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藤野先生教学设计许_第1页
1藤野先生教学设计许_第2页
1藤野先生教学设计许_第3页
1藤野先生教学设计许_第4页
1藤野先生教学设计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藤野先生教学设计许教学目的:一、体会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学习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主义精神。二、学习本文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领会各组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文章语言的感情色彩。教学时数:两教时。教学步骤:一、启发兴趣,引入课文。今天学习鲁迅先生散文?藤野先生?。这篇文章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什么意思?请学生试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回忆儿童时期的生活。这一篇回忆青年时候东渡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于1926年。写的是青年时候的事(1904年)。出示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的照片和1926年在厦门大学任教时的照片,使学生加深对朝花夕拾的理解。这篇文章如作者自己所说,

2、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二、检查预习。1.请同学质疑。2.这篇散文以什么为顺序来记叙的?以什么为中心来记叙的?以什么为线索来记叙的?以时间为顺序,以藤野先生为记叙的中心,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放在20世纪初广阔的时代背景下写人、叙事,把对藤野先生的深沉思念跟抒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写作手法很出色。3.以藤野先生为记叙中心,全文可划分为几大局部?按地点来说,第一局部写哪里?第二局部?第三局部?(1)东京所见所感;(2)仙台学医生活;(3)离开仙台以后(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思念)。三、讲读第一局部(第1自然段-第3自然段)。既然文章以藤野先生为记叙的中心,为什么要写东京留学生的情况

3、?清国留学生是怎样的情况呢?作者对此充满了怎样的感情?1.朗读。2.清国留学生腐败堕落,对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置假设罔闻。白天迷恋于观景看花,精心摆弄象征民族压迫与封建统治的辫子;晚上醉心于学跳舞。3.语言的感情色彩。无非:作者满怀寻找救国救民道理的希望,离开自己的国土,但东京所见与国内一样,他感到失望、愤懑、厌恶。油光可鉴、实在标致极了:鉴,镜子、照、借鉴。如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要求学生找出标致的同义词、反义词,体会实在、极的作用。4.对东京的失望,对新鲜环境的追求。文章从清国留学生的情况入笔,交代离开东京的原因,为下文的展开作了铺垫。四、讲读第二局部(第4至35自然段)。1.第二局部是文章的

4、主体,着重写对藤野先生的思念,可是又未立刻下笔,而是先写赴仙台途中见闻和初至仙台的情况,这是为什么?(1)朗读第二局部中第4、5自然段。(2)水户的牢记说明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日暮里照本证来说,原因不知。无可靠的旁证,不能臆断。做学问要严谨。考证事物首先求本证,本证最说明问题。凭空推断与寄寓的含义是两码事。(3)从仙台的受优待表现日本人民对中国留学生的友谊与关心。(与下文爱国青年对照。)(4)与主题不游离。由食宿下劣引出仙台医专教职员对他的关注,为藤野的出场作铺垫。在层层铺垫之中表露出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2.在关心我的教职员中,最难忘的是藤野先生。藤野先生经过铺垫终于出现在读者眼前。他是怎

5、样的一个人呢!(1)阅读第6节至第23节。(2)先看他的外貌,再说明抓住哪几件事来刻画他的思想性格。(3)外形,用白描手法,鲁迅惯用的手法,几笔勾勒,显现特征。(4)事:回忆的几件事。第一节课;看我的讲义;指导画图;询问裹脚事。(5)思想,性格,作风。正直的学者:纯朴,生活节俭;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对鲁迅热情关心,不倦教诲,待人诚恳,无民族偏见。在日本帝国主义肮脏空气泛滥的情况下,更突出藤野先生对中国人民的真诚友谊。(6)重点朗读15自然段,添改讲义的情节饱含着一位日本学者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平凡中见深情,不是字面,句子,不是一般的知识。一个添改两颗心,心心相通。对这样的老师,鲁迅怎不尊敬和感谢

