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第4节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精品课件 人教大纲版_第1页
【创新设计】201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第4节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精品课件 人教大纲版_第2页
【创新设计】201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第4节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精品课件 人教大纲版_第3页
【创新设计】201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第4节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精品课件 人教大纲版_第4页
【创新设计】201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第4节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精品课件 人教大纲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编第二编 专题整合与训练专题整合与训练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鉴赏陷阱陷阱 【画面描述【画面描述】 一个干部模样的人正在中间有陷阱的硬币上行一个干部模样的人正在中间有陷阱的硬币上行 走,从他留下脚印的行迹来看,他将会很快落入金钱的陷阱之中。走,从他留下脚印的行迹来看,他将会很快落入金钱的陷阱之中。 【寓意点评【寓意点评】 面对金钱的诱惑,如果不能高度清醒、方向明面对金钱的诱惑,如果不能高度清醒、方向明 确,往往会一失足成千古恨!腐败往往由此产生。确,往往会一失足成千古恨!腐败往往由此产生。半句七言唐诗半句七言唐诗 有一次苏东坡与袁公济踏雪赏景,袁吟诗一句:有一次苏东坡与袁公济

2、踏雪赏景,袁吟诗一句:“雪径人踪雪径人踪 灭。灭。”打半句七言唐诗叫苏轼猜。苏想:何谓半句七言唐诗?是打半句七言唐诗叫苏轼猜。苏想:何谓半句七言唐诗?是三三 个字,还是四个字?沉思不语。忽见一群小鸟冲天飞去,苏顿个字,还是四个字?沉思不语。忽见一群小鸟冲天飞去,苏顿时时 醒悟道:醒悟道:“我也吟句谜语让你猜:我也吟句谜语让你猜:雀飞入高空。雀飞入高空。也打半句也打半句七言唐七言唐 诗。诗。”袁公济思忖后大悟,两人会心地笑了。原来两人的袁公济思忖后大悟,两人会心地笑了。原来两人的谜底正好谜底正好 合上一句七言唐诗。合上一句七言唐诗。 这句七言唐诗你能猜出吗?这句七言唐诗你能猜出吗? 答案:答案:

3、“雪径人踪灭雪径人踪灭”的谜底是的谜底是“一行白路一行白路”、“雀飞入高雀飞入高空空”的的 谜底是谜底是“鸟上青天鸟上青天”,两个谜底合拢来,刚好是杜甫的名,两个谜底合拢来,刚好是杜甫的名句句“一行白一行白 鹭上青天鹭上青天”。 点击此处进入点击此处进入 考题精练考题精练整合整合 1 咏史怀古咏史怀古 所谓咏史诗,是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所感慨而创所谓咏史诗,是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所感慨而创 作的诗歌;所谓怀古诗,则是指因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作的诗歌;所谓怀古诗,则是指因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 事,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一般来讲,咏史怀古不仅是叙古事,事,抒发感慨而创作的

4、诗。一般来讲,咏史怀古不仅是叙古事, 而且要融入自己的感受和评论,或借古讽今,曲折地反映对现实而且要融入自己的感受和评论,或借古讽今,曲折地反映对现实 的关注。的关注。【示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江城子江城子(五代五代)欧阳炯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 声。空有姑苏台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注】 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 州市西南姑苏山上。州市西

5、南姑苏山上。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水无情”“”“空有姑空有姑苏苏 台上月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词加以赏析。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词加以赏析。答:答:_ _“水无情水无情”明写落日余晖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明写落日余晖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 复返。复返。“空有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后 人不要重蹈覆辙。人不要重蹈覆辙。 解析:解析:回答本题应

6、该抓住题干回答本题应该抓住题干“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寓 历史沧桑历史沧桑”。本词咏史怀古,首先弄清史实,明确本词写的。本词咏史怀古,首先弄清史实,明确本词写的是六是六 朝故事。其次体会意图,领悟感情,朝故事。其次体会意图,领悟感情,“水无情水无情”实写落日实写落日长江的长江的 景色,但无情的不是江水,而是历史长河,而六朝帝王景色,但无情的不是江水,而是历史长河,而六朝帝王之所以之所以 被历史淘汰,正是因为他们荒淫无道,作者的激愤之情通过被历史淘汰,正是因为他们荒淫无道,作者的激愤之情通过“无情无情” ” 一词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怀古是为了讽今,六朝的月又照到今人一词得

7、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怀古是为了讽今,六朝的月又照到今人 身上,身上,“空有空有”一词道出了作者唯恐今人重蹈覆辙的担忧。一词道出了作者唯恐今人重蹈覆辙的担忧。 1 1要弄清史实要弄清史实 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 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得越多越好。我们在中学历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得越多越好。我们在中学历 史课、语文课和课外阅读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应该成为我们史课、语文课和课外阅读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应该成为我们 头脑中历史知识库的宝藏。在阅读一首诗词时,一定要读好注头脑中历史知识库的宝藏。在阅读一首诗词时

