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劳动法概述_第1页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_第2页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教案第一章劳动法概述?本章简介: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劳动法的发展简史、国际劳动立法、劳动法的基础理论等内容,是学习劳动法的基础,在劳动法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深入掌握劳动法的基础理论,才能打开学习、研究劳动法的大门,请同学们务必重视本章的学习!? 本章课时: 4第一节劳动法简史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劳动法产生的背景及东西方劳动法发展简史、国际劳动立法的背景、中国与国际劳工组织之间的关系;掌握国际劳工组织的性质、特点、机构设置及其职能以及国际劳工组织的立法形式及其核心内容。教学重点:1. 劳动法产生的背景及其价值2. 国际劳工组织的性质、特点、机构设置及职能3. 国际劳

2、工组织的立法形式及核心内容教学方法:,.讲授、讲练结合教学环节:I目标投放1.了解劳动法产生的背景及东西方劳动法发展简史、国际劳动立法的背景、中国与国际劳工组织之间的关系;2.掌握国际劳工组织的性质、特点、机构设置及其职能;国际劳工组织的立法形式及其核心内容。?II. 新授一、劳动法的产生(一)劳动法产生的前提1. 劳动关系的存在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劳动关系也称劳资关系,是劳动力与生产资料有机结合以实现财富增长的一种社会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2. 劳动关系的形成劳动关系形成需要两大彼此独立的要素:( 1 )生产资料(单独所有)( 2 )劳动力(充分自由)3. 劳动关系的出现原始社会生产资

3、料和劳动力共有,不产生劳动关系;奴隶社会生产资料归奴隶主所有,但奴隶不具有自由的劳动力,也产生不了劳动关系;封建社会农户的劳动力也不完全自由,因此也不具备劳动关系发生的土壤。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两大阶级,一是占有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一是被剥夺了生产资料和土地但享有劳动力自由的无产阶级。资产阶级需要财富不断地增加,无产阶级需要生存,因此劳动和生产资料(资本)必然要结合在一起,这就产生了劳动关系。因此说合作是劳动关系的,.本质之一。? (二)资本剥削劳动(强资本,弱劳动)马克思:“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邓宁格:“资本惧怕没有利润或利润过于微小的情况。一有适当的利润,

4、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只要有10 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20 ,就会活泼起来;有50 ,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 ,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 ,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 。司马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1. 资本原始积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就是资本剥削劳动的过程。剥削的手段( 1 )延长工作时间( 2 )极低的报酬、恶劣的生产条件( 3 )使用童工2. 政府保护资本资本主义初期,政府颁布血腥的劳工法规帮助资本家剥削劳动阶级;18 世纪产业革命后,政府奉行自由经济政策,对市场行为实行自治,雇佣关系由民法调整,奉行契约自由,政府对劳动关系实行不干预

5、政策。劳动者只能任由资本剥削。(三)劳动者倍受摧残在资本的剥削下,劳动者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大批童工、工人被累死、饿死,广大劳动者的生存环境遭到了最严峻的挑战。(四)反抗1. 自发、分散行动破坏机器、烧毁厂房、停工、怠工、罢工游行,.2. 有组织的行动、工会的出现(五)社会政治力量的影响在保障人权的思想影响下, 社会上一些进步的政治力量开始同情劳动者,支持工人的要求,迫使政府不得不重新考虑劳资关系的平衡问题,以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统治。(六)劳动法的诞生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学徒健康与道德法,禁止纺织工厂使用9 岁以下学徒,并且规定 18 岁以下的学徒的劳动时间每日不得超过12 小时和禁止学徒

6、在晚9 时至次日凌晨5 时之间从事夜间工作。该法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工厂立法的开端。尽管该法的保护标准很低,但毕竟是世界史上第一部专门保护劳动者的法律,因此被公认为是劳动法诞生的标志,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劳动法由此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练习题下列关于劳动法起源的表述,错误的是( )A. 现代意义劳动法起源于19 世纪初期的劳工法规B. 最早的劳动法产生于英国C. 劳动法的产生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D. 劳动法的产生以立法内容体现对劳动者保护的要旨为标志答案: A 不是“劳工法规” ,是“工厂立法”二、劳动法的发展(一)资本主义国家立法自学徒健康与道德法颁布后,英国政府又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规,保护童工

