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_第1页
浙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_第2页
浙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_第3页
浙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_第4页
浙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浙美版二年级美术全册教案(下册)课本目录春天来了1处处有鲜花3印印画画4倒影5印人像6水墨游戏8可爱的小猫咪9大牛和小牛11美丽的丝巾12美丽的花瓶13奇特的梦14走迷宫15奔跑的动物16瓶子变个样18大家来运动19童话和神话20教 学 工 作 计 划主要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要点(1)通过轻松的教学游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形形色色的作画方法;认识和了解绘画基础知识。(2)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2、 过程与方法的培养要点(1) 以个人创造和集体合作的形式积极参与美术活动,通过自主观察和实践,提高动手能力,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培养创造精神。

2、(2)努力尝试不同工具,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要点 (1) 感受春天的美丽,培养儿童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2) 让学生感受美术活动的愉悦,进一步激发对艺术创造活动的兴趣。教材分析本册教材采用散点式的结构,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接近学生、贴近学生、学一致用”为原则,以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为本设计相关教学内容。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其中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占有较大

3、比重,欣赏·评述一般随堂教学。同时,每个单元在课题的教学目标上都努力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本册单元和课节教学内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如:认识自然界色调、图案用色、染色、墨色,线造型、对称形、拓印、对称拓印、拼贴拓印染指印等。人文内容涉及到自然、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了解自然、民间工艺、生理现象、故事传说。学生情况二年级学生经过去年的美术学习,对美术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美术不止是画画,还包括制作、欣赏。学生对美术有了一定的兴趣,学习比较活跃。由于学生的年龄小耐性较差,因此对待作业的态度不够仔细,有个别学生作业容易拖拉。主要教学

4、措施1、继续强化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养成过程,在前一学年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比如课前学具的准备工作,课堂作业的及时上交等。 2、加强直观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加强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美术学习,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表述中学会思维,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再者,美术课堂上适当地运用电教媒体,给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良好。3、优化课堂结构,精心设计课堂情景。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

5、,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不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积极倡导学生从广泛的生活、自然、文化情景中学习,努力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描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与自我反思能力。4、课堂评价多样化,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尊重、爱护学生,对每个学生的创造成果要给予充分的尊重,不能以统一、的规定去束缚学生的手脚,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不同作业,因人而异,区别对待。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除了对学生美术学习结果的评价,更需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以多样化的评价手段来提高学生的绘

6、画兴趣和创新能力,逐步培养审美情趣。教学进度表周次课时内容目标重难点11春天来啦1、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2、激活学生的记忆,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现春天的色彩。3、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识别和表现能力。重点:对春天的色彩的观察、记忆和多种表现。难点:涂色的方法与画面的整体色彩倾向。21处处有鲜花1、尽可能地认识各种各样的鲜花,明白鲜花对美化生活的作用。2、初步学习花的简单画法,能运用不同色彩来描绘自己喜爱的花。3、进行爱花护花、美化环境的教育,促使学生更加热爱美好的大自然。重点:知道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画出自己喜爱的花

7、,抒发对鲜花的赞美之情。难点:启发学生灵活运用表现技法和创造各种方法来大胆表现鲜花的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31彩蝶飞飞1、认识蝴蝶的基本构造、对称特征及纹饰特点。2、通过做做、玩玩,学习纸蝴蝶的基本制作方法,提高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3、培养按程序学习、制作的良好习惯。重点:学会用对称的方法剪纸蝴蝶。难点:做出式样、纹饰独一无二的纸蝴蝶。41剪花边1、学习简单的花边图案的基本知识和剪花边的方法。2、追求花边图案的组合变化,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美的能力,养成刻苦、认真、细心的好习惯。3、用剪好的花边纹样美化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重点:掌握花边图案的绘制技能,能

8、独立描绘出较美观、大方的花边纹样,从中培养创造美的能力。难点:解决花边的连接问题及图式变化问题。51印印画画1、引导学生学习在树叶上较均匀地涂色并印画的技能,培养学生对拓印的学习兴趣。2、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树叶的形、色、纹之美,巧妙利用树叶组合成各种图形创造表现,进一步理解造型表现的多样性。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重点:体验树叶正反面拓印、组合及添画的乐趣。难点:树叶的组合变化、联想,颜色的涂抹变化。51倒影1、认识对印的基本知识,掌握对印的基本方法。2、感受对印的乐趣,培养对对印的学习的兴趣。3、学会观察、欣赏、创造生活中的倒影之美,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重点:探索新的作画方式,学习对印

9、的技法。难点: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熟悉和喜欢的景物。62印人像1、了解拓印的基本知识和方法。2、进行油画棒磨印、油彩拓印的练习,初步了解纸版画。3、用撕纸拼贴的方法制作人像,感受拓印画的美。重点:掌握磨印、拓印的技法。难点:解决丝纸人像的品贴次序问题。71可爱的猫咪1、了解猫的生活习性和相关知识。2、大胆运用各种表现方式描绘猫,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3、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美好思想感情。重点:激发学生的想象,表现千姿百态的猫。难点:组织画面,表现自己独特的创意。71老牛和小牛1、了解并表现老牛和小牛的不同特征。2、能表现出老牛和小牛在一起的场面。3、培养敬老爱幼的良好品德。重点:

