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检测(含答案)_第1页
2018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检测(含答案)_第2页
2018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检测(含答案)_第3页
2018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检测(含答案)_第4页
2018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检测(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8 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检测(含答案 )专题巩固 ( 十六 )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 2017 ?镇江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宋学士濂,洪武中以文学承宠渥最久, 后以老致仕,每值万寿节则来京贺,上与宴,恩数犹洽。一日,与登文楼,楼峻,陟级踬焉。上曰:?先生老矣,明年可无复来。?濂稽首谢。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上曰:?宋先生其来乎? ?盖忘前语也。久之不至,曰:?其阻风乎? ?使使视之江口,不至。曰: ?其有疾乎? ?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上闻大怒,命即其家斩之。已而,入宫。上食,孝慈命左右置蔬膳于侧,上问后:?何为食素??曰:?闻宋先生今日赐死,故为蔬食, 以资

2、冥福。 ? 上感悟,遽起,命驾前双马驰赦之,曰: ?不及罪死。 ?会前使阻风钱塘江,得稍延,后使至则已绑至市矣,宣诏得免。久之,其孙慎 ? 获罪,复执来京,将杀之。后复力救曰: ?田舍翁请一先生尚有终始, 濂教太子诸王, 可无师傅之恩?且濂居家,必不知情。?乃免。(选自明 ?王鏊王文恪公笔记 ,有删减 )【注释】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号。宠渥:皇帝的宠爱与恩泽。致仕:交还官职,即辞官。万寿节:古代君主的生日。恩数犹洽:依然蒙受皇恩。陟:登。踬:跌倒。 稽首: 跪拜礼, 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孝慈:即孝慈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冥福:迷信的人指死者在阴间所享之福。? 慎:人名,指宋慎。1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 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 ( )(2) 孝慈命左右置蔬膳于侧 ( )(3) 上感悟,遽起 ( )(4) 会前使阻风钱塘江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1) 宋先生其来乎?_(2) 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_3 从文中看,皇帝( 朱元璋 ) 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他既有爱惜人才、 _等优点,更有冲动易怒、 _等缺点。4 孝慈皇后的劝谏使宋濂两次免死,她两次劝谏的方式有何不同?_二、 2017 ?随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修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 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 曰:求其

4、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 吾耳熟焉。? 修闻而服之终身。( 节选自宋史 ?欧阳修传 )【注释】修:欧阳修,宋代文学家。治:处理。废:放下。服:听从,信服。这里指遵从。1 请用? / ?给下面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 )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母尝谓曰尝趋百里外B 死狱也小大之狱c 我求其生生亦我所欲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 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_(2) 修闻而服之终身。_4 结合选文内容,谈谈本文给我们的启示。_三、 2017 ?成都 阅读下面的文言

5、文,完成下列各题。合江亭记吕大防江沱自岷而别,张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以揵水,而阔沟以导之,大溉蜀郡、广汉之田,而蜀以富饶。今成都二水,皆江沱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府之东南,乃所谓二江双流者也。沱旧循南隍,与江并流以东。唐人高骈始凿新渠, 缭出府城之北, 然犹合于旧渚。 渚者,合江故亭。唐人宴饯之地,名士题诗往往在焉。久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观水,沧波修阔,渺然数里之远, 东山翠麓, 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 鸣濑抑扬,鸥鸟上下。商舟渔艇,错落游衍。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既而主吏请记其事,余以为蜀田仰成官渎,不为塘埭以居水,故陂湖潢漾之胜比他方为少。 倘能悉知潴水之

6、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注释】揵:遏制、堵塞。渎:沟渠。埭:堵水的土堤。陂、潢:积水的池塘。蹲鸱:植物名,俗称芋头。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江沱自岷而别别:离开B 而阔沟以导之阔:使 宽阔c 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峙:耸立D 故陂湖潢漾之胜比他方为少胜:美景2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 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_(2) 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_3 本文与岳阳楼记同是因重修名胜而写,所绘之景也有相似之处, 两文的写作意图是否相似?请结合文

7、章简要分析。_四、 2017 ?临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养鱼记北宋欧阳修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因洿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全其自然。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 微风而波, 无波而平。 若星若月, 精彩下入。予偃息其上,潜形于毫芒,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也。乃求渔者之罟,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怪而问之,且以是对。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乎!予观巨鱼枯涸在旁, 不得其所; 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 。(选自居

