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国论练习题A.B.C.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弊在赂秦(lu ) 思厥先祖父(ju ) 抱薪救火(x 霜露(b 如弃草可(ji e 胜负之数(sh。燕赵之君(y cn)洎牧以谗诛(j i)倘与秦相较(tn)D.2.为国者(w 革灭殆尽(d 日削月割(xu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赂者以赂者丧秦以攻取之外B.奉弥繁,侵之愈急C.小则获邑,大则得城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D.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惜其用武而不能终3 .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至于颠覆,理周宜然 B .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C.下而从六国
2、破亡之故事D.如弃草芥4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能守其土,义不赂秦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C.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日削月割,以趋于亡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 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3、;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周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完:保全B.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厌:通“橙”,满足C.六国破灭,非短小利兵:士兵D.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率:全都,一概7 .下列各组
4、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六国破灭,非.兵不利B.岩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C.此言得之D.不赂者以赂者丧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洎牧场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8 .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国用攻战获取土地之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得到邑镇,大的就得到城市8 .诸侯送给秦国土地越多,秦国侵略诸侯就越急迫。所以不用作战,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已经 确定了。C.后来秦国第二次攻打赵国,李牧连连退却。D.如果六国用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的奇才
5、,合力向 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也不能咽下咽喉去。9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译文: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译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 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 计,始迩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 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6、,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 ,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A.终继五国迁灭迁灭:灭亡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加速C.汨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洎:等到 D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劫:胁迫,挟持11下列句子,是转折关系的一项是()A.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B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C.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D.向使三国各爱
7、其地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12对上述文字的理解,不 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齐国的失败是因为“盖失强援”。B.作者中明了燕赵“用兵之效”而“用武不终”的后果。C.作者总结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贿赂秦国。D.作者假设齐、燕、赵“反其道而行之”,灭亡与否就无法估计了。1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A.以事秦之心礼 天下之奇才礼:以礼相待 B .能守其土,义 不赂秦 义:道义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诚:实在 D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当:同“倘”,如果14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至丹以荆卿为计洎牧以谗诛B.赵尝五战于秦 其势弱于秦C
8、.斯用兵之效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15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火B.后秦击赵者冉.C.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D.刺客不行,良将犹在16下列说法,不 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作者对燕、赵两国,有赞扬,有批评。赞扬“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批评燕用刺客计,赵 错杀良将。B.作者批评的燕、赵失误的计策并不是此两国破亡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C “呜呼”和“悲夫”两语在文中各领出一层意思。其结果之惨。,惜其有良策而不用; “悲夫” ,哀D.文末的“天下之大”是指六国诸侯的联合力量
9、,如果他们不赂秦,就可以战而胜之,避免 相继灭亡的命运。17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与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B.举霜露,斩荆棘C. &嬴而不助五国也D.豺牧以谗诛贝&(1 0 :贿赂,指向秦割地求和暴(p 0 :暴露,意思是冒着与(y 0 :结交,亲附洎(j ):及,等到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始速 祸焉不速 之客当 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料大王士卒足以当 项王乎至丹以荆卿为计C. 诸生无能出奇计D.此言得 之得 道多助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至丹以 荆卿为计洎牧以 谗诛A.两个“以词性相同,意义不同BC.两个“以词性不同,意
10、义相同D20 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后秦击赵者再,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B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D两个“以”词性相同,意义也相同两个“以”词性不同,意义也不同李牧连却之”中的 “却” 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 之能面 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A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 百倍。B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是又在六国下矣。C.至于颠覆,理周亦然。D.盖失强援,不能独完。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 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
11、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 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 三胜。后秦击赵者再 ,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 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积威之所劫哉!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2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A.后秦击赵者冉.,李牧连却之 冉:两次 B 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招致
12、 D 2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始 有远略,能守其土始:起初向使三国各爱 其地 爱:吝惜()斯用兵之效也A. 其闻道也 固先乎吾二败而 三胜其称文小而 其指极大翻译练习1 然则诸候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2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3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4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5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向使三国各爱其 地其 皆出于此乎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夫夷以 近,则游者众六国论参考答案1.C 2.D 3.D
13、4.B 5.A 6.C 7.D 8.C 9.略 10.B 11.C 12.C13解析:选B。义:名词用作动词,坚持正义。14解析:选D。都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去除 A.用,介词;因为,介词。B.跟、同、和, 介词;比,介词。C.助词,相当于“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5解析:选C。存亡:都是存在与灭亡的意思。 A.故事:文中的意思是“旧事”,现代汉 语常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描述对象的事件,具有连贯性,富有吸引力,能感染人”。 B. 再:文中的意思是“两次”,现在是“下一次” “第二次”。D.不行:文中意思是“不去”,现代汉语 意思是“不可以,不中用,不好”。16解析:选D。文中“天
14、下之大”指北宋王朝。17解析:选C。“与读y u o18解析:选C。都是“打算、策略”的意思。A.招致;邀请。B.同“倘”,如果;抵挡。D. 适宜,得当;得到。19解析:选A都是介词,是“用”,是“因”。20解析:选C。例句中的“却”为使动用法,使退却。C项中“阙”也为使动用法,使侵损。21解析:选D。强援:都是指弓S有力的支持。A项,“其实”,今义指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 上文,多含转折义) ;古义指它的实际情况。B 项, “故事” ,今义指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古义指旧事、成例。C项,“至于,今义是连词;古义是“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
15、,相当于以致,以至于”。22解析:选Do爱,爱惜。23解析:选Bo均表并列。A项,判断句的标志词/用在句中,表停顿。C项, 代词,他们的/副词,恐怕。D项,连词,以致/连词,表并列,并且。24 翻译:1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译:秦国在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市。2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译:想到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3 .然则诸候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译: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4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译: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5 .较秦之所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方程的应用-销售问题及变化率问题(小升初衔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项目管理与建设法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运输与保险》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宋元文学经典研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工程大学《生态学实验设计与数据挖掘》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治职业技术学院《深度学习算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铜川职业技术学院《数据结构及其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音乐学院《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雇工砍树合同范本
- 化工原理陈敏恒课件
- 新概念英语青少版入门 A-Unit-1课件(共98张)
- 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入会申请表
- 广西易多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池化工厂绿色节能生产升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英语第二学期期末练习(初三中考二模)试卷讲评-客观题
- (完整版)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
- 中国古典文献-第七章-文献目录
- 学前教育大专毕业论文3000字
- 注塑领班简历样板
- 骨骼肌-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
- 儿童财商养成教育讲座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