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5之八单元教案_第1页
三年级语文5之八单元教案_第2页
三年级语文5之八单元教案_第3页
三年级语文5之八单元教案_第4页
三年级语文5之八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7、难忘的八个字一、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认读会认字,掌握会写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的写法,观察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的长相,抓住特点写下来。2、过程与方法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通过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通过课文的学习,观察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的长相,抓住特点写下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前后对比,体会这么一句短短的平常的话语却能给小女孩带来这么大触动,教育学生要关心身边的每一个需要关心的人。二、重难

2、点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2、学习课文的写法,观察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的长相,抓住特点写下来。三、课时安排:两课时预习作业:1、熟读课文,划分自然段,思考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圈出生字,读准字音,查字典理解字义,并组两个不同的词。3、读课文,理解课题。4、说说你通过预习知道了什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2、理解“抚慰、心田、与众不同、兴高采烈”等词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4、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二、教具准备课文中的插图,生字卡片,幻灯片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有不少的残疾人,你注意过他们吗?你了

3、解他们吗?你帮助过他们吗?(学生自由发言)2、教师总结后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残疾人,来感受一下她内心的世界,同时来体会师生之间的美好的感情。3、板书课题:17、难忘的八个字4、学生齐读课题,并对课题进行质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心田、与众不同、兴高采烈、气恼、裂唇、畸形、倾斜、温馨、抚慰2、解决下列问题:“难忘的八个字”是哪八个字?为什么这八个字让“我”难忘?(三)、检查读书效果1、出示生字卡片,练读。翘舌音:嘲  唇  述平舌音:测  罪前鼻音:唇  

4、;验  厌后鼻音:龄  倾  挺其他字:恶  斜  捂  烈  鞋  抚  慰2、分自然段读课文。3、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交流、互相释疑。(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2、各个小组在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3、反馈学习情况。4、各个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5、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

5、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6、重点引导理解描写“我”和“伦纳德”夫人相貌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伦纳德夫人的美丽和因我的相貌而自卑的心理。)7、读一读,说说你感受到什么?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五)小结是呀!简简单单的八个字,让残疾的我终生难忘,抚慰了我幼小的心灵,而且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六)预习作业:1、再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小女孩心理活动的句子,用波浪线勾画出来。2、思考:伦纳德老师为什么会对小女孩说:“我愿你是我的女儿”?表达了老师什么样的情感。3、这八个字为什么令小女孩终生难忘呢?        

6、0;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内容。2、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通过课文的学习,观察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的长相,抓住特点写下来。二、教具准备课件、课文的插图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1、听写本课生字和词语。2、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二)、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余思考: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是

7、什么?2、指名评价朗读情况。3、指名回答各段的段意。(三)、精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在初读的基础上,回答下面的问题:1、讨论:你怎样看待“我”对同学撒谎和耳语测试时作弊?(引导学生明白,我撒谎并非品质问题,而是为了维护自尊。)2、找出课文中体现“我”自卑的语句,谈自己的理解,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我”的感受。“我气恼,我说起话来还结巴”“我觉得这样说甚至没有人喜欢我”“可我先天失聪同学们会更加嘲笑我”(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我由相貌引起的自卑,体会我的心情。)3、讨论:试想当有人对你说“我希望你是我女儿”时,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我”听到是反应这么强烈?这么难忘。(引导学生体会出我的感受

8、强烈的原因:即老师的爱的强大力量)4、弄动为什么“我”觉得这八个字像一束温暖的阳光,改变“我”对人生的看法。分析这句话所用的修辞手法:比喻5、为什么这八个字对我产生那么大的作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从中体会描写“我”自卑、喜爱、激动等感受的句子。(四)、总结全文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或收获?2、是呀,有时你不经意说的一句话,或许会给别人带来莫大的影响,有可能是终生的影响。我们要关心、爱护身边的每个人,尤其是那些需要关心的残疾人。3、谁来说说,你会怎样帮助他们呢?(五)作业设计1、抄写本课词语。2、再读课文,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句子。板书设计:17、难忘的八个字终  

