烟尘滚滚, 来了却没有敌寇的踪影, 只见幽王与褒妃在城上饮酒作乐, 诸侯面面 相觑,卷旗而回。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 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犬戎大举攻周,周幽王举烽火示警,诸侯以 为又是骗局而不愿前往,致使幽王被犬戎

13、所弒,褒姒亦被劫掳。2、 引导学生思考这三个例子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从信息 角度)3、学生思考回答(信息传递的一个发展过程)由此引入信息技术 的发展历史新课教学、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老师问:现代社会人们主要是通过什么获取信息,记录信息,管理 信息,传播信息和加工信息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总结如下:获取信息:阅读、交谈、书信往来、看电视、访问因特网、温度 计、听诊器、钟表、测量仪器、显示微镜、望远镜、气象卫星等。 记录信息:书写、印剧、照相、录音、录像、微镜等技术和纸张、胶 片、磁带、光盘等介质。 管理信息:目录卡片、文件夹和数据库等。 传播信息:旗语、信号灯、钟声、电报、电视、卫星和因特

14、网等。 加工信息:描述、分类、转换的压缩等方式。 提问:信息加工技术的发展有哪两次突破? 学生:从人脑加工到使用机械设备进行信息加工, 由使用机械设备再 发展为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加工。 学生自行阅读“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思考下面二个问题:1、 是不是有了计算机和网络才出现了信息技术?(不是)2、 你认为信息技术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有了人类)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展示信息技术概念:信息技术( IT )是指在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技术。信息技术概念:In formation Tech no logy , IT, 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

15、可称为信息技术。传 感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1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 少的工具。(时间:后巴别塔时代)(促进信息的交流)人口超过100 万的语言有140多种,其中汉语的使用人口最多,约占世界人口的五 分之一。?所以,汉语是联合国指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另外五种 语言是英语、俄语、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有些语言则只为几千乃 至几百人使用,如美洲的土著印第安语,中国的鄂伦春语、赫哲语。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 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时间:铁器时代,约公元前 14世纪

16、)(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诞生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语言 的起源,距今至少有上百万年,人类最早的文字诞生到今天,最多也 不过五六千年。中国文字的发展,经过秦统一中国后,连续对汉字进 行简化、整理,使汉字逐渐走向规范化。汉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古 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其中,篆书又有大篆、 小篆之分;隶书则有秦隶、汉隶之别。由此可知,历史上任何一种新 的字体,都是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的。总体来说,楷书形成后,中 国文字已基本定型。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 传播的媒体。(时间:第六世纪中

17、国随代开始有刻板印刷,至 15世纪 才进入臻于完善的近代印刷术)(加快了信息的传播)我国是印刷术 的发源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印刷术,都是在我国印刷术直接或间接 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印刷术的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发展起了 重大作用。印刷术和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并称为我国古代科技的四 大发明。它的发明和推广应用,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产生了巨大 的推动作用,因而被称为文明之母。第四次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 的时代。(时间:19世纪)(进一步使信息的传播突破了时间与空间 的限制电报:1844年5月24日,在座无虚席的国会大厦里,莫尔斯用他那 激动得有些颤抖的双手,操

18、纵着他倾十余年心血研制成功的电报机, 向巴尔的摩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奇 迹!”1912年“泰坦尼克”号撞到冰山后,发出电报“ SOS速来,我们撞 上了冰山。”几英里之外的“加利福尼亚”号客轮本应能够救起数百 条生命,但是这条船上的报务员不值班,因此没有收到这条信息。从 此以后,所有的轮船都开始了全天候的无线电信号监听。电话:1892年纽约芝加哥的电话线路开通。电话发明人贝尔第一个 试音:“喂,芝加哥”,这一历史性声音被记录下来。电视: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奋斗和无数次失败之后,贝尔德终于用电信号将人的形象搬上了屏幕。1929年,英国广播公司允许贝尔德公司 开展公共电视广播业务。30年代以后,贝尔德又转向了彩色电视的 研究,并有所成就。第五是计算机与互连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时间:现代,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进入数字化信息时代)第一代:1946-1956年。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1957-1963年。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1964-1981年。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第四代:1982-1989年。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时代三、信息的发展趋势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举例:操作系统DOSDOS实际上是DiskOperationSystem (磁盘操作系统)的简称。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基于磁盘管理的操作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