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2020学年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一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2019.12本试卷共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衡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b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
2、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西方文明的崛起约历四百年。从欧洲基督教国家在八九世纪之交发展出独特文明,直到公元1500年欧洲文艺复兴,为全球政治的新纪元奠基。西方文明大致到了1600年才渐成强势文明,此前,她是落后于中国文明和回教文明的。亨廷顿引用杰弗里·帕克的话说:“很大程度上,西方兴起全靠力量的运作,和海外对手在较量军力时,欧洲渐占上风西方缔造第一个真正的全球帝国,关键正是兵力的改善,时称军事革命。”亨廷顿作出结
3、论:“西方赢得世界并非靠思想、价值和宗教胜人一筹,其他文明国家因此而归顺者少之又少,而是靠其在运用组织暴力上的优势。西方人经常忘了这一点,但非西方人无时或忘。”可见,西方文明崛起是靠霸道的“以力服人,非心服也”。四百年来的西方文明,把驾驭、开发自然的心态转移到对人文世界的控制,其文化潜意识是一种“自我中心幻觉”所表现出的“偏狭傲慢”,以为世界绕着它转。这种偏狭傲慢反映在学术界就形成了“西方史观”,忽略了“文明的多样性”。从道家观点或从混沌理论的非线性观点来看,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终究不符合宇宙演变的轨迹,其必将引起反弹。经过四百年的横冲直撞和偏狭傲慢,自诩“白种人担当”的西方文明开始呈现精疲力竭
4、的走势。一般西方人尚未有此忧患意识,但西方文明的爱国主义者亨廷顿开始“唱衰”了:“西方在21世纪最初数十年仍是最强势的文明,之后西方仍可能在科学人才、研发能力等方面大幅领先。但其他权力资源的控制,越来越分散于非西方文明的核心国家和其他重要国家中。西方对这些资源的控制在20世纪20年代后便不规则地大幅走下坡。”“西方垄断的时代即将过去,同时,西方的式微和其他权力中心的兴起已经促成全球本土化的进程及非西方文化的复苏。”亨廷顿也对美国近年来所表现的西方道德败坏、文化自杀和政治不统一问题忧心忡忡。面对西方道德的衰退,亨廷顿忧心忡忡地指出,如果儒家与回教的道德优势成为趋势后,西方能成功地因应这些问题吗?
5、若因应失败,西方文明将来影响其他文明或社会的力量也就衰退下去了。此外,亨廷顿指出,美国国内许多人假借多元文化之名抨击美国和西方文明认同,否定美国有任何共同文化,而鼓吹种族、族群和其他国家的文化认同。美国人若不再以西方文明为核心,多元文化论将使美国四分五裂,国将不国矣!亨廷顿的“唱衰”,足以对那些迄今仍执迷不悟的西方派产生醍醐灌顶之功效,也足以对台湾岛内失去文化自信心的“孱头学者”或毫无中国文化意识的“台独”政治人物来一记当头棒喝。(摘自吴琼恩文化的重建)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亨廷顿第一个指出,西方的兴起全靠力量的运作,关键是军事优势,使他们缔造了第一个真正的全球
6、帝国。b. 非西方人会记得,西方在思想、价值和宗教方面并无优胜,而是靠组织暴力上的优势使其他文明国家归顺。c. 21世纪后数十年,西方还会在科学人才、研发能力等方面大幅领先,但西方文明开始呈现精疲力竭之势。d. 因为美国道德的衰退,所以许多美国人不再以西方文明为核心,多元文化论将使美国四分五裂,国将不国。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大体按时间先后来进行阐述、论证,结构清晰,重在论述西方文明为何会有崛起到衰落的变化。b. 文章指出西方文明崛起靠的是霸道,其“偏狭傲慢”的文化潜意识,在学术界反映为“西方史观”。c. 文章第三段将道家观点、非线性观点与自我中心的思维进行对
7、比,从而指出西方文明已呈现衰竭趋势。d. 文章最后借亨廷顿对西方文明的“唱衰”,以此警醒台湾岛内没有文化自信的学者和“台独”政治人物。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西方文明在历史上大部分时间内都是落后于中国文明和回教文明等东方文明的。b. 西方文明偏狭傲慢,且忽略了“文明的多样性”,很难统一其他被征服的文明。c. 西方道德衰退,而儒家与回教的道德优势已非常明显,西方文明影响力已衰退。d. 许多美国人否定美国有共同文化,鼓吹多元文化论,这将会导致美国四分五裂。【答案】1. b 2. c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
8、,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问题有:遗漏或添加信息、时空交错、偷换概念、张冠李戴、逻辑出错等。a项,“亨廷顿第一个指出”错,张冠李戴。从原文第1段“亨廷顿引用杰弗里帕克的话说:很大程度上,西方兴起全靠力量的运作,和海外对手在较量军力时,欧洲渐占上风西方缔造第一个真正的全球帝国,关键正是兵力的改善,时称军事革命。”可知“西方的兴起全靠力量的运作”是亨廷顿引用杰弗里帕克的话,至少杰弗里帕克在前,所以说“亨廷顿第一个指出”错。b项,正确,选项符合原文第二段:“西方赢得世界并非靠思想、价值和宗教胜人一筹,因为其他文明国家因而归顺者少之又少,而是靠其在运用组织暴力上的优势。西方人经常忘了这个事实