8、,一定要读好注 解,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解,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 2要体会意图要体会意图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 者是触发感慨的媒介。苏轼被贬黄州,到过当地一处叫做赤鼻矶者是触发感慨的媒介。苏轼被贬黄州,到过当地一处叫做赤鼻矶 的地方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的古战场赤壁传闻就是当年三国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凭吊,这赤鼻矶 也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了。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从也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了。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从 历史上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历史上孙权

9、、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 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就是触发诗人感想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就是触发诗人感想 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的报国无门,也就是诗人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的报国无门,也就是诗人 引发诗思的现实原因。引发诗思的现实原因。 3 3要领悟感情要领悟感情 诗家咏史怀古,大致有这么几种情况:诗家咏史怀古,大致有这么几种情况: 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 中,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乌江亭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

10、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 惜,惜,然而王安石却意识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然而王安石却意识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另一种情况是把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另一种情况是把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 遇,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我们中学里学过的或是抨击社会现实。我们中学里学过的念奴娇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怀古 和和京口北固亭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便是如此。,便是如此。 还有一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还有一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 李商隐的李商隐的贾生贾生就是这么一首以古讽今的杰出之作。作者在这就是这么一首以古讽今的杰出之作。作者在这 里里

11、“借他人酒杯,浇历史题材借他人酒杯,浇历史题材”,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反映的,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反映的,这这 里不但体现了诗人们不同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历里不但体现了诗人们不同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历史史 观和人生观。观和人生观。 4. 4.要分析写法要分析写法 在构思上,咏史怀古诗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的。有以景衬情在构思上,咏史怀古诗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的。有以景衬情 的,的,如苏轼的如苏轼的念奴娇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怀古。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对比,。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对比, 或是或是侧面烘托,不一而足。不同的写法,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决定侧面烘托,不一而足。不同的写法,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决定

12、 的。的。我们要在对具体篇章的分析中仔细体味,并且从中领悟作品我们要在对具体篇章的分析中仔细体味,并且从中领悟作品 的基的基本风格。本风格。 还有一点必须提醒,作为咏史怀古诗,不少篇章在吟咏主要还有一点必须提醒,作为咏史怀古诗,不少篇章在吟咏主要 人和事之外,还会引用一些其他的典故,比如辛弃疾人和事之外,还会引用一些其他的典故,比如辛弃疾永遇乐永遇乐京京 口北固亭怀古口北固亭怀古共用了六个典故。对于这些典故,一定要有所了共用了六个典故。对于这些典故,一定要有所了 解,并且要很好地体会作者用典的目的。至于用典有明用的,也解,并且要很好地体会作者用典的目的。至于用典有明用的,也 有暗用的,有正面用

13、的,也有反其意而用的,在分析时,也要留有暗用的,有正面用的,也有反其意而用的,在分析时,也要留 意。弄清一些历史典故的含义,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把握诗人的思意。弄清一些历史典故的含义,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把握诗人的思 想感情。用典一般可以分为引用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前人语句想感情。用典一般可以分为引用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前人语句 等几种情况。等几种情况。整合整合 2 2 山水田园山水田园 所谓山水田园诗,是以田园风光以及农民、隐士、渔父等为所谓山水田园诗,是以田园风光以及农民、隐士、渔父等为 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谢灵运和陶渊明分别是山水诗和田园诗的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谢灵运和陶渊明分别是山水诗和田园诗

14、的 开创者,但到了唐朝始成为重要的诗歌流派。唐朝的王维、孟浩开创者,但到了唐朝始成为重要的诗歌流派。唐朝的王维、孟浩 然、储光羲、常建,宋代的杨万里、范成大等都是这一派诗人中然、储光羲、常建,宋代的杨万里、范成大等都是这一派诗人中 的杰出代表。的杰出代表。 对山水田园诗思想内容的评价,就是要抓住山水田园诗所描对山水田园诗思想内容的评价,就是要抓住山水田园诗所描 写的景物特点,体会其营造的情感氛围,从而把握诗中所传达出写的景物特点,体会其营造的情感氛围,从而把握诗中所传达出 来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或观点态度。来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或观点态度。【示例【示例】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阅读下面一首

15、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江上江上王安石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注【注】 缭绕:这里指群山错落有致,重峦叠嶂。缭绕:这里指群山错落有致,重峦叠嶂。这首诗歌通过景物描写构成了一种什么样的艺术境界?诗歌后这首诗歌通过景物描写构成了一种什么样的艺术境界?诗歌后 两句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它与陆游诗中的哪两句相似?两句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它与陆游诗中的哪两句相似?答:答:_ _这首诗通过秋云、雨、青山和隐约可见的风帆等形象,描这首诗通过秋云、雨、青山和隐约可见的风帆等形象,描绘出一种空明