10、画出老牛与小牛的不同特征。难点:能表现出老牛和小牛之间的亲密关系。81奔跑的动物1、能区别动物站立时和奔跑时的不同形态,了解动物奔跑的特征。2、学习表现动物的奔跑动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重点:启发学生的想象,鼓励大胆作画,使画的动物都像是在奔跑。难点:动物奔跑时四肢交替运动的表现。81泥塑大象1、学习简单的泥塑工艺,用黏土塑一只生动的大象。2、通过塑大象,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对泥塑的兴趣。3、了解大象的能干,做一个保护珍惜动物的好学生。重点: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塑成的大象做到造型上能抓住形体主要特征,既夸张又可爱。难点:对大象的整体比例的

11、把握和动态的塑造。91奇特的梦1、了解各种各样的梦,体验梦的奇特之处。2、用自由、夸张的表现手法,大胆、快乐的描绘梦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3、感受想象的乐趣,培养学生爱想象,敢表现的个性品质。重点:启发学生回忆和想象,突显个性,力求创新。难点:画面的布局和形象的塑造。101走迷宫1、了解迷宫,感受迷宫文化的魅力。2、学习绘制简单的迷宫,初步培养设计能力。3、做做玩玩迷宫,培养对迷宫游戏的兴趣。重点:学习绘制简单的迷宫。难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完成个性化的设计。111美丽的丝巾1、了解丝巾美的特点,懂得其装饰作用,了解折染的基础知识。2、掌握基本的折染纸法,提高学生的配色和染色能力。3、感受染色“

12、丝”巾之美,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重点:学习“丝巾”染色的多种方法。难点:“丝”巾染色方法的多样化。111水墨游戏1、了解水墨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点,认识水墨画的基本概念。2、能控制水墨线条的变化,懂得调配墨色的浓淡层次,用水墨的基本技法做自由的造型练习。3、感受中国画独特的水墨韵味美感,增强民族自豪感,体验探索的自由、游戏的快乐。重点:多种水墨语言的掌握。难点:感受水墨的墨韵之美,墨色浓淡与水分的掌握。121花瓶1、通过欣赏与感受活动,了解瓶子艺术的造型特点及其美化方法。2、掌握瓶子对称特点的折剪方法,能较顺利地剪出造型美观、大小合适的瓶子,并能用画或者剪贴的方法

13、进行装饰美化。3、通过自主观察和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体验创造成功的快乐。重点:瓶子特点及其艺术魅力和对称剪法的掌握。难点:注意画稿时纸的开合方向,剪出的瓶子左右粘连并且造型别致、色彩漂亮、图案花纹好看。132瓶子变个样1、通过欣赏与感受活动,了解瓶子的造型特点及其美化方法。2、通过画、加、填、贴等,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和审美评价能力,培养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体验创造成功的快乐。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重点:对瓶子造型特点的感受以及装饰、美化瓶子方法的了解。难点:如何做一个有特色的装饰瓶。141大家来运动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运动项目有不同的动态特点。2

14、、初步学习表现人物的动态。3、通过对人物动态的描绘,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重点:欣赏、感知、探索、理解运动场上及生活中人的运动动态,让学生意识到运动的美及健康的重要。难点:对运动中人物动态的表现。152童话和神话1、通过看看、说说、画画,提高学生对少儿题材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2、通过欣赏,了解插图的基本特点及与文学作品的关系。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重点:引导学生对童话、神话故事插图的欣赏。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对少儿题材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春天来了教学目标:1.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2.激活学生的记忆,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现春天的色

15、彩。3.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识别和表现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对春天色彩的观察、记忆和多种表现。难点:涂色的方法与画面的整体色彩倾向。课前准备(学生)油画棒、水彩笔、中国画颜料、水粉颜料等绘画材料可任选一种(教师)课件、各种春天的图片资料、范画、各种绘画颜料和工具等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检查、了解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让学生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请学生听:乐曲春天在哪里。提问:听懂了吗?你知道这首歌主要歌唱了什么?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出示课题:春天来啦。(1)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2)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变化?(天空、空气、水、花草树木)(3)你印象中的春天有哪些代表性的景物?让学生了解

16、桃花、绿柳、油菜花、燕子等是春天的象征。(4)忆: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变化?谈谈你印象中的春天。 如:天蓝蓝的;水凉凉的;风轻悄悄的;草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花粉粉的、粉黄的、粉白的、粉红的柳树暴出了嫩绿的芽(5)看:MTV春天在哪里。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与你记忆中的是否一样?(6)你还看到过哪些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看书讨论补充。(7)展示教师课前收集的各种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和色彩。4.引导探究。(1)春天有哪些主要色彩?先让学生大胆说出春天的色彩,接着针对书上的色彩组合,进行小组讨论。(2)展示不同季节的画面,通过对比说出它们之间的色彩有什么不同。(3)欣赏大师及同龄

