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开放式教育 国际法 考试复习题_第1页
电大开放式教育 国际法 考试复习题_第2页
电大开放式教育 国际法 考试复习题_第3页
电大开放式教育 国际法 考试复习题_第4页
电大开放式教育 国际法 考试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名词解释:1.国际法: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它是为满足以国家为成员的国际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主要是调整国家之间法律关系,确立国家间权利和义务的法律原则、规则和制度。2.国际法的效力根据:是指国际法具有法律拘束力或法律效力的依据。3.国际法的主体:亦称国际法律人格者,是指能独立从事国际交往和参加国际法律关系,直接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且能进行国际求偿以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实体。4.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在国际法体系中,那些得到各国公认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并构成国际法基础的原则。5.国际法编纂:是指国际法的法典化,即把国际习惯法的原则、规则和制度制定为系统的条文,并且把正在形成的国际法原则、规则

2、和制度以法典的形式作出规定,以促进国际法的发展。6.国家:是指一定范围的领土之上的居民在一个独立自主的政府之下组成的社会。必须具备固定的居民、确定的领土、政府和主权等四个要素。7.国家管辖豁免:又称国家及其财产的管辖豁免或国家主权豁免,简称国家豁免或主权豁免,泛指一国不受他国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管辖,主要是指不受他国的司法管辖,即除非经过一国同意,他国司法机关不得受理针对该国或该国的行为和财产提起的诉讼,也不得对该的财产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和实践:绝对豁免论/主义和相对/限制/有限职能豁免论/主义8.国家承认:即对国家的承认,通常是指既有国家对新国家产生的

3、事实给予确认,表示愿意与该新国家进行交往,并接受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的行为。9.政府承认:即对政府的承认,指一国确认他国的新政府具有代表其本国的正式资格并表示愿意与之交往的行为。10.国际罪行:在所有违背国际义务的行为中,最严重的当属一贯并严重违背这些义务且对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造成重大损害或产生重大损害危险的行为,例如非法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大规模严重侵犯人权、故意大规模污染环境等。这些严重违背对国际社会根本重要的义务的行为属于国际社会共同关切的重大事项,被称为国际罪行。11.大炮射程论:1702年,荷兰著名法学家宾刻舒克在他发表的海洋领有论中提出把海洋区分为领海和公海,指出领海属沿岸国主权管辖

4、,公海则不属于任何国家,并提出以武力所及作为确定领海宽度的方法,这就是后来所通称的大炮射程论。12.内水:是指除群岛国的情形外,领海基线向陆一面的海域。它包括领海基线以内的海湾、海峡、海港以及其他领海基线与海岸之间的海域,也称内海水。13.内海峡:若海峡两岸同属一国家,则领海基线以内的水域为内水,此峡称内海峡。14.内海湾:如果海湾天然入口两端的低潮标之间的距离不超过24海里,则可在这两个低潮标之间划出一条封口线,该线所包围的水域应视为内水,即内海湾。15.港口:是指能用于装卸货物、上下乘客和泊船并具有各种工程设施的内水。16.专属经济区:是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

5、起,不应超过200海里。17.空气空间:指大气层,即有空气的空间。外层空间亦称宇宙空间或太空,是指空气空间以外的空间(简称外空。18.规范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的国际法:东京公约、海牙公约、蒙特利尔公约。19.外国人的待遇:主要是指一国对本国境内长期居留的外国人所设定的权利和义务。实践中,名国一般通过制定国内法、缔结国际条约和形成国际习惯的方式来规定外国人的待遇问题,逐渐形成了一些大致相同的做法和原则。主要有三项:国民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互惠待遇原则。20.用尽当地救济原则:原则上,国家只能在受害的本国国民已经利用所在国一切可以利用的救济办法而仍然不能获得合理补偿的情况下才能对该国政府提出赔偿

