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 公输q文学常识1.墨子,名翟,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墨家学派创始人。2.本文选自墨子·公输。墨子一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述墨子言行的辑录。q 字形字音械(xiâ公输盘(bn荆国(jng麋鹿(mí见我于王(xiàn敝舆(bì yú犀兕(x sì鼋鼍(yuán tuó雉兔(zhì鲋鱼(fù牒(diã守圉(yù禽滑厘(g文梓(z长(zhàng木q 文言词语1夫子何命(吩咐,见教2焉为(表疑问语气3为(替,
2、给楚造云梯之械4将以(凭借攻宋5子(夫子,即先生、老师墨子闻之6起(出发、动身于(从鲁7北方有侮(欺侮臣(秦汉以前一般人称呼自己时的谦称者,愿借子(您,对男子的尊称杀之8公输般不说(通“悦”,高兴9请(相当于“愿”,“请允许我”献(奉送十金(先秦二十两为一金10吾义(善良坚持正义固(坚决不杀人11请说(解释之12不可谓智(聪明13不可谓仁(对人亲善、友爱14不可谓忠(忠诚15争而不得(获得,即达到目的16不可谓强(坚强17不可谓知类(明白事理。知,知道、懂得18公输盘服(佩服、信服19然(既然这样,胡(为什么不已(停止乎20吾既已(已经言之王矣21胡不见(引见我于王22舍其文轩(装饰华美的车。
3、文,彩饰;轩,有篷的车23邻有敝舆(破车。敝,破旧;舆,车厢24邻有短褐(粗布衣服25舍其粱肉(好饭好菜26此为何若(怎样的人27此犹(好像文轩之与(同,跟敝舆也28犀(雄性的犀牛兕(雌性的犀牛麋鹿满之29无雉(野鸡兔鲋鱼(像鲫鱼的一种小鱼者也30宋无长(剩余,多余木31臣以(认为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32虽然(虽是这样,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攻下,夺取宋33子墨子解(卸下带为(当作城34以牒(木片为械35九(指多次设攻城之机变(巧妙的方式36子墨子九距(通“拒”,抵抗之37子墨子之守圉(通“御”,抵挡有余38公输盘诎(通“屈”,理屈39吾知所以(用什么方法距之矣40楚王问其故(原因41公
4、输子之意(心意,想法42在宋城上而待楚寇(入侵矣43虽杀臣,不能绝(尽也q 阅读理解1.楚国攻宋的借口是什么?公输盘为楚造云梯。2.墨子去楚国见公输盘的原因是什么?反映了墨子什么思想?劝阻公输盘助楚攻宋。反映了墨子坚持正义、反对战争的思想。(“兼爱”、“非攻” 3.墨子让公输盘帮助自己杀掉仇人的目的是什么?巧设陷阱,诱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4.墨子是怎样劝说公输盘的?抓住“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指出他为楚国造云梯是不智、不仁、不忠、不强、不知类,使公输盘理屈词穷。5.“公输盘服”中的“服”说明了什么?公输盘为什么能“服”?公输盘服”中的“服”说明了墨子论说有理有据,使公输盘无话可说。公
5、输盘之所以能“服”,是因为墨子抓住了要害(“义” ,巧用言辞,据理反驳,使公输盘落入自己所设的陷阱中,使他自我标榜的“义”失去根据,站不住脚。6.表明公输盘不肯为墨子杀人的原因的句子是什么?“吾义固不杀人”。7.墨子在楚王面前,为什么不直接说出攻宋的不义,而诱使楚王说出“必有窃疾矣”?引鱼上钩,先发制人,进一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使楚王陷入墨子设定的圈子中无话可说。8.“文轩”与“敝舆”、“锦绣”与“短褐”、“粱肉”与“糠糟”三组词语既构成比喻,又是对比,它们各自比喻什么?对比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文轩”比喻楚国地域辽阔,“敝舆”比喻宋国地域狭小;“锦绣”“粱肉”比喻楚国富有,“短褐”“糠糟”比
6、喻宋国贫穷。对比的作用是:揭露楚国扩张领土的攻宋本质;满足了楚王的大国虚荣心;使楚王觉悟到以大攻小、以富攻穷是无利可图的愚蠢之举。从而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9.墨子为什么要模拟攻守?从心理上、战略战术及准备上彻底挫败楚王攻宋的阴谋,防止战争发生。10.楚王最后放弃攻宋的原因有那些?楚王和公输盘不敢轻举妄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楚王最后放弃攻宋的原因有:攻宋1从道义上讲不通;2从国力上看不值得;3从战术、战备的实力上不及人。楚王和公输盘不敢轻举妄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战略战术和实力准备上比不上宋国。11.从全文上看,墨子是从哪几方面劝阻楚国攻宋的?1道义上(可包括情理上、穷富上2实力上(包括攻守战
7、术及准备。12.从全文看,墨子、楚王、公输盘各是什么样的人?墨子:敢于斗争、机智善辩、镇定无畏、舍生忘死、反对战争。公输盘:好战,为战争而自我标榜,内心虚弱又仗势欺人,阴险狡猾。楚王:好战,强硬霸道、阴险狡猾。13.墨子阻止楚国攻打宋国的过程可分为哪几个层次?1与公输盘论辩,使公输盘理屈词穷; 2与楚王论辩,使楚王理屈词穷;3模拟攻守,说明攻宋无益,使楚王放弃攻宋。14.墨子善于守城,由此而来的一个成语是什么?现在是什么意思?墨守成规。现在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15.当今世界,世界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但在局部仍有战争发生。学了本文,你怎样看待以美国为代表的大国发动的战争?怎样才能阻止这种战争