9、,但非西方人无时或忘”的内容。c项,“西方还会在科学人才、研发能力等方面大幅领先”错,语气轻重失当,将原文不确定的推测语气变成了肯定陈述。原文第三段:“之后西方仍可能在科学人才、研发能力等方面大幅领先”,原文是不确定性的“仍可能”,选项变成了肯定的“还会”。d项,“因为美国道德的衰退”错误,偷换概念,强加因果。选项将“西方道德”偷换成了“美国道德”,而且“因为西方道德的衰退,所以许多美国人不再以西方文明为核心”,原文并没有表述出这层因果关系。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一般指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
10、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与类比论证等六大类;论证结构主要包括“横向展开议论”(并列结构)与“纵向展开议论”(递进结构)两种。c项,“第三段用对比论证”错误。根据原文信息“从道家观点或从混沌理论的非线性观点来看,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终究不符合宇宙演变的轨迹”可知,文章只是将视角放在道家或非线性观点,并没有涉及正反对比论述。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因为是“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句子,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出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
11、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c项,“而儒家与回教的道德优势已非常明显,西方文明影响力已衰退”错误,混淆了未然与已然。原文第4段说“如果儒家与回教的道德优势成为趋势后,西方能成功地因应这些问题吗?如果因应失败,西方文明将来影响其他文明或社会的力量也就衰退下去了。”原文说的是“如果”“将来”,选项表述成了“已”。故选c。【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要揣摩的命题陷阱:1.以偏概
12、全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或者以全局替代局部,以一般替代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阅读科技文原文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到为止、除之外、一些、某些”等表范围的词语。严格区别“部分”与“整体”。做这类题关键是沉着细心推敲。2.无中生有选项中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中推断出来。注意: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择项的内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有效信息句合理地推断出来。3.有意缺失原文中某些信息在选项中被命题者故意略去。4.强加因果选项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都说成是有因果关系的。5.因果颠倒选项把原文的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之间
13、关系。6.偷换概念选项将原文中相关信息换成一种与之不符的说法。常见是漏字、添字、换字、错位。7.指代不明指选项中代词的指代内容发生错误。方法:要留心文中的“这些”、“那些”、“这个”、“哪个”、“其”、“即”等词。联系上下文,弄清楚它们的指代内容。8.转化失误将某一个意思的句子转化成另一个句子时,误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全称变特称,变相对为绝对,变绝对为相对,把未然说成已然和已然说成未然等。(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3小题,212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环节。恢复高考40年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完善,基本形成了相对
14、完整的考试招生体系,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为了保障和促进教育公平,国家抓住考试招生制度这一关键环节,不断探索和有效推进了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了教育重大政策的科学决策机制,更好地维护了高校招生的公平正义,让更多的人共享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摘自中国教育报)材料二:今年4月,广东新高考方案公布,本科高校考试科目按“3+1+2”(必考+首选+再选)模式设置。广东省招生委员会、广东省教育厅特别指出,各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由普通高校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对学生学习要求自主确定。因此相同专业(类)