6、要求,除非该的国际不当行为直接侵害了本国的利益,或者两国之间另有相反的协议,或者存在其他某些特殊情况。21.求偿国籍原则:22.1865年成立的国际电报联盟、1874年成立的邮政总联盟(后更名为成国邮政联盟。按照1919年凡尔赛和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普遍性的一般性国际组织国际联盟。23.国际组织的成员的成长:观察员联系成员部分成员完全成员。24.双重否决权:如果对某一事项是否属程序事项的问题发生争执,须先行决定该事项是否属于程序事项时,常任理事国可行使否决权,否决其为程序事项。在对作为实质问题的该事项表决时,五大国还可行使否决权。这意味着常任理事国对同一事项有“双重否决权”。25.欧盟法院

7、,由独立的15名法官和9名监督法官组成。26.国际法院:由15名独立的法官组成,不得有两人具有同一国家的国籍。所在地在海牙。其职权包括诉讼管辖权和咨询管辖权。27.反报:是指一国以相同或类似的行为对另一国采取的不礼貌、不友好或不公平的行为作出的反应。28.报复:是指一国针对另一国的国际不当行为而采取的相应措施,以迫使对方停止其不当行为或为其不当行为造成的损害提供赔偿。29.平时封锁:是指国家在和平时期以武力封锁他国港口或海岸,以迫使他国接受其所提出的要求或者停止某种行为。30.干涉:是指争端当事国以外的国家对争端的干预,目的是迫使当事国按照干涉国提出的方式解决争端。31.注意谈判协商斡旋调停调

8、查和解是形式上的递级。32.军事占领:是指交战国一方击败或驱走敌方军队后临时控制敌国领土的行为。33.战时封锁:是交战国以兵力切断敌国的或敌国占领的海港以及海岸的交通,使所有国家的船舶和航空器不能出入。34.战争犯罪的三个罪名:A破坏和平罪;B战争罪;C 反人类罪。二、简答:1.国际法的特征:A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调整的对象主要是国家间的法律关系;B国际法的创立方式是国际法主体间,主要是国家间的协议;C国际法的强制执行依靠国家采取单独的或集体的措施。2.国际法的效力根据形成的学派:A传统国际地学派:格老秀斯派、自然法学派、实在法学派;B现代国际法学派:新的自然法学派提出了社会连带学说和规范

9、法学说、新实在法学派,新实在法学派提出权力政治说和政策定向说。3.国际法的各种渊源:A国际条约;B国际习惯;C一般法律原则;D确立国际法原则的辅助资料:包括司法判例、权威公法学家学说、国际组织的决议。(前三项是直接渊源4.作为国际法主体须具有以下条件:A能独立进行国际交往和参加国际法律关系;B能直接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C有国际求偿能力。5.国际法主体的类型:A国家的主体地位:国家向来是国际法的主体,在新的主体产生前是国际法的唯一主体,在新主体产生之后是国际法上基本的或主要的主体。因为:(1国家具有国际法上完全的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2国家间的关系是国际法的主要调整对象。(3国家是国际法的

10、创造者。B国际组织的主体地位:国际组织是指政府间的国际组织(1国际组织的主体资格由创立它的条约决定。(2国际组织的行为能力也是依照决定其国际人格的原则决定。(3国际组织是国际法次要的主体。C争取独立的民族解放组织之主体地位:争取独立的民族解放组织,是指为摆脱殖民国家或其他国家的统治或奴役,争取建立独立国家而进行民族解放运动的组织。6.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的特征:A各国公认;B具有普遍意义;C构成国际法的基础;D具有强行法的性质。7.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A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国家主权或独立是国际法产生和存在的基石。基于这种主权独立,国家在国际社会中都是平等的成员。国家主权平等原则是指主权国家在国际