8、士外集)【注释】折檐:屋檐下的回廊。非非堂:作者刚刚出仕,在洛阳做留守推官时所建,在衙厅西侧。洿 (w ) :地势低洼的地方。甃 (zh u) :砌池壁。筑:夯底土。锸 (ch ) :铁锹。浚:挖沟疏通水路。偃息:休息。潜形于毫芒:在毫末之中隐藏了自己的身体。舒忧隘而娱穷独:释放忧愁郁闷的心情,在困厄孤独中快乐起来。罟(g ) :渔网。无乃 乎: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难道不是 吗?恐怕 吧? 。嚚 (y n) 昏:愚蠢糊涂。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 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 ( )(2) 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 ( )(3) 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

9、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折檐之前有隙地怪而问之B 因洿以为池童子以为斗斛之水c 任其地形不能广其容D 微风而波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予观巨鱼枯涸在旁, 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_4 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描写鱼池的一组是()修竹环绕荫映, 未尝植物。 纵锸以浚之, 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A B c D5 文章结尾,作者 ?感之而作养鱼记 ?,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有怎样的感想。_五、 2017 ?河北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复儿子书来信均悉, 兹再汇汝日本洋五百

10、元。 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 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 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 何四月未满即已告罄?汝苟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汝不应若是耳。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且汝亦尝读 孟子 乎?大有为者,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吾儿恃 ? 有汝父庇荫 ? ,固 ? 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 ? 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 余前曾致 ?

11、 函 ? 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 ? 负 ? 老人训 ? 也。(选文有改动 )【注释】本文节选自张之洞回复儿子的书信。悉:知道。兹:现在。汝:你。业:已经。资:钱财,费用。即:就,便。告罄:财物用尽。苟:假如。特:不过。 ? 恃:倚仗,依赖。 ?庇荫:比喻尊长的保护、 照顾。? 固:本来。 ? 稼穑:泛指农业劳动。 ? 致:给予。 ? 函:信件。 ? 毋:不要,不可。 ? 负:辜负。 ? 训:教诲,教导。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儿自去国至今 ()(2)求学宜先刻苦 ()(3)特汝不应若是耳 ()(4)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2 用?

12、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 )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_(2) 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_4 作者给儿子写这封书信的目的是什么?_六、 2017 ?眉山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商於子论治国商於子,商国之布衣也,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商君,商国之君也,微访乡野,过而责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不说,弗应。商君曰:?今子以之代耕,不亦颠乎??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予亦以子颠之。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

13、,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责我者责牧民者耶??商君立有间,面有惭色,顾谓左右从者曰:?尔辈以此究物理。耕者,能善晓天下之治,而治者乃愚也。论国之道,自恨弗如远甚矣。 ?比至国,乃除旧弊,施新策,广招天下之士以治。数年之后,富民安邦,盖商於子之功也。【注释】商於子:虚构的人名;后面?商君?,商国的国君,也是虚构的国君。豕:猪。淖(n o) :烂泥。服田:驾牲口耕田。牧:统治、管理。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1) 子过矣( )(2) 尔辈以此究物理 ( )(3) 比至国(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子何不以责我者责牧民者耶?_(2) 论国之道,自恨弗

14、如远甚矣。_3 此文主要采用了 ?类比 ?和?讽刺 ?的手法来论治国之道,请结合文意简要阐述。_参考答案一、1 (1) 第二年(2) 近侍,侍从(3) 立即,匆忙(4) 适逢,正赶上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1) ?明年 ?古今意思不同,需要注意。(2) ?左右 ?是个多义词,解释该词注意句中的一个词 ?命? ,皇后命左右将蔬膳放置一边,由此可知,?左右 ?在此处指人,具体指什么人,可据句意来判断。(3) ?遽? ,解释该词在于平时积累,也可以根据语句判断出该词的意思, 皇上要杀宋濂, 命令已经传出, 皇后在用餐时,为宋濂祈福,皇上有所感悟,立刻又发出一道命令, ?遽?形容站起来动作的迅

15、速,解释为 ?立即,匆忙? 。 (4) ?会?的意思在课内文言文口技中学过,?会宾客大宴?,解释为?适逢,正赶上?。2 (1) 宋濂先生大概来了吧?(2)(皇上 ) 又派使臣去他家查看,( 发现 ) 宋濂正和同乡聚会喝酒赋诗。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语句讲求 ?信、 达、雅?,对于初中生,只要忠实于原文内容,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地直译出来,并且语句通顺明白即可。对于句中重点字,一定要重点翻译,很多地方看翻译题目往往依据这些关键字的翻译赋分。就本小题而言,第要注意正确理解 ?其?表推测,译为 ?大概?(1) 句翻译时;?乎?是文言助词,表示疑问。第(2) 句中的 ?使使? ,第