15、在不同高校可能会有不同的选考科目要求。比如,中山大学的历史学专业首选科目为“物理或历史均可”,而暨南大学的历史学专业首选科目为“仅历史”。统计结果表明,大多数高校的专业中,首选科目为“仅物理”与“物理或历史均可”占绝大多数,首选科目为“仅历史”的屈指可数。以北京大学为例,数学类、生物科学类、天文学、应用语言学等要求首选科目为“仅物理”,工商管理类、中国语言文学类、历史学等首选科目为“物理或历史均可”。绝大多数专业都不提再选科目要求,而提了再选要求的,又以要求选考化学的最多。大多数专业对再选科目不提要求,就是说,首选科目已经满足了专业要求。这也为高校招生扩大了选择面,否则选考科目限定得越多,招生
16、的选择面就越窄,可能错过一些未选考该科目的优秀学生。再选科目提了相应选考要求的,则是由于该专业培养人才时不得不提这些要求。比如有些医学类专业要求再选化学、生物科目,就是因为学习该专业必须有相应科目基础。(摘自新华网)材料三:院校名称专业类别包含专业首选科目要求再选科目要求北京理工大学设计学类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仅物理不提科目要求北京建筑大学设计学类环境设计仅物理不提科目要求首都师范大学录音艺术仅物理不提科目要求首都体育学院舞蹈表演仅物理不提科目要求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类工业设计、建筑学、风景园林仅物理不提科目要求武汉大学设计学类环境设计、产品设计仅物理不提科目要求(摘自教育
17、在线)材料四:选科之后,复兴中学(化名)确定了以“行政班为主,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的小走班模式。首先,将选定传统文理三科(史政地或理化生)的学生编入同一个班;其次,将都选择推荐两科(政史或理化)的学生也编入同一个班,再实行“固2(史政或理化)走1(其他任意1科)”的教学方式。选科走班的效果符合预期。目前,高二年级22个行政班中,有18个班完全不需走班。教学评价也随之发生转变。例如,走班后,学校实施的是全新考核评价,即语数英、物理或历史计原始分,其余四科算校内等级分给学生对应赋分,完全接轨新高考的评价办法。(摘自鄞州教育)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
18、革,是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有利于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b. 因为首选科目选择物理可以报考绝大多数专业,所以考生无需考虑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直接选择物理即可。c. 绝大多数专业都不提再选科目要求,提再选要求的都是学该专业所必需,比如学医必须再选化学、生物。d. 根据新高考选科及教学评价变化,中学的“行政班为主”模式将发展成“教学班为主”的教育管理模式。5. 物理好的小张、历史好的小李都要报考,根据材料三、四相关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选物理或历史,都可以满足绝大部分艺术专业类的要求,所以物理好的小张和历史好的小李都可以报考艺术类。b. 艺术类对再选科目“不提
19、科目要求”的近99%,所以小张和小李都可以再任选自己的优势科目,再选科难度不大。c. 小张可将报考目标定为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大、武汉大学这些名校,发挥物理优势,还能避开小李的强势竞争。d. 小李如果不从首选科目“仅历史”的少数院校、专业中去报考,就很可能竞争不过小张这样物理好的艺术类考生。6. 面临选科,请结合材料和联系实际,谈谈学生需要做好哪些准备。【答案】4. a 5. d 6. 提前了解新高考的考试招生制度,包括各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材料二、三);选科走班的实施方案(材料四);新高考的评价方法(材料四)。认真分析会影响到选科的各种因素:兴趣爱好;成绩优势;理想高校与专业;未来职业发
20、展;专业覆盖率;专业匹配度等。【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这类题需要考生仔细认真阅读文本,迅速提取信息,与选项内容加以细致比对,筛选、聚焦错误点,并灵活理解准确做出判断。b项,“所以考生无需考虑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直接选择物理即可”错误,强加因果。此结论不符合文意,原材料无此信息,也推断不出,更明显违背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的高考改革目标。c项,“比如学医必须再选化学、生物”错,材料二最后一句话:“比如有些医学类专业要求再选化学、生物科目”,选项忽视了“有些”,扩大了范围。d项,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说到走班模式班级教育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