11、法律关系中地位完全平等,相互无管辖和支配的权力。它们平等地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平等地承担国际法律责任。因此它要求国家在处理国际关系的任何领域都应尊重别国主权、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平等地对待别国,不以大压小、以强凌弱侵犯或破坏别国主权,或欺压掠夺别国,为自己谋取单方的优势或利益。B不侵犯原则:国家之间不侵犯原则是国家主权平等原则的引申,也是国际法发展的进步表现。联合国宪章在规定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同时还规定了不侵犯原则,禁止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与联合国宗旨不符的方法侵犯别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这是维护国家主权平等独立的关键。这一原则的规定对防止在国、强国对小国、弱国实行武力侵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2、,也可以说这项原则是宪章原则的最核心部分。该原则是一项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建立各国友好关系,保护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最基本原则。C不干涉内政原则:(具体内容(1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均无权以任何理由直接或间接干涉任何国家之内政。(2任何国家不得使用或鼓励使用经济、政治或任何他种措施强迫另一个国家屈从,以取得对该国主权权利之行使,并自该国获得任何种类的利益。(3任何国家均不得组织、协助、煽动、资助、鼓励或容许目的在于以暴力推翻另一国政权的颠覆、恐怖或武装活动,或干预另一国的内争。(4使用武力剥夺各民族的民族特征构成侵犯其不可转让的权利及不干涉原则的行为。(5每个国家均有选择其政治、经济、社会及

13、文化制度的不可转让的权利,不受他国任何形式的干涉。(6所有国家均应尊重各民族及国家之自决及独立权利,俾能在不受外国压力并绝对尊重人权及基本自由之情形下,自由行使。D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它是不侵犯原则的引申。其内容(1每一国家应以和平方法解决其与其他国家之国际争端,避免危及国际和平、安全及正义。(2各国因此应以谈判、调查、调停、和解、公断、司法解决、区域机关或办法之利用或其选择之他种和平方法寻求国际争端之早日及公平之解决。(3争端各当事方遇未能以上述任一和平方法达成解决情形时,有义务继续以其所商定之他种和平方法寻求争端之解决。(4国际争端各当事国及其他国家应避免从事足以使情势恶化致危及国际和平

14、与安全之维持之任何行动,并应依照联合国之宗旨与原则而行动。(5国际争端应根据国家主权平等之基础并依照自由选择方法之原则解决之。E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1每一国均有责任一秉诚意履行其依联合国宪章所负之义务。(2每一国家均有责任一秉诚意履行其依公认之国际法原则与规则所规定之义务。(3每一国均有责任一秉诚意履行其在依公认国际法原则与规则系属有效之国际协定下所负之义务。(4遇依国际协定产生之义务与联合国宪章所规定联合国会员国义务发生抵触时,宪章规定之义务应居优先。8.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二者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问题。从理论上讲,国际法和国内法是两个独立的法律体系,它们在主体调整对象、

15、渊源、效力根据和性质等方面都是不同的,但它们之间又是有密切的关系的:A表现在国家处理二者关系上应遵守国内法必须执行国际法的义务的原则。因为国家既是国内法的制定者,又是参加制定国际法的。法律是政策的体现,国内法律体现了国家的对内政策,就一国而言,它的对内对外政策代表着该国的意志和利益。国家在参加制定国际法时当然会考虑国内法的立场,在制定国内法时必须顾及其承担的国际法律义务,通过制定国内法履行国际义务,不应制定与国际法相违背的法律。因为善意履行国际义务是一项国际法的基本原则。B从国际法看,它的许多原则、规则和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C从国内法看,它也受国际法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影响。在

16、不少场合,国内法也采纳了国际法的概念,并且在将国际法的原则、规则和制度转化为国内法的同时,促进了国内法的建立和发展。从处理国际法和国内法关系的实践讲,国家可采取采纳或转化的方式使国际法在国内得到适用,并对它们的地位作出规定。9.国家的基本权利:A独立权:是指国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本国内外事务而不受他国或国际组织的支配和干涉的权利。B平等权:是指国家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以平等身份和资格进行国际交往并承受国际权利义务的权利。C自卫权:是指国家以武力防卫外国对本国的武力攻击的权利。一国在必要时可以采取单独自卫和集体自卫。D管辖权: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司法和行政手段对特定的人、物、事进行管理和处置的

