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及练习题(1)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 第母亡,. 倒,食不盐酪,藉无茵席。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 嗣,答曰: 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数日潼流,能食”止。有盗系狱,会此为暴,盗请格虎自赎。吏白: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 _ 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馀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饥,日或不爨 ,陶然弹琴以自娱。天宝十三载卒, 家惟枕履
2、箪瓢而已。族弟结哭之恸,或曰: 子哭过哀,礼欤? ”结曰:若知礼之过,而不 知情之至。大夫生六十年未尝求足,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 味之餐。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选自新唐书 列传,有删节)【注】擢第:科举考试得中。潼(d6n。:乳汁,这里指汤汁。爨(cua。:烧火做饭。(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庐基侧会虎为暴(2)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A.数日潼流,能食乃止问今是何世,万丕知有汉(桃花源记)B.无乃为累乎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 鱼我所欲也)C.悉衣食人之孤遗者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D.陶然弹琴以自娱寡人欲以五百里
3、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4)我们应该从元德秀身上学可哪些优秀品质?【答案】(1)搭建庐舍;适逢,正赶上B(3) 哥哥有儿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要娶妻呢?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4)尊老爱幼;诚信务实;廉洁爱民。【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庐”,名词用如动词,建庐舍;:会:古今异义词,适逢,正赶上。(2) A副词,才,/副词,竟,竟然;B都是语气助词,表疑问; C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助词,的;D;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用。(3)翻译文言文句子,
4、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 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得祀:得到祭祀;何为:做什么。这是一个反问句,翻译时要注意语气。故这句话可以翻译为:哥哥有儿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要娶妻呢? 若:你;过:过分,指失礼;至:极点。故这句话可以翻译为: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 4)结合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从“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德秀自乳之,数日潼流,能食乃止”可见其尊老爱幼;从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馀人”可以看出其诚信务实;从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可见其廉洁爱民。故答案为: 搭建庐舍; 适逢,正赶上
5、。 B; 哥哥有儿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要娶妻呢? 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 尊老爱幼; 诚信务实; 廉洁爱民。【点评】 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掌握能力。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虚词在句中的意义;根据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的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代替;先多朗读,体会语气,进行判断。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
6、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 ”“删 ”“调 ”“换”“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附参考译文】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小时候丧父,侍奉母亲非常孝顺,参加进士考试,不忍心离开母亲,便自己背着母亲进京。得中进士以后,母亲去世,他在墓旁搭建
7、庐舍,吃的饭没有滋味,坐的地方没有垫席。德秀没有来得及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娶妻,便不肯结婚,人们认为不能断绝子嗣,他回答说: “哥哥有几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还要娶妻呢? ”早年时,他的侄子还是婴儿时丧母,家中无钱雇佣乳娘,德秀便亲自喂养孩子,连续多日汤汁流洒,直到孩子能吃东西才停止。有一个盗贼被捕入狱,恰逢老虎作乱,盗贼请求让他去打虎为自己赎罪。小吏说: “这是那人骗人的计谋,他要逃跑,这不是让我们犯罪吗? ”德秀说: “答应他了,不能违背约定。如果犯罪,我承担罪责,不会连累别人。 ”第二天,盗贼带着老虎尸体回来,全县感叹不已。德秀做官得到的俸禄,全部给孤儿和失去子女的老人买了衣服和食物。赶
