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专题综合测评 人民版选修1 (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本试卷共6个非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材料二自台事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即无强邻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三在这次上书中(上清
2、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中国近代现代史材料四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康有为日本变政考(1)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对此应如何评价?(8分)(2)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3分)(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4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可知主要意图是抵制革命,挽救民族危亡,维
3、护清朝统治。第(2)问根据材料三、四可知是由皇帝主持变法;依据是俄日改革。第(3)问要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原因。【答案】(1)主要意图:以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以变法抵制人民革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评价:变法以救亡图存是进步的爱国思想;但抵制人民革命,维护腐败的清王朝的统治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2)核心观点:由皇帝主持实行自上而下的变法。依据:日俄变法取得成功;中国风气未开。(3)原因:维新派缺乏政治斗争的经验;维新派没有充分发动群众;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康有为)说一个国家只要能立宪,皇帝有无是无关紧要的。当
4、时英国有皇帝,德国、日本、意大利也都有皇帝,我们不必定要革命废皇帝,我们尽可一意推行宪法,让满洲人仍做皇帝也要得康有为实在没有看清楚,他以为只要光绪皇帝听他话,变法就变得成,这是他的大错误。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 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回顾戊戌重温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的政治主张及其提出的历史背景。钱穆认为康有为的认识不足之处是什么?(7分)(2)材料二是基于怎样的视
5、角对戊戌变法进行评价的?按照这一视角,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解析】第(1)问“政治主张”应据材料一归纳得出,联系所学知识归纳背景和不足。第(2)问中“视角”应从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从现代化的进程看”入手,而“影响”应根据材料二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回答。【答案】(1)主张:君主立宪。背景: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西方民主思想传播,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不足之处: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认识到封建势力的强大。(2)视角:现代化史观。影响:触动了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影响其后历次革命运动;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
6、起点。3戊戌变法是以康梁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所展开的一场救亡图存运动。它力图通过中国社会内部结构的自我调整使国家步入世界发展的轨道,走上现代化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维新党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举世都为之震动。比起这个青年的中国来,就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也瞠乎其后。字林西报材料二百日之间,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黄鸿寿清史记事本末材料三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材料四戊戌变法在中
7、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时人对变法的“节奏”所持的看法。你如何看待这样的改革“节奏”?(6分)(2)你认为材料三中对于变法失败根本原因的认识是否正确?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5分)(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历史依据。(4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抓住材料中关键的词语“变法神速”“一日千里之势”回答;第二小问应结合戊戌变法兴起的背景,即维新派大
8、刀阔斧的改革,正好反映了维新派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迫切愿望,同时也要看到他们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不利影响,为以后改革的失败埋下了隐患。第(2)问可以明确材料三的观点是正确的,“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是指戊戌变法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没有出现“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是指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这些原因正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回答第(3)问的关键是对“现代化”的理解,其包括政治的民主化、经济的工业化、思想文化的现代化,从这三方面回答即可。【答案】(1)看法:节奏很快。评价:一方面反映了维新派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的迫切愿望,另一
9、方面也体现了其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为改革失败埋下了隐患。(2)正确。史实: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3)历史依据:倡导开国会、定宪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宣传西方民主思想;促进民族意识觉醒。4(2016襄阳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梁启超等联合举人百余人,连署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书达于督察院,督察院不代奏,达于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不代奏。当时会试举人集毂下者将及万人,皆与八股性命相依,梁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梁启超全集材料二史称“公车上书”的这件事,大多是根据康自己的公车上书记一
10、文为本的。考证当时皇上以及都察院全天的工作流水账,证明5月2日那天肯定没有出现过一千三百名公车到都察院游行示威并且被拒的事情。当时先是大批现职官员从4月14日就开始接连上奏,4月30日起,都察院每天都有大批举人上书,到5月8日才结束,上书总量31件,签名者1555人,其中梁启超领衔广东举人80人上书,只是诸多上书中的一件。白姜鸣天公不语对枯棋(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对待变法的两种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7分)(2)归纳材料二中“上书” (上奏)的特点。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地位。 (8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联合举人百余人,连署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
11、梁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等信息进行归纳判断,既有支持也有反对;第二小问可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大批现职官员”“每天都有大批举人上书”得出上书人员有官员和举人,根据“从4月14日开始到5月8日才结束”得出上书时间长,根据“梁启超领衔广东举人80人上书”得出有组织;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答案】(1)态度一:支持变法。他们认识到变法是挽救民族危机的重要手段。态度二:反对变法。废除八股取士危害到他们的个人前途和利益。(2)特点:上书人员有官员和举人;上书时间长,次数多:有组织,但没有统一的领导人。地位: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或维新运动开始从理论宣传
12、走向政治实践)。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95年“公车上书”事件标志着维新派正式形成。他们的政治理想就是在中国建立立宪政治。“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立,拟订宪法,召开国会,君民共主。如此,可挽救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的富强指日可待。张岂之中国文明十五讲材料二日本天皇颁布五条誓文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盛行经纶;三、官武一途以至庶民,务使各遂其志、人心不倦;四、破旧有之陋习,立基于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振兴皇基。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
13、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夫病症既变,宜用新方;岁步既更,宜革旧历。”(1)根据材料一,分析维新派在制度设计上的创新和保留。(6分)(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9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维新派的政治理想就是在中国建立立宪政治”可得出实行君主立宪,根据材料“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立”可得出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分析揭示维新派在制度设计上保留君主权力和地位。第(2)问根据材料二表格中的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
14、识,从明治维新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等角度揭示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之间的联系。【答案】(1)创新:实行君主立宪;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保留:保留了君主权力和地位。(2)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走上对外扩张道路,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为挽救民族危亡,维新派发起了戊戌变法,促进了民族觉醒,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为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提供了借鉴。6(2016濮阳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是,若名书佳画,
15、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维新矣。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二(康有为)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并上书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定宪法的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向国会负责的内阁。”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1)根据材料,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维新”的理由(不可照抄原文),并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9分)(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6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从材料一“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说明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仿;从材料一“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是,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维新矣”说明日本距中国较近,文化习俗相似,改革时间较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仿。第二小问从引文可知这份奏折是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根据所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丑小鸭读后感(15篇)
- 现代物流产业与物流
- 读书月活动演讲稿4篇
- canon打印机维修技术手册
- 化工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 课时5:大数的改写(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 平面设计师实习报告(5篇)
- 幼儿园教师心得模板10篇
- 房产销售工作总结合集15篇
- 陕西省石泉县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5.1 生物进化理论教学实录 苏教版必修2
- 国产动漫中的价值观承载与传播探索
- 2021-2022学年重庆市渝北区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调研测试数学试卷
- 重庆地铁工程项目管理策划书
-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卷
- 装饰工程技术方案
- 剪纸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 市政公司3年战略规划方案
- 2024年江苏护理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四年级美术 16. 印染“花布”【全国一等奖】
- 血糖仪使用规范课件
- DB21-T 2931-2018羊肚菌日光温室栽培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