17、权利。10.国家的基本义务:A不得为侵害别国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的目的,或以与联合国宪章不符的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B不得以任何理由和任何方式干涉他国国内管辖事件;C以和平方法解决与他国之间的争端;D一秉诚意地履行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以及有效的国际条约所负担的义务。11.国家承认的法律条件和法律效果:(一条件:A“新国家”必须具备国际法意义上的国家的构成要素;B“新国家”的建立必须符合公认的国际法原则,特别是不使用武力、不干涉和民族自决等项原则。(二效果:A根据承认的“构成说”,新国家作为国际法意义上的国家的地位或资格、其作为国际法主体或国际人格者的身份或资格、其国际权利义务或

18、法律行为能力要取决于既有国家的承认。B承认的“宣告说”则否认国家承认具有这些效果,有时甚至会认为国家承认不产生任何法律效果。12.政府承认的条件和法律效果:(一条件:A有关新政府必须在其本国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领土上独立而实际地确立了有效统治,且已得到本国全体或绝大部分居民的惯常服从;B该新政府的成立必须符合公认的国际法原则。根据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一国在不受外来侵犯和干涉的情况下发生的政府更迭,即使不符合该国国内法的规定,原则上也属于该国的国内管辖事项,其他国家对此应予尊重,由此产生的新政府只要具备了上述“有效统治”条件,便可以获得承认。(二法律效果:对新政府的承认与否会影响新政府代表国家进行

19、国际交往的资格和能力。与国家承认的情形相似,通过政府承认,新政府代表本国的资格得到承认的认可,根据他国承认新政府的范围、程度和方式的不同,政府承认可在承认国和被承认国的新政府所代表的国家之间产生不同范围、程度和内容的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此外,在一国的新政府已经在本国确立了有效统治而旧政府在事实上仍未彻底消亡的情况下,承认新政府的国家不得把该旧政府作为该国“事实上的政府”而继续与之进行官方交往。13.国家继承的法律效果:是指因国家继承而引起的有关权利义务在继承国和被继承国之间的转移。(一国家继承对条约的法律效果:A部分领土割让或某附属领土并入某一既有国家时,适用所谓“移动条约界域”原则,即被继承

20、国参加的条约自国家继承日期停止对继承所涉领土失效,而继承国参加的条约则同时对该领土生效,除非该条约对该领土的适用不符合条约的目的和宗旨或者根本改变实施条约的条件。B附属领土独立时,适用所谓“白版”原则,即对于被继承国参加而在国家继承日期对继承所涉领土有效的任何条约,继承国没有义务维持其效力或成为其当事国,但在一定的条件下有权选择成为有关条约的当事国。C国家合并时,除非继承国和别的当事国另有协议,或有关条约对继承国的适用不符合条约的目的和宗旨或者根本改变实施条约的条件,在国家继承日期对任一继承国有效的条约对继承国有效,但除非继承国有相反的表示或与全体当事国另有协议,该条约只适用于它在国家继承日期

21、对之有效的那一部分继承国领土。D国家分离或解体时,除非继承国和别的当事国另有协议,或有关条约对继承国的适用不符合条约的目的和宗旨或根本改变实施条约的条件,在国家继承日期对被继承国全部领土有效的条约继续对每一继承国有效,而当事仅对成为某一继承国的那部分被继承国领土有效的条约则仅继续对该继承国有效。(二国家继承对国家财产的法律效果:通常导致被继承国的国家财产无偿转属继承国,从而引起被继承国对转属财产的权利的消灭和继承国对财产的权利的产生。(三国家继承对国家档案的法律效果:导致被继承国的国家档案无偿转属继承国,从而引起被继承国对转属档案的权利的消灭和继承国对该档案的权利的产生。(四国家继承对国家债务

22、的法律效果:国家债务可分为“国债”和“地方化债务”,前者指以国家名义负担且用于整个国家的债务,后者是指虽以国家名义负担但仅用于该国某一部分领土的债务,原则上不受国家继承的影响。一般认为,被继承国为了与继承国作战而负担的战争债务或基于对其自身有害的目的而负担的恶债原则上不应转属继承国。在这一前提下,国家继承通常导致被继承国的国家债务转属继承国,从而引起被继承国对转属债务的义务的消灭和继承国对该债务的义务的产生。14.国家的概念、要素及其类型。国家是指一定范围的领土之上的居民在一个独立自主的政府之下组成的社会。其要素必须具备固定的居民、确定的领土、政府和主权等四个要素。国家的类型包括:单一国、复合