8、上饥荒的年景,他有时一天都不烧火做饭,只是快乐地弹琴来自娱自乐。他在天宝十三年去世时,家里只有枕头、鞋子、箪瓢罢了。同族的弟弟元结哭得悲恸,有人说:你哭得这么悲哀,符合礼节吗? ”元结说: 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大人活了六十 年,从不贪求富足,从没有过十亩的土地、十岁的僮仆,从未用完整的布料做过衣服、吃 上过丰富的食物。我为他悲恸,是为了告诫那些荒淫贪婪、巧言谄媚、生活糜烂的人。”2.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9、,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 也。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宣密 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皆竹楼之 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鹤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 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 也。(选自(王禹偶的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2)用“/给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公退之
10、暇被鹤堡戴华阳巾(3)翻译句子。还吞山光,不可具状。(4)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答案】(1)探求;殿堂朝堂指的是朝廷(2)公退之暇/被鹤堡/戴华阳巾(3)那远处辽阔绵远的景象,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4)范仲淹忧国忧民,王诗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解析】 【分析】(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尿”是一词多义:探求;请求;谋求;责备。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廷做官就 为百姓忧虑。庙堂”指太庙的明堂;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这里指朝廷。(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技巧:分句;句子成分;虚词;关联词。公退之暇(公务办完 后的空闲时间)/被
11、鹤堡(披着鹤堡)/戴华阳巾(戴着华阳巾)。(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远,远眺。吞,望见。具, 详细的。状,描述。(4)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甲】结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微斯人,吾谁与归? ”等句子,看出,范仲淹借赞扬先辈在表明自己的胸怀和抱负,忧国忧民的抱负。【乙】结合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宣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可知本文详细描写了小竹楼里所感受到的自然的情趣,从 “亦谪居之胜概也 ”看出作者在谪居中有一种自在闲适的心态,表现了王禹偶的随遇而安,自
12、得其乐。故答案为: 探求;殿堂朝堂指的是朝廷; 公退之暇/ 被鹤氅/ 戴华阳巾; 那远处辽阔绵远的景象,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 范仲淹忧国忧民,王诗随遇而安,自得其乐。【点评】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
13、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附参考译文】【甲】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
14、定要说 “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 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乙】黄冈地方盛产竹子,大的粗如椽子。竹匠剖开它,削去竹节,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房屋都是这样,因为竹瓦价格便宜而且又省工。我于是就地建造小竹楼两间,与月波楼相接连。登上竹楼,远眺可以尽览山色,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夏天宜有急雨,人在楼中如听到瀑布声;冬天遇到大雪飘零也很相宜,好像碎琼乱玉的敲击声;这里适宜弹琴,琴声清虚和畅;这里适宜吟,诗的韵味清雅绝妙;这里适宜下棋,棋子声丁丁动听,这里适宜投壶,箭声铮铮悦耳。这些都是竹楼所促成的。公务办完后的空闲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执一卷周易,焚香默坐于
15、楼中,能排除世俗杂念。这里江山形胜之外,只见轻风扬帆,沙上禽鸟,云烟竹树一片而已。等到酒醒之后,茶炉的烟火已经熄灭,送走落日,迎来皓月,这也是谪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3 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 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 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
16、 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皱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 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炸 然若神人;余则缢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援疑质理或遇其叱咄(2)翻译下面的句子。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3)下列划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故患有所不辟也B.丛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太守归而宾客从也C.录毕,走送二当余”师也D.无从