16、幽远的意境;诗的后两句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绘出一种空明幽远的意境;诗的后两句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 不管路有多么曲折、遥远,总会找到前进的道路。这正与陆游不管路有多么曲折、遥远,总会找到前进的道路。这正与陆游 诗中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名句相似。的名句相似。 解析:解析:这首诗描写的是傍晚阴天时的景色,再加上作者选取这首诗描写的是傍晚阴天时的景色,再加上作者选取 的是远景:天空阴云半合半开,低垂的暮云带着雨意,沉重、缓慢的是远景:天空阴云半合半开,低垂的暮云带着雨意,沉重、缓慢 地移动着,从而创造了一种朦胧悠远而闲静的境界,而起伏绵延的地移动着,从

17、而创造了一种朦胧悠远而闲静的境界,而起伏绵延的 青山尽头,隐约可见的点点云帆,又带给人以幽远淡雅的感觉。诗青山尽头,隐约可见的点点云帆,又带给人以幽远淡雅的感觉。诗 的后两句意思是盘曲重叠的群山一直绵延到天水相接的远方,让人的后两句意思是盘曲重叠的群山一直绵延到天水相接的远方,让人 感觉到前行无路,正在这时,突然远方有许许多多的帆影出现在视感觉到前行无路,正在这时,突然远方有许许多多的帆影出现在视 野中,从而让人感受到:不管路有多么曲折、遥远,总会找到前进野中,从而让人感受到:不管路有多么曲折、遥远,总会找到前进 的道路。这样的哲理正与陆游的道路。这样的哲理正与陆游游山西村游山西村中的名句中的

18、名句“山重水复疑山重水复疑 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揭示的道理相似。揭示的道理相似。 1 1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内容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通过描写壮美山河、自然风光,表现自然之美,表达热爱生活、通过描写壮美山河、自然风光,表现自然之美,表达热爱生活、 热爱自然或祖国山河的激情。比如李白的热爱自然或祖国山河的激情。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望庐山瀑布、孟浩、孟浩 然的然的春晓春晓等。等。 通过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通过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 淡的

19、隐逸生活,厌恶和鄙视黑暗社会的思想感情。比如孟浩然的淡的隐逸生活,厌恶和鄙视黑暗社会的思想感情。比如孟浩然的 过故人庄过故人庄、王维的、王维的鹿柴鹿柴、韦应物的、韦应物的滁洲西涧滁洲西涧等。等。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诗人对生活的思考,揭示引人深思的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诗人对生活的思考,揭示引人深思的 生活哲理。如韩愈的生活哲理。如韩愈的初春小雨初春小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遥 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它就揭示它就揭示了了 “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的萌生

20、阶段,它正朝着朝着 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这样一个哲理。这样一个哲理。 2 2分析山水田园诗写景的特点分析山水田园诗写景的特点 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是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景语皆情语”,即诗人很,即诗人很少少 单纯地写景叙事,而一定是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情与景单纯地写景叙事,而一定是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情与景是是 紧密相连的。因此,在分析其中的景物描写时应注意作者选紧密相连的。因此,在分析其中的景物描写时应注意作者选取取 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情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情 感,

21、情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感,情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 比如孟浩然的比如孟浩然的春晓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处处啼鸟诗人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处处啼鸟悦耳动听,潇潇春雨纷纷洒洒,渲染了大自然跳跃的、生机勃勃悦耳动听,潇潇春雨纷纷洒洒,渲染了大自然跳跃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整合整合 3 送别贬谪悼亡送别贬谪悼亡 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古人别离动辄数年,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古人别离动辄数

22、年,相会无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文人士大夫们离别时,不光是相会无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文人士大夫们离别时,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送别)或留给居者或留给居者(留别留别),这类诗歌,我们统称为别离诗。,这类诗歌,我们统称为别离诗。 贬谪诗,就是抒发遭贬之后情怀的诗歌。这类内容也是过贬谪诗,就是抒发遭贬之后情怀的诗歌。这类内容也是过 去文人较多涉及的。因此,我们也应该注意对这方面内容的积去文人较多涉及的。因此,我们也应该注意对这方面内容的积 累。累。对别离贬谪诗思想内容的评价,就是要通过整体把握这两类诗对别离贬谪诗思想内容的评价,就是

23、要通过整体把握这两类诗 歌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其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歌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其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 巧,巧,进而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进而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悼亡诗,就是抒发对亡者的怀念的诗歌,常以记梦的形式悼亡诗,就是抒发对亡者的怀念的诗歌,常以记梦的形式 出现。大多哀婉动人,催人泪下。出现。大多哀婉动人,催人泪下。 1 1把握送别悼亡诗的思想内容把握送别悼亡诗的思想内容 或表达离愁别绪,多迷恋、伤感。如白居易的或表达离愁别绪,多迷恋、伤感。如白居易的赋得古草赋得古草 原原 送别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或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