17、人的作品,分析作品中用了哪些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表现方法。2.感受与想象。(1)想:你还看到过哪些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讨论补充,使学生认识到桃花、绿柳、油菜花、燕子等都是春天景象的代表,是春天的象征。(2)看:教师课前收集的各种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和色彩。3.思考与表现。(1)春天有哪些主要色彩?(看书上的色彩组合,或以课件展示色彩,让学生自由选择。)先让学生大胆说出春天的色彩,接着小组进行分析讨论。(2)课件展示不同季节的画面,通过对比说出它们之间的色彩有什么不同。(3)尝试表现:按自己的意愿画出春天的色彩。(4)欣赏大师及同龄人的作品,分析不同材料、不同表现方法在不同作品中的

18、运用。如:用哪些主要颜色来表现春天?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你能创造新的方法吗?4.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独一无二的春天。5.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辅导要点:(1)色彩整体倾向;(2)表现方法。6.作业展示,互评小结。(1)展示学生作业,把学生的作业组合成一大幅春天美景。(2)请学生选出最美的部分,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请小作者谈谈创作思路,再让学生互评,教师小结。7.课后延伸。(1)提问:你还能用其他方法表现春天吗?(2)请学生到大自然里欣赏美丽的春天。处处有鲜花教学目标:1.尽可能地认识各种各样的鲜花,明白鲜花对美化生活的作用。2.初步学习花的简单画法,能运用不同色彩来描绘自己喜

19、爱的花。3.进行爱花护花、美化环境的教育,促使学生更加热爱美好的大自然。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画出自己喜爱的花,抒发对鲜花的赞美之情。难点:启发学生灵活运用表现技法和创造各种方法来大胆表现鲜花的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课前准备(学生)观察花的构造、形态和色泽,收集自己喜爱的花的图片资料,带齐绘画工具材料(教师)收集与教材有关的花的图片资料、范画及学生的优秀作品,准备课件,准备一些塑料花、绢花、纸花或盆花,准备各种绘画颜料和工具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谈话导入。(1)检查课前准备,安定情绪。(2)讲评上节课的学生优秀作品,鼓励学生画出有

20、自己特色的画,激起学生的作画兴趣。(3)“有鲜花的装扮,春天多美呀!有鲜花的装扮,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鲜花不仅春天有,其他季节照样有。不仅花圃里有,公园里有,大自然里也有我们生活中处处有鲜花。”揭题:处处有鲜花。2.欣赏与感悟。(1)播放课件,显示画面优雅的客厅,窗明几净。继续播放课件,显示画面在前一画面的基础上,在茶几上多了一盆花。提问:看懂了吗?哪一个画面更温馨?为什么?小结:鲜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美。(2)提问:你见到过鲜花吗?在哪儿见到的?它有什么特点?学生分小组探讨、思考。播放课件,展示各个时节、不同地方的各种各样的鲜花图片。小结:鲜花给大自然带来了神奇的变化不同季节的鲜花给大地穿上

21、了五彩缤纷的衣裳。3.思考与表现。(1)观察鲜花。教师把一朵花慢慢地作上下左右、四面八方自由翻动,使它“活”起来,让学生仔细观察正、侧、背面的花。提问:与你记忆中的花是否一样?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花的构造、叶的形态。(2)尝试表现。依据自己的观察画出鲜花。(3)归纳画法。先画花蕊,再画花瓣,从中心入手,向外展开,有中心依托,就容易把花形画得准确,接下去画枝添叶,最后涂色。(4)课件播放。欣赏大师及同龄人的作品(书上或课外收集的),分析其工具、材料与表现方法的不同,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如水彩表现的花淋漓、透明、艳丽;摄影图片中的花真实、鲜艳;彩笔线描的花优雅;“没骨”法表现的花雍容华美等等。4.作

22、业与辅导。(1)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独一无二的鲜花。(2)教师提示学生表现花的时候,不要过分追求逼真,应发挥想象力,大胆动笔画。要抓住花的特征,注意区分不同类型花卉的外形、色泽和叶子的不同形态。巡视中多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5.评价与拓展。(1)把学生作业展示在黑板上,组合成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并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扮演花匠评选出最美的花。老师给入选作品的作者颁奖每人一朵鲜花。(2)鼓励学生课后自己栽种一盆花,观察、记录花的生长过程。印印画画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树叶上均匀地涂色并印画的技能,培养学生对拓印的学习兴趣。2.

23、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树叶的形、色、纹之美,巧妙利用树叶组合成各种图形创造表现,进一步理解造型表现的多样性。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验树叶正反面拓印、组合及添画的乐趣。难点:树叶的组合变化、联想,颜色的涂抹变化。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学生)树叶、水粉颜料、笔、擦手用的小毛巾(教师)各种树叶、拓印的范作、工具材料、课件1.回忆激趣。(1)让学生回忆第3册的指印的联想一课,课件展示相应的作业,激发学生拓印的欲望。(2)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用一种新的材料来印印画画。2.尝试探趣。(1)学生分组活动。让学生用树叶蘸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教师分发到小组里的铅画纸上按印,体验按印的乐趣,并大胆