8、?当今世界,以美国为代表的少数大国,经常寻找借口,以强凌弱,挑起事端,以“世界警察”自居,干涉他国内政,发动非正义战争,给世界和平造成了严重威胁,也给某些国家的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灾难。作为爱好和平的人们,要认清战争的性质,既不支持战争,也不畏惧战争,运用智慧和正义的力量,善于斗争、敢于斗争;同时,积极建设自己的国家,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防止贫困受欺。& 孟子二章 文学常识1.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孔孟”并称。孟子提出了“仁政”的思想和“民贵君轻”的主张。2.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
9、所作,现存七篇。是儒家经典之一。孟子在先秦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其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 文言词语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气候条件。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人和人心所向,上下团结。郭外城。环围。是这样。池护城河。兵革兵,兵器。革,甲胄。泛指武器装备。坚利坚,(甲衣坚固。利,(兵器锐利。泛指武器精良。米粟泛指粮食。委放弃。去离开。这里指弃城而逃。域界限,这里是限制。固巩固。国国防。威威慑。道道义,道理。这里指儒家所提倡的“王道”,即施行仁政。寡少。至极点。畔通“叛”,背叛。顺归顺,服从。亲戚
10、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君子指得道者。发起,指被任用。畎亩田间、田地。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版筑版,筑墙用的夹板。筑,捣土用的杵。士狱官。市集市。任责任,使命。是这样。苦使痛苦。心志指内心。劳使劳累。饿使饥饿。空乏资财缺乏。这里使动词,使受贫困(之苦。拂(fú乱不顺,错乱。拂,违背。乱,扰乱。所为所行。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动使惊动。忍使坚韧。曾益增加。曾,同“增”,增加。益,增加。能才能,才干,本领。恒常。过犯过失。衡同“横”,梗塞,不顺。作奋起,指有所作为。征征候,迹象。色面部气色、表情。喻明白,了解。入在里面。指在国内。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b
11、36;士辅佐君王的贤士。拂,同“弼”,辅佐。出在外面。在国外。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敌,相等,相当。患祸患,灾难;忧虑。生因得以生存。死因衰亡。 阅读理解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是什么?天时、地利、人和。2.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三里之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论述了哪两方面的内容?论述天时不如地利。论述地利不如人和。4.用“三里”、“七里”的目的是什么?“环而攻之”说明了什么?极言城小,容易攻打。“环而攻之”说明了攻势之大。5.“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小易攻,“然而不胜”,说明守城和攻城双方各占什么条件?说攻城一方失利的目的是什么(说
12、明了什么道理?守城方占地利,攻城方占天时。说明“天时不如地利”。6. “三里之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分别从什么角度说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先从进攻一方失利说,再从防御一方失利说。这样写使行文简洁。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以双重否定排比句表明守城一方城高、池深、武器装备精良、粮食充足,但“委而去之”,这说明守城、攻城双方各占什么条件?说守城一方失利的目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守城一方占地利,攻城一方占人和。说明“地利不如人和”。8.“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连用双重否定排比,强调了什么?三个句子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强调地利
13、不足恃。三句是按照治国顺序排列的,是递进关系,必须将前一个事情做好,才可能做好后面的事。9.全文的主旨句(结论句是什么?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0.文中的“君子”指什么样的人?得道(施行仁政的多助之君。11.君子“战必胜”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根本原因使什么? 凭借施行仁政,人民支持拥护他的前提条件,去攻打连父母兄弟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 根本原因是“得道者多助”。12.君子“战必胜”的结果说明了什么?人和最重要。(施行仁政的重要性12.本文体现出的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人和是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君主只有施行仁政,才能取得民心,巩固天下。13.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得道”?“得道”的结果怎样?施行“王