24、留恋。如李白的或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如李白的赠汪伦赠汪伦: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或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如高适的或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如高适的别董别董 大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或表达自己的志向。如王昌龄的或表达自己的志向。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芙蓉楼送辛渐:“洛洛 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而悼亡诗的思想内容较为单纯,除了多借追怀往事表现伤逝而悼亡诗的思想内容较为单纯,除了多借追怀往事表现伤逝 之情以外,还常书以之情以外,还常

25、书以“记梦记梦”的形式,如苏轼的形式,如苏轼江城子江城子中写作中写作者者 与亡妻梦中相会的情景,借以表达对亡妻的悼伤与思念。由于与亡妻梦中相会的情景,借以表达对亡妻的悼伤与思念。由于诗诗 中的梦境中的梦境“尽取材于醒时经验尽取材于醒时经验”,故而仍属虚实相生的法门,故而仍属虚实相生的法门,读来读来 更觉情深意切,令人难忘。更觉情深意切,令人难忘。2 2注意送别诗词中的一些特殊意象与作法注意送别诗词中的一些特殊意象与作法 在古代的大量送别诗词中,都有一些常见的意象,表示离别在古代的大量送别诗词中,都有一些常见的意象,表示离别 之情。比如在唐宋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有长亭、南浦、灞桥、之情。比如在唐

26、宋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有长亭、南浦、灞桥、 劳劳亭、杨柳、美酒等,它们或是古代送别之地,或是用来寄托劳劳亭、杨柳、美酒等,它们或是古代送别之地,或是用来寄托 依依惜别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关于送别诗的作法,关于送别诗的作法,诗法家薮诗法家薮曾作过如下归纳:曾作过如下归纳:“第第一一 联叙题意趣;第二联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联叙题意趣;第二联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说说 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 或期望。于中二联或三联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或期望。于中二联或三联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

27、,须有次第。 末句要有理警,意味隽永为佳。末句要有理警,意味隽永为佳。”可供我们鉴赏时借鉴。可供我们鉴赏时借鉴。 3 3留心贬谪诗词中的序或注释留心贬谪诗词中的序或注释 在对贬谪诗词进行考查时,命题者通常都要通过某种方式在对贬谪诗词进行考查时,命题者通常都要通过某种方式 给考生一定的提示,帮助考生正确理解诗意。比如通过原诗词给考生一定的提示,帮助考生正确理解诗意。比如通过原诗词 的序或古人的评论或命题者直接加注等形式,在评价这类诗词的序或古人的评论或命题者直接加注等形式,在评价这类诗词 时,要特别注意这些提示信息,联系时代背景和写作背景来整时,要特别注意这些提示信息,联系时代背景和写作背景来整

28、 体把握全诗的思想内容。体把握全诗的思想内容。【示例【示例】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注】 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 州愚溪住宅以西。州愚溪住宅以西。诗人诗人“寂寞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自己的这种的原因是什么?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自己的这

29、种“寂寂寞寞”之情的?之情的?答:答:_诗人诗人“寂寞寂寞”的原因是自己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的原因是自己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无人理解。这首诗歌主要通过营造一种凄清寂寞的意境来表现自己人理解。这首诗歌主要通过营造一种凄清寂寞的意境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思想感情。 解析:解析:评价本诗的思想内容,要联系诗人的写作背景,分评价本诗的思想内容,要联系诗人的写作背景,分析诗人表情达意的方法。首联写到诗人辗转反侧,夜不成寐,析诗人表情达意的方法。首联写到诗人辗转反侧,夜不成寐,在百无聊赖中,听到露水滴落的细微声音,因此在百无聊赖中,听到露水滴落的细微声音,因此“开户临西开户临西园园”。

30、二、三联写景:只见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凉月色,。二、三联写景:只见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凉月色,照射疏竹,仿佛听到一溪流水穿过竹根,发出泠泠的声响。照射疏竹,仿佛听到一溪流水穿过竹根,发出泠泠的声响。“月月”前用一个前用一个“寒寒”字来形容,与下句的字来形容,与下句的“泠泠泠泠”相联系,相联系,又与首句的又与首句的“繁繁露坠露坠”有关,点染出一种幽清的意境,令人有夜凉如水之感。有关,点染出一种幽清的意境,令人有夜凉如水之感。在在 这极为静谧的中夜,再侧耳细听,听得远处传来从石上流出这极为静谧的中夜,再侧耳细听,听得远处传来从石上流出的的 泉水声,似乎这泉声愈远而愈响,山上的鸟儿有时打破岑寂,