7、和女工的利益,并于1847 年颁布了十小时法 ,此后工厂立法适用于英国的一切大工业。在英国政府的影响下,德国、法国、瑞士等国也纷纷颁布劳动法规,保护童工和女工的权益。1.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劳动法的内容及特点( 1 )进一步缩短劳动时间并扩大了适用范围,.( 2 )增加了改善劳动条件的一些规定( 3 )出现了工资保障的法律新西兰 1894 年的最低工资法世界最早( 4 )出现了承认工会合法地位的法律英国在 1824 年承认工会的合法地位( 5 )出现了社会保险法德国 1883年颁布劳工疾病保险法( 6 )出现了解决劳资纠纷的法律新西兰 1890 年立法,对劳资纠纷实施强制仲裁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劳动

8、立法的特点是:( 1 )工厂立法的范围越来越广泛( 2 )立法内容越来越充实( 3 )立法进程比较缓慢( 4 )效力范围有限( 5 )法律实施缺乏必要的保障2.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劳动立法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劳动法的内容和范围比以前有了进一步的充实和扩大, 内容逐步增加, 基本上包括了劳动关系的一切方面,使劳动法成为一个内容比较完备,范围比较广阔的独立的法律部门。(二)社会主义国家立法1918 年苏俄劳动法典 ,开启了社会主义国家法典式劳动立法先河。二战之后,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出现,仿效苏联,颁布了内容比较完备的劳动法典。(三)我国的劳动立法1. 北洋政府192

9、3年颁布的工厂暂行规则,对最低就业年龄、限制工时、保护女工和,.童工、义务教育和工厂检查作了规定,被认为是我国劳动法产生的标志。2. 南京政府自1927 年开始,在10 年的时间内,先后颁布了13 项有关劳动方面的法律。3. 新中国的劳动立法新中国成立后,为充分保护劳动者的利益,发挥工人阶级主人公的带头作用,政府先后颁布了一些列劳动法规,但到文革时,劳动立法停滞,原有的法规也基本废止。劳动法的春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加快了劳动立法的步伐,1994 年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之后又陆续颁布了一系列配套的劳动法律法规。2007 年以来,我国的劳动立法达到了一个迅猛发展的阶段,2007 年

10、一年,我国就颁布了三部劳动大法,分别是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2010年又颁布了社会保险法 ,2012 年又修订了劳动合同法,与此同时,相关的劳动法规也不断出台,如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失业保险条例 ,工伤保险条例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等,还有劳动保障部颁布了诸多规章,此外,最高院对劳动争议案件也不断发布司法解释,现已颁布了四个指导劳动争议案件审理的司法解释。三、国际劳动立法(一)国际劳动立法萌芽国际劳动立法思想出现于19 世纪初,首倡者为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者欧文和法学社会活动家大卫 .李格兰。瑞士是最先同意制定国家劳动法的国家。1890 年的柏林

11、会议是第一次政府派代表参加讨论国际劳动立法的会议。1900 年,国际劳动法协会在巴黎成立。1905 年,伯尔尼会议通过两个世界上最早的国际公约关于禁止工厂女工做夜工的公约和关于禁止使用白磷的公约。,.? (二)国际劳工组织( ILO)1. 国际劳工组织的成立1919 年 6 月,国际劳动组织正式成立。1919 年 10 月在华盛顿举行第一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了最初的6 个公约和6 个建议书,法国的阿尔佩特. 多玛被任命为首任国际劳工局局长。联合国成立后,成为其专门机构之一。2. 国际劳动组织的性质、特点国际劳工组织是国际性的政府间组织,其不同与其他国际组织的突出特点是三方性原则。所谓三方性原则