9、; 生伦纳德  我伟大的师爱教学反思:     18、心中那盏灯一、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认读会认字,掌握会写字以及新词。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并体会包含的感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通过拼读、书写、口头组词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来体会包含的感情。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体会浓浓的父子情怀,教育学生,父母将我们养大是多么辛苦的事,长大后要孝敬父

10、母,发扬中华民族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二、重难点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2、理解重点句子,体会浓浓的父子之情。三、课时安排:两课时预习作业:1、熟读课文,划分自然段,概括全文主要内容。2、圈出生字,读准字音,借助字典理解字义并组词。3、读课题质疑,自己试着解答。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2、理解“执意、寻思、走街串巷、迷迷糊糊”等词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4、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二、教具准备冰灯的资料、图片、生字卡片、幻灯片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你见过冰灯吗?哈尔滨在每年的冬季都会举办冰灯展,可漂亮了。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

11、和冰灯有关的文章。板书课题:18、心中那盏灯2、学生齐读课题,并对课题进行质疑。3、过渡:这是谁心中的灯呢?它又是一盏什么样的灯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吧。(二)、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其余学生用笔画出本课生字及词语。2、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3、幻灯出示本课生字:翘舌音:盏  啥  质平舌音:碎前鼻音:盏  隐后鼻音:巷  享其他字:纳  糊  玻  璃  勾  夸指导书

12、写“巷”的笔画笔顺。4、指名认读生字,并做到口头组词。5、出示文中词语,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练习。6、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在一个农村,一位慈祥的父亲为了满足儿子有一个透亮的灯笼的心愿,在年三十前一天的深夜,忍受着刺骨的冰冷,赤手为儿子打磨、制作冰灯,这盏冰灯一直在儿子心里珍藏着的事)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3、各个小组在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反馈学习情况。4、各个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5、把内容相近的段落合

13、并为一段,并给课文分段。6、反馈分段,概括段意情况。第一段:(1-4)写了我在八岁那年过春节时,执意要父亲给我做一个透亮的灯笼,父亲答应了。第二段:(5-13)写了父亲在那年年三十的前一天夜里,冒着刺骨的严寒,赤手为我打磨一盏冰灯,我感动地哭了。第三段:(14)写了那一年春节,我提着冰灯玩得很痛快,这盏冰灯在我的心里珍藏着,那是一盏最美的灯。7、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四)、小结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我们知道了由于我小时候执意要父亲给我做一个透亮的灯笼,父亲为了满足儿子有一个透亮的灯笼的心愿,在年三十前一天的深夜,忍受着刺骨的冰冷,赤手为儿子打磨,制作冰灯的感人

14、的事情。(五)、预习作业:1、再读课文,勾画出描写父亲做冰灯动作的语句。2、勾画出文章中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决。3、思考课后习题。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并体会包含的感情。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把最使你感动的句子摘抄下来,好好体会句子的感情。二、教具准备冰灯课件、课文中的插图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1、听写本课生字及词语。2、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3、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学习课文第一段(1-4)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段,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3

15、、学生自主学习本段。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5、找出描写别的小孩灯笼的句子,全班朗读。6、我的要求过分吗,父亲答应了,说明了什么?(我的要求过分,因为父亲是农民,没有钱买灯笼,他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是因为父亲十分疼爱我)7、“执意”是什么意思?父亲纳闷什么呢?(非要不可,父亲认为我是要那种纸张糊的灯笼,所以当我说不要纸张糊的灯笼时,他感到不理解,但他还是答应了我的请求,可见父亲对我十分疼爱我)(三)、学习课文第二段(5-13)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段: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3、学生自主学习本段。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5、

