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脊椎动物冬眠的研究综述-以哺乳动物为例冯元超汇总_第1页
国内脊椎动物冬眠的研究综述-以哺乳动物为例冯元超汇总_第2页
国内脊椎动物冬眠的研究综述-以哺乳动物为例冯元超汇总_第3页
国内脊椎动物冬眠的研究综述-以哺乳动物为例冯元超汇总_第4页
国内脊椎动物冬眠的研究综述-以哺乳动物为例冯元超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川师范大学>密二一400£EMW>ON二二号学二二超元冯一二名姓业专二一学态生二级一_>0|二院学二二院学学科命生二二科学硕士(教育硕士)研究生学期作业(论文)专用封面作业(论文)题目:国内脊椎动物冬眠的研究综述一以哺乳动物为例所修课程名称:景观生态学修课程时间:2015年9月至2015年12月完成作业(论文)日期:2015年12月任课教师打分:任课教师评阅意见:任课教师签名:年月日国内脊椎动物冬眠的研究综述以哺乳动物为例摘要:在自然环境中,冬眠动物的活动具有明显的周期规律,动物的冬眠是一种随季节性变化而变化的生理活动。在寒冷和食物缺乏的冬季,冬眠能够节约大量能量

2、,因此冬眠是保证动物成功越冬的有效方式。但是,不同的动物在行为和生理上的表现具有很大差异。近几年来研究最多的是哺乳动物的冬眠。因此结合最近国内的一些研究结果,本文阐述了哺乳动物冬眠的定义、冬眠的分类、哺乳动物冬眠期间的行为和生理表现以及影响哺乳动物冬眠的因素,同时也展望了哺乳动物的冬眠在未来科学领域中的研究价值。关键词:哺乳动物冬眠行为影响因素生理表现具有冬眠习性的物种范围很广,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甚至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温度是最重要非生物因子之一,适应环境温度将是生物体适应进化的重大挑战。冬眠是几十年来生理生态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1、冬眠的定义冬眠(

3、hibenration)通常是指动物在麻痹或昏睡的状态下越冬。在寒冷和食物短缺的冬季,大多数冬眠动物不进食,也不活动,进人睡眠状态1。冬眠过程中,动物代谢率可以降低到接近于常温状态的1%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等都降到极低的水平2。2003年,国际生理学会热生理学专业委员(I-UpSThermalCommission)的专家这样定义冬眠:冬眠是一些动物在冬季出现的一种非活动状态,此时动物的体温和代谢率降低3;冬季过后,动物恢复活动状态,体温和代谢率恢复到正常水平。但是最新的研究发现,生活在热带的一些动物在环境温度高于30c时仍然表现出冬眠现象,此时动物的体温并没有显著降低,因此,低体温现象不应该再

4、包括在冬眠的定义之中了。由此可见:冬眠是一种受调节的低代谢现象,此时动物的体温不一定降到很低。在冬眠期间,处于昏睡状态的动物还能够自发地激醒,将代谢率恢复到正常水平4。2、冬眠的分类冬眠可分为入眠、深眠和出眠3个阶段。入眠动物体温开始降低到稳定地接近环境温度的过程,大约需要一到数日2.1 入眠入眠的外界刺激因素主要是温度。各种动物入眠的环境温度上限相差很大:蝙蝠是2428C、刺猬27c左右、黄鼠2022C、仓鼠910C。光照、食物及饮水的供应也影响入眠5。入眠的内部因素主要是体重。一般认为,体重迅速增加直到较稳定地停留在较高水平,则是动物已具备入眠的内部条件。否则环境温度虽低但动物仍不入眠。待

5、体温调定到接近环境温度后,便进入深眠。2.2 深眠此阶段长短不定,一般可达数月之久。这时的生理状态发生极大变化。呼吸明显减少。在此阶段有时还出现一种间歇式呼吸,即在短时期较快地连续呼吸之后有一个较长的停息。与恒温动物不同,冬眠动物的间歇性呼吸属于正常的生理状态。与此同时,循环系统亦发生显著变化,心率极度减慢,冬眠蝙蝠的心率由正常的每分钟330920次降到每分钟30次,蜂鸟由每分钟4801200次降到每分钟48次,黄鼠由每分钟300次降到每分钟47次。同时血压亦极低,仓鼠和土拨鼠的血压从常温状态的100毫米汞柱降到50毫米汞柱,刺猬从113毫米汞柱降到35毫米汞柱6,7。此时外周血管广泛收缩,只