23、国、永久中立国、附属国。15.国家成立的情况:(或新国家建立的背景、原因和方式A独立:即殖民地、委任统治领土、托管领土、非自治领土和其他附属领土实现独立,建立新的国家;B合并,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既有国家联合组成一个新的国家;C分离:即一国的部分领土脱离母国,建立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新的国家;D解体:即一国完全分裂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新的国家。16.国家承认和政府承认发生的原因。国家承认发生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情况:A独立:即殖民地、委任统治领土、托管领土、非自治领土和其他附属领土实现独立,建立新的国家;B合并: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既有国家联合组成一个新的国家;C分离:即一国的部分领土脱离母国,建立

24、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新的国家;D解体,即一国完全分裂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新的国家。政府承认发生的原因主要是一国政府非政党更迭的场合。17.国家承认和政府承认的概念、条件和方式。国家承认:即对国家的承认,通常指既有国家对新国家产生的事实给予确认,表示愿意与该新国家进行交往,并接受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的行为。国家被承认的法律条件有二:A“新国家”必须具备国际法意义上的国家的构成要素;B“新国家”的建立必须符合公认的国际法原则,特别是不使用武力、不干涉和民族自决等项原则。承认的方式有单独承认与集体承认,明示承认与默示承认,给予完全的、无保留的、法律上的承认和给予不完全的、有限的、临时的、事实上的承认。政府承

25、认:即对政府的承认,指一国确认他国的新政府具有代表其本国的正式资格并表示愿意与之交往的行为。政府承认的条件有二:A有关新政府必须在其本国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领土上独立而实际地确立了有效统治,且已得到本国全体或绝大部分居民的惯常服从;B该新政府的成立必须符合公认的国际法原则。承认方式同上。18.国家继承的含义及其法律效果。国家继承:指一国对某一领土的国际关系所负的责任由别国取代。其法律效果:A国家继承对条约的法律效果:(1部分领土割让或某附属领土并入某一既有国家时,适用所谓“移动条约界域”原则,即被继承国参加的条约自国家继承日期停止对继承所涉领土失效,而继承国参加的条约则同时对该领土生效,除非该条约

26、对该领土的适用不符合条约的目的和宗旨或者根本改变实施条约的条件。(2附属领土独立时,适用所谓“白版”原则,即对于被继承国参加而在国家继承日期对继承所涉领土有效的任何条约,继承国没有义务维持其效力或成为其当事国,但在一定的条件下有权选择成为有关条约的当事国。(3国家合并时,除非继承国和别的当事国另有协议,或有关条约对继承国的适用不符合条约的目的和宗旨或者根本改变实施条约的条件,在国家继承日期对任一继承国有效的条约继承对继承国有效,但除非继承国有相反的表示或与全体当事国另有协议,该条约只适用于它在国家继承日期对之有效的那部分继承国领土。(4国家分离或解体时,除非继承国和别的当事国另有协议,或有关条

27、约对继承国的适用不符合条约的目的和宗旨或者根本改变实施条约的条件,在国家继承日期对被继承国全部领土有效的条约继续对每一继承国有效,而当时仅对成为某一继承国的那部分被继承国领土有效的条约则仅继续对继承国有效。B国家继承对国家财产的法律效果:国家继承通常导致被继承国的国家财产无偿转属继承国,从而引起被继承国对转属财产的权利的消灭和继承国对该财产的权利的产生。(1在部分领土转移的情况下,国家财产的转属问题应由被继承国和继承国协议解决,如无协议,位于继承所涉领土内的被继承国的国家不动产应转属继承国,此谓“不动产随领土转移原则”;与被继承国对继承所涉领土的活动有关的被继承国的国家动产也应转属继承国,此谓