16、小组讨论:看到父亲做冰灯,“我”为什么哭了?6、用横线画出课文中反映出父亲做冰灯不容易的句子。比较句子:父亲正在打磨一块冰。父亲正在离炕不远的地方打磨一块冰。7、找出你最感动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并将体会写在句子的旁边。(一、两句话即可)8、学了这段文章,你有什么要说的吗?9、你能说说你的父亲平时是怎么关心、爱护你的吗?(四)、学习课文最后一段1、全班齐读末段。2、你是怎么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小组讨论、交流)(冰灯虽然化了,但是父亲那浓浓的父爱却永远地珍藏在我的心中,文中“最美的冰灯”指的是父亲对我的关爱。作者将永远记住父亲的爱。)(五)总结全文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读了这篇课文你

17、有什么感受?(六)、作业布置1、回答问题:为什么说父亲做的冰灯是最美的灯?2、摘抄你最感动的句子,并写出自己的感受。3、扩句。(             )火车(          )穿过(          )山谷。(    &

18、#160;      )喜讯(           )传到(         )学校。(           )少先队员(       )挥舞着( &

19、#160;      )花束。板书设计:18、心中那盏灯冰灯我父亲(伟大的父爱) 教学反思:    19、十二次微笑一、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认读会认字,掌握会写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句子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小心翼翼、惊奇”造句。2、过程与方法通过拼读、临摹、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通过学习、理解课文,体会句子中重点词语的作用。通过造句联系,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

20、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体会空姐最真诚的歉意,教育学生如何用最宽容的心去对待每一个人,这样人与人之间将没有距离,学会理解,学会宽容。二、重难点1、学习课文,体会句子中重点词语的作用。2、引导学生体会空姐最真诚的歉意,教育学生学会理解,学会宽容。三、课时安排:两课时预习作业:1、读熟课文,划分自然段,概括全文内容。2、圈生字,读准字音,查字典理解字义并组词。3、质疑课题,并试着在文中找找答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2、理解“疏忽、延误、歉意、补偿、委屈”等词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4、理清文章脉络。二、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幻灯片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

21、课1、破题,板书课题:19、十二次微笑2、全班齐读课题,质疑课题。3、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二)、自学生字新词1、出示生字:翘舌音:疏  偿直呼音:误后鼻音:项  谅  偿  趟其他字:药  表  副  委  旅  途提示注意“旅”的右边部分,和“氏”区别。2、指名读生字,注意生字的发音问题。3、全班齐读生字。4、形近字组词。项(  ) 功(  )

22、0;  糟(  )  遭(  )   蔬(  )  疏(  )谅(  ) 凉(  )   偿(  )  尝(  )   委(  )  萎(  )旅(  ) 族(  )&#

23、160;  趟(  )  淌(  )5、出示文中的词语,指定小组读词语。6、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2、各个小组在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3、反馈学习情况: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内容?把内容相近的段落合并成一段。第一段:(1-4)由于空姐的一时疏忽,造成了乘客的不满。第二段:(5-7)临到目的地,乘客还是不肯原谅那位空姐,空姐依然微笑着将留言本交给了那位乘客。第三

24、段:(8)由于空姐的十二次微笑,让乘客最终决定将投诉信改写成表扬信。(四)、分自然段朗读课文1、思考:课文写另外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空姐由于一时的疏忽,延误了乘客吃药的时间,但是她在乘客不肯原谅的时候,用十二次的微笑表现出自己最真诚的歉意,终于打动了乘客的心,不但得到了乘客的谅解,而且得到了乘客的表扬。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2、你读了这篇课文,知道文中故事的大概内容,你想到了什么?(五)小结  这位空姐以她高质量的服务,以十二次的微笑化解了乘客的不满,同时也弥补了自己的疏忽,她为我们全体同学做出了榜样。(六)作业设计1、抄写本课生字、词语。

25、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思考课后习题。教学反思:预习作业:1、再读课文,找出乘客先后态度变化的语句。2、在文中勾出描写空姐态度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句子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会用“小心翼翼、惊奇”造句。4、理解课文,想一想那位乘客对空姐前后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1、听写本课生字和词语。2、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全班齐读第一段。2、你读懂了什么?(小组内先互相交流,互相纠正)3、反馈学习情况。4、什么是“疏忽”?(一时间忘记了,没有注意)5、空姐