21、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首先审清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在读完一遍文本的基础上快速找出选项中可能有问题的敏感处,再次回归原文,筛选并提取出能与选项敏感处加以对照分析的句子,细致分析灵活理解,做好抉择。常见问题有:推测变肯定导致表述绝对、信息杂糅不合文本、时空错位、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无中生有过度解读文本等等。本题d项,“就很可能竞争不过小张这样物理好的艺术类考生”分析错误。本选项需根据材料三进行整体推断,历史好的小李可以首先选“仅历史”或“物理或历史均可”的专业、院校,由于物理和历史都计原始分,所以,并不一定竞争不过小张。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
22、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相关材料,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从本题题干“面临选科,请结合材料和联系实际,谈谈学生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可知本题的答题区域在材料二、材料三和材料四,材料二1、2段分析的是广东新高考方案,广东省招生委员会、广东省教育厅对学生选科以及对“相同专业(类)在不同高校可能会有不同的选考科目要求”的解释说明,可得出:学生应提前了解新高考的考试招生制度,材料三是对艺术类3949个专业对首选学科的要求以及部分高校的部分专业对首选学科的要求的统计,从而得出:学生
23、应该提前了解新高考的各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从材料四第1段的举例可得出:学生应该清楚选科走班的实施方案,从材料四的第2段“教学评价也随之发生转变。例如,走班后,学校实施的是全新考核评价,即语数英、物理或历史计原始分,其余四科算校内等级分给学生对应赋分,完全接轨新高考的评价办法”可得出:学生应该知道新高考的评价方法。学生再联系自身实际认真分析从兴趣爱好,成绩优势,理想高校与专业等方面分析会影响到选科的各种因素。(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望穿秋日田洪波1934年那个秋风瑟瑟的下午,哈尔滨道里一家简易客栈的木格窗前,久等接头人不见的我爷爷,已经饥肠
24、辘辘的我爷爷,十分响亮地打了个饱嗝。这饱嗝吓了我爷爷一跳,有一瞬间他是愣怔的。从早晨到达哈尔滨起,我爷爷的肚子就一直是空着的。显然,饱嗝是他的肚子发出的强烈抗议。我爷爷已不错眼珠几个时辰,那个交接情报者像空气一样难以捕捉。此时,唯一能看得见的是不时从窗前走过的行人,以及被风吹落的零星枫叶,随着风势不太情愿地从门前的土路上飘过,一如我爷爷的心情。饱嗝继续侵扰我爷爷,他下意识叹出一个长音,我爷爷做梦也想不到会遭遇这样的尴尬。他是北满地下交通站的一员,常年来往于周边市县接送情报。曾做过几次非常漂亮的活儿,使敌军损失惨重,早早上了黑名单。因此说,我爷爷入住这家简易客栈,是冒着一定风险的。既要避开敌军耳
25、目,又不宜久留。但以目前情况分析,恐怕还要等上一阵儿。虽然已过正午,依然不时从街道那边传来袅袅的菜香,这无疑更加刺激我爷爷敏感的胃,饱嗝接二连三地响起。东张西望一会儿,我爷爷決定速去速回填饱肚子,然而,他把脚迈到门前时又犹豫了,万一此时那个接头人来了呢?那样责任就大了,错失的情报也许会导致整个战局的失算。此时,晴白的天忽然暗淡下来,预示着一场雨将不期而至。我爷爷的饱嗝虽然不再打了,心却灰暗到了极点。他猜测要么是接头人出现了人身意外,要么就是遭遇了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我爷爷在那个下午望眼欲穿。到星星满天时也没等来接头人,只好匆匆买了烤地瓜充饥。然而第二天,依然未能等到接头人。我爷爷叫苦不迭,感觉
26、嗓子针扎似的疼痛。此行他所带盘缠并不多,仅够维持几天的。第四天他彻底没钱了。饱嗝不时侵扰我爷爷,那滋味真是难受。吃东西已成了奢望。焦虑和饥饿,使我爷爷在第五天下午时彻底病倒了。我爷爷像一个弃婴,被扔在孤零零的房间里无人问津。一直捱到第七天上午,才有一瘦高男人以接亲戚之名,进得我爷爷的房间。他身上带着的一缕阳光迅速把我爷爷照亮了。简单诊治后,我爷爷精神大振,抓着瘦男人的手不放。瘦男人解释说,他在马店村突遇山洪,被困于一个老乡家中。他请我爷爷下馆子担罪,两人找了家哈尔滨老字号砂锅店坐下。瘦男人大约一路颠簸也没怎么吃好饭,于是两人大快朵颐。这一忘情不要紧,直吃到夜半时分。我爷爷又打起了饱嗝。我爷爷那
27、饱嗝打得真是响亮,引来邻桌的窃笑。那顿饭,我爷爷显然是撑着了。他每迈一步似乎都很困难。两人连夜分手。一切委屈都被那顿砂锅治好了,临别时我爷爷郑重向瘦男人抱了下拳。他像脚底下拖了个铅块,一步三挪地踏上了归途。他走走停停,饱嗝一直相伴。我爷爷走在孤寂冷清的街道上,走着走着,感觉有些乏累,干脆一屁股坐在哈尔滨南线一个交叉路口的石板上歇息起来。结果困意上身,我爷爷顺势睡过去了。这一睡就再也没醒来。北满交通站派人到哈尔滨接应,阴差阳错地在路口寻见了我爷爷。那天的场景实在难言我爷爷的肚子大得像扣着一口锅。他们判断我爷爷或是被捕或是病困客栈,却从没想过是这样的结局。好在他身上的情报尚在。因了那份情报,后来抗
28、联部队的几个将军绕道苏联,被安全护送到延安。我爷爷也算立了一功。(选自北方文学)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详细描写“爷爷”等待接头人的艰辛过程,从头至尾饱嗝都在侵扰爷爷,可是爷爷却不为所动,表现了爷爷坚强执着的革命精神。b. 在爷爷发烧时候,恰巧遇到自己亲戚,他带爷爷简单诊治后,让爷爷惊喜于美味的砂锅,舒畅于大快朵颐,为下文爷爷吃撑埋下伏笔。c. 文中写“晴白的天忽然暗淡下来,预示着一场雨将不期而至”,既是写天气的变化,也是写爷爷在遭受贫病交加时心情灰暗到了极点。d. 爷爷在石板上一睡就再也没醒来,交通站的人找到他时发现他肚子大得像扣着一口锅,样子