6、有最重要的胸腔器官和脑部保持着低水平的血液循环。这样就最大限度地节约能量,从而来保证生命活动的继续。当环境的温度回升到一定温度时,深眠动物便迅速激醒,体温回升以及各系统功能恢复到正常状态。2.3 出眠刺猬的出眠温度约为69c(215C),达乌尔黄鼠约为10c口。除了以这种方式自发性的激醒外,其他外因,如电、机械、寒冷或加温、化学刺激以及注射药物或激素都可以使冬眠动物激醒。激醒初期,呼吸由有规律性转变为间歇性。经过几次间歇性呼吸之后,又变成有规律性呼吸,而且频率越来越快,如刺猬可达每分钟60次,待苏醒后又趋向平静,变成每分钟3640次。心率也一样逐渐加快到超过正常水平,然后又恢复平静,这种呼吸和

7、心率的亢进与激醒开始时的战栗产热有关6。与此同时,身体前部的血管得以舒张,加强了心、肺和脑的血液循环,待身体前部恢复正常温度后,身体后部血管才开始舒张并迅速恢复至正常温度。由于这样的主动恢复体温,从而使得整个过程只需在短短的1.52.5小时便可使体温上升30多度而达到完全苏醒的程度。3、冬眠期间的行为表现哺乳动物的冬眠具有许多不同的行为和生理表现。整个冬眠过程由许多冬眠阵组成网。3.1 冬眠阵哺乳动物冬眠期间的普通规律性现象之一:冬眠并非一觉睡过一个冬天,而是被一次次的自发性觉醒所中断,也就是形成一连串的冬眠阵103.2 行为表现在每年秋季冬眠动物就会去寻找冬眠的地方:中空的树干和地穴等,并在

8、里面铺上草、秸秆、叶子和毛等作垫。在这么一个布置好的栖身之地它们会成群的蜷缩着身子,聋拉着眼皮,以这种相互依偎取暖以获得最低耗能的形式度过冬天。多数哺乳动物在冬眠期间处于一种昏睡状态。但不同哺乳动物在冬眠时也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比如,大多数熊在长达6个月的冬眠期间,不进食,也不排泄,完全处于睡眠状态网。然而黄鼠,虽然在整个冬眠期间不进食,但却表现出排泄行为。而刺猾在整个冬眠期间并不是一直熟睡,它们中途会苏醒,并出去觅食10o4、哺乳动物冬眠的生理表现哺乳动物由于在冬眠时代谢速率的下降,心脏跳动频率和呼吸速率也处于一个较低水平,代谢率也大幅度降低网。4.1 体温和体温调节体温是判别哺乳动物是否处

9、于冬眠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深冬眠时哺乳动物体温下降到高于环境温度2c-3C,并相对稳定。在严寒的冬季,体温可降到接近0c11,12。冬眠时哺乳动物体温下降,并非是由于体温调节能力的丧失,深眠期间,下丘脑仍保持温度的敏感性,只是体温调节的调定点温度从38c左右降到一个很低的水平,当体温偏离调定点温度时,即有体温调节反应。环境温度过低时,哺乳动物可以提高代谢率把体温维持在0c以上,也有些则激醒或被冻僵1304.2 代谢冬眠的重要意义是节能,冬眠时哺乳动物的代谢率仅为常温时基础代谢率的1/3。代谢率低补偿了食物的不足,哺乳动物在冬眠阵之间不摄食或只少量摄食。冬眠时哺乳动物主要依靠体内储存的脂肪供能,

10、呼吸商略大于0.7。冬眠期间产生的能量的90核消耗在?醒过程,而哺乳动物为什么以间断的形式冬眠,尚是个谜11o另外,冬眠动物具有丰富的褐色脂肪,褐色脂肪具有很强的非战侥产热能力,在冬眠激醒中可能起重要作用4。4.3 循环和呼吸冬眠时,哺乳动物的心率和呼吸频率都大大降低,血压下降、心输出量减少、通气量下降。如啮齿类活跃时,心率一般在200-300次/分,而深眠时,黄鼠、土拨鼠、仓鼠的心率一般在3-10次/分1,14。刺激眼中哺乳动物的交感神经可引起心率增加,但是许多已有的实验结果表明:深眠期间,迷走神经对心脏没有影响。冬眠时的呼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缓慢的有规律性的呼吸,另一种是间歇性呼吸,即在若

11、干次深呼吸后出现长时间的呼吸暂停,中国刺猬的呼吸暂停时可达65分钟。最值得注意的是,冬眠哺乳动物的心脏在接近0c仍可正常搏动,黄鼠和刺猬的心室肌细胞在0c仍保持高幅度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即对低温的耐受性很高而普通恒温哺乳动物,当体温降到20c左右时即会因发生心肌纤颤而死亡1504.4 内分泌早在1916年,Mnan就提出“多腺萎缩”是冬眠所必需的。观察表明,垂体、性腺和甲状腺一般在冬眠季前期活动降低,后期逐渐恢复,出眠时或稍后达到高峰。但近年来Mnan的概念受到新的实验结果的挑战,即这些内分泌的变化和冬眠究竟孰为因果110神经内分泌研究的进展,生物胺作为神经介质的调节作用使情况更加复杂。而另