31、泉水声,似乎这泉声愈远而愈响,山上的鸟儿有时打破岑寂, 偶尔鸣叫一声。面对这种空旷寂寞的景象,诗人斜倚着柱子,偶尔鸣叫一声。面对这种空旷寂寞的景象,诗人斜倚着柱子, 观看,谛听,一直到天明。他在这样清绝的景色中想些什么观看,谛听,一直到天明。他在这样清绝的景色中想些什么 呢?呢?“寂寞将何言寂寞将何言”一句,可谓此时无言胜有言。一句,可谓此时无言胜有言。“寂寞寂寞”两字透两字透 出了心迹,他感到自己复杂的情怀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这首出了心迹,他感到自己复杂的情怀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这首 诗,诗,构思新巧,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来构思新巧,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来 进

32、行进行描写,以有声写无声,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从描写,以有声写无声,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从 而衬而衬托他谪居中郁悒的情怀。托他谪居中郁悒的情怀。整合整合 4 4 思乡怀人思乡怀人 古代文人或因在外做官,或因游学赶考,或因征战在外等种古代文人或因在外做官,或因游学赶考,或因征战在外等种 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交通、通信极其不便以及其他一些主客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交通、通信极其不便以及其他一些主客 观因素的影响,常常情不自禁地抒发自己的羁旅愁绪、乡情乡思观因素的影响,常常情不自禁地抒发自己的羁旅愁绪、乡情乡思 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或对亲人的思念,我们统称之为思乡怀人来表达自己的孤

33、独寂寞或对亲人的思念,我们统称之为思乡怀人 诗。诗。 对思乡怀人诗思想内容的评价,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对思乡怀人诗思想内容的评价,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 者自身的生活处境,整体阅读全诗,把握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者自身的生活处境,整体阅读全诗,把握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示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菩萨蛮菩萨蛮李白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

34、有人认为是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有人认为是是 “思妇盼归人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要说 明理由。明理由。答:答:_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 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

35、;五、六句写思妇伫 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子归途艰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子归途艰 难,感叹相逢无期。难,感叹相逢无期。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的情思。 解析:解析:这道题开放度较大,只要结合诗歌的思想内容作出恰当这道题开放度较大,只要结合诗歌的思想内容作出恰当 的分析评价即可。这首词开头两句为远景。高楼极目,平林秋山,的分析评价即可。这首词开头两句为远景。高楼极目,平林秋山, 横亘天末,凝望之际,不觉日暮。横亘天末

36、,凝望之际,不觉日暮。“烟如织烟如织”是说暮烟浓密,是说暮烟浓密,“伤伤心心 碧碧”是说山色转深。这两句主观色彩很重,而行人之远与伫望是说山色转深。这两句主观色彩很重,而行人之远与伫望之之 深,尽在其中。深,尽在其中。“暝色暝色”两句为近景,用一两句为近景,用一“入入”字由远而近,字由远而近,从全景从全景 式的平林远山拉到楼头主人公的特写镜头,突出了式的平林远山拉到楼头主人公的特写镜头,突出了“有人有人楼上愁楼上愁”的的 人物主体,层次井然。下片玉阶伫立仰见飞鸟,与上人物主体,层次井然。下片玉阶伫立仰见飞鸟,与上片登楼远望俯片登楼远望俯 眺平林,所见不同,思念之情则一样。眺平林,所见不同,思念

37、之情则一样。“宿鸟归飞宿鸟归飞急急”还意在反衬行还意在反衬行 人滞留他乡,未免恋恋不返。末句计归程以卜人滞留他乡,未免恋恋不返。末句计归程以卜归期。词中着一归期。词中着一“更更” ” 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印象。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印象。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 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与下片与下片“空伫立空伫立”的的“空空” ” 字相应。结句不怨行人忘返,却愁道字相应。结句不怨行人忘返,却愁道路几千,归程迢递,不露哀路几千,归程迢递,不露哀 怨,语甚蕴藉。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怨,语甚蕴藉。通过以上分析,可

38、以认为答案中三种分析都有道理。认为答案中三种分析都有道理。 1 1把握思乡怀人诗的思想内容把握思乡怀人诗的思想内容 这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常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这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常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 继继枫枫桥夜泊桥夜泊、马致远、马致远秋思秋思等。等。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念。如孟郊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念。如孟郊游子游子 吟吟、杜甫杜甫月夜月夜、王维、王维杂诗杂诗等。等。 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

39、 寞、幽寞、幽怨愤慨之情。如范仲淹怨愤慨之情。如范仲淹渔家傲渔家傲等。等。 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这种思想内容在边塞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这种思想内容在边塞 诗中多诗中多有涉及。有涉及。 2注意特殊意象、特殊节日中寄托的情思注意特殊意象、特殊节日中寄托的情思 在古典诗词中,一些特殊意象往往可以寄托诗人的思乡怀人在古典诗词中,一些特殊意象往往可以寄托诗人的思乡怀人 之情,比如大雁、柳等;同时,一些特殊的节日里,也常常寄托之情,比如大雁、柳等;同时,一些特殊的节日里,也常常寄托 着诗人的一些思乡怀人的情思,比如除岁、除夕着诗人的一些思乡怀人的情思,比如除岁、除夕(农历一年的最后