16、一个 ?使?作动词用,第二个 ?使?作名词用。3 尊老敬老 ( 或?知错就改? ?重感情? ?善于纳谏? ?体贴臣子? ) 残暴 ( 或?残忍? ?嗜杀? ?健忘? )解析 此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要求分别指出皇帝的优缺点。作答此题,要回归文本之中,逐句分析,找出皇帝相关的优缺点。从优点方面来看,?上曰: 先生老矣,明年可无复来。? 意思是, 先生已年老了, 第二年不用再来。人老了,不用再来,可见皇帝对老臣的关心爱护。皇帝先后两次想杀宋濂,皇后两次进言,救了宋濂,可见皇帝能听得进别人的意见。从缺点来看,皇帝先后两次想杀宋濂,一点小事,动辄要杀,据此可概括出其缺点。4 第一次用吃素食的方式暗示、提

17、醒皇帝,宋濂罪不及死;第二次力救宋濂,直接陈说不该杀宋濂的两点理由( 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 ( 意思对即可 )解析 此题考查分析归纳能力。孝慈皇后的劝谏使宋濂两次免死,两次的方式不同。第一次劝谏是在用餐时,?闻宋先生今日赐死,故为蔬食,以资冥福?,劝谏委婉,不直说不该杀,让皇帝再次考虑此事,从而挽救了宋濂。第二次,是由宋濂孙子获罪而连累到宋濂,皇帝要杀他,皇后说的一番话,非常直接,不拐弯抹角,摆出不杀的理由。二、1 汝父为吏 / 常夜烛治官书 / 屡废而叹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节奏的划分。划分的时候,应该以词语的意义为单位,表达一个意义的词语就不能被划分开。题目中还做出了提示?限断

18、两处?。从题目上看, ?汝父为吏 ?是一个意义单位,?为吏 ?是做官的意思;?常夜烛治官书 ?是一个意义单位;?屡废而叹 ?是一个意义单位。2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词语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解答的时候,要逐项比对,分析清楚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A 项,尝:曾经; B 项,狱:案件; c项,生:活 / 生命; D 项,其:代词,他( 它 ) 。3 (1) 给犯人找活下来 ( 不死 ) 的理由却找不到,那么被判死刑的人和我都不会感到遗憾。(2) 欧阳修听了母亲的话后,一生都遵从父亲( 母亲 ) 的教导。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的时候,要遵循逐字逐句翻译的原则, 文

19、言句子中的每个词语都要有对应的解释,适当地进行增删调换,使句子表达流畅。 (1) 句的关键词语 ?生?在这里是 ?活下来 ?的意思; ?得?是?能够?的意思;?恨?是?遗憾 ?的意思。 (2) 句的关键词语 ?闻?是?听?的意思;?服?是?遵从 ?的意思。4 示例一: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才有着重要作用(?修母?教子有方) ,从 ?修母 ?能以丈夫的优良品德教育孩子可以看出。示例二:我们要善于听取有益的教诲,以优秀的人为榜样,做一个有作为的人,从欧阳修听从母亲教导,以父亲为榜样并一生效仿看出。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的时候,要着眼文中的人的言行,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可以从欧阳修的母

20、亲的角度来答,她善于教育孩子,从中看出家庭教育对孩子成才的重要性。还可以从欧阳修的角度来分析,他认真聆听母亲的教诲,以父亲为榜样,可见聆听有益的教诲,以优秀的人为榜样有多么重要。【参考译文】欧阳修幼年时失去父亲,母亲曾经对他说: ?你父亲做官的时候,常常在夜间点着蜡烛办理官府公文,多次停下来叹息。我问他什么事情,他便说: 是死刑案子,我想寻求保全犯人生命的可能,却没有找到。 我说:生路可以寻求吗? ( 他 ) 说:去寻求生路而得不到,那么被判死刑的人和我就都没有遗憾了。经常为死囚寻求生路,仍然还有失误造成不该死的人被处死的, 然而世间的官吏却常为犯人寻找处死的理由呀。 他平日教导别人的子弟,经