12、一方面,由于冬眠在发生上的多源性,实验结果的种间差别也就很大4。因此,冬眠的内分泌研究虽然早受注意,但迄今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4.5 神经系统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冬眠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低温的耐受性比非冬眠哺乳动物的强得多。许多冬眠哺乳动物(如黄鼠、刺渭、旱獭等),当体温为5-7C时,仍可记录到自发的皮层电位6。冬眠时,有些中枢是维持活动的,如体温调节、心血管、呼吸及维持冬眠姿势的中枢等,但也有些活动是完全抑制的,如条件反射活动、翻正反射、视感反射等15。所以,中枢神经系统各部分受冬眠影响是很不同的8。冬眠时哺乳动物处于低温麻痹的状态,但是对外界刺激仍保持一定的反应能力,其反应的敏感性和

13、强度,由于物种不同和发生时间不同而存在差异。反应通常是一阵肌肉活动,呼吸和心率增加,氧耗上升。强烈的刺激可使哺乳动物激醒1405、影响哺乳动物冬眠的因素营养因素、环境温度和生理代谢是影响动物冬眠的主要因素,环境温度和营养因素是生理代谢的集中反映!5.1 营养因素食物是哺乳动物获取营养的主要方式,食物是否充足也就代表着营养元素是否丰富。食物短缺就不能维持高而恒定的体温。故而食物的短缺是哺乳动物最大的威胁。哺乳动物在冬眠期间的主要能源物质是脂肪酸。其含量影响冬眠阵的长度和深度网。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饱和脂肪酸(SFA)含量高的食物使冬眠动物的冬眠阵变短。而大多数的不饱和脂肪酸(PUFA)主要影响动物

14、的深冬眠。亚油酸,作为PUFA勺一种,它可以有效地使动物的体温和代谢率降低,进而使冬眠阵的长度和深度增加。在哺乳动物冬眠期间,动物大约要丢失总体重的40%动物觉醒后要维持较高的体温,故而能量的消费很大。并且动物的体重越大,在觉醒的过程中消耗的能量也越多。在这期间70%80%)能量消耗发生在觉醒期间,只有20%30%0于冬眠时的维持16。5.2 环境温度对冬眠的影响有些生物学家认为外因起决定性作用,从而认为环境温度的降低是动物冬眠的重要原因.在研究中发现"刺猬处于正常时的体温比人的体温偏低。如果外界温度过低而使其直肠温度低于32.5C”这时刺猬就要进入冬眠10环境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冬眠

15、阵的长短。温度越低,冬眠阵的长度就越长。哺乳动物的体温在此时有较大波动。6、展望冬眠是哺乳动物适应环境的一种有效策略,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现象。哺乳动物通过调节自身的体温、代谢率、心率和呼吸频率等各种生理活动来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随着冬眠研究的扩展,研究人员发现冬眠并不仅限于北方寒带地区的哺乳动物。分布于食物充足、气候温和的热带地区的物种也存在冬眠现象17近些年来,随着实验技术和生理生态学领域的发展,哺乳动物冬眠在生理生态学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新成果,而目前对于体温调节的相关研究内容也在长足发展,学者们试图给我们这样一个观点:温度效应器可以在相对独立的环路内产生影响,协调它们的活性并且调节动物的体

16、温,而并不需要一个统一的控制系统,具体的调节途径和方式还需要进一步的充实完善。参考文献1刁颖,祁冲,袁丽丽.哺乳动物的冬眠及其影响因素J.生物学通报,2006,08(41):14-16.2王有,袁丽丽,彭霞,王勇,杨明.达乌尔黄鼠冬眠模式年龄性别差异的实验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3(27):351-355.3吕铮,宋士一,杨明,彭霞.达乌尔黄鼠入眠准备期的体温、代谢率及能量特征J.兽类学报,2014,04(34):348-355.4侯建军.动物的冬眠J.生物学教学,1997,03:4-6.5于超,宋士一,彭霞,杨明.环境温度对达乌尔黄鼠冬眠模式和能量消耗的影响J.沈

17、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32):337-342.6王世强,周曾锭,高天礼.冬眠哺乳动物心血管机能特点J.动物学报,1997,02(42):92-97.7曾缙祥,李端仁,林统先,李梦华,邹积凭,宋晓威.冬眠黄鼠代谢、循环、呼吸系统的变化J.生态学报,1987,02(7):95-101.8孙明月,杨明.冬眠哺乳动物的体温调节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1(30):102-106.9盖雷.哺乳动物的冬眠及其影响因素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01:64-66+74.10刘丹,高玲,王振龙,郭炳冉,施玉华,非冬眠期刺猬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季节变化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0,05(20):66-71.11陈达维,赵海青.哺乳动物的冬眠J.生物学通报,1986,06:4-6+3.12杨有业.冬眠的体温调节机理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0,04(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