29、看上去很滑稽,却渗透着浓浓的悲壮味道。8. 小说以“望穿秋日”为题目,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9. 小说叙述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全文分析。【答案】7. d 8. “秋日”点明了爷爷等待接头人的时间是在秋天。“望穿”指“爷爷”久等接头人不见的艰辛、焦虑与执着,久等接头人不见,而“爷爷”饥肠辘辘却不敢离开,焦虑和饥饿最终使爷爷病倒了,望穿双眼是小说主要情节的概括。制造悬念,“为何会望穿秋日?”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望穿秋日”暗示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爷爷具有质朴、谨慎、忠于职守的革命品质。 9. 在叙述视角上:以“我”的口吻讲述“爷爷”的故事,让读者感觉亲切。在叙述顺序上:用插叙的方式交待爷爷是一个
30、优秀的情报员,使情节更加完整。在叙述线索上:以“饱嗝”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解析】【7题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修辞分析、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a项,“从头至尾饱嗝都在侵扰爷爷”分析错误,从文章“久等接头人不见的我爷爷,已经饥肠辘辘的我爷爷,十分响亮地打了个饱嗝。这饱嗝吓了我爷爷一跳,有一瞬间他是愣怔的。从早晨到达哈尔滨起,我爷爷的肚子就一直是空着的。显然,饱嗝是他的肚子发出的强烈抗议。”“饱嗝继续侵扰我爷爷”“第四天他彻底没钱了。饱
31、嗝不时侵扰我爷爷,那滋味真是难受。吃东西已成了奢望。焦虑和饥饿,使我爷爷在第五天下午时彻底病倒了”“一直捱到第七天上午,才有一瘦高男人以接亲戚之名,进得我爷爷的房间。我爷爷又打起了饱嗝。我爷爷那饱嗝打得真是响亮,引来邻桌的窃笑。”可知饱嗝并不是从头至尾都在侵扰爷爷,中间有个阶段停下来了。b项,“在爷爷发烧时候,恰巧遇到自己亲戚”分析错误,从原文“一直捱到第七天上午,才有一瘦高男人以接亲戚之名,进得我爷爷的房间。他身上带着的一缕阳光迅速把我爷爷照亮了。简单诊治后,我爷爷精神大振,抓着瘦男人的手不放。瘦男人解释说,他在马店村突遇山洪,被困于一个老乡家中”可知高瘦男人是接头人假装成亲戚与爷爷接头,并
32、非真的是亲戚。c项,“也是写爷爷在遭受贫病交加时心情灰暗到了极点”分析错误,文章第5段“此时,晴白的天忽然暗淡下来,预示着一场雨将不期而至。我爷爷的饱嗝虽然不再打了,心却灰暗到了极点。他猜测要么是接头人出现了人身意外,要么就是遭遇了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写到天气,文章6、7段写到“我爷爷在那个下午望眼欲穿然而第二天,依然未能等到接头人”“第四天他彻底没钱了。焦虑和饥饿,使我爷爷在第五天下午时彻底病倒了”可知“贫病交加”情况的发生不是在“晴白的天忽然暗淡下来”这一时间,是这一情节之后的事情。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标题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考生首先要理解小说标题的作用,小说
33、标题一般有以下几种作用: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点明文章中心思想、交代文章写作情感、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作为文章的线索,标题是标明文章、作品等内容的简短语句,作答时考生要结合文本内容总结概括答案。本文标题“望穿秋日”中的“秋日”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也就是爷爷等待接头人的时间是在秋天;看到题目,读者想到“为何会望穿秋日?”,题目制造了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从小说内容“久等接头人不见的我爷爷从早晨到达哈尔滨起,我爷爷的肚子就一直是空着的。”“他是北满地下交通站的一员,常年来往于周边市县接送情报。曾做过几次非常漂亮的活儿,使敌军损失惨重,早早上了黑名单。东张西望一会儿,我爷爷決定速去
34、速回填饱肚子,然而,他把脚迈到门前时又犹豫了,万一此时那个接头人来了呢?那样责任就大了,错失的情报也许会导致整个战局的失算。”“我爷爷在那个下午望眼欲穿。到星星满天时也没等来接头人,只好匆匆买了烤地瓜充饥。然而第二天,依然未能等到接头人。我爷爷叫苦不迭,感觉嗓子针扎似的疼痛。此行他所带盘缠并不多,仅够维持几天的。”“第四天他彻底没钱了。使我爷爷在第五天下午时彻底病倒了。”可知题目中的“望穿”指“爷爷”久等接头人不见的艰辛、焦虑与执着,久等接头人不见,而“爷爷”饥肠辘辘却不敢离开,焦虑和饥饿最终使爷爷病倒了,题目是对小说主要情节的概括。从小说内容可知,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爷爷具有质朴、谨慎、忠于职守