12、是指在国际劳工大会上,各成员国的代表由政府、劳工代表和雇主三方组成,并实行平等对话、平等协商、 平等投票的制度,三方性原则因此也成为各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3. 国际劳工组织的机构及职能( 1 )国际劳工大会最高权力机关,决策机关( 2 )理事会执行机构( 3 )国际劳工局常设机构,理事会的秘书处,对理事会负责(三)国际劳动立法的形式与内容1. 国际劳动立法的主要形式( 1 )国际劳工公约( Convention)( 2 )国际劳工建议书 (Recommendation)二者合称为国际劳工标准公约经成员国批准,即产生约束力,建议书无需批准,只供成员国制定法律参考,对公约的解释权,由国际法院裁决。

13、2. 核心劳动标准,.核心劳动标准是涉及到劳动者基本人权的内容主要有四类内容:( 1 )自由结社与集体谈判( 2 )废除强迫劳动( 3 )平等就业( 4 )禁止使用童工(四)国际劳工组织与中国1. 国际劳工组织的创始成员国2. 常任理事国( 1944 年)3. 新中国成立后至 1971 年间未参加4. 1971 年 11 月新中国取得合法席位5. 1983 年后,正式参加国际劳工组织活动6. 目前中国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密切,在国际劳工标准的影响下,中国的立法有了长足的发展,劳动保护标准有了飞速的提高,已批准了25 个国际劳工公约练习题1.有关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的说法,错误的是()A. 公约对

14、全体会员国具有约束力B. 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合称为国际劳工标准C. 建议书作为会员国制定法律的参考D. 建议书不需要会员国批准2.国际劳动立法中涉及劳动者基本人权方面的内容被称为“核心劳动标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核心劳动标准”的是 ( )A. 关于自由结社与集体谈判的公约B. 关于废除强迫劳动的公约,.C. 关于禁止使用童工方面的公约D. 关于工作时间的公约答案:1. A 公约仅对批准国有约束力2. D 工作时间属于一般劳工标准III. 总结、布置作业本节主要学习了劳动法产生的基础及诞生的标志、劳动法的发展、 我国劳动法的发展简况,以及国际劳动立法。课后应重点复习劳动法的诞生、国际劳动立法

15、的形式及核心劳动标准。第二节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并理解劳动法的概念及其调整对象、劳动关系的概念及其特征;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正确区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并能熟练运用。教学重点:? 劳动关系的特征及其与劳务关系的区别教学难点:劳动关系在实务中的认定教学方法:讲授、讲练结合、案例分析教学环节:I. 目标投放学习目标:1. 掌握劳动法的概念及其调整对象;劳动关系的概念、特征。,.2. 了解劳动关系的分类3. 正确区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II. 回顾复习:简要回顾上节内容,并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 劳动法诞生的标志是什么?2. 国际劳动立法的形式有哪些?3. 核心劳动

16、标准的内容有哪些?III. 新授一、劳动法与劳动(一)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为关系劳动之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二)劳动法上的劳动1. 广义的劳动人类有意识且有目的的肉体上或精神上的操作。2. 劳动法上的劳动(狭义劳动)( 1 )职业劳动思考:学生实习或兼职是否属于劳动法上的劳动?( 2 )契约劳动基于劳动合同关系上的劳动义务( 3 )从属性劳动劳动者的劳动受用人单位的管理、指挥、支配,.?( 4 )生产、经营性劳动( 5 )有偿劳动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一)劳动关系1.劳动关系的概念广义的劳动关系是指人们在从事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劳动

17、法上的劳动关系是狭义的,但因其在实践中非常复杂,不好界定。 台湾民法大家史尚宽认为:“劳动关系谓以劳动给付为目的的之受雇人与雇用人间之关系。”2008 年公布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草案)第 3 条曾经将劳动关系界定为: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成为其成员,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由用人单位支付报酬的劳动而产生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但正式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删去了该规定。立法者之所以不愿对劳动关系作出明确界定,盖因为劳动关系非常复杂,认定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成文的规定难以周延。因此,劳动关系的概念还需概括一些为好。一般认为,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2. 劳动关系