24、表述自己的树叶纹理的特征及不同按印(正面、反面)方式所带来的不同感受。(2)课件展示书上前两幅图,辨析异同,进一步体会正反印的不同效果。(3)教师提示学生按书中的操作图示探讨拓印步骤,了解和掌握拓印的方法。3.发散思维。(1)把拓印好的树叶图形按不同方向转动,让学生依形想象。(2)把树叶修剪或组合成各种图形,激发学生想象。4.小组合作。(1)把课前准备的树叶组合拓印、添画完成的作品分给每一小组,请学生研究制作方法,并合作仿制。(2)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仿制心得,师生总结组合、添画的成功方法。(3)课件呈现教材中用综合方式拓印的学生作品,分析其拓印方法。5.布置作业。(1)欣赏优秀的树叶拓印作品,

25、启发学生想象。(2)作业要求:用树叶拓印,并添画成一幅与众不同的作品。小知识:叶形分类树按叶形分,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卵形如榆树,心形如杨树、丁香,掌形如枫树、梧桐,扇形如银杏,针形如松,披针形如竹、柳,带形如玉米、二月兰等。倒影教学目标1.认识对印的基本知识,掌握对印的基本方法。2.感受对印的乐趣,培养对对印学习的兴趣。3.学会观察、欣赏、创造生活中的倒影之美,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重点、难点重点:探索新的作画方式,学习对印的技法。难点: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熟悉和喜欢的景物。课前准备(学生)水粉颜料和笔等作画工具材料(教师)表现倒影的图片和作品、课件、水粉颜料和笔等工具材料教学过程1.猜谜入题。

26、(1)设置谜题:动脑筋想一想,能不能只画一次画就可以得到两张一样的画?引导学生往带来的作画工具材料上去想象。(2)教师示范对印全过程,在学生的恍然大悟中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简单而新颖的绘画新方法对印,用对印来完成美丽的倒影创作。2.欣赏感悟。(1)在你的脑海中,有哪些美丽的倒影呢?(桂林山水、孤帆远影、朝霞晚月)课件播放表现倒影的艺术图片,丰富学生的感知,激活学生的记忆。(2)重点欣赏教材中的美术作品:山山水水的率意、洗练;饮水的熊的简洁、浑然一体;丹顶鹤的绚丽多姿等。3.尝试练习。(1)发给学生小纸张,请学生参照教材中图示的对印步骤,尝试对印自己喜欢的一样事物,初步体验对印的乐趣,再把自己在

27、尝试中的切身感受大胆表述出来。(2)师生共同小结:想好表现的主题;先把纸仔细对折好;调好颜色,注意不能太稀;完成对印;添加想象。4.激发思维。(1)引导学生从山山水水上下极为相似的两部分中找出不同之处,并说出原因。(2)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找出同龄人作品中相似部分的异同,并说说自己的感受。(3)小结:水上的正影与水中的倒影是有区别的,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加以表现。5.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学生大胆表现喜欢的景物,教师从主题内容、色彩搭配、创新思维上予以指导。6.作业展评。(1)把作业展示在黑板上,先请学生自己评选出优秀作业,并说说原因,再由教师小结。(2)最后提问:除了今天学的单纸对折的对印之外

28、,还有没有其他对印方法?(课件展示不同纸张间的对印、玻璃对印、实物对印等,予以提示。)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去尝试探索。印人像教学目标1.了解拓印的基本知识和方法。2.进行油画棒磨印、油彩拓印的练习,初步了解纸版画。3.用撕纸拼贴的方法制作人像,感受拓印画的美。2.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磨印、拓印的技法。难点:解决撕纸人像的拼贴次序问题。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油画棒、夹子等(教师)课件、撕纸拼贴小孩头像范作两幅、磨印作品若干件、油画棒、订书机等教学过程1.课前探究。课前让学生收集硬币、纪念章等有浮雕效果的实物,并试着拓印。2.欣赏范作,激发兴趣。(1)课件展示拓印画。提问:你画过这样的画吗?它是用

29、什么方法画出来的?(2)展示撕纸粘贴的范作,观察比较。3.直观展示磨印过程。(1)展示磨印的基本工具材料。(2)课件展示印模(拓印稿)的设计制作过程撕纸拼贴一个小男孩头像(从整体到局部):设计好图像;撕出脸形;撕出发型,可贴出层次;撕出五官,可以贴出层次;可以摆好再贴,也可以边撕边贴,要注意贴的次序。拓印稿制作,是作品成败的关键。一般的方法是根据原稿设计的要求,逐层加厚,呈现出凹凸不平的立体感。(3)课件展示磨印过程。在撕贴好的头像作品上盖上一层薄纸,用夹子夹好,用手指轻轻地揿压,待纸面出现凹凸时,再用油画棒轻轻地均匀摆涂。要有顺序,轻重均匀一致,直到头像完全显现。几种不同方法的磨印处理:单色