14、道”,即仁政。结果是能得人和,取得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战必胜”。14.孟子写本文的目的是讲战争吗?不是。是借助战争讲民心向背,论述实施仁政的重要性,突出君主如何治国。15.生活中要做到人和,必须坚持怎样的原则?谦虚真诚,与人为善;心系他人,团结友爱;摈弃私欲,胸襟开阔;明事理,辨是非。16.三国演义再现了群雄逐鹿、三国鼎立的历史画卷,以本文道理分析三国各占怎样的优势?魏占天时,吴占地利,蜀占人和。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列举事实,这些人物的共同点是什么?列举人物的目的是什么?都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目的是以事实证明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练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
15、业(逆境造就人才,从而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2.“是人”指什么人?作者由列举的历史人物写到“是人”,这是什么顺序?像上文说列举的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的人。采用了从个别到一般的顺序。3.作者在第一段列举事实之后说明了什么道理?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困苦的磨练。4.一段的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先列举事实,再从事实中归纳出作者的基本观点。5.人经受一番磨练的目的是什么?“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使其内心惊动,性情坚韧,原来所没有的才能得以增长,从而担当起上天下达的重大担子。6.造就人才的客观(外部条件是什么?苦
16、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艰难困苦的磨练7.造就人才的主观(内部条件是什么?困于心,衡于虑。(内心忧困,所行不顺,经历一番艰苦的思想斗争8.“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说明了什么道理?人处于困境能激发斗志。9.“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论述了什么道理?怎样理解这句话?论述了“死于安乐”的道理。这句针对国君提出,意思是说如果国内没有执法严格、敢于直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外面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国君就会耽于安乐。这样,国家常常会灭亡。10.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别论述了什么?第一段侧重论述“生于忧患”,第二段侧重论
17、述“死于安乐”。1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2.全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归纳论点,得出结论。13.全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举例论证、类比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14.本文重点论述了什么?生于忧患。15. 结合本文,谈谈中学生为迎接时代赋予的使命应作好怎样的准备。作为中学生,担负着将来建设国家的重大使命,要承担起这一历史赋予的重任,就必须抛弃物质、精神上的各种享受,勇闯困境,磨练自己的意志,有起百折不回的信心、勇气和力量,为将来报效国家打下坚实的基础。16.有人说,现在生活条件优裕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已经失去了意义,请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看法。这一观点不正确。越是生活条件优
18、裕,越要居安思危。一方面,优裕的条件容易使人懒散、堕落、不思进取。另一方面,即使优裕的生活中,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挫折,要想战胜这些挫折,必须树立忧患意识。其三,经历过困境的人,才干会得以增长,这会提高他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客观世界的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所以,生活条件优越与树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识并不矛盾。& 鱼我所欲也一、基本知识掌握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论述了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面临许多抉择,要以“义”为重,为了维护它,要不惜“舍生取义”。2.本文气势磅礴,感情强烈,生动活泼,体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个性,表现了他雄辩、善辩的才华。主要运用了排比、比喻、对比、对仗