17、致书以观俯身倾耳以请(4)文中 穷冬”烈风”犬雪”属于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答案】(1)弓I、提出;训斥,呵责(2)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3) D(4)环境描写。通过描写恶劣的环境,从侧面烘托了作者从师求学的旅途之艰。(侧面表 现了作者不怕吃苦的精神。)【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以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援”属于古今异义词,这里是引,提出的意思。(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既:已经;加冠:古代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益:更加。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18、3) A担心;祸患,灾难。B向;跟随。C代词,代书;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的独立性,不译。D来。(4) 穷冬”属于季节,烈风”犬雪”属于天气情况,这是属于环境描写。结合语境分析,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这说明天气非常的寒冷,但宋濂在这么恶劣的天气下还坚 持去学校,从而表现作者从师求学的旅途之艰。(侧面表现了作者不怕吃苦的精神。) 故答案为:弓I、提出;训斥,呵责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D;(4)环境描写。通过描写恶劣的环境,从侧面烘托了作者从师求学的旅途之艰。(侧面表现了作者不怕吃苦的精神。)【点评】此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的解释要求准确并符合语言环境,这 就要
19、求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积累、背诵,尤其注意课下注释中出现的词语,必须重点 记忆,答题时可按记忆回答。课下注释中没有的词语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还要注意通 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时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 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如遇倒装句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一词多义的问题。要注意平时区别记忆。做此题目,要着眼用法”,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首先理解句意,然后再按照题干要求分析用法,根据句子成 分功用来判断词性,进而判断用法。
20、本题考查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文章中环境描写主要有下作用:渲染营造气氛; 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烘托人物心情; 深化作品主题。答题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从这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4 .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二鹊救友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未几,一鹳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二鹊招鹳援友 也。【注】鹳(gua。: 一种救凶猛的鸟。 匝
21、(z8 :圈。(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悲鸣不已(已经)B.若相语也(形状,样子)C.集古木上(聚集,会合)D.衔赤蛇吞之(含着,叼着)(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3)翻译下面的句子。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4)从这则小故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答案】(1) A(2)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3)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鹤)致谢。(4)示例一:遇到困难时,需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示例二:遇到困难,别人帮助了你,要懂得感恩。示例三:遇到困难时,要懂得寻求他人帮助。【解析】【分析】(1) A停止;BCD解释正确。( 2)这句话的大意
22、是鹳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这句话的主语是 “鹳 ”,谓语是 “盘旋 ”,主谓之间应该停顿,故这句话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方法为: 鹳于古木上/ 盘旋三匝某人的花园里有一棵古树,喜鹊在上面筑巢,母鹊孵出来的小鹊都已快长成幼鸟了。一天,一只喜鹊在巢上来回地飞,不停地发出悲伤的鸣叫。很快,成群的喜鹊都渐渐闻声赶来,聚集在树上。忽然有两只喜鹊在树上对叫,好似在对话一样,然后便扬长而去。过了一会儿,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 “咯咯” 的声音,两只喜鹊也跟在它后面。其他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什么事要说。鹳又发出 “咯咯 ” 的叫声,似乎在答应喜鹊的请求。鹳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于是俯身向鹊巢冲了下来,叼出一条
23、赤练蛇并吞了下去。喜鹊们欢呼飞舞了起来,像在庆祝,并且向鹳致谢。原来两只喜鹊是去找鹳来救朋友的啊!( 3 )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喧:欢呼;若:好像。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鹤)致谢。( 4 )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实际谈受到的启示,言之有理即可。如故事中的母鹊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危险,但自己又没办法救,于是就向其他鹊求救,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成功地消除了危险。这启示我们遇到困难时,要向他人求助,需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故答案为: A; 鹳于古木上/ 盘旋三匝 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鹤)致谢
24、。 示例一:遇到困难时,需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示例二:遇到困难,别人帮助了你,要懂得感恩。示例三:遇到困难时,要懂得寻求他人帮助。【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词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本题考查划分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 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 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是要分开; 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 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 古代的国名、年