30、磨印。多色磨印:按画面设计要求,在不同部位采用不同色彩磨印。在纸面上先平涂一种较淡的颜色,再磨印。磨印后再在上面喷色。4.欣赏与实践。(1)欣赏优秀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辨析头像脸形、发型、五官、表情的处理。(2)作业要求:撕纸拼贴自己喜爱的小孩头像并拓印画面。5.展评作业。让学生展示并评价自己的作品。6.课后延伸。(1)课件展示磨印古代碑帖、壁画等场景,让学生感受磨印的悠久历史。(2)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寻磨印还可以应用于哪些方面。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水粉颜料、水粉笔、油画棒、夹子等工具材料(教师)课件、范作两幅、拓印工具材料教学过程1.展评激趣。展示上节课学生磨印的优秀作业,作简单的讲评与鼓

31、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欣赏范作。(1)课件展示同一印模分别用拓印与磨印印制出来的作品。提问:它们有什么异同?(印模相同,印法不同。)(2)引出课题继续学习拓印。3.拓印过程。(1)展示拓印的基本工具材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它们的作用。(2)课件展示印模(拓印稿)的设计制作过程撕纸拼贴一个人像。(3)课件展示拓印过程。在撕贴好的头像作品上盖上一层纸,用夹子夹好或订书机订好。调好颜料,掀开覆盖在印模上的纸;再在印模上需要拓印的部位涂上水粉颜料(或油彩),注意涂的部位不宜太多,以免颜料干透无法拓印;重新覆上纸,用手压印或用磨子印。重复以上程序,直到人像完全印好。几种不同方法的拓印处理:单色拓印:用

32、滚筒涂色较简便。多色拓印:按画面设计要求,在不同部位采用不同色彩拓印。拓印后再在上面喷色。4.赏析实践。(1)欣赏优秀学生作品,从造型、色彩等方面分析。(2)作业要求:个人或小组合作,撕纸拼贴自己喜爱的人像并拓印画面。(3)教师巡视中主要察看撕贴次序与涂色、压印是否均匀。5.展评延伸。(1)让学生个人或小组展示作品,作自我评价。寻找拓印清楚的原因,对拓印模糊的作品也作出分析,如:颜料太稀,人像拓印不明显;纸张移动造成错位。(2)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进行拓印创作。小知识“拓印的来源与拓印方法的变化关于拓印术的起源,历史上没有记载,迄今为止说法不一,难以定论。大多数人认为,拓印术始于东汉熹平年间。但有

33、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即拓印术的出现肯定是在纸张发明之后,并且拓印方法起源甚古,且比雕版印刷早出现。在隋代,文字的拓印技术已经很发达,这也说明了在这之前,拓印术就出现了。到了唐代,拓印术就更发达了,不仅有民间进行拓印的作坊,而且政府也专门成立了拓印的机构。有关拓印方法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字正体与反体方面的变化:最早的石刻上的文字是正写凹下去的文字,后来发展成反写凹下去的文字;另一个变化是石刻上的拓印转向木刻上的拓印。水墨游戏教学目标1.了解水墨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点,认识水墨画的基本概念。2.能控制水墨线条的变化,懂得调配墨色的浓淡层次,用水墨的基本技法做自由的造形练习。3

34、.感受中国画独特的水墨韵味美感,增强民族自豪感,体验探索的自由、游戏的快乐。2.重点、难点。重点:多种水墨语言的掌握。难点:感受水墨的墨韵之美,墨色浓淡与水分的掌握。课前准备(学生) 毛笔(兼毫笔)中楷一支、调墨盘、墨汁、洗笔桶、抹布、树叶、绳子、棉签、报纸等物品(教师) 课件、水彩和水墨画作各一幅、8开宣纸两张教学过程1.认识水墨画。(1)课件欣赏:我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的片段。(2)课件展示:其中一个截取画面与以同一画面为内容的水粉(或水彩、油画棒)画,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思考:比较水彩、水墨画的不同之处。猜猜使用的材料有何不同,并说说对画面上的色彩、纹理变化的感觉。(3)揭题:

35、这堂课,我们也用这些工具材料来玩玩水墨游戏好吗?2.动手来练笔。(1)课件展示:近现代水墨名家作品(齐白石、吴冠中等水墨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水墨的各种变化,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2)教师介绍水墨用具并示范用具摆放以及执笔、运笔方法。(3)学生进行点、线条练习:控制点的大小,描绘出直、折、曲等线条变化。(4)学生进行浓淡练习。(5)观察自己所练习的情形,并发表感想。3.尽情玩花样。(1)在另一张画纸上,先用线条在画面上做交叉分格状。(2)分别在每个空格内做各种点、线、浓淡干湿的水墨游戏。4.尝试新方法。(1)教师将各种特殊技法的示范图例张贴于黑板上,并请学生猜猜是以何种方法制造出来的。(

36、2)教师介绍并示范几种技法。(3)小组讨论还有什么新方法能画出这些效果。鼓励学生将生活周遭所可能运用之物品,拿来加以实验。(4)教师逐一检视每位学生的操作过程,并引导其作更多的尝试,使其明白创造的可能性是极多的。(5)收拾用具。5.分享水墨经验。发现别人的作品中墨色的层次变化与特别的造型,鼓励发表对点状、线条、干湿浓淡的墨韵及较特别的墨趣等感想。可爱的小猫咪教学目标:1.了解猫的生活习性和相关知识。2.大胆运用各种表现方式描绘猫,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3.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美好思想感情。2.重点、难点。重点:激发学生的想象,表现千姿百态的猫。难点:组织画面,表现自己独特的创