40、农历一年的最后 一天和此日晚上,这是中国传统的辞旧迎新的节日一天和此日晚上,这是中国传统的辞旧迎新的节日)、元宵节、元宵节(旧旧 历正月十五日历正月十五日)、中秋节、中秋节(旧历八月十五日,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旧历八月十五日,中国传统的团圆节)、 重阳节重阳节(旧历九月九日,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佩带茱萸、饮菊花旧历九月九日,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佩带茱萸、饮菊花 酒以避灾的传统酒以避灾的传统)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人的思乡怀人之情。王维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人的思乡怀人之情。王维 的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41、遍插茱萸少一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典型的代表作。就是典型的代表作。整合整合 5 5 爱情怨女爱情怨女 爱情,是文学创作中永恒的主题。自爱情,是文学创作中永恒的主题。自诗经诗经以来,就出现了以来,就出现了 大量的以爱情生活为题材的优秀诗歌,我们称之为爱情诗。大量的以爱情生活为题材的优秀诗歌,我们称之为爱情诗。 怨女诗,又可以分为宫怨诗和闺怨诗。宫怨诗,主要描写帝王怨女诗,又可以分为宫怨诗和闺怨诗。宫怨诗,主要描写帝王 后宫的与世隔绝的大量女性的精神生存困境;闺怨诗,则多是抒写后宫的与世隔绝的大量女性的精神生存困境;闺怨诗,则多是抒写 闺中妇女对丈夫的思念或抒写独居闺中的孤独等内容

42、的诗歌。闺中妇女对丈夫的思念或抒写独居闺中的孤独等内容的诗歌。 对爱情怨女诗思想内容的评价,主要就是通过分析诗歌塑造的对爱情怨女诗思想内容的评价,主要就是通过分析诗歌塑造的 形象、表达技巧等,进而分析诗歌中表现的思想情感。形象、表达技巧等,进而分析诗歌中表现的思想情感。 【示例【示例】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玉阶怨玉阶怨李白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望秋月。【注【注】 玲珑:此处形容月亮空明凄清。玲珑:此处形容月亮空明凄清。这是一首宫怨诗,虽然主题是这是一首宫怨诗,虽然主题是“怨怨

43、”,但全诗没有一个,但全诗没有一个“怨怨”字,字, 只以人物行动见意,引读者步入诗情之最幽微处,以此见只以人物行动见意,引读者步入诗情之最幽微处,以此见诗家诗家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真意。请你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真意。请你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后两句后两句 的看法。的看法。答:答:_这两句诗以女子这两句诗以女子“下帘下帘”和和“望月望月”两个行动传达出两个行动传达出“幽幽怨怨”的的信息:信息:“却下水帘却下水帘”,看似只因夜深,无可奈何而入室,其中,看似只因夜深,无可奈何而入室,其中却却 又有无限幽怨;又有无限幽怨;“玲珑望秋月玲珑望秋月”,以月之空明凄清,衬人之,以月之空明凄清

44、,衬人之幽怨。幽怨。 这样为读者保留了想象余地,使诗情无限辽远和幽深。这样为读者保留了想象余地,使诗情无限辽远和幽深。 解析:解析:这首诗的主旨虽在写这首诗的主旨虽在写“怨怨”,但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但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心理理 状态,而作者似也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见意,引读者步状态,而作者似也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见意,引读者步入诗情入诗情 之最幽微处。首两句写主人公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之最幽微处。首两句写主人公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的露水浸湿 罗袜,可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后两罗袜,可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后两句句“却下却下”二字,二字, 以虚字传神,字少

45、情多。以虚字传神,字少情多。“却下却下”看似无意,看似无意,其其实饱含幽怨。实饱含幽怨。“却却”字字 直贯下句,意谓直贯下句,意谓“却下水晶帘却下水晶帘”“”“却去却去望秋望秋月月”,在这两个动作之间,在这两个动作之间, 有许多愁思转折反复。中国古代诗有许多愁思转折反复。中国古代诗艺艺中有中有“空谷传音空谷传音”之法,似当如之法,似当如 此。此。“玲珑玲珑”二字,看似不经二字,看似不经意之意之笔,实则极妙,它以月之玲珑,衬笔,实则极妙,它以月之玲珑,衬 人之幽怨,从反处着笔,全人之幽怨,从反处着笔,全胜正面涂抹。胜正面涂抹。 1 1把握爱情怨女诗的思想内容把握爱情怨女诗的思想内容 描写男女之间

46、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比如汉乐府民歌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比如汉乐府民歌 中有一首中有一首上邪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 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这 就是一首爱情的盟誓,充满了磐石般的信念和火焰般的热情。它就是一首爱情的盟誓,充满了磐石般的信念和火焰般的热情。它 以不可实现之事,暗示不可变异之心,新颖泼辣,奇特生动,表以不可实现之事,暗示不可变异之心,新颖泼辣,奇特生动,表 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爱情的坚贞不渝。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爱情的坚贞不渝。