26、的一时疏忽造成了什么后果,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出具体的语句来说明。6、分角色朗读课文。7、过渡:空姐一时的大意,延误了乘客的吃药时间,给旅客带来了不便,因此乘客不肯原谅那位空姐。(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5-7)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段: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3、学生自主学习本段。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疑问?5、请你们找出旅行期间空姐是怎样对待乘客的句子。6、全班一起朗读,并体会感情。(抓住“特意”“微笑”“委屈”“礼貌”“真诚”等词语进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7、当乘客要写投诉信的时候,空姐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乘客听完有什么反应呢?为什么?他的脸色有什

27、么变化?(四)、学习课文最后一段1、指名朗读课文,其余同学思考:乘客写了些什么呢?你知道是什么原因么?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3、教师出示信的内容,全班一起朗读。你知道乘客改变态度的原因是什么吗?(因为乘客在空姐的十二次微笑中,感受到了空姐那真诚的歉意,这十二次微笑深深地打动了乘客,这种高质量的服务让那位乘客很满意)(五)总结全文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2、今后如果你一时疏忽做错了事情,你该怎么办?(六)、作业设计1、用“小心翼翼、惊奇”造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写一写,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板书设计:      

28、                   19、十二次微笑用             表歉意原谅疏忽、延误空姐=乘客不原谅、责备       20、救命骨髓一、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认读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说

29、说你是怎么理解“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句话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最使你感动的段落多读几遍。2、过程与方法通过拼读、认读、组词等达到认读生字与新词。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通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体会海峡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激发爱国情感。二、重难点1、学习课文,体会海峡两岸的鱼水情。2、谈谈自己对这件事情的体会。预习作业:1、熟读课文,要求字音准确,语句流利。2、说说自己读懂的句子,勾画出自己存有质疑的地方。3、围绕课后习题,在文

30、中寻找答案。4、勾画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语句,读一读,读出感情,并试着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三、教学过程(一)、直接入题1、破题,板书:20、救命骨髓2、全班同学读课题,并质疑课题。3、过渡:为什么称它为“救命骨髓”?这是谁的骨髓?他用自己的骨髓救了谁的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二)、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2、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3、幻灯出示生字和词语,通过各种形式练读。4、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2、反馈学习情况:这

31、篇课文讲了在成都机场上,一对四川乐山的夫妇盼到了儿子生存的希望一个理想的供髓者为儿子提供的骨髓由专家送来,当台湾同胞的骨髓植入另外内地白血病少年患者的身体,少年得救了。海峡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事。3、各个小组互相讨论、修改各个自然段的意思。4、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四)、学习课文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3、出示学习提纲:骨髓是什么?为什么称它为“救命骨髓”?这是谁的骨髓?他用自己的骨髓救了谁的生命呢?把使你最受感动的部分读几遍,谈谈你的体会。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想一想,为什么说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

32、峡的生命桥?4、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学,小组内先互相交流。5、反馈学习情况。6、展示学生个人感情朗读自己最感动的部分。7、师生共同评价。8、抓住以下几点进行教学。时间的紧迫性。医疗费用高。可以匹配的骨髓难找。9、幻灯出示: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也许,骨髓捐赠者和收捐者永远不会见面,但那种血脉亲情,如同这绚烂的生命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10、全班一起朗读这句话,并谈谈你的理解。师作适当点拨。(五)、总结全文内容(六)、作业设计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3、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板书设计:20、救命骨髓生命之桥大陆台湾血脉亲情 

33、60;代代相传 教学反思:     语文百花园五一、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语海畅游形近字组词,选词填空。积少成多读读背背中表示“深情”的成语。阅读平台巴金爷爷给家乡孩子的信。语文大课堂爱心小组在行动。2、过程与方法通过形近字组词、选词填空学习与积累,熟练掌握汉语知识。通过“读读背背”中表示“深情”的成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厚谊。通过本次的课外阅读,让学生了解书信的格式以及体会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关心。通过“爱心小组在行动”活动,培养学生制定计划的能力,组织活动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次语文百花园的各项训练,教育学生不断积累祖