25、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做停顿。 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此题考查拓展探究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文言文、多练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做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深入分析语句所蕴含的深层含义,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这道题,学生只要从一个侧面来谈受到的启示,言之有理即可。5 阅读桃花源记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
26、岸数百步,中无杂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 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 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27、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落英缤纷缤纷:色彩鲜明-B阡陌交通阡陌:田间小路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妻子儿女nD.笠向所志寻:动词,寻找(2)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h B初极狭,虫!人。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mD.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芳草鲜美“,鲜美二字,造语奇特,描摹生动。鲜”重点写青草色,似
28、乎带着大地与生俱来的蓬勃生机,丛丛芳草,碧透晶莹,绿尽天涯,望之身心俱醉。B.文中画线句子中的如此”包含渔夫自缘溪行”直到处处志之此处若再把这些内容一一 写出来,就会导致文章前后内容重复,拖沓冗长。C.本文既具有奇幻神奇的浪漫色彩,又具有真实感人的写实力量。这二者在文中相得益 彰,交融得天衣无缝。D.本文完全是写实,没有任何虚构,真实描绘出一幅美好幸福的人间生活图景,写出了在 当时的条件下已经实现了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 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答案】(1) A(2) C(3) D【解析】 【分析】(1) A.落英缤纷”中的缤纷”是繁
29、多而错杂的样子”,不是色彩鲜 明”,故答案为Ao(2) C.便要还家”中的 要“通 邀”,邀请的意思。故答案为 Co(3)本文借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描绘了桃花源人生活美满的情景,虚构了人人 劳作,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社会安定,民风淳朴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桃花 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动乱、对黑暗的现实生活的不满。所以 D项中的 茶文完全是写实, 没有任何虚构”是错误的。故答案为 Do故答案为:A;C;D。【点评】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 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字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方面归类。解答此类题目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
30、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本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平时的积累。在理解句意 的基础上,指出句中通假字以及所通的字,并进行解释。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 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 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参考译文】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一个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划着小船外出打 鱼,)沿着小河往前走,忘了走了多远。忽然遇上一片桃花林,小溪两岸几百步以内(全 是桃树),中间没有别的树,绿草如茵,香气袭人,(风一吹来
31、)桃花纷纷落下。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又往前划,想找到那片林子的尽头。(他找到)林子的尽头,(发现这里)有一座山,就是小河的源头,山脚下有个小 洞,隐约好像有点光亮。(渔夫)于是离开小船,从洞口进去。起初山洞非常狭窄,仅容 一个人通过。又向前走了很多步,(黑暗狭窄的隧道)突然(变得)宽阔敞亮了。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交错相 通,(村落里)能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在田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 穿的衣服,都和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逍遥快乐。村中人见了渔夫,竟然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夫详细地回答了他们。村中
