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作业题_第1页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_第2页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_第3页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_第4页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业生态学作业题(一)一、名词解释1 .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2 .农业生态系统是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社会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3 .邻接效应当种群的密度增加时,在邻接的个体之间所出现的相互影响称为邻接效应。4 .群落演替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出现了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发展变化过程。5 .生态位是生物物种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出的对环境综合适应的特征,即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和生

2、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地位。6 .人工辅助能人类为防止农业生态系统向自然生态系统演化,提高农业生物种群的生产力,减少消耗,人为地向系统加入的那一部分能量。7 .总初级生产力包括呼吸消耗在内的光合作用总速率,Pg=Pn+R。8 .生物小循环环境中的元素经生物体吸收,在生态系统中被多层次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再为生产者吸收、利用。9 .社会资源指通过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创造出来的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的人工资源,如劳力、畜力、农机具、信息等。10 .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家畜饲料添加剂的农业生产体系。有机农业在可能范围内尽量依靠作物轮作、作物秸秆、家畜粪肥、豆

3、类作物、绿肥、有机废物、含有矿物质养分的岩石和机械耕作,以保持土壤肥力和耕性,尽可能用生物防治抑制病虫和杂草的危害。二、单选题1.1865年,(A)将两个词合并构成Oikologie(生态学)一词。A.勒特B.海克尔C.坦斯列D.奥德姆2 .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能量沿着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流动。A.往复B.单向C.多向D.反向3 .农田中的农作物属于(B)类型。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集群分布D.自由分布4 .一块农田、一片草地或一片森林都可以组成一个(B)。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景观5 .各种作物对病、虫具有不同抗性的品种群,可看作不同的(B)。A.生态型B.生

4、物生态型C.气候生态型D.土壤生态型6 .“水稻蝗虫青蛙”属于(A)食物链。A.捕食B.腐食C.寄生D.混合7 .工业辅助能也称为无机能、商业能,或(D)。A.辐射能B.生化能C.化学能D.化石能8 .约占地球总水量的(D)%,才真正是陆地或淡水生物的主要水源。A.10B.5C.1D.0.759 .人力资源属于(D)。A.可存留资源B.不可更新资源C.自然资源D.社会资源10 .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C)。A.生物对策B.环境对策C.生态对策D.进化对策三、多选题1 .生态学研究逐步由(ABC)、()与()生态,最终走向生态系统生态。A.个体B.种群C.群落D.景观2 .生态系统的

5、功能有(ABC)。A.能量流动B.物质循环C.信息传递D.价值传递3 .种群的基本特征包括种群的(ABC)特征。A.空间分布B.数量C.遗传D.质量4 .每个群落都由一定的(ABC)种群组成。A.植物B.动物C.微生物D.生物5 .环境与生物关系的基本规律有(BC)。A.最大因子定律B.最小因子定律C.耐受性定律D.热力学定律6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有(ABC)几种表现形式。A.日光能B.生物化学能C.热能D.动能7 .初级生产力可以分为(AB)。A.总初级生产力B.净初级生产力C.次级生产力D.群落净生产力8 .生态系统包含着许多种生命所必需的无机和有机物质,这些必需的物质包括(ABC)。A

6、.能量元素B.大量元素C.微量元素D.有毒物质9 .根据生物经济平衡规律,生物种群的数量可通过(BD)来控制。A.资源开发能力B.单位开发能力成本C.环境容纳量D.单位收获物价格10 .现代农业的负效应有(ABCD)。A.能源过度消耗B.水资源紧缺C.生产成本增加D.污染加剧四、填空题1 .生态学按性质划分为(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2 .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组成部分功能之和的特性又叫系统的(整合特性)。3 .(密度)是种群内部自动调节的基础。4 .(种类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5 .生活型着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划分,是种以上的分类单位。6 .除去呼吸消耗以后绿色植物真实积累下来的

7、能量或干物质量即为(净初级生产力)。7 .碳和二氧化碳的储存库分别是(岩石圈、大气圈)。8 .根据农业资源的整体性,应进行(.综合9 .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自然生态系统(低10 .合理投入并注重生产要素的现代组合是(五、简述题1.什么是系统?系统有何特征?系统是指由相互依赖的若干组分结合在一起,体。)利用。).我国生态)农业的特点。能完成特定功能,并朝特定目标发展的有机整系统的基本特征:(1)的结构特点:系统的边界,系统的层次,系统组分的量比关系,系统组分的空间关系。(2)系统的功能特点:系统的整合效应2 .在农业生产中如何应用种群间的相互关系?(1)立人工混交林,林粮间作,农作物间套种(2