21、常用这些话,我都听熟了呀。 ?欧阳修听了这段话,终生照做不忘。三、1 A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A 项,?别?意为?分开? ; B 项,?阔?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 宽阔?;c 项,?峙?意为 ?耸立?;D 项,?胜?用作名词,意为 ?美景? 。2 (1) 春天的早晨或秋天的傍晚, 在 ( 合江亭上 ) 放一壶酒,( 边饮边赏, ) 也是一城的美好景观啊。(2) 这 ( 想法 ) 或许可以书写下来给后人观看,大概因为是两江汇合而有所感慨吧。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翻译。(1) 句重点词有:朝(早晨)、夕(傍晚)、置(放)、观(景观)。(2) 句重点词有:兹(这)、或(或许)、书

22、(写,书写 )、盖(大概)、发(感慨)。3 不相似。本文主要是写合江亭的水利之便而引发的感慨;岳阳楼记则主要借 ?记楼 ?抒发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个人政治抱负。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两篇文章写作意图不同。两文尽管都是提到因重修而记之,但选文主要是写合江亭水利之便带给蜀地的?美丽风光?游览之乐 ?和?物产丰饶? ,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表现美景游览之趣。而岳阳楼记则主要写作者的政治抱负,借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 分析议论, 抒发作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达对好朋友滕子京的劝勉和规箴之意。【参

23、考译文】长江、沱江从岷江处分开,张若、李冰镇守蜀州,开始筑起土墙来遏制、堵塞大水,后来挖宽沟渠把水导出来,灌溉蜀郡、广汉的土地,蜀郡因此而富饶。现在成都的两条江,都是长江、沱江的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四川的东南,就是所说的二江双流。沱江以前顺着南隍,与长江并流向东。唐人高骈开始开凿新渠,绕出府城的北面,然而还是和原有的沟渠相连接。渚,是合江的旧亭子。唐人宴请送别的地方,名士常常在这个地方题诗。现在这个地方杂草丛生,没人管理,我开始让人打理,把它作为船官的办公场所。向下可以看到水,波澜壮阔,浩浩荡荡,看到数里远,东山翠绿的山麓,在它前面与烟林篁竹对峙。水流激荡,声音传出很远,鸥鸟在上下翻飞。商船渔

24、船在水面上错落穿行。春天的早晨或秋天的傍晚,在 ( 合江亭上 ) 放一壶酒, ( 边饮边赏, ) 也是一城的美好景观啊。不久长官请求记下这件事, 我认为蜀郡的土地依靠官渠灌溉获得收成,不造池塘土堤储水,因此湖水池塘的美景比其他地方少。如果能全部知道潴水的好处,那么蒲鱼菱芡的富饶,一定不少于芋头。古人大多因事以为饰,假使他们得到地理上的好处,又会有观赏游玩的乐趣,难道不是一件美事?这 ( 想法 ) 或许可以书写下来给后人观看, 大概因为是两江汇合而有所感慨吧。1四、 (1) 解析 种植 (2) 满,充满 (3) 顺着,沿着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

25、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第 (1) 题中的 ?植?名词作动词,译作 ?种植? ,与现代汉语不同;第 (2) 题中的 ?盈?字在核舟记学习过 ?曾不盈寸?,故译作 ?满,充满? ,成语 ?热泪盈眶 ?中的 ?盈?字还保留了这个意思;第(3) 题中的 ?循? ,译作 ?顺着,沿着?,成语 ?因循守旧?中?循?即为此意。2 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A项,?折檐之前有隙地?中的 ?之?是结构助词,译作?的?;?怪而问之?中的 ?之?是代词,译作?童子?。 B项,?因洿以为池 ?中的 ?以?是介词,译作 ?用,把?;?童子以为斗斛之水 ?的?以?是动词,译作 ?认为?。 D 项,?微

26、风而波?中的 ?而?是连词,表顺承,译作 ?就?;?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 ?中的 ?而?是连词,表转折,译作 ?却?。只有 c项中的两个 ?其?都是代词,译作 ?鱼池?,故选 c。3 我看那些大鱼枯死在池边,不能回到该去的地方;而那一群小鱼却在又窄又浅的水池里游玩嬉戏, 好像很满足的样子。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重点语句的翻译。?所?译作? 的地方?,?游戏?译作?游玩嬉戏? ,?自足?译作?满足的样子?,翻译时要特别注意这几个关键词语。4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这六个句子中,第句 ?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 ?写的是空地四周的环境,不是描写鱼池;第句 ?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是

