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第四单元课内检测_第1页
九上第四单元课内检测_第2页
九上第四单元课内检测_第3页
九上第四单元课内检测_第4页
九上第四单元课内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博雅学校九年级第四单元课内检测(一)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17分) 四川省仪陇县博雅学校 级班姓名学号“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

2、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1给下列加粗词语注音(2分)模式( ) 关键( )2解释词语(2分)根深蒂固:_ _持之以恒:_ _3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2分)_ _ _ 4创造性的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3分)_ _ _ _ 5你觉得创造性的思维还需要那些条件?(2分)_ _6第六段“我对此完全赞同。”这句话中的“此”具体指代什么?(2分)_ _ _7解释词语。(2分)满腹经纶:_ _奥妙:_ _8请你举一个生活中运用创造性的思维解决问题的例子。(2分) (

3、二)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15分)1解释下列词语。(3分)格物致知: 袖手旁观: 一帆风顺: 2下列句子是单句的一项是 (2分)A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B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C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D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4下列短语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中国学生 自然科学 传统教育 社会环境B抽象思维 轻视实验 一帆风顺 没有准备C做研究 作主张 出主意 显

4、微镜D经书里说 盲目接受 栽种竹子 袖手旁观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王阳明的观点

5、,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5这几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选择正确的一项 (2分)A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B王阳明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C儒家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D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6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证明论点?(2分) 7这三段论述文字是如何紧扣全文的中心论点的?(2分) 8从这几段中

6、,可以看出作者对王阳明的态度吗?(2分) (三)谈读书不求甚解(25分)1给下列词中加粗字注音。(3分)狡黯( )诘难( )滞碍( )阐证( )劝诫( )死抠( )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3分)。统chu( )藻sh( )ln加( )味同jio蜡( )吹毛求( )hu然贯通(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4分)(1)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怡情:_(2)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寻章摘句:_(3)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狂妄自大:_(4)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咬文嚼字:_ _4仿句练习:(2分)原句: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

7、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仿句:天生才干犹如_ _,读书然后_ _。5语言积累。(2分)从培根论读书中摘录你最喜爱的格言警句,然后谈谈你的理解。_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6作者是如何理解“不求甚

8、解”的含义的?(2分)_7围绕如何读书,作者主要谈了哪些观点?(4分) _ _ 8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段中的两处加粗成分叫插入语,它们有什么作用?(2分)_9有关读书,你还知道哪些名言,试写出一则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体会。(3分)_(四)中国失掉自信力了吗(23分)1解释下列词语。(4分)玄虚: 渺茫: 诓骗: 怀古伤今: 2填空。(4分)议论有两种方式,它们是_和_。前者是_ _,后者是_ _。驳论文章围绕批判对方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论点,常采用三种方法,它们是 _ _、_ _、_ _。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作者所批驳的敌论点是_ _。作者所采取的批驳方法是 _ _。3将下面的复句改成

9、一个单句并回答问题(2分)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单句: 鲁迅先生一向主张将可有可无的字删去,为什么这里不用单句这种更简练的句式? 4鲁迅先生说:“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文中的:(4分)“脂粉”是指: “筋骨和脊梁”是指: “状元宰相”是指: “中国人”是指: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是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

10、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5阅读全篇,用最简明扼要的话归纳第一段话的三个方面的内容。(3分)_ _ _ _6第一段的两个分号可否改成句号?请说明理由。(2分) 7“用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第三句为什么加一个“却”字?(2分) 8“于是”的意思是 (2分)因此 接着 就9第一段与第二段关系是 (2分)第一段是作者概写敌论论据,为第二段归纳敌论论点提供依据。第一段写御用文人的行为,第二段写他人的言论,揭露他们可耻的言行。第一段分别从三个方面揭露,第二段从一个方面揭露,作者从四个方面揭露御用文人的丑恶嘴脸。第一段是敌论论据,第二段是敌论论点,作者准

11、备从驳论据入手进而驳倒敌论论点,所以将其论据和论点一起端出。(一)1m jin 2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长久地坚持下去。 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实业家 罗迦费因格 踢醒沉睡之心 4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5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6比如丰富的想像力、细致的观察等,言之有理即可。 7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8比喻人很有才学。(道理、内容)深奥微妙。 9略。1穷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比

12、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2B 3A 4A 5D 6A 7采用了讲道理和举例子的论证方法 8作者提倡格物致知精神。首先论证在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格物致知并不是作者所倡导的“格物致知”即实验,这一点必须讲明白,不然会引起人们的误会,以为作者老调重弹。为了把这点论述清楚,作者除了分析“格物致知”在中国的起源以论证它的真实目的外,还举了大学问家王阳明的例子,这就非常富有代表性,很有说明力。 9作者对王阳明先生的行为并不持批判态度,而只是以他的行为为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相反他认为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参考答案【达标训练】1(1)y (2)ji nn (3)zh

13、 (4)c2(1)英 作 随笔新工具(2)邓拓燕山夜话3观点是: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论证方法:采用归纳法证明观点先分别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一)6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7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8开头的插入成分表明下面的观点是引用别人的,不代表自己的意见;结尾处表明下面的结论是

14、自己通过实践而得出的,不是无中生有,空穴来风。9此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同意。因为读书的目的就在于领会书中的真意,形成人生的感悟。”10先由列宁对普列汉诺夫的批评引出自己的观点,接着举三国诸葛亮观其大略的读书方法为例证明这一观点,最后又补充说明“活读”并不是不认真读,而是着眼于全局。11此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我赞同博览,因为只有博,才能见多识广,才能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12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体会略。【能力提高】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2略1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因遥远而模糊不清;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说谎话骗人。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 2立论;驳论,正面提出自己的主张,用事实和道理加以论证,说明它是正确的;驳斥对方错误的论点,在驳斥中树立起自己正确的观点。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先驳论据,后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