8、)稻田养鱼、养萍,稻鱼、稻萍混作(3)蜜蜂与虫媒授粉作物的互利作用(4)生物防治病虫害及杂草3 .举例说明次生演替的过程。如森林的采伐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以云杉林采伐为例,次生演替包括:(1)采伐迹地阶段(2)阔叶树种阶段(3)云杉定居阶段(4)云杉恢复阶段。4 .生物群落的结构有哪些?请举例说明。(1)垂直结构:在完全发育了的森林群落中,成层现象十分明显,地上部分通常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等4个基本结构层次。(2)水平结构:在森林群落中,林下阴暗地点有一些植物种类形成小型的组合,而在林下较明亮的地点则是另外一些植物种类形成的组合。(3)时间结构:温带地区四季分明,春季草原一片嫩

9、绿;入夏后草原的色彩更加复杂;秋季以黄绿色为主;秋季以后,草原群落出现了枯黄色而向冬季季相过渡。5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1)生态因子作用的综合性(2)生态因子作用的同等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3)生态因子作用的主导性生态因子作用的直接性和间接性(5)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6 .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分析的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和系统边界(2)确定系统的主要成分及相互关系(3)确定各组分、各项输入和输出的数量(4)将各种流量转换成能流量(5)绘出能流图(6)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7)从能量角度对所研究的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六、论述题论述自然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在水、碳、氮、磷循环中的异同。自然生态系统

10、和农业生态系统分别建立在物质循环、物质流动的基础上;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均分为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两部分,而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主要以生物小循环为主;其中水、碳、氮属于气相型循环,磷属于沉积型循环。农业生态系统:(1)水(2)碳(3)氮(4)磷农业生态学作业题(二)一、名词解释1 .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是以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及其调控机制和平衡发展规律的一门应用技术学科。2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结构及完成一定功能的综合体。3 .生态对策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生态对策。4

11、 .生物群落生存于特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5 .生活型不同种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培育环境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后形成的,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6 .初级生产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光能并转化为储存在植物有机体中的化学潜能的过程。7 .耗散结构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态的非平衡状态下,系统可能出现的一种稳定的有序结构。8 .地质大循环物质或元素经生物体的吸收作用,从环境进入生物有机体内,生物有机体再以死体、残体或排泄物形式将物质或元素返回环境,进入大气、水、岩石、土壤和生物五大自然圈层的循环。9 .生物经济平衡规

12、律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以公共资源形式存在的生物种群数量会稳定在一个水平上,在这个水平上对其进行开发利用的收益恰好等于其成本。这种经济与生物的双重平衡关系叫生物经济平衡规律。10 .生态农业应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把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农业技术精华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的一种现代化农业体系。二、单选题1.1866年,(B)第一次正式提出生态学的概念。A.勒特B.海克尔C.坦斯列D.奥德姆2 .在演替过程中农业生态系统处于(A)时期。A.未成熟B.成熟C.演替D.顶极3 .自然界中蒲公英的分布属于(A)。A.随机型B.均匀型C.成群型D.概率型4 .生物群落的结构被称之

13、为(D)。A.形态结构B.生态结构C.营养结构D.松散结构5 .水稻品种中的不同光温生态型以及耐热性,抗寒性和抗旱性等属于不同的(C)。A.生态型B.生物生态型C.气候生态型D.土壤生态型6 .“稻草-牛(牛粪)-蚯蚓-鸡(鸡粪)-猪(猪粪)-鱼”属于(D)食物链。A.捕食B.腐食C.寄生D.混合7 .(B)又分为生物辅助能和工业辅助能。A.自然辅助能B.人工辅助能C.有机能D.无机能8 .生物体从环境中吸收的有毒物质可随食物链在生物体内(D)。A.减少B.转化C.分解D.积累9 .根据农业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应(B)利用。A.综合B.经济C.合理D.有效10 .人力资源属于(B)。A.自然资源

14、B.社会资源C.不可更新资源D.可存留性资源三、多选题(20分)1.1942年,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提出(AB)理论。A.食物链B.生态金字塔C.生态学D.生态系统2 .生态系统的结构有(ABCD)。A.物种结构B.时间结构C.空间结构D.营养结构3 .种群的数量变化取决于(AB)的对比关系。A.出生率B.死亡率C.增长率D.生态效率4 .种群的空间动态包括(ABC)。A.个体对空间的需要B.空间结构C.个体对空间的利用方式D.空间分布特征5 .群落的结构主要有(ABCD)。A.水平结构B.时间结构C.垂直结构D.营养结构6 .在生态系统中存在着(CD)因子之分。A.环境B.生物C.生存D.生态