34、国的语言文字,并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制定计划的能力,组织活动的综合能力。二、重难点1、阅读平台巴金爷爷给家乡孩子的信。2、语文大课堂爱心小组在行动。三、课时安排:两课时预习作业:1、比较形近字,并试着多组词进行辨认。2、比较近义词,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理解含义,试着填空。3、读课本上六个词语,试着理解六个词语的含义。4、读熟“阅读平台”,思考课后习题。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习“语海畅游”。2、完成“读读背背”中的成语。3、阅读平台巴金爷爷给家乡孩子的信。二、教具准备文字课件、课外练习题。三、教学过程(一)、学习“语海畅游”。1、出示文字幻灯:板书课本中的形近字。2、认真读以上

35、字,你发现了什么?形近字。3、学生自己做练习,教师巡逻、指导。4、小组内讨论、交流。5、出示幻灯,进行课堂练习:疏  赠   旅   副  蔬  僧   族   幅学生读这组字,并开火车进行口头组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做练习,教师检查反馈。(二)、“读读背背”1、出示文中表示“深情”的成语。手足之情        鱼水情深

36、0;       情深意重        同甘共苦   朝夕相处         携手并肩2、全班齐读,同桌互相抽查,熟读成诵。3、引导学生查找资料,理解六个词语的含义。4、引导学生记忆六个词语。5、展示“我的采集本”中自己收集的关于表示“深情”的成语。6、全班互相评价,看谁收集的成语最好。(三)、阅读平台巴金爷爷给家乡孩子的信

37、。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巴金爷爷给家乡孩子的信,要求读得通顺、连贯。2、作者在这封信里告诉我们什么?3、自读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4、你喜欢巴金爷爷和他写的信吗?说说你的原因。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吗?(四)、作业设计1、写一写你读完巴金爷爷给家乡孩子的信心里想说的话。2、收集并背诵表示“深情”的成语。预习作业:1、预习“能说会道”,读清要求,根据要求自己在家里说一说,练一练。2、预习“笔下生辉”,看清要求,思考素材。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语文大课堂爱心小组在行动。二、教具准备爱心小组活动方案三、教

38、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1、背诵并听写文中表示“深情”的成语。2、同桌互相批改,教师反馈学生听写情况。(二)、语文大课堂爱心小组在行动1、学生读题目的要求。2、展示学生自己制定的方案,并先在本组内进行交流、修改、推选出发言代表。3、各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发言,各个小组进行评价:是否讲的清楚明了,是否语句通顺,是否达到本次练习的要求。具体要求如下:走进家庭、校园,想想我们能奉献什么?制定献爱心计划,然后开展献爱心活动。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在参加献爱心活动的体会。全班评一评,哪些小组开展的最好。给关心我们的长辈们写一封感谢信,寄给他们,感谢的内容要写清楚。4、学生组织活动,教师适时指导、帮助。(三)

39、、写一封感谢信1、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2、反馈思考情况:写一封感谢信给关爱我们的长辈。把感谢信读给他们听,或是寄给他们看。要写清楚你感谢他们什么?为什么要感谢?3、学生写感谢信,教师随堂指导。(四)、作业设计1、给父母或是老师写一封感谢信。2、为你身边的亲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反思:  21、放飞蜻蜓一、知识与技能认读会认字,掌握会写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通过拼读、练习、书空、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词语。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达到

40、加深理解课文的目的。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激发学生保护益虫、保护地球的思想感情。二、重难点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2、分角色朗读课文。三、课时安排:两课时预习作业:1、圈生字,读准字音,查资料组词。2、读熟课文,达到通顺,流利,划分自然段,思考全文的内容。3、课外收集有关陶行知先生和蜻蜓的相关资料。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2、理解“池塘、慈爱、调整、七嘴八舌”等词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二、教具准备蜻蜓的图片,生字卡片,幻灯片三