27、写如何疏通水路,引水灌池的;第句 ?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 ?则是写作者的自足之感的。5 作者看到大鱼 ?不得其所?,而小鱼 ?有若自足?,感到两者命运不公,感叹像童子一样的用人者糊涂无知,还感慨自己不能满足于现状,应到更广阔的空间施展才华。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本文是一篇杂文,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一定要结合文章内容。在文中,?大鱼?指的是有才华而郁郁不得志的人,?小鱼 ?则指的是普通人,作者借大鱼 ?不得其所?,小鱼却 ?有若自足 ?指出社会对待人才的不公平,借指责童子?嚚昏而无识?,强烈抨击了 ( 批判了 ) 当时社会随意利用权力主宰别人命运、人为制造不公平的权贵。同时,

28、作者对自己也暗含了警示,不要满足于现状,自己的才华不能就此被埋没,要寻求更适合自己的空间去发展。归纳时,可以分条叙述,使条理清晰。【参考译文】在我的屋檐下回廊前有块空地,方圆有四五丈,正对非非堂。四周绿竹环绕,互相荫蔽映照,不曾种植花草。于是借着低洼的地势用作水池,不是方形也不是圆形,就随着这块地的形状; 没有砌池壁, 也没有夯池底, 保全它本来的样子。用铁锹挖沟疏通水路, 从井里取水灌满水池, 池水光亮明朗,有风漾起水波,没风水面平静清澈。星星月亮都能映照在池中。我在池边休息,如在毫末之中隐藏了自己的身体,顺着池面的微波沿岸散步,便萌生出处身江湖之辽远的想法。这足以释放我忧愁郁闷的心情,也在

29、困厄孤独中渐渐快乐起来。于是我寻找渔人,从他那里买回几十条鱼,叫小童放在水池中养着。 ( 可能 ) 小童认为水池的水有限,不能扩大容积,只能先让小鱼活下来,而把大鱼都扔了。( 我) 感到奇怪,问他, ( 他) 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我。唉!那个小童难道不是愚蠢糊涂又没有见识吗!我看那些大鱼枯死在池边,不能回到该去的地方;而那一群小鱼却在又浅又窄的池塘里游玩嬉戏,好像很满足的样子。我很有感触,因而写了养鱼记。五、1 (1) 离开(2) 应当 ( 应该 )(3) 这样 ( 这)(4) 奋起,指有所作为解析 此题考查解释重点词语。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这几个词

30、都能从课内延伸过来。 岳阳楼记 中?去国怀乡?中?去?意思为 ?离开? ,爱事实在令人奇怪!你去日本,是为了求取学问。求学就应该先学会刻苦,在那边又不必交朋结友应酬。那一千多两银钱,也够你用上一年,尚且有余,为何四个月不到,就已用得一干二净了?假如你钱花得在理、应该花,即使每天要用百两之多,我也有力量保证供你所需,但只是你不该这样做。你这样浪费钱财,一定不只是吃喝起居方面奢侈而已,必定另有花销。你也曾读过孟子吧?大有作为之人,一定要先刻苦磨炼自己的思想志向,锻炼其身体,让身体经受得住饥饿的考验,还要让他一贫如洗,无牵无挂,并在殚精竭虑、 经过痛苦的思索之后, 才能有所作为。你仗恃有我的荫庇,本

31、来不需要这样做,但也应当多少了解一下农家的艰辛,尽到自己求学的本分。你做不到这一点,哪怕是学成回国,也一定一件事也干不了。现在你若这样,我从今后恐怕对你没有指望了!花钱事小,因乱花钱而耽误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这才是大事!此前,我曾写信告诫你,要你努力用功,你怎么就忘了?光阴极其珍贵,求学机会难得,这里面的甘苦,我不说你也该明白。不要辜负老父我的教诲呀!六、1 (1) 犯错误 ( 动词 ) (2) 事物的道理、规律(3) 等到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这种题一般不会出课文以外的词语,即使出现也一定会是比较简单的。所以除了平时注意熟记课下注释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外,更要注意临场时结合上下文的理解。第(1) 小题可依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 ?人恒过 ?中?过?的意思解释;第(2) 小题可根据河中石兽中 ?尔辈不能究物理 ?中?物理 ?的意思,是?事物的道理?的意思;第(3) 小题,?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