15、7 .(AC)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能源。A.太阳能B.辅助能C.人工辅助能D.自然辅助能8 .从整个生物圈的观点出发,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CD)。A.地质大循环B.生物小循环C.气相型循环D.沉积循环型9 .农业资源按其来源可分为(CD)。A.可更新资源B.不可更新资源C.自然资源D.社会资源10 .中国生态农业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BCD)。A.整体B.协调C.循环D.再生四、填空题1 .(农业生态系统)为介于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典型代表。2 .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变化比自然生态系统(简单)。3 .在特定的环境中对于同一种群来说,生态密度常(大)于粗密度。4 .生物群落对其居住环

16、境产生重大影响,形成(群落环境)。5 .生态型是分类学上(种)以下的分类单位。6 .包括呼吸消耗在内的光合作用总速率为(总初级生产力)。7 .物质的(循环效率)是衡量生态系统功能强弱的重要标志。8 .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75)%,才真正是陆地或淡水生物的主要水源。9 .农业生态系统内部养分的库存量、流量(大),周转快。10 .农业生态系统比同一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光能利用率。五、简述题1 .农业生态系统由哪些组分构成?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也包括生物(大田作物、果树、蔬菜、林木、农田杂草等生产者,家畜、家禽、养殖水产类、昆虫、经济动物、人等消费者,农业微生物等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

17、(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两大部分。其生物是以人类驯化的农业生物为主,环境也包括了人工改造的环境部分。2 .种群波动的主要原因与调节方式有哪些?种群波动的主要原因:非密度制约、密度制约;种群波动的调节方式:密度调节、非密度调节、种内自动调节3 .控制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3)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4)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5)人类的活动4 .生物因素作用的一般特征。(1)生物因素对某个物种的影响只涉及到种群中某些个体。(2)其对生物种群影响的程度与种群的密度有关。(3)生物因素之间关系复杂。(4)生物因素一般仅直接涉及到两个物种。5

18、.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特点。农业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除与自然生态系统存在相同的过程外,其还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即经光合作用固定的碳量在肥料(秸杆还田)、饲料(过腹还田)、燃料间存在矛盾,由于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产生温室效应等。6 .人工辅助能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人工辅助能的作用分为两方面:正作用:(1)提高太阳能转化效率(2)引进新物种,开发生态位(3)调控食物链进行多级生产(4)控制生态、经济平衡负作用:(1)成环境污染(2)使病虫草抗药性增加、天敌种类和数量的减少(3)破坏土壤结构(4)农产品品质下降(5)生态安全(6)石油类能量的大量消耗及利用效率的降低六、论述题请论述生物与环境间的关

19、系。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间关系的科学。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1)环境影响生物:光、温、水等对生物有影响;(2)生物适应环境:产生生态型、生活型、生境和生态位的划分;(3)生物影响环境:如森林、淡水生物、农田生物等的生态作用。农业生态学作业题(三)一、名词解释1 .系统由相互依赖的若干组分结合在一起,能完成特定功能,并朝特定目标发展的有机整体。2 .水体富营养化随着水中营养物质(N、P肥等)含量的增加,导致水中生物的过量生长,其大量繁殖及其死亡后的分解,降低了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从而形成厌气条件,严重影响水中生物的生存的现象。3 .环境容纳量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限的环境条件下种群所能达到的稳定的最

20、大数量(密度),称为系统对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4 .原生演替从未有过任何生物的裸地上开始的演替。5 .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6 .次级生产指初级生产以外的有机体的生产,即消费者、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的有机物质进行同化作用。7 .辅助能除了太阳辐射能以外的其它一切形式的能量。8 .循环效率生态系统中某一组分的库存物质,一部分或全部流出该组分,但并未离开系统,并最终返回该组分时,循环物质占总输入物质的比例。9 .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内,生物与环境、生物

