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必修离骚导学案_第1页
人教必修离骚导学案_第2页
人教必修离骚导学案_第3页
人教必修离骚导学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离骚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有关离骚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了解屈原和他的主要政治理想;3.疏通文本字、词,指导学生准确、通顺、带感情的朗读文本。【知识链接】1.屈原生平屈原,战国末期 人,杰出的政治家和 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

2、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因受小人的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示忠贞爱国之怀。他的代表作 ,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 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 主义杰作2.“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受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在战国中期,随着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于是形成为一代文学样式。楚辞的作者主要是屈原,他创作了许多不朽作品。在他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家: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辨等。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

3、校定楚辞序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除此之外,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怀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其次,楚辞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以大量的“兮”字作衬字。这是楚辞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离骚”的含义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班固在离骚赞序中释为“遭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释为“别愁”。后人多各从其一说。近世学者,则有人据大招“伏戏驾辩。楚劳商只”及王逸注“驾辩劳商

4、,皆曲名也”,认为“劳商”与“离骚”均系双声字,“离骚”即“劳商”之转音,因而推论离骚本为楚国古乐曲名。【学法指导】1.借助课文注释和古汉语字典自主理解诗的大意,掌握重点诗句的翻译及重点字词的含义;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屈原生平事迹及其对后世国民精神的影响;了解楚辞的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3.有感情地朗诵全文,细心体会其节奏、韵律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朗诵、品悟的基础上背诵全文。【学习难点】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达标训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修姱(ku)朝谇(zuì)谣诼(zhuó)

5、 揽茝(chi)B溘死(kè) 侘傺(chà chì)鸷鸟(zhì) 方枘(ruì)C芰荷(zh) 偭规矩(min) 羁(j) 攘诟(rn)D方圜(huán) 杂糅(róu)岌岌(jí) 兰皋(o)2.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太息(叹息)以掩涕(掩面流泪)兮,哀民生之多艰B余虽好修姱(修洁美好)以革几羁(束缚)兮,謇朝谇而夕替C伏(保守)清白以死(为而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D不吾知其亦已(罢了)兮,苟余情其信(相信)芳(芳香)3.下列各组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A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宁溘死以

6、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B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C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D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人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B我国文学史上素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指诗经,“骚”指离骚,代指楚辞。C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两大优秀传统,其中现实主义源头是诗经,浪漫主义则创始于楚辞。D“楚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屈原创制的一种诗歌体裁;另一个是指刘向辑录的屈原作品集。5.下列表述

7、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时楚国人。他学识渊博,明于治乱,擅长外交辞令。起初深得国君信任,曾先后任左徒、三闾大夫,后屡遭奸臣陷害,先后两次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攻破楚国郢都,屈原于夏历正月十五日怀石投汨罗江而死。  B.离骚是屈原遭奸臣陷害,第二次被放逐到江南时的作品,也是屈原的代表作。全诗370多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C.屈原的作品还有九章、九歌、天问等。   D.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

8、歌传统的奠基人。他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6. 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句字,解释“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端午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夏历五月初五这一天。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我认为源于纪念投旧罗江自沉的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过端午节人们通常要赛龙舟,今年湖北就举行了龙舟竞渡活动,香港、澳门也派了代表队参加。过端午节时南方各省区人们通过要吃粽子,这是用箸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种食品。端午节是 【拓展阅读】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原本是古代南方“百越”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他们生活在水乡,断发纹身,自比是龙的子孙,每至端午,便举行神秘而隆重的祭祖庆

9、典(见闻一多端午考)。端午节与屈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占楚国都城,楚三闾大夫屈原目睹国破民辱,痛不欲生,挥笔留下绝笔之作怀沙,于 五月五日抱石自沉汨罗江中,以高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烈的爱国主义乐章。相传屈原沉江,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划船前去拯救;拯救不得,便争先恐后打捞他的真身;打捞不得,便把饭团、鸡蛋投进江里,喂饱鱼虾鳖蟹,以免它们啮噬三闾大夫。从此,每到这个日子,人们便纷纷争渡江中,投以饭食,祭奠英魂,一个普通的民俗节日便慢慢演变为含有特殊意蕴的全民族的盛大祭典,代代相衍,传流不息。    端午节最初的习俗端午的古风习原本很多,有悬艾、插蒲、斗草

10、、浴兰、射圃、系彩、涂臂、佩香囊、赠朱索、贴赤符、采术、蓄药、烹鹜、葅龟、蒲酒、枭羹,等等。但经过岁月流水的淘洗,许多风习都已渐远渐淡、湮没无闻,惟有与祭奠屈子紧密相系的食粽和竞渡,却与时演进、蔚为大观。    食粽汉代就已出现了用草木灰水浸泡的碱水粽。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食品。南北朝时期,粟米中还掺杂板栗、赤豆、肉类等物,掺入药材的称为“益智棕”。“大唐粽子”更有讲究,用米“莹白如玉”,锥形、菱形,花样翻新。粽馅各地有异。北方多枣粽、松子粽、胡桃粽,南方多豆沙粽、火腿粽、蛋黄粽。苏东坡端午帖子词中“时见粽里觅杨梅”、“水团冰浸砂糖裹”,咏的是果粽和

11、糖粽;元代舒桢“碧艾香蒲处处忙”,说的是艾叶粽;清代董元恺“萦丝楚粽,巧借针线逢”,描述的是绫罗包裹、针线缝合的粽子。清人还有食粽的谜语:“三角四楞长,珍珠里面藏。欲尝其中味,解带脱衣裳。”至于粽联、粽话,更是烟雨葱茏,机趣万方。    竞渡比之食粽,竞渡更具祭奠庆典的隆重气氛和壮丽色彩,显示出凝聚力和群体性的震撼感。竞渡起源于屈子故里。南朝梁代宗懔荆土岁时记曰:“午日竞渡舟楫,拯屈原也。其舟轻,谓之飞凫。”贵州苗族同胞则在五月举行“龙船节”。渐次,风染塞北关西、海峡两岸。1736年(乾隆二十九年),台湾知府蒋元君在台南法华寺半月池主持龙舟赛,开启了台湾