32、人于 是便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其他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 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和儿女及邻居来到 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夫现在是 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朝,晋朝了。渔夫把知道的事情一一详细地 告诉了他们,(听的人)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和食物 来招待他。停留了几天,就告别离开了。桃花源里的人嘱咐他说:不要对外面的人说(这里的情况)。”渔夫离开了桃花源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原路回去,沿路处处做上标记。到了武陵 郡城下,拜见了太守,述说了
33、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先前 所做的标记,最终还是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名士。他听说了这件事,兴致勃勃地计划前往。结果(计 划)还未实现,不久他就得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探寻桃花源的人了。6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居蜿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夫妻相敬如宾。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庞公笑曰: 鸿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番蠢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 已,天下非所保也。”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表指而问曰:先生苦居吠亩而不肯官
34、禄,后世何以遗子孙乎?”庞公日: 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表叹息而去。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反。(节选自后汉书逸民列传)(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 / 夫保全一身 /孰若保全天下乎B. 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 / 乃就候之 / 谓曰/夫保全身孰若/ 保全大下乎C. 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 /夫保全一身 / 孰若保全天下乎D. 荆州刺史刘表/ 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 /保全天下乎( 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世人皆遗之以危,
35、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庞公是一位避世隐居的高人,自食其力,从没有进过城府。B. 荆州刺史刘表去请庞公出山。特意带了很多钱财表示城意。C. 庞公不愿做官,运用比喻给刘表讲了一番人各有志的道理。D. 庞公的妻子也是一位不慕荣华富贵的人,与庞公志趣相投。【答案】 ( 1 ) A( 2 )世上多数人都给子孙留下危险,现在只有我留给后代平安,只是留的东西不同,也不是什么都没有留下。(3) B【解析】 【分析】( 1)根据句意和语法结构断句,这句话的大意是:荆州刺史刘表数次延请,不能使庞公屈就侯爵之位,说他;你保全了你一个
36、人,为什么不保全天下呢?据此可知这句话的断句方法为: 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 / 乃就候之 /谓曰 / 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故选A。( 2 )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以:把;虽:只是。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世上多数人都给子孙留下危险,现在只有我留给后代平安,只是留的东西不同,也不是什么都没有留下。( 3) ACD 正确。 B 文中并没有荆州刺史刘表去请庞公出山。特意带了很多钱财表示城意的内容,其实刘表能其中去请,就是最大的诚意。故答案为: A; 世上多数人都给子孙留下危险,现在只有我留给后代平安,只是留的东西不
37、同,也不是什么都没有留下。 B【点评】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解答时可以了解文言断句的一些常识,还可以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再根据语感和结构进行划分。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阅读文言文多方面的能力。答这样的题,首先要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关键语句的意思,分析文章写作手法及人物形象,最后再辨析每个选项并作出选择。【译文】庞公是南郡襄阳人。住在岘山向阳的一面,从不去城中,夫妻之间相敬如宾。荆州刺史刘表数次延请不能
38、使庞公屈就侯爵之位,说他:你保全了你一个人,为什么不保全天下呢庞公笑着说 :鸿鹄在高林之上筑巢,晚上有栖息的地方,鼋鼍(大鳖)在深渊下面晚上也可以休息,我住的房子小舍也不过只是人的巢穴, (我们 )都各得了栖宿的地方而已,天下并不是我所能保全的。因而在田上耕作,妻子在前。刘表问 :先生住在田亩之中,不肯出来做官,有什么能够遗留给子孙呢?庞公答道:世人都把危险(的钱财)留给子孙,我现在却留下平安给他们。只是遗留的东西不同,并非完全没有留下啊! 刘表叹息而去,之后庞公与妻儿一起登鹿门山采药不返。7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椰子椰子开之,有汁如乳,极甘香,自别是一种气味。中又有一块瓤,形如瓜蒌,上有细
39、垄起,亦白色,但微虚。纹若妇人裙褶,其味亦如其汁。又,着壳一重白肉,剐取之,皆可与瓤、糖煎为果汁,色如白酒,其味如瓤。然谓之酒者,好事者当日强名之。取其壳为酒器,如酒中有毒,则酒沸起。今人皆漆其里,则全失用椰子之意。( 1 ) “但微虚 ” 中 “但 ”在文中的意思是。( 2 )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评析 “纹若妇人裙褶,其味亦如其汁”这句话的表达效果。(3) “今人皆漆其里,则全失用椰子之意” ,作者认为 “用椰子之意”是什么?【答案】 ( 1 )只,只是( 2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瓤上带有褶皱的情状。( 3 )以椰壳为酒器,测试酒是否有毒。【解析】 【分析】( 1 )根据平时