37、意。课前准备(学生)猫的图片、颜料、色纸、剪刀、胶水等工具材料(教师)各种猫的图片、示范作品、课件、色纸、剪刀、胶水等工具材料教学过程1.辨声揭题。(1)课件播放各种动物的叫声,让学生大胆猜,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2)当学生听到猫的叫声“喵喵”而猜出猫时,教师随即揭题。2.回忆交流。(1)回忆: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猫?听到过哪些有关猫的故事?给你印象最深的猫是怎样的?(2)学生分小组交流后,选派代表汇报。3.讨论分析。分小组抽签讨论以下问题并汇报:(1)猫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课件播放猫的头部、躯干、四肢、尾巴等。)(2)猫的头部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和特点?(课件随机播放猫头的特写镜

38、头。)(3)你见到过的猫的毛色是怎样的?(课件播放猫的毛色图片。)(4)猫的坐、卧、行、走等动作有什么变化规律?(课件播放相关画面。)4.欣赏感悟。(1)播放猫和老鼠等有趣的动画片片段或图片,体会猫的各种不同动态造型和夸张造型,进一步激起学生的表现欲望。(2)展示潘天寿、黄胄等画家画猫的作品,欣赏体会生动的瞬间猫的神态。(3)展示优秀学生作品,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创造性的表现。5.练习体验。(1)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创造性地表现猫。(2)教师巡视辅导:从构图饱满、主题突出、情节生动、色彩鲜艳等方面予以指导。6.交流评价。(1)给自己的作品编小故事,小组间讲述交流。小组评出优秀作品,予以

39、全班展示。(2)课后鼓励学生模仿猫和老鼠自编连环画小故事。关于猫的趣味小知识猫有230根骨头,比人多24根。猫的听觉比人和狗灵敏。相对身体尺寸而言,猫有比任何哺乳动物都大的眼睛。猫正常的脉搏每分钟大约110至170次之间。猫正常的身体温度大约是39。猫的垂直跳跃高度能达到自己身体高度的5倍。猫的鼻纹是惟一的,没有任何两只猫的鼻纹是一样的。猫对女人的反应大于男人,原因是女人声音的频率比男人更高。家猫的奔跑速度每小时大约是55至60公里。猫是最爱睡的哺乳动物,一天中大约有16个小时在睡觉。猫捉老鼠、爱吃鱼的秘密猫是捉鼠能手早已家喻户晓,猫爱吃鱼也可谓众所周知。但猫为什么要捕捉老鼠、爱吃鱼,这个秘密

40、就不能说人人皆知了。老鼠这种动物,体内含有一种能提高夜间视力、叫牛黄酸的物质,而一向善于在黑夜活动的猫却没有这种物质,如果猫的体内长期得不到牛黄酸的补充,那么,这只猫就会丧失夜间视觉的能力。猫为了补充“营养”,摄取牛黄酸,保留它夜间活动的习惯,就必须大量捕捉老鼠。科学家经过反复的实验分析,发现鱼肉中也含有大量的牛黄酸,这也是猫爱吃鱼的原因所在。大牛和小牛教学目标:1.了解并表现老牛和小牛的不同特征。2.能表现出老牛和小牛在一起的场面。3.培养敬老爱幼的良好品德。2.重点、难点。重点:画出老牛与小牛的不同特征。难点:能表现出老牛和小牛之间的亲密关系。课前准备(学生)收集的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常用

41、的绘画工具材料(教师)牛的图片、录像资料以及各种美术作品、课件教学过程1.课前探究。(1)请学生收集牛的图像、文字资料,初步了解牛的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2)可提以下问题让学生探究:你认识哪几种牛?这些牛分别有哪些主要特征?牛有什么用处?你喜欢牛吗?为什么?2.创设情境。(1)欣赏五牛图,述说观感。提问:你知道这幅画吗?你知道画家为什么要画这幅画吗?(2)“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3)展示有关牛的历代民间工艺品,包括剪纸、绣品、陶艺、布饰等,说明牛作为勤劳奉献的“形象大使”,历来喜为人们赞赏。3.欣赏体验。(1)观赏教材范图,作引题谈话。(2)可提问:范图主要表现了什

42、么?(大牛和小牛、老牛和小牛。)老牛、小牛象征着什么?(父与子或母与子。)图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老牛与小牛亲近的关系?你的父母是怎样爱你的?你又是怎样尊敬长辈的?4.把握特征。(1)把握老牛、小牛外形的不同特征。老牛:体大,牛角长而弯,尾巴长。小牛:体小,没长角,尾巴短。(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件范图,也可在黑板上作动态造型。5.引导构思。(1)围绕主题,作构图指导。老牛和小牛在干什么?它们的姿态又是怎么样的?老牛听小牛说悄悄话,老牛的耳朵就要贴近小牛的嘴了。老牛在给小牛作跑步示范,撒开四肢跑得欢,还回过头来看看小牛有没有认真学。老牛和小牛吃惊地看着周围那许多参观牛场的小朋友,好像在说老牛和小牛都