12、端午竞渡的风习。年年盛况,节节胜景,外国友人也按捺不住,越南、朝鲜、日本,乃至远在欧洲的英国,都先后上演端午龙舟竞渡的活剧。1991年端午节,屈子第二故乡湖南岳阳市举办了首届国际龙舟节,将“龙头”抬入屈子祠内“上红”(披红带)、“开光”(点睛),宣读祭文,60余万中外人士三鞠躬后将龙头抬向汨罗江,奔向竞渡赛场,欢声雷动,盛况空前。(刘宝田)端午在韩国2005年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巴黎时间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对此,专家称:无形遗产属于全人类共享,韩国申报成功并非坏事。离骚导学案(二)【使用说明】1

13、.在充分预习、熟读文本基础上,认真研读学案;2.限时独立完成,规范书写。【学习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2.梳理文章脉络,了解屈原在文本中的人物形象。【预习目标】1.结合课本注释,理解文中一些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了解文章大意,初步感知屈原的人物形象。【学法指导】反复诵读,认真揣摩,借助工具书和注释,逐句翻译课文,疏通大意。【重点探究】通过学习离骚,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诗中的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怀。【达标训练】1.文言知识A、通假字偭规矩而改错: 忳郁邑余侘傺兮: 何方圜之能周兮: 进不入以离

14、尤兮: 芳菲菲其弥章:B、古今异义怨灵修之浩荡兮: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  自前世而固然:C、 词类活用步余马于兰皋兮: 固前圣之所厚: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屈心而抑志,忍尤而攘诟:D、特殊句式不吾知其亦已矣: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2.翻译。A、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B、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C、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D、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3.合作交流: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15、文章翻译:我揩拭着辛酸的眼泪,声声长叹,哀叹人生的航道充满了艰辛。我只不过是洁身自好却因此遭殃受累,早晨去进谏,到傍晚就遭毁弃!既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我啊,又因为我采集白芷而给我加上罪名。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叫我死九次我也绝不改悔!我只怨君主啊!你是这般无思无虑,始终是不能明察我的用心。你周围的侍女嫉妒我的姿容,于是造出百般谣言,说我妖艳狐媚!那些贪图利禄的小人本来就善于投机取巧,方圆和规矩他们可以全部抛弃。追随着邪恶,背弃了法度,竞相以苟合求容作为处世准则。我忧郁烦闷,怅然失意,我困顿潦倒在这人妖颠倒的时期!我宁愿暴死而尸漂江河,也绝不和他们同流合污,沆瀣一气。哦,那凤鸟怎么能和家雀

16、合群?自古以来本就这样泾渭分明。哪有圆孔可以安上方柄?哪有异路人能携手同行! 我委屈着自己的心志,压抑着自己的情感,暂且忍痛把谴责和耻辱一起担承。保持清白之志而死于忠贞之节,这本为历代圣贤所赞称! 我后悔,后悔我当初没有看清前程,迟疑了一阵,我打算回头转身。好在迷失方向还不算太远,掉转车头,我依旧踏上原来的水驿山程。我走马在这长满兰草的水边高地,我奔向那长有椒树的山丘,暂且在此停息。我既然进言不听反而获罪,倒不如退居草野,把我的旧服重整。我裁剪碧绿的荷叶缝成上衣啊!又将洁白的莲花缀成下裙。没人理解我,就让他去大放厥词吧!只要我内心是真正的馥郁芳芬。我把头上的帽子加得高而又高啊,把佩带加的很长很

17、长。芬芳与污垢已经混杂在一起,唯独我这光明洁白的本质未曾蒙受丝毫减损。急匆匆我回过头来纵目远望,我要往东南西北观光巡行。我的佩饰如花团锦簇、五彩缤纷,喷吐出一阵阵令人心醉的幽香清芬。 人生各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喜爱,我却独独爱好修洁,习以为常!就算把我肢解了我也毫不悔改,难道我的志向会因受挫而改变离骚导学案(三)【使用说明】1.在充分预习、熟读文本基础上,认真研读学案;2.限时独立完成,规范书写。【学习目标】1.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和创作手法: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2.通过学习离骚,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

18、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预习目标】结合背景资料和文本知识,体会文章所流露出的强烈的情感,并试着总结文章特色。【学法指导】反复诵读,结合历史和对全文的理解,从不同角度概括文章特点,分析人物性格。【重点探究】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达标训练】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           

19、; 谣诼谓余以善淫(放荡)  延伫乎吾将反(久久)                  回朕车以复路兮(皇帝的谦称)  进不入以离尤兮(到朝廷参政)          忍尤而攘诟(排斥)  宁溘死以流亡(突然、忽然)   

20、         苟余情其信芳(苟且)  A.      B.        C.        D.  2.与“吾独穷困乎此时”中“穷”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吾闻穷巷多怪&#

21、160;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D.复前行,欲穷其林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偭规矩而改错 &#

22、160;吾独穷困乎此时  何方圜之能周兮  忽反顾以游目兮  佩缤纷其繁饰兮  自前世而固然  宁溘死以流亡兮  伏清白以死直兮  A.       B.         C.        D.  

23、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鸷鸟之不群兮  伏清白以死直兮  屈心而抑志兮  亦余心之所善  固前圣之所厚  伏清白以死直兮  何方圜之能周兮  夫孰异道而相安  哀民生之多艰  A./              B./  C./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