40、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这里的 “但 ”和“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中的 “但 ”意思一样,只,只是。( 2)这句话把椰子的纹理比作是妇人的裙褶, 运用比喻的修辞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说明瓤上带有褶皱的情状。( 3)从 “取其壳为酒器,如酒中有毒 ”可知作者认为 “用椰子之意”是: 以椰壳为酒器,测试酒是否有毒。故答案为: 只,只是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瓤上带有褶皱的情状。 以椰壳为酒器,测试酒是否有毒。【点评】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
41、殊用法的字词。 此题考查赏析语言的能力。要我们赏析的词语,要么是运用修辞、要么是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修辞、词语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特点,突出了 品质,表达了作者 ,情感。答题时要结合 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出合适的句子并进行整合即可。【附参考译文】椰子打开之后,有如乳汁般的汁液,极其香甜,自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气味。中间又有一块瓤肉,形状像瓜蒌,上面有细小的凸起,也是白色,只是微微弱些。纹路像妇人裙子上的褶皱,它的味道也如同汁液的味道。附着在壳上还有一层白色的果肉,剐取下来,都
42、可以与瓤、糖煎煮成为果汁,颜色像白酒一般,味道如同瓤肉。然而称之为酒,是好事的人当日牵强地为它命名的。用它的壳作为酒器,如果酒中有毒,那么酒就会沸腾起来。现在的人都在里面涂漆,就完全失去了使用椰子的用意。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椰子椰子开之,有汁如乳,极甘香,自别是一种气味。中又有一块瓤,形如瓜蒌,上有细垄起,亦白色,但微虚。纹若妇人裙褶,其味亦如其汁。又,着壳一重白肉,剐取之,皆可与瓤、糖煎为果汁,色如白酒,其味如瓤。然谓之酒者,好事者当日强名之。取其壳为酒器,如酒中有毒,则酒沸起。今人皆漆其里,则全失用椰子之意。( 1 ) “但微虚 ” 中 “但 ”在文中的意思是。( 2 )请从语言表达的
43、角度评析“纹若妇人裙褶,其味亦如其汁”这句话的表达效果。(3) “今人皆漆其里,则全失用椰子之意” ,作者认为 “用椰子之意”是什么?【答案】 ( 1 )只,只是(2)围绕“比喻的修辞及其表达效果”回答即可。示例: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瓤上带有褶皱的情状。( 3 )围绕“以椰壳为酒器,测试酒是否有毒 ”回答即可。【解析】 【分析】( 1) “但微虚 ”中的 “但 ”与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中的 “但”意思一样,只,只是的意思。( 2)认真阅读这句话,可以看出这句话把“椰子 ”的纹理比作是妇人的裙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语境分析,这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说明瓤上带有褶皱的情
44、状。( 3 )通读文意可知,古人用它的壳作为酒器,如果酒中有毒,那么酒就会沸腾起来。据此答题即可。故答案为: 只,只是 围绕 “比喻的修辞及其表达效果” 回答即可。示例: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瓤上带有褶皱的情状。 围绕“以椰壳为酒器,测试酒是否有毒” 回答即可。【点评】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另外还要掌握一些常用实词含义推断的方法,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 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的角度很多,有修辞、词语、描写方
45、法、表达方式、手法、内容、情感等。答题时要结合具体内容选择赏析角度和分析表达效果。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从中筛选出有关内容即可。【参考译文】椰子打开之后,有如乳汁般的汁液,极其香甜,自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气味。中间又有一块瓢肉,形状像瓜篓,上面有细小的凸起,也是白色,只是微微弱些。纹路像妇人裙子上 的褶皱,它的味道也如同汁液的味道。附着在壳上还有一层白色的果肉,副取下来,都可 以与瓢、糖煎煮成为果汁,颜色像白酒一般,味道如同瓢肉。然而称之为酒,是好事的人 当日牵强地为它命名的。用它的壳作为酒器,如果酒中有毒,那么酒就会沸腾起来。现在 的人都在里面涂漆,就完全失去了
46、使用椰子的用意。9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安禄山将三道兵 六万以讨契丹,以奚 骑二千为向导。过平卢千余里,至土护真水,遇雨。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弩筋胶皆弛。大将何思德言于禄山曰:吾兵虽多,远来疲敝,实不可用,不如按甲息兵以临之,不过三日,虏必降。禄山怒,欲斩之,思德请前驱效死。思德貌类禄山,虏争击,杀之,以为已得禄 山,勇气增倍。奚反叛,与契丹合,夹击唐兵,杀伤殆尽。射禄山,中鞍,折冠簪,失 履,独与麾下二十骑走;会夜,追骑解,得入师州。归罪于左贤王哥解、河东兵马使鱼承 仙而斩之。(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解) 三道兵:指范阳、河东、平卢三镇兵马。奚:即奚族,中国北
47、方古民族。土护真水:古水名,即今内蒙古老哈河。弓弩筋胶皆弛:弓弦松弛箭头脱落不可用。(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安禄山将三道兵六万以讨契丹(将:率领)B.独与麾下二十骑走(独:仅)C.会夜,追骑解,得入师州(会:正赶上、适逢)Q.吾兵虽多(虽:即使)(2)对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弩筋胶皆弛B.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弩筋胶皆弛C.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弩筋胶皆弛D.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弩筋胶皆弛(
48、3)安禄山率兵六万征讨契丹,战斗以失败告终,其根本原因是()A.行军途中遇雨,导致兵器不可用。B.安禄山麾下无贤才良将可用。C.奚族骑兵临阵倒戈。D.安禄山急躁冒进,不听谏言,在战机不利的情况下发起进攻。(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禄山怒,欲斩之,思德请前驱效死。思德貌类禄山,虏争击,杀之,以为已得禄山,勇气增倍。【答案】(1) D B(3) D( 4 ) 安禄山听后大怒,要杀掉何思德,何思德请求愿为先锋以效死力。 何思德长得与安禄山相似,契丹争着攻打,杀了他,以为已经杀了安禄山,所以士气旺盛。【解析】 【分析】( 1) D 项的解释有误, “虽 ”的意思是 “虽然 ”。故选 D。(