47、 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如王昌龄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如王昌龄 的的闺怨闺怨等。等。 对虚度时光、青春易逝的哀怨,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对虚度时光、青春易逝的哀怨,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 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如秦韬玉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如秦韬玉的贫女贫女: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 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 线,线,为他人作嫁衣裳。为他人作嫁衣裳

48、。” 2 2注意比喻与象征意义注意比喻与象征意义 在怨女诗中,有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的人性淡化,政治性较在怨女诗中,有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的人性淡化,政治性较 为突出。主要是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王和臣子的依恋关为突出。主要是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王和臣子的依恋关 系,系,男女之恋通过其不确定性与君臣之恋有相似性,这类诗歌具男女之恋通过其不确定性与君臣之恋有相似性,这类诗歌具 体又体又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 希望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示自己不被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示自

49、己不被 朝廷朝廷重用等。重用等。 如李白的如李白的白纻辞白纻辞中就有中就有“动君心,冀君赏。愿作天池双动君心,冀君赏。愿作天池双鸳鸳 鸯,一朝飞去青云上鸯,一朝飞去青云上”这样的句子,以美人自喻,表达希望被这样的句子,以美人自喻,表达希望被君王君王 赏识重用的思想;再比如李白的赏识重用的思想;再比如李白的玉壶吟玉壶吟中有中有“君王虽爱君王虽爱蛾眉蛾眉 好,无奈宫中妒杀人好,无奈宫中妒杀人”这样的句子,用比喻来暗示自己遭到这样的句子,用比喻来暗示自己遭到权贵的权贵的 嫉妒,被排挤出长安的险恶处境,表达了自己的悲愤之情。嫉妒,被排挤出长安的险恶处境,表达了自己的悲愤之情。 3体味它们体味它们“浅而

50、能深浅而能深”的艺术风格的艺术风格 “浅浅”是指它们的语言都朴素自然、浅显易懂;是指它们的语言都朴素自然、浅显易懂;“深深”是说是说它们它们 的意境却往往是深婉悠长、含蓄无尽。譬如,两类诗一般不的意境却往往是深婉悠长、含蓄无尽。譬如,两类诗一般不重使重使 典用事,即或使用,亦皆避生就熟,无非阿娇、班姬、昭君、典用事,即或使用,亦皆避生就熟,无非阿娇、班姬、昭君、文文 君、杞梁妻君、杞梁妻(孟姜女原型孟姜女原型)、望夫石、牛郎织女之类,一看便知;、望夫石、牛郎织女之类,一看便知; 然又往往能化熟为生,或者然又往往能化熟为生,或者“夺胎换骨夺胎换骨”,或者做,或者做“翻案文章翻案文章”,意意 境便

51、觉深婉。境便觉深婉。 整合整合 6 6 边塞征战边塞征战 自南朝以来,边塞征戍题材便引起诗人们的注意,盛唐时自南朝以来,边塞征戍题材便引起诗人们的注意,盛唐时 期,期,发展成为一个诗歌流派。这类诗多以边塞战争、边塞生活、发展成为一个诗歌流派。这类诗多以边塞战争、边塞生活、 边塞边塞风光和其他边塞问题为题材。风光和其他边塞问题为题材。 对边塞征戍诗的阅读鉴赏,要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对边塞征戍诗的阅读鉴赏,要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 历,分析其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内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历,分析其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内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示例【示例】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

52、的问题。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塞下曲塞下曲王昌龄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道。 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从来幽并客,皆向尘沙老。,皆向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好。【注【注】 萧关:古关塞名。萧关:古关塞名。幽并客:指幽州、并州武勇之人。幽并客:指幽州、并州武勇之人。 紫骝:骏马名。紫骝:骏马名。诗中作者写了两种人,分别表示诗中作者写了两种人,分别表示“褒褒”与与“贬贬”的不同态度。从的不同态度。从诗中诗中 找出这两种人,并简要分析诗人对他们的态度。找出这两种人,并简要分析诗人对他们的态度。答

53、:答:_诗中写了诗中写了“幽并客幽并客”和和“游侠儿游侠儿”两种人。诗人对前者的慷两种人。诗人对前者的慷慨豪慨豪迈、保卫祖国的精神持赞扬态度;而对后者只是停留在向人夸耀迈、保卫祖国的精神持赞扬态度;而对后者只是停留在向人夸耀 骏马,而并没有捐躯赴难、为国牺牲的豪侠持批评态度。骏马,而并没有捐躯赴难、为国牺牲的豪侠持批评态度。 解析:解析: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景,突出表现了边塞生活环境的艰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景,突出表现了边塞生活环境的艰 苦。开头两句,点出时令和边塞的具体地点,同时通过苦。开头两句,点出时令和边塞的具体地点,同时通过“蝉鸣空蝉鸣空 桑林桑林”的描写,渲染了边地荒凉冷落的环境气氛。一个的