41、、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能不能说说你喜欢他们的原因。2、那么,你知道最像飞机的昆虫是什么吗?3、教师出示蜻蜓课件,学生观察蜻蜓。板书课题:21、放飞蜻蜓学生齐读课题,质疑课题。过渡:蜻蜓是一种美丽的小昆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跟蜻蜓有关的文章,相信大家学过后对蜻蜓会有更深刻的了解。(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1、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2、提出自学要求:轻声读课文,标出本课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借助拼音读生字,查字典,理解生字、生词。课文主要是写什么事情?你读懂了什么?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用横线标出。(三)、检查预习情况1、指

42、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2、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3、幻灯出示本课生字。翘舌音:整  商后鼻音:蜻  蜓  塘  衡  整  商前鼻音:蚊其他字:陶  构4、认读生字,并做到口头组词。5、出示文中的词语,并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词语比赛。6、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7、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篇课文讲的是陶行知看到村里的一群孩子在池塘边捉蜻蜓,他知道孩子们喜欢蜻蜓,但又想让孩子们把

43、蜻蜓放了,于是他就亲切地告诉孩子们有关蜻蜓的常识,让孩子们知道蜻蜓是益虫,最后,孩子们把捉到的蜻蜓放飞的事。(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2、各个小组在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3、各个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意思。4、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5、给课文分结构段。第一段(1-6):写了陶行知告诉捉蜻蜓的孩子们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第二段(7-10):写了陶行知告诉孩子们蜻蜓的有关知识。第三段(11):写了陶行知让孩子们放飞蜻蜓。(五)小结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回去后观察蜻蜓标本,了解它的构

44、造。(六)、作业设计1、书写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预习作业:1、熟读课文,思考并回答课后习题。2、针对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方式,说说你的体会。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内容。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陶行知关心下一代的用心。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说说发现或启发。二、教具准备课件、课文中的插图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1、听写本课生字和词语。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二)、学习课文第一段1、全班齐读课文第一段。2、你读懂了什么?3、反馈学习情况。4、

45、你们知道,为什么陶行知不自己马上告诉他们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呢?5、那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三)、学习课文第二段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段: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3、学生自主学习本段。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四)、学习第三段1、指名朗读课文第三段: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3、学生自主学习本段。4、你知道他为什么要用商量的口吻对孩子们说呢?5、为什么不用命令或直接叫孩子们把蜻蜓放了呢?因为如果直接叫孩子们把蜻蜓放飞,即使孩子放飞了蜻蜓,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把蜻蜓放飞,下次还要捉它们,跟孩子们讲了这么多的道理,让他么知道蜻蜓是

46、吃害虫的有益昆虫。(五)、分角色朗读课文1、男女生分别扮演一个角色。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六)、总结全文1、指名学生说一说本文的主要内容。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3、谈谈你今后在保护动植物方面要怎样做?(七)作业设计1、跟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收集有关蜻蜓的资料和图片。板书设计:                      21、放飞蜻蜓&#

47、160;                     教育        捉             陶行知孩子们说蜻蜓保护益虫    

48、0;                             放 教学反思:   22、在金色的海滩上一、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认读生字,掌握会写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中“画家的心情为什么久久不能平静?”这句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2

49、、过程与方法通过拼读、练习、口头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词语。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达到加深理解课文的目的。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画家的心情为什么久久不能平静?”的含义。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教育学生要学习小姑娘那样信守承诺、拾金不昧的精神品质。二、重难点1、学习课文,体会“画家的心情为什么久久不能平静?”的含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三、课时安排:两课时预习作业:1、圈出生字,读准字音,组词。2、读通课文,划分自然段。3、查找资料,理解难懂的字、词。4、思考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扫清文字障