35、的革命品质,题目“望穿秋日”暗示了小说的主题思想。【9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分析小说的叙述技巧的能力。分析小说的叙述特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叙述视角(人称、对话形式)、语言特点(句式、修饰语)、叙述顺序、叙述线索、话题引出故事、引用历史(现实)等,作答时考生要联系具体文章分析。本篇小说从叙述视角上看:以“我”的口吻讲述“爷爷”的故事,让读者感觉亲切;“他是北满地下交通站的一员,常年来往于周边市县接送情报。曾做过几次非常漂亮的活儿,使敌军损失惨重,早早上了黑名单”这里用插叙的方式交待爷爷是一个优秀的情报员,使情节更加完整;文中多次写到爷爷的“饱嗝”,从开始的“饿饱嗝”的描写“十分响亮地打了个饱
36、嗝。这饱嗝吓了我爷爷一跳,有一瞬间他是愣怔的。从早晨到达哈尔滨起,我爷爷的肚子就一直是空着的。显然,饱嗝是他的肚子发出的强烈抗议”“饱嗝继续侵扰我爷爷”“饱嗝接二连三地响起”“我爷爷的饱嗝虽然不再打了,心却灰暗到了极点”“饱嗝不时侵扰我爷爷,那滋味真是难受”到“饱饱嗝”的描写“我爷爷那饱嗝打得真是响亮,引来邻桌的窃笑。他走走停停,饱嗝一直相伴。”可知全文以“饱嗝”为线索,“饱嗝”贯穿全文,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点睛】小说标题作用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1)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点名时间、地点、环境,创设背景,渲染氛围。突出小说主题。线索作用、设置悬念作用。(2)以物件为题:结构线索,文章结构严谨
37、,设置悬念,引发联想。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主题,隐含比喻象征义。(3)以人物为标题:突出人物形象,暗示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题。(4)以形象特征为标题: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5)以事件为标题:突出主要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题。(6)以问题为标题:设置悬念,引发思考。二、古代诗文阅读(4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4小题,9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刘寔,字子真,平原高唐人也。寔少贫苦,卖牛衣以自给。然好学,手约绳,口诵书,博通古今。清身洁己,行无瑕玷。郡察孝廉,州举秀才,皆不行。以计吏入洛,调为河南尹丞。后历吏部郎,参文帝相国军事,封
38、循阳子。钟会、邓艾之伐蜀也,有客问寔曰:“二将其平蜀乎?”寔曰:“破蜀必矣,而皆不还。”客问其故,笑而不答,竟如其言。寔之先见,皆此类也。泰始初,进爵为伯,累迁少府。咸宁中为太常,转尚书。初,寔妻卢氏卒,华氏将以女妻之。寔弟智谏曰:“华家类贪,必破门户。”辞之不得,竟婚华氏而生子夏。寔竟坐夏受赂,免官。顷之为大司农,又以夏罪免。或谓寔曰:“君行高一世,而子不能遵。何不旦夕切磋,使知过而自改邪!”寔曰:“吾之所行,是所闻见,不相祖习,岂复教诲之所得乎!”元康初,进爵为侯,累迁太子太保。惠帝崩,寔赴山陵。怀帝即位,复授太尉。及薨,时年九十一,谥曰元。寔少贫窭,杖策徒行,每所憩止不累主人薪水之事皆自
39、营给及位望通显每崇俭素不尚华丽。尝诣石崇家,如厕,见有绛纹帐,裀褥甚丽,两婢持香囊。寔便退,笑谓崇曰:“误入卿内。”崇曰:“是厕耳。”寔曰:“贫士未尝得此。”乃更如他厕。自少及老,笃学不倦,虽居职务,卷弗离手。尤精三传,辨正公羊,又撰春秋条例二十卷。(节选自晋书·列传十一)注牛衣:供牛御寒的编织披盖物。裀褥:坐卧的垫具。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每所憩止/不累主人/薪水之事/皆自营给/及位望通显/每崇俭素/不尚华丽/b. 每所憩止/不累主人薪水/之事皆自营给/及位望通显/每崇俭素/不尚华丽/c. 每所憩止不累/主人薪水之事/皆自营给/及位望通显/每崇俭素
40、/不尚华丽/d. 每所憩止/不累主人/薪水之事/皆自营/给及位望通显/每崇俭素/不尚华丽/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察”“举”,即“察举制”,中国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由地方长官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b. “封循阳子”中的“子”和后文的“伯”“侯”都是爵位,西周以来分“王、侯、伯、子、男”五等。c. “泰始”和后文“咸宁”等都是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纪年所用。明清前帝王往往不止一个年号。d. 三传,指阐释春秋的三部书: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其中以左传叙事最为详尽。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刘寔年少好学,学通古今。他编牛衣都
41、不忘读书,郡中和州中察举他都没去,但最终还是入朝为官。b. 刘寔善断时事,明于先见。他曾断言钟会、邓艾必定破蜀,但两人都会回不来,结局果然如他所料。c. 刘寔婚姻不幸,教子无方。他不顾弟弟劝谏,主动迎娶了家风贪婪的华家女,后因儿子贪赃而免官。d. 刘寔崇尚节俭,反对奢华。他经常是拄着拐杖走路,凡事自己动手,去石崇家拜访拒绝用奢华厕所。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寔竟坐夏受赂,免官。顷之为大司农,又以夏罪免。(2)自少及老,笃学不倦,虽居职务,卷弗离手。【答案】10. a 11. b 12. c 13. (1)刘寔最终因为刘夏受贿赂获罪,被免官。不久又任大司农,又因为刘夏犯罪