43、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像在进行选美比赛呢。启发学生想象老牛和小牛其他的亲密场景,如:一同嬉水、争草吃等。(2)围绕背景,做着色指导。课件展示:主体不变,作背景变换。(一会儿是青青的牧场,一会儿是强烈的色彩)6.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表现老牛和小牛的不同特征及它们之间的亲密关系。7.作业讲评。(1)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画编故事,评出“温馨”奖。(2)课件播放斗牛等情景,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究、表现其他不同种类的牛。美丽的丝巾教学目标:1.了解丝巾美的特点,懂得其装饰作用,了解折染的基础知识。2.掌握基本的折染纸法,提高学生的配色和染色能力。3.感受染色“丝”巾之美,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

44、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2.重点、难点。重点:学习“丝”巾染色的多种方法。难点:“丝”巾染色方法的多样化。课前准备(学生)收集身边的丝巾,查阅丝巾的图片、文字资料,准备水彩或水粉颜料、宣纸或其他吸水性强的纸(教师)多媒体课件、染料、布料教学过程1.感受丝巾之美。(1)请一组学生随着音乐展示自己收集到的丝巾(或系于颈,或包于头,或披于肩,或缠于腰,或作手提袋)。(2)提问:喜欢这些丝巾吗?为什么?这些丝巾为什么这么漂亮?2.欣赏观察,审美体验。(1)请学生拿出自带的丝巾,介绍其特点。(如色彩、图案等。)(2)提问:你了解丝巾吗?学生交流丝巾相关的常识。3.尝试折染法制作“丝”巾。(1)按照书上的折

45、法练习折染。(可单色,也可双色或多色。)(2)讨论:还有哪些折法?学生之间相互介绍自己折染“丝”巾的心得。纸的折法纸的折法有:井字折、米字折、辐射折、自由折、六折法。(3)小组讨论:除了折染法,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制作“丝”巾?(4)教师演示其他染法:滴色法、泼色法、揉纸法、扎染法等。染纸方法染纸方法有:蘸染、点染、晕染、井字染、米字染、辐射染、浸染。(5)学生用新的染色方法制作“丝”巾,教师巡视指导。4.学习拓展。学生用自己染制的“丝”巾装扮自己或同学。5.体验成功。以小组为单位,伴随音乐,用自己设计的“丝”巾轮流表演。美丽的花瓶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与感受活动,了解瓶子艺术的造型特点及其美化

46、方法。2.掌握瓶子对称特点的折剪方法,能较顺利地剪出造型美观、大小适合的瓶子,并能用画或剪贴的方法进行装饰美化。3.通过自主观察和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体验创造成功的快乐。2.重点、难点。重点:瓶子特点及其艺术魅力和对称剪法的掌握。难点:注意画稿时纸的开合方向,剪出的瓶子左右粘连并且造型别致、色彩漂亮、图案花纹好看。课前准备(学生)各色彩卡纸、旧挂历纸、画笔、剪刀、胶水等(教师)多媒体课件、瓶子范作等教学过程1.摸花瓶。(1)教师出示几个装有不同形状花瓶的布袋,让学生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2)请几位学生上台来摸摸布袋中的花瓶,说一说里面装的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3)

47、揭示课题:花瓶。2.画花瓶。(1)请摸花瓶的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布袋中花瓶的外形。(2)认识花瓶:花瓶由口、颈、肚、底、耳等部分组成。(3)提问:除了这些外形,你还能画出其他外形的花瓶吗?(4)集体交流收集到的有关花瓶的知识。3.赏花瓶。(1)打开所有的布袋展示花瓶,请学生说说哪一个花瓶最漂亮,漂亮在什么地方。(2)提问:瓶子上画了哪些好看的花纹?一般画在什么地方?(3)提问:花瓶的左右外形都有什么特点?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现这个特点?传统花瓶造型传统花瓶造型有竹节瓶、直统瓶、平肩瓶、高肩瓶、广口瓶、佛肚瓶(口小肚大)、喇叭瓶(口大瓶颈渐小)等。4.想花瓶。(1)课件展示:大量不同造型、不同图案、不同

48、色彩的花瓶,引导学生边欣赏边讨论:这些花瓶的造型哪个最奇特、最有意思;哪个图案最大胆,哪个图案最美观;哪个色彩最鲜艳,哪个色彩最柔和(2)想一想:自己的花瓶外形独特在哪里?用什么方法来美化?添画或拼贴上什么图案和花纹?5剪花瓶。(1)同桌学生一起自学教材中的内容,用对称折剪法,大胆剪出心目中的花瓶外形。(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装饰花瓶,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创意的学生给予表扬。6展花瓶。(1)学生分组挑选出优秀花瓶作品,并说说理由。(2)学生用优秀作品和收集到的资料布置“花瓶展览”。7拓展。提问:生活中还有许多左右对称的东西,你能说出多少?能用对称折剪法剪出作品美化班级吗?奇特的梦教学目标:1.了解