6、呢?3.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热诚以待,可受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日本青年如何呢?作者满怀愤慨和内心的痛楚写下了这些片断。第一件受侮辱(翻检、挖苦、流言)。第二件受刺激(包围)。(1)作者对受侮辱这件事发表了怎样的议论?表露了怎样的感情?(不是低能儿,关键在弱)反语、挖苦、揭露,一个热血沸腾很有抱负的青年怎不愤慨?怎么承受得了这种耻辱?然而更使作者内心痛楚的事接连发生。这是一个怎样令人窒息、令人愤怒、难以言表的场面,影片里,中国人麻木落后,讲堂上受歧视、包围。民族自尊心受到践踏,热爱祖国的炽热感情如火山一样要喷射,而这种自尊心,这种热情化作深思,化作对生活道路的抉择,弃医从文了。这是生活道路上的

7、转折点。(读注释)刺耳,不是对声音的反映,而是心灵的痛楚。实际上是刺心。(2)作者怎样写辞别藤野先生的情景的呢?着重写脸色,进一步表现他对中国学生的深切关心。这一局部写在仙台医专学医的经过,忆藤野对他的关心、教育、帮助和师生间的情谊,以及作者思想的重大变化。五、讲读第三局部(第36至38自然段)。这一局部表达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思念。有两点值得注意:1.作者思念、敬爱先生,不仅因为先生尽心尽力教,更由于有一颗为中国为学术的伟大之心,故时时记起。说明师生友谊很不寻常。2.表达先生对自己的深远影响,巧妙地再现先生音容笑貌,把旧事与时事结合起来,表示继续战斗的决心,使这篇散文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六、

8、本文的写作特色:1.选择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从外貌、语言、动作到精神品质,无不刻画入微,形神毕肖。从侧面衬托、映衬,形象突出。2.各组材料(生活事件、世态人情、历史材料、科学知识及现实斗争)如此丰富,如此胶漆一般地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是由于思想内容的内在联系。贯穿全文的内在线索是作者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放得开,收得拢,形散而神不散。3.语言富有感情色彩。七、作业:1.朗读全文。读顺口,读正确。2.在书上依次划出表现作者爱国感情的句子与段落,并分析它们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的。教后:这次教?藤野先生?,好几个同学问了这样的问题:文章既然是写藤野先生,为什么好多笔墨不是写他?前几节文字好似与

9、藤野先生联系不起来,似乎不搭界,是不是废笔?文章到底是写鲁迅自己还是写藤野先生,简直弄不清楚。学生质疑突破词句的局限,进入选材、谋篇的探索,思考问题能力加强。原打算该课文两课时授完,课堂上小周同学提出关于日暮里的问题,引起了争论,临时改变方案放手开展讨论,授课延长一课时。小周认为思考和练习的第二个题目有欠妥之处。为什么一直记得lsquo;日暮里rsquo;、lsquo;水户rsquo;两个地点,后者可理解,表露了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而前者难以解释,拉扯不到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上。有同学认为文中的话不一定每个句子都包含什么意思,法国大作家雨果就曾这样说过;有同学表示异议,认为长篇小说尚可这样

10、说,短篇小说,篇幅短的散文,如是好文章,就不应如此。小章说:鲁迅先生自己说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没有什么理由,不应该外加。此时,小曾用期待的眼光看着我,我立刻请他发言。他说:lsquo;日暮rsquo;象征着国家的衰败。鲁迅东渡日本为的是寻求救国救民的道理,可是到了东京看到清国留学生如此醉生梦死,感到前途茫茫然。旅途中一看到lsquo;日暮里rsquo;这个地名,触景生情,故而记得。因此,记得这个地名同样是表露鲁迅先生爱国主义的感情。他一口气讲得那么流畅,同学用带着惊异的眼光看着他,我也有些愕然。这个不轻易发言、说话常嗫在喉咙里的同学不是不会发言,不是不会响亮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真正拨动他的心弦,心中的话儿就会顺畅地流淌。我对他的了解深了一层,为他口头表达的进步而快乐。抓住了这个有争议的问题,就势对做学问的方法进行了指导。向学生指出:考证事物应注意本证,不能牵强附会。鲁迅先生说不知怎地是最可靠的证明。推论要有根据,不能建筑在臆断的根底上。过去教?藤野先生?,一开头就讲东京也无非是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