42、而被免官。(2)他从年少到年老,都专心地学习毫不倦怠,即使在官职上事务繁多,书卷也不离手。【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碰到断句题,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力求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也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找出四个选项断句的不同处,一般有两处,然后再结合一些技巧,比如语法知识、人名地名、借助虚词、对称结构等,排除选项。本题句意为:每当休
43、息住宿时,不麻烦主人,烧水做饭这些事,都是自己动手供给。等到官位通达名望显赫了,还经常崇尚俭朴,不爱奢华富丽。完成此断句时,第一步,根据句式整齐和句意相对,断出“每所憩止,不累主人”和“薪水之事,皆自营给”“休息歇止的时候”对“做饭烧水的事情”,“不拖累主人”对“烧水做饭这些事”“都自己给养”;“营给”意为“动手供给”,不能断开,排除b、c两项;第二步,句首的连词“及”(等到)前面要断开,排除d项。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考生根据平时积累掌握的知识作出答案,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
44、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本题b项,五等爵位是“公、侯、伯、子、男”,在秦朝统一前,“王”是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不是分封的爵位。故选b。【12题详解】此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解答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信息错位(具体事件在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方式的错误)、翻译错误、无中生有等多种情况。本题c项,“不顾弟弟劝谏,主动迎娶”错,原文是“华氏将以女妻之”
45、,是华家要把女儿许配给他为妻,而刘寔“辞之不得”,意思是“刘寔推辞这门婚事,没能推掉”。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本题第一句重点字词:竟:最终;坐:因为获罪;顷之:不久;“免官”为被动,“被免官”;第二句重点字词:笃:专心致志;虽:即使;居:担任,处在;弗:不。【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是否有特殊句式,最后
46、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刘寔,字子真,是平原高唐人。刘寔少年贫苦,卖牛衣来供养自己。然而爱好学习,(编牛衣时)手里编着草绳,口里诵着诗书,所以能博通古今。他为人清静高洁,行为没有瑕疵污点。 郡里推举他为孝廉,州里推举他为秀才,他都不去。(后来)凭借计吏的身份进入洛阳,调任做河南尹丞。后来又历任吏部郎,晋文帝司马昭相国军事参谋,被封为
47、循阳子爵位。钟会、邓艾伐蜀的时候,有人问刘寔:“二将应该能平定蜀国吧?”刘寔回答说:“破蜀是一定的了,然而他们都不能生还。”问他什么原因,刘寔笑而不答,最终(事情)就如刘寔说的话。刘寔有先见之明,大都是这类的例证。泰始初年,刘寔进爵为伯爵,多次升官到少府。咸宁年间做太常,转任尚书。当初,刘寔的妻子卢氏死了,华家将要把女儿嫁给刘寔为妻。刘寔的弟弟刘智劝谏说:“华家的人大都贪婪,必定会使你家破败。”(刘寔)推辞不掉这门亲事,最终还是和华氏结婚,后来生儿子刘夏。刘寔最终因为刘夏受贿赂(获罪),被免官。不久又任大司农,又因为刘夏犯罪而被免官。有人对刘寔说:“您品行高洁于当世,然而您的儿子不能遵行父道,
48、为什么不经常切磋教诲,使他知道过错因而改正自己呢!”刘寔说:“我的品行,这是他耳闻目睹的,他都不能模仿学习,我又怎么能去教诲他(变好)呢!”元康初年,进爵为候爵,逐渐升迁到太子太保。晋惠帝驾崩,刘寔赶赴陵墓拜祭。晋怀帝登上帝位,又授官他做太尉。等到刘寔死,当时享年九十一岁,谥号叫“元”。刘寔少年贫困,(往往)拄着杖徒步行走,每当休息住宿时,不麻烦主人,烧水做饭这些事,都是自己动手供给。等到官位通达名望显赫了,还经常崇尚俭朴,不爱奢华富丽。他曾经拜访石崇家,上厕所的时候,见到有红帷帐,垫子非常华美,两个婢女拿着香囊(在旁边伺候)。刘寔就退回来,笑着对石崇说:“误入了你的内室。”石崇说:“这是厕所
49、罢了。”刘寔说:“我这样的穷人从没有这样上厕所。”就改上了其他厕所。他从年少到年老,都专心地学习毫不倦怠,即使在官职上事务繁多,书卷也不离手。尤其精通春秋三传,曾辨析指正公羊传,又撰写了春秋条例二十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瀑布范仲淹迥与众流异,发源高更孤。下山犹直在,到海得清无?势斗蛟龙恶,声吹雨雹粗。晚来云一色,诗句自成图。注:本诗写于范仲淹第三次被贬谪。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瀑布与平常溪流不同,它从大山高处倾泻而下,卓尔不群。b. 颈联诗人从气势、声音两个角度描绘瀑布如龙斗,似冰雹的气象。c. 尾联意思是傍