28、“领土实际生存原则”。(2在附属领土独立的情况下,应产生适用不动产随领土转移原则和领土实际生存原则,同时还应适用公平原则,即原属继承所涉领土所有但在领土附属期间成为被继承国财产的国家动产应转属继承国,而附属领土曾为其创造作出过贡献的被继承国的其他国家动产也应按该贡献的比例转属继承国。在上述原则外,被继承国和继承国如另有协定,须不得违反各国人民对其财富和自然资源享有永久主权的原则。(3在国家合并的情况下,被继承国的国家财产全部转属继承国。(4在国家分离或解体的情况下,除被继承国和继承国之间或各继承国之间另有协议外,应适用不动随领土转移原则和领土实际生存原则,与继承所涉领土的活动无关的被继承国的国

29、家动产则应按公平比例转属继承国。(5在国家解体时,位于被继承国领土以外的被继承国的国家不动产应转属其中一个继承国,但该继承国须对其他继承国作出公平补偿。C国家继承对国家档案的法律效果:可导致被继承国的国家档案无偿转属继承国。(1在部分领土转称的情况下,由协议解决,无协议,与继承有所涉领土的行政管理有关以及其他与该领土有完全或主要联系的国家档案原则上应转属继承国。(2在附属领土独立的情况下,与继承所涉领土的行政管理有关以及其他与该领土有主要联系的国家档案原则上均应转属继承国,被继承国和继承国在这一原则之外所缔结的有关协定不应损害继承国的人民取得历史资料和发展文化遗产的权利。(3在国家合并的情况下

30、,被继承国的国家档案当然转属继承国。(4在国家分离或解体的情况下,除适用上述部分领土转移时的有关规则外,对于与各继承国领土均有利益关系的国家档案的移交或复制等问题原则上应由各有关国家协议解决。D国家继承对国家债务的法律效果:一般认为,被继承国为了与继承国作战而负担的战争债务或基于对其自身有害的目的而负担的恶债原则上不应转属继承国。在这一前提下,国家继承通常导致被继承国的国家债务转属继承国,从而引起被继承国对转属债务的义务的消灭和继承国对该债务的义务的产生。(1在部分领土转移、国家分离或解体等情况下,由协议解决,如无协议,则应考虑有关债务与转属继承国的国家财产之间的联系等一切有关情况,将有关债务

31、按公平比例转属各继承国。(2在附属领土独立的情况下,被继承国的国家债务原则上不应转属继承国,如果被继承国与继承国另有债务转移的协议,则这种债务须与被继承国在继承所涉领土内的活动有关,并须与转属继承国的国家财产之间存在联系,这种协议不应违反各国人民对其财富和自然资源享有永久主权的原则,其执行也不应危害继承国的经济上的基本均衡。(3在国家合并的情况下,根据“债务随领土一并转移”的原则,被继承国的国家债务原则上应全部转属继承国。19.中国有关继承的立场和实践。A关于条约方面继承的立场和实践: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承认,或废

32、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原则立场同样适用于国民党政府所承认的在它之前的中国历届政府代表中国订立的条约。实践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于国民党政府订立或承认的条约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措施:(1对于一切不平等条约,特别是有关割让领土和划定边界的条约,不承认其合法性和有效性,在此前提下有关国家谈判并另订新约予以废除或取代;(2对于某些技术性或人道主义性质的国际公约通常予以承认;(3对于联合国及其某些专门机构的组织约章,一般以要求取代国民党政府代表权的方式予以默示承认;(4对于在平等基础上缔结的其他条约,包括边界条约,原则上予以尊重和承认。B关于国家财产方面继承的立场和实践:中国政府主张,自本政府宣布成立之

33、日起,原属国民党政府所有的一切财产,不论是动产还是不动产,也不论是否位于中国境内,均自动转属本政府所有。在“两航公司案”、“中央银行案”和“光华寮案”等案件中,同样坚持这一立场,与有关国家进行了严正的交涉。C关于国家债务方面继承的立场和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于国民党政府及此前历届政府所负担的“恶债”一律不予承认,这一立场在其关于年“湖广铁路债券案”的声明中一再得到申明。对于旧政府在平等基础上负担的合法债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则通过有关国家友好协商进行清理,以求得公平合理的解决。20.国家责任的执行。国家责任:是指从事国际不当行为的国家履行因其不当行为而对受害国所负担的有关义务,其目的和作用