18、的特征? (1 )主体特定劳动关系的主体仅包括劳动者及其用人单位。( 2 )劳动力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劳动者拥有劳动力,但使用权决定于用人单位( 3 )劳动关系产生于劳动过程中劳动过程(狭义理解8 小时内)内产生劳动关系,8 小时外不产生劳动关系( 4 )劳动关系具有人身与财产关系的双重属性( 5 )劳动关系既有平等性又有从属性一般认为从属性(隶属性)是劳动关系区别与劳务关系的典型特征,.? (6 )劳动关系具有继续性和稳定性的特征劳动法上的劳动为职业劳动,劳动者在社会中生存发展,需要提供持续劳动才得以获得必要的物质支撑。这是劳动法律关系与一般法律关系的重要区别之一。台湾劳动法学者黄越钦认为,

19、一般法律关系重在交易之活泼,如买卖契约其成立与消灭极为迅速,但继续性法律关系之宗旨在于保持存续状态,如劳动契约,对安定性极为重视,因此劳动习惯的地位较一般法律关系中习惯法之地位为高。”练习题1. 2009 年司法考试真题第 70 题关于劳动关系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 劳动关系是特定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B.劳动关系既包括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劳动行政部门与劳动者、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C.劳动关系既包括财产关系也包括人身关系D.劳动关系既具有平等关系的属性也具有从属关系的属性2 甲建筑公司在为某企业施工时,公司的乙职工不慎掉落一工具,将其同组的丙职工砸伤。此案例中,甲公司与乙、

20、丙之间的关系属于()A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B劳动法中所称的劳动关系C劳务关系D不受劳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答案: 1.ACD2. B? 3. 劳动关系的分类( 1 )规范劳动关系与事实劳动关系以书面劳动合同的有无可作以上分类。劳动法要求用人单位必须给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否则即为违法。但实践中仍大量存在不给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形,为保护劳动者,实践中对此种劳动关系也予以认可并由劳动法提供保护,一般称之为事实劳动关系。事实劳动关系往往会导致劳动者举证难的问题。( 2 )全日制劳动关系与非全日制劳动关系以就业或用工方式的不同可作以上分类全日制劳动关系是一般是指一个劳动者固定在

21、一家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而形成的劳动关系。非全日制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可以在两家以上的用人单位工作,每天在一家单位工作不超过 4 小时,每周不超过24 小时的就业方式所形成的劳动关系。? ( 3 )直接劳动关系与劳务派遣劳动关系(间接)以用人单位是否直接用工为标准可作以上分类直接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为其成员,并在本单位的工作岗位上直接使用劳动者而形成的劳动关系。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公司招聘劳动者,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但并不直接使用劳动者,只是对他们进行管理和培训,根据需要把这些劳动者派遣到需要用工的单位的一种用工方式,由此形成的劳动关系被称为劳务派遣关系。劳务派遣关系是典型的三方关系,俗

22、称的有关系无劳动,有劳动无关系。如保安、保洁人员等劳动者。( 4)标准劳动关系和非标准劳动关系以是否完全符合法律要件可以作以上分类标准劳动关系是指完全符合劳动法规范的全日制劳动关系,包括形式上和实质上的要求;非标准劳动关系是指不完全符合劳动法律规范的劳动关系,主要是欠缺形式要件,比如欠缺书面合同或主体瑕疵等,事实劳动关系、非全日制劳动关系等可列入此类。3.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劳务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就劳务事项进行等价交换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经济关系,主要包括加工承揽、保管、委托、承包、运输、居间、行纪等关系,是典,.型的民事关系,由民法调整。( 1 )当事人及其关系不

23、同劳动关系的当事人非常固定,一方是劳动者, 另一方恒定为使用该劳动者的用人单位。一般来说,劳动者隶属于用人单位,受用人单位的管理和支配;相反,劳务关系的当事人非常灵活,可以是任意的民事主体的组合,当事人之间不存在人身依附性,不存在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基本上反映的是一次性使用与被使用劳动力的商品交换关系。( 2 )权利与义务的内容不同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权利大于义务,法定的保护标准比较多,用人单位必须根据法律的规定保障劳动者法定权利的实现。相比劳动者,用人单位的义务明显较多,法律对劳动关系的保护是不平等保护 (为了实质的平等) ;劳务关系中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是完全对等的,法律允许当事人在公平的基础