19、的手法,在论证方法上,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相结合。二、文言词语积累欲想要、需要。舍放弃。生生命。义大义,正义。甚超过、胜过。于比。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有苟且偷生的意思。苟,苟且。恶(wù讨厌,憎恨。患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如使假如,假使。由是用这样(的手段。由,用。是故因此。独仅。心指思想认识。丧丧失,丢掉。箪(dn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呼尔轻蔑地、呵斥地,形容没有礼貌地吆喝。与给。蹴(cù用脚践踏。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屑,认为值得。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辩通“辨”,辨别,礼义这里指道德规范。加这里指好
20、处。奉侍奉。穷乏穷困。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呢”。乡通“向”,从前。已停止,放弃。本心本性,天良。三、阅读理解与运用1.作者开头写鱼和熊掌的目的是什么?以鱼和熊掌为喻,引出论点“舍生而取义”。2.“鱼”和“熊掌”各比喻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以比喻引出论点,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3.作者是怎样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的?“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辞也。”4.“甚于生者”和“甚于死者”各指什么而言?“甚于生者”指“义”;“甚于死者”指“不义”。5.从第一段看,作者
21、为什么可以“舍生”并不去做“不义”之事?因为作者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厌恶的有甚于死亡的。所以他为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义”之事。6.作者是怎样从反面申述观点的?“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而这为生而无所不为的卑鄙无耻的做法,对于一个“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人来说是不能容忍的。7.第一段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8.为什么“贤者能勿丧”?“义”是充塞天地之间的正气,无处不有,但面临生死考验时,贤者能固守“义”,而其他人做不到。9.第一段作者采取的论证方
22、法是什么?比喻论证、道理论证。10.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举了哪两个事例?目的是什么?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1行路人、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正面事例;(2“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俸禄的反面事例。目的是说明“义”的重要性,从而论证了“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11.在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关系人的生死时,“行道人”和“乞人”为什么“不受”?举这一事例有什么作用?“不受”的原因是有“羞恶之心”,认为“义”重于“生”。作用是通过事实证明“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并衬托出“万钟而不辩礼义而受之”的错误。12.“万钟”、“一箪食、一豆羹”、“义”三者哪一个更重要?“万钟”指位
23、高禄厚,是身外之物;“一箪食物,一豆羹”决定的是生命,它比“万钟”更重要。但二者与“义”比起来,“义”最为重要。13.说明“乡为今为是亦不可以已乎?”这一句式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综合运用了排比、对比、反问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一些人在穷困危急的情况下可以拒绝别人的施舍,而在和平安宁的社会环境中却见利忘义的事实,摆出同一人今昔判若两人的表现,突出了这种现象的严重性,引人深思,表达了孟子对这种做法的坚决否定,从反面说明了“万钟”亦不应受之,应以“义”为重,再次印证了“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雄辩力量。14.那些“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人当初宁可饿死也不愿受辱,现在却为了身外之物而不顾
24、廉耻,孟子认为这是什么原因?“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认为,这种人原来也有舍生取义之心,后来因为贪求利禄而丧失了。15.“此之谓失其本心”的“本心”指什么而言?有的人为什么会失去“本心”?“本心”是“我固有之”的“羞恶廉耻”之心,即“义”“善”的本性。人失去“本心”的原因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即贪恋身外之财,为自己谋取私利。16.本文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鱼”和“熊掌”;“生”和“义”;“重义轻生”的人和“贪利忘义”的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人和“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人。17.文中“乡为今为”作对比,摆出一些人今昔的不同做法,结合实际谈谈孟子所列举的事例的代表性及其意义。有