49、 2 )这句话的意思是:安禄山率兵昼夜兼程行军三百余里,来到契丹的大本营,契丹十分惊骇。当时因为大雨连绵,弓弦松弛箭头脱落不可以使用。正确的停顿应为: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驽筋胶皆弛。故选 B。( 3) D 项正确。通观全文可知,安禄山没有听从何思德正确的意见,急躁冒进,结果导致了失败。故选 D。( 4) “欲 ”“请”“类 ”“击”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故答案为: D; B; D; 安禄山听后大怒,要杀掉何思德,何思德请求愿为先锋以效死力。 何思德长得与安禄山相似,契丹争着攻打,杀了他,以为已经杀了安禄山,所以士气旺盛。【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
50、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
51、顺。【附参考译文】安禄山亲自率领范阳、河东、卢平三镇兵马六万去讨伐契丹,用奚族骑兵两千人作为向导。过了平卢一千余里,到了土护真水,遇到大雨。安禄山率兵昼夜兼程行军三百余里,来到契丹的大本营,契丹十分惊骇。当时因为大雨连绵,弓弦松弛箭头脱落不可以使用。大将何思德对安禄山说: “我们虽然兵多,但长途奔袭,士卒疲劳,战斗力不强,不如暂时休兵不要交战,只与敌人对阵,这样不过三天,敌人必定投降。 ”安禄山听后大怒,要杀掉何思德,何思德请求愿为先锋以效死力。何思德长得与安禄山相似,契丹争着攻打,杀了他,以为已经杀了安禄山,所以士气旺盛。这时奚族也背叛了唐军,与契丹合兵,前后夹击,唐军死伤殆尽。安禄山的马鞍
52、也被射中,还折断了帽簪,丢掉了鞋子,仅与部下二十个骑兵逃走。因为天黑,追击的骑兵松懈下来,安禄山才得以逃往师州城。安禄山把战败的罪过归咎于左贤王哥解和河东兵马使鱼承仙,并杀了他们。10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 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53、。”(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余孥一小舟焉得如此人拥食衣炉火强饮三大自客Lt匕(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雾淞沆硕,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与原文中 相映衬。巧遇知音,真是人生一大幸事,请你 写出两句有关知音”知已”的古诗文抒发一下当时的心情 , 。(4)作者在描绘西湖雪景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案】(1)撑(船);还;裹,围;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客居(2)(湖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莫愁前
54、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海内存知己,天 涯若比邻)(4)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作者赏雪偏于大雪三日,湖中人马声俱绝 ”之时,可见他与众不同的情趣。 痕点“介“和 两三粒”的描写,这 两三粒”正是茫茫雪景中的亮点,显 得悠远脱俗,卓然独立。因此,本文描绘的西湖雪景,表现了作者文人雅士式的孤傲和遗 世独立的高洁情怀。【解析】【分析】(1)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 注意古今异义词,白:古时罚酒用的,泛指酒杯。一词多义词,更:还。词类活用词, 客: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2)本题注意关键词:沆硕,白气弥漫的样子。一白:全白。一:全或都,一概。莫: 不要。更:还。痴似:痴
55、于,痴过。(3)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的意思是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与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映衬。前者借 客”偶遇知音的惊喜,赞美作者之痴”,后者借舟子之口,说客螂”,为作者 痴”找到可以原谅的理由。有关 知音”知已”的古诗句,如,海内存知 已,天涯若比邻;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 君。写出其中一句即可。(4)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 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还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表达了作者赏雪的惊喜, 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全文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给人以愉悦的 感受。 痴”字(以渔者的身份)表达出作者不随流俗,遗世孤立的闲情雅致,也表现出作 者对生活的热爱,美好的情趣。更重要的是形神兼备地写出了赏雪人的情态,将赏雪人融 入了这迷人的雪景之中的痴迷之状描绘的生动逼真。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朴素,不加 渲染,更是用了白描手法。故答案为:撑(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自建楼房买卖合同
- 房产抵押反担保合同
- 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与维护合同
- 体育赛事活动策划与执行合同
- 养猪场生产经营合同
- 重庆护理职业学院《化工仪表自动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Unit 2 Topic 1 Section C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仁爱科普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 沈阳科技学院《漆画创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人的正确的思想从哪里来》教学设计
- 哈尔滨学院《文化创意理论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供电所安全第一课
- 新能源汽车底盘概论课件
-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查房
- 学习弘扬红船精神课件
- 消防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敦刻尔克大撤退课件
- 农药残留监测
- 新生儿败血症(共22张课件)
- 颂钵疗愈师培训
- 2025蛇年春节习俗大赏体验感受家的温馨课件
- 投资居间协议合同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