34、在于消除国际不当行为的后果,从而有效地维护受害国的权利。A国家责任的追究:一项国际不当行为的受害国有权通过适当的方式,要求行为国停止其不当行为、承诺和保证不重犯以及补偿损害后果,并可指明具体的补偿方式。这种权利可受求偿国籍原则和用尽当地救济原则的限制,可由受害国明示放弃,并可因迟延要求而丧失。B反措施:在行为国拒不按受害的要求履行其应当履行的义务的情况下,受害国为迫使行为国履行这些义务,有权对行为采取报复性的对抗措施。但要受以下限制:(1在采取对抗措施之前,受害国应先与行为国进行谈判,在谈判不成时,应将采取对抗措施的决定通知行为国;(2对抗措施的程度应与不当行为及其造成的损害程度相当;(3不包

35、括不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胁的义务、保护基本人权的义务、不得报复受人道主义规则保护的人员的义务、一般国际法强制规律所设定的义务以及不得侵犯外交和领事人员、使领馆馆舍、使领馆档案和文件的义务;(4对抗措施应在有关不当行为已经停止且争端已被提交有权作出有拘束力的决定的法院或法庭的情况下停止,并应在行为国履行了其应当履行的义务的情况下终止。21.国家责任的构成的要件,国家承担责任的形式及其排除行为非法性的情况。国家责任的构成条件:关于国家在何种条件下应当负担国际法律责任有两种分歧:A行为国必须有主观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B有关行为必须给他国造成了物质或精神上的实际损害。国家承担责任的形式:停止不当行为、承

36、诺并保证不重犯、补偿损害后果。排除行为非法性的情况:指在特殊情况下,一国违背国际义务的行为的不当性可因国际法的规定而被排除,该行为因而可不被视为该国的国际不当行为:A同意:一国不符合其对他国负担的义务的行为如果是在该他国有效同意的范围内从事的,该行为的不当性应予排除,但这一原则不适用于因一般国际法强制规则所产生的义务。B国际不当行为的对抗措施:一国不符合其对他国负担的义务的行为如果构成针对该他国的国际不当行为的合法对抗措施,该行为的不当性应予排除。C不可抗力和偶然事件:一国因不可抗拒的力量或该国无法预见且无力控制的事件而实际上不能履行其国际义务时,其不符合国际义务的行为的不当性应予排除,但这一

37、原则不适用于该国对这种实际上不能履行国际义务的情况负有责任的场合。D危难:在遭遇极端危难且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代表一国行事的有关个人为挽救其本人或受其监护之人的生命而采取的不符合该国国际义务的行为的不当性应予排除,但这一原则不适用于该国对这种危难情况的发生负有责任或有关行为可能造成同样或更大灾难的场合。E紧急状态:在本国生存及其他重大利益遭遇重大而紧迫的危害且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一国为消除这一危害而采取的不符合该国国际义务的行为的不当性应予排除,但这一原则不适用于因一般国际法强制规则所产生的义务,也不适用于规定有关义务的条约本身明示或默示禁止援引紧急状态、该国对这种紧急状态的发生负有责任或者有关行

38、为可能对权利国或整个国际社会的重大利益造成严重损害的场合。F自卫:一国不符合国际义务的行为如果构成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合法自卫措施,该行为的不当性应予排除。22.国家领土的要领和法律地位。国家领土是指隶属于国家主权之下的地球的特定部分。由领陆、领水、领陆和领水的底土、及领陆和领水以上的空气空间等四个部分组成。其法律地位:领土属于国家主权之下。国家对本国领土具有完全的排他的主权,这种主权在国家法上称为国家的领土主权。领土主权的基本含义是国家对其领土本身及领土内的人和物所具有的最高权力,包括国家对其领土具有排他的所有权和管辖权。领土主权是国家生存、独立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主权的核心要素,因此它是受国