25、些人在民族存亡和革命危难之际,能够宁死不屈,舍生取义,而在革命成功、天下太平之际,却不顾廉耻、不择手段地追逐名利,甚至违法乱纪为亲戚朋友谋取私利,这就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他们确实丧失了原来的立场和品德。这些现象在今天仍存在于某些领导、干部身上。文章不但对当时的贪官污吏有揭露和批判意义,而且也提醒后人要时刻警惕和反省自己,不要贪图爵禄而做不合礼义的事情。18.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把舍生取义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对国家和民族做出了贡献。举例说明。南宋文天祥被俘,面对元统治者的威逼和利诱,宁死不屈,写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语,并写出气壮山河的正气歌。&
26、; 曹刿论战一、基础知识掌握1.本文选自左传。左传旧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做,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2.本文记叙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全过程,通过曹刿和鲁庄公的关于战争问题的对话,阐明了弱国在对强国战争中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即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作战中要掌握战机、详察敌情等。3.本文的特点是“记言”,剪裁得当。以“远谋”为线索组织材料;并使用对比手法,以鲁庄公的“鄙”,突出了曹刿的“远谋”,从而塑造了军事家曹刿的形象。二、文言词语积累(一常规词语【我】指鲁国。【肉食者】吃肉的人
27、。指居高位、得厚禄的人。【谋】谋划。【间(jiàn】参与。【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远谋】深谋远虑。【安】有“养”的意思。【弗】不。【专】个人专有。【对】回答。【惠】恩惠。【牺牲】指猪、牛、羊等祭品。【帛(bó】丝织品。【加】虚报。这里指以少报多。【信】实情。【孚】为人所信服。【福】赐福,保佑。【狱】案件。【虽】即使。【察】明察。【情】(以实情判断。【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属】类。【鼓】击鼓。【败绩】大败。【驰】驱车(追赶。【轼】古代车子前面的横木。【逐】追赶,追击。【既】已经。【克】战胜。【故】原因,缘故。【再】第二次。【衰】减弱。【竭】尽,消失。【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测】推测,估计。【伏】埋伏。【靡(m】倒下。(二通假字【徧(biàn】同“遍”遍及,普遍。(三一词多义【从】听从(民弗从也;跟从(战则请从。(四成语【一鼓作气】(成语)第一次击鼓(能够) 振作(士兵们)的勇气。后比喻鼓起干劲, 一口气完成。 【辙乱旗靡】后形容军队溃败混乱。 三、阅读理解运用 1表明对话背景的句子是:齐师伐我;公 将战。 2反映人民对统治阶级的态度的话语是: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表明全文线索(纲,文眼)的词语是: 远谋。 表明曹刿请见的原因的句子是: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4曹刿认为作战的先决条件是:政治上取 信于民。 5“取信于民”在文中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医生年终考核个人工作总结
-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解析版)
- 寒假自习课 25春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第四单元第七课 第1课时 自由平等的真谛
- 《游戏的基本理论》课件
- 新媒体风云模板
- 2024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题加解析答案
- 乒乓球比赛作文300字集合九篇
- 2023年-2024年员工三级安全培训考试题含答案(能力提升)
- 2024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题及答案往年题考
- 七年级下《国宝大熊猫》苏教版-课件
-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 文化创意合作战略协议
- 国家开放大学法学本科《商法》历年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题库
- 2024年妇保科工作总结及计划
- 北京理工大学《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锚杆(索)支护工技能理论考试题库200题(含答案)
- 影视后期制作团队薪酬激励方案
- 2024年有限合伙股权代持
- 广东珠海市驾车冲撞行人案件安全防范专题培训
- 花城版一年级上册音乐 第3课 《国旗国旗真美丽》(教案)
- 2024年四川高校对口招生考试中职英语试卷真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