54、描写,渲染了边地荒凉冷落的环境气氛。一个“空空”字,字, 既表现桑叶已经落尽,也表明林中空空,一片萧瑟景象,给人以既表现桑叶已经落尽,也表明林中空空,一片萧瑟景象,给人以 强烈的荒僻之感。诗人还以寒蝉凄切的鸣叫声,进一步烘托边塞强烈的荒僻之感。诗人还以寒蝉凄切的鸣叫声,进一步烘托边塞 的萧条荒僻。三、四两句,一方面从戍边将士的萧条荒僻。三、四两句,一方面从戍边将士“出塞出塞”“”“入塞入塞”中,中, 暗示这秋高马肥的季节,边塞形势紧张;一方面又从萧关暗示这秋高马肥的季节,边塞形势紧张;一方面又从萧关内外处内外处 处是黄芦枯草的环境描写,来显示将士守卫边地的艰苦。处是黄芦枯草的环境描写,来显示将

55、士守卫边地的艰苦。五、六五、六 两句,在前四句描绘萧关仲秋时节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两句,在前四句描绘萧关仲秋时节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转向对立转向对立 功沙场的健儿们进行歌颂。幽、并二州地接边塞,民俗好武而强功沙场的健儿们进行歌颂。幽、并二州地接边塞,民俗好武而强 悍,习于征战,不少人为了守卫边疆,长期戍守,驰骋沙场,肯悍,习于征战,不少人为了守卫边疆,长期戍守,驰骋沙场,肯 定了定了“幽并客幽并客”戍边御敌的爱国精神。七、八两句又劝勉他们不戍边御敌的爱国精神。七、八两句又劝勉他们不要要 学那些学那些“游侠儿游侠儿”,只会夸耀自己的骏马。言外之意,是要他,只会夸耀自己的骏马。言外之意,是要他们坚们坚

56、 定报国壮志。全诗至此,在一正一反的对比衬托下,充分体定报国壮志。全诗至此,在一正一反的对比衬托下,充分体现了现了 整首诗歌的主要意蕴是杀敌报国,建功边防,烘云托月般地整首诗歌的主要意蕴是杀敌报国,建功边防,烘云托月般地表达表达 了诗人对了诗人对“皆向尘沙老皆向尘沙老”的的“幽并客幽并客”的由衷赞美和对那些的由衷赞美和对那些“游侠儿游侠儿” ” 的批评。的批评。 1把握边塞征戍诗的思想内容把握边塞征戍诗的思想内容 边塞征戍诗的思想内容常表现为以下几方面:边塞征戍诗的思想内容常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描写边塞苍茫雄奇的自然风光,体现边塞风光的自然之美。描写边塞苍茫雄奇的自然风光,体现边塞风光的自然之

57、美。 如如“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长 安花落时安花落时”(张敬忠张敬忠),它表现的是一种盛唐时期的乐观积极的,它表现的是一种盛唐时期的乐观积极的生活生活 态度。态度。 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积极进取的思想内容。这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积极进取的思想内容。这 样的思想内容在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中尤为多见。如样的思想内容在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中尤为多见。如“独立扬新令,独立扬新令, 千营共一呼千营共一呼”(卢纶卢纶)、“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王昌昌 龄龄)、“醉卧

58、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王翰) 揭露战争的激烈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映征人思念故揭露战争的激烈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映征人思念故 乡、厌倦战争、渴望团圆和安宁生活的思想。尤其到了中晚唐以乡、厌倦战争、渴望团圆和安宁生活的思想。尤其到了中晚唐以 后以及宋朝,国势衰微,不少诗中夹杂了几许悲壮、几许悲伤。后以及宋朝,国势衰微,不少诗中夹杂了几许悲壮、几许悲伤。 如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李益)“可怜无定河边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陈陶) 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又无可奈何的

59、郁闷之情。如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又无可奈何的郁闷之情。如“塞塞 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陆游)、“燕然未勒归无计,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羌 管悠悠霜满地管悠悠霜满地”(欧阳修欧阳修)等。等。 2.注意时代背景注意时代背景 边塞征战诗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它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边塞征战诗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它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 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 同的思想感情。比如盛唐时期,国力强大,其基调是豪迈、爽朗、同的思想感情。比如盛唐时期,国力强大,其基调是豪迈、爽朗、

60、一往无前。如一往无前。如“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王维)、“醉卧醉卧 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王翰)、“黄沙百战穿金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甲,不破 楼兰终不还楼兰终不还”(王昌龄王昌龄)。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比,即使是 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悔。到了中、 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调,但悲壮惋 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如伤的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