21、与生物之间相互适应所维持着的一种协调状O10 .生物农业根据生物学原理建立的农业生产体系,靠各种生物学过程维持土壤肥力,使作物营养得到满足,并建立起有效的生物防治杂草和病虫害的体系。二、单选题1 .生态学基础是著名生态学家(D)的著作。A.勒特B.海克尔C.坦斯列D.奥德姆2 .农业生态系统的净生产力(A)自然生态系统。A.高于B.低于C.等于D.不等于3 .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型又称为(B)型增长。A.JB.SC.rD.K4 .多度、盖度、频度等是描述群落中生物种类组成的(A)。A.个体数量指标B.综合数量指标C.物种多样性D.物种丰富性5 .生物群落从演替初期到形成稳定的成熟群落,一般要经历

22、先锋期、过渡期和顶级期3个阶段。其中顶级期出现的物种叫(D)。A.先锋种B.过渡种C.演替种D.顶级种6 .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叫(C)。A.环境B.生态因子C.生存因子D.生态环境7 .嫡是一个热力学函数,是对系统或事物(D)的量度A.守恒性B.有序fC.耗散性D.无序性8 .陆地生态系统磷循环的特点是,返回陆地的磷量(D)流入海洋的量。A.大于B.小于C.远大于D.远小于9 .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最适持续收获量应控制在(D)之内。A.k/2B.r/4C.r/2D.rk/410 .除太阳辐射能之外,生态系统接收的其它形式的能量统称为(B)。A.工业辅助能B.辅助能C.自然辅助能D.生物辅助

23、能三、多选题1 .生态学产生之后便出现学派的分化,在植物生态学方面主要有(A.英美B.法瑞C.北欧D.苏联2 .生态系统从物理学角度可分为(ABC)。A.隔离系统B.封闭系统C.开放系统D.孤立系统3 .种群的年龄结构有(ABC)几种类型。A.增长型B.稳定型C.衰退型D.均衡型4 .r-型生物的特点是(AC)。A.繁殖率高B.竞争力强C.个体小D.生活周期长5 .根据生物在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可分为(A.建群种B.优势种C.亚优势种D.附属种6 .(CD)是通过影响直接因子而影响生物的间接因子。A.光照B.温度C.地形D.海拔高度7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对能量(CD)的重要概

24、括。A.守恒B.耗散C.转化效率D.传递方向8 .生物地化循环包括(AB)。ABCD)学派。ABCD)。9 .农业资源按其重复利用程度可分为A.可更新资源B.不可更新资源10 .持续农业的目标有(ABCDA.保证食物供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C.提高资源环境的永续性循环四、填空题1.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AB)。C.自然资源D.社会资源)B.增加农业收入D.扩大农村就业机会和脱贫致富)第一次正式提出生态学的概念。A.地质大循环B.生物小循环C.气相型循环D.沉积型循环2 .为了防止有害物质沿食物链富集而危害人类的健康与生存,而采用食物链(解列)法中断食物链与人类的连接从而减少对人类健康危

25、害。3 .当增长率接近于(零)时,种群数量就保持相对稳定状态。4 .决定群落地下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5 .蝙蝠与大多数卵生鸟类属于同一(生活)型。6 .在农业上用秸秆、粪便生产沼气,用棉籽壳、稻草培育蘑菇等都是(腐食)食物链的作用。7 .水分循环的形式主要是(降水和蒸发)。8 .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上限和下限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9 .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量(低)于自然生态系统。10 .生态农业建设依据的原理主要有(整体效应、生态位、食物链、物质循环与再生、生物种群相生相克、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原理等)五、简述题1 .生态系统有哪些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物种结构、时

26、空结构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2 .什么是生态对策?种群的生态对策有几种类型,请举例说明。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生态对策。生态对策有r对策,如农田中的昆虫、杂草等;k对策,如乔木、大型肉食动物。3 .次生演替的特点。(1)速度(2)趋向(3)经历的阶段4 .在进行农业生态系统设计时应依据生态位原理,请举例说明。在进行农业生态系统设计时,种植或养殖物种的组成在分布、形态、生理、营养、年龄、时间、高度等方面,应有适当的差别,使之分别占据相应的生态位,以减少或减缓生物种间的竞争。举例5 .农业生态系统水分循环的特点。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分循环除与自然生态系

27、统存在相同的过程外,其还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即存在人工的灌水和排水过程,而且人类对水分循环的过程有较大影响并产生相应的问题。6 .农业生态系统中主要的能流途径有哪些?(1) 一条路径(主路径):能量沿捕食食物链流动(2)第二条路径:能量沿腐食食物链流动(3)第三条路径:呼吸作用(4)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除了太阳辐射能之外,还有大量的辅助能量的投入。六、论述题论述国内外持续农业的主要模式及其关键技术。1 .国内外持续农业的主要模式:(1)美国的“低投入持续农业”和“高效率持续农业”(2)德国的综合农业(3)日本的“环保型持续农业”(4)印度的持续农业发展(5)中国的“集约持续农业”2 .持续