39、际法保护的,是不可侵犯和不可侵害的。现代国家法确立的国家主权平等、不侵犯等基本原则的意义之一,就是保护国家的领土主权,禁止任何国家以威胁或使用武力,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相符合的其他方法侵犯别国的领土主权。23.国家领土的取得和变更方式:传统国际法上国家领土取得与变更的方式有先占、时效、添附、割让和征服等五种。随着国际法的发展,时效、征服和强制性的割让等方式由于不符合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而归于无效,先占、添附和自愿的割让则仍被承认为合法的领土取得和变更方式。同时现代国际法承认全民投票(或全民公决和恢复领土主权是国家领土取得和变更的新方式。24.无害通过权的概念和意义:无害通过权:所有国家,不论为沿

40、海国或内陆国,它的船舶享有无害通过他国领海的权利。这种权利称为无害通过权。其意义:A通过是指船舶以穿过领海但不进入内水或停靠内水以外的泊船处或港口设施,或驶往、驶出内水或停靠这种泊船或港口设施为目的而通过领海的航行。B通过应继续不停和迅速进行。C通过包括停船和下锚在内,但以通常航行所附带发生的或由于不可抗力或遇难所必要的或为救助遇险或遇难人员、船舶或飞机的目的为限。25.中国毗连区制度:中国主管机关有充分理由认为外国船舶在其陆地领土、内水或领海内违反了有关安全、海关、财政、卫生、或入境管理的法律、法规时,可对其实行紧追。26.其他国家在专属经济区内的权利:在专属经济区内,所有国家,不论为沿海国

41、或内陆国,在本公约有关规定的限制下享有公海中的航行自由、飞越的自由、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以及与这些自由有关的海洋其他国际合法用途。27.公海三大自由制度:A航行自由制度;B公海上的捕鱼制度;C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制度。28.领空主权原则的内容即领空的法律地位:A领空资源的开发利用;B制定航空法律规章;C保留国内载运权;D设立空中禁区。29.引渡应符合的条件:A实践中一般要求引渡对象的有关行为必须构成“可引渡的罪行/犯罪”。这一要求主要体现为“双重归罪”的原则,即要求引渡对象的行为依请求国和被请求国的法律都属于应受一定程度的处罚的犯罪行为。B另一项与引渡条件有关的公认的国际法原则是不得引

42、渡犯有政治罪行的人,此即“政治犯不引渡”原则。30.引渡或者依当地司法程序追究的涵义:31.领馆的特权与豁免:A领馆馆舍不受侵犯;B领馆档案及文件不得侵犯;C通讯自由;D行动自由;E免纳关税和捐税;F使用派遣国的国旗、国徽,与派遣国国民通讯及联络等权利。32.条约保留的法律效果:1969年条约法公约第21条对保留的法律效果作了如下规定:A在保留国与接受保留国之间,按保留的范围,改变该保留所涉及的一些条款规定。B在保留国与反对保留国之间,若反对保留国并不反对该条约在保留国与反对保留国之间生效,则保留所涉及的规定,在保留的范围内,不适用于该两国之间。C在非保留国之间不改变条约的规定,无论是否接受另

43、一缔约国的保留。D除条约有不同规定外,保留和对保留的反对都可以随时撤回。但在对另一缔约国的关系上,自该国收到撤回保留或对保留的反对的通知时起,才开始发生效力。而且,对于保留、保留的接受和反对以及撤回保留和撤回对保留的反对,都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33.条约的解释及一般规则:条约的解释是指对条约具体规定的真实含义予以说明。其一般规则:A按照条约用语在其上下文中的通常意义解释;B符合条约的目的和宗旨;C善意解释。34.国际组织的决策方式:A全体一致;B多数表决;C协商一致。35.联合国的宗旨与原则:宗旨:A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B发展各国间的友好关系;C促成国际合作;D构成一个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以达成上述共同目的。原则:A联合国系基于各会员国主权平等的原则;B各会员国应一秉善意,履行其依宪章所担负的义务。C各会员国应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D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武力或以武力威胁,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合的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E各会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