24、上任意约定,并提供平等保护。( 3 ) 风险承担的主体不同劳动关系中的劳动风险由受益方和支配方的用人单位承担;劳务关系中劳务提供方一般须自担风险,除非劳务接受方在定做、指示或者选任有过失时,才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4 )报酬的支付方式不同基于劳动关系的劳动报酬,其支付方式是国家强制的、持续性、定期的支付(一般是一月支付一次);而基于劳务关系的劳务报酬,支付方式比较灵活,双方可自由约定,法律并不干预。( 5 )法律适用不同劳动关系由劳动法调整,是不平等保护;劳务关系则由民法调整,实行平等保护。案例分析武某是清兆装饰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术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每月工资3560元,负责一宾馆大厅的装修项

25、目。为了达到装修的要求,经公司授权及宾馆同意武某将大厅的汉白玉雕刻字画部分交给雕刻专家刘某。双方书面约定:刘某自带刀具、磨具、颜料及其他一切雕刻工具,如完成汉白玉字域雕刻部分达到了公司的要求,公司一次性付款6 万元。为及时完成汉白玉字,.画雕刻,刘某又临时聘请程某作为助手,口头约定其每天支付程某150 元。后在作业中因刘某操作不当,电路短路致使工作场地失火。武某、刘某与程某来不及逃离,均有不同程度的烧伤,分别花费医疗费8623 元、 15897元、 9876 元。问题:请从法律的角度,分析本案武某、刘某、程某以及装饰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他们三人可以通过什么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理由是什么?参考

26、答案本案中,武某与装饰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刘某与装饰公司存在加工承揽的劳务关系;程某与刘某之间存在雇佣(劳务)关系。据此,本案中,武某可以向装饰公司要求工伤赔偿;刘某在加工承揽过程中遭受的伤害应自己承担;程某受雇于刘某,可以向刘某主张民事赔偿;另外装饰公司可以刘某侵权为由对其遭受的损失要求刘某给予赔偿。(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关系也是劳动法的调整对象。这些社会关系虽然不是直接的劳动关系,但与劳动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是劳动关系发生的前提,如劳动就业、职业介绍等;有的是劳动关系的直接后果,如社会保险等;有的是劳动关系附带的关系,如劳动争议的解决、劳动监察

27、等。这些关系因与劳动关系密切相关,有学者称之为附随劳动关系,因此由劳动法一并调整。此类关系具体表现为:? 1. 劳动行政关系。劳动行政部门在监督、监察用人单位、劳动服务机构(个人)遵守、执行劳动法律、法规过程中形成的关系;? 2. 劳动服务关系。劳动就业、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劳动保护等服务活动所产生的社会关系;? 3. 工会与劳动者、用人单位、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 4. 处理劳动争议方面的关系;? 5. 其他依法由劳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练习题,.下列社会关系中受劳动法调整的有( )A 劳动行政管理机关在职业认证方面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关系B劳动行政管理机关在工伤认定方面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关系

28、C工会组织与用人单位在执行劳动法、工会法过程中发生的关系D 某单位与职工在集资建房中发生的关系答案: ABCIV. 总结布置作业本节主要学习了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范围,劳动关系的概念及其特征,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等重要内容,这些内容是劳动法的基础,也是第一章的核心,需要认真领会并掌握。课后要重点复习劳动法的概念及其调整范围,劳动关系的特征及其与劳务关系的区别。第三节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与特征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应让学生掌握并理解劳动法的特征、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并了解劳动法体系的构成。? 教学重点:1.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2. 劳动法的特征教学方法:讲授教学环节:I. 目标投放1.了解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的

29、具体内容及劳动法体系的构成2. 掌握并理解劳动法的特征,.II. 复习回顾简要回顾上节主要内容,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 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范围是什么?2. 劳动关系的特征有哪些?3.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是什么?III. 新授一、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一)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集中体现劳动法的本质和基本精神,主导整个劳动法体系,为劳动法调整劳动领域社会关系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劳动法的核心和灵魂。(二)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功能1. 劳动法体系中的凝聚和统帅功能2. 劳动立法的依据和准则功能3. 劳动执法和司法中的指导和弥补功能(三)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1. 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2. 劳动既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原则3. 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市场配置资源,平等竞争为主,公平保护为辅。二、劳动法的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