50、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2、理解“一望无际、焦急、羡慕、笑嘻嘻”等词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二、教具准备海边沙滩的图片,生字卡片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么,能不能说说你喜欢大海的原因呢?2、那么,你知道海边的陆地叫什么吗?(海滩)3、教师出示海滩课件。4、板书课题:22、在金色的海滩上5、学生齐读课题,质疑课题。6、过渡:在这片金色的海滩山个,究竟发生了哪些事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1、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2、提出自学要求:轻声读课文,标出本课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借助拼音读生字,查字典,理解生字、生词

51、。课文主要是写什么事情?你读懂了什么?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用“”标出。(三)、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3、幻灯出示本课生字:翘舌音:拾  傻平舌音:塑后鼻音:胸前鼻音:羡  检其他字:碧  沫  堆  辣  搁  搂  夺  慕  漏4、指名认读生字,并做到口头组词。5、出示课文中的词语,并指名读词语,进行各种练习。6、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印象最深的句子,

52、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7、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篇课文讲的是在海滩上,画家让小姑娘帮他看东西,而画家去给小姑娘拾贝壳。时间过了很久,但是小姑娘非常守诺言,一直等到画家回来。后来当画家要把美丽的贝壳送给她时,小姑娘却不随便接受别人的东西;当画家想办法把贝壳“给”她时,惊喜地发现这是一个拾金不昧的小姑娘的事情。(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2、各个小组在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3、反馈学习情况。4、各个险阻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意思。5、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堕落或喜欢的语句。6、给课文分结构段:第一段(1-5

53、):写了画家让小姑娘看东西,他到礁石那边为小姑娘拾贝壳。第二段(6-7):写了太眼个越升越高,小姑娘眼睛里露出焦急的神情。第三段(8-12):写了老伯伯让小姑娘先走,但是小姑娘一定要等画家回来。第四段(13-19):写了当画家回来时,小姑娘拒绝接受画家的贝壳,并且把拾到的贝壳交还给画家。第五段(20):写了画家望着小姑娘的背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五)、学习课文第一段1、全班齐读课文第一段2、你读懂了什么?3、反馈学习情况。4、你们知道,画家叔叔是怎样达到远处的礁石呢?游泳5、此时,小姑娘的心情怎样?画家的心情怎样?(六)、小结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那么,接下来画家和小姑娘之间会发

54、生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这篇课文。(七)作业设计1、书写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预习作业:1、熟读课文,思考并解决课后习题。2、勾画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语句,写出你感动的原因。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内容。2、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达到加深理解课文的目的。3、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画家的心情为什么久久不能平静?”的含义。4、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课文1、听写本课生字和词语。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过渡:画家叔叔游到礁石那边为小姑

55、娘拾贝壳,那么他拾到贝壳了吗,贝壳漂亮吗?我们接着来学习这篇课文。(二)、初读感知,发现“美”1、课件除数海滩图大家说说,这金色的海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2、还有比这画面更美的,是什么呢?赶快打开书,大声地读读课文吧!3、指导读句子。那儿的贝壳更好看,你帮我看着东西,我去捡,好不好?一位青年滑稽背着画夹到海滩上。4、同桌互读课文,想想:课文除了能让你感受海滩美,还能感受到哪些美?汇报交流海水美,贝壳美,小姑娘美。(三)、品读句段,感受“美”1、海水美哪些句子能让我们感受到海水美?(课件出示海水图)指导朗读“碧蓝的海水一望无际,海浪激起的泡沫像一堆堆白雪”。2、贝壳美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贝壳美

56、丽的?指导朗读“美丽的贝壳映着阳光,更加灿烂夺目。小姑娘羡慕极了,情不自禁地说:啊,真好看!”(课件出示美丽的贝壳)看到这么美的贝壳,你们想说什么?小姑娘和你们一样喜欢这些贝壳,带着你们的感受练习读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3、小姑娘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找出最能表现小姑娘美的句子或最使你感动的句子画下来,带着你的感受多读几遍。与小组伙伴交流自己画的句子及自己读后的感受。全班交流,指导朗读,体会小姑娘诚实守信,认真负责:“太阳越升越高,姑娘的额头上沁出了细细的汗珠,眼睛里露出焦急的神情。”“一个好心肠的老伯伯走过来问小姑娘:孩子,你在等谁呀?小姑娘说:一个画画的叔叔,我给他看着衣服哩。老伯

