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萎缩性鼻_第1页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_第2页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_第3页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_第4页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鼻炎、鼻梁变形、鼻甲骨萎缩,以鼻甲骨下卷曲部最常见。 临床症状表现为打喷嚏、鼻塞、颜面部变形或歪曲,病猪生长缓慢,常见于25月龄猪。 本病1830年在德国发现,此后在英、法、美、加拿大、前苏联发生。 日本从美国引进种猪发现,现遍布养猪发达国家。 据报道世界猪群约有25%50%受感染。 美国本病血清学阳性率达54%,已成为重要猪传染病之一。 我国1964年浙江余姚从英国进口“约克”种猪发现本病,20世纪70年代我国一些省、市从欧、美等国家大批引进瘦肉型种猪,使本病多渠道传入我国,1984年云南省兽医防疫站,对省内1

2、2县进行血清学调查,猪的血清阳性率达71.2%,因此造成本病在我国传播,主要原因是对国外引进种猪缺乏严格检疫。 初步研究结果:相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简写Bb)和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源性菌株(简写Pm)是原发性感染因子。以Bb及Pm联合感染猪,能引起猪鼻甲骨严重损害和鼻吻变短。其他应激因素有助于AR发生。如任何一种营养因素缺乏,都可能加剧本病的发生;不同年(月)龄的猪连续饲养,密集、拥挤、过冷、过热、空气污浊、通风不良、长期饲喂粉料;甚至遗传因素等都能促进AR的发生。 Bb为球杆菌,呈两极染色,革兰氏染色阴性,不产生芽孢,有的有荚膜。 本菌的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药均可使其致死。 任何年龄的猪均可感

3、染本病,但以仔猪的易感性最大。 一周龄猪感染后可引起原发性肺炎致全窝仔猪死亡,发病率一般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1个月龄内感染,常在数周后发生鼻炎,并引起鼻甲骨萎缩。 断奶后感染,一般只产生轻微病变。但也有病例甚至发生严重病变。 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其他动物如犬、猫、家畜、家禽、兔、鼠、狐及人均可带菌,甚至引起鼻炎、支气管肺炎等,因此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传播方式主要是飞沫传播,带菌母猪通过接触,经呼吸道传染仔猪,不同月龄的猪再通过水平传播扩大到全群。 AR在猪群中传播比较缓慢,多为散发或地方流行性。 各种应激因素可使发病率增加,品种不同的猪,易感性也有差异,国内土种猪较少发病 AR早期症状,

4、多见于68周龄仔猪。 表现鼻炎,出现喷嚏、流涕和吸气困难。 流涕为浆液黏液脓性分泌物,个别猪因强烈喷嚏而发生鼻衄。 病猪常因鼻炎刺激黏膜而表现不安,如摇头、拱地搔抓或摩擦鼻部。 吸气时鼻孔开张,发出鼾声,严重的张口呼吸。 由于鼻泪管阻塞,泪液流出眼外,在眼内眦下皮肤上形成弯月形的湿润区,被尘土玷污后黏结成黑色痕迹。 继鼻炎后而出现鼻甲骨萎缩,致使鼻腔和面部变形,是AR的特征性症状。如两侧鼻甲骨病损相同时,外观鼻短缩,此时因皮肤和皮下组织正常发育,使鼻盘正后部皮肤形成较深的皱褶;若一侧鼻甲骨萎缩严重,则使鼻弯向同一侧;鼻甲骨萎缩,额窦不能正常发育,使两眼间宽度变小和头部轮廓变形。 体温一般正常,

5、病猪生长停滞,难以育肥,有的成为僵猪。 鼻甲骨萎缩程度与感染周龄、是否重复感染以及应激因素有关。 有的鼻炎延至筛骨板,进而扩散至脑,发生脑炎。此外,病猪常有肺炎发生。 本病的病理剖检变化一般仅局限于鼻腔和邻近组织.可见鼻腔黏膜发炎、充血、有浆液性或粘液性渗出物。 特征性病变是鼻腔的软骨组织软化和萎缩,尤其是鼻甲骨的下弯曲最为常见,萎缩、变形、失去坚固性。 严重的病例甚至只见到鼻甲骨的残骸或完全消失。鼻中隔部分或完全弯曲。鼻腔可能呈现鼻腔空洞。 当病变转移到筛骨时,除去筛骨前面的骨性障碍外,可见大量的粘液或脓性渗出物。 根据本病多见于25月龄的猪,临床上表现打喷嚏、不断在器物上摩擦鼻子,从鼻孔中

6、流出粘液脓性分泌物,鼻衄; 眼流泪,出现泪斑; 鼻面部皮肤皱褶增多加深,下颌伸长、上下颌咬合不全; 歪鼻或短鼻等症状。 剖检是沿两侧第一、二对前臼齿间的连线锯成横断面,观察鼻甲骨的形状和变化。 正常鼻甲骨呈蝶形,分成上下两个卷曲,上卷曲为两个圈,下卷曲为一圈半,鼻中隔正直。 而病猪鼻甲骨萎缩,下卷曲变小或只有一点残骸至完全消失,呈鼻腔洞,鼻中隔变弯曲等变化,即可确诊。 必要时作微生物学和血清学诊断。 传染性坏死性鼻炎: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多有损伤造成,患部腐臭,软组织和骨组织坏死,甚至形成溃疡和瘘管,长久不愈。 软骨症病猪: 鼻部肥大变形,但临床表现有异嗜癖,面部骨骼结构疏松,鼻骨不萎缩。喷嚏、流泪不明显。改善饲料搭配,加强饲养管理,用钙制剂和维生素D类药物治疗,症状逐渐获得缓解。 免疫接种:应用Bb灭活油剂苗或BbPm灭活油剂二联苗,可用于母猪产仔前2个月及1个月分别接种,以提高母源抗体滴度,保护初生仔猪几周内不受本病感染。 也可给13周龄仔猪,进行免疫,间隔1周进行二免,二联苗最好。 为了控制仔母链传染,应在母猪妊娠最后1个月内给予预防性药物。常用磺胺嘧啶0.1g/kg和土霉素0.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