28、农业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动植物高产、优质生产技术(2)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3)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技术(4)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技术(5)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与污染控制技术(6)生态环境建设与综合治理技术(7)食品安全生产及监测技术(8)农业高新技术农业生态学作业题(四)一、名词解释1 .生态因子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叫生态因子。2 .内禀增长率在环境条件无限制作用时,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最大相对增殖速度,其单位为时间的倒数。3 .辅助能除了太阳辐射能以外的其它一切形式的能量。4 .生物地化循环地球上的各种化学元素和营养物质在自然动力和生命动力的作用下,在不同层

29、次的生态系统内,乃至整个生物圈里,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到环境,不断地进行流动和循环,就构成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5 .生境某一生物种群或生物群落,由于生态环境的约束,只能在某一特定区域中生存,则把该区域称为该生物种群或生物群落的生境。6 .生态金字塔由于能量每经过一个营养级时都迅速地减少,所以当营养级由低到高,其生物的个体数目、生物量和所含能量就会呈现塔形分布,称为生态金字塔。7 .净初级生产力除去呼吸消耗以后绿色植物真实积累下来的能量或干物质量,Pn=Pg-R。8 .群落交错区两个或多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域。9 .温室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地面的长波辐射有较

30、好的吸收性,对太阳辐射有高度的透过性,把这部分光波辐射的能量吸收(集聚)在大气层中,使大气温度升高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10 .农业资源在一定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下,人类农业活动所依赖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构成农业资源。二、单选题11 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D)首次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A.勒特B.海克尔C.奥德姆D.坦斯列2 .人类为了扩大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常采用食物链(A)来改造营养结构。A.加环B.解列C.浓缩D.放大3 .种群的指数增长型又称为(A)型增长。A.JB.SC.rD.K4 .(B)的个体数量并不一定多,但决定整个群落的内部构造和特殊环境。A.优势种B.建群种C

31、.亚优势种D.附属种5 .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叫(C)。A.环境B.生态因子C.生存因子D.生态环境6 .水稻和陆稻主要是由于土壤水分条件不同而分化形成的(D)。A.生态型B.生物生态型C.气候生态型D.土壤生态型7 .海洋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鱼”是一条(A)食物链。A.捕食B.腐食C.寄生D.混合8 .碳、氢、氧、氮、磷等称为生命所需的(D)元素。A.大量B.微量C.营养D.能量9 .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最适开发能力应控制在(C)之内。A.k/2B.r/4C.r/2D.rk/410 .(C)是指“在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调整技术和体制变化的方向,以确保和满足当前及今后人类的

32、需求;保护土地、水和动植物种质资源,防止环境退化,技术适当,经济可行而且社会能够接受。”A.有机农业B.生态农业C.持续农业D.自然农业三、多选题1 .现代生态学在研究层次上向(AB)方向发展。A.宏观B.微观C.两极D.多级2 .根据生态学原理,人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包括(AB)。A.消费者B.管理者C.分解者D.生产者3 .种群的正相互作用类型有(ABC)。A.互利共生B.偏利共生C.原始协作D.化感作用4 .符合逻辑斯谛增长型生物的增长主要受(ABCD)所影响。A.内禀增长率B.环境容纳量C.时间D.初始种群数量5 .生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AB)几种类型。A.内因演替B.外因演替

33、C.原生演替D.次生演替6 .与海豚、鲸等哺乳动物属于同一生活型的有(BCD)。A.蝙蝠B.海象C.海狮D.鱼类7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有(CD)。A.往复B.循环C.单向D.不可逆8 .下列(AC)元素属于气态型循环。A.碳B.磷C.氧D.硫9 .人力资源属于(ABD)。A.不可存留资源B.可更新资源C.自然资源D.社会资源10 .农业生产的持续性包括(ABC)。A.资源环境持续性B.经济持续性C.社会持续性D.生态持续性四、填空题1 .生态学按研究对象的生境划分为(海洋生态学)和陆地生态学。2 .农业生态系统的(3 .空间结构)常分为水平结构与垂直结构。4 .种群的年龄结构常用(年龄金