57、伯说:傻孩子,火热的太阳会把你晒坏的。你回家吧,东西搁在这儿,我给你看着。小姑娘摇了摇头,说:我答应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来。”“小姑娘站起来,把画家的画夹和衣服紧紧地搂在胸前,一步步往后退,眼睛直望着礁石那边。”“小姑娘摇摇头,对画家说:我不要,老师说了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我要回家吃饭了。”“小姑娘多么喜欢贝壳呀,画家希望她能悄悄地捡起来。没想到小姑娘把他喊住了:叔叔,你的贝壳掉了!她弯下腰,把一颗颗贝壳捡了起来,还给了画家。”“画家望着小姑娘远去的背影,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四)总结升华,体验“美”1、此时,画家的胸中涌动着千言万语,谁来帮他说一说?2、此时此刻,你们也一定有许多的话想对小姑

58、娘说吧?3、课文学到这儿,你们读课题中的“金色”是不是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不仅指海滩的颜色,更是指小姑娘金子般纯洁善良的心)4、在金色的沙滩上,真是景美人更美。带着你们的感受再读读课题吧!(五)板书设计:                     22、在金色的海滩上          &

59、#160;    看到          信守诺言         画家小姑娘  纯朴可爱     品质                &#

60、160;            不贪便宜 教学反思:      23、和时间赛跑一、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认读会认字,掌握会写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初步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2、过程与方法通过拼读、练习、口头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词语。通过分角色朗读

61、课文,达到加深理解课文的目的。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时间的意义,初步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教学,教育学生体会时间的意义,初步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二、重难点1、教育学生体会时间的意义。2、有初步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3、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三、课时安排:两课时预习作业:1、勾画生字,读准字音,组词。2、读熟课文,划分自然段,思考全文主要内容。3、说说自己读懂的部分。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2、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62、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时间的意义。5、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二、教具准备1、课文挂图,投影片。2、学生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式引入1、你们都参加过什么体育活动?2、其中赛跑我们班谁最快呀?(请这位同学起立)大家都说你跑得快,老师想请你跑回昨天,你能做到吗?3、为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3课。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2、小组合作,自学生字词。3、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4、通过查找工具书、跟同学讨论等方式理解新词。5、读通课文。(三)、检查自学1、让学生当小老师,交

63、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师知道书写。2、学生自由选择文段参加班内的朗读,师检查朗读情况。3、请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内容?还有哪些不懂的呢?(四)、学习课文(1-7)自然段1、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2、哪些地方给了你这些感受?找出来读一读。“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3、根据学生的回答及质疑问难,重点解决课后的两个句子:“昨天过去了,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也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4、可引导学生通过查找工具书帮助理解。“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这句话是理解的难点,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讨论、交流,

64、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理解、体会。5、抓父亲的话理解这句话。默读父亲的话。结合生活施加,小组讨论交流理解父亲的话。(引导理解:昨天过去了,就再也回不到昨天;小孩长大了,就再也回不到童年;人死了,就不能复生。就是“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的意思)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段,引导学生评价他人的朗读情况。7、从“我”的生活体验理解这句话。读“我”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理解“我”的看法:看到太眼个下山,知道一天就这么过完了,看到鸟儿飞到天空,想到明天即使飞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我”真切的感受到了时间一去不复返。8、出示父母或自己小时候的照片,计算一下自己的年龄,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从中感受到“时间一去不复返。”9、同学互相推荐鼓励,有感情地朗读“我”的生活体验。(五)、小结1、让学生说学习后的收获。2、交流收集到的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六)、作业设计1、书写生字词。2、当一名记者,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