49、各种各样的梦,体验梦的奇特之处。2.运用自由、夸张的表现手法,大胆、快乐地描绘梦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3.感受想象的乐趣,培养学生爱想象、敢表现的个性品质。2.重点、难点。重点:启发学生回忆和想象,突显个性,力求创新。难点:画面的布局和形象的塑造。课前准备(学生)回忆自己做过的美梦,准备绘画工具材料(教师)有关梦的图片、故事等资料、课件教学过程1.创境激趣。(1)将教室的窗帘拉上,在黑暗中请学生闭上眼睛遐想:嘘我们已经来到了一个神秘的梦幻世界。突然,传来了奇特的声音,这是谁发出的?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课件播放各种声响。)(2)提问:你想到了什么奇妙的事情了?2.畅谈梦想。(1)我们平时常常会去

50、想各种奇怪的事,因而也就会做各种各样的梦。你做过怎样的梦?你的梦有什么奇特的地方?(2)对于学生的叙述,教师要注意鼓励和引导:“这个梦真棒,亏你想得出来!”“后来怎样了?”“你当时的神态是怎样的?”让学生把梦说完整、说精彩,激活想象,加深体验。3.欣赏评析。(1)课件播放夏加尔的梦,让学生解析这幅作品的含义。(2)课件播放书中的电脑绘画作品和动画作品,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3)课件播放学生优秀作品,请学生评一评表现“飞”这一主题的三幅画,并谈谈梦想的“飞”应该是怎样的。4.引导创作。(1)梦,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都是有主题的。你想表现什么样的主题?(2)梦,色彩瑰丽神奇,但都有一个主色调。你

51、的梦有什么样的主色调?(3)让学生小组间相互交流、启发,使梦更加生动、完善。5.学生创作。作业要求:画一个奇特的梦。6.交流评价。(1)以买“美梦”的形式实施评价。学生把自己描绘的梦编好故事,向同组同学述说。每组选出最佳“美梦”上台讲述,然后进行拍卖,出价最高者且能说出缘由的中标。(2)请学生课后分组完成以“我的梦”为主题的小报一份,要求图文并茂,并在班里展示、评比。走迷宫教学目标1.了解迷宫,感受迷宫文化的魅力。2.学习绘制简单的迷宫,初步培养设计能力。2.做做、玩玩迷宫,培养对迷宫游戏的兴趣。2.重点、难点。重点:学习绘制简单的迷宫。难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完成个性化的设计。课前准备(学生)

52、铅笔、签字笔、水彩笔、油画棒等(教师)各种古今中外的迷宫图片和相关知识、课件教学过程1.游戏激趣。(1)课件展示迷宫。提问:你认识它吗?你会玩吗?好,我们现在来比一比谁最快走出迷宫。(2)请学生拿出教师为他们准备的迷宫,进行比赛。(3)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设计、绘制迷宫。2.探迷宫。(1)迷宫为什么会使人迷路呢?(因为它设计的正确通道是弯弯曲曲的,还设计了许多是是而非的岔道。)(2)我们应该怎样来设计呢?(设计迷宫时要同时设计好通道和岔道,标明出口和入口。)(3)我们可以设计造型简单的迷宫,也可以设计造型复杂多变的迷宫。课件展示:外形简单的迷宫。(如四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几何形的迷宫。)课件展

53、示:大章鱼迷宫、鱼腹探险。提问:后面的迷宫与前面的迷宫相比,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设计有主题、外形设计独特巧妙、色彩鲜艳等。)(4)评价猫吃鱼的迷宫和房子迷宫。3.做迷宫。(1)课件演示制作迷宫过程。先设计外形;在外形里用铅笔轻轻地画上曲曲折折的通道;围绕通道设计岔道;擦去铅笔线,涂色修饰,添加背景,设计情境等。(2)学生作业:设计制作一个独一无二的迷宫,并给迷宫取一个好听的名字。4.玩迷宫。(1)同桌间相互交换设计好的迷宫,走一走,体验乐趣。(2)评一评同桌的迷宫。5.延伸。(1)除了纸上画的迷宫外,你还知道另外哪些迷宫?(课件展示:八卦阵、八卦村、地道、地下洞穴、被传是外星人制作的英国麦田

54、迷宫进一步感受迷宫文化。)(2)你知道迷宫有什么用吗?(课件展示:娱乐智力游戏;军事围困敌人;探险开发洞穴等。)(3)小结:迷宫历史悠久,形式多样,用途广泛。(4)课后请学生继续探询迷宫,掌握未知之谜。奔跑的动物教学目标:1. 1.能区别动物站立时和奔跑时的不同形态,了解动物奔跑的特征。2. 2.学习表现动物的奔跑动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 3.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4. 重点、难点。重点:启发学生的想象,鼓励大胆作画,使画的动物都像是在奔跑。难点:动物奔跑时四肢交替运动的表现。课前准备(学生)水彩笔、油画棒、色纸、剪刀等(教师)有关动物奔跑的图像及文字资料、课件、用纸板制作的头、颈、身和四肢都能活动的某种动物的平面教具、水彩笔、油画棒、色纸、剪刀等教学过程(有条件的可在课前组织学生观看动物世界的记录片,听一听咕咚童话故事的录音带,让学生观察和想象动物奔跑的特征和规律。)1.提问揭题。(1)提问:大家喜欢体育运动吗?班里谁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