50、晚时云彩变成同一颜色,笔下诗句自然变成了图画。d. 这首咏物诗富有理趣,体现了宋诗以文为诗,议论化倾向的特点。15.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颔联的含意。【答案】14. c 15. 瀑布从高山之巅倾泻而下时尚且清直,可是经过千回百转,流入大海时,不知是否还能保持它的清白无污?此诗写于范仲淹第三次贬谪之际,诗人虽一心为民请命,但仕途漫长曲折,如人生长河流动多变,表达他在人生重大转折处的深刻思考,警示自己要永葆清正廉洁、忠诚正直的节操。【解析】【14题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
51、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项,“云彩变成同一颜色”错,因为“云一色”是指云水一色。另外“诗句自成图”意指诗人见到瀑布飞流直下与晚霞流云相接的辽阔壮观景象,感到整个美景,如诗如歌,自然如画,令人回味无穷。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诗句意思、归纳诗句内容要点、体会诗句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从诗句解释和思想情感两方面作答。本题要求“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颔联的含意”,解答时要求考生首先解释颔联诗句的意思,“下山犹直在,到海得清无?”这里的“下山”指“瀑布从高山之
52、巅倾泻而下”,诗句的意思是“瀑布从高山之巅倾泻而下时尚且清直,可是经过千回百转,流入大海时,不知是否还能保持它的清白无污?”然后考生结合注解联系是人的写作背景体会思想感情。通过注解可知此诗写于范仲淹第三次贬谪之际,诗人虽一心为民请命,但仕途漫长曲折,如人生长河流动多变,“到海得清无?”表达他在人生重大转折处的深刻思考,结合后两联对眼前瀑布的描写,可知诗人对自己做了警示。(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离骚中屈原借“_,_”的不俗衣着来象征自己的高洁品行。(2)庄子在逍遥游中引齐谐的话语指出,大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虽然可以产生“_,_”的宏伟气象,
53、但这还是需要凭借六月的大风才能做到。(3)苏轼在赤壁赋里感慨:天地之间万物都各有其主,我们应该不要贪婪地索取、占有,正确的态度是“_,_”。【答案】 (1). 制芰荷以为衣兮 (2). 集芙蓉以为裳 (3). 水击三千里 (4).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5). 苟非吾之所有 (6). 虽一毫而莫取【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芰”“裳”“击”“
54、摇”“苟”“毫”。【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远上寒山石径斜”信息量很大。远上说明路长,山寒说明天冷,所以此行坐了车,而且大约也只能走到半山
55、腰。前面,没准就是石头铺就,必须_的小路了。小路蜿蜒曲折,歪歪扭扭,所以说“石径斜”。此时回望,只见座座峰峦草木凋零,尽显_。峰峦与峰峦之间,白云缭绕,飘浮不定,一片_。但,山风吹来,云开雾散那会儿,( )。这就叫“白云生处有人家”。“生”也有版本写作“深”。但显然,“生”比“深”要好。站在高处的半山腰,使得我们是可以看见云雾从谷底升腾的。相反,云深不知处,则恐怕看不见什么房屋。更何况白云“生长之处”有人家,_诗意盎然?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迎难而上 萧瑟 空旷 难道不是b. 拾级而上 萧瑟 苍茫 岂非c. 拾级而上 凋敝 苍茫 难道是d. 迎难而上 凋敝 空
56、旷 岂非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却隐约可见三五房舍,几处村落,星星点点b. 却可见三五房舍,几处村落,星星落落c. 隐约可见几处村落,三五房舍,星星落落d. 可见几处村落,三五房舍,星星点点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站在高处的半山腰,我们是可以看见云雾从谷底升腾的。b. 站在半山腰的高处,使得我们可以看见云雾从谷底升腾。c. 站在半山腰的高处,我们是可以看见云雾从谷底升腾的。d. 我们站在高处的半山腰,是可以看见云雾从谷底升腾的。【答案】17. b 18. a 19. c【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能力。解答技巧:
57、首先,看词义,抓住近义成语中不同的语素或整个成语的含义;其次,仔细分析语境;褒贬感情色彩、语体等也不能忽视。“拾级而上”:逐步登阶,客观的动作描摹;“迎难而上”:迎着困难也要上,去克服它,由下文语境“小路蜿蜒曲折,歪歪扭扭,所以说石径斜”可知,应该选择“拾级而上”。“萧瑟”:寂静冷清;“凋敝”:形容百花凋零,一片凄凉的景象,引申为民众生活痛苦。由前文语境“只见座座峰峦草木凋零”可判断,选用“萧瑟”符合语境。“空旷”:空荡荡的,视野开阔。“苍茫”:有旷远朦胧不清的意思,由前文语境“峰峦与峰峦之间,白云缭绕”可知,有白云缭绕,可见“空旷”,因此选用“苍茫”符合语境。“岂非”:表示反诘,哪里,如何,怎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