34、字塔)表示。5 .生物群落从演替初期到形成稳定的成熟群落,一般要经历先锋期、过渡期和顶级期3个阶段,每个阶段出现的物种分别是(先锋种、过渡种(演替种)、顶级种)。6 .太阳光谱中红外线的主要作用是形成生物生存的(热量)环境。7 .在水分循环中,海洋生态系统的降水量(小于)蒸发量。8 .氮素和氮气的主要贮存库分别是(岩石圈、大气圈)9 .根据生物经济平衡规律,生物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可达到(K/2)。10 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程度(高)于自然生态系统。11 .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原理是(我国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之一。五、简述题1 .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哪些组分?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35、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结构及完成一定功能的综合体。生态系统由生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环境(无机元素和化合物、有机物、气候条件)两部分组成。2 .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基本特征包括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均匀型、随机型、成群型分布)(1分卜种群数量特征(种群大小、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迁入和迁出)(3分)、种群的遗传特征及邻接效应(1分)。3 .群落中生物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指标有哪些?(1)种的个体数量指标:多度、密度、盖度、频度、高度、体积、重量(2)种的综合数量指标:优势度、重要值、综合优势比(3)物种多样性指标:香农-威纳指数、辛

36、普森指数4 .演替过程中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变化特点。(1)群落的能流特征(2)群落发展与物质循环(3)落的营养结构(4)落结构和物种组成(5)群落的稳定性5 .农田生物的生态作用。(1)对土壤肥力的影响(2)对水土保才I的影响(3)对农田小气候的影响(4)对净化环境的作用6 .农业生态系统氮循环的特点。农业生态系统的氮循环除与自然生态系统存在相同的过程外,其还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即受人类活动影响氮素来源以化学固氮为主,存在三方面的损失,并产生水体富营养化等负效应。六、论述题论述自然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在能量流动上的异同。(1)能量来源(2)能流路径(3)食物链类型(4)生产力特点(5)能流特

37、征农业生态学作业题(五)一、名词解释1 .环境作用于生物个体或群体的外界条件的总和。2 .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或有机体)的集合体。3 .边缘效应由于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使得毗邻群落的生物可能聚集在这一生境重叠的交错区域中,不但增大了交错区中物种的多样性和种群密度,而且增大了某些生物种的活动强度和生产力,这一现象称为边缘效应。4 .生物浓缩也称为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体从环境中吸收微量农药,并在生物体内积累的现象。5 .生态幅生物耐受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称之为生态幅。6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来源于植物的食物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

38、联系起来,这种生物成员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称为食物链。7 .生态效率:在食物链环节上能量的各种转化效率。8 .周转率系统达到稳定状态后,某一个组分(库)中的物质在单位时间内所流出的量(Fo)或流入的量(Fi)占库存总量(S)的份额。9 .自然资源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水平下,能够产生生态效益或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或预见未来生存质量的自然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和。10 .持续农业在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调整技术和体制变化的方向,以确保和满足当前及今后人类的需求;保护土地、水和动植物种质资源,防止环境退化,技术适当,经济可行而且社会能够接受。二、单选题11 1942年美国生态学

39、家(A)提出食物链和生态金字塔理论。A.林德曼B.坦斯列C.谢尔福德D.奥德姆2 .自然生态系统属于(D)系统。A.孤立B.封闭C.隔离D.开放3 .农田中的杂草属于(A)分布。A.集群型B.随机型C.分散型D.均匀型4 .(A)个体数量多、盖度大、生活力强,它决定群落的结构和环境的主要特征。A.优势种B.建群种C.亚优势种D.附属种5 .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叫(B)。A.环境B.生态因子C.生存因子D.生态环境6 .每年每平方米(D)的固定量就是初级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指标。A.干物质B.水分C.氮D.碳7 .在水分循环中,陆地生态系统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是(A)。A.降水量蒸发量B.降

40、水量蒸发量C.降水量=蒸发量D.降水量潮I发量8 .(B)元素属于沉积型循环。A.碳B.磷C.氮D.水9 .根据生物经济平衡规律,生物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可达到(A)。A.k/2B.r/4C.r/2D.rk/410 .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分别建立在养分(C)的基础上。A.流动、流动B.流动、循环C.循环、流动D.循环、循环三、多选题1 .现代生态学从纯自然现象研究扩展到(ABC)复合系统的研究。A.自然B.经济C.社会D.人类2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组分包括(ABC)。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还原者3 .K-型生物的特点是(BD)。A.繁殖率高B.竞争力强C.个体小D.生活周期长4 .符合指数增长型生物的增长主要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